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与策略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94.17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而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个体性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高中数学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归纳总结,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 设计启发式问题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首先需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
这些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导数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导数的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求解问题来探索导数的概念和性质,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现能力。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引导性的素材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数学问题。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施开放性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应该实施开放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评价。
评价不应只考虑结果,更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目统计等。
的内容如下:在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弱。
面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探索一种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源、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研究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义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探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效果。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展望,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启示,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教育界提供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1.3 意义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的应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与同学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实施成功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引导等方面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引导三个方面,分析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设计1.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去寻找答案,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究。
对于数列的教学,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只蚂蚁在一个长为10米的直线上每分钟往前爬1米,那么它一共要爬多久才能爬到终点?”这样的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数列的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索来构建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教学课件、相关的数学工具和资料等。
特别是在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
在教学数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视频、模拟软件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者使用模拟软件来探究数列的规律。
3. 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作业为主,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而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和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教学设计1. 设计有针对性的课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找到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安排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课堂展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环境1. 营造轻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互动。
2.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器材、数学工具和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1. 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问题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进他们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高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对高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相关知识、介绍数学问题的背景和应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自己决定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实际问题或探究性的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进行探究和研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参考书、互联网等资源,扩大知识面和学习广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启发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和解答,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方式。
在学习任务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兴趣爱好,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突破。
在评估方面,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质量等,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成果和思考。
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题。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伙伴。
实施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并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和指导,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实施于高中数学教学对策探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主体性和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来构建知识和提高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一、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同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设置个性化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差异化的需求,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升能力。
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在探究式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成为重要的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模拟实验、数学软件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探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更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而数学探究性教学,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围绕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探究其有效性和实施方法,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数学探究性教学概述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寻找规律、提出假设并验证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自行进行调研、思考和实验,因此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数学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教学,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和验证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数学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并且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2.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探究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1. 引言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探究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2. 探究式学习模式概述- 定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主动参与型教育方法。
- 特点:强调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并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其综合能力。
- 理论基础:包括构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等。
3. 探究式学习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融合- 基本原则:以数学核心概念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发现。
- 教师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 学生学习角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探究式学习模式实施策略a. 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动力;b.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协作,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中的互补与合作能力;c.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结合数字工具、计算机软件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教材,拓宽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途径;d. 注重实践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学生对数学应用领域的兴趣。
5. 探究式学习模式对高中数学教育效果分析-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精神;- 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程度;- 个性化学习促进:探究性学习方法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6. 需要改进的问题与挑战a.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b. 教师教育培训缺乏相应支持;c. 制度和考试评价机制对探究式学习模式的限制。
7. 结论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调动积极性、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探究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1. 提出启发性问题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问题的设置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推理和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明白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2. 提供适当的引导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指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给予一些提示和建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至于盲目或者走入歧途。
3. 注重实际应用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具体的数学应用来展开。
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实际运用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 鼓励合作学习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5. 强调总结和分享探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汇报、展示、讨论等方式,将他们的发现和探究成果分享给全班,同时也可以从别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三、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应用效果通过以上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扎实的数学基础。
合作学习和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或展示探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例如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料等。
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来深入研究问题,并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进行解决。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五、鼓励合作学习和讨论探究性学习常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来激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并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设置适当的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应设置适当的评价方式。
可以包括学生的报告、小组讨论成果、实验结果等。
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关注结果本身。
七、及时给予反馈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可以通过批注学生的报告、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及组织小组展示等方式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指出他们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八、倡导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教师应倡导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结语: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第23卷2009年7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l of G ansu Lianhe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s)Vo l.23Jul.2009
收稿日期:2009 06 12.
文章编号:1672 691X(2009)S5 0122 02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与策略初探
白桂花
(张掖中学,甘肃张掖734000)
摘 要: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和构建探究性学习是许多中学教师颇感困惑的.本文结合实例对探究性学习的四种主要形式:情境型探究、案例型探究、实验型探究和应用型探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式作了有益的探讨,并就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作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课堂;探究性学习;主要形式;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探究既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基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使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1 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形式
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但是,在课堂学习中,并不是每一探究学习都要包括上述六个阶段,而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包
括上述六个阶段,有的只是六个阶段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有的甚至比六个阶段还要多.一般认为,凡是能够在教学中提供一种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的本质,摆脱束缚、解放思想、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都是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情境型探究、案例型探究、实验型探究、应用型探究等.1.1 情境型探究
探究式学习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驱动力,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因此课堂教学上应努力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探究式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
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诱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心理需求,激发探究的欲望,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1.2 案例型探究
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科学过程和本质的内容,隐含科学探究方法的材料,这些都是介绍科学探究的案例.在教学中,针对这些案例围绕科学探究过程的特点准备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过程本质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可以这样提出:案例中提到的目的是什么?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哪种方法?结论是什么?可靠吗?有没有局限性?为什么?为什么在不同的条件下研究结论不同?你预计进一步研究会有新的发现吗?分析了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样的新认识?在探究过程中,结论是怎样得出的?依据是什么?1.3 实验型探究
数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和验证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实验验证一般是指在假设的条件下研究结论变化,从变化结果中抽象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实验型探究常常是从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开始的.课堂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事实和数据,对问题作出尝试性解释,即作出假设;在蕴含可操作性实验内容假设的导向下,制定计划、预测结果和执行计划,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结论.制定计划是实验探究活动(下转第125页)
学生负担,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
Effective Best Design of Problem Group Based on Textbooks
YA N G X iu y ing,MA Dong bang
(N o.1M iddle Scho ol in Jiuquan,Jiuquan735000)
Abstract:T he paper discusses to review class teaching,intended fo r Area w ide Student Ex am ination,is closely linked to pr oblem solving.M eanw hile,the impr ovement o f problem so lving is not dependent on the strateg y o f doing piles of ex ercises,but determ ines best design of praxis in class teaching to a large ex tent.So teachers had better ex plore teaching function o f prax ises and ex ercises of tex tboo ks fully and adopt stepw ise gradient pro blem gro up training in order to boo st the grades Area w ide Student Exam inatio n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 inatio n.
Key words:tex tboo ks,typical praxises,basis,problem group,improve
(上接第122页)
的关键环节,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确定实验用具,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记载格式,预测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型探究学习中,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形成,而且在动手中体会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在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现象中对实验作出解释或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与形成,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1.4 应用型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建立和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其认知结构的形成不可能在瞬间完成,需要逐步建构.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分类、类比、综合等探究活动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会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2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策略
2.1 激励性策略
探究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生要以主人的身份进行探究,少不了来自课堂学习氛围的激励.课堂教学中,既可以通过把科学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又可以通过评出自信、评出希望、评出信任和评出智慧的评价激励学生.
2.2 主体参与策略
教师要在学生的科学探索中,把时间、空间和自由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容的探究氛围中表现和发展自己,让生生之间真切交流,师生之间真诚对话,保证学生在探究科学过程中能自由 舞蹈.
2.3 开放合作策略
教师要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放开学生手脚,放活学生思维,提供合作探索和讨论交流的机会,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合作探究,培养现代科学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
教法,2001(5).
[3]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
教材#教法,2001(11).
[4]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
程#教材#教法,2003(4).
125
杨秀英:根植课本重基础 优化题组求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