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产量递减规律-新
- 格式:ppt
- 大小:968.50 KB
- 文档页数:60
边际产能递减规律
边际产能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持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原材料等,而其他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出的增加量会逐渐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生产要素的递增对效益的递减。
在开始阶段,当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时,产出会显著增加,表现为边际产能的正递增。
然而随着生产要素增加的继续,生产过程会遇到限制,例如劳动力的利用效率降低、原材料的受限等,导致产出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最终,当生产要素达到一定的限制时,产出的增加量趋近于零,甚至逆转为负数,表现为边际产能的递减。
边际产能递减规律对企业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边际产能递减规律也被应用于农业领域,指导农民在农田中施肥和灌溉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
边际产出递减原理:增加一项生产要素带来的效益递减
边际产出递减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也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该原理指的是,当持有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增加一单位特定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或资本)时,其带来的额外产出逐渐减少。
以下是边际产出递减原理的关键要点:
基础概念: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额外产出变化。
递减的含义是,随着增加的生产要素数量,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逐渐减小。
固定生产要素:边际产出递减的前提是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
在分析中,通常假设有一个或多个要素是固定的,而另一个要素是可变的。
生产函数:边际产出递减可以通过生产函数来描述,其中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通常具有递减的边际产出。
边际效用:在消费理论中,边际产出递减的概念也适用于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指的是在持有其他商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每一单位特定商品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决策制定:边际产出递减对决策制定有重要影响。
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边际效用递减,以确定最优的资源配置或消费组合。
效率与优化:边际产出递减的理念有助于解释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经济中,最优的资源配置应当是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
下实现的。
边际产出递减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基本而普遍的原理,它为我们理解生产和消费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制定经济政策、企业管理和个体决策中,考虑边际产出递减是确保资源最有效利用的关键。
油藏第一章1.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大的岩石层)非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小的岩石层)水平、倾斜储层无法聚集油气。
2. 圈闭:定义: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遮挡油气,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构成要素:储集层(储集油气的岩石层)、盖层(阻止油气向上运移的岩石层)、遮挡物(阻止油气侧向运移的岩石层)。
圈闭大小度量参数:溢出点(圈闭中油气溢出的地方)、闭合高度h(圈闭的t(通过溢出点的闭合等高线所包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垂向距离)、闭合面积At围的面积)。
:V ct=A t hφ(1-S wc) h—储集层的厚度圈闭容积Vct3. 油藏:定义: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占据的部分,称作油气藏。
(08年已考)度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h o、含油面积A o。
油藏容积:V c=A o hφ(1-S wc)圈闭充满系数: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
β= V c/V ct4. 油藏地质条件:生油岩、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储集层、盖层、圈闭、保存条件。
5. 油藏力学条件一:同一个油藏应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不同的油藏应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
6. 油藏力学条件二:同一个油藏应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不同的油藏应具有不同的压力系统。
7. 油藏分类:岩性圈闭孔隙流体接触关系(边水油藏、底水油藏)底水油藏:如果油藏的内含油面积为0,即油藏的整个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这样的油藏称作底水油藏。
(示意图10年已考)边水油藏:如果油藏的内含油面积不为0,即油藏只有部分含油面积与底水接触,大量的地层水位于含油边界以外的区域,这样的油藏称作边水油藏。
(示意图已考)8.地质储量:特定地质构造中所聚集的油气数量。
分为静态地质储量和动态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与静态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作储量的动用程度。
可采储量: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地质储量。
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静态地质储量:采用静态地质参数(如含油面积和储集层厚度)计算的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采用动态生产数据(如油气产量和地层压力)计算的地质储量。
产量递减的典型曲线分析胡建国【摘要】递减曲线在油气田中长期产量预测和可采储量标定工作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在递减曲线分析中,一直存在两个未能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判断递减数据的有效性及结果的唯一性.应用Arps递减方程建立的Qt与t的关系曲线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9(030)006【总页数】2页(P720-721)【关键词】递减曲线;产量预测;可采储量【作者】胡建国【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递减曲线分析方法自Arps提出以来,已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形成了多元回归、迭代求解、曲线位移、最佳拟合和典型曲线拟合等多种成熟方法。
典型曲线方法作为递减曲线分析的一种方法,得到广泛研究,已得到了众多的方法,如Fetkovich、Gentry、Slider、Long-Davis、Hu等[1-6]。
这些典型曲线方法中,图版上存在共同的特征,即对于给定不同的递减指数n,建立的曲线簇具有非常相近的曲线形态,难以辨别和区分,并且曲线簇分布在很窄的范围内,从而使分析结果的唯一性难以保证。
本文通过对Arps产量递减方程的改进,得到了新的典型曲线。
这一典型曲线对于不同的递减指数n,有着明显不同的曲线特征,从而为递减曲线分析结果的唯一性奠定了基础。
当油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以后,可以应用Arps双曲线递减方程加以描述:当n=0时,由(1)式可得到指数递减方程当n=1时,由(1)式可得到调和递减方程与之对应的双曲线、指数和调和递减的累积产量分别为为了建立新的用于分析递减曲线的典型曲线,可分别在(1)式—(3)式两边同乘以t,并令无量纲参数分别得到(9)式—(11)式便是建立典型曲线的数学基础。
对于不同的递减指数n值,可由此三式分别求得无量纲产量QD与无量纲时间tD的数据关系,并可绘制得到典型曲线理论图版(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