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油水井常用开发指标计算一、采油和含水方面的开发指标计算1、采油速度(用核实产量算):年采油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它表示每年有多大一部分地质储量被采到地面上来,它也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的一个很重要指标。
采油(液)速度=年产油(液)量/地质储量×100%折算年产量=(月实际产量/该月日历天数)×365折算采油速度=折算年产油量/地质储量×100%采油(液)强度=日产油(液)量/油井油层有效厚度(m3/d.m)水油比=日产水量(t)/日产油量(t)无因次2、采出程度(用核实产量算):是指一个油田任何时间内累积产油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代表一个油田储量资源总的采出情况,用以检查各阶段采收率完成效果。
采出程度=截止到某一时间的累计产油量/地质储量×100%或采出程度=采油量/地质储量×100%3、产油(液)指数:指单位采油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液)量,它代表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及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
产油(液)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4、产油(液)强度:指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它是衡量油层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产油(液)强度=日产油量/射开有效厚度5、含水率(综合含水):油井日产水量与日产液之比叫含水率,亦叫含水百分数含水率=日产水量/日产液量×100%综合(平均)含水=总日产水量/总日产液量×100%年(平均)含水=年产水量/年产液量×100%6、含水上升速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油井含水率或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值。
可按月、季、年计算,分别叫月含水上升速度、季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速度。
含水上升速度=阶段末综合含水-阶段初综合含水。
某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上月综合含水。
月平均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速度/12。
年含水上升速度=月平均含水上升速度×12。
或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值(%)/12(月)或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综合含水-上年12月综合含水。
油田主要开发指标计算1、产油量:日产油量t/d;年产油量t/a。
表示油田实际产量的大小,有日产油量、月产油量、年产油量等。
日产油(液)水平:指月产油(液)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t/d。
是衡量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的指标;日产油(液能)力:指月产油(液)量与实际生产天数的比值,t/d。
平均单井日产油(液)水平:指油田日产油(液)水平与当月油井开井数的比值。
开井数是指当月连续生产一天以上并有一定油气产量的井。
折算年产油量=日产油量某365或=月产油量某122、含水率。
含水率:指日产水量与日产液量的比值。
包括单井含水率、综合含水率、见水井平均含水率等3、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
含水上升率: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公式推导)。
含水上升速度: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幅度。
4、采油(液)速度、采出程度。
采油(液)速度:指所产油(液)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快慢的指标。
折算采油速度:用于计算当月的采油速度,是衡量当月油田开发速度快慢的指标。
=(当月平均日产油水平某365)/动用地质储量某100%。
采出程度:是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5、采油(液、水)指数: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时,所增加的日产(液、水)油量。
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
=日产油量/(静压-流压);当静压低于饱和压力时:采油指数=日产油量/(静压-流压)nn:渗滤特性指数或采油指示曲线指数。
5、比采油(液、水)指数: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油(液、水)量。
表示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能力7、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8、产量递减,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产量递减: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百分数。
其大小反映了油田稳产形势的好坏。
递减幅度:是表示油田产量下降速度的一个指标,指下一阶段产量与上一阶段产量相比的百分数。
如下月产量与上月产量之比叫月产量的月递减幅度;下月未的日产量与上月未的日产量相比叫日产量的月递减幅度;下年年产量与上年年产量之比叫年产量递减幅度。
1、折算年采油速度=当月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2、含水上升速度是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如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速度。
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值(%)/12(月)某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上月综合含水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末综合含水-上年12月末综合含水3、注采比=注入水体积/[(采油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产出水体积] 累计亏空体积=累积注入水体积-[(累积产油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累积采出水体积]4、总递减率=1-当年产油量/去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1-(当年产油量-新井产量)/去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1-(当年产油量-措施增油量-新井产量)/去年产油量标定递减率=1-(当年标定产量-去年标定产量)/去年标定产量5、水驱指数指每采1吨原油在地下的存水量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油量=(注入水侵+累积注入水-累积产水)/(累积产油量*体积系数/相对密度)注入水侵指如边入推进,底水锥进等。
6、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年产油量*100%7、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剩余可采储量*100% (储采比的倒数)8、总压差是目前地层压力减原始地层压力,为负值总压降是原始地层压力减目前地层压力,为正值水驱控制程度=水井厚度/油井厚度9、弹性产率为阶段累计产油量除以总压差,表示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压降值。
等于总压差除以采出程度。
10、储量动用程度=油水井的油层有效厚度/油水井的油层厚度之和*10011、下泵深度的计算,实际上就是确定预定产量下的动液面深度及沉没度。
L泵=L动+H沉采液指数J1=Q/△P=Q/(P静-P流) 单位t/(d·MPa)采液指数J2=Q/△L=Q/(L动-L静) 单位t/(d·m)两者之间的单位换算t/(d·m)化成 t/(d·MPa)可用J2=J1*ρ液/10012、液面曲线计算L液=V*t/2 V为音速 t/2为时间(井口至液面时间)V=2L音/t音 L音为音标深度 t音为声波从井口到音标再返回到井口所用的时间L液=L2/L1 *L音 H液=L液/L音 *H音 t1=L ab/2V O t2=L ac/2VOt1为液面曲线,音标走纸时间 t2为液面曲线,液面走纸时间L ab为音标走纸距离 L ac为液面走纸距离 V O为记录纸走纸速度13、量油计算Q=86400*H水*ρ水*πD2/4t分离器有人孔时,公式为Q=(86400*H水*ρ水*πD2+V人孔)/4t14、抽油井的载荷计算P最大=P,L+P,r+P r*Sn2/1440 P最大=(P L+P r)*(1+Sn2/1790)P最小=P,r- P r*Sn2/1440 P最小= P r*(1-Sn2/1790)第一套公式把抽油机悬点运动看做曲柄滑块运动,并取曲柄旋转半径为连杆长度之比为1/4,它只考虑了液柱和抽油杆重量以及抽油杆柱的惯性载荷.第二套公式和第一套公式区别在于,把抽油机的悬点看作简谐运动,并考虑了液柱的惯性载荷,具体选用哪一套公式应该根据实测结果对比后确定.15、储量公式N=100A O HΦ(1-S Wi)ρO/B OiN为石油地质含量万吨 A O为含油面积Km2 H为油层有效厚度米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 S Wi为原始含油饱合度 B Oi为地层原油体积系数ρO为地面原油密度g/㎝3注采比计算时,累计产液为地下体积,等于累计产油体积加上累计产出水体积,累计产出油(吨)一定要乘以体积系数再除以密度。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注水开发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评价注水开发的效果呢?以下是一些评价方法:
1. 油井生产率
注水开发后,油井的生产率应该有所提高。
可以通过计算油井在注水前后的产油量来评价注水开发的效果。
如果注水开发后的产油量有明显提高,则说明注水开发的效果比较好。
2. 油藏压力
注水开发会增加油藏的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可以通过地面监测或者井下测压的方法来评价注水开发的效果。
如果油藏的压力有明显提高,则说明注水开发的效果比较好。
3. 水油比
水油比是指油井每产出一桶原油所需要注入的水量。
如果注水开发后,水油比有所下降,则说明注水开发的效果比较好。
因为水油比越低,说明注水开发对于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就越好。
4. 经济效益
注水开发的目的是提高采收率,从而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
因此,通过计算注水开发前后的经济效益来评价注水开发的效果。
如果注水开发后,油田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则说明注水开发的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以上是评价注水开发效果的几种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油田、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注水方案,其效果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评价注水开发效果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
合评价。
油田开发中与含水有关的指标1、综合含水率1)定义:是指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的比值,是反映油田原油含水高低(出水或水淹程度)的重要标志,符号为fw,用百分数表示。
2)计算公式:综合含水率(fw)=月产水量/月产液量×100%2、含水上升速度1)定义:油田见了水后,含水量将随采出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上升的快慢是衡量油田注水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
可以按月、季或年计算含水上升速度,也可以计算某一时期的含水上升速度。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含水上升的数值,与采油速度无关。
2)计算公式:年含水上升速度=(本年末综合含水率fw1-上年末综合含水率fw2)月含水上升速度=(本年末综合含水率fw1-上年末综合含水率fw2)/12=年含水上升速度/123、含水上升率1)定义: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上升的百分数。
(现场一般不用百分数表示)2)计算公式:含水上升率=(fw1- fw2)¬/(R1- R2)式中:fw1——报告末期(本年末)的综合含水,%;fw2¬——报告初期(上年末)的综合含水,%;R1——报告末期(本年末)的采出程度,%;R2——报告初期(上年末)的采出程度,%。
或含水上升率=(fw1- fw2)/采油速度采用堵水方法有1、复合堵水技术①作用机理注入常规活化稠油堵剂后,采用少量的高强度聚合物堵剂封住乳化稠油堵剂的后缘,使相对强度较低的活化稠油,在油井生产时延长反吐时间,提高了堵水有效期。
②选井条件:A: 活化稠油堵水效果越来越差的油井;B: 含水较高,一般大于85%;C: 具有一定的油层厚度和层数,一般油层厚度大于5m,层数大于3以上;D:油井出砂不严重,泵的工作状态良好。
2、高强度化学堵水技术①技术机理:高强度化学堵水技术是常规凝胶型堵剂的发展,它通过交联方式的改变及有机、无机添加剂的加入,使凝胶体的强度、弹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加了堵剂的封堵效率,延长堵水有效期。
所用原料为聚丙烯酰胺、交联剂、油溶性树脂及惰性颗粒等组成,其中聚丙烯酰胺做为堵水剂主要基料,注入地层后,在水层凝胶良好,在油层中凝胶较差,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注水利用率计算公式注水利用率是衡量注水开发油田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注入水在地下的利用情况,从而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那注水利用率到底怎么算呢?注水利用率的计算公式通常为:注水利用率 = (采出原油体积×原油密度)/ 注入水体积 × 100% 。
比如说,某个油田采出了 1000 立方米的原油,原油的密度是 0.85吨/立方米,而注入水的体积是 2000 立方米。
那先算出采出原油的质量,也就是 1000×0.85 = 850 吨。
因为 1 吨 = 1 立方米水,所以 850 吨水就相当于 850 立方米水。
然后用 850÷2000×100% = 42.5%,这个 42.5%就是注水利用率啦。
咱们来仔细聊聊这个注水利用率。
我之前在一个油田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有关注水利用率的事儿。
那时候,油田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在为提高注水利用率而绞尽脑汁。
有一块区域,按照之前的注水方案,投入了大量的水,可采出的油却不尽人意。
大家就开始各种分析、研究,从地质结构到注水工艺,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师傅去现场查看注水井的情况。
那天风特别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我们沿着管线一路走,师傅拿着工具这儿敲敲,那儿听听,还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走到一口井的时候,师傅停了下来,皱着眉头说:“这口井的压力不太对,可能是井下的设备出问题了。
”于是,赶紧叫来了维修人员。
经过一番检查,果然发现是井下的一个阀门有点损坏,导致注水的分布不均匀。
经过这次的小插曲,大家更加意识到,要想提高注水利用率,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不仅仅是计算出一个数字,更要深入到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注水利用率的因素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储层的非均质性,如果油层的渗透率差别很大,注入水就容易沿着高渗透层快速推进,而低渗透层得不到有效的波及,这样就会降低注水利用率。
注水系统效率计算公式注水系统效率是指注水工艺中注水井的注水量与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之比,它是评价注水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注水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注水系统效率 = 注水井的注水量 / 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注水井的注水量是指通过注水井实际注入地层的水量,它是通过水泵将水从地面送入井下,经过管道输送到注水井,最终注入地层的水量。
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是指注入地层后能够有效参与油藏物理化学过程的水量,它是通过注入地层后的产能试井、油井动态观察等方法来确定。
注水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但是其中涉及到的注水井的注水量和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的确定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际测量和分析。
首先,注水井的注水量可以通过对注水井的水泵流量、注水时间和注入地层的水位变化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来确定。
其次,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可以通过产能试井来测定。
产能试井是通过在注入地层后进行的试井,观察油井的动态响应,包括产液量、产油量和产水量等,从而判断注入地层的水量是否有效参与了油藏的物理化学过程。
通过对注水井的注水量和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的测定,可以计算得到注水系统的效率。
注水系统效率的数值一般在0到1之间,数值越接近1,表示注水系统的效率越高,注水效果越好。
当注水系统效率接近于1时,说明注水井的注水量相对较大,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相对较高,注水系统运行良好,油藏的油水分离程度较高,油井的产能较大。
相反,如果注水系统效率较低,说明注水井的注水量较小,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较低,注水系统运行不佳,油藏的油水分离程度较低,油井的产能较小。
提高注水系统效率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合理选择注水井的位置和注水方式,确保注水井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油层,提高注入地层的有效注水量。
其次,要定期对注水井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注水井的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注水量。
同时,要加强对注入地层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注水方案,确保注入地层的水量能够有效参与油藏的物理化学过程。
分层注水合格率公式分层注水合格率公式是用于评估石油工程中的分层注水效果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石油工程技术人员评估油田的注水效果,并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层注水合格率公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先来定义分层注水合格率。
分层注水合格率是指注水层次表达的注水井合格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分层注水井的注水效果,是评价注水层次合理性及其对油田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中,合格注水井数是指注水层次表达的注水井中,达到一定注入流量的注水井个数;总注水井数是指注水层次表达的注水井的总数。
当然,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分层注水合格率公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可以基于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注入流量以及地层压力等因素,对合格注水井的定义进行修正。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注水效果,并为优化注水方案提供更精细的指导。
在石油工程中,分层注水合格率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判断分层注水效果,并对注水层次进行调整和优化。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注水井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分层注水合格率,可以确定注水井的注入流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注水效果是否符合预期,为是否需要调整注水方案提供指导。
2.优化注水方案:通过对分层注水合格率的计算,可以确定注水井的注入流量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满足不同地层的需求。
如果存在注入流量偏低或偏高的现象,可以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注水效果更加合理、高效。
3.分析油田开发效果:分层注水合格率可以作为评估油田增采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注水井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注水层次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为进一步改进注水方案提供参考。
4.指导决策:分层注水合格率可以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注水井的数量,调整注水方案的参数等。
通过合理利用分层注水合格率的计算结果,可以优化油田开发策略,提高产油效益。
综上所述,分层注水合格率公式是评估石油工程中分层注水效果的重要指标。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一)、见水井开井数:指已确定见水的油井中,当月生产出水的井,堵水后生产不出水的井不算在内。
(二)、产水量:表示油田出水的多少。
包括日产水量和累计产水量。
年核实水量为当年各月核实水量之和;核实累积产水量:为历年核实水量之和。
-计量综合误差)(井口产水量核实月产水量1⨯=
(三)、综合含水率:表示油田出水或水淹程度。
(四)、水油比:从地下采出一吨油同时要采出多少水。
它同含水率一样,也是表示油田出水程度的一个指标。
(五)、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上升的百分数。
(六)、含水上升速度:每月(或每季、每年)含水率上升的多少,这个数值叫做含水上升的月(或季、年)速度。
当油田中油井见水之后,含水将随油田采出程度的增大而不断上升,含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率就是表示油田含水上升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注入量:是单位时间内往油层注入的水量。
注入量的多少表示注水的快慢程度。
包括日注入量、月注入量、年注入量和累计注入量。
1
2
(八)注入速度
(十)注采比:注入剂所占的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
包括月注采比和累计注采比。
注采比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它来衡量地下能量补充程度和地下亏空弥补程度。
注采比、油层压力变化和含水上升速度等指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控制注采比是油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十一)、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和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就能保证油层始维持一定的压力。
(十二)地下亏空:注入剂的体积少于采出剂的地下体积,叫地下亏空。
是注采不平衡的表现。
(十三)累积亏空体积:指累计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十四)注水利用率
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
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1立方米的水就推出1立方米的油。
注水利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作用。
注水利用率随注水开发油田的生产时间加长而不断下降。
(十五)注水井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的日注水量。
(十六)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
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
(十七)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即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总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
(十八)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
(十九)存水率:保持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叫存水率。
(二十)水驱油效率:被水淹油层体积内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含油量之比值,叫水驱油效率。
参数符号为ED。
单位为小数或百分数
水驱油效率表示水洗油的程度和层内矛盾的大小。
(二十一)分层注水测试率:
说明:
(1)分注井数:指下分注管柱的井和双管分注井,不包括油、套管分注井。
(2)测试井数:指分注测试后取得合格资料的井数。
(3)测试层段数等于合格层段数、超注层段数、欠注层段数之和。
(二十二)分层注水层段配注合格率:
说明:
(1)分注总层段数:是指全部分注井的分层段数之和。
分注总层段数量减
计划停注层段数的差为应合格层段数。
(2)注水合格层段数:是指测试资料合格,并达到全季有效注水60天以上。
(3)在季度内测2次或2次以上的,以最后一次计算分层注水合格率。
(4)分层注水合格标准:配注层段日注30立方万米的,实测层段日注不超过±5立方万米;配注层段日注大于30立方米的,实测层段日注不超过20%;安塞油田实测层段日注不超过10%;未测试的层段和未测试的分注井均以分注不合格论。
(5)分层测试成果以测试队的测试报表为准,采油队应建立分层测试台帐。
(6)分层注水层段配注合格率计算统计时不统计地面分注井。
(7)年度分层注水合格率用季度分层注水合格率的“子母”项分别相加来计算。
油田管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