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水稳混合料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其组成设计大体步骤,如图1所示。
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首先,实验室通过经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击实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然后以此配比制成试件,试件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保湿养护6天,浸水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
下图为水泥4%、粉煤灰10%、级配碎石86%的重型击实试验报告
经实验得知:
⑴经过对集料为砂、碎石、水泥和集料为粉煤灰、碎石、水泥的两种配比试验,结果发现掺加粉煤灰的水泥稳定混合料不仅其和易性较好,而且试块容易成型,成型后的试块外观较好,7天平均强度也较高。
⑵不同配比灰土试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1.0mpa左右;而不同配比水稳试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4~7mpa之间(采用325号普通水泥,水泥掺量5%~6%)
⑶不同配比灰土试件经几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几乎没有;而掺有水泥和粉煤灰的不同配比的水稳试件,经10次冻融循环后,仍
可测得一定的强度。
通过观测、分析不同配比的灰土基层板体性教差,干缩、温缩系数大,这样的基层表层受水浸泡后强度降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容易被面层材料啃噬成粉末状,极易被渗进的水混合成泥浆流走,逐渐使面层脱空,造成油面沉陷、龟裂、脱落,这就是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而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砂、石屑等组成的水稳基层,具有强度高、面层薄、板体性、水稳定性、抗冻性好等特性,正好弥补了灰土基层的缺陷,从而大大提高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使用寿命。
水稳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概况水稳施工是指在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中使用水泥、石灰或其他胶凝材料进行路面、路基等部位的加固处理。
本次项目是一条城市主干道的改造工程,道路总长约5公里,包括路面重新铺筑、路基加固等工作。
二、施工目标1.确保施工期间安全、高效地完成工程;2.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组织机构本项目设置如下施工组织机构:-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全面管理;2.施工人员配置根据项目规模和工期,合理配置施工人员,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包括:-工程师:负责工程的设计、技术指导等;-技术员:协助工程师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技术指导;-典型标准员: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检和验收;-现场监督员:负责现场施工进度的监控和问题的解决;-操作工人员:负责具体施工操作;-安全员、仓管员、财务员等配套人员。
3.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地貌、土质、排水情况等,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队伍、施工人员配置,并进行培训;-采购需要的材料、设备,并进行验收;-制定施工时间计划、质量计划和安全计划;-安排临时用电、用水等设施的建设。
(2)施工过程:-路面铺设:清理原料;进行基层处理;铺设水稳层、沥青面层;进行压实,检查质量;-路基加固:进行土质改良、土方开挖与填筑等工程,确保路基稳定;-排水设施:安装排水沟、管道等设施,确保道路排水通畅;-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工作,增加景观效果;-完善交通标识:设置道路标识、导向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确保交通顺畅;-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抽检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提前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建立安全事故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上报安全事故。
水稳配合比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的最优配比,以达到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以下是水稳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1. 原材料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粒径分布良好的骨料(碎石或砂砾)以及清洁的水。
2. 预试验:进行一系列的预试验,包括骨料的筛分试验、水泥的性能试验、拌合水的质量试验等,以确定原材料的基本特性。
3. 拌合物设计:根据预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确定拌合物的目标配合比。
通常包括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水灰比。
4. 制作试件: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在实验室条件下制作标准试件,如立方体试件或圆柱体试件。
5. 养护和强度检测:将制作好的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检测。
6. 配合比调整:根据强度检测结果,对配合比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可能需要调整水泥用量、骨料级配或水灰比。
7. 经济性分析: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性分析,选择成本效益最优的配合比。
8. 现场试验:在实际工程中,选取代表性的施工区域进行现场试验,验证实验室配合比的适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9. 施工配合比确定:综合实验室试验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
10. 施工与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水稳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迭代和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试验结果和工程经验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基层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根据《水泥水稳基层施工及验收规X》(GBJ97-87)。
2、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根据我公司实际技术力量、机具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本施工技术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创一流管理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
2、在机械及检测仪器配置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和劳动生产力,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提供有力的物资条件。
3、在工程施工上,仔细分析,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用统筹方法组织平衡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不断加快工程进度。
4、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X、有关操作技术规程,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和施工安全。
5、实施“项目法管理”的原则,按ISO9001:2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基层施工要求1、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应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
(2)、粗集料(a)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颗粒组成应在表1X围内。
(b)碎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5%。
(c)硫酸盐含量应不超过0.25%,有机质含量应不超过2%。
集料的泥土杂物含量(冲洗法)应小于1%。
水泥稳定基层的粗集料颗粒组成X围表13、水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使用,不使用污染水源。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一般要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采用500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和。
并用人工摊铺混合料。
(2)水泥稳定碎石做基层施工时水泥及混合料必须合格,粒料级配符合要求,配合比、混合料拌和均匀。
铺筑后的高程、厚度、横坡、压实度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规定要求。
(3)水泥稳定碎石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5%.压实厚度应达到18cm。
(4)在雨季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
降雨时应立即停工,已经摊铺的水泥碎石混合应尽快碾压密实。
并做好下承层的排水工作。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1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泥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二、原材料试验2.1 集料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规定,结合指挥部、监理组相关要求,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本次设计全部采用恒固生产的安山岩质集料(规格为:1#料9.5mm~31.5mm,2#料4.75mm~9.5mm,3#料4.75mm以下)。
各种集料的室内试验的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列于表2-1(水泥稳定碎石集料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2水泥本次设计选用的水泥为南京宁峰建材有限公司产的P.C32.5缓凝水泥,其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值列于表2-2(水泥稳定碎石水泥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3粉煤灰采用溧水电厂生产的粉煤灰,粉煤灰试验数据见实验报告(附表)。
2.4级配根据各种集料的筛分的结果进行试配,提出满足要求的集料配比。
各种集料的原始筛分结果及合成级配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3(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及配比计算结果汇总表)中,合成级配曲线见图(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级配范围及合成级配图)。
三、混合料试验3.1 标准击实试验按照表2-3中的集料配比进行了4组标准击实(水泥:粉煤灰:集料=3.5:1.0:100,4.0:1.0:100,4.5:1.0:100,5.0:1.0:100 ),并进行了EDTA滴定,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3.2 强度试验根据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了7d无侧限抗压成型、抗压试验,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1.砼强度等级:C302.抗渗等级:S123.结构设计寿命:50年4.施工条件:环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空气浓度适宜。
5.力学性能:强度合适,抗渗性好。
6.配合比要求:合理配合比,保证砼性能,并控制砼成本。
二、原材料选用及性能1.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抗压强度≥42.5MPa,初始凝结时间110min。
2. 粗骨料:选用规格为Φ20mm的碎石,坚硬,骨料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污染物。
3. 中骨料:选用规格为Φ5mm的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4-2.8,复合砂含量≤35%,粉质含量≤3%。
4. 细骨料:选用规格为Φ1.18mm的天然砂,砂率满足相应要求,含泥量≤1%。
5.水:选用无色透明的水,PH值在6-8之间,不含有机杂质。
6.外加剂:适量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
三、水稳配合比设计1.按砼抗渗等级选用低水灰比设计,初步确定水灰比为0.452.根据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空气中水的含量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0.953.计算砂率:粗骨料体积与总骨料体积之比为0.4,计算得到砂率为37%。
4.根据细骨料的砂率和水泥的含水率计算混凝土的含水量,修正系数为0.985.根据混凝土密实度要求确定用量系数,初步确定用量系数为1.0。
6.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用量,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能。
7.确定配合比为:水泥:粗骨料:中骨料:细骨料:水=1:1.74:0.52:0.42:0.45四、配合比设计验证1.根据设计要求和配合比,制作试块进行强度检测。
2.制作试块时应控制好砂浆的均匀性和保证砼的填充性。
3.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试块养护时间为28天。
4.检测试块的抗压强度,检验是否符合C30强度等级要求。
5.对养护后试块进行抗渗检测,检验是否符合S12抗渗等级要求。
五、结论根据水稳配合比设计,配制出符合C30强度等级和S12抗渗等级要求的混凝土。
通过试块的强度和抗渗性测试,证明配合比设计符合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设计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
我部试验室选用山东莱阳产20-25mm、10-20mm、5-10mm 碎石及0-5mm石屑作骨料﹔选用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重山牌”P·S·A32.5级缓凝水泥作胶结材料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进行设计。
二、检测依据:1、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6、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7、招标文件及图纸要求三、原材料:1、水泥: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产“重山牌”P·S·A32.5级缓凝水泥,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集料:山东青州产20-25mm、10-20mm、5-10mm碎石和0-5mm 石屑,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水﹕当地饮用水。
四、矿料级配:首先采用水洗法对集料进行筛分试验,依据级配范围要求,经反复调整,确定集料比例为: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20:21:24:35级配结果如下﹕五、击实试验:依据配合比设计要求,采用水泥剂量为 4.5%、5.0%、5.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做击实试验,击实采用五点法。
其结果如下表﹕六、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击实结果﹐用静压法成型试件,经过6天保湿养生,浸水24小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其结果如下﹕七、结论:根据强度结果、设计及经济性要求,我部拟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矿料级配为: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20:21:24:35水泥:集料=4.5:100.0最大干密度为2.366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引言在水稳底工程中,基层是承载地表负荷的部分,其设计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基层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即通过合理控制水泥、砂、碎石等材料比例,来获得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不同材料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量,以达到所需的水稳底基层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不同工程的要求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材料性能:水泥、砂、碎石等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均匀系数等。
通过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可以合理地配置不同材料的比例。
3.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量:添加剂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抗裂性能等。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确定其使用量。
4.施工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施工压实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应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采用经验法、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其中,试验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
在试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调整材料比例,直至获得满足要求的配合比。
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2.选择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和碎石等材料,并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进行试验:根据选定的材料,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并考虑添加剂的使用量。
4.优化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工程要求。
5.验证试验:在确定配合比后,进行验证试验,以确保所得到的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市政道路水稳施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稳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
水稳施工是指在道路基层和面层之间夹一层水稳料作为衬层,用来保护基层,增强道路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水稳施工设计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环境、设计标准和材料性能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2.经济性原则:在施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成本和施工工艺的优化,以确保工程的经济性。
3.环境友好原则:在施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环保材料和施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设计内容1.材料选择:在水稳施工中,常用的材料有水泥、矿渣、沥青、碎石等。
根据道路使用环境和设计标准,选择合适的材料。
2.层厚设计:根据道路的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确定水稳层的厚度,包括基层和面层的厚度,以确保道路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3.施工工艺:根据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条件,确定施工工艺,包括材料的搅拌和铺设、压实等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质量。
4.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5.环境保护:采取环保措施,如降低施工产生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设计步骤1.调查研究:对道路的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
2.确定设计参数:根据道路的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确定水稳层的厚度和施工控制参数。
3.编制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研究和设计参数,编制水稳施工设计方案,包括材料的选择、层厚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等内容。
4.评审和修改:组织专家进行设计方案的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5.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实施,进行施工控制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6.验收和总结:对施工工程进行验收和总结,评估施工质量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次施工提供经验和教训。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等外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碎石:经筛分确定按:碎石∶石屑=6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1×2650.7×(1+5.4%)×98%=6324.7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324.7×(1+1%)=6387.9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 6387.9/(1+5.4%)=6060.7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069.7×5%/(1+5%)=288.6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060.7-288.6=5772.1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88.6+5772.1)×5.4%=327.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88.6 g水:mw=327.3 g碎石:G=5772.1×65%=3751.9g石屑:G屑=5772.1×35%= 2020.2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一、设计说明
本配合比为水泥碎石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室配合比所确定的各种材料用量比例。
二、设计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G E51—2009)
三、设计论证过程
1、原材料试验
(1)水泥:
采用高邮八桥水泥厂P.O42.5缓凝水泥,初凝时间330分钟,终凝时间430分钟,28天抗折强度7.6Mpa,抗压强度47.3 Mpa,能够满足GB175-2007的标准。
(2)集料试验:
生产用集料1 、2、3#料来源于来源于山东台儿庄,
1#料压碎值为23.0%,针片状颗粒含量16.5%,
2#料压碎值为21.7%,针片状颗粒含量16.9%,
3#料液限22.8%,塑性指数5.0。
以上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集料分按粒径9.5 mm~31.5mm、4.75 mm ~9.5mm、0~4.75mm 三种规格。
筛分结果见下表:
2、集料合成级配计算
根据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计算出各种集料的用量,见表,并绘制成级配曲线图,见附表,合成级配符合图纸设计规定的级配要求。
3、生产配合比论证
(1)根据目标配合比所确定的比例(水泥:集料=3.5:100~5.5:100)和生产配合比合成集料用量,配置五种不同的二灰碎石混合料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起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如下:
(2)根据上述混合料比例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制备压实度为98%,规格为Ø150mm*150mm的标准试件,试验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并按标准条件养生,强度按下式计算:
R=P/A=0.000057p(Mp a)
R= R/N
S= Σ(R-R)2/(N-1)
本设计二灰碎石7天饱水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5Mp a,保证率为95%Z a=1.645,强度平均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RC≥R d/(1-Z a C V)
试件7天饱水抗压强度见下表
四、设计结论
经试验论证,水泥碎石无侧限7天龄期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 a 符合图纸设计强度要求,根据各种生产用材料试验结果,结合水泥碎石施工和易性、干缩性和抗冲刷能力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集料配合比见下表:
237省道高邮段改扩建工程先导段
水
稳
碎
石
配
合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