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37.15 KB
- 文档页数:3
食堂原材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一、目的为规范食堂作业区原材料采购、验收标准,使食堂原材料采购、验收达到安全、卫生、节约的目的以及为员工提供安全、营养的工作餐,特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堂原材料采购工作及食堂相关人员工作规范。
三、原材料分类3.1蔬菜类:主要包括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果菜类、花菜类和食用菌类等。
3.2冷冻品:主要包括新鲜或冷冻的鱼、虾、虾仁及各种冻鸡鸭配件3.3 肉产品类:主要包括新鲜或冷冻的猪肉、牛肉、羊肉、及其相关附属品。
3.4家禽类:主要包括现宰鸡鸭及其附属品3.5米、面类:主要包括大米、面粉、玉米面等。
3.6食用油类:主要包括花生油、花生调和油等。
3.7调味品类:主要包括白糖、味精、豆腐乳、盐、酱油、食用醋等。
3.8豆制品类:主要包括豆腐、豆干、豆果、豆腐皮等。
3.9干货类:主要包括木耳、紫菜、香菇、大料、花椒等。
四、流程图五、过程描述5.1编制菜品计划单厨师长依据统就餐人数并结合当周菜谱、配比等提前一天列出次日需要的食材、原材料、辅料、物品等,并拟定《菜品计划单》,将其提交至采购人员处(厨师长备份留档)。
请购物资均以最小单位(斤、包、袋、件)填写,保证采购量的精确性。
5.2 菜品供应商开发及年度合作确定5.2.1供应商资质要求:企业合法三证;有合法经营资格许可证;食品卫生安全许可证;不同类别食品其他必要许可证等(出具全部资质证明)5.2.2资格要求:产品质量合格;产品来源正规;满足我公司对于供货时间以及供货量的需求;能按时开具全额发票(出具全部相关证明)5.2.3通过公司供应商考核评价并签订供应商合作协议。
5.3采购5.3.1比价定价:每月底组织三家或三家以上满足以上资质资格要求的不同原材料(常用)供货商对下月度原材料进行询比价并出具《比价议价表》(特殊情况需提交情况说明),内容须包含不同原材料下月预估数量及单价,并根据报价结果确定采购顺序优先级。
原则上单类产品合作单位应该达2家或以上。
食品加工厂生产流程手册第一章:原料接收与检验 (3)1.1 原料接收流程 (3)1.1.1 原料预定与采购 (3)1.1.2 原料运输与卸货 (3)1.1.3 原料验收与记录 (3)1.1.4 原料标识与存放 (4)1.2 原料检验标准 (4)1.2.1 原料质量标准 (4)1.2.2 检验方法与设备 (4)1.2.3 检验流程与要求 (4)1.3 原料储存管理 (4)1.3.1 储存条件 (4)1.3.2 储存期限 (4)1.3.3 储存管理措施 (4)1.3.4 安全防护 (4)第二章:生产前准备 (4)2.1 设备清洗与消毒 (5)2.1.1 设备检查 (5)2.1.2 清洗 (5)2.1.3 消毒 (5)2.1.4 检查与记录 (5)2.2 员工培训与穿戴 (5)2.2.1 员工培训 (5)2.2.2 员工穿戴 (5)2.3 生产配方与工艺 (5)2.3.1 生产配方 (5)2.3.2 工艺流程 (5)2.3.3 工艺参数 (6)2.3.4 质量控制 (6)2.3.5 记录与追溯 (6)第三章:原料加工 (6)3.1 原料切割与处理 (6)3.1.1 原料切割 (6)3.1.2 原料清洗 (6)3.1.3 原料消毒 (6)3.2 原料混合与搅拌 (6)3.2.1 原料混合 (7)3.2.2 原料搅拌 (7)3.3 原料预热与烹调 (7)3.3.1 原料预热 (7)3.3.2 原料烹调 (7)第四章:半成品制作 (7)4.1 半成品成型 (7)4.2 半成品冷却与储存 (7)4.3 半成品检验与包装 (8)第五章:成品加工 (8)5.1 成品烹饪与熟化 (8)5.1.1 烹饪准备 (8)5.1.2 烹饪过程 (8)5.1.3 熟化检测 (8)5.2 成品冷却与包装 (9)5.2.1 成品冷却 (9)5.2.2 成品包装 (9)5.2.3 包装检测 (9)5.3 成品检验与入库 (9)5.3.1 成品检验 (9)5.3.2 检验结果判定 (9)5.3.3 成品入库 (9)第六章:质量监控与检验 (9)6.1 生产过程监控 (9)6.1.1 监控目的 (9)6.1.2 监控内容 (9)6.1.3 监控方法 (10)6.2 成品质量检验 (10)6.2.1 检验目的 (10)6.2.2 检验内容 (10)6.2.3 检验方法 (10)6.3 食品安全追溯 (10)6.3.1 追溯目的 (10)6.3.2 追溯内容 (11)6.3.3 追溯方法 (11)第七章:包装与储存 (11)7.1 包装材料的选择 (11)7.2 包装工艺与设备 (12)7.2.1 包装工艺 (12)7.2.2 包装设备 (12)7.3 成品储存管理 (12)第八章:物流与配送 (13)8.1 物流计划与调度 (13)8.1.1 物流计划编制 (13)8.1.2 物流调度 (13)8.2 产品配送流程 (13)8.2.1 配送准备 (13)8.2.2 配送实施 (13)8.2.3 配送跟踪与售后服务 (14)8.3 配送安全与时效 (14)8.3.1 配送安全 (14)8.3.2 配送时效 (14)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14)9.1 废弃物处理 (14)9.1.1 废弃物分类 (14)9.1.2 废弃物处理方法 (15)9.1.3 废弃物处理设施 (15)9.2 能源消耗管理 (15)9.2.1 能源消耗分析 (15)9.2.2 能源消耗优化措施 (15)9.3 安全预防与处理 (15)9.3.1 安全预防 (15)9.3.2 安全处理 (16)第十章:生产管理与发展 (16)10.1 生产计划与调度 (16)10.1.1 生产计划的制定 (16)10.1.2 生产调度 (16)10.2 人力资源管理 (16)10.2.1 员工招聘与选拔 (16)10.2.2 员工培训与发展 (17)10.2.3 员工福利与激励 (17)10.3 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 (17)10.3.1 企业愿景与目标 (17)10.3.2 市场拓展与产品研发 (17)10.3.3 企业管理与优化 (17)第一章:原料接收与检验1.1 原料接收流程1.1.1 原料预定与采购原料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前与供应商沟通,预定所需原料。
食品贸易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一、采购流程
1.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公司的生产需求和销售情况,制定原辅
料采购计划。
2. 寻找供应商:通过市场调研和供应商评估,找到符合公司要
求的供应商。
3. 签订合同:与供应商协商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
和要求。
4. 下订单:根据合同约定,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并确认交货日期。
5. 收集验收文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原辅料证明文件,包
括质量检验证书、产地证明等。
6. 进行货物验收:确保原辅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与合同要求
相符,进行验收。
7. 完成付款: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及时完成付款。
二、验收标准
1. 外观检查:检查原辅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否有变色、变形、有无异味等。
2. 重量检查:检查原辅料的重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确保交付
的数量准确。
3. 检验报告:要求供应商提供原辅料的质量检验报告,检查是
否合格。
4. 包装检查:检查原辅料的包装是否完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
受损。
5. 样品检测:根据需求,抽取原辅料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6. 产地证明:要求供应商提供原辅料的产地证明文件,确保符
合所需的产地要求。
7. 过期日期检查:检查原辅料的过期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避
免使用过期原辅料。
以上是食品贸易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的简要介绍,根据
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餐厅食品原料采购验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餐厅食品原料采购验收管理制度为规范餐厅食品原料定价、采购、验收和结算流程,确保采购的原料物美价廉,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特制定本制度。
一、供应商管理1、餐厅原料供应商由餐厅负责人进行初步甄选,部门经理、品质主管进行资格审查,对送货品种、质量、规格进行约定。
2、如发现有供应商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的行为,一律拒收、重送或补足份量,如发现3次以上类似情况的,餐厅负责人有权可对该供应商进行清退及更换供应商。
3、餐厅不得私自从未经经理、主管审核合格的供应商处购买食品原料。
二、原材料定价1、通过网上询价,餐厅经理、主管、厨师等相关工作人员每日进行现场价格调查、询价,确定当日食品原料价格,并留文字记录。
2、根据市场询价,对比供应商所送原料价格,同等质量情况下,报价高时餐厅负责人可直接将按照餐厅询价标准进行改价。
三、采购和验收1、每周五由餐厅负责人、厨师制定下周的食谱,根据食谱各班组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并填写原料申报单,注明所需品种、数量,由餐厅负责人或专人通知供应商按时派送。
2、餐厅调味品、餐食辅料做到数量合适,不能造成浪费或库存积压,主食、粮油等存放在餐厅仓库保管。
3、原料的派送由供应商随货开具送货单,送货单一式两联,必须填写清晰,总金额以大写表示(价格高时以餐厅改价后为准),并签字确认。
4、由餐厅出纳兼库管、主管、厨师长(或者厨师、面点)负责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验收,出纳兼库管核对品种、数量,食品有效期等,主管、厨师等负责检查原料的规格和质量,逐件核对,逐一过磅,凡不符合要求的物品应予以拒收或退换。
5、验收完毕,由餐厅出纳兼库管、验收人员在送货单上共同签字确认。
6、餐厅负责人、出纳兼库管、品质主管、经理应轮流了解和熟悉市场行情,至少每周一次,积极建立货源点,勤跑、勤问、勤联系,掌握信息,货比三家,保证采购物品物美价廉,保证餐厅正常运转。
7、遵纪守法,采购中不违反国家政策,讲究职业道德,增加透明度,积极开拓采购渠道,不营私舞弊,不假公济私,不搞不正之风。
食品加工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一、采购流程采购食品加工原辅料的流程应遵循以下步骤:1.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和预算,制定食品加工原辅料的采购计划。
2. 寻找供应商:通过市场调研和询价等方式,寻找可靠的食品加工原辅料供应商,并进行供应商评估。
3. 发布采购公告:向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发布采购公告,明确所需原辅料的规格、数量、验收标准等要求。
4. 报价和谈判:供应商按要求提交报价,采购方根据报价和谈判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签约。
5. 采购订单及付款:签订采购合同后,采购方将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并按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进行付款。
6. 物流与交货:采购方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交货时间和方式,确保原辅料按时到达生产场所。
7. 验收和入库:采购方对收到的原辅料进行验收,包括检查数量、质量、规格等,合格后进行入库。
二、验收标准为保证食品加工原辅料的质量和安全,采购方应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 外观质量:原辅料应符合规定的外观要求,无异物、变质、霉变等现象。
2. 检验指标:根据具体原辅料的性质和要求,检测其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含量等。
3. 标签和包装:原辅料应有明确的标签,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商等信息,包装应完好无损。
4. 证书和检测报告:供应商应提供符合要求的证书和检测报告,证明原辅料的合格性。
5. 合规性:原辅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有特殊的认证要求,供应商应提供相应证明文件。
以上就是食品加工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的简要介绍。
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制定详细的流程和标准。
食品辅料品管验收流程
食品辅料品管验收流程:
①供应商送货:供应商将辅料送至工厂仓库,随货附带送货单及出厂检验报告。
②到货通知:采购部门接收送货单和检验报告,填写到货通知单,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品管部门。
③抽样准备:品管部门收到通知后,根据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准备抽样工作。
④样品抽取:按照规定的抽样计划和方法,从到货辅料中抽取代表性样品。
⑤样品登记:记录抽样信息,包括批号、抽样日期、抽样人等,确保样品可追溯。
⑥初步检查:对样品进行初步的感官检查,如外观、气味、质地等,判断是否符合初步标准。
⑦理化检验:将样品送至化验室,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如水分含量、pH值、微生物限度等。
⑧微生物检测:如果辅料需要,样品还需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确保无菌或在可接受范围内。
⑨结果分析:化验室完成检测后,分析数据,判断辅料是否符合既定的验收标准。
⑩报告编制:品管部门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验报告,记录所有检验细节和结论。
⑪结果审核:检验报告需由品管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核,确认无误。
⑫合格处理:若辅料符合所有验收标准,品管部门批准入库,仓库管理员接收辅料并存入库房。
⑬不合格处理:若辅料不符合标准,品管部门需记录不合格原因,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处理,可能包括退货、换货或特批使用。
⑭文件归档:所有检验记录和报告需妥善保存,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审计。
食品原料采购验收规程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各个企业在采购食品原料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
本文将介绍食品原料采购验收规程的内容和流程。
二、供应商审核在食品原料采购之前,企业首先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供应商的背景、信誉以及生产经营资质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审核。
只有通过了供应商审核的企业才能成为食品原料的供应商。
三、合同签订审核通过的供应商与企业需要签订合同。
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包括供应商提供的食品原料的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等。
双方签订合同后,才能进行正式的采购。
四、食品原料选择在选择食品原料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仔细考虑原料的品种、产地、生产工艺等因素。
根据产品的需要,确定适合的食品原料,并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五、验收标准制定为了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应包括原料的外观、质量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内容。
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制定,并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六、食品原料采购经过食品原料选择和验收标准制定后,企业可以开始正式的采购过程。
采购人员需要认真执行合同中的约定,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验收标准。
七、样品采集和检测在食品原料到达企业之后,应对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检测。
检测应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指标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等内容。
只有通过检测合格的原料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流程。
八、不合格品处置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食品原料不符合验收标准,企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合格的原料可以退回供应商,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和修复,但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和确认。
九、记录与追溯企业在食品原料的采购和验收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工作,包括供应商的信息、采购合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等。
这些记录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追溯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追踪问题来源并进行解决。
十、内部培训和管理为了确保食品原料采购验收规程的有效执行,企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和管理。
原辅料进货验收制度目的:为了规范采购验收流程,明确验收标准,保证采购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生产行业的标准,特制订以下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采购部、品控部、生产部、财务部、行政部。
内容及职责:一、采购索证管理1、采购部按照产品标准和公司原辅料、包装内控标准进行采购物品2、采购部应向供货单位索要有效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执行标准及其他质量保证证明原件或者复印件交质检部存档。
供货单位是代理商的,除索取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外还应索取代理商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的复印件。
(复印件上加盖企业红色公章,每年更新一次。
)3、采购部应索取每批产品的合格证明(出厂检验报告、第三方检验报告、),随货物一起交送给仓库管理员。
检验报告中的检验项目符合《原辅料验收标准》中相应原辅料的规定。
首次供货的生产单位,应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单,以后每半年索提供一次。
第三方检验报告中,应包含企业不能自检的项目。
4、进口原辅料必须索取同批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卫生证书》和生产国出具的检验报告。
二、进厂验收及发放使用管理1、仓管员根据供应商发货单核对确认货物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仓库管理员审查随货提供的合格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如确认是否有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是否有每批产品的出厂报告和第三方报告,报告是否清晰等。
3、应提供的证明材料审查合格后,通知品控部抽样检验,同时安排人员准备卸车。
4、仓库管理员在卸车前应检查运输车辆是否清洁,是否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同车运输。
检查原辅料外包装是否完好,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外包装应标识的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志。
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外包装不清洁、破损、标识内容不完整者,拒绝收货,并及时把验收情况报告品控部,由品控部出具不合格品通知单,通知采购部处理。
食堂食品采购与验收管理制度流程一、食品采购管理制度1、采购人员必须熟悉本餐厅所用的各种食品与原材料的品种及相关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2、采购食品时必须向供应单位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对于肉制品必须是经兽医检验合格的。
3、所采购的食品原则上必须做到随进货、随发货、随验收,不得进无照商贩的货,不得进腐败变质的货。
4、采购的食品原料在使用过程中有异常发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查明原因,作无害处理或销毁。
5、采购人员应认真执行有关卫生要求,所购货物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6、对于固定供货单位一时采购不到的货物,不得随意更改货物产地或更换供货单位,以免影响质量。
7、严禁采购以下食品及原材料:搀杂、搀假、带毒、带致病细菌、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腐败、虫蛀、鼠咬、霉变、质量不合格的;货值超过价格规定的;国家禁用的添加剂。
8、建立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机制:学校一经发现食物中毒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对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并立即对可疑食物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事故处理措施,并将该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
9、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制度:定期对学校所提供的食物进行样品采集和抽检,送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验以求证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如发现超标及国家规定禁用的添加剂名录的现象将按规定给予处罚并勒令其改正直至取消供货合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报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二、食品验收管理制度1、严格把好验收关是确保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未经验收合格的主副食品一律不准入库和发送。
2、食品验收必须坚持做到“一看二闻三手感四过磅五留样”的原则,即看:产品的色泽、形状有无异常;闻:产品的气味是否正常;手感:产品的质感有无异常;过磅:产品的重量是否与重量表相符;留样:对疑似异常的产品留样封存。
3、验收人员在验收前应认真检查购进的食品是否符合订货要求,确定外包装无破损,食品感官正常,标识无异常后再逐项按规定实施验收程序。
食品生产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食品生产原辅料采购的流程以及验收标准。
准确的采购流程和严格的验收标准对确保食品生产质量至关重要。
二、采购流程
食品生产原辅料的采购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需求评估: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生产计划评估所需的原辅料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制定采购计划。
2.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需要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其产品质量、价格、交货能力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3. 询价与比较:与供应商联系,向其询价并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和条件。
为了获得最优的采购结果,建议采购部门与多个供应商进行沟通和比较。
4. 采购合同:与供应商达成一致后,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
合同应明确规定原辅料的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日期和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
5. 采购执行:根据合同要求,按时采购所需的原辅料,并确保交货的准时、准确。
6. 收货验收:采购部门在收到原辅料后,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应包括外观、质量、包装完好性等方面的检查。
7. 入库管理:验收合格的原辅料,采购部门应将其及时入库,并进行标识、分类和储存,确保存储环境符合要求。
三、验收标准
食品生产原辅料的验收标准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来确定,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查:检查原辅料的外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颜色、形状、纯度等。
2. 化学成分检验:对原辅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 微生物检测:检测原辅料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如细菌、霉菌等。
4. 重金属检测:检测原辅料中的重金属含量,确保不超过限定的安全标准。
5. 包装完好性检查:检查原辅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避免污染和变质。
6. 标识检查:检查原辅料的标识是否准确、清晰,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结论
本文档介绍了食品生产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相应部门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采购,并根据验收标准进行严格的验收,以确保所采购的原辅料符合质量要求,从而保证食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