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开发动态地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95 MB
- 文档页数:58
动态分析的方法一、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分析和注水井动态分析,以研究阶段性的分层调整管理措施为主。
油田的变化总要通过单井反映出来,所以管好油、水井是管好油田的基点。
油井分析以所管某一油井为重点联系到周围有关的注水井和相邻油井进行综合分析。
注水井分析则以所管某一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的油、水井进行综合分析。
现分述如下。
(一)油井动态分析对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说,油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达到一定采油速度的前提下实现三稳迟见水。
三稳就是产量稳、地层压力稳、流动压力稳。
迟见水就是无水采油期长、无水采收率高。
油井动态分析方法可综合为以下几点:第一,清点油层。
对所管油井的各小层要进行清点,了解全井射开的油层数、有效厚度和产能系数;了解射开各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连通)、弹性层(与注水井不连通,与其它油井连通)、“土豆”层(与邻井全不连通)和“危险”层(与注水连通特别好,有见水危险);了解每个单层的渗透性、厚度和储量,掌握油层特性,胸中有数,分析就主动了。
第二,核实资料。
油井的生产特点和变化规律,总要通过观察现象和整理资料才能掌握。
在平时就必须取准油井动态资料,如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流动压力、地层压力、产油量、油气比和油样分析资料(含水、含蜡、含砂等)。
及时观察记录油井变化情况如结蜡软硬、原油乳化、出砂、油井间歇出液现象。
新的变化情况出现后,要先从地面查清原因,弄清情况,落实资料,然后再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联系历史。
油井的每一变化都是有其根源的,要结合油井开采历史进行分析。
一方面要熟悉井史,结合钻井、固井、诱喷等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要应用采油曲线,研究每个开采时期的生产指标变化特点,由它的过去,分析它的现在,由它的现在预测它的将来。
分析哪些是一贯的规律,哪些是突然的变化,便于综合考虑,得出系统概念。
第四,对比邻井。
首先要和注水井对比,如果见到注水效果或者见水,就要顺着连通层追踪到注水井,综合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地质工程中注水开发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随着注水周期的延长和高含水期油田的出现,注水开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些改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地质条件复杂,油层中含水率较高的油田。
这类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采收率低:由于高含水期油田油层中含水率较高,注水前往往需要进行水驱或气驱开发,使得油层中的原油难以有效提取,采收率较低。
2. 地层压力不足:地层压力是维持油田正常开发和产出的重要条件,而高含水期油田往往地层压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3. 油水混合物净化困难:高含水期油田中原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分离。
4. 能耗高: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改善措施的分析1. 优化注水方案采取合理的注水方案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优化注水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注水井的布置密度、调整注水层位、增加注入压力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地层模拟和水驱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注水方案。
2. 加强地层改造地层改造是指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微生物或其他改造剂,改变地层物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层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地层改造技术,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微生物改造技术等。
3. 提高注水效率提高注水效率是通过改善注水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更新注水设备,提高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注水泵的压力等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
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自动调节注水技术等,提高注水效率。
4. 净化油水混合物针对高含水期油田中油水混合物难以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油水分离措施。
动态分析的具体内容:
1、对注采平衡和能量保持利用状况的分析;
2、对注水效果的评价分析;
3、对储量利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的分析;
4、对含水上升率与产液量增长情况的分析;
5、对主要增产措施效果的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主要是分析工作制度是否合理,生产能力有无变化,油井地层压力、含水有无变化,分析认识射开各层产量、压力、含水、油气比、注水压力、注水量变化的特征,分析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分析抽油泵的工作状况,分析油井井筒举升条件的变化,井筒内脱气点的变化,阻力变化,压力消耗情况的变化,提出调整管理措施。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周围油井和注水井研究分析以下问题:
1、分层注采平衡、分层压力、分层水线推进情况;
2、分析注水是否见效,产油量是上升、平稳还是下降;
3、分析油井各小层产量、压力、含水变化的情况及变化原因;
4、分析本井组与周围油井、注水井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提出对井组进行合理的动态配产配注,把调整措施落实到井,落实到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油藏动态分析:
1、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2、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及开发特点
3、开发效果分析评价----井网、开发方式、注水方式
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潜力分析---潜力类型或潜力区
6、调整措施---地面、地下
7、经济效益评价。
生产动态参数泛指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生产层位、日液、日油、含水、汽油比、动液面、压力、油套压、生产作业管柱、日注、累油、累水、注采比、流压、静压、注水压力、等等。
指标及计算方法1.井网密度油田(或区块)单位面积已投入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f=n/A02.注采井数比注采井数比是指水驱开发油田(或区块)注水井总数和采油井总数之比。
3.水驱控制程度注水井注水能够影响到的油层储量占油层总储量的百分数。
水驱控制程度=注水井联通的厚度/油层的总厚度*100%由于面积注水井网的生产井往往受多口注水井的影响,因此,在统计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时还要考虑联通方向。
不同注水方式,其注采井数比不同,因而注水井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也不同。
一些分布不稳定,形态不规则,呈透镜状分布的油层,在选择注水方式时,应选择注水井数比较大的注水方式,以取得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该指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最终采收率。
中高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 um2)一般要达到80%,特高含水期达到90%以上;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50*10-3 um2)达到7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
4.平均单井有效厚度油田(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有效厚度之和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5.平均单井射开厚度油田(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射孔总厚度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射开厚度。
6.核实产油量核实产油量由中转站、联合站、油库对管辖范围内的总日产油量进行计量,由此获得的产油量数据为核实产油量。
7.输差输差是指井口产油量和核实产油量之差与井口产油量之比。
K=(q ow-q or)/q ow8.核实产水量核实产水量用井口产水量和输差计算。
q wr=q ww(1-K)9.综合含水油田(或区块)的综合含水是指采出液体中水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f w=(100*q wr)/(q wr+q or)-1- 低含水期(0<含水率<20%):该阶段是注水受效、主力油层充分发挥作用、油田上产阶段。
要根据油层发育状况,开展早期分层注水,保持油层能量开采。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状况分析及下步开发措施注水开发是一种常用的油藏开发方法,通过向油藏注入水来维持油井的压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不同类型的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着不同的状况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不同类型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下步开发措施。
一、常规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常规油藏是指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岩石孔隙中有一定的连通性且流动主要以原油为主的油藏。
常规油藏的注水开发相对较为简单和成熟。
在常规油藏中,注水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采收率,延缓油井的老化速度,同时保持油井的较高产能。
目前常规油藏的注水开发已经广泛应用。
下步开发措施:1. 优化注水井布置:通过合理布置注水井,提高注入水的覆盖范围,提高注入水与原油的混合效果,提高采收率。
2. 注水井井间距优化:合理控制注水井间的距离,避免井间交叉干扰,提高注水效果。
3. 注水剂优化:选择适合油藏特征的注水剂,改善油井注水的效果。
二、致密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致密油藏是指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小的油藏。
由于其储层性质的特殊性,致密油藏的注水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注入水在油藏中的渗流速度较低,注水剂与岩石的接触面积较小,注水剂的流动性差等问题。
因此,致密油藏的注水开发相对较为困难。
下步开发措施:1. 酸化处理:通过注入酸性溶液或选择性酸浸剂,溶解致密油藏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质和粘土,提高油藏孔隙的连通性,改善注水效果。
2. 水平井技术:通过水平井技术增大油井的垂直排水半径,提高油井的产能,改善注水效果。
3. 增加注入压力:通过增加注入水的压力,提高注水剂在油藏中的渗流速度,改善注水效果。
三、页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页岩油藏是指储层以页岩为主的油藏,储层渗透率极低。
注水开发页岩油藏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挑战。
目前,页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较为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下步开发措施:1. 试验性注水:在页岩油藏中进行试验性注水,研究注水对于页岩储层渗透率和油井产能的影响。
延长油田X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1-09-30T02:22:52.116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9期作者:代刚盖思明[导读]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建立综合评价特征模型的方式建立延长油田X区块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级方法。
代刚盖思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监督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建立综合评价特征模型的方式建立延长油田X区块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级方法。
首先,通过从30项参考评价指标中筛选确定5注水评价指标,利用现场数据结合经济评价指标、地质静态数据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最终利用专家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分级标准。
该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较佳,耦合性较好可较好解决高含水区注水效率较低问题,从而提高油田综合开发效益。
关键词:定量综合评价;注水开发效果;效果评价;开发效果评价0.问题提出X区块属于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资源匮乏,地面开发条件及环境恶劣[1]。
该油田主要开发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的延9低渗透油气藏[2],油井产量低,投产后稳产期短[3],目前油藏开发主要以注水开发为主[4],经过长时间的开采,油藏天然能量严重不足。
2015年后,X区块通过整体补救性注水开发,取得一定增油效果,但区块内不同井组开发动用情况差异性较大,地下有效动用情况以及如何利用生产资料快速有效评价注水开发层系开发效果亟待进一步落实。
1.参考评价指标虽然单项指标的评价实用、可靠[5],但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更能反映油藏注水开发系统性的特征,是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6]。
本次研究首先综合筛选30项注水开发相关评价指标[7]。
1.1表征注水质与量的特征指标本次研究选取可表征注入水质与量特征标志包括;水质达标率、腐蚀速率、资料保全率、洗井周期、注水压损、检管周期、压力保持率、注采比、开井率、注水时率、措施有效率、注配率、重补等增注措施。
1.2表征“有效及精细注水”指标本次研究选取可表征注入水质与量特征标志包括:分注合格率、水驱采收率、分注率、自然递减率、水驱控制程度、单井日产稳率、注水系统效率、水驱指数、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综合递减率、耗水率、存水率、监测完成率、油层利用率、含水上升率、油层动用程度、多向受益率、注采对应率。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1、含水上升率,2、含水上升速度,3、综合递减率,4、自然递减率,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6、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水驱指数,8、存水率,9、水驱油效率,10、累积亏空体积存水率、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注水利用率、吨油耗水量分析、吸水指数(注水强度(相对吸水指数)、地层吸水能力现场分析法--—-视吸水指数分析)、无因次采液油曲线、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等。
第三章油田开发基础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是采油工进行油水井管理和动态分析所必备的。
本窜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和油田动态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了采油工在油水瞬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动态分析的基础概念以及油田并发常用图幅的编制和应用。
第一节名词术语1.什么叫开发层系?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叫开发层系。
2.什么叫开发方式?可分哪两大类?开发方式指依靠哪种能量驱油开发油田.开发方式分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补充能量驱油两种.3.什么叫井网?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4.什么叫井网布署?油气田的油、水、气井排列分布方式、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称为井网布署.5.井网的分布方式分哪两大类?井网的分布方式分为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6.油田注水方式分为哪两大类?油田注水方式分为边外注水和边内注水两大类。
7.什么叫边内注水?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叫边内注水。
8.边内注水可分为哪几种方式?边内注水按不同布井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面积注水、腰部注水、顶部注水等.9.什么叫配产配注?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和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lO.什么叫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11.什么叫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包括鄢些内容?油田开发方法的设计叫油田开发方案。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面临着地质条件较差、开采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改善注水开发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地质勘探优化:进行地质勘探,准确了解油田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水体分布等信息。
通过对地质勘探结果的分析,找出不同地层、不同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以此来指导注水开发的设计和施工。
2.注水井的合理布置:根据油田的地质结构和水体分布情况,合理布置注水井的位置。
通过调整注水井的布置密度和间距,使得注水过程中的水浸范围最大化,以增加油井受水程度,提高注水效果。
3.注水参数的优化:包括注入水的水质、注入流量、注入压力等。
优化注入水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以避免垃圾注水对地层带来不良影响。
根据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含水层的特征,合理确定注入流量和注入压力,使其与地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相匹配,以提高注水的强度和效果。
4.注水井的防堵措施:在注水过程中,由于地层和井壁的渗透性差异,可能会导致注水井堵塞的问题。
采取合理的堵塞防治措施,如注入适量的防堵剂,定期进行井筒清洗等,以保持注水井的通透性,确保注水效果。
5.注水开发模式优化: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和含水层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水开发模式。
可以采用多井复合注水、水驱注入、地层改造等方式,以增加地层驱替效应,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中,地质勘探优化、注水井的合理布置、注水参数的优化、注水井的防堵措施和注水开发模式的优化等是关键的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开发。
油藏的开发规律分析及注水探讨摘要: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会逐步呈现出现相关问题,本文主要是从油藏的开发规律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对应的调整方案来提升油田开发效果,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油藏;开发规律;采油指数1、注水开发动态分析技术1. 1应用示踪荆监浏技术示踪剂是指易溶、在极低浓度下仍可检出、能指示溶解它的液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流动方向和渗透速度的物质。
示踪剂监测指加入与被示踪流体性态同步的物质,通过见剂时间、见剂量、水驱速度等情况分析,监测被示踪流体的运动状况,从而完成井间参数分析与解释。
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可评价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以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同时对监测结果应用综合解释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为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1. 2注水井分层动态分析分层注水是二次采油的普遍措施。
注水井问题已经成为各个油田关注的焦点问题。
通过对注水井分层动态的分析,可以得到分层注水指示曲线,这不但克服了多层合采时指示曲线斜率为负的不足,且还能根据分层指示曲线反演地层动态参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出不同时期不同层位的吸水剖面图。
注水井的分层动态分析结果有助于采油工程师采取及时准确的措施,控制高渗透层的注水量,增加中、低渗透层的注水量,进行注水量分配调整。
1.3水淹图辅助分析法根据单元目前油井含水率,做出各小层水淹状况图,直观反映油层平面上各部位含水率的高低.由于大多数生产井是多层合采,其含水率反映的是主要出力层的含水,因此在做各小层的水淹图时,首先需要判断各小层的含水状况。
一是通过附近单采井的资料,二是通过动态监测资料,如对应水井的吸水剖面资料、饱和度测井资料、RFT测压资料等综合判断。
1.4不稳定注水技术不稳定注水技术主要指改变注水方式、注水周期以及注水量波动幅度的注水开发技术。
不稳定注水技术可以改善非均质油藏储量动用状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利用开发侧井、生产测井、试井分析、检查井取心资料分析等方法,可以半定量、定量描述油藏水驱动用状况及剩余汕分布的阶段动态变化,为不稳定注水工程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油水井动态分析(地质部分)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1、地质油藏基础知识(1)油田地质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储层特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念和应用,具体可参考石油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
(2)油田开发基本知识包括开发方式、注水方法、配产配注、试井、注水开发三大矛盾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3)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①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静压、产量、气油比、含水、分层产量和分层压力录取标准;②水井的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分层注水量、洗井录取标准;③油水井地层压力、生产测井、聚合物浓度监测、示踪剂检测、水质化验等资料录取方法和应用。
2、有关指标的计算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油气比、综合含水率、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采出程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油(水)井资料全准率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意义。
3、配套图表绘制与应用常用的图表有:构造井位图、油水井连通图、单层平面图、开发现状图、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动态监测及分析化验数据表、水质分析化验数据表、单井开采曲线、井组注采曲线。
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方法1、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油水井动态分析的原则是立足于单井、着眼于注采井组,围绕注水开发存在的三大矛盾,明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对策。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程序是先收集资料,并将其整理填入表格,绘制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最后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2、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1)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①静态资料所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水井的注水层位②动态资料油井动态资料:产能资料,包括油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这些资料可以直接反映油井的生产能力。
压力资料,现在一般用动液面和静液面表示,它们可以反映油层内的驱油能量。
水淹状况资料,指油井所产原油的含水率和分层的含水率,它可直接反映剩余油的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
原油和水的物性资料,是指原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油田水的氯离子、总矿化度和水型。
注水井措施施工作业问题与对策分析注水井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常见的一种作业措施,通过向地下储层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可以提高油田的产能和采收率。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注水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
本文将对注水井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注水井的施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是影响注水井施工作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质复杂的区域,如山区、盆地等,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位、渗透系数、孔隙度等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就给注水井的选址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地质条件复杂还会导致井筒不稳定、钻井难度大、井下工作受阻等问题。
对策: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进行注水井施工作业时,应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勘探工作,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水井选址,减少井筒不稳定的风险。
在钻井作业中,应该采用先进的钻井设备和技术,提高钻井效率,降低施工难度。
在井下作业时,要加强对地层岩性、断层构造等的认识,做好井下工作的防范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注水压力控制难度大在注水井施工作业过程中,注水压力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过高或者过低的注水压力都会对地下储层的渗透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注水效果和产能提高。
由于地下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注水压力的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过量注水或者注水不足的情况。
对策:提高注水井施工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强对地下储层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地质勘探、储层压力测试等手段,获取地下储层的基本参数,为注水压力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应该采用先进的注水设备和技术,如智能注水井控制系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等,提高注水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加强对注水压力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三、环境保护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油田开发和注水井施工作业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