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54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概述神经根病是由位于或者接近神经根水平的脊神经受压所导致的神经病变。
颈脊神经根病可由颈椎退行性疾病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以及放射到肩部和手臂的疼痛。
严重颈脊神经根病可导致躯体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主要是C5~6和 C6~7水平)、椎间关节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椎间盘高度减少等。
其中 C7脊神经是最易发生病变的神经根,其病变导致孤立性脊神经根病,其次是 C6神经。
最经典的颈脊神经根病流行病学研究是1976 年至 1990 年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Rochester, Minnesota, USA)进行的,研究者发现,男性颈脊神经根病的年发病率为107.3 人/10 万人,女性为 63.5 人/10 万人。
在颈脊神经根病治疗方面,许多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当保守治疗和手术对患者无效时,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方法,并广泛用于该病的诊断、根性疼痛、头痛、肩部僵硬或上肢疼痛的治疗。
此外,它可以为一般状况不佳或因症状与影像学诊断不匹配不能、不愿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颈脊神经根病由椎孔内的神经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引起。
颈脊神经根及其营养血管因缺乏神经束膜保护且神经外膜发育不良,特别容易受到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伤害。
神经孔内静脉丛受到压迫可导致充血、水肿以及神经卡压,神经组织自身受到压迫也可导致神经内水肿。
长期压迫和机械损伤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症和纤维化。
此外,在由炎性反应诱导神经根病的动物模型中,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内可发现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升高,并且相邻颈椎退变所致炎性介质和神经肽水平增高也会使神经根产生化学和/或炎性损伤。
对于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作用,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症状缓解是其发挥强效抗炎特性的结果。
现已发现在受损的脊神经根周围给予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可降低 PLA2 的活性。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老年人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刘侃;吴闻文;李利;任东风;唐家广;王华东【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节段.根据责任节段行相应的选择性椎板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随访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依据Nakai分级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单节段责任节段32例,双节段9例,有1例在神经根阻滞后症状缓解<30%,未再行手术治疗.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Nakai分级标准评定:本组41患者中,优22例、良14例、可5例,总优良率为87.8%.结论在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是明确责任节段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12)002【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老年人;腰椎;椎管狭窄;穿刺术;麻醉药局部;诊断技术,外科学【作者】刘侃;吴闻文;李利;任东风;唐家广;王华东【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2腰椎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一种引起慢性腰腿痛并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收稿日期: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2018-06-15d o s c o p i c t r e a t m e n t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e t h o do f o p e r a t i o n .I t i s h e l p f u l t oo p t i m i z e t h e s u r g i c a l i n d e x e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m pr o v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n a s a l e n d o s c o p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 ;c h r o n i c s i n u s i t i s ;n a s a l p o l y p s 文章编号:1004-4337(2019)08-1130-02 中图分类号:R 681.5 文献标识码:A㊃临床科研分析㊃D S A 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余 斌(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信阳465550)摘 要: 目的:观察D S A 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 N R B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其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㊂方法:以60例L 4-S 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A 组,给予D S A 引导下S N B R 治疗,另选取60例作为B 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P V B )治疗,观察治疗效果㊂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P <0.05);A 组L L ㊁S S ㊁S V A 治疗前㊁治疗后与B 组基本相同,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也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P >0.05)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行D S A 引导下S N B R 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安全有效㊂关键词: D S A ;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9.08.011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阻滞治疗较为常用,传统方法为腰椎旁神经阻滞,但此种方法对医技水平的依赖程度较高,损伤血管或血管注射风险较高,且不能获得充足的稳定可靠的疗效㊂研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利用D S A 辅助开展S N R B 治疗时,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明显影响脊柱稳定性㊂因此,本院即利用D S A 引导下S N R B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较好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A 组,收治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男36例,女2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5.3ʃ2.8)岁㊂另选取60例作为B 组,收治时间相同,男33例,女27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4.9ʃ3.2)岁㊂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经M R I 等检查确诊;(3)知情同意㊂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骨折;(3)腰椎肿瘤㊂经对比,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㊂1.2 方法A 组行D S A 引导下S NB R 治疗:患者俯卧,腹部正下方放置垫枕,适当抬高腰部,监测生命体征;调整C 型臂,保证斜位对穿刺点,实施局部麻醉,穿刺操作在D S A 引导下开展,针尖位置观测时,分别从正位㊁侧位进行,适当调整进针方式,进针深度严格控制,触电感出现时表明成功穿刺;推注造影剂,对其分布情况密切观察,确定针尖处于神经鞘内后,在L 5或S 1神经根开展阻滞操作,将阻滞药物推注到神经根鞘内,要合理的控制推注速度,不可过快,完成后即可拔针,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并给予5m i n 的压迫,留置室内观察患者30~60m i n,明确异常现象是否发生㊂B 组行P V B 治疗:穿刺前准备工作与A 组相同,穿刺点选择患侧腰椎棘突尖靠近患侧方向2c m 处,消毒㊁铺巾常规进行,实施局部麻醉,垂直进针,异常感出现在针尖后穿刺停止,穿刺深度以患者体质量为依据适当确定,但不可超过5c m ,退针后,横突间韧带要被针尖穿过,至椎旁间隙停止,回抽针尖,确定血管未被针尖伤及,之后将阻滞药物注入,穿刺后处理同A 组㊂两组上述治疗均每周1次,术后若未明显改善疼痛,再次治疗时,可酌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㊂1.3 观察指标末次随访时,观察治疗效果,评价脊柱稳定性(指标包含腰椎前凸角L L ㊁骶骨倾斜角S S ㊁腰椎矢状面垂直轴S V A ),并与术前数据做比较㊂1.4 疗效判定痊愈:完全消除症状及体征,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显效:基本消除症状及体征,不会影响生活及工作;有效:明显改善症状及提升,腰痛或下肢不适偶尔发生,且为轻度,工作及活动量减轻后能够耐受;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㊂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 P S S 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㊂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 检验和χ2检验,以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治疗效果比较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P <0.05),见表1㊂表1 A 组与B 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A 组6028(46.7)16(26.6)12(20.0)4(6.7)56(93.3)*B 组6023(38.3)15(25.0)10(16.7)12(20.0)48(80.0)注:*与B 组相比,P <0.05㊂㊃031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2 N o .8 20192.2 治疗前后脊柱稳定性指标比较A 组L L ㊁S S ㊁S V A 治疗前㊁治疗后与B 组基本相同,且两组治疗后L L ㊁S S ㊁S V A 与治疗前也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㊂表2 A 组与B 组治疗前后脊柱稳定性指标比较(x ʃs )组别(n =60)L L (ʎ)S S (ʎ)S V A (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42.3ʃ10.341.9ʃ9.629.4ʃ7.729.5ʃ7.928.3ʃ11.628.9ʃ12.6B 组43.2ʃ10.944.4ʃ12.229.9ʃ7.830.4ʃ7.629.1ʃ12.429.0ʃ11.4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原因为神经根㊁马尾神经被膨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而髓核膨出由椎间盘变性㊁纤维环破裂导致,发病后腰腿痛为常见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均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引发残疾[1]㊂临床应用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能够快速起效,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传统P V B 治疗中穿刺及注药均盲目进行,动脉容易被损伤或注入药物,导致出血㊁脊神经营养障碍,严重时会遗留后遗症,影响患者预后[2]㊂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阻滞治疗中开始采用D S A 引导下S N B R 方法,此种治疗方式可使医生清楚的了解穿刺部位血管及神经根走向㊂同时,注入造影剂后,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穿刺针针尖位置,防止针尖刺入血管内,促进注射准确性提高[3]㊂另外,在病变神经根上直接注射阻滞药物,可将该部位的药物浓度提高,从而使治疗效果增强㊂本研究疗效观察结果显示,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证实了D S A 引导下S N B R 治疗的有效性㊂有研究指出,行神经阻滞治疗时,患者脊柱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本研究A 组与B 组均未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㊂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采用D S A 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时,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增强脊柱稳定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㊂参 考 文 献1 马永强,李水清,柳晨,等.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87~90.2 厉玉杰,黄丽婷,褚千坤,等.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L D 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35~36.3 林尊强,曾义,夏智谦,等.D S A 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4):6692~6695;6767.E f f e c t o fD S AG u i d e dS e l e c t i v e S pi n a lN e r v eR o o t B l o c k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L u m b a r D i s cH e r n i a t i o na n d i t sE f f e c t o nS p i n a l S t a b i l i t yY uB i n(F i r s t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s ,X i n x i a n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H e n a nP r o v i n c e ,X i n y a n g 465550)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o b s e r v e t h e ef f i c a c y o fD S Ag u i d e d s e l e c t i v e s p i n a l n e r v e r o o t b l o c k (S N R B )i n t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u m b a r d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a n d t o a n a l y z e i t s e f f e c t o n s p i n a l s t a b i l i t y.M e t h o d s :60c a s e s o f L 4-S 1l u m 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h e r n i a t i o n p a t i e n t s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 g r o u p A ,w i t ht r e a t m e n to fS N B R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D S A ,a n d60c a s e so fL 4-S 1l u m 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h e r n i a t i o n p a t i e n t s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g r o u p B ,w i t ht r e a t m e n to f p a r a v e r t e b r a ln e r v eb l o c k (P V B ),t h e i r t h e r a p e u t i ce f f e c tw e r eo b s e r v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o f t r e a t m e n t i n g r o u p A 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 i n g r o u p B (P <0.05),a n dL L ,S S ,S V A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g r o u p A w e r e b a s i c a l l y t h e s a m e a s t h o s e i n g r o u p B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w a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r o t r u s i o n o f l u m 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S N B Rt h e r a p y u n d e rD S A g u i d a n c e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a n d i t w i l l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f f e c t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s pi n a l c o l u m n ,w h i c h i s s a f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K e y wo r d s D S A ;s e l e c t i v e s p i n a l n e r v e r o o t b l o c k ;l u m 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㊃131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年第32卷第8期。
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相关试题及答案
1、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术前定位为L5-S1避开髂骨,旁开()
A、8~10cm
B、10~12cm
C、12~14cm
D、8~12cm
E、10~14cm
2、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治疗用注射药物为()
A、1%利多卡因1ml
B、1%利多卡因2ml
C、1%利多卡因3ml
D、得宝松1ml
E、得宝松2ml
3、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优势为()
A、阻滞的目标性强,准确性高
B、有助于确诊病变的脊神经根
C、可操作性强:单人即可完成
D、安全性高
E、以上都是
4、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A、病人有单或多节段脊神经引起的疼痛,但影像学未能确诊的
B、孕妇
C、术前病人脊柱多节段病变,明确手术节段
D、神经受压不重,对症治疗
E、术后病人有反复多发性混合性疼痛
5、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术前定位为L4-L5后中线旁开()
A、8~10cm
B、10~12cm
C、12~14cm
D、8~12cm
E、10~14cm
答案:CDEBB。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作者:刘文凤白美英廖建华何利萍刘亚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C臂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护理观察。
方法:84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脉冲射频刺激神经根支配区域。
结果:术后65例2个月患者疼痛明显缓解,15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4例患者疼痛无明显缓解。
结论:C臂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
【关键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脉冲射频;腰椎间盘突出;护理【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02-0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综合征,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
我科于2009年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4例,男38例,女46例,年龄35-72岁,病程6-20年。
1.2症状和体征患者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宋表现为腰痛并向一侧或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部份有不同程度腰部活动受限,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1]。
2 护理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和急性发作,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冶疗,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
2.2 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腰部垫软枕,四肢放舒适体位,开放静脉通道,护士配合医生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在C臂X线机准确定位下,准备无菌物品,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周围皮肤15CM范围碘伏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后,并吿知患者术中有麻、触电感应告诉医生,医生穿刺成功后,进行感觉和运动刺激定位测试,复制出患者疼痛或麻木范围,根据医嘱进行脉冲射频4分钟,温度控制在42度以内[3],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肌力情况,医生注入消炎镇痛液5ml,观察5分钟以后,取浓度30—40mg/L医用臭氧3ml缓慢推入,使臭氧充分作用于突出椎间盘周围,术毕按压针眼,敷帖覆盖针眼。
- 45 -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0):65-69.[19]龚敬,陆伟,史刚,等.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5):721-727.[20]黄丹虹,刘相圻.清气化痰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11):1541-1544.(收稿日期:2021-01-28) (本文编辑:姬思雨)*基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2019K000G142)①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通信作者:李鹏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在脊柱内镜手术术前明确责任节段中的应用效果*李鹏① 沈忠达①【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在脊柱内镜手术术前明确责任节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
两组均行脊柱内镜手术,对照组术前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JOA 评分、手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VAS、生活质量、JO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对腰椎退变疾病患者实行脊柱内镜手术术前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确责任节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帮助,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降低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风险。
患者今日上午10:00在DSA室行左侧L5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患者取俯卧位,胸腹下垫枕10cm,在DAS透视下,采用后斜位入路行L5左侧神经根穿刺,穿刺针在DSA监视下穿至相应椎间孔外上方,经正侧位片确定针尖位置,回抽注射器无血无脑脊液,神经刺激定位证实针头位置正确,(感觉神经刺激用50Hz,0.2v,运动神经刺激用2Hz,0.3v.),患者述刺激疼痛部位覆盖平时位置,注入碘海醇0.5ml,DSA下显露L5神经根走行,注入镇痛复合液2.5ml,下肢肌力无减退,拔出穿刺针,局部无菌服帖覆盖,观察30min,无不适主诉,术毕安返病房,嘱平卧休息,以复方甘露醇脱水处理,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