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题纸、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7
浙江强基(培优)联盟2024年7月学考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浙江强基(培优)联盟研究院命题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不断地改编,甚至可以写一部“艺术改编史”。
改编的优势,是有可依赖的、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
改编和原创一样,是需要高度想象力参与的艰苦的艺术创造。
改编的难度,在于如何摆脱杰出“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从而创造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的艺术文本。
改编,是致敬经典、理解经典、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
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作,在原作的字里行间探索前行,就像优秀工匠面对璞玉一般,反复打磨,然后小心翼翼地取舍增删,根据艺术逻辑进行重构,对保留下来的精华篇章,予以光彩照人、激动人心的放大。
改编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
以长篇小说为母本改编的各类舞台剧,前者篇幅偏长,后者受制于几个小时上下的演出时长,改编中必须考虑舞台空间再现小说场景的限制。
有的在篇幅上做减法,使空间相对集中;有的在原著上做加法,以更具质感的细节和吸引观众的情节,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
改编的难点之二,是不同艺术本体之间的转换。
文学阅读的魅力,在于文学语言触发的阅读和想象的乐趣。
读者借助文字媒介,依靠想象力的参与,对艺术形象和故事场景进行再创造,自由而充满个性。
影像或者舞台艺术的魅力,除了剧本台词的文学性,还要借由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来展示。
您好!以下是您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请您认真审阅。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B. 雕梁画栋C. 气壮山河D. 舞文弄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B. 这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年轻人。
C. 她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少用一次性筷子。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
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不完全正确的是()A. 莫等闲B. 惊鸿一瞥C. 意兴阑珊D. 红颜薄命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B. “这个问题很难,你能帮我解答一下吗?”C.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D.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他一举成名,名声大噪。
B.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
C. 他为人正直,敢作敢为,深得大家信任。
D.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引人深思。
7. 下列句子中,语句通顺、连贯的是()A. 我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景色,树木郁郁葱葱,鲜花盛开。
B. 树木郁郁葱葱,鲜花盛开,我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景色。
C. 我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景色,树木郁郁葱葱,鲜花盛开。
D. 我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景色,树木郁郁葱葱,鲜花盛开。
8. 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并不骄傲。
B. 他学习成绩优秀,但并不骄傲。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从不骄傲。
D. 他学习成绩优秀,从不骄傲。
9.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立即付诸实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哈尔滨”的雪花到上海的“繁花”,从泉州的簪花到三亚的浪花,文旅的热度贯穿了过去一年,持续到春节,促成了“热辣滚烫”的消费潮流。
如何延续这股热潮?文旅行业需在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转换动能,用科技创新提升效益效率,以此推动传统文旅向数字文旅迈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王宁委员建议:“要突破演出空间限制,将表演艺术与旅游业、会展业、娱乐业等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演出项目。
多层次开发与表演艺术相关联的衍生产品,把新业态、新产品、新样式与新消费有机融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亮点和增长点。
”“演出+旅游”的实景演艺在各景区快速“蔓延”,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安庭委员建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演艺新空间的内容创作生产和运营管理;支持各地充分利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商场、写字楼等,为演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作和演出空间。
(摘自《文旅热潮涌动,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有删改)材料二:当“国潮”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热点,传统文艺团体依托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也找到了“新舞台,”。
2023年,文艺院团仅通过抖音平台就为观众带来了6800场团体直播演出,场均观众12671人次,相当于每天有18场大型文艺演出在抖音直播上进行。
传统文艺团体通过直播找到了新的观众、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也为传承文化、传播艺术带来了新的渠道。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示..,是应对一切变化、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
①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应变局、化危机,我们之所以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____的人间奇迹,关健..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前路,____向前进,②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智、应变求变之力、攻坚克难之勇。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更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今天,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广泛凝心聚力,越需要各方面____。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④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____、仰帆远航....。
1.文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标示B.关健C.辉煌历史D.仰帆远航2.下面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翘首以待风雨兼程同仇敌忾劈波斩浪B.刮目相看风雨无阻勠力同心乘风破浪C.翘首以待风雨兼程勠力同心劈波斩浪D.刮目相看风雨无阻同仇敌忾乘风破浪3.文中有四个标序号的语句,其中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的一句是()A.①B.②C.③D.④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远在历史时期的初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或草原。
由于农业发展,平原旷野逐渐开垦为耕地。
陕西省中部泾渭两河下游,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和涑水河之间以及河南省西部伊洛两河河谷都是这样成为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的。
这当然会使有关的森林草原受到一定的破坏,不过这在黄土高原上所占的比例不算太大,还不至于有太大影响。
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汉时期,破坏的地区就相继扩大。
当时秦国向西北扩展主要就在泾河上游,当地草原转变成农耕地区,此后由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两方势力在黄土高原北部互相消长,农田和草原就不免相应地随时改易。
每一次变迁都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
森林遭受破坏自然与发展农业有关,因为破坏了森林就可空出土地从事耕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端,其他如伐取材木当作薪柴等,都会使林地缩小或消失。
不过在历史时期的早期,这样的破坏程度是相当微小的,甚至是无足称道的;随着时移岁易,就愈益严重。
大致说来,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一开始,还说不上有什么大规模的破坏,到了后期,现在陕西中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所谓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都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第二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上述的平原地区的森林,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到这一时期行将结束时,平原上已经基本没有林区可言了;第三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平原已无林区,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第四是明清以来时期,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黄土高原森林受到摧毁性的破坏,除了少数几处深山,一般说来,各处都已达到难于恢复的地步。
促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还应该加上历来不合理的农耕制度和耕作技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据有土地。
一般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根本没有土地,因而就不免到处开垦,由于不断的开垦,终于形成了滥垦,把若干根本不适于农耕的土地也都尽量开垦了。
这样滥垦的土地产量不会很高,无法借此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只好更多地开垦,这样就把原来地面上的植被都破坏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雅俗共赏指点江山B. 窃窃私语水天相接指鹿为马C. 谈笑风生纸醉金迷欢腾鼓舞D. 风起云涌雕梁画栋青出于蓝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B.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他的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C. 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体育方面也表现出色。
D. 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B. 我国古代的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这些文学体裁各有特色。
C. 我国古代的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这些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有特色。
D. 我国古代的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这些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有特色。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向我传授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仿佛在说:“这是真的吗?”C. 那一片片绿叶,仿佛在向阳光招手。
D. 他的笑声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取得了好成绩。
C. 他的行为举止文质彬彬,让人印象深刻。
D.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决心。
7.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8. 《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时,背影()。
9. 《荷塘月色》中,作者以()为线索,描绘了荷塘的美景。
10.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作家如何选择和书写细节?首先必须准确。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写作的道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表达在根本上是否准确。
”我读许多小说,时间一长,会忘掉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但能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常常折服于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他们目光如炬,不耍花招,像技艺高超的渔夫,一叉下去就是一条鱼,鱼身上水淋淋的,散发出腥气,鱼还在挣扎,但已经被捕获了。
许多人描写细节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花哨的比喻,看上去很美,让人感觉作者有才华,却华而不实,词不达意,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也有人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翻开许多杂志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细节准确但无聊、无神。
好作家不这样写细节,他们描述的细节往往是真实的细节,生活中确实存在,还能打动你。
一般作家就捕捉不到,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看上去不够美,也不够感人。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小说的现场感才更强,让读者感觉写什么都像是真的。
这类细节,是优秀小说的基础,使小说具有了真实性。
好作家描述的细节除了来源于真实生活,还有一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呈现。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内容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骑士》中的骑士没有身体;《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永远待在树上不下来;《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子爵被打成两半活了下来,一半代表善良,一半代表邪恶。
宁波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九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当前,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显著,文化和科技的碰撞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新路径。
脱酸技术助古籍“延年益寿”、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绘画的表现力、智能篆刻系统促进篆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和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发展的态势下,乘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东风,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不断转化落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展现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蓬勃生机。
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等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围绕行业重大需求持续开展攻关工作,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文化和旅游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文化和旅游新业态,为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______。
纸张酸化是国际文保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纸张的酸化会导致纸质文献机械强度和耐久性降低,从而缩短其保存寿命。
为攻克纸张酸化难题,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文献批量整本脱酸技术关键因素研究”项目,经过多次研究实践,研制出了无水溶液,实现了无水液相脱酸。
目前,脱酸文献数量已达上千册,且经过脱酸后的文献可延寿100至200年,古籍文献“重获新生”。
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公共文化资源智能共建共享与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地提出了“政府端菜+群众点菜+大数据推菜+群众种菜”四者相结合的服务新模式,通过语义规则、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高效、安全地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智能共建共享,使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有丰富的文化服务。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一愁莫展C. 千均一发D. 涣然冰释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一曝十寒,没有恒心。
D. 他因为犯了错误,所以被老师一网打尽。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篇论文对当前的环保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C.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了。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能力出众。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_。
答案:屈原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答案:苏轼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答案:李白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________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
答案:龚自珍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大题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数判卷人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边加点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砥砺(lì)疲惫(bèi)间(jiān)或一轮皮开肉绽(dìng)B、新正(zhēng)倔强(jiàng)炮烙(lào)穿红着(zhuó)绿C、草窠(kē)歆(xīn)享荸荠(qí)少不更(gēng)事D、榫(shǔn)头鲭(qīng)鲨爪(zhǎo)牙咀嚼(jǔju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瞋视杜撰纨裤敛声摒气潦倒B、乌咽俨然踌躇墨守陈规钩连C、攥住拽掉下颚赤手空权惘然D、战栗旋涡聒噪璀璨夺目咨嗟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B.当又一项大奖在鼓乐声中即将揭晓时,整个会场敛声屏气....,当“丁祖诒”这三个字从场上颁奖嘉宾口里倾吐而出,会场又是一阵掌声。
C.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五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 “影响房价的主要两个因素:一是土地的供应,二是货币政策。
无论房产税开征或是不开征,和前面两个主要因素相比,它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家高中虽然规模不大,建校时间不长,但却连续三年被授予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德育工作先进教学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B.我们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积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定基础。
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D.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对接的步伐和规模,重庆市大渡口区支行狠抓观念转变,积极抢占市场,效果明显。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传奇是小说的成熟期,宋金时期流行话本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高峰。
B.《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C.《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另外还有两部小说集,分别是《彷徨》与《朝花夕拾》。
D.《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作品还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二.文言文阅读(22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6.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访风景于崇阿/访:访寻。
B.穷岛屿之萦回/穷:极尽。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彩:色彩。
部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D.地势极而南溟深/极:偏远。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能体现滕王阁秋天美景的一组是()(3分)①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③阊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⑤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8.下列对课文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找出与例句对偶句结构相同的一项()(3分)例句:披绣闼,俯雕甍A.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2)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三.诗歌鉴赏(8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四.名句默写(6分)12.填写下面的名句(1)丛菊两开他日泪,。
(2) ,分明怨恨曲中论。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6)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3—16题。
(19分)故乡永在凸凹故乡的村口有一盘石碾,碾花已经斑驳了,却依旧完整地立在那里。
因为与石碾有关的人,许多都还健在,包括我,也包括那个当着村长的人。
现在,人们都吃着面粉和从东北流入的精米,石碾的功能早已废掉了,我们之所以还固执地保留着它,是因为它承载着生命的记忆。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吃食几乎只有玉米。
玉米被我们种下,被我们收获,然后拿到石碾上去加工,最后被我们吃到肚里。
整个过程都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劳作,没有多余的指望,也没有坐享其成的不安,日子虽然清寡,却也饱满着。
在故乡,还有一个不能被拆卸的“部件”,便是村口大柳树上,那挂用废铁制成的钟。
生活,进入了人民公社的程序,劳动就变成了集体或团队的方式,那挂钟就有了发号施令的作用。
那个时节,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贫瘠的山地,其实也简化为一个解决吃饭的问题。
如果不服从钟的指令,土地就会荒芜,玉米就会难丰收,人们就会挨饿。
况且,敲钟的人和被钟声汇集的人,都要毫不例外地下到地里去,都要“躬耕田亩”。
钟所敲击而出的,不是“官本位”的权威,而是“民本位”的和声,或者说,它是“日出而作”,结伴而行,共同创造生活的“安魂曲”。
人们因此而敬重它,信任它。
所以,这挂钟是个温馨的历史记忆,告诉人们:昨天的日子,还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时光——物质虽然短缺,但却有一种难得的公平与公正,人们一起卑微,一起忍耐,即便是含辛茹苦,血汗交迸,也是心甘情愿的。
从山地走到平原,已20余年了,故乡的人事已更迭得无法辨认,甚至有“家园”不在之感。
但是,只要一见到那石碾、那钟,心头就温厚起来——因为他们还能指出我的来路,还能唤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便松了一口气——故乡还是在的。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被我接了出来,回到故乡的机会就少了。
这反而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因为母亲就像一把离乡之土,即便是离开了母体,也带着故乡的腥味——她虽然身在城市,逡巡在楼宇之间,但她乡音不改,所思所叙,都是故乡的旧事,好像眼下的生活与她毫无关系。
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旦合上了眼睛,你一定把我弄回老家去,跟你父亲葬在一起。
”你若跟她叨念眼前的事体,她的眼神是淡漠的,跟你的感情好像也有些隔膜;只有说到家乡的一枝一叶,她才明亮了眼睛,话语绵密得像仲夏的雨脚,一团亲情也盈盈溢溢。
于是,母子的语境便总是过去的时态,好像我还未曾长大,依然依偎在她的双膝之上。
母亲真是一把故乡的土,即便是洒落在异乡,也固执地培植着属于故乡的情感。
故乡的村长是我的同龄人,有一些文化,有一些主见。
他专程来找我,对我说:你也算是个名人了,我想给你在家乡修一座故居。
我说:你千万别做煞风景的事,咱家乡最让人动心的是村头的石碾、大柳树上的挂钟,还有南方人稀罕的大土炕和石板瓦顶的传统民居,而不是一个无名作家的所谓故居。
所以,你要真的开发旅游的话,就该保留好故乡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村长对我有意见,忿忿地走了。
不久就传来消息,说村长贷了一笔款,修了一片南方的曲径回廊和竹楼茅舍。
我心中很是不快,感到所谓故乡,其实是相对于游子来说的,或者说是相对于过去的生活记忆来说的;故乡之内的人,往往是不懂故乡的,是体会不到故乡的意味的。
虽然我不同意村长的做法,但我没有加以阻拦;因为我明白,故乡毕竟是那里的人的生存土壤,要想过上好日子,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就得发展。
而发展是不念旧的,它面对的是未来。
只是出于对石碾和钟担忧,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善待它们,那是游子对故乡的感情寄托。
他回信给我,请我放心,说对待那些旧物,他的感情是与我相通的。
但他在最后反问我道:如果我不在了,又该怎么办?要知道,后人的想法到底与我们的不同。
他的反问使我陷入久久的忧伤。
母亲察觉了我的情绪,送来探寻的目光。
我心头一热,对自己说:石碾与钟不在了又有何妨?还有父母的坟茔!父母的坟茔就是游子的根脉,所在之地,也就是故乡了。
13.关于故乡的“在”与“不在”,作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答:14.作者为什么特别希望能保留下故乡的石碾和钟?(4分)答:15.文章的主题是故乡,却用了不少篇幅叙写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16.某些旧的东西(如文中所写石碾、钟、传统民居)有其特定的价值,但保留它们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这时候我们是应该更强调保留,还是应该更关注发展?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六、作文(50分)17、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从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买下了一本书。
这本书夹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
谁要是在黑海边找到了这块小点金石,谁就可以将任何金属点成纯金。
纸条上说,这块奇石的外观与其他石头没有区别,只是它摸起来是温的。
这个人来到黑海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海边的石头很多,为了避免重复捡到他摸过的石头,他每捡到一块冰凉的石头就往海里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