2英汉翻译理论浅说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0
浅谈英译汉的翻译技巧翻译是一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专业,尤其是英译汉的翻译工作。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结构、词汇表达以及表达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进行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时,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够做到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英译汉的翻译技巧。
1. 熟练掌握英汉语言的特点要想做好英译汉的翻译工作,首先要熟练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言,表达方式直接、简洁,而汉语则是一种以“主谓宾补”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2. 注重语境的理解语境是指语言文字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在进行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所处的语境,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用意以及读者的预期等。
只有充分理解了语境,才能够选择合适的译文,使译文与原文在语境中的意义相对应,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3. 保持语言的自然流畅在进行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时,译者需要尽量保持译文的自然流畅,让译文读起来像是原生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生硬的英语翻译。
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通顺和修辞的恰当运用,避免生搬硬套地照搬英语的表达方式,而忽略了汉语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
4. 善于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在进行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时,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以使译文更加地准确和生动。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较大,有些词汇在英文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时要善于寻找和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意思。
5. 注重细节和专业术语的翻译在进行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时,译者需要注重细节,特别是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
有些英文原文中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行业术语,译者需要对这些术语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准确地将其翻译成汉语,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理解问题英汉翻译是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主题,它是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翻译技术。
要想把英语翻译成汉语,需要对英语原文的内容、特点以及它的语法等进行切身的理解,而且还要把英语的原文信息转化成汉语的文字表现,完美地表达两种语言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英汉翻译中,理解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首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用恰当的语言翻译出原文的信息。
翻译人员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了翻译成果的质量,因此理解问题在英汉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翻译过程要从原文的内容入手。
译者在翻译前需要弄清原文的内容和构成,充分把握句子的主干,必要时还要深入分析句子的意义,包括探究句子的文言表达,以便把握句子的主旨,做到确切理解句子的内容。
在原文的理解上,可以采用归纳抽象、细节最小单元分析、因果联系推理等方法。
其次,翻译过程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善于发现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因为熟悉英语而对汉语表达不注意,也不能因为汉语熟悉而对英语表达不够重视。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时刻留心文化差异,多反思,加强思维,以更有效地跨越文化差异。
最后,译者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注重理解原文而忽略语言表达,翻译结果也会无效,导致信息的传递失败。
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英汉文本时,要记住汉语的表达形式,即使英文句子的语法构造很复杂,也要把它复原成恰当的汉语表达形式,这样才能表达出一致的意思。
综上所述,英汉翻译的理解问题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要从内容、语言文化和语言表达这三个方面入手,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把原文信息转化成汉语,传达出准确的信息。
英汉翻译评析(附参考译文)英汉翻译讲解(1)I.英汉之间的差别:“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
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形式上的融合),汉语重意合(意思或意境的融合)。
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
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
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 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摘要: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可能会使其原有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丢落,然而在翻译中如果以最佳关联和最大趋同原则为准绳,把握翻译中的参数调变,运用翻译的制衡机制和代偿体系,可以把原文信息的丢落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习语翻译;制衡机制;代偿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136-01一、引言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两种语码间的转换,也就是用一种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以达到传输信息、传达意义和促进交流的目的。
因此,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符号转换就成了翻译的主要社会功能。
然而两种语言符号不能一一对应怎么办?而事实上,这种不对应是相当普遍的。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而习语的产生过程也使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色彩,这就给习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制衡和代偿英汉习语翻译中原文之美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去补偿,将信息的流失减到最低程度,而去最大限度地留住原文之美。
翻译本就有一个制衡机制和代偿体系,进行着代替和补偿,达到不等而等、不忠而忠的制衡效果,使不完全美趋于完美。
1.音美。
语言内在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上,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陶冶读者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The 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译成“第六个病酋长的第六只羊病了”,语义上虽然符合,却没有传达出原文的音美,而译作“四只狮子私吃四十只涩柿子”语义上虽然不等,但表现了原作传达“绕口令”的音美意图,不失为音美的翻译。
所以,在民歌、谚语的翻译中,应该注意押韵。
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果儿,不用去诊所儿。
2.形美。
习语中某些抽象的语义可付诸可感系数较高的具体形象来呈现,即通过具体新颖的语言活力,来传达形象美感。
浅谈英汉习语翻译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学院XXX学院专业XXXX班级XXXX级英语XX班学生XXX指导教师XXX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英汉习语翻译学院: XXX学院专业: XXXX 班级: XXX级XX班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比较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对应类型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分析习语的翻译以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是对习语定义和特征的简单介绍。
第二章具体叙述了英汉习语的三种对应关系。
第三章根据英汉习语不同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本论文的基础条件是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对英汉习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成果。
研究路线是对英汉习语从对应程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对应类型的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4、主要参考文献Seidl Jennifer and W McMordie.1978. 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ida E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骆世平,2006,《英语习语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培基,1980,《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阶段起止日期1 确定初步论文题目3月16日前2 与导师见面,确定大致范围,填开题报告和任务书,导师签字3月16日-3月23日3 提交论文提纲3月23日-3月30日4 交初稿和文献综述3月30日-4月20日5 交终稿和评议书5月8日前指导教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XXX学院 XXXX 专业 XXX 届学生姓名XXX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英汉习语翻译指导教师XXX专业职称XX所属教研室翻译系教研室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课题论证:从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对应类型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系统地分析习语的翻译以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