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件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22
常用数据: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弹簧钢(GB122—84)合金结构钢(GB3077—82)、不锈钢棒(GB1220—84)注:1. 表中合金结构钢HB*系YB6——71规定的硬度值,不锈钢棒HB*为GB1220-84规定的硬度值。
2. 表中1Cr13、2Cr13、3Cr13钢和Cr19和Ni19钢的数据分别适用于直径、边长、内切圆直径厚度≤75mm和≤180mm钢棒。
球墨铸铁(GB1348—88)注:牌号无后面字母A,表示牌号系由单铸试块测定的机械性能。
牌号后面具有字母A,表示牌号系由附铸试块测定的机械性能,这些牌号适用于质量大于2000kg及壁厚在30~200mm的球软件。
灰铸铁(GB 9439—88)注:灰铸铁的硬度,系由经验关系式计算,即,当σb ≥196Mpa 时,HB=RH(100+0.438σb )。
RH 一般取o.80~1.20冷轧钢板和钢带(GB708-88)注:钢板宽度系列为600,650,700,710,750~1000(50进位),1250,1400,1420,1500~3000(100进位),3200~380(200进位。
)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GB702-86)注:1.本标准适用于直径为5.5~250mm 的热轧圆钢和边长为5.5~200mm 的热轧方钢。
2.各种直径优质钢的长度为2~6m;普通钢的长度当直径或边长小于25mm 时为4~10m.3.表中带*者不推荐使用。
注:1. 角钢长度为:角钢号2~9,长度量10~14,长度4~19m 。
2.d r 311=热轧槽钢(GB707-88)W x , W y ——截面系数 标记示例: 热轧槽钢8870023588707970180-----⨯⨯GB A Q GB(碳素结构钢Q235-A ,尺寸为180×70×9mm )11注:槽钢长度:槽钢号8,长度5~12m; 槽钢号10~18,长度5~19m ;槽钢号20~32,长度6~19m 。
航空发动机原理Ⅲ大作业—发动机设计点热力计算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 设计要求1.完成一台发动机的设计点热力计算1)完成发动机循环参数的选取2)完成发动机各部件设计参数(包括冷却空气量及其分配关系)的选取3)说明以上参数选取的具体理由和依据4)完成发动机各部件进出口截面参数(流量总)完成发动机各部件进出口截面参数(流量、总温、总压)的计算5)完成发动机总性能(推力、耗油率)的计算,并满足给定的要求(误差并满足给定的要求(误差±2%)2.题目:分排涡扇发动机,高度11km,马赫数0.8,标准大气条件下,发动机推力2500daN,耗油率耗油率0.6kg/(daN.h)二.设计参数1. 设计点参数设计点物性参数空气比热Cp:1.005KJ/Kg燃气比热Cpg:1.244KJ/Kg空气绝热指数k:1.4燃气绝热指数kg:1.33气体常数R:287J/Kg.K燃油低热值Hu:42900KJ/Kg2.发动机参数(资料参考)发动机型号涵道比总压比巡航耗油率空气流量风扇直径m3.设计点飞行条件4.部件效率和损失系数三.循环参数的初步选取范围1.涵道比随着涵道比B的增加,当单位推力一定时,存在最佳涵道比B opt,使sfc达到最小值,而T t4随涵道比单调增加,因此B过大或者过小会使sfc达不到要求,且B过大会使涡轮前温度超温,当单位推力较小时,sfc随B的变化曲线在B opt附近较为平坦,因此减小B,并不严重增加sfc,但可使涡轮前总温T t4显著降低。
根据资料查得的发动机参数,初始可取涵道比B=6~12。
2.涡轮前温度T t4根据现有涡轮材料和冷却技术水平,涡轮前温度最高能达到2200K,且在亚声速飞行时,涡轮前温度过高会使耗油率增加。
根据现有发动机参数,选取涡轮前温度T t4=1500~1650K。
3.风扇增压比风扇增压比一般随涵道比增加而降低,对于涵道比为B=6~10的涡扇发动机,一般取πcL= 1.4~1.8。
常用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国家标准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11 GB/T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20 GB/T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1 GB/T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28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29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0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33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34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35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43 GB/T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44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45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46 GB/T 257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47 GB/T 2574-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48 GB/T 2575-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49 GB/T 257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50 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51 GB/T 2578-1989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52 GB/T 2913-1982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53 GB/T 2914-1999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54 GB/T 2916-199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55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56 GB/T 313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57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58 GB/T 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59 GB/T 3355-2005 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60 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61 GB/T 3365-1982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62 GB/T 3366-1996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63 GB/T 3398-1982 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64 GB/T 3399-1982 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65 GB/T 3400-2002 塑料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66 GB/T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67 GB/T 3403-1982 氨基模塑料命名68 GB/T 3681-2000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69 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70 GB/T 3807-1994 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71 GB/T 3854-2005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72 GB/T 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73 GB/T 3856-2005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74 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75 GB/T 3960-1983 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76 GB/T 3961-1993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77 GB/T 4170-1984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技术条件78 GB/T 4217-200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79 GB/T 4550-2005 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制备80 GB/T 4610-1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81 GB/T 4616-1984 酚醛模塑料丙酮可溶物(未模塑态材料的表观树脂含量)的测定82 GB/T 4944-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83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84 GB/T 5349-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85 GB/T 5350-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压缩性能试验方法86 GB/T 5351-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87 GB/T 5352-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88 GB/T 5470-1985 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89 GB/T 5471-1985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90 GB/T 5472-1985 热固性模塑料矩道流动固化性试验方法91 GB/T 5478-1985 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92 GB/T 5563-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液压试验方法93 GB/T 5564-1994 橡胶、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94 GB/T 5565-1994 橡胶或塑料软管及纯胶管弯曲试验95 GB/T 5566-2003 橡胶或塑料软管耐压扁试验方法96 GB/T 5567-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真空性能的测定97 GB/T 5568-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无屈挠液压脉冲试验98 GB/T 601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99 GB/T 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100 GB/T 6342-1996 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101 GB/T 6343-1995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102 GB/T 塑料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03 GB/T 6670-1997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104 GB/T 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105 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106 GB/T 6673-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107 GB/T 7129-2001 橡胶或塑料软管容积膨胀的测定108 GB/T 7139-200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109 GB/T 7141-1992 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110 GB/T 7142-2002 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111 GB/T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112 GB/T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113 GB/T 755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螺栓连接挤压强度试验方法114 GB/T 7948-1987 塑料轴承极限PV试验方法115 GB/T 8323-1987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烟密度法116 GB/T 8324-1987 模塑料体积系数试验方法117 GB/T 8332-19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118 GB/T 8333-1987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119 GB/T 880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120 GB/T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121 GB/T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 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VC-HI)管材122 GB/T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部分:聚烯烃管材123 GB/T 8805-1988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124 GB/T 8806-198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125 GB/T 8807-1988 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126 GB/T 8808-198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127 GB/T 8809-1988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128 GB/T 8810-1988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试验方法129 GB/T 8810-2005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130 GB/T 8811-1988 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131 GB/T 8812-1988 硬质泡沫塑料弯曲试验方法132 GB/T 8813-1988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试验方法133 GB/T 8815-2002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134 GB/T 8846-1988 塑料成型模具术语135 GB/T 8846-2005 塑料成型模术语136 GB/T 8924-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137 GB/T 9341-2000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138 GB/T 9342-1988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139 GB/T 9343-1988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点和自燃点的测定140 GB/T 9345-1988 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141 GB/T 9350-2003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142 GB/T 9352-1988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143 GB/T 9572-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电阻的测定144 GB/T 9573-2003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145 GB/T 9575-2003 工业通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内径尺寸及公差和长度公差146 GB/T 9639-1988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镖法147 GB/T 9641-1988 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48 GB/T 9647-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149 GB/T 9979-2005 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准则150 GB/T 10006-1988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151 GB/T 10007-1988 硬质泡沫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152 GB/T 10009-1988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挤出板材153 GB/T 1070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154 GB/T 10798-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155 GB/T 10799-1989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与闭孔体积百分率试验方法156 GB/T 10802-1989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157 GB/T 10808-1989 软质泡沫塑料撕裂性能试验方法158 GB/T 11546-1989 塑料拉伸蠕变测定方法159 GB/T 11547-1989 塑料耐液体化学药品(包括水)性能测定方法160 GB/T 11548-1989 硬质塑料板材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落锤法)161 GB/T PVC 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技术条件162 GB/T PVC 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试验方法163 GB/T 11997-1989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164 GB/T 11998-1989 塑料玻璃化温度测定方法热机械分析法165 GB/T 11999-1989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试验方法埃莱门多夫法166 GB/T 12000-2003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167 GB/T 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3部分:性能试验方法168 GB/T 12003-1989 塑料窗基本尺寸公差169 GB/T 12027-2004 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170 GB/T 12584-200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低温冲击试验171 GB/T 12586-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屈挠破坏性的测定172 GB/T 12587-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抗压裂性的测定173 GB/T 12588-2003 塑料涂覆织物聚氯乙烯涂覆层融合程度快速检验法174 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175 GB/T 12722-1991 橡胶和塑料软管组合件屈挠液压脉冲试验(半Ω试验)176 GB/T 12811-1991 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尺寸试验方法177 GB/T 12812-1991 硬质泡沫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178 GB/T 12833-1991 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及粘合强度多峰曲线的分析方法179 GB/T 12949-1991 滑动轴承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轴套180 GB/T 13022-1991 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81 GB/T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82 GB/T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183 GB/T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面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184 GB/T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表观水平剪切强度短梁剪切试验方法185 GB/T 13376-1992 塑料闪烁体186 GB/T 13455-1992 氨基模塑料挥发物测定方法187 GB/T 13525-1992 塑料拉伸冲击性能试验方法188 GB/T 13541-1992 电气用塑料薄膜试验方法189 GB/T 1415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190 GB/T 14153-1993 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191 GB/T 14154-1993 塑料门垂直荷载试验方法192 GB/T 14155-1993 塑料门软重物体撞击试验方法193 GB/T 14205-199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养殖船194 GB/T 14216-1993 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试验方法195 GB/T 14234-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196 GB/T 14447-1993 塑料薄膜静电性测试方法半衰期法197 GB/T 14484-1993 塑料承载强度试验方法198 GB/T 14519-1993 塑料在玻璃板过滤后的日光下间接曝露试验方法199 GB/T 14520-1993 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的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200 GB/T 14522-1993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201 GB/T 14694-1993 塑料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202 GB/T 14904-1994 钢丝增强的橡胶、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屈挠液压脉冲试验203 GB/T 14905-1994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204 GB/T 15047-1994 塑料扭转刚性试验方法205 GB/T 15048-1994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206 GB/T 15560-1995 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液压瞬时爆破和耐压试验方法207 GB/T 15596-1995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208 GB/T 15598-1995 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穿孔法209 GB/T 15662-1995 导电、防静电塑料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210 GB/T 15738-1995 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211 GB/T 15907-1995 橡胶、塑料软管燃烧试验方法212 GB/T 15908-1995 织物增强液压型热塑性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213 GB/T 15928-1995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214 GB/T 16276-1996 塑料薄膜粘连性试验方法215 GB/T 16419-1996 塑料弯曲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216 GB/T 16420-1996 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217 GB/T 16421-1996 塑料拉伸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218 GB/T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219 GB/T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220 GB/T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221 GB/T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222 GB/T 16578-1996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试验方法裤形撕裂法223 GB/T 16778-1997 纤维增强塑料结构件失效分析一般程序224 GB/T 16779-1997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拉-拉疲劳性能试验方法225 GB/T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226 GB/T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3部分: 小方试片227 GB/T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 模塑收缩率的测定228 GB/T 17200-1997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229 GB/T 17603-1998 光解性塑料户外暴露试验方法230 GB/T 18022-2000 声学 1~10 MHz频率范围内橡胶和塑料纵波声速与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231 GB/T 18042-2000 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232 GB/T 18252-2000 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对热塑性塑料管材长期静液压强度的测定233 GB/T 18422-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透气性的测定234 GB/T 18423-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液体壁透性测定235 GB/T 18424-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氙弧灯曝晒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236 GB/T 18426-200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低温弯曲试验237 GB/T 18743-2002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238 GB/T 18943-2003 多孔橡胶与塑料动态缓冲性能测定239 GB/T 18949-2003 橡胶和塑料软管动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定240 GB/T 18950-2003 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下耐紫外线性能测定241 GB/T 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242 GB/T 19089-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马丁代尔法243 GB/T 19280-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快速裂纹扩展(RCP)的测定小尺寸稳态试验(S4试验)244 GB/T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1部分:材料: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基准层合板245 GB/T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246 GB/T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247 GB/T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248 GB/T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1部分:模塑材料249 GB/T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2部分:长纤维增强材料250 GB/T 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封试验方法251 GB/T 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密封试验方法252 GB/T 19532-2004 包装材料气相防锈塑料薄膜253 GB/T 19603-2004 塑料无滴薄膜无滴性能试验方法254 GB/T 19687-2005 闭孔塑料长期热阻变化的测定实验室加速测试方法255 GB/T 19712-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鞍形旁通抗冲击试验方法256 GB/T 19789-2005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257 GB/T 19806-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258 GB/T 19808-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259 GB/T 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260 GB/T 19993-2005 冷热水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管材管件组合系统热循环试验方法261 GB/T 20022-2005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表观密度的测定262 GB/T 20024-2005 内燃机用橡胶和塑料燃油软管可燃性试验方法263 GB/T 20026-20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内衬。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公司信贷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贷款银行应根据贷款种类,在()个工作日内,告诉借款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审批结果。
A.15B.30C.45D.60【答案】 D2、对于长期投资,最适当的融资方式是()。
A.债务融资B.股权性融资C.证券融资D.商业融资【答案】 B3、在现金常规清收中,根据是否诉诸法律,可以将清收划分为()。
A.委托第三方清收和直接追偿清收B.常规清收和直接追偿清收C.常规清收和依法收贷D.依法清收和委托第三方清收【答案】 C4、某公司以上市公司法人股权质押作为贷款担保,则应该以下列哪种价格作为质押品的公允价格?( )A.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所写明的上市公司法人股权的净资产价格2500万元B.以公司最近的财务报告为基础,测算公司未来现金流人的现值,所估算的上市公司法人股权的价值3000万元C.公司正处于重组过程中,交易双方关于上市公司法人股权最新的谈判价格为2800万元D.贷款日该上市公司法人股权市值2600万元【答案】 A5、在利润表结构分析中就是以( )为100%,计算出各指标所占百分比的增减变动,分析其对借款人利润总额的影响。
A.产品销售费用B.产品销售利润C.产品销售成本D.产品销售收入净额【答案】 D6、公司信贷中,内部意见反馈原则适用于()。
A.每次业务面谈B.初次业务面谈C.最后一次业务面谈D.首次与最后一次业务面谈【答案】 A7、已知某项目前5年的净现金流量如表所示。
A.资产负债表B.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C.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D.资金来源与运用表【答案】 B8、表6-7是H零售商20××年的资产负债及收益情况。
A.33%B.102%C.133%D.141%【答案】 A9、监事会是我国商业银行内设的监督部门,下列不是监事会的职责的是( )。
A.外部监督B.财务监督C.内部控制监督D.内部尽职监督【答案】 A10、( )是贷款项目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在吸收对项目其他方面评估成果的基础上。
物理学上10大科学定律及理论科学定律常常可以被精简成数学表达式,比如伟大的E=mc2。
这类公式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上的一种特定表述,并且一般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存在时才能成立。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物理学上10大科学定律及理论10、众理论的敲砖石:大爆炸理论标准释义: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其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目前一般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当有谁想要试着触碰一下深奥的科学理论,那么,从宇宙下手就对了,而解释宇宙如何发展至今的大爆炸理论就是最好选择。
这条理论的基础架构在埃德温·哈勃、乔治斯·勒梅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及许多其他人士的研究之上,该理论说白了,就是假设宇宙开始于几乎140亿年前的一次重量级的爆炸。
当时的宇宙局限于一个奇点,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宇宙原始的运动:保持向外扩张,在今天仍在进行着。
大爆炸理论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离不开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的功劳。
他们架设的一台喇叭形状的天线,接收到了一种怎么都消除不掉的噪声信号,那就是宇宙的电磁辐射,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正是最初的大爆炸使得现在整个宇宙都充满了这种可以检测到的微弱辐射,对应温度大约为3K。
9、推算出宇宙年龄:哈勃定律标准释义: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
该定律由哈勃和米尔顿·修默生在将近十年的观测之后,于1929年首先公式化,Vf=Hc×D(远离速率=哈勃常数×相对地球的距离),其在今天经常被援引作为支持大爆炸的一个重要证据,并成为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
这里涉及一个前文提到的人,埃德温·哈勃。
有机溶剂1. 有机溶剂分类 (1)烃类溶剂 (1)卤代唆溶剂 (3)醇类溶剂 (4)酮类溶剂 (6)酯类溶剂 (6)酚类溶剂 (6)2.溶剂选择的三条规律 (6)3.有机溶剂的溶解性 (7)溶解度参数 (7)常常利用溶剂溶解性和毒性 (8)4.有机溶剂的极性 (12)有机溶剂的极性表 (12)常常利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14)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 (14)试剂极性从小到大: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14)5.有机溶剂的毒性 (14)6. 常常利用有机溶剂的纯化方式 (16)1. 有机溶剂分类烃类溶剂1.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
按照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
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按照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
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
按照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按照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取得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取得的成份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
纯溶剂价钱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通过度馏处置取得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按照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
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份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利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
最近几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
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括的烃类成份复杂。
在必然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利用,如美国干洗业利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
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和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
甲醇加热器设计说明书班级:过控084姓名:日期:2010.9.07指导教师:设计成绩日期目录一、方案简介 (3)二、方案设计 (4)1、确定设计方案 (4)2、确定物性数据 (4)3、计算总传热系数 (4)4、计算传热面积 (5)5、工艺结构尺寸 (5)6、换热器核算 (7)三、设计结果一览表 (10)四、对设计的评述 (11)五、附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详情参见图纸)·································六、参考文献 (12)七、主要符号说明 (12)附图··········································································本设计任务是利用热流体(水蒸汽)给甲醇蒸汽加热。
二、产品种类由于树脂合成的工艺和方法的不同,各家乙烯基树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也会略有差别。
2.1、标准型双酚A在分子链两端的双键极其活泼,使乙烯基树脂能迅速固化,很快得到使用强度,得到具有高度耐腐蚀性聚合物;采用甲基丙烯酸合成,酯键边的甲基可起保护作用,提高耐水解性;树脂含酯键量少,每摩尔比耐化学聚酯(双酚A-富马酸UPR)少35-50%,使其耐碱性能提高;较多的仲羟基可以改善对玻璃纤维的湿润性与粘结性,提高了层合制品的力学强度;由于仅在分子两端交联,因此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可以伸长,以吸收外力或热冲击,表现出耐微裂或开裂。
表2.1中列出了国外标准双酚A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典型性能表,其中国外的产品性能是按照ASTM标准或其它国外标准进行,与中国国家标准(GB)的测试方法有所差别,故我们选取了典型的一国外产品与富晨公司的854按国标进行比较测试。
表2.1国外标准型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典型性能2.22.32.4①浇铸体后固化处理:采用MEKP固化剂,室温固化24hr后,在80℃2hr,110℃1hr,155℃下1hr。
②:增强薄板铺层为:表面毡1层/短切毡1层/0.4无碱玻璃布9层/短切毡1层/表面毡1层;总厚度4mm,总体树脂含量约60%,后处理80℃2hr,110℃2hr,155℃2hr。
2.52.6、PU2.7、其它品种目前,国内市场上乙烯基酯树脂除上述品种外,还有两大类:一类是较多厂家采用的丙烯酸型乙烯基酯树脂(天和HT3202),或在该树脂基础上用氨基甲酸酯改性处理,该类型树脂耐温等级比相应的甲基丙烯酸型乙烯基酯下降10—20℃,树脂的延伸率上升,但由于缺乏甲基对酯键的保护作用,导致树脂的耐腐蚀性能如耐碱性下降;另一类树脂是我国特色产品,它是富马酸改性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乙烯基酯树脂,而是乙烯基酯树脂与双酚A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个过渡品种,这种类型的乙烯基酯树脂具有交联密度高、脆性和收缩大的特点,由于树脂中的酯键含量比标准型乙烯基树脂高40-50%,因此其耐碱性相对较差。
冬季施工砼热工计算外墙厚度:300mm地下室层高:4.8m顶板厚度:200mm底板厚度:400mm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C30P6水泥:280砂:747石:1070掺合料:133外加剂:43.9水:180混凝土养护初温的计算书一、混凝土入模温度1、计算公式式中:T1 -- 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T2 -- 混凝土伴合物运输到浇筑时温度(℃);-- 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T a -- 混凝土伴合物运输时环境温度(℃);t1 -- 混凝土伴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h);n -- 混凝土伴合物运转次数。
α -- 温度损失系数(h-1):当用混凝土搅拌车输送时,α = 0.25;当用开敞式大型自卸车时,α = 0.20;当用开敞式小型自卸车时,α = 0.30;当用封闭式自卸车时,α = 0.10;当用手推车时,α= 0.50。
-- 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泵管内混凝土的温度与环境气温差(℃);t2 -- 混凝土伴在泵管内输送时间(h);c c -- 混凝土的比热容[kJ/(kg.K)];p c --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kg/m3);λb -- 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d b -- 泵管外保温层厚度(m);D l -- 混凝土泵管内径(m);D w -- 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m);w -- 透风系数。
2、计算参数1、混凝土现场出机温度T0 = 12℃;(对商品砼提出技术要求)2、温度损失系数α= 03、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的环境温度T a = -4℃;4、选择运输工具为:封闭式自卸车;5、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n = 0;6、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的时间t1 = 0(h)7、混凝土伴在泵管内输送时间t2 = 0.05(h)8、混凝土的比热容c c = 0.96[kJ/(kg.K)]9、混凝土的质量密度p c = 2400(kg/m3)10、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λb = 58(W/(m.K)泵管外不保温11、泵管外保温层厚度d b = 0.01(m)12、混凝土泵管内径D l = 0.105(m)13、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D w = 0.125(m)14、透风系数w = 1.315、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到浇筑时温度T2 = 10.17℃。
浅谈吸收式制冷工质现状与未来发展摘要: 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吸收式制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与此同时, 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质的选择及改善作为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的每一次突破, 都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了传统吸收式制冷工质, 分析比较了当今正在研究或使用的主要工质对以及一些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传统;新型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Working Pair i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Abstract It has been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naissance of the first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machine. The level of t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technology has been greatly elevated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The selection of the working pair, being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has also been perfected remarkably. Any progress made in this field has been leading to the prominent improvement of t 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orking pair was reviewed, and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 including some new types working pairs i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Key words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working pair tradition new type0引言众所周知, 压缩式制冷机所使用的CFC类工质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CFC类氟利昂制冷剂将来应停止使用(美国、欧共体等已停止生产和使用), 现在各国众多的学者及制冷技术人员正在研究CFC类工质的替代物质及替代制冷技术。
2【大连理工大学, 2003,四】有一单管程列管换热器,传热面积为40m( 按外表面积计 ) ,共有25mm 2.5 mm 的传热管86根,现用该换热器以循环水冷却流量为 28000kg/h 的石油产品,石油产品走壳程,循环水走管程,两流体逆流换热。
实际测得石油产品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90℃和 50℃,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是 25℃和 40℃,已知石油产品的比热容为 2.8KJ/kg ,水的有关物性分别为:密度 =995kg/m 3粘度=0.8 10-3Pa s比热 Cp=4.17kJ/(kg K)导热系数=0.618W/(m K)试求:1、冷却水用量2、该换热器总换热系数3、管程和壳程的传热膜系数(又称表面传热系数)(可忽略两侧的污垢热阻)4、由于污垢积累,石油产品的出口温度升高,为使石油产品出口温度仍为50℃,需增加冷却水量使得冷却水出口温度为35℃时,石油产品出口温度达到50℃,估算两侧污垢热阻之和为多少(各物性数据可视为不变,忽略管壁热阻)。
解: 1、由题意:Q m2Cp2 (t2t1)m1Cp1(T1T2 )解得 m250136kg / h13.93kg / s2、由 1得,Q KA t m1Cp1(T1T2 ) 8.71105(T1t2 ) (T2t1 )36.1 Ct ln T1t2T2t1解得 K603.2W / m2K3、流速uV13.93/ 9950.52m / sd i20.02286n44d i u0.020.52995Re0.810 312935 Cp 4.17 0.8Pr 5.40.618i 0.023Re0.8 Pr0.4d i0.0230.618129350.8 5.40.40.022716.8W / m2K由11d o得K O O idiO834.9W / m2 K4、(T1 t2') (T2t1)t 'T1t2 '38.04 ClnT2t1由 Q KA t m1Cp1(T1T2) 得K '572.42W /m2KRso 1 18.9 10 5 m2 K / WK ' K【大连理工大学, 2004,四】某厂内有一台单管程列管换热器,欲用120℃的饱和蒸汽将某种水溶液进行加热,水溶液走管程。
章节的总结第1篇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章节的总结第2篇106.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的符号是W。
公式:W=UIt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功的单位:焦耳(焦,J)。
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
107.电能表:1kw﹒h=3.6×106J108.电功率定义式:P=W/t电功率计算式:P=UI,P=U²/R,P=I²R10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10.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1)原理:P=UI 测出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流I,利用公式P=UI计算求得电功率(2)电路图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3)多次测量求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111.电功率与xxx定律的推导公式:额(⊙o⊙)…不一一例举了11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塑料标准全目录 JIS日本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1JIS B6701-1992塑料注模机的模具相关尺寸2JIS B6702-1992塑料压模机和转换制模机的模具相关尺寸3JIS C8425-1984室内配线用塑料面配线管道4JIS A9401-2007再生塑料的中央分离板材5JIS F0701-1989船上电气设备使用的塑料材料的选择标准6JIS K0950-1988已消毒的塑料培养皿7JIS K3603-1990冻藏和超低温保存用塑料瓶8JIS K6919-1992纤维增强塑料用液态不饱和聚酯树脂9JIS K6931-1991再生塑料棒材、杆材、板材和桩柱10JIS K7011-1989结构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11JIS K7051-198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方法的通则12JIS K7061-199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摆锤式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13JIS K7062-199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埃左氏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14JIS K7072-1991试验用的碳纤维增强塑料板试样的制备15JIS K7073-1988碳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16JIS K7074-1988碳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的测试方法17JIS K7075-1991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碳纤维含量及空隙量的测试方法18JIS K7076-1991碳纤维增强塑料压缩特性的试验方法19JIS K7077-1991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卡毕摆锤冲击强度的试验方法20JIS K7078-1991用三点加载法测定碳纤维增强塑料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21JIS K7079-1991用加减45度拉伸法和两对轨法测定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平面剪切性能的试验方法22JIS K7080-1991碳纤维增强塑料承压强度的试验方法23JIS K7101-1981窗玻璃下受日光辐照的塑料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4JIS K7102-1981受碳弧灯光辐照的塑料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5JIS K7105-1981塑料光学性能的测试方法26JIS K7107-1987在恒定拉伸变形下塑料耐化学作用的试验方法27JIS K7109-1986塑料尺寸用一般公差规定规则28JIS K7119-1972硬质塑料板平面弯曲疲劳的测试方法29JIS K7120-1987塑料热重量分析法的测试方法30JIS K7121-1987塑料转变温度的测试方法31JIS K7122-1987塑料热转变的测试方法32JIS K7123-1987塑料比热容的测试方法33JIS K7196-1991用热机械分析法测定热塑性塑料薄膜及薄板软化温度的测试方法34JIS K7197-1991用热机械分析法测定塑料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试方法35JIS K7214-1985用冲孔工具测定塑料抗剪强度的测试方法36JIS K7215-1986塑料硬度计硬度的测试方法37JIS K7216-1980塑料脆化温度的测试方法38JIS K7217-1983塑料燃烧释放气体测定用分析方法39JIS K7218-1986塑料耐滑动磨损的测试方法40JIS K7228-1987塑料焚烧或分解产生气体的烟密度和浓度的测定方法41JIS L5302-1992环锭精纺机用塑料筒管42JIS Z1708-1976可喷涂、可剥塑料防护涂层43JIS Z0606-1993塑料平货盘44JIS Z1655-1993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容器45JIS K7195-1993塑料热流淌试验方法46JIS B7756-1993塑料材料用冲击试验机械.仪表法47JIS C8380-1993电缆沟道用塑料涂层钢管48JIS K6900-1994塑料.词汇49JIS A5712-1994和地板连接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浴缸50JIS A4101-199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水盥洗室污水排放装置结构部件51JIS K7191-1-2007塑料.载荷下偏差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试验方法52JIS K7131-1994塑料薄膜热强化电流的测试方法53JIS K7171-1994塑料制品.柔韧性能的测定54JIS K7181-1994塑料制品.压缩性能的测定55JIS K7194-1994用四点探针排列法测定传导塑料电阻率的测试方法56JIS A5701-199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瓦楞板57JIS A5721-1995塑料地板层面板58JIS K7081-1993碳纤维增强塑料暴露自然气候下的试验方法59JIS K7082-1993碳纤维增强塑料完全反向平面弯曲疲劳的试验方法60JIS K7086-1993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层间断裂韧性的试验方法61JIS K7083-1993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恒定载荷振幅双向拉伸疲劳的试验方法62JIS K7084-1993用三点仪弯曲冲击试验测定碳纤维增强塑料冲击特性的试验方法63JIS K7085-1993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多轴冲击特性的试验方法64JIS K7350-1-1995塑料制品.试验室光源照射法.第1部分:一般指南65JIS K7350-2-1995塑料.材料暴露于试验室光源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源66JIS K6936-2-2007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67JIS Z1709-1995包装用热收缩塑料薄膜68JIS S2041-1995塑料洗脸盆69JIS K7126-1-2006塑料.薄膜和薄板.气体传输率的测定.第1部分:压差法70JIS K7060-199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巴氏硬度的测试方法71JIS K7106-1995用悬臂梁法测定塑料硬挺度的试验方法72JIS K7113-1995塑料拉伸性的试验方法73JIS K7118-1995检测硬质塑料疲劳性的一般规则74JIS K7151-1995塑料.热塑性材料的压缩模制试验样品75JIS K6911-1995热固性塑料的试验方法76JIS K7205-1995用磨料测定塑料耐磨性的检验方法77JIS K7058-199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横向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78JIS K7152-5-2007塑料.热塑性材料试样的注射模塑.第5部分:调查非均质性用标准试样的制备79JIS K7010-1995纤维增强塑料词汇80JIS K7054-199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抗拉伸试验方法81JIS K7350-3-1996塑料制品.试验室光源照射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82JIS K7350-4-1996塑料制品.试验室光源照射法.第4部分:明火碳弧灯83JIS Z7001-2007塑料.环境方面.标准中包含环境问题的一般指南84JIS K6925-1-1997塑料制品.聚丁烯(PB)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规范基础85JIS K6925-2-1997塑料制品.聚丁烯(PB)制模和挤压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86JIS K6926-1-1997塑料制.抗冲击的聚苯乙烯(PS-I)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87JIS K6926-2-1997塑料制品.抗冲击的聚苯乙烯(PS-I)制模和挤压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88JIS K6927-1-1997塑料制品.苯乙烯/丙烯晴(SAN)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89JIS K6927-2-1997塑料.苯乙烯/丙烯晴(SAN)模塑和压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的制备和性能的测定90JIS K7091-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射线照相的试验方法91JIS K7087-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蠕变试验方法92JIS K7088-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挠曲蠕变试验方法93JIS K7089-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冲击性能试验后的压缩试验方法94JIS K7090-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板的超声脉冲回波技术的试验方法95JIS K6936-1-2007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基本规范96JIS K7160-1996塑料.拉伸冲击强度的测定97JIS K7201-2-2007塑料.用示氧值测定燃烧性.第2部分:室温试验98JIS K6938-2-2007塑料.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MABS)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99JIS K7142-1996塑料折光指数的测定100JIS K7021-2007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用板扭法对平面内剪切模量的测定101JIS K6894-1996金属基片的氟塑料涂层膜102JIS K6935-1-1996塑料制品.氟聚合物色散和制模及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规范基础103JIS K7111-1996塑料.卡毕冲击强度的测定104JIS K7361-1-1997塑料制品.透明材料总发光透射率的测定.第1部分:单光束仪器105JIS K6921-1-1997塑料制品.聚丙烯(PP)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规范基础106JIS K6922-1-1997塑料制品.聚乙烯(PE)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规范基础107JIS K6923-1-1997塑料制品.聚苯乙烯(PS)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规范基础108JIS K6923-2-1997塑料制品.聚苯乙烯(PS)制模和挤压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09JIS K6924-1-1997塑料制品.乙烯/乙酸基乙烯酯(E/VAC)制模和挤压材料.第1部分:标识和规范110JIS K6924-2-1997塑料制品.乙烯/乙酸基乙烯酯(E/VAC)制模和挤压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11JIS K7313-2-2007塑料.聚苯亚基醚(PPE)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12JIS Z1707-199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总则113JIS K7030-1997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制管道和配件.与压力相关的术语定义、包括术语之间的关系及安装和连接的术语114JIS A6930-1997住宅用塑料薄膜蒸汽阻挡层115JIS K7013-1997增强式纤维塑料管道116JIS K7014-1997增强式纤维塑料管道用配件和接头117JIS K7015-1998增强式脉冲挤压纤维塑料118JIS K6932-2007重复使用的塑料桩119JIS K6934-2-2007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20JIS A9402-2007停车重复使用的塑料缓冲器121JIS K6330-2-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2部分:液体静力法122JIS K6330-3-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2部分:抽吸阻力的测定123JIS K6330-5-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5部分:电阻的测定124JIS K6330-6-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6部分:部件间附着力的测定125JIS K6330-7-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7部分:静态条件下对臭氧抗性的评估126JIS K6330-8-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8部分:无挠曲的液压脉冲试验127JIS K6330-10-1998橡胶和塑料软管的试验方法.第10部分:通过软管壁对液体传输进行的测定128JIS K7129-1992塑料薄膜和薄片的水蒸气传输速率的测试方法(仪器法)129JIS K7227-1998塑料制品.湿热幅照、水雾和盐雾幅照效应的测定130JIS K7226-1998塑料制品.热力长期幅照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131JIS K7244-1-1998塑料制品.动态机械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原则132JIS K7219-1998塑料制品.直接风化辐照、使用玻璃滤过日光风化辐照和使用菲涅耳镜处理的日光强度辐照方法133JIS K7244-2-1998塑料制品.动态机械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扭摆法134JIS K6269-1998用氧指数法测定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塑料的可燃性测试方法135JIS K7020-1998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和配件.回归分析方法及其应用136JIS K7042-1998塑料管道系统.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和配件.粘合的或绕接的钢性接头设计的检定试验方法137JIS K7040-1998塑料管道系统.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部件.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成分的总量138JIS K7039-1998塑料管道系统.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在潮湿条件下长期最终弯曲应力的测定和长期最终相应环偏移度的计算139JIS K7038-1998塑料管道系统.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初始环偏移度抗性检定的试验方法140JIS K7037-1998塑料管道系统.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表观初始圆周拉伸强度的测定141JIS K7128-3-1998塑料制品.薄膜及薄板.撕裂抗性的测定.第3部分:正角撕裂法142JIS K7128-2-1998塑料制品.薄膜及薄板.撕裂抗性的测定.第2部分:厄尔门道夫撕裂法143JIS K7128-1-1998塑料制品.薄膜及薄板.撕裂抗性的测定.第1部分:裤子撕裂法144JIS K6929-1-1996塑料制品.环氧树脂硬化剂和加速剂.第1部分:标识145JIS K7242-2-1998塑料制品.烟雾发生器.第2部分:用单室试验法测定光密度146JIS K6740-2-1999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147JIS K6740-1-1999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规范148JIS K7230-2007塑料.苯酚甲醛模塑.游离氨和铵基化合物的测定(靛酚法)149JIS C6834-1999塑料包层的多模光导纤维150JIS K7362-1999塑料.暴露在透过玻璃的日光下、自然气候老化或实验室光源下颜色改变和性能变化的测定151JIS K6379-1999塑料软管和软管组件.织物增强的液压型.规范152JIS K6375-1999塑料软管和软管组件.液压型织物增强的热塑性塑料.规范153JIS K6339-1999农业用喷雾器热塑性塑料软管154JIS K6719-2-1999塑料.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155JIS K6719-1-1999塑料.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基础规范156JIS K6933-1999塑料.聚酰胺.粘度值的测定157JIS K7112-1999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158JIS K7132-1999硬质泡沫塑料.在规定载荷和温度条件下压缩蠕变的测定159JIS K7134-1999泡沫橡胶和塑料.动态减震性能的测定160JIS K7135-1999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的测定161JIS K7144-1999塑料.试样的机加工制备162JIS K6876-2-2007塑料.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烃)-苯乙烯(AEPDS)和丙烯腈-(聚氯乙烯)-苯乙烯(ACS)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63JIS K7366-2-1999塑料.增塑聚氯乙烯(PVC-P)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64JIS K7366-1-1999塑料.增塑聚氯乙烯(PVC-P)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名称体系和规范基础165JIS C8411-1999挠性塑料导管166JIS C8412-1999挠性塑料导管配件167JIS C8435-1999塑料接线盒和盒盖168JIS K6767-1999泡沫塑料.聚乙烯.试验方法169JIS K7240-1999塑料.苯酚-甲醛模制品.游离酚的测定.碘量法170JIS K7016-1-1999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生产方法.第1部分:通用条件171JIS K7017-1999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挠曲性能的测定172JIS K7133-1999塑料.薄膜和片材.受热尺寸变化的测定173JIS K6404-11-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1部分:破裂强度的测定174JIS K6404-13-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3部分:低温弯曲试验175JIS K6404-14-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4部分:抗粘着性的测定176JIS K6404-15-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5部分:水蒸气渗透率177JIS K6404-16-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6部分:色牢度试验方法178JIS K6404-17-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7部分:曝光试验方法179JIS K6404-18-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8部分:耐候试验测定180JIS K6404-19-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9部分:耐臭氧龟裂的测定181JIS K6404-20-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20部分:低温下的扭转试验182JIS K6404-21-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21部分:耐燃性试验183JIS K6404-2-3-1999橡胶或塑料涂层织物的测试方法.整卷特性测定.第3部分:厚度的测定方法184JIS K6404-3-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185JIS K6404-4-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抗撕裂强度的测定186JIS K6404-5-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5部分:涂料粘性的测定187JIS K6404-6-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6部分:折痕-弯曲试验188JIS K6404-7-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7部分:防水渗透性测定189JIS K6404-8-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8部分:防水试验190JIS K6404-9-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9部分:水浸试验191JIS K6404-10-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0部分:透气性测量192JIS K7143-1999塑料.聚酰胺.试样的加速调理193JIS K6848-3-1999胶粘剂.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第3部分:塑料表面预处理指南194JIS K7116-1999塑料.蠕变性能测定.第2部分:三点负荷下的挠曲蠕变195JIS K7199-1999塑料.用毛细管和缝模流变仪测定塑料的流动性196JIS K7210-1999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熔流流速(MFR)和熔体体积熔流流速(MVR)的测定197JIS K7124-1-1999塑料薄膜及片材.用自由落镖法测定冲击阻力.第1部分:梯级法198JIS K7124-2-1999塑料薄膜及片材.用自由落镖法测定冲击阻力.第2部分:仪器式冲孔试验199JIS K7127-1999塑料.抗拉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片板材的试验条件200JIS K7244-4-1999塑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拉伸振动.非共振法201JIS K7125-1999塑料.薄膜和片材.摩擦系数的测定202JIS K7152-2-1999塑料.热塑性塑料试样的注射模塑件.第2部分:小拉伸棒203JIS K7152-1-1999塑料.热塑性塑料试样的注射模塑件.第1部分:一般原则、多用途和棒状试样模塑件204JIS K6735-1999塑料.聚碳酸脂片材.类型、尺寸和特性205JIS K6768-1999塑料.薄膜和片材.润湿张力的测定206JIS K7212-1999塑料.热塑性塑料热稳定性的测定.烘箱法207JIS K7206-1999塑料.热塑性材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208JIS K7204-1999塑料.用磨轮测定耐磨性209JIS K7130-1999塑料.薄膜和片材.厚度测定210JIS K7100-1999塑料.调节和试验用标准大气211JIS K7053-199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空隙率的测定.点燃、机械分解时的损失及统计计数法212JIS K7052-199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预浸料坯、模塑料及层压板.玻璃纤维和矿物填充料含量的测定.煅烧法213JIS K6869-1999塑料.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苯乙烯中残余苯乙烯单体214JIS K6404-22-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22部分:耐磨损试验215JIS K6404-12-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第12部分:加速老化试验216JIS K6404-2-2-1999橡胶或塑料涂层织物的测试方法.整卷特性测定.第2部分:单位面积总质量、单位面积涂层量和衬底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217JIS K6404-2-1-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的试验方法.卷料特性的测定.第1部分:一卷的长度、宽度和净重的测定方法218JIS K6404-1-199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调节和测试用标准大气219JIS K7314-1-1999塑料.模塑件和挤塑件用热塑性聚酯/酯和聚醚/酯弹性体.第1部分:名称体系和规范基础220JIS K7365-1999塑料.可由专用浇口中注入的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221JIS K7367-2-1999塑料.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稀释溶液中聚合物的粘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222JIS K7368-1999塑料.聚丙烯和丙烯共聚物.空气中热氧化稳定性的测定.烘箱法223JIS K7201-1-1999塑料.用氧指数测定其燃烧特性.第1部分:指南224JIS K7193-1999塑料.用热风炉测定点燃温度225JIS K7314-2-1999塑料.模塑件和挤塑件用热塑性聚酯/酯和聚醚/酯弹性体.第2部分:试样的制备和性能的测定226JIS K7380-1999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27JIS K7108-1999塑料.环境应力裂纹(ESC)的测定.恒定-拉伸-应力法228JIS K7244-6-1999塑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第6部分:剪力振动.非共振法229JIS K7244-5-1999塑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弯曲振动.非共振法230JIS K7244-3-1999塑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弯曲振动.共振曲线法231JIS K6737-1999塑料.聚氯乙烯树脂.杂质和外来物颗粒数的测定232JIS K7110-1999塑料.悬臂梁式冲击强度的测定233JIS K6848-4-1999粘合剂.粘合剂粘合强度的测试方法.第4部分:不包括金属和塑料的被粘物表面制备指南234JIS K7018-1999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在平面内压缩性能的测定235JIS K7019-1999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用正负45度SIGN拉伸试验法测定包括平面剪切模数和强度的平面剪切应力/剪切变形特性曲线236JIS K6756-1999塑料.液化环氧树脂.结晶化倾向的测定237JIS K7117-1-1999塑料.液体或乳液或分散型树脂.第1部分:布鲁克菲尔得(BROOKFIELD)试验法测定表观粘度238JIS K6720-1-1999塑料.氯乙烯的均聚和共聚树脂(PVC).第1部分:名称体系和规范基础239JIS K6720-2-1999塑料.氯乙烯的均聚树脂和共聚树脂.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240JIS K7117-2-1999塑料.液体或乳液或分散型聚合物/树脂.第2部分:用规定剪切速率回转粘度计测定粘度241JIS K7363-1999塑料.老化试验中辐射曝置的仪器测定.通用指南和基本试验方法242JIS K7115-1999塑料.蠕变特性的测定.第1部分:拉伸蠕变243JIS K7070-1999纤维增强塑料耐化学物质性能的试验方法244JIS K7136-2000塑料.透明材料雾度的测定245JIS K7140-1-2000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取和表示.第1部分:模塑材料246JIS K7145-2000塑料.氨基塑料模塑材料.挥发物的测定247JIS K7192-1999塑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C)热塑性塑料.醋酸乙烯含量的测定248JIS K7245-2000塑料.环氧化胺硬化剂.伯胺、仲胺和叔胺族氮含量的测定249JIS K6718-1-2000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类型、尺寸和特性.第1部分:铸塑薄板250JIS K6718-2-2000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类型、尺寸和特性.第2部分:熔融压延挤塑薄板251JIS K6745-2000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板.类型、尺寸和特性.第2部分:厚度不小于1mm的薄板材252JIS K6920-1-2000塑料.聚酰胺(PA)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名称253JIS K6920-2-2000塑料.聚酰胺(PA)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254JIS K6935-2-1999塑料.氟化聚合色散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255JIS K7209-2000塑料.吸水率的测定256JIS K7313-1-2000塑料.聚亚苯醚(PPE)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257JIS K7370-2000塑料.聚氯乙烯树脂.压实表观体密度的测定258JIS K7367-5-2000塑料.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稀释溶液中聚合物的粘度.第5部分:热塑性聚酯(TP)均聚物和共聚物259JIS K7371-2000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含水萃取物PH值的测定260JIS K7372-2000塑料.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的测定261JIS B8362-2000液压用织物增强的热塑性塑料软管组件262JIS K6899-1-2000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1部分:基本聚合物及其特定的特性263JIS K6899-4-2000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4部分:阻燃剂264JIS K7057-2000纤维增强的塑料复合物.用短试片法测定表观层间剪切强度265JIS K6767ERRATUM 1-2000泡沫塑料.聚乙烯.试验方法(勘误 1)266JIS K6953-2000在受控复合条件下塑料材料最大需氧生物降解性和分解作用的测定.离析二氧化碳分析法267JIS K6951-2000水生介质中塑料材料最大需氧生物降解性的测定.离析二氧化碳分析法268JIS K6950-2000水生介质中塑料材料最大需氧生物降解性的测定.采取对封闭呼吸器中需氧量进行测定的方法269JIS B8394-2-2000液压动力.弹性体增能用、塑料面密封液压缸.尺寸和公差.第2部分:杆密封液压缸270JIS B8394-1-2000液压动力.弹性体增能用、塑料面密封液压缸.尺寸和公差.第1部分:活塞密封液压缸271JIS K6734-2000塑料.未增塑的聚氯乙烯板.类型、尺寸和特性.第2部分:厚度小于1mm的薄板材272JIS B5111-2000塑料注塑金属模的定位环273JIS B5115-2000塑料注塑金属模的顶推杆导销274JIS B5118-2000塑料注塑金属模的顶推器导套275JIS C3005-2000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276JIS K7137-1-2001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1部分:要求与命名277JIS K7137-2-2001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2部分:试验样品制备和性能测定278JIS K7114-2001塑料.塑料浸入液体化学物质中对其影响的测定试验方法279JIS K7202-2-2001塑料.硬度测试.第2部分:洛氏硬度280JIS T5504-2-2001牙科旋转仪器.柄.第2部分:塑料制柄281JIS K6899-4ERRATUM 1-2001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4部分:阻燃剂(勘误 1)282JIS K6899-3-2002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3部分:增塑剂283JIS A5390-2001预制混凝土的塑料隔板284JIS K6270-200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塑料.张力疲劳测定.恒定应变法285JIS K6271-200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塑料.体积和表面电阻率测定286JIS K7141-3-2002塑料.可比较多点数据的采集和表示.第3部分:环境对特性的影响287JIS C3005ERRATUM 2-2001橡胶或塑料绝缘线及电缆的试验方法(勘误 2)288JIS K6937-2-2002塑料.热塑性聚酯(TP)模塑和压塑材料.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289JIS K6937-1-2002塑料.热塑性聚酯(TP)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规范的命名体系和基础290JIS S6050-2002塑料擦除器291JIS A5731-2002检测雨水用再生塑料检验容器和盖292JIS K7032-2002塑料管道系统.玻璃增强热塑(GRP)管道.初始的特定环硬性的测定293JIS S2029-2002塑料餐具294JIS K7385-2002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295JIS K7382-2002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对挥发性物质的测定(包括水)296JIS K7381-2002塑料.聚氯乙烯糊状物.用赛佛尔斯(Severs)变流仪对表观粘度的测定297JIS K7386-2002塑料.一般用途的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在室温下增塑剂吸收性的测定298JIS K7383-2002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状物的制备.溶解器法299JIS K7384-2002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状物的制备.行星式混合器法300JIS K7154-1-2002塑料.热固性粉末模塑复合物(PMCs)试样的注塑成形.第1部分:一般原则和多用途试样的模塑成形301JIS K7154-2-2002塑料.热固性粉末模塑复合物(PMCs)试样的注塑成形.第2部分:小块板材302JIS Z3831-2002塑料焊接技术合格鉴定标准规程303JIS K7250-2-2002塑料.灰分的测定.第2部分:聚合(对酞酸亚烃酯)材料304JIS K7238-2-2002塑料.环氧树脂.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305JIS K7251-2002塑料.水含量的测定306JIS K7250-4-2002塑料.灰分的测定.第4部分:聚酰胺307JIS K7367-1-2002塑料.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稀释溶液中聚合物的粘度.第1部分:一般原理308JIS K6828-1-2003塑料制品.聚合物分散剂.特定温度下非挥发性物质(残留物)的测定309JIS K6828-2-2003塑料制品.聚合物分散剂.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310JIS K6828-3-2003塑料制品.聚合物分散剂.筛渣(粒子总量和凝固块含量)的测定311JIS K7031-2003塑料管道系统.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和配件.在短期内压下管壁密封性检定的试验方法312JIS K7034-2003塑料管道系统.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道和配件.在偏移条件下内截面耐化学侵蚀的测定313JIS A5547-2003预制泡沫塑料绝热板用粘合剂314JIS C2150-2003电工用塑料薄膜总则315JIS K6330-4-2003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4部分:低于室温的弯曲试验316JIS Z7120-2003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中茂比乌斯环的应用指南317JIS H3330-2003塑料包覆铜管318JIS K6330-9-2003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9部分:软管和管件的弯曲性能319JIS K6330-1-2003橡胶和塑料软管的测试方法.第1部分:软管和软管组件尺寸的测量方法320JIS S6032-2004塑料尺321JIS K6922-2-2005塑料.聚乙烯(EP)模塑和挤制材料.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322JIS K6921-2-2005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制材料.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和特性的测定323JIS K7241-2005泡沫塑料.小火焰小试样的水平燃烧特性的测定324JIS K7364-2-2004塑料.聚甲醛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验样品的制备和性能测定325JIS K7364-1-2004塑料.聚甲醛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标识系统和基础规范326JIS K6899-2-2004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2部分:填充剂和增强材料327JIS K6999-2004塑料.塑料产品通用标识和标志328JIS K6746-2004塑料焊条329JIS L1066-2004聚氨酯泡沫塑料胶合织物试验方法330JIS K7243-3-2005塑料.环氧树脂.氯含量的测定.第3部分:总氯331JIS K7243-2-2005塑料.环氧树脂.氯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易皂化氯332JIS K7243-1-2005塑料.环氧树脂.氯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无机氯333JIS K7248-2005多孔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334JIS K7244-10-2005塑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第10部分:用平行板振荡电流计测定复切变粘度335JIS K7016-2-2005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生产方法.第2部分:接触造型和喷射成型法336JIS G3443-3-2007供水用镀层钢管.第3部分:外部塑料涂层337JIS Z7121-2007包括再循环期间的塑料寿命周期清单分析方法338JIS K7191-2-2007塑料.载荷下偏差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339JIS K7342-2007塑料.燃烧试验.标准火源340JIS K1557-5-2007塑料.用在聚氨酯产品上的多元醇.第5部分:颜色、粘性、酸值和pH值的测定341JIS K1557-4-2007塑料.用在聚氨酯产品上的多元醇.第4部分:碱性度的测定342JIS K1557-2-2007塑料.用在聚氨酯产品上的多元醇.第2部分:水含量的测定343JIS K1557-1-2007塑料.用在聚氨酯产品上的多元醇.第1部分:羟基数的测定344JIS K1557-3-2007塑料.用在聚氨酯产品上的多元醇.第3部分: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不饱和度345JIS A1485-2006热绝缘用泡沫塑料内测量卤烃的方法.热量提取法/气体色谱法346JIS K7191-3-2007塑料.载荷下偏差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叠层板和长纤维增强塑料347JIS C9912-2007电气和电子设备用塑料部件件的识别标记348JIS K7139-2007塑料.多用途试样。
•聚碳酸酯(PC)的性能聚碳酸酯(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以两者皆有。
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
双酚A型PC是一种无定形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韧性、透明性和耐热性。
碳酸酯基团赋予韧性和耐用性,双酚A基团赋予高的耐热性。
而PC的一些主要应用至少同时要求这两种性能。
表2-30列出了通用级聚碳酸酯的性能。
表2-30 通用级聚碳酸酯的性能力学性能聚碳酸酯的缺点是耐疲劳强度较低,耐磨性较差,摩擦因数大。
聚碳酸酯制品容易产生应力开裂,内应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强迫取向的大分子间相互作用造成的。
如果将聚碳酸酯的弯曲试样进行挠曲并放置一定时间,当超过其极限应力时便会发生微观撕裂。
在一定应变下发生微观撕裂时间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聚碳酸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如果聚碳酸酯制品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因温度过高等原因发生分解老化,或者制品本身存在缺口或熔接缝,以及制品在化学气体中使用,那么,发生微观撕裂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其极限应力值也将大幅度下降。
热性能聚碳酸酯的耐热性较好,未填充聚碳酸酯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再增加10℃。
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同时又具有优良的耐寒性,脆化温度为-100℃。
低于100℃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
聚碳酸酯没有明显的熔点,在220-230℃呈熔融状态。
由于其分子链刚性大,所以它的熔体粘度较高。
电性能聚碳酸酯由于极性小,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吸水率低,因此具有优良的电性能。
表2-31列出了通用级聚碳酸酯的电性能。
表2-31 通用级聚碳酸酯的电性能耐化学药品性能聚碳酸酯对酸性及油类介质稳定,但不耐碱,溶于氯代烃。
PC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长期浸入沸水中易引起水解和开裂,不能应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侵蚀,虽然它可以耐弱酸、脂肪烃、醇的水溶液,但可以溶解在含氯的有机溶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