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心理护理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前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7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6)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ⅱ组(n=36)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入院第2天和术前2h、术后24h的焦虑值,并将ⅰ组数据与ⅱ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ⅰ组患者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良好,情绪稳定,对恢复健康有较强信心,无并发症发生,,ⅱ组焦虑值明显高于ⅰ组,两组病例均康复出院。
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妇科肿瘤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能使患者减少或消除各个时段的思想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对保证手术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妇科肿瘤; 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59-01妇科手术患者由于病情各异,社会地位及对疾病的认识不同等情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最多的心理反应是恐惧和焦虑,是护理工作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问题。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往往会超过对疾病的恐惧,表现出紧张、焦虑,同时也可因患者的丈夫、朋友、同事的影响而加重忧虑、悲观的心理。
为了探索在对妇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特别是心理护理环节中的新措施、新对策 ,以最理想、高效率的方法使肿瘤病人在施行手术前、后的心理忧虑和恐惧降至最低限度或消失,我院对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2例妇科肿瘤病人随机分为ⅰ组(n=36)、ⅱ组(n=36)分别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心理护理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诊治了72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子宫肌瘤58例,宫颈癌前病变1例、子宫内膜癌2例、卵巢囊肿5例、畸胎瘤3例,宫颈癌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
随机分为ⅰ组(n=36)、ⅱ组(n=36)分别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1.2焦虑的评定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值: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28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20分,肯定有焦虑;总分8~13分,可能有焦虑;总分<7分,没有焦虑。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影响,为今后护理此类患者积累经验。
方法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复杂的心理分析,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结果心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宫颈癌心理反应护理干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趋于年轻化。
宫颈癌患者术后容易对癌症和复发的担忧、身体状况的改变而引起性功能降低、家庭关系改变等较多的心理问题。
术后不良的心理状况,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提高患者术后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我们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9年7月-2011年元月共收治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46例,均先行宫颈椎切术,再在全麻下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年龄42-65岁,平均住院20天左右。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中学26例,小学12例。
2 心理分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
子宫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女性特征器官,因此宫颈癌患者不仅具有一般妇科肿瘤患者所具有的心理负担,而且会因切除子宫给患者的生活、婚姻、家庭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除身体创伤之外,还带来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患者由此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抑郁等心理负担,担心是否有转移病灶、手术是否顺利,担心术后会失去女性特征、提前进入更年期,担心住院给家庭带来的重大经济负担,担心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疗效和预后,而且影响生活质量,术后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达到药物所不能取代的效果,对疾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 心理护理3.1创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我们要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病室宽敞通风、安静,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播放轻音乐,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治疗氛围,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妇科肿瘤妇女手术疗效的影响[摘要] 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妇科肿瘤妇女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入选围绝经期妇科肿瘤妇女85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心理干预组妇女在给予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手术前后由主管护士进行心理辅导,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术前术后护理。
手术后一周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愈合及汉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别,心理干预组患者焦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基础上,增加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妇科肿瘤妇女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关键词] 心理护理围绝经期妇科肿瘤[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54-01近年来,我院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较前明显增加,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成为目前我科护理任务的重点。
既往护理工作多为手术前后的胃肠道准备及伤口护理[1]。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近年来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研究报道,妇科肿瘤多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而围绝经期妇女由于体内激素分泌的异常,导致患者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及精神疾病[2],因此,本研究拟初步探讨在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1 一般资料本研究患者资料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妇科肿瘤患者85例,年龄为49.3±3.8岁,其中宫颈癌22例,子宫内膜癌20例,输卵管癌18例,卵巢癌25例。
2 方法2.1 分组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42例(给予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外,分别于手术前后由主管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术前术后护理)。
心理干预组患者年龄50.6±4.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9.1±3.2岁,两组患者间疾病分类无明显差别。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应用临床常规护理,一共40例纳入到参照组,剩余一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一共40例纳入到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结论:临床中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观察前言:妇科恶性肿瘤较多,发病率较高,危害性极大。
通常化疗方法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常用举措,能够促使患者增加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但进行化疗期间,患者出现副作用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可损伤身体,甚至导致患者降低化疗的依从性。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提升心理舒适度以后,才可以推动更好的治疗,提升化疗效果。
本研究分析化疗期间予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得到的成效,报告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应用临床常规护理,一共40例纳入到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一共40例纳入到实验组;参照组年龄在35-66岁,平均45.0±8.8岁,其中包含宫颈癌患者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0例,卵巢癌患者10例,其他患者2例。
实验组年龄在36-65岁,平均45.5±8.9岁,其中包含宫颈癌患者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1例,卵巢癌患者10例,其他患者3例。
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观察分析一、化疗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1.1 不良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化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等,这些身体不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1.2 不良反应对患者自尊心的打击化疗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面容、体重等方面的改变,这会对患者的自尊心造成打击,使患者产生自卑感,影响身心健康。
1.3 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长时间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焦虑、抑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2.1 提供心理支持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包括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
2.2 指导患者放松心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手段,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身心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2.3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辅导安排专业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认识和面对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
2.4 建立心理支持小组组织化疗患者心理支持小组,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支持,促进患者情感的宣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三、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是明显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几乎都有心理障碍,根据其日常性格、文化修养、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心理活动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的负性情绪,尤其妇科肿瘤患者更为明显。
因此,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极其重要.1 心理状态1.1 恐惧绝望心理在得知诊断为癌症的初期,一些患者会由此而引起恐慌和惧怕,似乎死亡就要来临,惶惶不可终日。
癌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或道听途说所患的癌症如何可怕,这也会进一步产生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不可治的“绝症”,心里慌张与害怕的心态困扰患者的思想。
由于肿瘤病程长、预后差,因而患者思想负担重,有的患者失去治疗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难以接受现实,对疾病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
1.2 焦虑多疑心理患者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对身体变化感觉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别人是在议论自己的病情重、难以救治等。
这种心理亦是癌症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确诊之前的怀疑诊断可以引起患者的焦虑;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常会使患者焦虑多疑,从而陷入沉重的心理负担中,总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
1.3 接受配合心理患者持有积极的心理,患者情绪平和,心境安祥。
患者从思想上接受通过医院的各项检查而作出癌症诊断的这一现实。
能正视自己病情,妥善安排工作及家庭,对医治抱有希望,期盼着自己所患的肿瘤能被治愈,或者病情得到控制,不再继续发展,或者通过治疗使疼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使生命得到延续。
这类患者都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护理措施2.1 提高对患者心理护理的认识护士要具备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掌握确定患者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的方法,要随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患者入院时,必须热情接待,将患者带到病床前,向其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医院环境、有关规定时,要注意文明用语,使患者一踏入病房就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心理护理的作用。
方法把106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53)采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n=53)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且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定。
结果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手术前下降,干预组患者手术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49分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2分为有抑郁症状。
2 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妇科手术前后常规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组:实施妇科手术前后常规护理措施,并进行心理干预。
具体如下。
首先了解患者及家属各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运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资料收集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及预期目标,挑选临床经验、社会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的年长护士负责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用办黑板报、分发健康资料、咨询等形式宣传肿瘤及治疗常识,不失时机讲解、教育、帮助、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锻炼和预防疾病教育。
为患者安排安静、卫生、舒适、优雅的住院环境、开设家庭式病房;每日查房,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将治疗药物的作用、检查的目的、操作的方法、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清楚,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讲明患者病情、术前各种准备、检查目的、麻醉方式、手术范围、术后恢复情况,疼痛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克服术后伤口疼痛等以及术后对性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给予正确地指导,帮助她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以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与患者交谈,找出其主要的心理矛盾,提供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帮助其正确对待死亡;教会患者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如根据患者喜好选择旋律优美的乐曲欣赏,以调节患者心境;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干预,纠正不当认知,即针对患者的不当认知实施干预,主要是提供正确信息,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和思维定势,使其认识到思维方式也是导致心理问题原因之一。
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观察分析【摘要】本文研究了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化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分析了心理护理在化疗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观察分析了心理护理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指出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探讨了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对化疗疗效的影响,并总结了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式,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心理护理,不良反应,影响观察分析,心理健康,疗效,措施,重要性,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妇科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治疗过程十分复杂且较长。
化疗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虽然对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心理护理在化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分析,可以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疗过程中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灭作用,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对化疗过程的恐惧和压力。
浅析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的81例进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41例,常规组40例,常规组术后只进行传统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不进行心理疏导,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
1. 3 判定指标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后依据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均由20个题目组成,由患者自主进行选择,医护人员在患者填写前对患者进行表格的讲解,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独立的填写。
不同题目分值在1~4分,患者焦虑评分大于53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评分大于50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
1. 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术后评分差距不大,(p<0.05);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3 讨论
3. 1 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后要亲切的接待患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同时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效果简单的告知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手术方式和知识的讲解。
医院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抗感染治疗,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等情况,同时对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的观察,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探视,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意外情况,进行及时的解救。
3. 2 心理护理
3. 2. 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为患者分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和主治医师进入患者病房对患者探视,将手术的具体方案和麻醉方法等给予讲解,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将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手术水平告知患者,为患者进行医院成功案例的讲解,患者术前,医护人员可以带领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进行参观,减少患者的紧张[2]。
针对患者的不同担忧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一些由于疼痛不愿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注重麻醉效果的讲解,对于害怕手术后基本生活的患者,医院可以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探视患者,减少患者的心理担忧,树立患者的信心。
将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告知患者,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
3. 2. 2 术中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责任护士要面带笑容迎接患者,减少患者的心理紧张感,动作轻柔,避免意外碰撞等加剧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顺利平稳的送患者在手术台上。
患者进行麻醉前,给予患者悉心的安慰,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尽量减少过大的动作,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要动作轻柔,对患者亲切的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情绪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以在病房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患者顺利的进入麻醉状态。
3. 2. 3 术后心理护理患者术后要保证医护人员的交接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手术结束30 min后对患者进行观察,患者清醒后可将患者的手术结果告诉患者,减轻患者的担忧和心理负担,患者术后伤口会出现痛感,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并为患者提供镇痛的药剂,帮助患者克服疼痛[3]。
患者手术3 d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本次研究显示,通过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妇科肿瘤疾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丽嫦.强化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 7(7):1.
[2] 王晖.配偶健康教育对了宫切除术患者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8):38.
[3] 李妙红.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5(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