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设计(3《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3、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三、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3、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分段。
4、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圆明园怎样被毁灭的。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圆明园的资料。
四、巩固练*。
练*朗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毁灭的经过,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毁灭的经过。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长,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并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勾画的关键词句,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历史命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2. 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后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方式,将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的遗憾。
2.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以及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介绍圆明园的创建、扩建和达到鼎盛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圆明园在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地位。
2.2 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布局和园林景观,强调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2.3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详细阐述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毁灭过程,分析毁灭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侵略者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摧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以及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3.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圆明园吗?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5.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讲授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毁灭过程和原因。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4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圆明园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5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4《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五上《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众星拱月”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2.了⅛?文章结构,感受课文脉络的清晰,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资料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精妙的选材。
3.学习第2自然段中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产生振兴中华的贲任感。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表达特点,能够结合相关资料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L课前交流:曾经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景点,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2.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一座皇家园林。
齐读课题:14课《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L检查生字词出示第一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岛瑶台艺术瑰宝出示第二组:侵入统统销毁灰跳(指导书写:毁)2.交流:再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一组写辉煌,一组写毁灭(1)课文哪几段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哪几段写了圆明园的辉煌?预设:1、5写毁灭,27写辉煌(2)默读第2-4自然段,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预设:第2段一布局笫3段一球筑第4段一文物三、精读课文,感受辉煌自主学习:自由读2-4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画出让你感受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语句,试着写写感受。
(一)品布局精美L圆明园的布局怎样呢?能不能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预设:众星拱月2.出示图:瞧,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环绕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这就叫一一众星拱月。
3.这样布局你有何感受?预设:精美(板书:布局精美)过渡:建筑和文物又是怎•样的?文中有没有一些概括性强的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预设:宏伟珍贵(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过渡:作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笔墨花的最多的就是建筑,有哪些建筑景观呢?(二)研建筑宏伟1.初步感知景观(1)请同学们殿读第三自然段,结合作业本中的这张图,我们可以把建筑景观进行分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⑴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⑴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⑴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⑴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终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圆明园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2. 圆明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3.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第二章:圆明园的辉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
2.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历史。
2. 学生讨论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3. 教师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第三章: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细节。
2. 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文化损失。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毁灭过程的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文化损失。
第四章:圆明园的重建与保护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建和保护工作。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重建工作和成果。
2. 圆明园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圆明园的重建成果图片。
2. 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建工作和保护措施。
3. 学生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历史教训和意义。
2. 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明园的历史沿革和毁灭过程。
2. 学生分享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和感受。
第六章:圆明园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终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2.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和建筑特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学生分享对圆明园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的重要性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在历史上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灭的背景。
2.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损失情况。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损失情况。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影响和文化损失。
第三章:圆明园的重建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重建和保护的现状及努力。
2. 培养学生的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重建的项目和进展情况。
2. 圆明园保护的措施和挑战。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圆明园重建的项目和进展情况。
2. 学生通过参观圆明园遗址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圆明园保护的措施和挑战。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第四章: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内珍藏的文物和艺术品。
2. 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圆明园内珍藏的文物和艺术品。
2. 学生通过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传承文化中的角色。
第五章:圆明园的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毁灭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以及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的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圆明园为例,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 资料: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文献、报道等资料。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辉煌的风景,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
3. 课堂讲解:结合课件,详细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毁灭原因和过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6. 案例分析:以圆明园为例,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圆明园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
9.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1. 历史背景2. 建筑风格3. 毁灭原因4. 毁灭过程5. 保护文化遗产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__的主次,体会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__主要内容的问题)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设计。
该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清晰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将能够:(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了解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影响;(3)认识国际上的侵略和掠夺行径。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读懂和理解古文;(2)能够提取文本信息和结构化处理;(3)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具备以下情感目标:(1)爱国主义情感;(2)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3)了解世界历史和文化差异,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影响;3. 国际上的侵略和掠夺行径。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于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分析。
教师可以以古代贵族的角度,从《红楼梦》中与圆明园有关的描述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概貌和文化内涵。
通过如《康乾盛世》,《史记》等历史文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提取文本信息和结构化处理。
2. 基于趣味互动的教学法在了解圆明园的概貌和文化内涵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基于趣味互动的教学法,吸引学生参与讨论。
例如,对于圆明园的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工合作,自己策划并展示一次圆明园建筑设计的比赛,让学生在工作中自主学习,相互协助,从而达到了提高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效果。
3. 观摩分析教学法观摩分析教学法是针对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历史文献,在学生面前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从中寻找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并让学生讨论圆明园毁灭事件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影响。
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和相关影视作品,通过观察和分析国际上的侵略和掠夺行径,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毁灭》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把朗读、感悟、想象、写话、合作探究结合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它是用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这就是圆明园,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它昔日的辉煌。
1、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宏伟的建筑,朗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样的建筑,生汇报;有.....也有。
有。
也有。
2、还有哪些景点?请在书上勾画出来。
3、用书上的句子概括圆明园建筑的三个主要特点。
此刻,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说有如——.
3、想不想目睹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一起来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吧!课件欣赏;
4、看完视频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
过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除了体现在精美的布局、宏伟的建筑上,更体现在它珍贵的文物上
5,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划一一划出圆明园中有哪些珍贵文物
议一一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一一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谁来汇报一下呢?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
6、默读第5段,找出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读给大家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7、你能用三个词语概括侵略者的罪行吗?请在文中圈出来(掠、抢、烧)
8、让我们一起目睹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铭记那段不堪的历史吧!
至此,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了灰烬,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
没有了。
也没有了。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
9、此刻,如果你就站在这片废墟之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动笔写下来
10、生汇报
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
有着5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