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选修三教师用书学业分层检测试卷(35份) 湘教版26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9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图是中国部分重点旅游城市欧美入境旅游联系图,箭头指向表示境外游客在某城市旅游后的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除北京、上海外,旅游联系最强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吸引境外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是________。
(2)西安与桂林、广州、昆明等城市旅游联系的特点是________,昆明与其他城市旅游联系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一位美国旧金山游客计划来华旅游后前往新加坡,在华期间将游览西安兵马俑、北京长城、桂林山水和上海等。
下列旅游线路设计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理由是________。
①北京—西安—桂林—上海②西安—桂林—上海—北京(4)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
为保护桂林山水旅游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箭头含义可知,箭头线越多,旅游联系越强。
西安是古都,有众多人文旅游景观,是除北京、上海外,旅游联系最强的城市。
第(2)题,由图可知,西安与桂林、广州、昆明之间只有单向箭头,昆明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捷程度较低。
第(3)题,游客可从美国旧金山坐飞机直接飞往北京,游览后去西安,然后去桂林,最后到上海,游览结束后可直接从上海飞往新加坡,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第(4)题,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也就是石灰岩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
保护旅游环境可从适度开发、控制污染、建立法规和提升意识等方面作答。
【答案】(1)西安人文旅游资源(2)单向流动(联系)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便捷程度较低);旅游资源对欧美游客吸引力相对较弱(3)①节省旅游的经济和时间成本(4)流水侵蚀(溶蚀) 合理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缓解环境压力;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污染企业;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桂林山水的稀缺资源;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
2.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读下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该区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风沙危害严重B.林草种植面积扩大C.矿产开采规模加大D.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解析】为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该区域林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答案】 B2.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D.西北地区——矿产开采【解析】内蒙古草原、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为气候干燥和过度放牧;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为降水较少、人口密集和过度垦殖。
【答案】 B3.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解析】正确理解该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三者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在前4年中,鱼密度水平较高,决定捕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海渔船数量,但出海渔船数量无限制增加,捕鱼量超过鱼类的再生速度,海域内的鱼密度降低。
【答案】 A4.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D5.下面各图反映的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有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学业分层测评(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
据此回答1~2题。
1.对望夫石的观赏应()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C.在高处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2.诗人在游览该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该景观时()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D.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解析】“望夫石”属地貌的酷似造型,应在特定位置观赏。
观景时写出美妙的诗篇说明诗人用丰富的内心情感深入感悟自然的美,即以情观景。
【答案】 1.B 2.B3.要取得下列四种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是()A.乘船、仰观、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仰观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解析】第一幅为山水交映,宜乘船沿水路动态游览;第二幅为瀑布,应适当距离仰观;第三幅为女神司春,属于地貌天然造型,应选择特定地点观赏;第四幅为苍山云海,观看云海,宜在雨过天晴之时。
【答案】 A4.下图是桂林的梯田(左图)和月亮山(右图),如果要比较好地观赏它们,最佳方位是()①梯田: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②月亮山:应在视野开阔的近点平视③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④均应选择观赏位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两幅景观均应选择观赏位置。
梯田景观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才能见其整体的美;月亮山属于地貌的酷似造型,要在特定的观赏点观赏,方能感知其妙。
【答案】 C5.英国人汤姆想到中国旅游,但不知何时旅行最好。
当地旅行社向汤姆提供了一幅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帮助汤姆确定旅行的时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的角度考虑,汤姆应选择的季节是________。
旅游地理1. 在2016年10月25日的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上,被列入中国“十大古都”。
作为一座有着4500多年城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
从开明王朝时期至今2300多年来,城址未变、城名来改、中心未移,彰显出这座城市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简述被列入我国十大古都的价值和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10分)2.省首家奂星空观测、星空摄影、天文知识普及等项目于一体的暗夜公园,坐落在常山开发区的天窗坪山庄,为广大游客及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观测夜空的好去处,下图示意天窗坪山庄附近景点。
分析天窗坪发展暗夜公园旅游的条件。
(10分)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摩纳哥,地中海边峭壁上的公国,是世界岸线最短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小的国家,摩纳哥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旅游业是支柱产业之一。
每年都举行的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国际礼花节、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等闻名世界。
右图示意摩纳哥地理位置。
分析摩纳哥能够成为欧洲著名旅游胜地的原因。
(10分)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
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
这里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分析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并说出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
(10分)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采摘游”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方式。
右图为华北某城市四季采摘园(全年可进行采摘活动)分布示意图。
概述采摘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市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0分)6.圣地亚哥是基督教三大圣城之一,每年吸引着众多旅行者和朝圣者。
圣地亚哥朝圣线路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欧洲第一大文化旅游线路,沿途自然风光壮丽。
图为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分析朝圣之路游览价值高的原因,并说明游览此朝圣之路多以步行或骑行自行车为最佳出行方式的原因。
第三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6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于7月11日至7月17日在郑和故里晋宁县举办,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举办16年来,已成为展示云南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旅游魅力,塑造云南旅游文化品牌形象,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云南、感知云南、走进云南的重要平台。
据此完成第1~2题。
1.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大优势是( )A.风景秀丽的山川B.高质量的旅游服务C.沿边的地理位置D.众多的少数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2.下列关于旅游业对云南文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得到开发和恢复②许多传统的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得到发展③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④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加保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民族风情浓郁。
旅游业的发展,使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开放。
2.A2013年12月,继宁夏六盘山、河北省阜平县、江西省吉安市和赣州市之后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成为第五个“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阿尔山拥有矿泉资源、火山遗迹、冰雪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遗迹、避暑环境、野生动植物等旅游资源。
据此完成第3~4题。
3.发展旅游能扶贫的原因是( )A.国家投入大批资金,带动乡镇企业发展B.旅游业的崛起,可以为当地农民拓宽增收新路C.发展旅游可吸引外资和先进的技术D.促进交通的发展4.火山遗迹、第二次世界大战遗迹、野生动植物,它们分别属于的旅游资源类型是( )A.山水组合景观、风土人情、生物景观B.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宗教文化景观、地质地貌景观C.地质地貌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生物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地质地貌景观,而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火山遗迹、第二次世界大战遗迹、野生动植物分别属于地质地貌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生物景观。
章末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对景区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定位②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③增加外汇收入④促进区域文化交流⑤大气污染加重⑥评价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⑦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⑧住宿设施⑨交通条件⑩景区建设⑪产业要素1.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下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千米和43千米。
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
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左右,远超设计能力。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但九寨沟、黄龙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陆路交通耗时过长,会缩短有效旅游时间。
为了增加有效旅游时间,东部地区的旅客多采用航空方式;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能够负担过高的航空票价。
【答案】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距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2.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7、8月份游客数量众多。
其原因从题干“平均海拔4 800多米”可以看出,7、8月天气凉爽,再加上该季节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明显,风景优美;从客源市场来说,正值暑假,客流量大。
第(2)题,游客数量的季节分布不均会产生旺季的环境压力、淡季的收入差异,不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
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1分)(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分)(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我国各区域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及目的。
第(1)题,图中显示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里植被覆盖率低。
第(2)题,界线以西为气候干旱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第(3)题,图中唯有③⑤位于长江、黄河的中上游地区,此区域的生态建设可以缓解中下游的旱涝灾害。
①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4)题,①位于西北地区、④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地势起伏大小与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2.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1分)(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3分)(3)丙、丁两地区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理由。
(3分)(4)乙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问题的分布、原因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精选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地理呢?地理基础打好,内容知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湘教版高中地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TB:小初高题库学业分层测评(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旅游安全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
据此回答1~2题。
1.在旅游中常常遇到旅游安全的问题,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有( )A.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B.旅游硬件设施情况C.社会文化环境D.以上都包括2.关于旅游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旅游安全是保证旅游目的实现的重要因素②在旅游活动过后,对旅游安全进行总结③在旅游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旅游安全④在旅游活动开始之前需要考虑旅游安全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解析】 第1题,旅游者重视的旅游安全问题首先是交通安全,其次是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旅游者的政策与态度、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政治形势等。
概括起来为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
第2题,旅游安全是保证旅游目的实现的重要因素,在旅游活动开始之前就必须对旅游安全有充分的把握,做到防患于未然。
【答案】 1.D 2.D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
读图回答3~4题。
3.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a B.bC.c D.d4.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A.a B.bC.c D.d【解析】 第3题,c为阴坡,蒸发量较少,水分条件好,植被茂密。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7.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8.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和保护措施。
考点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56页1.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在旅游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图解如下:2.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 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❶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❷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❺影响。
规范审答我的答案: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等。
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张家界市旅游和GDP发展指标(2)下列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C.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3)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从上表中可知,1989~2006年张家界游客量、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收入、GDP 均逐年增加;游客人均花费1989~1991年略有下降,1991~2006年逐年增加。
答案:(1)游购(2)ACD(3)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第2节旅游资源评价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第2节旅游资源评价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规划第2节旅游资源评价学业分层测评湘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读下图,完成1~2题.1.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2.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
因此,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答案】 1.B 2.D下图是昆明、北京两地的旅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昆明北京3.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A.气候条件较好B.市场距离较短C.交通通达性较强D.接待能力较强4.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A.气候环境的差异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D.环境容量的差异【解析】第3题,昆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时间短,故“春城”景观持续的时间较长,供游览的季节较长;市场距离和交通通达性方面与游览时间长短关系不大,而从这两方面看,昆明也都不占优势。
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
1.理解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重点)
2.了解张骞、郦道元等古代旅游者的事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阅读教材P76,完成下列问题:
1.一定的文化素养
旅游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就越浓。
2.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旅游不仅仅为了开阔眼界,而是一种高雅的消费行为,量力而行的适度消费,成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普遍接受的准则。
3.必要的闲暇时间
这是现代旅游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工作制度和普遍休假制度的实施,为大多数人步入旅游者的行列创造了条件。
4.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
只要具备了起码的身体条件,又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本身又有旅游的爱好,就可以成为旅游者。
正误判断:
(1)旅游者的经济基础越雄厚,出游机会越多,在旅游中审美情趣越浓。
()
(2)现代旅游者只要具备金钱这一经济条件,就能成为旅游者。
()
(3)旅游活动是当代人的最基本需求。
()
【提示】(1)×审美情趣的高低主要与文化素养有关。
(2)×要成为旅游者除了金钱外,还需有时间条件和旅游动机。
(3)×旅游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最基本需求后的高等需求。
教材整理2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阅读教材P77-P81,完成下列问题:
1.汉代张骞
(1)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达里海、地中海沿岸各国。
(2)张骞的两次出使,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开我国古代山水散文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研究水文的地学巨著。
3.唐代玄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在南亚那烂陀寺获得“三藏法师”称号,著作《大唐西域记》。
4.宋代沈括:作品《梦溪笔谈》,沈括被称为近代地质学的先驱。
《梦溪笔谈》内容涉及面广,揭示了海陆变迁、流水侵蚀等地质原理,验证了关于“沧海桑田”的设想。
5.明代郑和:地理大发现的真正揭幕者,15世纪我国伟大的旅行家。
6.明代徐霞客: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人类地理学史上区域地理考察的最早著作。
填空:
(1)被科学史研究者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驱的是________;被李约瑟评价说:他的游记读起来并不像17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所指的古代旅行家是________。
(2)开创我国古代山水散文之先河的古代研究水文的地学巨著是《________》,其撰写者是________。
(3)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在《地理学思想史》中说,“地中海文明的发现,应归功于公元前139年的地理学家________”;把在域外的见闻写成名著《大唐西域记》的是________。
【提示】(1)沈括徐霞客
(2)水经注郦道元
(3)张骞玄奘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旅游者产生的条件示意图。
材料二美丽的桂林山水印入几代人的大脑。
我们都想去体验桂林的山水美,可我们很多人未能如愿,这正如《我想去桂林》歌曲中唱到的:“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
探讨1: 材料一中显示旅游者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条件?
【提示】一定的文化素养及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
探讨2: 材料二中“很多人未能如愿去桂林”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缺少旅游所需的资金或闲暇时间。
[核心点击]
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1.读“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右下角呈现的是旅游者出行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它是什么? (2)图中显示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现代社会,旅游者出行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图中右下角正是呈现的这一信息。
第(2)题,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非常复杂,如购物、访友、观光、商务、宗教朝拜等,图中显示的是旅游资源产生的吸引力,即旅游观光。
【答案】 (1)交通条件。
(2)旅游观光。
[合作探讨]
探讨1:唐玄奘出发地长安和最终到达地古代“天竺”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区?
【提示】长安即今西安,古代“天竺”即现在的南亚地区。
探讨2:从地形方面和气候方面分析唐玄奘西游古印度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提示】(1)地形方面:地形崎岖,有高山、高原,有沙漠戈壁,有大江大河等阻挡。
(2)气候方面:经过干旱沙漠及热带气候区。
[读图指导]
1.由图可知,唐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最终到达古代“天竺”即现在的南亚地区。
2.由图分析可知,西游古印度经历了地形崎岖的高山、高原、大江大河及干旱的沙漠戈壁等地区。
[体验评价]
2.下列叙述不可能为玄奘在南亚居住期间看到的地理现象的是()
A.旱雨季分明,全年高温
B.该地水旱灾害频繁
C.在该地既能看到海岸地貌景观,又能看到热带沙漠景观
D.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
【解析】南亚(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水旱灾害频发;居住期间既有热带沙漠景观,还有海岸地貌景观,但没有喀斯特地貌。
【答案】 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有旅游爱好的上海退休工人王大爷,虽年过花甲,但体力还不错。
他总想用自己的退休金在古稀之前,完成一年一次的旅游活动。
他又不想打扰子女,只想一个人无拘无束地活动。
2016年他积攒了3 500元的旅游经费,去了A旅行社,准备结团旅游。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旅游目的地中最适合王大爷去旅游的是()
A.西藏布达拉宫
B.澳大利亚大堡礁
C.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D.肯尼亚山国家公园
2.王大爷成为旅游者的最优越条件是()
A.文化素养高,审美情趣浓
B.闲暇时间多
C.经济基础雄厚
D.身体体能条件好
【解析】第1题,到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旅游,距离适中,经费合适,旅游活动中消耗体力也不多,比较适合老年人旅游。
第2题,王大爷是上海退休工人,故其在文化素养、经济条件和身体素质方面均不具有优势,因为已经退休,闲暇时间多,这是其成为旅游者的最优越条件。
【答案】 1.C 2.B
对点训练2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
他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航线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此回答3~4题。
3.郑和被人们称为()
A.“地质学之父”
B.“三藏法师”
C.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揭幕者
D.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
4.郑和下西洋航海的特点是()
①规模巨大②历时不长③组织严密④考察成果不丰硕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第3题,郑和航海的规模、历时以及组织都高于同时代的欧洲航海者,因此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真正揭幕者。
第4题,郑和航海的特点是:规模巨大、组织严密、历时长久、成果丰硕。
【答案】 3.C 4.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