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格式:docx
- 大小:15.73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中医诊疗思维一、概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cehemicattack,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从而导致突发的、短暂的、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是以相应供血区局限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min内完全缓解,超过2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 检查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TIA好发于34~65岁人群,65岁以上患者占25.3%,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
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min,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h内完全缓解,无后遗症。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小中风”等范畴。
二、病因病机(一)肝阳偏亢患者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肝阳偏亢,上扰于头目则为眩晕;或夹痰夹瘀,横窜经络,出现偏瘫、语言不利。
(二)痰浊内生嗜酒及肥甘,饱饥劳倦,伤于脾胃,以致水谷不化,反而聚湿生痰,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本病。
(三)瘀血停滞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以致瘀血停滞;或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本病位于经络,其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血瘀是TIA发生发展的核心,更有痰浊与瘀血互结而致病者。
此外,肝阳亦有夹痰、夹瘀而上扰者,临床宜细审之。
三、临床表现TIA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常于5min左右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症状和体征应在4h内完全消失;可反复发作,其临床表现虽因缺血脑组织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多样化,但就个体而言,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
根据受累血管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 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研究
林颖娜;李桂侠;朱丹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22(43)8
【摘要】升阳益胃汤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所治之证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之虚实夹杂证。
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发作性睡病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升阳
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升阳益胃汤的适用
方证有五:一为白天嗜睡、猝倒、夜寐不安;二为神疲倦怠、兴趣减少、动力缺乏;三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反应力慢,注意力不集中;四为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面色萎黄,体形偏胖或偏瘦;五为舌淡胖有齿痕、苔腻。
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疗效颇佳。
【总页数】4页(P1075-1077)
【作者】林颖娜;李桂侠;朱丹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2.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73例临床研究
3.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中老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4.升阳益胃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5.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食管癌术后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74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7年10月第4卷第5期Oct.2017,Vol.4,No.5泻青丸在发作性睡病中的应用丰云舒 刘艳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科,北京,100053) 摘要 本文介绍刘艳骄主任以泻青丸为辅助方剂,治疗发作性睡病初期的经验。
从肝风内动、肝郁气滞、肝失疏泄、余毒未清、经筋失养等病因病机角度出发,初步探讨泻青丸在治疗发作性睡病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泻青丸;发作性睡病;睡眠障碍中图分类号:R742 8+9;R289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7130(2017)05 274 276ApplicationofXieqingWaninNarcolepsyFengYunshu,LiuYanjiao(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Abstract ThisarticledescribedtheextensiveuseofXieqingWanattheinitialtreatmentofnarcolepsyfromdoctorLiuYanjiao.ThetentativeexplorationwasmadeontheroleofXieqingWanfromliverwind,liver qistagnation,liverun controllingconveyance,incubativepathogenandmalnutritionofmusclesalongtheregularmeridians.KeyWords XieqingWan;Narcolepsy;Sleepdisorders 发作性睡病以青少年儿童多发,以不可控制的嗜睡现象为典型症状,多伴有猝倒、睡眠幻觉、睡眠瘫痪、情感脱力样发作和摇摆步态,还可观察到不自觉吐舌、体重增加、食欲亢进肥胖、肢体抽动、情绪急躁易怒、有攻击性、梦语[1]。
发作性睡眠的治疗措施是什么?很多的朋友们并不知道发作性睡眠是什么,重要的它所发生的人群是不固定的,如果是有发作性睡眠的话,就要时常的关注自己的日常的活动,这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就好好的进行治疗就好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人都要去维持的。
可选用苯丙胺10~20mg,利他林5~10mg,哌苯甲醇2mg,苯甲酸钠咖啡因1~3g,2~3次/日。
有猝倒症者可选用丙咪嗪25~50mg,氯酯醒0.2~0.4g,2~3次/日治疗。
下午4时以后尽量不服用上述药物,以免影响正常夜间睡眠。
中医认为,发作性睡眠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杨淑润主任认为,在人体内,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会引起发作性睡病。
《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
"这说明了发作性睡眠的病机主要在于阴盛阳衰。
《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说:"脾胃之虚怠惰嗜卧。
"《丹溪心法·中湿》中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
"这些可以作为中医对发作性睡眠之病因、病理的解释。
杨淑润主任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把发作性睡眠的临床辨证分为如下五型,据此制定了中医药治疗原则及所用方药。
一是痰湿困脾型。
折叠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表现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为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用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是脾气不足型。
折叠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表现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方药用醒脾开窍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三是肝郁脾虚型。
折叠患者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舌苔薄白或稍腻、脉弦细或涩,治疗原则为舒肝健脾开窍,方药用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发作性睡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发作性睡病的病理病因,发作性睡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作性睡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病因不甚明了,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也有研究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尽管在某些种族如日本人中发生率较高,但各种族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报告。
在各种群中其遗传特征均与人HLA最小组织相关基因(DR和DQ位点)密切相关。
发病机制为REM睡眠的调节障碍,对紧随在NREM睡眠周期后的REM睡眠的控制丧失。
不论在睡眠开始还是在清醒期,进入REM睡眠的倾向均增加。
*二、发病机制1)Sandyk(1995)认为:松果体及其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失常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脑外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有关。
正常REM睡眠的发生有赖于脑干缝际核5-羟色胺系统对其他递质系统的触发,而此种触发的节律失调可发生本病。
2)Yoss于1960年报告,在1个家族的3代中有12例(7男5女)发病者。
动物实验显示,当狗的双亲均为发作性睡病时,所有一窝小狗都受影响,而这些狗和无血缘关系或血缘关系较远的狗交配繁殖的小狗不受影响。
传递的模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但同时发现,并不是所有种类的狗都显示出发作性睡病的遗传学传递,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
3)Honda等报告,日本的发作性睡病患者100%表现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阳性。
欧洲和美洲的学者也证实,大多数白种人发作性睡病患者为HLA-DR2,DQWl,DW2阳性。
但Guilleminault等认为:发作性睡病的传递是多因素的,而且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发作性睡病病因,发作性睡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发作性睡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发作性睡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54320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地区中医康复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作者简介:敖与天(1994 0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名家经验继承与应用、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杂病,E mail:348867206@qq com通信作者:孙敬青中医睡眠医学SleepMedicineinTCM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敖与天1 孙敬青2(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摘要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
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中药;针灸中图分类号:R277 7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07 016ClinicalStatusofTCMintheTreatmentofNarcolepsyAoYutian1,SunJingqing2(1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2 The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keylaboratoryofacupunctureneuromodulation,Beijing,100010)Abstract Narcolepsyisakindofchronicdysfunctionalcentralnervoussystemdiseasewithunknowncauses Itbe longstothecategoryof“dozing”and“drowsiness”inTCM ThispaperretrievesrelevantinformationofCNKIsince2008,andsummarizesthetreatmentideasandmethodsofherbalmedicineand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CMhascertaincurativeeffectonthisdisease,butthemethodsofresearchneedtobeimproved.KeyWords Narcolepsy;HerbalMedicine;Acupuncture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张海涵;王呈蕙;荆玮;单悦童;王宇泽;李威;潘卫东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58)5
【摘要】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
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不足型;兼见实证,主要有肝胆郁热型、痰浊阻滞型、风邪阻络型、气滞血瘀型、心火亢盛型。
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可运用针灸疗法。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张海涵;王呈蕙;荆玮;单悦童;王宇泽;李威;潘卫东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脑病研究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46例临床观察
2.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诊治进展
3.中医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4.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5.发作性睡病与异态睡眠的诊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人体睡眠与觉醒取决于卫气的出入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灵枢·大惑论》云:“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溫,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卒然多卧者,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可见不管是脏腑还是皮肤分肉,只要卫气运行艰涩而不流利,就可以改变卫气运行的常度。
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
《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而瞑目”,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脾、肾、髓海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
心阳宣发,气血通达,人则时而动,时而卧。
反之,则身体困倦,嗜卧多寐。
脾肾病变往往相互影响,形成脾肾倶虚,湿浊痰饮更盛,清阳阻滞更重的局面。
《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人的精神委顿、嗜睡与脑髓不足也有密切联系。
肾阳不足,失其温煦之功,上不能布达于脑,以宣发清阳,布展神机,而神识不明,“阳气者,若天如日,入则寐,出则寤”。
阳气不足,不能布达于脑,宣发清阳,以利脑窍,则寤寐失调。
脾虚失健,痰浊内盛,壅阻中焦,痹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阳气不振,灵机被蒙,而脑神不展。
脾虚不能健运,湿阻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明之府受浊阴之蒙,灵机被阻,清阳不振,脑神不展,而昏昏欲眠,嗜睡难抑。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气虚不能鼓舞血行,血疲于脉而脑失血养,
脑窍闭塞,神识无主。
脑髓与人体脏腑通过经络系统相沟通,十二经气血运行不息,以维持脑的正常生理功能。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气虚不能鼓舞血行,血滞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血养。
发作性睡病(嗜睡症)之精诚大医也,观细微而辨证型,诸型有其势诸药法其消。
醒脑补元汤之大医经验者也,治其病多而知其病法,醒脑补元汤诸药相合荣脑醒神填精补髓健脾疏肝,是为发作性睡病诸药效其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