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氧热价
- 格式:doc
- 大小:12.82 KB
- 文档页数:2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
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的跨膜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
3.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呈极化状态。
4.极化:细胞在安静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的状态。
5.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负值向减小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7.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8.局部电位:细胞受阈下刺激在局部产生的微小电位变化,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特点。
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3.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其实质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构成的等渗溶液。
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大分子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等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5.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等无机盐所形成的渗透压。
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发生下沉的特性7.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8.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9.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一、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2、食物的热价3、食物的氧热价4、呼吸商5、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6、基础代谢7、基础代谢率8、体温9、基础体温二、填空题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食物的、和的氧化分解。
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70%来源于。
2、体内最重要的贮能物质是。
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和。
常温时主要依靠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产热占极大比例。
4、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其散热方式有、、、。
常温时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散热。
5、当环境温度在℃范围内变动时,能量代谢水平较低,也较稳定。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脱水。
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排卵前(卵泡期)期体温降低,排卵后(黄体期)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的水平较高。
8、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在37℃左右,生理学中以学说加以解释。
三、选择题第一节能量代谢一、能量代谢的来源和去路(一)能量的来源1、机体70%的能量来自( A )A、糖的氧化B、脂肪的氧化C、蛋白质的氧化D、核酸的分解E、脂蛋白的分解2、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C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氨基酸E、甘油三脂3、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E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氨基酸E、A TP4、下列哪种物质即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 CA、葡萄糖B、肝糖原C、三磷酸腺苷D、脂肪酸E、磷酸肌酸(二)能量的去路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5、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B )A、1克食物氧化时消耗的02量B、某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02所产生的热量C、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D、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C02量E、以上都不是6、呼吸商是指同一时间内( D )A、耗02量/混合食物B、混合食物/耗02量C、耗02量/C02产生量D、C02产生量/耗02量E、C02产生量/非蛋白食物(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肌肉活动7、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B )A、进食B、肌肉活动C、环境温度D、精神活动E、性别(二)精神活动(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8、进食以下哪种食物的产热量最多( A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氨基酸E、甘油三脂(四)环境温度9、环境温度在( A )能量代谢相对稳定。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健康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其中氧热价的概念更是备受瞩目。
那么,食物的氧热价是什么?氧热价是指食物中可被人体吸收的食物热量,也就是热量中可以供人体从食物中利用的热量。
热量在营养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质或物质系统在物理和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能量可以被人类的文明文化利用,以满足人类生活的各种需求,如开发和利用深海矿产、海洋资源、农业生产、低碳生活和健康饮食等。
热量的来源是植物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来源是各类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提供饮食中热量的主要来源。
氧热价就是食物含量占热量总量的比率,它不仅反映了食物的热量来源,还可以反映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从而确定食物的营养素含量是否足够且营养均衡。
氧热价的测定是通过气相色谱法(GC)、核磁共振(NMR)、血清学和生化检测等方法来分析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从而确定各种食物的氧热价。
知道食物的氧热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食物的营养价值,从而科学调整饮食,促进营养健康。
除了氧热价以外,还有其他指标可以反映食物营养价值,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糖类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由于不同种类的食物的营养素含量不同,因此要科学调理饮食,就必须全面了解食物营养素的分布情况,从而掌握食物的营养价值。
基于此,要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必须重视食品添加剂等对食品营养价值影响的因素,同时要严格控制加工技术,保证食品原料的新鲜性,并按照食品营养指标的要求添加营养成分,从而更好地发挥食物的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食物的氧热价是指食物中可被人体吸收的热量,通过测定食物的氧热价可以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从而科学调整饮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为人类文明文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自身调节: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的;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顺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等长收缩:是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所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
(表现为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或大于后负荷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形式。
(表现为肌肉开始发生缩短时,张力保持不变。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叫高频率的连续刺激时,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结束,下一个刺激就已经到来,这就使新的收缩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发生总和,这种单收缩的复合称为强直收缩。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 新陈代谢2. 兴奋性3. 内环境4. 生物节律5. 神经调节6. 负反馈三、问答题1. 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 神经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 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二、问答题1.试述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各自的功用。
2.物质被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3.比较物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异同。
4.跨膜信号转导包括哪几种方式?5.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包括几种方式?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6. 试述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7.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锋电位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
8. 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刺激必须使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才能产生动作电位?9. 局部兴奋有何特征?10. 刺激运动神经会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列举每一个环节并论述其机制。
11 . 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第三章复习思考题二、问答题1. 试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2. 血液有哪些功能?3. 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4. 试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鉴别方法。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5.非蛋白呼吸商(NPRQ)6.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7.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8.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9.体温(body temperature)10.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11.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12.对流散热( thermal convertion)13.蒸发散热(evaporation)14.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15.可感蒸发/发汗 (sensible perspiration/ sweating)16.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17. 温度习服(temperature acclimation)二、填空题18.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____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____与所作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
19.能量代谢的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反应物的量和产物的量之间的____关系,计算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来的____。
20.机体内氧化分解的蛋白质可由____除以____得到。
21.体温是指机体的____温度,临床上常用____的温度来代替体温。
2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和____。
23.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____,其主要部位是____。
24.在致热源作用下,下丘脑-视前区中的热敏神经元反应曲线的斜率____,调定点____导致发热。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考情分析2006 2005 2004 合计ZY 1 1 1ZL 2第一节能量代谢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价(calorie value)指一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最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二)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虽很高,但在睡眠时、在活跃的精神活动及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均不大,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而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所有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1. 能量代谢指物质代谢进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2. 食物的热价一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3. 氧热价营养物质氧化时每消耗一升O2所产生的热量。
4. 呼吸商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同一时刻内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的比值。
或营养物质氧化时,同一时刻内机体CO2的呼出量与O2的吸入量之比。
糖的呼吸商为1。
5. 非蛋白呼吸商是糖和脂肪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同一时刻内消耗的O2量的比值,是估算非蛋白代谢中糖和脂肪氧化的相对数量的依据。
6.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指人在进食后一按时刻内,由食物引发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以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明显。
7. 基础代谢率指机体在单位时刻内,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指人体在清醒、安静平卧、空肚(禁食12小时)、室温恒定在20~25℃和精神安宁的状态。
基础代谢率是衡量代谢水平是不是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
8.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或深部的平均温度。
一样在37℃。
9. 自主性体温调剂指在体温调剂机构操纵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等生理调剂反映。
正常情形下,体温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固的水平。
(管茶香)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1)肾单位:由肾小体与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的尿生成大体功能单位。
(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外推动液体滤过的压力差,等于毛细血管内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3)滤过平稳:有效滤过压为0时无滤过发生的部位。
(4)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刻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或原尿量)。
正常为125ml/分钟,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5)滤过度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6)原尿:由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膜滤事后形成的超滤液。
除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成份含量与血浆相同。
(7)终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泌排泄作用、尿液浓缩和稀释作用后所形成,最终以尿液形式排出。
1.内分泌(exndocrine):腺细胞将其产生的物质(即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或者细胞外液等体液中,并以它们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调节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2.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
3.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某种激素本身不影响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支持性的作用称为允许作用。
4.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HRP):已经明确结构的下丘脑调节激素大多为多肽类激素,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包括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5.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
6.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7.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8.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9.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10.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11.原发继发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食物的氧热价
食物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来源,但在挑选食物时,我们仅仅是注重其口感、营养、色泽,其实食物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氧热价。
氧热价是一个科学概念,它表示食物吸入身体中会产生多少热量,单位是千卡(kcal)。
不同类型的食物氧热价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食
物吸入身体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有的食物却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
因此,食物的氧热价对于控制饮食对身体有更加科学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调整饮食比例,更好的维持健康。
常见的食物的氧热价从低到高以及每100g的热量如下:
蔬菜:大米25kcal、荞麦28kcal、面粉35kcal、面条36kcal、冬瓜30kcal、豆腐20kcal、芹菜、萝卜、洋葱20kcal
水果:苹果50kcal、橙子50kcal、葡萄50kcal、柚子45kcal、菠萝46kcal、梨50kcal、芒果65kcal
奶制品:牛奶66kcal、豆奶45kcal、酸奶40kcal、儿童奶粉85kcal、黄油737kcal
肉类:猪肉114kcal、牛肉208kcal、鸡肉161kcal、鱼肉106kcal 豆类:豆腐20kcal、豆浆50kcal、大豆芽38kcal、豆芽67kcal、豆腐皮54kcal
谷类:小米92kcal、玉米粒73kcal、燕麦54kcal、栗子310kcal 谷物:大米78kcal、小麦76kcal、荞麦70kcal、黑米77kcal、面粉77kcal
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氧热价较低,同一种碳水化合物中精制类食物氧热价会比未加工类食物更高,而脂肪类食物氧热价最高,可以提供最多热量。
此外,氧热价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改变来改变,比如,食物的加工方式、添加卡路里更高的配料和调味料等,都可以改变食物的氧热价,从而影响饮食摄入量。
因此,我们在挑选食物时,除了注重口味、营养和色泽外,也要注意氧热价,以更好的控制饮食量,保证身体健康。
总之,食物的氧热价是一个科学概念,它刻画了食物吸入体内会产生多少热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合理的摄入食物,以控制饮食量,达到健康的目的。
我们有责任在挑选食物的时候,注重口味、营养、色泽,也要同时了解食物的氧热价,从而更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