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
- 格式:pptx
- 大小:82.98 KB
- 文档页数:27
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 是指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属特异性心肌病范畴。
【病因】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有关:年龄、性别、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绝经、其他。
【发病机理】心脏增大,有心力衰竭者尤为明显。
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可波及起搏传导系统。
患者的冠状动脉可出现闭塞性病变和无闭塞性。
【临床表现】(一)心脏增大患者有心绞痛或MI的病史,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后期则两侧心脏均扩大。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心绞痛或MI史。
(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逐渐发生,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
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有些患者在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前已发生心律失常,也有发生猝死者。
【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方法:①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②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③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④心肌能量代谢;⑤终末期的心脏移植等方面的质量进展。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和排除可引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检查是最为重要的检查。
其他有关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预后】有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差,故在心脏增大而未发生心力衰竭的阶段中宜避免劳累,尽量保护心脏功能。
【防治】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缺血性心肌病所属分类:内科学医学名词医学术语添加摘要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M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
目录[隐藏]•1 概述•2 流行病学•3 病因•4 发病机制•5 临床表现•6 鉴别诊断•7辅助检查•8 治疗•9 预后•10 预防•11 参考资料缺血性心肌病-概述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相似但在本质上ICM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
Burch等在1970年描述了在某些冠心病病人中,由于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了一些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样的表现,并将这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1984年Pantely等将ICM定义为在排除了如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异常以后,由于收缩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室功能损害于1986年提出ICM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征,也称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995年WHO/ISCF对ICM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冠状动脉病变和缺血的严重程度来解释者。
从ICM的定义可以看出,该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故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
缺血性心肌病-流行病学1.流行趋势随着中国人民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随年龄而增加。
有人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则增加1倍左右。
13.1平方根(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2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二、探究1、一般地,如果一个________的平方等于a ,即2x =a ,那么这个______叫做a 的_________.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规定: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0. 00 记作:也就是,在等式2x =a (x____0)中,规定x =a .2、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212=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25 81.0 04、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00;(2)6449;(3) 0.0001 解:(1)因为102 =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为10,即100=10。
(2)(3)课堂练习1、 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2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2、____,_____===3、_____, 0.64-的算术平方根____4、 若x 是49的算术平方根,则x =( )A. 7B. -7C. 49D.-495、 7=,则x 的算术平方根是( )6、 若()2130x y -++=,求,,x y z 的值。
7、 若a b a 、b 的值。
8、 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指南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 患者多有呼吸困难,早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症状。
- 疲劳和乏力较为常见,这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地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和能量有关。
- 部分患者有胸痛症状,但与典型的心绞痛相比,疼痛性质可能不典型,程度也轻重不一。
这是因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范围较广,心肌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状态,痛觉感受及传导机制可能发生改变。
- 可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如心悸、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
当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时,可导致心源性脑供血不足等严重后果。
2. 体征。
- 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伴有抬举性搏动。
这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心肌细胞发生坏死、纤维化,导致心脏结构重塑,心室腔扩大。
- 听诊可闻及第一心音减弱,这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所致。
还可闻及奔马律,尤其是舒张早期奔马律(S3),提示左心室功能不全。
-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这是左心衰竭时肺淤血的表现。
如果存在右心衰竭,还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的体征。
二、辅助检查。
1. 心电图(ECG)- 多有异常表现,常见的包括ST - 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反映心肌缺血情况。
- 可出现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病理性Q波,提示心肌梗死病史或心肌坏死灶。
2. 胸部X线检查。
- 可见心影增大,呈普大型或主动脉型,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这有助于初步判断心脏的形态和大小改变。
- 伴有肺淤血时可出现肺纹理增多、模糊,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的典型表现,如Kerley B线等。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 可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表现为心室腔扩大,以左心室扩大更为常见,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 测定心脏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通常LVEF≤40%。
还可评估舒张功能,如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比值异常等,反映心肌顺应性下降。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心脏结构损伤,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脏病。
它是一种可治疗的慢性心包疾病,患者会出现血液缺乏至心肌,以致心肌组织出现慢性缺血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继而产生临床症状。
以下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血压:血压轻度升高或持续正常。
2、心率:心率可正常也可轻度加快,但不能达到心律失常的界线。
3、心功能:一般可以异常收缩,但耐力较差。
4、心脏彩超:可见心室有局限性缺血区,心包层有增厚。
5、心脏康复报告:可能出现阻力不足、心肌功能受损、症状反复发作。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脂水平异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水平。
2、TAH:血清CK-MB、LDH、NT-proBNP升高,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三、其他诊断方法
1、心电图:过去或未来的心电图可见隐痛区,正常无隐痛区前后T波轮廓不对称。
2、心肌磁共振:可见心室的容积增加、心包增厚、心肌受累区缺血区定位明确,同时可加强非侵入性评估。
3、心肌病治疗:通过以上诊断方法评估缺血性心肌病后,可根据患者病情诊断下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应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诊断方法一起综合评估,确定最适当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疾病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
患者可能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心绞痛,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发生。
心绞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因素等都是诊断时需要注意的重点。
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此外,动态心电图检查也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变化,对于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心肌标志物检测。
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它们在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并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缺血性心肌病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
这些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帮助医生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五、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缺血性心肌病的“金标准”。
通过对冠状动脉的造影,可以直接观察血管是否狭窄、堵塞等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六、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通过心脏核磁共振、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特殊检查手段来帮助诊断和评估缺血性心肌病。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手段,以便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练掌握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至关重要,也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