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声现象》单元精测卷(教师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试题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23.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一、选择题1.(2分)关于声的表述正确的是()A.振动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能听到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的音调高,声音的响度就大D.“B超”是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的2.(2分) (09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3.(2分)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4.(2分)学生听不到教师讲课的回声,其原因是()A.学生太多,回声被吸收B.因为教师说话声音较小,声音大了就有回声了C.墙壁太多,反射回的声音与原声相互抵消D.声音反射后与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开5.(2分)CCTV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B.声音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C.高速公路两侧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减弱噪音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音7.(2分)“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D.音色C.响度D.频率8.(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9.(2分)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能够发出声音.10.(2分)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1.(2分)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12.(2分)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于声音的()A.振幅不同B.频率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13.(2分)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4.如图为我国晋代顾恺之所绘《斫(zhuó)琴图》的部分情景——古代乐师调整琴弦的长度。
调整琴弦的长度,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速度越大6.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7.如图所示,小红自制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B.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声的响度会改变D.吹哨时,“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8.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突发6.8级地震,造成了当地人员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设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左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响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2.在我国的许多中央,过春节时人们喜欢放鞭炮〔如下图〕,下面是四位同窗关于这件事的看法,你觉得谁的观念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添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益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发生噪声、空气污染效果D.小新:只需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效果了3.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响的〔〕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4.以下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A.渔民应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B.水龙头收回〝哗哗〞的流水声C.依据潜水艇的声响判别潜水艇的位置D.敲击鱼缸,金鱼会遭到惊吓而游动5.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先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如今末尾…〞,操场上各年级的同窗们听到声响的强弱各不相反,这主要是由于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资料、结构有关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蜜蜂飞行时收回的声响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收回的声响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收回的声响响度小,牛的叫声响调高D.蜜蜂飞行时收回的声响响度大,牛的叫声响调低7.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制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响的音调高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声响由于物体振动而发生,只需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响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达进程中削弱噪声8.中考时期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削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在传达进程中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9.以下事例中,没有应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应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反省身体10.如图是楼梯中的一局部,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窗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进程中,一定发作改动的是声响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1.雅安地震时,束缚军及时赶到灾区停止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时敲击周围稳固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应用声传递能量C.应用声传递信息 D.消弭寂寞1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窗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缘由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振动中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作了〝延迟〞13.关于声响的传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响的传达速度为3×108m/sB.声响的传达可以没有介质C.声响的传达速度普通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响的传达速度与介质有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4.每团体心跳的声响都是无独有偶的,迷信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应用声响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5.吉它〔一种乐器〕上有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取得不同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二、填空题16.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响,但异样状况下,用自制的土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响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讨的效果: ______ .17.钢琴是经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响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响,这是由于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8.以下属于超声波运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应用声呐探测陆地的深度C.应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告地震、台风F.应用声波停止塑料焊接1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收回声响的__________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20.抖空竹是中国传统官方游戏,空竹以竹木为资料制成,中空,如图.空竹的转速越高,其收回的声响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三、实验题2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进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收回声响的上下各不相反,他决议对此停止研讨.经过和同窗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收回声响的音调上下,能够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收回声响的音调上下,能够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运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以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区分为 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应用公用仪器测出声响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______ 相反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______ .〔2〕选用序号为 ______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______ 相反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______ 〔选填〝C〞或〝D〞〕.22.在探求响度与什么要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下图: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需留意观察__________;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依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窗对〝声响传达需求介质吗?〞停止探求,设计并停止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以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严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中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形状,再摇动小铃,比拟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3) 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共1小题,每题分,共0分)24.如以下图所示,在一个圆底烧瓶内装入过量的水,用下端系有小铃铛的带孔橡皮塞塞住瓶口,孔内插有一截套有橡皮管的玻璃管,此时悄然晃动烧瓶,可以听到洪亮的铃声.〔1〕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下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待烧瓶冷却,再次晃动烧瓶,铃声将会怎样?〔2〕翻开夹子,空气进入烧瓶,再晃动烧瓶,铃声又将会如何?〔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六、计算题(共0小题,每题分,共0分)七、作图题(共0小题,每题分,共0分)八、阅读了解题(共0小题,每题分,共0分)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20210赫兹.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ACD错误.应选B.2.【答案】C【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欢放鞭炮,放鞭炮能添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发生噪声、空气污染效果.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3.【答案】D【解析】唱歌时,假设起调太高,即末尾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假设声带振动不可以再加快,那么音调就会上不去了.4.【答案】B【解析】渔民应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依据潜水艇的声响判别潜水艇的位置,敲击鱼缸,金鱼会遭到惊吓而游动都说明液体可以传达声响.水龙头收回〝哗哗〞的流水声,可以说明水的振动收回声响.5.【答案】B【解析】影响声响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共同决议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由于发作体相反,故振幅相反,而操场上各年级的同窗们听到声响的强弱各不相反的主要要素是距发作体的远近不同.6.【答案】A【解析】老牛的叫声比拟大,是指响度大,但牛收回的声响比拟消沉,所以音调低;蜜蜂收回的声响响度小,但是逆耳背细,所以音调高.7.【答案】B【解析】A,〝制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响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这两点在生活中都有着普遍的运用,故B正确;C,物体振动,能发生声响,但人要听到声响,还需求2个条件:有传达声响的介质;声响的频率在20Hz~20210Hz之间,故C错误;D,削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削弱、在传达进程中削弱、在人耳处削弱;而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测试噪声大小的作用,故D错误.8.【答案】A.【解析】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削弱噪声.9.【答案】D【解析】A,蝙蝠应用声波导航,应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契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应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契合题意;C,用B超做体检,应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契合题意;D,用听诊器反省身体,是应用了声响传递信息,不是应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契合题意.10.【答案】A【解析】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契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资料和结构都相反,音色不会有清楚改动.不契合题意.C,用力大小能够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能够不同,响度能够不同.不契合题意.D,由B剖析知,音色不会改动;由C剖析知,响度能够改动,能够不变.不契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管体力,不时敲击周围稳固物体,收回声响,经过声响传递信息,等候搜救人员发现.12.【答案】B【解析】敲响大钟后〝大钟余声未止〞,效果对象是〞大钟〝,〝大钟余声为止〞说明大钟还在振动.13.【答案】C【解析】声响的传达需求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传声的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此可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14.【答案】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响的质量和特征,不同发声体的资料、结构不同,收回声响的音色也就不同,每团体心跳的声响都是无独有偶的,迷信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应用声响的音色.15.【答案】A【解析】吉他上的弦粗细不同,弹奏时,粗弦振动慢、音调低,细弦振动快、音调高.可见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取得不同的音调.故A正确;音色由发声体自身决议,与发声体的资料和结构有关.五根粗细不同的弦,发生的音色是相反的,就如钢琴上不同的键盘发生的音色相反一样.故B错误;弹奏吉他时,响度的大小由弹奏的力度决议,与弦的粗细有关.故C错误;振幅由弹奏时的力度决议,与弦的粗细有关.故D错误.16.【答案】声响的传达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响在固体中传达距离比空气中传达的远吗?【解析】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由于介质的不同,招致声响的传达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提出效果:声响的传达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响在固体中传达距离比空气中传达的远吗?〕17.【答案】响度;频率.【解析】由于振幅决议了声响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响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议了声响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响,这是由于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8.【答案】BCDF【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运用,A、E是应用了次声波.19.【答案】音调;纸片在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大小不同,音调不同.【解析】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快速滑动时,纸片振动的快即频率大,音调高;慢速的划动,纸片的振动速度慢,频率低,音调低.20.【答案】振幅.【解析】当空竹旋转时,空竹内空气柱振动,收回声响.当空竹的转速越高,其收回的声响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振幅变大的缘故.21.【答案】〔1〕横截面积〔或粗细〕;高;〔2〕A、D〔或B、E或C、F〕;长度;低;〔3〕D.【解析】要研讨音调的上下和什么要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反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收回声响的音调上下,能够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资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响强度为75分贝,大于D的声响强度.22.【答案】①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②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③振幅越大,声响的响度越大;④把音叉的庞大振动缩小,便于观察,转换法.【解析】①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经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判别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需留意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了解音叉的振幅.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响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③依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响的响度越大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庞大振动缩小,便于观察,这种研讨方法叫做转换法.23.【答案】〔1〕能;〔2〕铃声变小;〔3〕声响传达需求依托介质.【解析】声响的传达需求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依据两次铃声的变化可得出结论.〔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响可以传达,所以能听到声响;〔2〕瓶内接近真空后,没有了声响传达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并与前一次的声响停止比拟;从小铃铛的声响变小可以推测,当瓶中是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了;〔3〕由此可知,此实验的结论是:声响传达需求依托介质;24.【答案】〔1〕铃声削弱;〔2〕铃声又洪亮起来;〔3〕声响不能在真空中传达【解析】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主要是〝赶跑〞烧瓶内的空气;夹住橡皮管并使烧瓶冷却,让瓶中的高温水蒸气液化成水.因此,水面和瓶口之间简直成了真空,此时晃动烧瓶,小铃铛振动,但铃声很微弱,甚至听不到,这说明声响不能在真空中传达.翻开夹子,使空气重新进入烧瓶,晃动烧瓶,又能听到洪亮的铃声,这就再次验证了声响的传达是需求介质的.。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5×3分=45分)1、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B超检查身体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C.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D.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减弱噪声5、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 D.消除寂寞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8、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9、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检测内容:第二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不能发声B. 声音是一种波C.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2.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
这说明()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 固体传声效果好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 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提高声音的音调B. 增大声音的响度C. 改变声音的音色D.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4.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 关闭房间的门窗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5.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 振动的喇叭可以熄灭蜡烛火焰B. 汽车从马路上开过,路边房屋的窗户嗡嗡响C. 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D. 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6.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
此现象表明声音()A.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7. 关于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在开阔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时,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C. 利用声呐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 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8. “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歌唱比赛。
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扬声器内部元件的振动产生的B. 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C. 我们能听出幕后是小红在唱歌是根据音色判断的D. 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9. 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10.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锣槌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3.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6. 要阻挡声波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7.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8.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0分贝表示没有产生声音 D.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9.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10. 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1. 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1.如图是同一示波器相同参数下的声音波形图,其中一个与其它图形表示音调不同的是()A.B.C.D.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我的祖国》,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能传递能量6.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
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7.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8.有人通过对银圆吹气,放在耳边听声音的___________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3.南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C.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属于噪声4.如图所示,以下是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请根据波形图判断,其中音调最高的是()A.B.C.D.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D.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8.2023兔年春晚的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让中华儿女感受到“年夜饭”的团圆热闹。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一种罕见的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的仪器。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算掉,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该仪器收回的超声波的发声频率能够是10 000 HzC.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算掉,说明声响可以传递信息D.该仪器收回的超声波属于噪声2.下面是小雨搜集的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阴沉的白昼,教室里开着灯B.音乐课上同窗们按教员要求放声歌唱C.公交车上乘客把矿泉水瓶扔出窗外D.实验课上同窗用导线将插座的两孔衔接起来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收回的声响,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响度不同C.〕制止鸣笛〕是在传达进程中削弱噪声D.超声波可以粉碎体内〕结石〕是由于声波具有能量4.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反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反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反,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5.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期全国上下要燃缩小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形成损失很大,国度倡议要改良。
往年小军同窗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他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保证了声响音色的逼真B.可随意调理声响响度到最适宜C.轻松防止了火灾,不留渣滓,愈加环保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6.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只需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响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由于它们的音调不同C.学校周边〕制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人们应用超声检测锅炉能否有裂纹,说明声响可以传递能量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振动越快,收回的声响响度越大B.声响在真空中的传达速度是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音色不同8.张一山在«朗诵者»中为大家归结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朗诵时,朗诵者的声带振动发生声响B.空气中,声响的传达速度约约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掌管人和朗诵者的声响D.朗诵者的声响很大是由于声响的频率很高9.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描画声响。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精测卷
(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考号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2.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震耳欲聋
B.闪烁其辞
C.掩耳盗铃
D.耳熟能详
3.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 Hz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家住三楼的王欣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B.王欣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王欣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欣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6.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
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当钢琴与长笛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人们还是能辨别它们,原因是它们的强弱不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9.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尝试了水下发声实验:把小提琴、沙锤、小号、长笛、吉他等乐器浸没在水中,分别演奏它们。
观众在水面上听不到长笛发出的声音,原因是长笛是靠吹入管中的振动发声的,但在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阻隔,无法进入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10.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
这说明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选填“快”或“慢”)。
11.图甲所示的实验说明可以传声;图乙所示的摩托车安装消
声器是从方面控制噪声的。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
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⑥时,音调可以改变,从
而可以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13.如图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标志,近期我市各校陆续开展了安全疏
散演练,提高地震、火灾等逃生避险能力。
某校物理小组的同学
设想,如果在地震易发地带安装波传感器,一定能起到预
警的作用。
14.马航客机MH370确认坠毁后,要想查明事故原因,找到黑匣子是关键,美国海军提供的TPL-25能追踪频率从3.5 kHz到50 kHz的任何声波
发生器,而客机黑匣子的声波发生器每秒发送频率为37.5 kHz的声音
脉冲,客机黑匣子的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音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它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选填“快”或“慢”)。
15.如图所示,2015中华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越大。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6.(9分)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
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提出两个与手机相关的声学物理
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回答。
(知识点不能重复)
例如:问: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
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9分)
18.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杰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
②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杰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二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
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
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杰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2)小杰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
_________。
(4)请你将小杰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的实验。
(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_____________。
(5)据此可知,弦乐器的音调的高低是可以调节的,当弦越紧时,弦发出的音调越;当弦越粗时,弦发出的音调越。
五、计算题(12分)
19.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 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