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54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概述神经根病是由位于或者接近神经根水平的脊神经受压所导致的神经病变。
颈脊神经根病可由颈椎退行性疾病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以及放射到肩部和手臂的疼痛。
严重颈脊神经根病可导致躯体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主要是C5~6和 C6~7水平)、椎间关节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椎间盘高度减少等。
其中 C7脊神经是最易发生病变的神经根,其病变导致孤立性脊神经根病,其次是 C6神经。
最经典的颈脊神经根病流行病学研究是1976 年至 1990 年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Rochester, Minnesota, USA)进行的,研究者发现,男性颈脊神经根病的年发病率为107.3 人/10 万人,女性为 63.5 人/10 万人。
在颈脊神经根病治疗方面,许多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当保守治疗和手术对患者无效时,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方法,并广泛用于该病的诊断、根性疼痛、头痛、肩部僵硬或上肢疼痛的治疗。
此外,它可以为一般状况不佳或因症状与影像学诊断不匹配不能、不愿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颈脊神经根病由椎孔内的神经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引起。
颈脊神经根及其营养血管因缺乏神经束膜保护且神经外膜发育不良,特别容易受到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伤害。
神经孔内静脉丛受到压迫可导致充血、水肿以及神经卡压,神经组织自身受到压迫也可导致神经内水肿。
长期压迫和机械损伤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症和纤维化。
此外,在由炎性反应诱导神经根病的动物模型中,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内可发现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升高,并且相邻颈椎退变所致炎性介质和神经肽水平增高也会使神经根产生化学和/或炎性损伤。
对于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作用,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症状缓解是其发挥强效抗炎特性的结果。
现已发现在受损的脊神经根周围给予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可降低 PLA2 的活性。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老年人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刘侃;吴闻文;李利;任东风;唐家广;王华东【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节段.根据责任节段行相应的选择性椎板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随访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依据Nakai分级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单节段责任节段32例,双节段9例,有1例在神经根阻滞后症状缓解<30%,未再行手术治疗.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Nakai分级标准评定:本组41患者中,优22例、良14例、可5例,总优良率为87.8%.结论在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是明确责任节段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12)002【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老年人;腰椎;椎管狭窄;穿刺术;麻醉药局部;诊断技术,外科学【作者】刘侃;吴闻文;李利;任东风;唐家广;王华东【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2腰椎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一种引起慢性腰腿痛并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段小锋;金伟;陈俊君【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10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71例,行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后明确责任间隙及责任神经根之后行相应处理.随访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按照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本组71患者中,优53例、良13例、差3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改良方法操作对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诊断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影像学检查的有益补充,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5页(P728-732)【关键词】多节段;腰椎;神经阻滞;定位诊断【作者】段小锋;金伟;陈俊君【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430071 湖北武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434000 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604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引起腰腿疼痛并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在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患者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定位诊断,但小部分患者症状较多,体征不典型或不明显,而影像学资料上显示的有异常的节段亦多,造成医生不能明确判断责任间隙及责任神经根。
这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特别是目前微创手术的兴起,而没有术前精准的定位诊断,微创更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