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解方程应用例2、例3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2、3)》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例2、3)》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例2、例3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方程的概念,但对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道有关购物的问题:“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现在打8折,他实际支付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例2、例3,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发现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例2:“一个数的3/4减去5等于11,求这个数。
”例3:“一个数的5/6加上7等于19,求这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步骤,加深对解方程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问题。
例如,展示一道有关面积的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宽。
第十六讲列方程解较复杂的应用题〈精讲〉较复杂的应用题,主要复杂在应用题所提供的某些条件比较隐蔽,或者某个已知条件要多次使用,或在叙述上以逆叙述的形式出现等.列方程时,首先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分析出题目里的等量关系,再以“x”表示未知数,参加计算.典型例题【例1】修理厂在一个月中修理了40辆车,只有汽车和轻便摩托车两种车,修换车轮100只,问汽车、摩托车各修了多少辆?【例2】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的册数是乙书架上的7倍,如果从甲书架上取出12册,而往乙书架上放12册,这时甲书架上的书的册数是乙书架上的3倍.甲乙两个书架上原来各有书多少册?【例3】山坡上有群羊,黑羊是白羊的2倍少9只,而白羊的只数恰好是黑羊只数的2倍,这群羊共有多少只?【例4】一个空桶,连同盛满的蜂蜜一共重500克。
还是这个空桶,如果装满煤油共重350克,已知煤油的重量是蜂蜜的一半,这个空桶重多少克?【例5】小龙、小虎、小方和小圆四个孩子共有45个球,但不知道每个人各有几个球,如果变动一下,小龙的球减少2个,小虎的球增加2个,小方的球增加一倍,小圆的球减少一半,那么四个人的球的个数就一样多了.求原来每个人各有几个球?【例6】两堆煤,甲堆煤有4.5吨,乙堆煤有6吨,甲堆煤每天用去0.36吨,乙堆煤每天用去0.51吨,几天后两堆煤剩下吨数相等?列方程解较复杂的应用题〈精练〉1.一个学生的前6次数学测验平均分是93分,他的前7次测验平均分是94分,那么他的第七次测验得分是多少?2.一个服装小组由6名女工和1名男工组成,已知每名女工各收入200元,这名男工的收入比小组7名成员的平均收入多30元,问这名男工收入多少元?3.小松鼠的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
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有雨?4.某校设有4个流动图书箱,每个书箱装书的本数相等。
从每箱取出75本,结果各箱所剩的书数的和正好等于原来一箱的书数.求每箱原来有书多少本?学校姓名成绩列方程解较复杂的应用题〈作业〉1.小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去1.5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3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则需要几小时?2.一个人爬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到山顶后立即下山,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已知上山用3小时,下山用1小时,求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3.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倍,现在把两根绳子都剪掉6分米,这时,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请问这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4.1980年,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和弟弟年龄和的4倍.1988年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和弟弟年龄和的两倍,问爸爸出生在哪一年?5.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去看电影,423人排成三路纵队,前后相邻两排相距0.5米,他们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前进,通过一条宽34米的马路需要几分钟?。
第九讲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
一、知识要点
解方程的方法有两种:四则运算的数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
前者在低年级求图形表示数的时候常用,后者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中更常用(熟练后可衍生出“移项”这一方法)。
解方程的步骤:
1.写“解”字,等号对齐(格式上的规范);
2.化简等式中代数式(能化简的先化简);
3.利用等式的性质求未知数(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除
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自我探究
【例1】解方程(乘关系)
8x+50=90 7x-24=39 92-6x=38
【例2】解方程(除关系)
(36+24)÷x=10 45÷x+17=26 x÷32+23=27
【例3】解方程(有括号)
(22-14)x=72 45÷(72-x)=9
(13-x)×8=56 56÷(x-37)=8
【例4】解方程(未知数两次及以上出现)
25x-17x=136 19x=17x+58 16x=12(x+6)
三、自我挑战
第一关:
1.42÷7+y=32 6×7-x=24 x-54÷6=45
2.9x-18=27 2x+4×8=50
3.64÷x+15=23 73-64÷x=65
第二关:
1.(35-x)×9=72 (x-35)×9=90
2.37x-26x+4x=45 92x+8x=45x+110
3.8(y+4)=9y-3 8y+44=99-3y 13(x+30)=91x
第三关:
求不定方程5x+3y=68的所有整数解。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精选3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3教学目标: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学共()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二、新授课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 地球表面积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
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x + 2.4x = 5.1(1 + 2.4)x = 5.13.4x = 5.13.4x÷3.4 = 5.1÷3.4x=1.5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3、练习13 (4、6、7题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四、作业:练习十三(5 —10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例2教学目标:1、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十四讲列方程解决稍复杂问题【知识提纲】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不同于算术解法的解题方法。
解方程通常采用以下策略:仔细观察后先找出等量关系式;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转化成熟悉的方程,再求方程的解;认真检验,保证正确性。
设未知数的方法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设未知数就是求什么就设什么;间接设未知数就是当直接设未知数不易列方程时,设与所求的问题相关的间接的未知数。
根据两数之间和差关系列方程【典型例题1】两个数的和是200,差是20。
这两个数各是多少?【思路解析】:这道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两个数的和=200,两个数的差=20。
可以抓住一个等量关系式,设其中的一个数为χ,另一个数就可以用同一个字母的算式来表示了。
解:设较小的数为χ,那么较大的数为(χ+20)。
χ+20+χ=2002χ=200-202χ=180χ=90χ+20=90+20=110答:这两个数分别是110和90。
【随堂练习1】(1)甲、乙两数的和是500,差是40,这两个数各是多少?(2)已知两个甲和一个乙的和是102,乙减去甲的差是27,问甲、乙两数分别是多少?掌握平均分与人数的积等于总分【典型例题2】五(3)班有55人,在期中考试中,全班数学平均分为91分。
已知女生的平均分为90.4分,男生的平均分为91.5分。
女生比男生少几人?【思路解析】:男生所得的分的和+女生所得的分的和=全班的总分,这是解题的关键。
设男生有χ人那么女生有(5-χ)人。
全班的总分为(5×91)分,男生所得的分为91.5χ分。
女生所得的分为[(55-χ)×90.4]分。
解:设男生有χ人,则女生有(55-χ)人91.5χ+(55-χ)×90.4 = 55×9191.5χ+4972-90.4χ= 50051.1χ = 33χ= 3055-χ=25 30-25=5答:女生比男生少5人。
【随堂练习2】(1)15个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