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上证指数构建形式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股范围:上证指数的选股范围主要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
具体来说,被纳入上证指数的股票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属于A股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值和流动性。
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上证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的表现。
2.权重计算:上证指数的权重计算是基于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一个公司的市值减去其内部持有股份的市值,在计算上证指数权重时,通常采用这一指标来评估公司在指数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自由流通市值越大的公司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越高,反之亦然。
这种权重计算方法使得上证指数更加贴近实际市场状况。
3.调整频率:上证指数的成分股和权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一般来说,上证指数的调整频率为每季度一次,具体时间为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
在调整时,上证指数编制机构会根据市场情况重新评估成分股和权重,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行业覆盖: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还包括行业覆盖。
在选择成分股时,上证指数编制机构会尽量保持各个行业的代表性,以确保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
这种行业覆盖的设计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表现,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是一个综合考量市场规模、流动性、行业分布等多个因素的过程,旨在确保指数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市场状况。
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和投资机会,实现投资的增值和保值。
上证指数编制方法上证指数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它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股票市场综合指数。
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于市场行情的判断和投资决策。
下面将介绍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以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指数。
首先,上证指数的编制对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
它以市值加权的方式计算,即指数中的每只股票的权重与其在总市值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
这意味着市值较大的股票在指数中的影响力更大,反之则更小。
这种编制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中大盘股的走势,使得指数更具代表性。
其次,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了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公司已发行股份中,除去国家持股、法人持股、限售股等不可自由流通的股份后,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股份的总市值。
这种编制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投资者对于股票的实际交易需求,使得指数更具市场参考意义。
再次,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了动态调整的机制。
指数编制方会根据市场情况对指数成分股进行定期调整,以确保指数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整体变化。
这种编制方法能够使得指数更具灵活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投资者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
最后,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还考虑了行业分布和股票流动性等因素。
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要能够充分代表整个市场的行业结构,以确保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市场的整体情况。
同时,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流动性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流动性较好的股票更容易被纳入指数成分股,以确保指数的稳定和可比性。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是一个综合考量市场实际情况和投资者需求的过程,它充分考虑了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动态调整、行业分布和股票流动性等因素,使得指数更具代表性、市场参考意义和时效性。
投资者在理解和运用上证指数时,应该充分了解其编制方法,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和进行投资决策。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影响因素有哪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上市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为了企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一些公司会采取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企业单位需要发行股票,相关金融机构会做一个上证指数分析,但是很多欲投资的朋友不了解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故而律师36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上市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为了企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一些公司会采取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企业单位需要发行股票,相关金融机构会做一个上证指数分析,但是很多欲投资的朋友不了解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故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一、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上证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
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
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
其计算公式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重要指数之一,是代表中国股市整
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加权平均法。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选择样本股票:首先根据一定的选择规则从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中
选择一批样本股票,这些股票代表了整个市场的主要行业。
2.股票权重:对于每只样本股票,根据其自由流通市值进行权重分配。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股票在市场上实际自由买卖的总市值,不包括国家持有
或限制交易的股份。
3.涨跌幅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对样本股票的权重进行调整。
当只股
票价格上涨时,其权重会相应增加;当只股票价格下跌时,其权重会相应
下降。
4.指数基期确定:选择一个基期,通常是指数编制的开始日期,将这
个基期的指数值定为100点。
基期上证指数的市值被用作计算参照。
5.计算上证指数:根据样本股票的权重和价格,以及基期上证指数的
市值,计算当期上证指数的值。
计算方法为按照样本股票权重比例乘以样
本股票价格,然后将所有样本股票的乘积累加起来。
最后,将累加值除以
基期上证指数的市值,并乘以基期的100点,即可得到当期上证指数的值。
总结起来,上证指数计算方法是基于加权平均法,通过选择一批样本
股票,根据其自由流通市值进行权重分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涨跌幅调整,以及基期上证指数的市值确定的基期,计算出当期上证指数的值。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中国股市整体的走势和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数的计算方法只是一种量化工具,不能代表市场的真实情况,仍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好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上证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而成的,其样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80种样本股票,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
作为上证指数系列核心的上证180指数的编制方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上证50指数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
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成交活跃、规模较大、主要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的投资指数。
上证超级大盘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具备一定规模和流动性的20家超大型上市公司组成,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发布,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超级大型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并为相关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工具。
上证中盘指数由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中剔除50只上证50指数成份股后剩余的130家成份股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小盘指数是对样本空间剔除180只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后的剩余股票,根据总市值、成交金额进行综合排名,选取排名靠前320只股票组成样本,以综合反映沪市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上证中小盘指数是由上证中盘指数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全指是由上证180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大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企债30指数是国内首只实时成份债券指数,该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挑选30只质地好、规模大、流动性强的企业债券组成样本,为债券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
该指数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点,指数代码为000061,指数简称为沪企债30。
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国内知名的股票指数中国有两个证券交易所,一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因此,中国的股票市场分为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两块,俗称沪市和深市。
参照各国股市的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设计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类市场指数,以反映整体市场的不同侧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指数。
下面作简要介绍。
1、上证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全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为上证指数。
它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总市值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的构成包括A股、B股和基金。
该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准日(所有行情分析软件的数据库资料都是从此时段开始的),基日指数为100点,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
1992年2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增设了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A股和B股各自的走势。
1993年6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增设了工业指数、商业指数、地产指数、公用事业指数、综合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选取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样本股,发布了新上证指数,以反映这批股票的市场走势。
新上证指数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定为1000点。
新上证指数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于2006年1月4日正式发布。
但该指数一直未引起市场重视,其市场指导意义不大。
上证综合指数对新股的处理也经过了几次变化。
最初是新股上市的第2个交易日开始列入计算范围;后来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新股上市的当天就被列入了计算范围;目前是新股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才被列入计算范围。
如中国石油于2007年11月5日上市,11月19日才被纳入样本股进行计算。
总体来看,上证综合指数虽然为国人所倚重,但其本身的缺陷是比较大的。
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咱先说说上证指数。
它呀,就好比是一个大盘子里装满了各种股票。
比如说,有一大堆苹果、香蕉、橘子啥的,咱得算算这个大杂烩的整体情况,对吧?这上证指数就是这么个道理。
它通过选取上交所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股票,然后根据它们的价格和股本啥的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计算。
就好像你要给一群小伙伴的综合表现打分一样。
比如说,工商银行那可是大块头呀,它的表现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就挺大。
那深证指数呢,也差不多是这么个事儿。
想象一下,这是另一个装满不同水果的盘子。
深证指数就是根据深交所那些有代表性的股票来计算的。
比如腾讯呀,它在深证指数里可占了不小的分量呢!
可能有人会问啦,计算这个有啥用呢?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股市的晴雨表呀。
咱们通过看它的涨跌,就能大概知道股市的整体情况呢。
比如说,如果上证指数涨得厉害,那是不是就能感觉到市场火热呀?反之,如果一直跌,那可不就让人心里有点慌嘛。
而且呀,咱还能通过对比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变化,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呢。
好比两个比赛队伍,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你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和特点呀。
反正咱记住喽,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是咱了解股市的重要窗口,就像我们观察天气的温度计一样重要!所以呀,可得好好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这样我们在股市里才能更游刃有余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计算方法很重要,是我们了解和分析股市的基础,要认真对待哦!。
上证指数编制方法
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港股简称:沪指;英文:Shanghai Composite Index)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一种重要的行情指标,是我国第一个跨市场综合指数,是中国股市的重要指标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上证指数的方法如下:
1、范围确定: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和资本市场投资风格,覆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游行业(沪市A股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深市和创业板,选择现有上市公司中的A股代表股票作为上证指数的成份股,构成上证指数体系。
2、衡量方法:定义上证指数的参考时间段,以及指数成份股的流通市值加权衡量方法,以确保指数的时间变动、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
3、数值确定:构建一个指数基期,将指数成份股的参考时间段总市值、流通市值和数量编制成一个基准点,即上证指数基准值,用此作为参考确定指数的数值,并根据市场行情变动而随时更新综合指数的数值。
4、指数维护:定期对成份股的流通市值、数量和排名进行维护,以确保指数反映市场的总体水平,以及指数长期稳定变化。
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上证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A 股为主,覆盖上海深圳资本市场总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它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和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反映市场整体状况的指数,是当前市场的重要指标。
从上述方法来看,上证指数的编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局性状况。
上证系列指数的总体介绍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上证指数系列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其中最早编制的为上证综合指数。
为推动长远的证券市场基础建设和规范化进程,200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为上证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的编制方案,是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在原上证30指数编制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后形成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上证红利指数挑选在上证所上市的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反映上海证券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上证指数系列从总体上和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品种价格的变动情况,可以反映不同行业的景气状况及其价格整体变动状况,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析参照系,随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上证指数也将逐步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为保证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指数运做的规范性,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国内首个指数专家委员会,就指数编制方法、样本股选择等提供咨询意见。
[编辑本段]上证系列指数上证指数列表指数名称基准日期基准点数成份股数量相关全收益指数成分指数上证180 2002-06-28 3299.06 180 上证180全收益上证50 2003-12-31 1000 50 上证50全收益上证中盘2003-12-31 1000 130 上证中盘全收益上证小盘2003-12-31 1000 320 上证小盘全收益上证中小2003-12-31 1000 450 上证中小全收益上证全指2003-12-31 1000 500 上证全指全收益综合指数上证指数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新综指2005-12-30 1000 上交所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部股票(G股)A股指数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A股B股指数1992-02-21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B股工业指数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工业类股票商业指数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商业类股票地产指数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地产业类股票公用指数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公用事业类股票综合指数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综合业类股票行业指数上证能源2003-12-31 1000 上证能源全收益上证材料2003-12-31 1000 上证材料全收益上证工业2003-12-31 1000 上证工业全收益上证可选2003-12-31 1000 上证可选全收益上证消费2003-12-31 1000 上证消费全收益上证医药2003-12-31 1000 上证医药全收益上证金融2003-12-31 1000 上证金融全收益上证信息2003-12-31 1000 上证信息全收益上证电信2003-12-31 1000 上证电信全收益上证公用2003-12-31 1000 上证公用全收益风格指数180成长2002-06-28 1000 60 180成长全收益180价值2002-06-28 1000 60 180价值全收益180R成长2002-06-28 1000 60 180R成长全收益180R价值2002-06-28 1000 60 180R价值全收益主题指数红利指数2004-12-31 1000 50 上证红利全收益180金融2002-06-28 1000 180金融全收益治理指数2007-06-29 1000 治理指数全收益180治理2007-06-29 1000 100 180治理全收益180基建2002-06-28 1000 180基建全收益180资源2002-06-28 1000 180资源全收益180运输2002-06-28 1000 180交通运输全收益上证央企2008-12-31 1000 50 上证央企全收益责任指数2009-06-30 1000 100 责任指数全收益上证民企2009-06-30 1000 50 上证民企全收益基金指数基金指数2000-05-08 1000 上交所全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指数国债指数2002-12-31 100 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国债企债指数2002-12-31 100 从国内交易所上市企业债中挑选了满足一定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债券组成样本沪公司债2007-12-31 100 由在沪市交易的公司债券组成沪分离债2007-12-31 100 由在沪市交易的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组成其他指数超大盘2003-12-31 1000 20 上证超级大盘全收益中型综指2007-12-28 1000 中型综指全收益[编辑本段]上证综合指数狭义的上证指数指的是上证综合指数(SH000001)。
上证指数相关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数之一,代表了该市场的整体股价走势。
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日线收盘价的平滑价格
平滑价格=(当日收盘价+前一日平滑价格)/2
2.计算日线收盘价的指数收益率
指数收益率=(平滑价格-前一日平滑价格)/前一日平滑价格
3.计算曲线指数
曲线指数=前一日曲线指数+当日指数收益率
4.计算最新指数
最新指数=曲线指数×基数(基数通常是一个整数,例如1000)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将详细解释每一步:
1.计算日线收盘价的平滑价格:
平滑价格的目的是平滑股价的波动,避免由于短期波动而引起的指数变动幅度过大。
平滑价格是前一期平滑价格和当期收盘价格的平均值。
2.计算日线收盘价的指数收益率:
指数收益率是用来反映股价的变动幅度的指标。
它是当前日线收盘价的平滑价格与前一日线收盘价的平滑价格之差与前一日线收盘价的平滑价格之商。
3.计算曲线指数:
曲线指数代表了指数随时间的变动情况。
它是通过前一期曲线指数与当期指数收益率的加和来计算的。
4.计算最新指数:
最新指数是实际的上证指数,用来反映当前市场的整体股价水平。
最新指数是曲线指数与基数的乘积。
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每个交易日的结束,前一日的数据会被更新为当日的数据,从而得到最新的指数。
这个计算公式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的整体走势,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上证指数的计算规则
上证指数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指数样本股: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流通股本和日均市值均达到一定规模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
2. 计算每只样本股票的流通市值:即该股票的每股价格乘以其流通股本。
3. 计算每只样本股票的权重:根据该股票的流通市值在指数样本股的总流通市值中所占的比例计算权重。
4. 计算指数点数:将所有样本股票的价格加权平均数乘以一个基础指数,即上证指数的基准点数(通常为100点或1000点),得到指数点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上证指数编制方法上证指数是由上交所编制和发布的中国第一大股票指数,是全球市场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以股票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方法得出。
首先,上证指数的编制对象是上交所的A股市场中的股票。
具体来说,包括全部股票(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上市的基金、封闭式基金等。
其次,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流通市值加权法和整数编制法。
流通市值加权法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编制方法之一,它以各个股票的市值占比为基础计算权重,从而得到指数的数值。
整数编制法主要用于指数的计算时,为了方便计算和阅读,将指数基数的计算单位固定为500点,即每500点为一个计数单位。
同时,股票价格相对较低的股票将增加权重,而股票价格相对较高的股票将减小权重,以保持指数的平滑变动。
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上证指数采用多层次分级编制方法。
首先,根据股票的流通市值大小将A股市场划分为多个细分行业指数,例如金融、房地产、消费等。
然后,在每个细分行业指数中,根据股票的流通市值大小将股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股票的权重计算,得到各个细分行业指数的数值,并进行综合计算,得到上证指数的数值。
另外,上证指数还有一些编制规则和调整机制。
例如,上市不满3个月的股票、ST股票和停牌的股票等将不被纳入指数编制范围。
此外,上证指数还设有纳入条件和纳入标准,对于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股票,将被暂时排除在外。
此外,上证指数还会定期进行调整,例如每年的6月和12月进行股票池的调整,以保持指数的代表性和时效性。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在全球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编制方法采用流通市值加权法和整数编制法,通过多层次分级编制的方式,根据股票的流通市值大小和价格波动等因素来计算权重和指数数值。
此外,还有一些编制规则和调整机制,以保持指数的代表性和时效性。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数之一,代表了中国股
市的整体表现。
它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市值加权计算得出的。
第一步,确定样本股票。
上证指数的样本股票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
市的股票中选取的,通过一定的筛选条件来确定。
选择的标准包括市值、
流通市值、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和财务状况等。
一般来说,上证指数的样本
股票数量在100只左右。
第二步,确定权重。
上证指数采用的是市值加权的方法来确定股票的
权重。
市值加权是指根据股票的市值来确定其在指数中的权重比例。
市值
越大的股票权重越高,反之越低。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每只股票的市值
除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值总和,得到每只股票的权重。
第三步,计算指数。
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指数的基期指数值乘以
(1+收益率),其中收益率是指样本股票的加权平均收益率。
收益率的计算
方法是将每只股票的收益率与其权重相乘,再将所有股票的加权收益率相加。
第四步,调整指数。
上证指数的样本股票会定期进行调整,以保持指
数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调整的原则包括股票发行、上市、退市以及权重的
变化等。
调整后的指数是根据新的样本股票和权重重新计算得出的。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有效的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中
国股市整体的表现。
通过市值加权的方式,大型股票对指数的影响更大,
更能够反映市场的整体走势。
同时,定期调整样本股票和权重,可以使指
数更具代表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反映市场的变化。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
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
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3、修正方法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如遇下列情况之一,须作修正:
(1)新股上市;
(2)股票摘牌;
(3)股本数量变动(送股、配股、减资等等);
(4)股票撤权(暂时不计入指数)、复权(重新计入指数)
(5)汇率变动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即当天不计入指数,而于当日收盘后修正指数,修正方法为:
当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当日的市价总值+新股的发行股数×当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除权:在股票的除权交易日开盘前修正指数:
前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前日的市价总值+除权股票的发行股数×(除权报价-前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撤权:在含转配的股票除权基准日,在指数的样本股票中将该股票剔除;
复权:在撤权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起,再纳入指数的计算范围。
4、指数的发布
上证指数目前为实时逐笔计算,即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其中采样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
(2)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
上证指数每天以各种传播方式向国内、国际广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