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注水工艺应用 改善开发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我国石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我国不断加大油田开发力度。
油田经过长时间开发,会逐渐降低油层压力,发展到后期会不断增加原油黏度,不利于油田今后开采工作,逐渐降低油井的产量。
为了提高油田生产率,工作人员需要落实油层注水工作,增加油层的压力,降低原油的稠度,提升原油开采效率。
但是采油工程利用注水工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实际工作效果。
本文分析了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促进采油工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采油工程;注水工艺;工作问题;改进措施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也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大了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我国近些年突出资源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战略发展目标。
采油工程不仅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还要满足采油工程的需求。
在采用工程中利用注水工艺,可以提升采油工程发展水平,保障整体采油效率。
工作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出注水工艺的作用,需要解决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概述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工作人员设置专门的注水井,向油层注入水,恢复油层的压力,提高油层的驱动力,保障采油工程的开采效率。
注水工艺在采油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采油工程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整体开采效率,保障采油工程的稳定性和高产性,同时可以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在采油工程中发挥注水工艺的优势,需要设置供水站和注水站以及配水站。
配水站负责调解注水井的水量,分水器和压力表等是配水站中重要的设备。
注水站负责控制水升压,满足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水进站之后,可以计量和处理水质,经过水罐和进泵加压处理之后,将高压水输出。
注水井相地层通道注入水,在这一阶段需要控制吸水。
【1】施工单位在选择注水水源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利用油田采出水的作用,节约水资源,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如果无法满足采出水量需求,可以利用第二水源,保障水量的充足性,同时需要保障水质,顺利落实石油开采工作。
注水流程精细化注水的改进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油田各水井注水过程中,由于注水流程已不适合目前注水需要,调整注水量繁琐,注水不平稳,工人劳动强度大,高压水易刺坏高压阀芯造成成本浪费等问题。
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工艺流程特点找原因,改进注水方式,采用不同大小的高压水嘴控制注水量。
解决了低压水井超注,高压水井欠注的问题,提高了平稳注水率,实现了精细化注水。
关键词:注水流程注水井注水方式高压水嘴1.前言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以注水来补充、增加地层能量,提高产能。
要达到注采平衡,始终保持地层能量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注好水、平稳注水是关键。
针对目前各采油班人员少,工作量大,调整注水量难度大,无法保证做到平稳注水;同时以节约成本为目的,改进了注水流程和注水方式,彻底解决了以往对中低压水井超注或欠注、注水时间短等问题,实现了精细化注水,保证了配注水量,也保证了平稳注水。
1.目前的注水方式及存在的问题2.1注水方式:来水经增注泵增压,到水表上流阀-水表-水表下流阀(水量调节阀)-单流阀-水井。
根据各水井压力的高低,配注水量的多少,由一个人调节水量调节阀,另一个人观察水表的转速,计算日注水量,十几口水井同时注水,根据各井压力的高低依次调整、控制各井的注水量,达到各井平稳注水的目的。
2.2存在的问题:2.2.1调整注水量繁琐,需要两个人配合调整、计算注水量,花费的时间长。
2.2.2注水不平稳,需要多次调整注水量,劳动强度大、控制注水难。
2.2.3高压水容易刺坏水量调节阀门芯,使阀门关不严,更换阀门造成成本浪费。
三、精细化注水流程及工艺特点3.1注水流程:在原有注水流程的基础上,把水表下流阀更换成高压油嘴套,在油嘴套下面装一个直通阀。
3.2工艺特点:来水经增注泵增压,到水表上流阀-水表-油嘴(油嘴套内装有油嘴)-直通阀-单流阀-水井。
3.2.1油嘴起到控制水量的目的,根据各井注水量及压力的多少,更换不同大小的油嘴。
实现了一次调整,长期平稳注水,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地质工程中注水开发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随着注水周期的延长和高含水期油田的出现,注水开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些改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地质条件复杂,油层中含水率较高的油田。
这类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采收率低:由于高含水期油田油层中含水率较高,注水前往往需要进行水驱或气驱开发,使得油层中的原油难以有效提取,采收率较低。
2. 地层压力不足:地层压力是维持油田正常开发和产出的重要条件,而高含水期油田往往地层压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3. 油水混合物净化困难:高含水期油田中原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分离。
4. 能耗高: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改善措施的分析1. 优化注水方案采取合理的注水方案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优化注水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注水井的布置密度、调整注水层位、增加注入压力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地层模拟和水驱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注水方案。
2. 加强地层改造地层改造是指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微生物或其他改造剂,改变地层物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层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地层改造技术,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微生物改造技术等。
3. 提高注水效率提高注水效率是通过改善注水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更新注水设备,提高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注水泵的压力等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
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自动调节注水技术等,提高注水效率。
4. 净化油水混合物针对高含水期油田中油水混合物难以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油水分离措施。
分注工艺集成,提高纯梁分层注水开发效果【摘要】主要针对纯梁采油厂油藏类型复杂多样,且储层间的压力渗透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油藏特性决定了分层注水是注水有效开发的主要途径。
为提高分注效果、洗井效果、增强测试可靠性、治理水井出砂、确保管柱及井下工具可靠性,在注水工艺持续改进和分注工具优化配套的基础上,采油厂不断完善分注工艺,逐步形成了具有纯梁工艺特色的分注工艺技术。
【关键词】渗透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分层注水、有效开发、分注工艺【中图分类号】te355引言纯梁采油厂注水井开井517口,日注能力2.3万立方米,日注水平2.21万立方米,分注井131口。
2012年根据采油厂下达的分注井井下工具要求,尽量减少井下工具串,同时又要考虑分层效果,根据地层压力、套损情况等多种因素优选工艺,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在多家单位工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纯梁采油厂地质特征及技术累积,优化出适合于我厂具有纯梁特色的分注工艺。
一、分注工具的优选1、封隔器的优选:y341型水井封隔器是一种水力坐封,提放油管解封的可洗井注水封隔器。
有y341-115,y341-115g,y341-150,y341-150g等四种规格。
多级使用时可一次同时完成坐封,该封隔器操作工艺简单,现场使用成功率在98%以上,可单级、多级使用于井深3500米以内,井温小于160℃的不同井径水井的分层注水。
2、配水器的优选:选用常规gdp型配水器,gdp型配水器是改进型空心轨道式配水器,换向可靠性提高,可直接带水嘴下井,封隔器坐封后,卸压后可以直接进行注水,不需投捞死芯子,简化了施工工序。
改进了配水芯子,解决密封圈掉落问题。
3、水力锚的优选:水力锚用途及适应范围sm水力锚主要由锚体、锚爪、弹簧和防垢衬套等构成。
锚爪里面增加了挡垢装置,有效的防止锚爪空间结垢,保证了水力锚解卡顺利。
4、配套水力卡瓦和补偿器:水力卡瓦和补偿器是锚定补偿式注水管柱的配套工具,水力卡瓦能够避免了封隔器坐封及注水过程中的管柱蠕动,补偿器能够补偿管柱长度变化,缓解管柱中力的产生。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问题及改进探讨【摘要】在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水井效率不高、注水工艺参数不合理、设备技术落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探讨,包括提高注水井效率、优化注水工艺参数、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加强注水工艺管理与监控。
通过对这些改进措施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有效提升采油过程中的注水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实现油田的开发和生产。
结合总结分析和展望未来的观点,本文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注水工艺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采油工程、注水工艺、问题、改进、提高效率、优化参数、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监控、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采油工程中的注水工艺是一项关键的技术,通过向油田注入水来维持油藏压力,提高采油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注水工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注水井效率不高、注水工艺参数不合理、设备老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采油工程的效率和效益。
对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改进建议,是当前采油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研究人员在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问题及改进探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理论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意见。
有必要深入分析注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提高采油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注水工艺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采油工程技术,推动油田开发和油气资源利用的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提高注水效率,优化注水工艺参数,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以及改进注水工艺的管理与监控。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改善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将通过研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探讨注水工艺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们的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的采油工程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注水工艺的持续改进和进步。
塔3井区应用周期注水改善开发效果韩彦玲(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九采油厂敖古拉采油作业区,黑龙江大庆 163853) 摘 要:敖古拉油田塔3井区是油水同层发育的低渗透油田,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
通过对周期注水机理及适用条件的研究,针对该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提出应用周期注水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案。
实施周期注水两年来,取得了稳油控水的良好效果。
说明应用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周期注水;敖古拉油田;塔3井区 中图分类号:T 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2—0058—021 地质概况敖古拉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镇及胡吉吐莫乡境内。
构造属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之上的一个三级鼻状构造。
整个构造被敖古拉大断裂切割成东西两部分。
塔3井区位于敖古拉油田大断裂西侧,南侧与塔301井区以断层隔开,为以-1113m等深线闭合的穹隆构造,闭合高度仅为10m,圈闭面积约0.8km2,油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
沉积物源来自北部沉积体系,是湖退——全面湖进背景下的沉积物。
葡萄花、萨尔图层是姚家组——嫩江组二级复合旋回中上部湖退沉积。
萨一组、萨二组为浅湖相、滨浅湖相沉积,萨三组为浅湖——深湖相沉积,葡萄花层为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沉积,高台子层为浅湖相沉积。
井区投入开发面积1.35km2,动用地质储量32.93×104t,可采储量10.18×104t。
空气渗透率为133.3×10-3m2,孔隙度20.9%。
塔3井区地面原油性质较差,不同层位变化较大(见表1)。
地下原油性质借用塔5井区资料,原油密度0.797t/m3,粘度5.1mPa s,原始气油比29.9m3/t,原始饱和压力6.8MPa,体积系数1.106。
2 开采简况塔3井区塔3井于1980年6月完钻,1981年对萨、葡、高、杨油层进行了试油,结果为杨大城子为干层,高台子为差油层,葡萄花层为油水同层,萨尔图层存在多层油气层。
基于强化注水管理提升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强化注水管理是提升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水的注入和调配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注水措施和管理,可以增加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下面是基于强化注水管理提升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
需要建立完善的水驱注采井网。
在高含水油田开发中,通常采用水驱的方式进行油田开发。
建立合理的注采井网能够促进水的分布和流动,提高水驱效果。
根据油层性质和原始油井分布,合理配置注采井位置,形成较完善的注采井网。
需要考虑注采井的间距、井距和井筒长度等因素,以提高注水效果。
要优化注水剂的选择和注入方式。
注水剂的选择对提高水驱效果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添加剂来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水驱效果。
注水剂的稠化和稳定性也是考虑的重点。
在注入过程中,可以采用连续注入、交替注入等多种注入方式,以提高注水剂的利用率和油水混合程度。
要加强注水效果监测和调控。
及时了解注水效果,对于优化管理和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地下水监测井、压力分布监测井、水油界面监测井等方式进行监测。
更加关注油层渗透率、水驱前后地下水位、油井产量变化等参数,及时进行调控措施。
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注水井开启度、注入量、注入压力等参数,以实现高含水油田的最优化开发。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注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注水系统是高含水油田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要确保注水管道的畅通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可以采用防堵剂、防垢剂等措施,预防管道堵塞和结垢的发生。
加强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和维护,确保注水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强化注水管理提升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强化注水管理是指在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优化注水方案、改进注水设备、提高注水质量等方式,提升注水效果,从而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一种管理方法。
本文将从优化注水方案、改进注水设备和提高注水质量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基于强化注水管理来提升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
一、优化注水方案:通过合理设计注水方案,提高注水效果。
首先要确定注水井的选址、孔网组合和注水层段,选取合适的注入层段,提高注水层段的覆盖面积和垂直距离,增加注水井间的连通性。
要根据油田储集层的特征和油藏压力分布,合理确定注水井的注入量、注水压力和注水时间等参数,避免注水压力不足或过大,注入量不均匀等问题。
二、改进注水设备:通过改进注水设备,提高注水效率。
首先要优化注水井的井筒结构,采用特殊的注水井完井技术,如增加注水管柱的长度和直径,安装隔水管等,减少注水井的阻力,提高注水井的产液能力。
要加强对注水井的管理,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注水效果的影响。
要采用现代化的数控注水设备,提高注水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注水效率和精度。
三、提高注水质量:通过提高注水液质量,改善注水效果。
首先要确保注水液的组分合理,注水液的主要组分是水和添加剂,要选择合适的注水液组分,避免注水液中存在有机物、矿物质、化学物质等对油层有害的成分。
要加强注水液的处理和净化,去除注水液中的悬浮物、杂质和微生物等,保证注水液的清洁度和稳定性。
要提高注水液的注入精度和稳定性,避免注水液的泄漏和浪费,提高注水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可以基于强化注水管理提升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
通过优化注水方案,改进注水设备,提高注水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注水效果,增加采出油量,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强化注水管理还可以降低油田开发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含水油田的开发中,要重视强化注水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应用解堵增注措施提升高压水井注水开发效果摘要:本文将重点研究负压酸化解堵技术--一种新型的复合解堵技术。
它集酸化技术、强负压解堵技术、正水击技术于一身,针对扶余油田的地质特点,对引起注入压力升高的各种堵塞有很好的处理作用。
并具备施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有效期长、对地层伤害小等许多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注水开发解堵技术负压酸化扶余油田注水开发30多年以来,目前部分注水井的注入压力逐年上升,部分注水井难以达到配注水量,注入水水质差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在目前工艺流程条件下,投入大量资金用来提高水质难度很大。
而提高注水泵出口泵压又将导致注水系统效率降低,单位注水成本上升。
因而,注水井的降压增注工作已经成为影响扶余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课题。
一、高压注水的原因及危害1.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的具体原因扶余油藏属于多裂缝非均质细砂岩油藏,已经有30多年的注水历史,在此期间虽经过大小数次工程调改,但由于采用污水回注方式,注入水水质始终未能达标,目前注入水水质状况见表1:就目前注水井堵塞的原因进行探讨,主要原因有:1.1机械杂质泥浆、油、砂、铁锈1.2结垢,无机垢1.3细菌,细菌颗粒及其代谢产物1.4储层颗粒运移,岩石孔喉壁面受流动环境作用,物质脱落、堵塞孔道1.5储层粘土水化膨胀,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孔喉缩小1.6综合堵塞,各种堵塞的复合2.注入压力升高的危害注水过程中造成地层堵塞的各种堵塞物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堵塞物,它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另一类是有机堵塞物,即残余油、溶解气、藻类和细菌。
由于注入压力的上升,主要对注水系统产生如下危害:2.1注水井的注入压力上升,部分高压注水井需要接近该井的地层破裂压力的注入压力才能够注入水或者达到配注;2.2由于部分高压注水井的存在,对注水干压要求较高,从而降低了注水系统效率,提高了单位注水费用;2.3给这部分注水井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由于注入压力较高,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层测调试工作,严重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2.4由于注水开发多年,干线、支干线、单井管线腐蚀严重。
采油工程中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采油工程中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采油工程中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是一个在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水平井注水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在地层中通过水平井进行注水,从而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存在多种问题需要解决。
存在的问题一是注水效果不佳。
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和水平井的布置方式,导致水量无法充分渗入地层,从而影响了注水效果。
存在的问题三是管柱受力不均匀。
水平井的结构和注水的方式可能导致管柱受力不均匀,存在破损和老化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是优化注水井位选择,确保注水点能够覆盖到整个地层。
其次是合理调整注水参数,使注水量和压力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是加强管柱支撑,确保管柱能够承受地层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采油工程中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提出,我们可以提高注水效果、优化地层压力分布和保证管柱稳定,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
这是我们应对现有问题的重要一步,也是对采油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2. 正文2.1 水平井注水工艺的原理水平井注水工艺的原理是在采油过程中利用地层原有的孔隙度及渗透性对井底注水进行压力输送,从而增加地层内部的压力,促使油层中的石油产出。
水平井注水工艺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平井注水是通过在地层中布置水平井井眼,并将井眼完全处于油层中进行注水。
这样可以使注水井在地层内形成较大的穿透面积,提高油层的有效压力传递面积,加速地层的渗透性,从而促进油藏中的油液产出。
水平井注水还可以通过调整注水井位选择、优化注水参数以及加强管柱支撑等措施,实现地层中水和油的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增加采油效率。
水平井注水工艺的原理是利用井下注水设备将水送入油井底部,增加地层的有效压力,促进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最终实现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
通过对水平井注水工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应对采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问题及改进探讨采油工程中的注水工艺是提高采油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通过人工注入水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在注水工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探讨。
注水工艺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注水井和采油井的距离过远。
由于油井属于非均质储层,储层的渗透率往往会存在差异。
当注水井和采油井的距离过远时,注入的水在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会经过较长的距离,导致水分子在途中被地层吸附、吸附和混合等过程,从而导致注入的水质量下降。
在注水工艺中,应通过合理的井网规划和布井方式,使注水井和采油井的距离缩短,减少水在地层中的运移过程,提高注入水的质量。
注水井注入的水与油井产出的油水混合后,容易发生分相现象,即油与水在井筒内发生不均匀分布。
这对于采收油水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油与水的分相现象会导致增加采油井的工作负荷,降低采收效率。
在注水工艺中需要注意控制注入的水量和流量,以及合理调整油井的生产参数,避免分相现象的发生。
可以考虑采用分区注水的方法,将注水井和采油井分成若干个区块,分别进行注水和产油操作,以减少分相现象的发生。
注水工艺还存在注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注水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注水、垂直注水和水平注水等。
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非线性问题,注水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在注水工艺中可以考虑采用多孔弹性体注水、物质注入法等新的注水技术,以改善注水效果。
注水工艺中还存在注水压力不稳定的问题。
注水压力的稳定性对注水工艺的实施至关重要,因为注水压力的波动可能导致地层的破坏和油井的阻塞。
在注水工艺中应加强对注水压力的监测和调节,避免注水压力的波动,确保注水压力的稳定性,并根据地层条件和油井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
采油工程中的注水工艺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探讨。
在注水工艺中,应注意减少注水井和采油井的距离,控制注入水的质量,避免分相现象的发生,采用新的注水技术改善注水效果,并确保注水压力的稳定性。
这些改进探讨将有助于提高采油工程的注水效率和采收率。
采油工程中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采油工程中,水平井注水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产量和
采收率。
在实际应用中,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如供水不稳定、注水效果差等,
需要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
水平井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包括:
1. 供水不稳定:由于地下水层的渗透性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供水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注入的水量和压力不稳定。
2. 注水效果差:由于水平井的水平方向较长,容易出现水浸不均衡和油水分离不彻
底的问题,导致注水效果差。
3. 注水井的布置问题:在油田中,水平井的布置需要科学合理,有时由于井位选择
不当或井距过大,导致注水效果不佳。
改进措施如下:
1. 提高供水稳定性:采取合理的供水措施,如设置水泵站、增加供水管道的直径和
流量,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保证注水量和压力的稳定。
2. 优化注水井分布: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和水平井的布局,合理选择注水井的位置和
间距,避免井距过大或受水层渗透性差等问题,优化注水井的分布。
3. 提高注水效果:通过调整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和注水量,控制注水速度和精确调控
地下水位,提高注水效果,保证注水效果的可靠性。
4. 采用人工措施:对于供水不稳定、注水效果差的水平井,可以采取人工控制措施,如人工调节井口注水流量和井底压力,改变注水方向和角度等,以改善注水效果。
5. 应用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水平井注水技术,如更加精确的注水设备和技术,增
加油藏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提高注水效果和生产水平。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问题及改进探讨
采油工程是指在油田内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油藏开发和生产的一系列技术工作。
其中,注水工艺是在特定条件下带动重油流动、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出
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探讨。
注水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向油层注入水,提高油层压力,形成合理的压差,促使管道内
的原油流动到井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注水后不仅未能提高采收率,反而造成了水油
比上升、渗透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采油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注水前应进行油水分布、渗透率测定。
正确了解油层物性参数,选择适当的注水时间、注水量、压力等条件,使注水达到理想效果。
2.采用低压低速注水技术。
传统注水技术中,水的压力大,流速快,可能会造成岩石
空蚀或冲刷现象,破坏油层的物理结构,导致油水混合。
而低压低速注水技术能减小水的
压力和流速,有效减少破坏油层的危害。
3.根据油藏不同,采取不同的注水方式。
例如,对于厚油层,应采用水平注水方式;
对于稠油层,应采用周期注水方式;对于深层油藏,应采用垂直注水方式。
4.注水前期应加强预处理,采用降压、热水冲洗等工艺。
这样可以减少岩石中的泥沙、杂质等物质产生的影响,保证注水的质量。
总之,当注水工艺遇到问题时,应立即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改进,以提高采油效
率和油田经济效益。
调整处理工艺提高注水效果摘要:随着黄沙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目前综合含水接近90%。
自2005年开始注水开发,对采油站的来液量进行除油和除机杂等处理后,全部回注到采油井站的注水井。
因此,对回注的水质要求较高,含油、含机杂均控制在10mg/l以内。
否则将堵塞裂缝和孔洞等储集空间和油气通道,降低油田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综合含水注水井水质含油机杂针对黄沙坨油田注水系统超压运行,机件磨损及疲劳损坏严重的情况,提出对油田注水系统整体改造方案,对注水泵实施压力升级改造。
注水泵压力升级改造是在泵行程和泵速不变,不更换电动机的前提下,通过减小泵的柱塞直径,即减小泵的流量来提高泵的排出压力,以满足注水需求。
实践证明,对注水泵实施压力升级改造后,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管网、电网和其它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可顺利实现对地层高压注水的要求,并节约了大量资金。
又针对改造后出现的新问题,对柱塞、隔环和填料进行了改进,改进后,易损件的寿命也大大提高,柱塞的寿命由改造前的720h提高到4320h;填料的寿命由改造前的190h提高到2160h。
一、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1.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采用核桃壳过滤工艺的含油污水处理站出现了滤罐跑料、反冲洗憋压及滤后水质不稳定、悬浮物固体含量达不到注水指标的情况。
2.根据采油三区2012年度检查情况,全站核桃壳过滤罐3座,损坏1座,占总数33.0%;跑料2座,占总数66.7%;滤料污染1座,占总数33.3%。
3.该油田注水井的吸水压力较高,泵压9.5兆帕达左右,油田渗透性较差,泵的运行始终处于高负荷状态;4.回注污水时,水质较差,腐蚀性强,水温高,容易造成阀体,阀片,泵头,盘根总成等易损件的损坏,1#排泥泵平均10天维护修理一次,使泵处于高机会损伤状态;二、实施变强度反冲洗,提高污水处理效果1.解决跑料(或憋压)和反冲洗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主要应通过优化反冲洗参数来解决。
技术研究采用五种方案对比,在反冲洗和过滤过程中监测滤罐压差及水质,分析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问题及改进探讨注水是油田开发中一种常用的采油工艺技术,它通过注入水来增加油井井底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油效率。
在实际的注水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第一个问题是注水效果不佳。
由于油层中存在着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流体特性,注入的水往往无法直接到达需要驱油的油层,导致注水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定向钻井技术,在地层中选择合适的井位,使得注水能够更加精确地达到目标层段。
第二个问题是水质问题。
注入的水质量对注水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水中的杂质和溶解物质会与油层中的油和岩石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或者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影响油层渗透率和油水分离效果。
在进行注水工程时,需要对水源进行充分的筛选和处理,使得注入的水质量达到要求,不会对油层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个问题是注水井分布不均匀。
在注水工程中,有时会出现注水井布局不合理或者注水井之间的距离过远的情况,导致注水范围不足或者注水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进行油田的综合研究和注水井布置优化,通过合理的注水井密度和井距,使得注水可以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油藏中,提高采油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四个问题是注水压力控制困难。
注水压力是影响注水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准确地控制注水压力,导致注水效果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实时监测系统,对注水井的压力进行动态调整和监控,保持注水压力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注水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注水工艺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通过合理的井位选择、水质处理、注水井布置优化和压力控制等方面的改进,可以提高注水工艺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大规模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现阶段,低渗透油藏具有丰富的存储量,且具有广阔的分布区域以及油气含量比较多的特点,为此,进行勘探和开发低渗透油藏已经是石油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中低渗透油藏的一个主要的开采方式就是注水开发,为了使低渗油藏的开发质量体积开发效率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必然需要强化注水采油技术。
标签:注水工艺油井开发开采率引言低渗透油气资源属于战略资源,其储存量在油气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石油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必须保证足够的开采数量才能促进相应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石油开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业生产活动,地理环境、生产设施等各种因素全方位地影响着油田开采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占我国石油储量一半的低渗透油层与中、高渗透油层相比,存在渗透机理复杂、开发难度大、采收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寻找出一种通过向低渗透油层注水来提高油田采收效率的工艺,从而保证油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据相关调查发现,现有的油田注水工艺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总而言之,要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和分析现有的注水工艺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油田企业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油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低渗透油层来说,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概述低渗透油田所谓低渗透油田是指油田储存层具有较低的渗透率和丰富度的油田,具体有以下几点分类。
其一,一般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所含有的油类标准可以供工业生产,然而具有较低的产量,需要通过压裂措施来提高油量生产;其二,特别低渗透油田,具有较高的饱和度油层,油质标准不能够满足工业的要求,需要使用大型压裂措施方可进行开发;其三,超级低渗透油田,具有非常缜密的油层,较高的饱和度,一般情况下不具备开发价值,然而的确具有油层厚和较好质量的油质以及较浅的埋藏深度,可以用作后备能源开发。
但是由于开采时间较长,低渗透油田将会遇到产量下降、设备老化、工作效率下降等情况,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降低。
加强注水工艺应用改善开发效果
[摘要]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后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井况恶化,注采问题日益突出,开采难度加大。
通过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配套措施,实现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的目的。
[关键词]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细分注水;增产增注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226-01
前言
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注水(或注气)的方法弥补采油的亏空体积,补充地层能量进行采油,采收率一般在30%-50%。
油田要及时注水保持地层能量,还要通过调整注采强度和驱油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才能保持油井较高的生产能力。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综合含水和自然递减率均有上升趋势,各区块相继进入三高期,特别是近几年含水上升率和自然递减率增速加快,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弥补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对产量造成的影响越来越难,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 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储量不均匀、油层出砂严重、部分水井注水压力高注入困难、部分油井因机械杂质堵塞产能低、分注级别低。
②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注水开发的影响,
高渗透层段水淹级别高、采出程度高,油层纵向吸水不均匀,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势在必行。
③随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开采强度的加大,天然能量不足,部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产油量下降。
④针对一定厚度隔夹层的高含水油井,积极开展低成本机械堵水措施。
但是受储层、井筒条件、层内出水的影响,限制了技术的规模应用。
⑤为了应对多轮次调剖大面积效果变差的问题,探索开发中后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⑥受储层连通性差和注水水质的影响,部分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量下降、达不到地质配注要求。
2 注水工艺技术与应用
要精细分层注水,层段水量分配合理,保持合理的注采比,加密水井测试调配,保持较高的注水井分注率和分注合格率,大力实施注水井增注等工艺,以实现细分注水。
改善注水工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实现二次采油,普遍采用单井或井组高压注水措施;同时推广应用了酸化解堵技术、气动力深穿透解堵技术;水力震荡解堵也得到一定发展,它利用高速水射流产生的脉冲波作用于地层,起到解堵增注作用;近年来研制开发注水井网节能增注调压技术通过重新分配干线来水,降低高压能耗,平衡注水井网压力,提高系统效率;研发了多脉冲加载压裂解堵增注技术,并在现场得到了应用,效果很显著。
另外还有强磁增注、水力深穿透射孔工艺、堵水工艺、化学调剖调驱、小型压裂技术以及氟硼酸解堵技术等。
2.1 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
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应用于注水井可降压增注,对能有效降低地层破裂压力,诱导裂缝走向,尤其是针对深井、中深高温井特殊岩层,为水力压裂、酸化压裂的施工,提供更为有利的地层环境,该技术具有连续多脉冲的作用,延长了对地层的压裂作用时间,使地层产生多条不受地层主应力约束的多条裂缝,并能形成较长的裂缝体系,并选择能产生较高热量的多种复合药剂,对地层产生较强的热化学作用,有效提高地层的渗透导流能力。
多层段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应用于薄层以及跨距较大的层段处理,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注效果。
该项技术近年来在现场应用,施工成功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化学调剖、调驱
为调整吸水剖面,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加大调剖力度,扩大深部液流转向深部调剖调驱的实施,减少注水低效无效循环,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保持产量递减稳定或减小、含水上升速度稳定或减小、采收率提高。
针对注水存在的问题,注入水沿高渗层或裂缝方向窜进,造成纵向各层和平面各向油井受效不均;小剂量的化学调剖封堵半径较小,后续注水很快绕过封堵屏障,措施有效期大大缩短。
提出了区块整体调驱措施,以使层内高渗透带受到控制,提高注水压力,扩大波及体积,使相对较低的渗透带得到动用,层内吸水矛盾得到缓解,吸水剖面改善和一线油井产量增加,稳油控水效果明显。
2.3 超前注水、强化注水技术研究
为了尽快提高地层压力,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除在有条件的井区实施超前注水外,其余主要以强化注水为手段。
一是注采同步区强化注水;二是在未建立有效压力驱替系统的孔隙渗流区,“温和注水”不能有效的补充地层能量,应采取注水强度与注采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水。
2.4 压裂解堵技术
压裂工艺不仅对油层一次改造增产有效,而且,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压裂有效。
对酸化不见效区块进行小型压裂增注试验,开展了气动力深穿透解堵技术,通过引发主药剂反应,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压开岩石产生裂缝,压裂解堵技术有效解决了不同井况堵塞、欠注或注不进的问题,保证了地质配注方案的有效执行。
2011年以来进行了现场试验,采用压裂解堵技术用于水井增注3口井,见效2口井,有效率80%,平均注水压力降低2.7mpa。
2.5 堵水工艺
针对具有隔层条件的高含水井已形成采油堵水一次管柱、丢手堵水管柱、大通径堵水管柱、机械找堵水管柱等工艺技术及其配套工具。
能够实现在油井内对强水淹高含水层实施机械封堵,控制高含水层产液量,提高低含水层的产液量,调整产液剖面,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2.6 地层配伍性评价分析工作,保证注水水质达标
加强转注前区块敏感性分析评价、油层保护和预处理技术研究,
强化注入水质的配伍性监测工作,保证注水质量和注入水与油层的配伍性。
新投注的区块应该先开展配伍性评价试验,水质检测指标重点在颗粒粒径中值、细菌含量。
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方法杀菌,进一步降低成本。
优化注水压力设计,低渗透新区对注水管网早期按超高压注水压力设计,减少使用井口增注泵和后期调改措施工作量,以精细污水处理,保证注水水质要求。
3 结论
对于油藏均质性好,各层在层间、平面和层内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采取笼统注水。
对非均质强的多油层油藏,层间差异大,开采差异大,特别是开采进入后期,含水逐年增高,油藏开采效果较差,分层注水是调整层间矛盾、提高开发效果的主要工艺措施。
此外,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细化注采工艺措施也是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夯实老油田稳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永兴.现代油田高效开采实用关键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1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