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铃虫的新策略(盛承发)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32 KB
- 文档页数:1
棉铃虫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钻蛀性害虫,又名棉铃实夜蛾,可为害樱桃番茄、黄秋葵、结球莴苣、皱叶甘蓝、抱子甘蓝、甜瓜、扁豆、荷兰豆、甜豌豆、甜玉米、菜用大豆等多种蔬菜。
一、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植株的花蕾、花器、幼果、种荚,也钻蛀茎秆、果穗、菜球等。
早期食害嫩茎、嫩芽和嫩叶。
花蕾和花器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
果实(图1)和种荚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
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图2)。
二、形态识别成虫(图3)为灰褐色中型蛾,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
雌蛾赤褐色至灰褐色,雄蛾青灰色,棉铃虫的前后翅,可作为夜蛾科成虫的模式,其前翅外横线外有深灰色宽带,肾纹,环纹暗褐色。
后翅灰白,后翅前缘有1个月牙形褐色斑。
卵(图4)为半球形,约0.5毫米,乳白色,顶部微隆起。
表面布满纵横纹。
幼虫(图5)共有6龄,有时5龄,老熟6龄虫长30~42毫米,头黄褐色、有不明显的斑纹,幼虫体色多变,由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
气门上方有一褐色纵带,是由尖锐微刺排列而成(烟青虫的微刺钝圆,不排成线)。
幼虫腹部第1、2、5节各有2个毛突特别明显。
蛹长17~20毫米,纺锤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对臀刺,刺的基部分开。
气门较大,围孔片呈筒状突起较高,腹部第5~7节的点刻半圆形,较粗而稀(烟青虫气孔小,刺的基部合拢,围孔片不高,第5~7节点刻细密,有半圆,也有圆形的)。
三、发生规律成虫白天隐伏,觅食、交尾、产卵多在黄昏和夜间进行,具强趋光性和趋化性,卵散产,喜产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产卵部位选择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
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第2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
老熟幼虫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滚落地面,多在落地处寻找疏松干燥的土壤钻入。
棉铃虫虫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害虫的综合防治基本办 法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其他措施
植物检疫 通过海关控制外来昆虫的进入 昆虫类的有10种:菜豆象,蜜柑大实蝇,苹果蠢 蛾,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美国白蛾,马铃薯
甲虫,稻水象甲,红火蚁,扶桑绵粉蚧 农业防治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选育和利用抗性植物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控制环境条件,促进天敌的发展 农业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其他动物治虫 昆虫激素治虫 生物防治措施 捕杀 诱杀
阻隔 种子处理 新技术应用 物理防治措施 作物抗虫性的应用。
《棉花病虫害防治》ppt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介绍•棉花病虫害基础知识•棉花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棉花病虫害防治实践•结论目录01介绍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虫害对棉花生产影响严重。
课程针对棉花病虫害防治展开,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课程背景掌握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棉花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及发生规律。
掌握常见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课程目的1预期收益23了解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掌握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了解环保型农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02棉花病虫害基础知识棉花病虫害是指发生在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疾病和害虫,这些疾病和害虫对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定义棉花病虫害主要包括了真菌病害、病毒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等。
类型棉花病虫害的定义和类型03传播病虫害的传播可能导致区域性的棉花危机,对棉产业造成巨大威胁。
棉花病虫害对棉花生长的影响01减产病虫害会导致棉花的减产和质量下降,影响棉农的经济收益。
02增加成本为了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人力,增加了棉农的负担。
传播途径棉花病虫害可以通过虫口传播、水流传播、风向传播和人为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棉花病虫害,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和轮作换茬等。
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棉花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03棉花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棉花病虫害的识别方法通过观察棉花的生长状况、叶部特征、蕾铃表现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病虫害种类。
症状识别发生时间发生部位症状变化记录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发生时间的病虫害,这有助于缩小可能性的范围。
观察病虫害发生的部位,不同病虫害常常有不同的发生部位,这有助于判断可能发生的病虫害。
观察病虫害的症状变化,对于一些病虫害,其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防治棉铃虫的巧方法棉花地有棉铃虫发生的时候要及时防治,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应对措施:农业措施1、秋耕冬灌、中耕灭蛹:利用棉铃虫在土内越冬时间较长,深度较浅,容易翻动的特点,通过深翻破坏蛹室,再经冬前灌溉增加湿度,可使大部分在地中越冬的蛹死亡。
再配合春季铲埂灭蛹,可有效压低越冬基数。
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棉田秋后及时拔除棉柴,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
麦收后棉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蛹。
2、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习性,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可有效减少棉田落卵量,并通过适时药物防治,可有效杀死虫卵,压低虫口密度。
或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
使玉米抽雄与棉花现蕾相一致。
玉米株诱集棉铃虫成虫及卵,便于及时捕蛾灭卵。
3.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插把诱蛾人工捕杀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之一,可降低孵化率达20%左右。
4、人工捉虫采卵:经过药剂防治后残留下来的高龄幼虫,不仅抗药性强,且大多数已蛀入花、棉铃中,再用药已很难奏效,特别是三四代棉铃虫钻蛀性强,药剂很难彻底清除。
因此,化学防治后结合整枝打权进行人工捕捉大龄幼虫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工作中,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整枝打权,彻底摘除无效花蕾,清除无果枝,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大大压低田间卵量和虫量。
通过人工捉虫采卵可降低残留虫率28%-35%。
二、物理措施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具诱捕成虫。
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
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比一台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高24倍,控制效果达50%-60%。
据我们试验,距高压汞灯越近,落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
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米为好。
如何防止棉铃虫抗药性增强
棉铃虫用什么药最好?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前些年,由于菊酯类杀虫
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好,不少棉农竞相连续使用,用量越来越大,喷施次数越来越多,致使棉铃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有的棉区抗药性高达10-20倍,个别地方超过60倍,出现棉铃虫放在菊酯类农药上仍不死的现象。
一、作物合理布局,粮棉间(套)作,插花种植,避免大面积连片植棉,以促进
自然天敌的增殖和向棉田转移。
二、推广营养钵移栽、化学调控等栽培技术,增强棉株自身的耐害能力。
三、棉田前期害虫防治以自然天敌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一熟棉田提倡荫蔽
施用呋喃丹、3911、涕灭威等内吸性杀虫剂。
地面用药须严格按防治指标,尽量推迟
棉田第一次用药时间,禁用菊酯类农药。
四、棉田中后期害虫防治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合理混用、轮用农药。
有的地方
可用Bt乳剂防治二代棉铃虫,或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与杀虫脒混用(1:4),或用久效磷、甲胺磷、辛硫磷等防治伏蚜、兼治棉铃虫。
菊酯类农药使用不得超过1-
2次,抗药性严重的棉区暂停使用。
棉铃虫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贺廷新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1993(000)002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贺廷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22
【相关文献】
1.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暴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J], 甘国福;张秋萍
2.棉铃虫大暴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J], 王英
3.棉铃虫的暴发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J], 杨光军;周文华
4.江西棉铃虫暴发成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J], 柯兴盛;李直兴;曹美娥;李明星;张近光
5.1992年新乡地区棉铃虫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J], 徐素敏;马光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棉铃虫暴发成灾原因及减灾对策
盛承发
【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近年来,棉铃虫害日趋严重,不仅危害棉花,又侵害其它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为此,我们选登了一组专家建议及防治技术供读者参考。
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参与防治棉铃虫的讨论。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盛承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
【相关文献】
1.控制棉铃虫暴发成灾的APM对策 [J], 夏敬源
2.北方棉铃虫暴发成灾原因与治理对策 [J], 夏敬源;文绍贵
3.1992年棉铃虫爆发成灾原因及今后减灾对策 [J], 戴万德;唐立业
4.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J], 盛承发;宣维健;焦晓国;苏建伟;邵庆春;宋凤斌
5.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J], 娄治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