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虫害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37.28 KB
- 文档页数:2
棉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如下是有关棉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1.种植选种技术在棉花种植前需深入实际了解棉区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借助先进科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明确土壤内微量与大量元素的含量与比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棉花市场需求、不同类型棉花的价格等精心选择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抗病能力高的棉花品种。
当前冀丰4号、冀优861、石抗126等都是优质高产、种植较为广泛的棉花品种。
精选棉花品种后,需要认真筛选棉花种子,剔除干瘪失水的种子,保留粒大饱满的种子。
通常情况下,适宜播种且发芽率较高的棉花种子纯度应﹥95%,净度与成熟度应﹥98%,并且种子的破碎率应﹤7%。
因部分棉花种子携带虫卵或病菌,萌发及出苗后虫卵发育、病菌扩散,会导致棉花植株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所以在棉花播种前需要在干燥且适宜温度的天气下进行晒种,去除种子内多余的水分。
为确保种子健康及萌发,可以使用25%噻虫·咯·霜灵、吡虫啉等药物进行拌种,可以消杀种子内的虫卵与病菌,进而降低棉花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选地整地技术首先,棉花适宜生长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且排水、灌溉条件较好的区域,应尽量选择以沙壤土、轻壤土为主的地块种植棉花。
其次,棉区土壤内的根茬等会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种植人员应当彻底清除田间根茬,并切实做好整地工作。
通常情况下,棉花种植中的整地以深耕为宜,深度为25~30 cm。
耕地完成后,需要破碎大粒径土块,通过耙地疏松土壤,形成上松下密的土层结构,便于棉花种子生根发芽。
第三,在整地阶段需要施足底肥,保持土壤肥沃。
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圈肥、饼肥等都可作为棉花种植的底肥,同时施加适量氮磷钾肥,为棉花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3.棉花播种技术棉花播种技术主要包括科学确定播种时间,以机器播种提升种植效率。
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具有较大差异性,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播种。
同时,以双行覆膜机为棉花播种机械时,需要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行距约为80 cm,窄行行距约为40 cm,并将棉花植株间距控制在15~20 cm。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虫害(一)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
是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化学防治:①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
②硫双灭多威:有效成份500-625毫克/升(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③多杀霉素:有效成份25-35毫克/升(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④甲氧虫酰肼:有效成份320-600毫克/升(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30-4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⑤氟铃脲:有效成份50-70毫克/升(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⑥甲氨基阿维茵素:有效成份10-12毫克/升(例如1%甲氨基阿维茵素乳油833-1000倍液)。
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喷雾使用。
2、棉蚜刺吸棉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
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
化学防治:①飞电呲蚜酮:有效成份2.5-3.5克/亩(例如25%飞电呲蚜酮可湿性粉剂10-14克/亩),在蚜虫始盛期喷雾作用。
②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③氯噻啉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④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⑤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⑥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均匀喷雾。
⑦25%氧乐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
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
然而,棉花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棉花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病虫害的分类和特征在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种类繁多。
根据其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病害:主要包括棉红蜘蛛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立枯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通过病原菌和真菌等传播媒介引起,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 虫害:主要包括棉铃虫、棉蚜、棉花象、棉铃花象等。
这些虫害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棉花受损、减产甚至死亡。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的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棉花生长初期,要加强对苗期病虫害的预防。
可以选择健康的种子,培育健康苗期,加强苗期管理,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此外,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增加棉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用药,科学喷洒:病虫害防治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该选择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效杀灭作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
同时,还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时间,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3. 机械防治,体力干预:机械防治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手段进行病虫害的清除和截击。
例如,可以使用虫灯、黄贴等工具来吸引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人工摘果、人工拔除受害植株等操作,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通过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蚜虫天敌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益土壤微生物进行施肥和土壤调理,提高棉花植物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
5. 环境调控,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病虫害的滋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调控棉花周围的环境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农药与植保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临颍棉花病虫害种类繁多,常年发生的病虫就有近40种。
其中发生面积大、危害较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玉米螟、棉蓟马、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病害和铃期病害等10余种。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积极运用物理、生态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
各阶段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播种期(一)合理轮作套种,清洁田园,种植诱集作物。
实行麦-棉、豆-棉、瓜-棉等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减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的危害。
集中连片棉田可在行间种植少量玉米、芹菜、萝卜等作物,以诱集棉铃虫成虫栖息或产卵,集中消灭。
棉花枯、黄萎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可以改种小麦、玉米3年以上,可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药剂处理种子。
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毫升,加水100毫升,搅拌均匀后拌棉种10公斤,对棉花苗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枯、黄萎病新发生区必须对棉种进行硫酸脱绒,然后用40%多菌灵胶悬剂0.4~0.5公斤加清水50公斤,在常温下浸棉种20公斤,浸泡12~14小时后捞出晾至种芽发白播种。
这种方法对棉花苗期病害如炭疽病、立枯病等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三)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当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在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深度在45厘米为宜,播种过早易发生立枯病。
二、苗期棉花苗期的防治重点是苗蚜、苗病、地老虎等。
苗期进行中耕松土,破坏板结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地温,减轻苗病的发生,还可以清除杂草,消灭部分地老虎的卵和刚刚孵化的幼虫。
苗蚜:当蚜株率达到30%,卷叶株率5%时可选用内吸剂滴心。
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倍液或20%灭多威250倍液或35%棉安磷150倍液,将工农16型喷雾器的喷头用纱布包住,开关开1/3,打小气,药液滴在棉株顶尖上,3片真叶前每株1~2滴,4片真叶后2~3滴。
棉花不同生长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
为了保护棉花的生长和产量,需要针对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幼苗期棉花苗期生长较慢,极易受到倒伏腐烂、炭疽、灰霉病等病害的侵害。
同时,叶片嫩嫩的,容易受到蚜虫等害虫的吸食,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
1. 炭疽病防治:在苗期用底部浇水,避免干旱;苗床一定要消毒,防止炭疽菌的侵害;适当施肥,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2. 倒伏腐烂防治:及时除去苗床杂草,避免潮湿;加强通风换气,保证苗床内气流的流通;底部施入适量的有机肥。
3. 灰霉病防治:苗期保持苗床宽松、凉爽、干燥的环境,避免高湿、高温,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4. 蚜虫防治:可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每次喷雾后要及时洗净棉花,以避免农药残留。
(二)生长期1. 叶片病害防治:出现白粉病和黄鳞病时可用镉锌、铜、锰等元素肥喷雾;病情严重时可使用甲基硫菌灵或异丙嗪等药物。
2. 茎部病害防治:适当补氮,增强棉花株体的抗病能力;发现立枯病时要立即割除患病部位,及时喷药治疗。
3. 节铃期防治:要提前做好防后抗,注意防治红铃虫、斑ચ蝉等害虫的威胁。
(三)成熟期棉花成熟期,要防止棉铃腐烂和其他害虫侵袭。
1. 棉铃腐烂防治:加强田间排水,保持田间排水通畅;及时采摘,并在采摘棉铃前抽去枯叶、豆荚等杂物,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2. 吸浆虫防治:雨季要加强防治,可使用氧氯化磷等化学药剂进行喷雾,也可以用悬浮液熏蒸地面。
同时,要注意清理田间垃圾和采收棉铃后的残渣。
综上所述,针对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防治措施,有效保护棉花的生长和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
棉花虫害防治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棉花虫害概述•棉花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棉花虫害的防治方法•防治棉花虫害的具体措施•棉花虫害防治的实践应用•总结与展望目录01棉花虫害概述棉花虫害是指对棉花及其周围环境产生危害的昆虫和害虫。
定义棉花虫害主要包括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蚜、红蜘蛛、盲蝽象、斑潜蝇等。
类型棉花虫害的定义和类型1棉花虫害对棉花的危害23棉花虫害会咬食棉花的叶片、蕾铃和纤维,破坏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破坏棉花的正常生长棉花虫害不仅本身对棉花生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病害,如病毒病、炭疽病等,加剧棉花的病害发生。
传播病害严重的棉花虫害会导致棉花减产和质量下降,影响棉花的经济价值。
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棉花虫害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传播途径棉花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迁飞、气流、风雨、人力等。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品种抗性、生育期、种植制度、天敌等是影响棉花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中,气候条件中的温湿度是影响棉花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同棉花品种对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棉花生长期间易受到多种虫害的侵袭;种植制度和天敌也会对棉花虫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02棉花虫害的识别与诊断了解不同棉花虫害的形态特征,如成虫、幼虫、蛹等,以便准确识别。
观察虫害形态掌握棉花虫害的活动习性,如活动时间、活动场所等,以便及时发现。
注意虫害活动习性检查棉花植株是否有虫害症状,如叶片残缺、茎秆破损等。
检查棉花植株棉花虫害的识别方法03红蜘蛛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标准:在点片发生期施药,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
不同类型棉花虫害的特征和诊断标准01棉铃虫幼虫喜食蕾、花和嫩叶,造成落蕾、落花和“烂头”。
防治标准:卵孵化高峰后1-2天施药,重点喷蕾、花和幼虫。
02蚜虫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缩、枯黄,甚至脱落。
防治标准:在卷叶前施药,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与病害的区别棉花病害主要表现为变色、坏死、腐烂等,与虫害有明显区别。
汇报人:日期:•棉花病虫害概述•棉花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棉花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未来趋势棉花病虫害概述棉花病虫害是指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导致棉花植株出现生理机能障碍,从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棉花病虫害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
棉花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棉花病虫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病虫害会导致棉花结铃减少,皮棉产量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棉花纤维品质下降,影响棉纺织品的质量。
030201棉花病虫害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棉花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稳定棉花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改善棉花的品质,提高棉纺织品的质量,增强我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
提高棉纺织品质量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棉花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棉花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棉花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通常在苗期至蕾期发生。
病株叶片变黄、萎蔫,叶脉变褐,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褐色坏死。
症状识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控水等。
化学防治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进行灌根处理。
防治方法棉花黄萎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通常在现蕾期至结铃期发生。
病株叶片边缘或中间出现黄色斑块,叶片逐渐变黄、萎蔫。
防治方法同样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可选用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症状识别棉花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在苗期至成熟期发生。
病株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红褐色斑点,边缘呈紫褐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可选用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此外,及时清除病残体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棉花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生活习性棉铃虫是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蛀食棉花蕾和铃,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品质。
棉花病虫害有哪些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棉花病虫害有哪些呢?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几种常见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吧!一、棉蚜虫的防治方法棉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十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5%金好年乳油十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加40%毒死蜱1200倍液十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
二、棉叶螨的防治技术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
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防治方法: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十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阿菌素十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三、棉铃虫的防治技术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一年一般发生4代。
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是:(1)物理防治: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2)化学防治: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十新高脂膜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十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阿维茵素十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四、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枯萎病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
五、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棉花黄萎病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田间大量发病,容易导致整个植株枯死或萎蔫。
棉花各生育期最常见害虫及防治摘要:棉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棉花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作物栽培学的角度看,棉花按其生育进程的先后顺序,可依次划分为: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
在昆虫学中,从棉株受害的主要时期来看,棉花害虫大致可分为苗期害虫和蕾铃期害虫两大类。
世界棉花害虫已记载1300余种,我国有300多种,常见害虫约30种。
在棉花的生育期内,棉株的根、茎、叶、花、蕾、铃和种子各部分都能遭受不同种棉虫的危害,每年造成的损失通常在15%左右。
掌握棉花各生育期最常见虫害发生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极其重要。
关键词:棉花生育期虫害防治措施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更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能否丰产直接关系着棉农的收益,而棉花的虫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广大棉农的难题。
棉花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全局出发,以棉花的高产、优质、低成本为目标,充分认识害虫与棉花、天敌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矛盾,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作用,安全、有效、经济地把棉虫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棉花生产。
1 棉蚜我国危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ko)及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均属同翅目,蚜科。
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发生早,为害重。
近年新疆发生所占比重也在升高。
1.1 为害状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
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易诱发霉菌滋生。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棉花的主要病虫害1. 病害棉花的病害主要有黄萎病、灰霉病、炭疽病等。
黄萎病是由黄萎病菌引起的,主要在幼苗期发生,病变部位由绿变黄,最终枯死。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主要在开花期发生,叶片和花朵上出现灰色霉状物,严重时整棵植株都会枯萎。
炭疽病是由炭疽霉引起的,主要在果实上发生,出现黑色的圆形斑点。
2. 害虫棉花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铃虫、棉 bollworm 等。
棉铃虫的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生殖器官,造成棉铃和棉籽的减产,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凋零。
棉红蜘蛛主要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大量繁殖,造成叶片被吸干,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棉蚜虫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造成叶片变黄、卷曲、枯死等现象。
棉铃虫则会在棉铃内产卵,幼虫在里面进食,造成棉铃减产。
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等;常用的杀菌剂有万灵磷、百菌清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选择适量,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害。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释放天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
释放天敌是指将天敌昆虫放入田间,让其捕食害虫,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常用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敌、蜉蝣等。
有益微生物是指一些对有害微生物有杀灭或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制剂喷施或根部浇施等方式使用,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3. 栽培管理良好的栽培管理是预防棉花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其次要注意合理的密植密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棉花苗期虫害防治
对于棉花的种植来说,苗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
苗期的棉花容易受
到虫害的侵袭,给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进行有效
的虫害防治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棉
花苗期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棉红蜘蛛
棉红蜘蛛是苗期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棉花叶片进行吸食,导致棉花
叶片出现黄斑和枯死的现象。
为了防治棉红蜘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温湿度调控:棉红蜘蛛喜欢干燥的环境,因此保持棉花苗地的适
宜温湿度非常重要。
可通过喷水、增加湿度等方法来创造湿润的环境,减少棉红蜘蛛的滋生。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蓟马、蝽类等对棉红蜘蛛进行控制。
这些
天敌能够捕食棉红蜘蛛,减少虫群数量。
3. 化学防治:若虫害严重,可选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但要注
意选择适当的杀虫剂,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使用,不要滥用杀虫剂。
二、棉铃虫
棉铃虫是苗期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棉花苗的幼叶、叶片为食,给
棉花生长发育带来威胁。
下面是几种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1. 基本农艺措施:加强对棉花苗期的土壤改良与病虫害防治,提高棉花苗期的生长条件。
保持良好通风、适宜湿度,并保持苗期棉花地区的清洁,使虫害得不到传播和滋生的机会。
2. 轮作种植:在棉花种植周期中,适时进行轮作种植,不要连续种植棉花,以减少棉铃虫的滋生和传播。
3. 引入外来天敌: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寄生蜂等,对棉铃虫进行控制。
这些天敌能够寄生于棉铃虫幼虫体内,从而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三、其他虫害防治
除了棉红蜘蛛和棉铃虫外,苗期还可能受到其他害虫的侵袭,如白粉虱、飞虱、蚜虫等。
针对不同的虫害,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白粉虱:可采用喷洒草酸铜、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2. 飞虱:可通过喷洒吡虫啉、苏力、花啉等杀虫剂来控制。
3. 蚜虫:可选用杀虫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并遵循使用说明。
总结:
对于棉花苗期虫害的防治,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如控制温湿度、增加湿度、引入天敌、喷洒杀虫剂等,以防止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定期巡查虫害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棉花苗期虫害,为棉花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只有做好苗期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并获得丰收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