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准备】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投影仪、小黑板、图片等辅助性教学用具。
【教学设想】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
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由泛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三、研读和赏析根据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1、根据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明确: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体如下:⑴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1、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
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
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过程和方法:⑴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⑵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课文导语:导语中说这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为什么隔了57年,65岁的作者还要记述这段经历呢?“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二、整体感知1、默读:要求默读的速度为每分钟300字,慢慢加快为每分钟500字。
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读好,行吗?默读后请同学们复述课文。
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2、抢答: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⑵发生在什么时候?⑶爬悬崖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⑷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3、把课文分成“冒险”、“脱险”两部分,四人小组组内试讲,全班推荐2~3人上台复述,并即使点评。
明确:复述要求“响亮流利、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明确:同学用这样的句式复述“我讲述的部分是……我的讲述完了,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了,谢谢。
”三、研读主旨1、探究主旨:作者由这次历险,获得了什么启示?(读最后一节)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提示:龟兔赛跑、夸父逐日……2、总结归纳: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