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87.08 KB
- 文档页数:3
黄河濮阳段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作者:郜国明李书霞郭晓明邓宇来源:《人民黄河》2018年第08期摘要:绘制洪水风险图是实施洪水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黄河下游防洪形势最为复杂的濮阳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FM模型,模拟分析该河段的三处堤防分别出现溃决后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内的演进过程,绘制三处溃口的最大淹没水深分布图,并通过糙率敏感性分析说明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相关成果可为防汛指挥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洪减灾措施提供科技支撑,建模方法也可为模拟该河段的其他溃口提供参考。
关键词:洪水;风险;MIKE;淹没;模拟;黄河濮阳段中图分类号:TV122+.4;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8.08.0081 引言洪水风险图作为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可直观地显示区域内的淹没水深、洪水到达时间、淹没历时等信息,已经成为近年来防灾减灾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洪水风险图是洪水分析计算成果的直观显示,而洪水分析目前主要有历史水灾法、水文学法和水力学法。
本文选择水力学法,并从国家防办公布的《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软件名录》中选择MIKFE软件,利用其中的MIKE21模型建立洪水分析模型。
该软件主要用于模拟河流、湖泊、河口、海湾、海岸及海洋的水流、波浪、泥沙及环境等,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一、二维洪水模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重在河南,而河南的重灾区则在濮阳。
黄河的“善淤、善决、善徙”在濮阳河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该河段是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最频繁的河段之一。
据统计,在黄河下游26次大的改道中,决口地点直接发生在濮阳境内的就有6次。
濮阳段防洪保护区内分布有中原油田、京九铁路、京沪高铁、京沪高速等大量重要基础设施,一旦黄河堤防决口,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为了将决口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需要了解决口后的洪水淹没情况。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管理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2T05:38:26.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7期作者:李凡院[导读] 由此,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控制这其中的风险,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郓城黄河河务局山东菏泽 274700摘要:黄河流域的防洪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密切关注,主要原因在于黄河的防洪是否做好关系到黄河各个流域的安全,在保护黄河中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黄河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黄河防洪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自然和非自然风险,对防洪工程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控制这其中的风险,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黄河防洪工程;风险管理;措施引言: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携带的泥沙会形成冲积平原为中下游的居民的作物种植提供便利,但同时黄河在汛期的洪水也威胁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黄河防洪工程去控制汛期洪水,然而在防洪工程建设中,依然会面临很多风险,影响到建设进度和效果,所以必须及时发现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指的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可能出现的自然和非自然风险;主体是工程建设的主导者和相关人员;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相对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控制可能威胁防洪工程正常运行的各种风险,以保护黄河流域的人民和经济发展。
二、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一)风险识别:指熟悉风险分类,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辨别属于哪个部分的风险,以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可参考依据。
(二)风险估测:指风险发生后,对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作出初步估计。
(三)风险评价:指在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发生概率、损失情况等,相对风险估测来说会更加全面和精确。
第40卷第8期2018年8月人民黄河YELLOW RIVERV〇1.40 ,No.8Aug.,2018【防洪治河】黄河濮阳段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郜国明^2,李书霞^2,郭晓明^2,邓宇u(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2.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3)摘要:绘制洪水风险图是实施洪水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黄河下游防洪形势最为复杂的贌阳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FM模型,模拟分析该河段的三处堤防分别出现溃决后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内的演进过程,绘制三处溃口的最大淹没水深分布图,并通过糙率敏感性分析说明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相关成果可为防汛指挥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洪减灾措施提供科技支撑,建模方法也可为模拟该河段的其他溃口提供参考。
关键词:洪水;风险;MIKE;淹没;模拟;黄河贌阳段中图分类号:TV122+.4;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w n.1000-1379.2018.08.008F lo o d R isk A n a ly sis o f P ro te cte d Z o n e o f th e Y ello w R iv e r in P u y a n g U sin g M IK E21M o d elGAO Guoming1,2,LI Shuxia1,2,GUO Xiaoming1,2,DENG Yu1,2(i.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Zhengzhou 450003,China;2.Center for Levee Safety and Disease Prevention Research of MWR,Zhengzhou 450003,China;)Abstract :Flood risk mapping isof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managing floods. The Yellow River in Puyang reach has the most complex flood control situation. Three dyke breaches in this reach were selected. The flood risk of these breaches was analyzed by using MIKE21FM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sult,the sensibility of the roughness valu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could help the flood control departments with controlling flood scientifically. The modeling approach could be refereed by other dyke breaches in this reach.Key w ords:floods;risk;MIKE;inundation;simulation;Puyang reach of Yellow Riverl引言洪水风险图作为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可直观 地显示区域内的淹没水深、洪水到达时间、淹没历时等 信息,已经成为近年来防灾减灾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由 “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2]。
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分析及减灾措施研究
霍风霖;兰华林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9(015)002
【摘要】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漫滩灾害频发,作为防洪非工程措施的洪水风险分析对于指导黄河下游滩区实施防洪减灾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黄河下游滩区呈现"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及下游洪水泥沙含量大的特点,采用基于GIS的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量级计算相关洪水风险信息.根据洪水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滩区居民迁安救护方案,编制了不同量级洪水淹没下的滩区洪水风险图,增强滩区居民风险意识及应急避险撤退能力.提出了相关减灾应对措施,有着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
【总页数】3页(P135-137)
【作者】霍风霖;兰华林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3;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45000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3;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
【相关文献】
1.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分析 [J], 刘红珍;王海清;张建;刘娟
2.基于流域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黄河下游滩区减灾模式初探 [J], 张建怀;岳瑜素;伊善
军
3.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应用 [J], 谢志刚;王明;曾贺
4.黄河下游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价 [J], 李新杰;耿明全;王远见;王婷;马为民
5.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功能与减灾效应二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J], 王远见;江恩慧;李新杰;张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由于人们对黄河中下游的不合理开发,造成黄河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黄河泥沙淤积严重。
洪涝的原因,可分为深浅两个原因。
浅者,豆腐渣的防洪措施;深者,环境恶化也。
而高温,谁都知道环境恶化是其根源。
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泥沙淤积,湖容缩小。
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
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森林的破坏降低了人类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进行汇总,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约0.5℃,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自然因素:
1.黄河流经中国三大地形阶梯,东起青藏高原,西至华北平原,海拔相差大,流速大
2.黄河下游地区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有明
显的季节性,在雨季往往会降雨过于集中综上所诉,黄河流域会经常因为排水不畅而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植被破环严重。
黄河中游途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致使中下游河床增高。
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入海口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容易决堤。
黄河下游防洪大堤常见病害及危险元素和防治措施作者:杨萍萍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水利部提出21世纪黄河下游“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宏观治理目标。
其中最难的是河床不抬高。
黄河长期的泥沙淤积使黄河下游形成比降很陡的河床,又是洪水危害的根本原因,若河床不再抬高,洪水不漫滩便可得到根本性解决。
1.黄河中上游的治理已经使下游的防洪形势发生不可逆转变化(1)黄河洪水变化[1]由于海河流域的治理,华北平原上的河流已经相继都变成干河,只偶尔才会有洪水下泄。
黄河流域也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上游大量兴建水库,灌溉农业与水土保持的发展,引起下垫面汇流的巨大变化,也使黄河实测洪水大幅减小。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变化与治理前景展望(2)黄河年沙量变化黄河中游的潼关站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1%、径流量的90%、泥沙的近100%。
20世纪60年代以前,实测输沙量基本可以代表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的天然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龙羊峡水库的蓄水运用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1999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3年以来实施“淤地坝亮点工程”,黄河径流量、输沙量明显减少。
2、小浪底水库运用15年下游河道强烈冲刷过流能力迅速增大小浪底水库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应充分体现开发任务的要求,尽可能充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2000年至2014年,小浪底库区淤积量为31亿立米,下游河道冲刷25亿t,平滩流量迅速增大,表1给出河槽过洪能力变化[3]:高村以上河段河床平均冲刷2米多,目前花园口站以上河段平滩流量大于7200m3/s,夹河滩站以上河段平滩流量大于6500m3/s,高村站以上平滩流量达6100m3/s以上,平滩流量最小的孙口河段也有4350m3/s,加上高1.5m生产堤的作用在高村以上可过15000m3/s大流量。
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陈卫宾;郭晓明;罗求实;崔振华【摘要】根据黄河下游现状工程及地形条件,把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划分为9个片区,分析了黄河洪水与保护区洪水遭遇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下游洪水风险分析采用的洪水来源及量级;利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保护区洪水淹没范围;根据保护区社会经济情况,利用ArcGIS平台,分析了各保护区溃口后影响人口、淹没耕地面积等指标;提出了黄河下游溃口后的应急对策与措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3页(P57-58,56)【关键词】黄河下游;保护区;洪水风险;防洪【作者】陈卫宾;郭晓明;罗求实;崔振华【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50003,郑州;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450003,郑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50003,郑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50003,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7;TV122黄河下游河床高悬,以“地上悬河”之称闻名于世。
人民治黄以来,经过7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黄河下游建成了由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河口村水库,两岸1 371 km黄河大堤,东平湖及北金堤滞洪区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达到近1 000年一遇。
对于陶城铺以上河段,按照花园口发生洪峰流量达22 000m3/s(近1 0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防。
对于陶城铺以下河段,当花园口发生30年一遇至1 000年一遇洪水时,经过水库调蓄、滞洪区分洪等工程的综合作用,艾山以下河段洪峰流量均控制在11 000 m3/s,并以此作为该河段的设防流量。
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及江苏5个省份的110个县,南岸涉及淮河流域、沂沭泗流域及小清河流域,北岸涉及漳卫新河、马颊河、徒骇河等流域。
随着黄河治理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河流堤防等工程的不断建设,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保护区内社会经济及构筑物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黄河流域防洪减灾工作非常艰巨。
本文从施工技术和设备设施陈旧不配套,维修资金不足等方面,阐述了施工项目的管理与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在整个规划中,要强化项目的管理和施工,以增强整个工程的抗洪强度,对于保证整个下游的洪水控制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防洪工程;黄河下游引言近几年,我国在黄河建设上持续投入,实施了4次大型扩容黄河下游堤坝。
由于河床逐年淤积抬高,加上天气变迁,河况多变,因此,为了加强黄河防洪的抗洪,近年推行了一项标准的防洪堤,在背河处修建100~80 m的淤背区,并将堤顶路硬化,并栽植了30米长的临河防浪林带,使黄河防洪的防洪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工程残缺,工程面貌,边界保护,植树造林等管理不到位,养护不及时等问题,本文对黄河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黄河工程管理的总体水准。
一、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1.堤防工程黄河下游堤坝工程依原有的土坝而建,其纵向比降为1:7800,顶部宽度9一12米,因此,堤坝工程弯道多,死弯多,但警示标志不多,或有树株遮挡,行人难以发现。
分段落行道林的幼苗存活率不高,树种单一,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树木稀疏甚至有断裂的风险,影响了整个堤坝的效果。
2.淤背区工程淤背区是河岸建设中最关键的一环,其淤背区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十分关键。
淤背区是黄河的风化施工,在一些淤背区,茹土包边盖层厚度不足,容易干旱,平整度差,浇水困难,造成生态林和适生林的存活率下降。
加上一些河岸居民为自身的短期收益,忽视了该地区长远的环境保护,砍伐、种植、吃草,造成林木稀少或断裂。
一些河堤居民开垦围堰,栽植庄稼,对防洪设施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致使淤背区外围围堰、隔堤单薄,一旦遭遇暴雨,容易出现大的沟槽,从而使项目的质量和外观受到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加大了运营费用。
3.辅道路口辅道是黄河地区与各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黄河地区防汛救灾的主要通道。
黄河下游堤防隐患特征与治理对策摘要: 黄河堤防隐患众多,堤防安全是防洪的基础,因此,研究堤防隐患探测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探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探测判定堤身隐患并及时做出加固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采用电法探测技术来进行堤防隐患探测,根据所测视电阻率的变化大小及曲线形态,结合施工与地质情况,可推断堤身隐患的性质、部位和埋深。
通过多年对黄河下游堤防探测分析,电法探测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为堤防加固和度汛防守提供依据,堤防安全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黄河下游;堤防隐患;处理措施黄河防洪的重要基础是堤防工程,但由于多数堤防是在历史民埝基础上培修而成,存在老口门、渗水段、腐烂植物、动物洞穴、裂缝及松散土层等诸多隐患,加上“地上悬河”和特定的沙性堤身堤基,给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近代治黄历史表明,黄河决口多数是因为堤防存在隐患而造成的。
因此,研究堤防隐患探测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探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探测判定堤身隐患并及时做出加固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隐患探测技术从早期的人工普查、锥探、抽水洇堤等手段逐步过渡到电法探测,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1黄河下游重点堤段概况黄河下游重点堤段分别位于河南的焦作、新乡、开封、濮阳,山东的菏泽、德州、东平湖地区,涉及的管理单位有黄河河务武陟一局、原阳县局、长垣县局、濮阳县局、范县局、台前县局、齐河县局、开封郊区局、开封县局、兰考县局、东明县局、菏泽市局和东平湖管理局。
焦作、新乡两市的黄河堤防工程一旦决口,造成的淹没范围最大,是黄河防洪的确保堤段;菏泽的黄河堤防工程位于黄河上著名的“豆腐腰”河段内;德州、濮阳两市的黄河堤防工程则担负着守护中原油田大型工业设施的重任。
但是,这些堤防工程的浸润线绝大部分背河出溢,背河堤坡、堤脚易发生渗透破坏,老口门堤基、背河坑塘等险点、隐患较多,堤身裂缝及害堤动物洞穴多,堤防工程质量差。
虽经多年工程建设,仍有近半堤防未进行淤筑和截渗墙加固,普遍存在标准偏低的问题。
黄河中下游水库汛限水位与防洪体系风险分析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黄河在中国的经济、农业和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河道流经地区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黄河经常发生洪水灾害,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下游地区建设了一系列水库,并制定了汛限水位与防洪体系。
本文将对黄河中下游水库汛限水位与防洪体系的风险进行分析。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库体系由一系列大型水库组成,包括三门峡、临汾、晋源等水库。
这些水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控制洪水。
每年汛期,水库会根据降雨量和上游径流情况,及时调整水位来控制黄河的洪峰流量。
汛限水位是指水库调节水位的上限,超过该水位水库将不能继续调节水位,流量将会超过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洪水下泄。
因此,汛限水位的确定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历史降雨数据和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来确定。
然而,汛限水位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汛限水位的确定需要准确的降雨数据。
然而,在黄河流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降雨观测设备的缺失,降雨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如果降雨数据的准确性不够,就无法准确预测洪水的峰值流量,从而无法确定合理的汛限水位。
其次,汛限水位的确定还需要考虑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
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是指在洪水来临时,水库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调整的最大流量。
如果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不足,当洪水峰值流量超过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发生洪水下泄,从而导致严重的洪灾。
因此,确定合理的汛限水位还需要综合考虑水库枢纽的调节能力。
此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库汛限水位与防洪体系还存在着社会经济风险。
一方面,由于水库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可能导致周边农田的被淹,影响农作物种植和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水库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费用,这需要政府和社会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
如果水库的运行效益不理想,可能会导致投资回报率低,浪费资源。
黄河下游·8洪水分析
黄河下游2004·8洪水分析
2004年8月,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依据防洪方案,小浪底水库泄放了一次高含沙洪水过程.洪水在下游表现为含沙量高、花园口洪峰增值突出、洪峰流量沿程衰减较小等特点.分析认为造成花园口洪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含沙水流比前期清水水流阻力较小,使其流速大大快于前期的槽蓄水流的流速,在演进的过程中,不断"挤压"峰前的清水和部分前期槽蓄量,形成叠加.通过分析对今后高含沙洪水的研究、监测与调度等提出了建议.
作者:张法中魏向阳陈卫芳孙赞盈ZHANG Fa-zhong WEI Xiang-yang CHEN Wei-fang SUN Zan-ying 作者单位:张法中,魏向阳,ZHANG Fa-zhong,WEI Xiang-yang(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03)
陈卫芳,CHEN Wei-fang(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
孙赞盈,SUN Zan-ying(黄河水利委员会水科院,河南,郑州,450003)
刊名:水文ISTIC PKU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年,卷(期): 2007 27(2) 分类号: P333.2 关键词:洪水特性异常原因。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摘要:小浪底水库自2000年运用以来,在黄河下游来水来沙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加上水库的调控运用,使黄河下游出现洪水的概率大大减少,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发生较大变化。
为此,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变化、河道排洪输沙能力、水库建设状况及调控运用方式,并结合黄河下游河道堤防状况,对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1黄河下游排洪能力变化黄河下游为河南境内桃花峪以下河道,河道长786km。
下游河道自上而下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及河口等4个河段,沿河道分布有花园口等7个水文站。
小浪底水库上游130km为三门峡水库。
小浪底水库坝址上游113km的潼关水文站为水库的入库站。
1.1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洪调度运用方案为,在每年防洪调度期的7月1日至10月23日期间:(1)当预报花园口断面的流量小于5000m3/s、大于编号洪水,原则上按入库流量泄洪;潼关站实测为低含沙、小洪量编号洪水时,可短时超量蓄水。
(2)预报花园口洪水流量大于5000m3/s时,①对于“上大洪水”,当潼关站含沙量小于200kg/m3,先按控制花园口站流量5000m3/s运用,直至蓄水20亿m3。
当潼关站发生含沙量大于200kg/m3的编号洪水,小浪底水库按入库流量下泄,并控制花园口站流量不大于10000m3/s。
②对于“下大洪水”,在小浪底水库控制花园口站流量5000m3/s运用过程中,当水库蓄洪量尚未到达20亿m3、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来水流量已达到5000m3/s,且有增大趋势时,小浪底水库按不大于1000m3/s控泄。
(3)当预报花园口站洪水流量回落至5000m3/s以下时,按控制花园口站5000m3/s泄洪。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为:控制花园口站流量小于800m3/s或大于2600m3/s,尽量避免出现800~2600m3/s之间的流量。
若按照《小浪底水利枢纽拦沙初期运用调度规程》的防洪运用原则,小浪底水库不拦蓄普通洪水。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情况汇报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其下游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易受
洪水侵袭的重灾区。
为了有效防范洪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黄河下游地区加大了防洪治理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黄河下游地区加强了堤防建设和加固工作。
通过修建高标准堤防、加固
老旧堤坝,有效提高了堤防的抗洪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堤防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了堤防的完好。
其次,黄河下游地区加强了水库的运行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度水库蓄水和
泄洪,有效降低了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同时,对水库设施进行了加固和改造,提高了水库的抗洪能力。
此外,黄河下游地区还加强了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生态恢复、湿地
建设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下游地区的自然防洪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治理,减少了洪水的发生频率。
最后,黄河下游地区还加强了防洪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建设。
建立了完善的防
洪应急预案,提高了防洪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能力。
同时,加强了防洪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了在洪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
总的来说,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降低了洪灾对
下游地区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防洪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防洪治理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洪灾形势。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治理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