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妇科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摘要:妇科护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工作中仔细观察患者的思想动态,更要注重其心理上的压力,不仅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更是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1 前言妇科的患者因其治疗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时往往承受很大的压力,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焦虑害怕,情绪低落,不敢就医治疗,治疗过程中又不善于表达,难以启齿,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充满担忧,种种心理障碍,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治疗质量,因此,对妇科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中显得尤为重。
2妇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2.1焦虑恐惧很多患者总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到妇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到妇科诊断的人来说,常常会让他们焦虑恐惧,患者担心治疗方式不安全,怕被妇科门诊所用的仪器感染,担心机体功能是否能完全康复,担心治疗后生活质量会有影响,以及担心影响生育能力,担心治疗住院会给家庭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等,进而或多或少都会焦虑恐惧。
2.2苛求择优的心理尽管心理存在紧张恐惧等情绪,但对于治疗的目的、效果、影响还是非常关注。
患者希望能得到高水平、高资历、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自己治病。
同时希望得到技术熟练、态度和蔼的护理人员为自己护理。
2.3自卑心理妇科患者大多不愿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病情,情绪低落,对治疗有时产生一种抵触,觉得自己患了妇科病就难以启齿,觉得患这样的病,别人就会认为自己性生活不洁或者为人不检点,而且妇科病很多病症需要做手术进行切除,这更让患者忐忑不安,觉得要从自己身上拿走一些东西,就算明知是坏死的东西,心里还是会产生缺失感,进而产生怀疑心理产生自卑。
3护理中的心理护理3.1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病情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以为患者服务为宗旨,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尊重患者及患者的隐私,不能带有歧视,在护理过程中要仔细倾听,充分揣摩患者的心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和性格特点,向病人讲解相关的病理,解答病人心中的疑惑,而且要和患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的同时让他们也能体会医护人员给予的关怀与贴心的服务,特别是那些妇科病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往往会特别焦虑担忧,这时就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介绍、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让患者能真正的心理有底,从心理上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摘要】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做好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孕妇在怀孕、分娩、分娩后恢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心理、情绪上都会发生较明显波动,若未及时纠正孕妇的不良情绪,则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直接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导致流产,在分娩及产后不良情绪也会对孕妇本身的健康以及胎儿正常分娩、新生儿喂养等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并在护理期间融入人文关怀。
本文对妇产科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妇产科;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孕产妇作为医院收治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护理方面也需格外注意,不仅需要为其提供高水平专业性的护理服务,还需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并对其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干预以使其情绪保持愉悦、稳定。
并且要与孕产妇保持良性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并对其产后恢复也有所帮助。
1.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及表现形式(1)焦虑、紧张心理有此种心理的多是首次生产的孕妇,导致其紧张焦虑的主要原因即是对于生产过程的不了解,过于担忧害怕。
对于生产时可能面临的强烈疼痛感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抱有强烈的恐惧心。
还会担心无痛分娩或是剖宫产过程中使用的麻醉剂会不会对胎儿和自身健康造成影响等。
这些未可知的问题均会加重其心理负担,而且陌生的医院环境也会对其心理状况造成一定的困扰[1]。
(2)抑郁、怀疑心理很多孕妇在整个孕期或是分娩前后都会出现抑郁情绪,此方面的不良情绪往往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孕妇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在我国,坚决禁止在产前通过超声等手段来鉴别胎儿的性别,这也会导致一些孕妇在待产期间心理负担较重产生抑郁[1]。
(3)内疚、自卑心理一些孕妇之所以会产生内疚或自卑心理,多数是因为其有过不孕、流产或是新生儿夭折的经历,或是自身存在一些生理缺陷,这些都会造成其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因而产生自卑或内疚心理。
2.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1)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妇产科的护理要求贯彻落实人性化护理,要保障人性化护理实施的前提即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孕产妇,严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于孕产妇的人格、权利予以充分尊重,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出人性之美,让孕产妇不会产生不平衡感。
浅谈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够代替的。
专业的医院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交谈、细致的服务以及熟练的技能,为患者创造出舒适、放松的医疗环境,从而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以及恐惧。
【关键词】妇产科; 心理; 护理【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01-02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护理,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最佳的医疗护理作用。
心理护理主要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联系起来,帮助患者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刺激,进而防止患者的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
这样不仅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而且也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医疗以及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提供一定的保障。
因此,可以说,医护人员做好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1 妇产科患者心理反应1.1 焦虑、恐惧心理:绝大多数病人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环境的信任。
常见于初次接受手术的病人和初产妇,因为病人缺乏足够的妇产科方面的医学知识,对特殊诊断检查、分娩和所患疾病的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造成心理障碍。
易使患者失眠、食欲下降,引起疲劳、脱水和体力消耗,可出现宫缩乏力而难产手术患者易担心手术不顺利及术后会出现性格和生理等方面的改变,影响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病人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部分肿瘤患者在未确定良恶之前产生焦虑,寝食难。
患者患病后不仅遭受病痛的折磨,且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拘束感。
同时,又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如:如何治疗、病情会持续多久、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否坚持等,特别是一些急、重症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迅猛凶险,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从而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1.2 悲观、失望心理:有些患者因患病只能躺在床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得由他人照顾,或因牵挂父母和子女的抚养及自己是否成为配偶的累赘等问题而忧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甚至拒绝治疗。
(2)消除产妇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这些因素可使产妇对疼痛敏感增高,疼痛加剧,而紧张在临床上却是一种重要致病因素,产妇精神紧张,可通过中枢神经致使大脑皮质受抑制,使宫缩乏力,宫口不易扩张,致使产程延长。
临床观察有50%的产妇有焦虑心理,75%产妇有紧张恐惧心理。
所以在工作中要多做解释,将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告诉她们,同时介绍分娩常识。
(3)用转移注意力、按摩、深吸气法减轻产程产痛,对于在产程中耐受力强的产妇要给予鼓励;对于耐受力弱、疼痛高度敏感者要多关心,在宫缩过强过频时多与产妇交谈,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或抚摸产妇腹部,按摩腰骶部,嘱阵痛时产妇深呼气,同时交代产妇及时排空膀胱,进高热量饮食,保持体力,使其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促进抗痛。
(4)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普通护理基础上,但突出强调医学心理学重要性,在产程中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其在产程中做到心理适应,本组病例重点应用心理护理,以转移注意力、按摩法、深吸气法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提高对产痛的耐受力。
所以在减轻产妇宫缩痛各环节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是目前减轻宫缩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产科工作者加以重视。
妇产科护理心理学
引言
•妇产科护理的重要性
•心理学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作用
•研究目的
妇产科护理的心理需求
1. 妊娠期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变化
•妊娠期心理问题
–情绪波动
–自我身份调整问题
2. 分娩期心理需求
•分娩期的心理挑战
–疼痛与恐惧
–不确定性与控制感
•妇产科护理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3. 产后心理需求
•产后抑郁和焦虑
•母婴情感互动的建立
妇产科护理心理支持的方法
1. 情感支持
•倾听和理解
•情感安慰和鼓励
2. 信息支持
•提供准确的妇产科相关信息
•解答疑问和消除不确定性
3. 教育支持
•提供孕期保健、分娩和产后护理的知识
•帮助产妇掌握育婴和自我管理的技巧
4. 心理干预
•应用心理技能,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疗法•帮助产妇应对焦虑和抑郁
妇产科护理心理学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
1. 沟通障碍
•语言和文化差异
•如何有效沟通
2. 资源不足
•缺乏心理学专业人员
•团队合作和培训的重要性
3. 道德伦理问题
•隐私和保密的考量
•妇产科护理的伦理准则
4. 心理荷尔蒙的影响
•利用妇产科护理心理学实践的时机
•调节情绪的技巧
结论
•妇产科护理心理学在提供全面护理中的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结束语。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和意志,以达到缓解症状、早日实现康复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就医的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妇产科患者尤其如此。
心理护理不仅能满足妇产科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能为患者创造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因此,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十分重要。
一、妇产科患者临床心理特征1.1妇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1.1恐惧:恐惧心理在妇科患者的身上表现为多虑、紧张、恐惧、爱挑剔、易激怒、不听从医护人员忠告等,这些往往造成患者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尿频、心慌或头晕等。
1.1.2自卑:妇科患者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疾病治疗没有信心,这种心理在妇产科肿瘤和性病患者中最为常见。
肿瘤患者常常担心自己身上的肿瘤是恶性肿瘤,这样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高昂的医药费用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性病患者常因为担心自己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从而出现自卑心理。
1.2产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2.1害羞、敏感:由于涉及性与生殖等隐私问题,许多患者离开了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住进陌生的医院,对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十分谨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未婚先孕和生育知识欠缺的女生普遍存在害羞心理。
前者多害怕被熟人发现而产生悔恨、自责、羞愧、负罪的心理,而后者则因为对医院分娩的流程不够了解而存在担心自己隐私受侵犯等心理障碍。
1.2.2忧虑: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普遍出现晚婚晚育,高龄孕产妇逐渐增多,各个年龄段的孕产妇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焦虑。
高龄产妇担心自己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大出血等危急生命的现象或者出生的宝宝会有先天性疾病等,初产妇不了解生产过程,害怕生产带来的疼痛,担心分娩引起的身体损伤及死亡、小孩是否健康等;有些产妇及家庭的传统观念比较落后,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检查,会让这类产妇出现严重的产前焦虑。
妇产科护理 :妊娠期心理护理妊娠是妇女的一个自然且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由于部分孕产妇缺乏对妊娠期以及分娩的正确认知,导致很容易出现例如焦虑、恐惧的心理,这对孕产妇还有新生儿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妊娠期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较少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对孕产妇还有新生儿的危险,对保障母婴的健康意义重大。
一、妊娠期病人的心理特征1.流露喜悦之情处于备孕期的女性,在得知妊娠之后,会自然流露出喜悦之情,其中包含着对新生命的期待,也有对未来更加美好以及圆满生活的憧憬。
因此在妊娠初期,孕产妇的心情是较为愉悦的,常常会沉浸于初为人母的喜悦之中。
2.精神较为紧张由于近年来我国提倡优生优育,所以大多数的产妇大都是初产妇,对生育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
部分孕产妇在做产检之前,对自己的情况没有把握,检查之前血压较高;在做好各项检查之后,血压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这就是由于孕产妇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3.心情恐惧不安由于妊娠期与分娩期与医院的联系较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孕产妇认为自己是病人的心理,进而对自己与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忧虑。
表现为心情惶恐不安,食欲不振以及失眠,出现抑郁以及厌世的症状。
4.容易受环境影响孕产妇的心理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色彩以及气味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例如处于妊娠期的孕产妇,往往对蒜、葱、油烟等气味异常敏感,一旦闻到,就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孕产妇的情绪产生较大影响。
5.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妊娠之后。
孕产妇的的社交活动会随之相应减少,活动空间也相应的缩小,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不够稳定,生活条件较差的孕妇,在妊娠期间,丈夫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工作也会相应的辛苦,这就导致孕产妇缺乏爱人的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
1.依赖性与矛盾心理从怀孕初始,孕妇专注于胎儿和自己的健康,对家人的依赖性增强。
对于意外妊娠者,可能由于工作、家庭、经济不稳定或其他原因暂时不想生育,没有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还有的孕妇纠结分娩方式、胎儿的性别等,这类孕妇心理矛盾重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强调心理、社会、生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
妇产科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领域,对护理心理学的要求尤为突出。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临床情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方面的实践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妇产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2. 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3. 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心理调适能力。
4. 深化对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心理评估: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及潜在的心理问题。
2.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如倾听、安慰、鼓励、支持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3. 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家庭治疗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4. 心理危机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如产后抑郁、焦虑等,进行及时的识别、评估和干预。
5. 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妇产科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共同面对心理问题。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学习护理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妇产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2. 实训中期:模拟临床情景,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护理、心理干预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操作。
3. 实训后期:总结实训经验,撰写实训报告,分享实训心得。
1. 提高了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方面的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 培养了妇产科护理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了心理护理水平。
3. 增强了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4. 深化了对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实训总结本次护理心理学妇产科实训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意识,使她们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引言在妇产科护理中,产妇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产妇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产妇在分娩后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
因此,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产妇的健康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产妇心理护理的措施,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建立信任和支持在产妇入院后,第一步是建立信任和支持。
护士应该积极倾听产妇的需求和担忧,并向她们传递关心和理解。
护士需要与产妇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便有效地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建议。
产妇需要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挑战,她们有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可以依靠。
提供信息和教育产妇在分娩前后可能对许多事情感到困惑和不安。
护士应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教育,以帮助产妇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和康复过程。
护士可以解释产妇可能经历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告诉她们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通过增加产妇的知识和理解,可以减轻她们的焦虑和恐惧感。
鼓励亲子接触亲子接触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护士应该鼓励产妇在分娩后尽早与新生儿皮肤接触,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亲密接触可以减轻产妇的压力和恐惧感,增强她们对母亲角色的自信心。
同时,亲子接触也对新生儿的情感和健康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提供情绪支持产妇在分娩后可能经历各种情绪的波动,包括兴奋、沮丧、焦虑等。
护士应该积极倾听产妇的情绪表达,并提供情绪支持。
护士可以使用倾听技巧和情感转移技巧,帮助产妇释放情绪和减轻压力。
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帮助产妇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
营造良好的产房环境产房环境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护士应该确保产房的环境舒适、安静和温馨。
可以使用柔和的音乐、舒适的光线和舒缓的气味来营造放松的氛围。
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舒适的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以增加产妇的舒适感。
提供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对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护士应该鼓励产妇与家人、朋友和其他经历过相似经历的人交流。
浅谈妇产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摘要】妇产科门诊病人因涉及私密部位,常常感到尴尬和紧张,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她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怀,耐心倾听她们的疑虑和需求,帮助她们缓解紧张情绪。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为她们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护理环境。
在关注病情的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促进病情康复。
细致入微的护理和关心,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妇产科门诊病人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也能为她们带来更多的关怀与关爱。
在妇产科门诊病人的护理工作中,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和关怀对病人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关爱和尊重病人的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为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给予她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们度过疾病的难关,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妇产科门诊病人、心理特点、护理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妇产科门诊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承担着许多女性疾病的诊治工作。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们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必须重视并了解其心理状态。
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妇产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能够更好地帮助护士和医务人员为妇产科门诊病人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妇产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一、焦虑和彷徨:妇产科疾病涉及生殖器官,很多病人对于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容易产生焦虑和彷徨的情绪。
二、羞耻和尴尬:妇产科疾病涉及私密部位,很多病人由于不愿面对自己的疾病而感到羞耻和尴尬,导致不愿意主动求医。
三、恐惧和压力:妇产科疾病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育能力或者生活质量,这种不确定性和恐惧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压力。
孕产妇心理护理指导摘要:一般来说,妇产科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有些甚至还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存在,所以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患者减缓压力,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治疗,达到一个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妇产科是医院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妇产科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身体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或疼痛,有些治疗甚至还关系到患者以后的生活。
因此妇产科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有些甚至还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存在,所以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妇产科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因为妇产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有些涉及到患者个人的隐私,而且有些疾病若是治疗失败会对以后的生活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妇产科患者的担忧是较大的,有些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社会环境的顾虑患者对社会环境的顾虑主要表现在对隐私保密的顾忌;家庭困难的患者担心治疗会花费巨大;担心治疗会影响上班和工作;担心治疗期间不能照顾家人孩子;担心若是接受治疗会不会影响到以后的正常生育等。
2、对手术的顾虑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患者不理解自己情况手术的必要性,害怕手术失败反而带来坏结果;担心会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生大出血或疼痛难忍等情况;害怕术后伤口发生感染引发其它的并发症;害怕手术出现意外,自己的生命会造成威胁等。
3、对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的顾虑实施手术的医疗团队的好坏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患者会担心给自己主刀的医生技术不是很熟练,都希望是级别较高的医生;会担心主刀医生是男是女,希望是女医生的较多;会担心麻醉师在麻醉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会担心麻药的使用对自己的中枢神经及以后的生育会不会造成影响等。
4、对特殊手术器械的顾虑对于不熟悉的东西人会本能的产生顾虑和担忧,手术中若是要使用一些比较特殊的器械患者的顾虑会增大,患者会担心这种特殊器械的使用是否会留下难以去除的疤痕从而影响美观;会担心还有自己不知道的隐情等。
如何做好妇产科产妇的心理护理1、产妇分娩及产程的分期产妇分娩,是指从胎儿脱离母体直至其成为独立个体的时期。
产妇分娩的过程即产程,共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
是指产妇开始出现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全开的这个过程,初产妇一般需要11至22个小时,经产妇需要6至8个小时。
按照分娩前宫口扩张的情况,又将此产程分为:潜伏期,即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扩张6cm的时期,胎头在这个时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一般不超过14个小时。
一旦超过16个小时则被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即宫口扩张6cm开始至宫口全部打开,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大于2小时的则为活跃期停滞,当胎儿的胎头在活跃期内下降时间大于一小时称为胎头下降停滞。
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
是指宫口全部打开至产妇分娩出胎儿的过程,初产妇一般需要1-2个小时,而经产妇通常在一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完成。
临床上将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第三产程:即胎盘娩出期。
是指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及胎膜全部娩出的这个阶段,需要5至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2、妇产科产妇心理护理的作用1.减轻疼痛。
大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会提高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进一步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使疼痛阈值降低,加重产妇的疼痛。
因此,对产妇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缓解分娩中的消极情绪,减轻疼痛,而且可以促进产程的缩短及分娩的顺利进行。
2.促进母乳喂养。
对产妇来说,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母亲身体健康的恢复,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同时使母亲在分娩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婴儿来说,母乳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帮助增强婴儿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另外,母乳喂养还可以提高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因此,在产妇分娩后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消除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误解,指导其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来说都很重要。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摘要:妇产科患者基于性别和疾病特点,多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本文结合实际护理案例,对这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护理方法一、掌握妇产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一)患者一般资料通过询问掌握患者姓名、年龄、婚否、职业、地址、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等一般性资料,为后续护理提供保障。
(二)询问月经史和孕产史主要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有无流产、难产、引产,或产后感染及胎儿畸形的病史,如出现不良妊娠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其他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病史,以及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
根据患者面部表情,说话语气,肢体动作等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妇产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一)紧张害羞的心理在询问有关生殖和性生活等内容时,年轻女性或农村女性多存在羞涩、紧张的情绪,甚至因为隐私抵触住院治疗。
对于这种患者,应该先说明原因:“为了后续更好地治疗,我问一下有关XXX方面的问题”,使用轻柔的语言与之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此取得患者的信任。
(二)焦虑恐惧的心理女性患者考虑事情比较周到,并且胆子较小。
她们会担心宫外孕、产后出血、胎盘早期剥离、难产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常常担心出现上述情况而产生恐惧。
针对这类患者,应该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懂得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一般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三)忧虑多疑的心理对于一些手术患者,会担心是否影响到性功能或生育能力,甚至担心手术失败而影响到夫妻感情,由此产生忧虑多疑的心理。
护理人员应该讲明手术的利弊,并告知该类手术非常成熟,对于日后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尽量打消她们的顾虑。
同时,还要给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让其成为患者坚实的后盾,不用过多担心身体、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
(四)自卑自责的心理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贻误治疗时机,尤其是一些性病患者,会担心家人、同事的冷落,还会担心是否影响个人生育,由此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心理护理的实施一定要有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护理人员进行,产妇的心理情况十分复杂,不同时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情绪需要应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结合产妇的实际状态,合理的运用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
1.孕产妇的心理特征产妇在进入医院待产过程中不仅会担心自己的生命健康,还会忧虑腹中胎儿的身心健康,产妇的特殊情况使得其心理具有如下心理特征:其一,害羞。
怀孕涉及到性生活和生殖等较为隐私的问题,因此一部分产妇在离开自己日常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到陌生医院,就会保持高度的谨慎,不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
尤其是未婚先孕以及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大多数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害羞心理。
其二,忧虑。
第一次生产的产妇由于看到亲朋好友或者是网络视频中分娩过程中痛苦的经历而出现忧虑心理。
而第二、三次生产的产妇则会受到上一次生产的影响而出现忧虑心理。
其三,恐惧。
一部分产妇在妊娠以及生产期间会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或者产后出血等一系列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产妇由于突然从健康状态变为重症患者,进而使得其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再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等特点,就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惧心理。
1.分娩前心理护理孕产妇在刚开始进入医院时一般情况下均会出现紧张、忧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包括洗手间的位置、主治医生的办公室、缴费处、热水房等,使产妇对医院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
同时还需要对产妇的既往病史进行深入的调查,明确产妇对分娩过程的了解程度,以便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通常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前最担心的莫过于是否可以顺利完成生产?作为医院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有足够丰富的临床经验,明确产妇在正常分娩时所需要具备的生理条件,再结合产妇的心理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机能,引导其进行心理调整,缓解其紧张、忧虑的心理,是产妇能够更好的适应陌生环境,可以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妇产科患者由于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使其容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造成躯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因此妇产科患者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正确引导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给予其心理支持是必要的。
我院对就诊患者采纳个体化心理护理与支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4月-20XX年8月在妇产科就诊的4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20)岁。
入选患者根据入选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418例。
干预组年龄(33±21)孕产妇例,孕周(36±2)周;子宫肌瘤56例,宫颈癌4例,子宫癌4例,病程2个月-2年。
对比组年龄(35±19)岁,孕产妇例,孕周(35±3)周;子宫肌瘤57例,宫颈癌3例,子宫癌4例,病程3个月~2年。
两组患者年龄、患病情况、病程间有均衡性。
1.2 方法1.2.1 对比组采纳一般常规护理。
1.2.2 干预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1.2.2.1 孕产妇(1)入院后宣讲教育,产妇入院后,给予产妇讲解必要的分娩知识,并让其熟悉周围环境。
使产妇对分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其信心。
尽可能满足产妇的合理需要,以赢得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第一产程心理干预,专人陪护,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
规律性宫缩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产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烦躁,易产生疼痛一恐惧紧张综合征。
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产妇思想工作,使其掌握好放松的技巧,呼吸操纵的技巧和注意力转移的技巧,有效地缓解产程过程中的不适。
(3)第二产程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不断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给产妇安全感,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
随着宫缩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临产妇躯体的不适感更加明显,给临产妇带来的疼痛、紧张、虑心理因素更加严峻,可采纳深呼吸一屏气的方法、触摸放松法和意念放松法强化其自信心,以达到一种身心平静的状态,帮助产妇正常分娩。
妇产科心理护理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分娩、产后三个时期的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和如何提高心理护理的措施。
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她们对各方面因素的顾虑,找到合适的心理护理的方法。
结果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施行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能帮助产妇放松心情,扫除思想障碍,保障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顾虑;产前;分娩;产后
医学科学快速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影响大脑的活动、免疫和内分泌的功能。
心理护理是产前、分娩、产后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能够减少产妇的顾虑,保证产妇的情绪稳定,就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手术是妇产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会带来一定的创伤、出血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
多数的产妇都需要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手术室的心理护理是找到不同产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产妇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心理活动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护士要到病房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给产妇关怀和帮助,提高产妇的适应能力,增强产妇的信心。
1资料
一共有产妇100例,产妇的年龄:19-36岁,74例;37-46岁,24例;46岁以上有2例。
其中有农民42例,工人26例,知识分子
18例,干部14例。
有46例产妇性格开朗,32例产妇性格内向,22例产妇无典型的性格特点。
2心理问题
产妇对手术的顾虑:12例产妇不理解手术的必要,46例产妇担心有生命危险,50例产妇担心出血,76例产妇担心被当做实验品。
对医生的顾虑:64例怕实习医生,86例希望主任开刀,6例选择医生的性别。
对麻醉的顾虑:86例怕疼,2例怕全麻影响智力,6例希望使用全麻。
手术后顾虑:62例怕感染,22例怕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
8例产妇怕花钱太多,6例怕影响工作,6例怕影响身材。
紧张、恐惧不安型心理:一般是第一次生产的产妇,不理解生产的过程,尤其是担心疼痛,手术的效果等等。
也可能是医院的环境和对医护人员不熟悉所造成的。
忧虑型心理:有些家庭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重男轻女,希望生个男孩,所以多数产妇顾虑重重。
所以护士要及时与产妇和家属沟通,把握他们的心理,做好疏导的工作。
产妇和家属达成共识很重要,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家属的支持是产妇配合医护人员的保证。
悲观型心理:由于流产和新生儿夭折会给产妇造成心理障碍,使产妇产生悲观的情绪,导致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
医护人员要根据产妇的经历做好安抚的工作,让他们相信医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3心理护理的方法
产妇都会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士要能充分了解患者的顾虑,并且说明手术的过程以及麻醉的方式,让产妇更加了解生产的过程。
护理人员的行为能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
护理人员要关心和尊敬产妇。
通过周到的服务来取得产妇的信任。
护理人员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让孕妇有个舒适的环境和和谐的气氛。
护理人员还要有责任,有熟练的技巧,纠正产妇不良的习惯,并且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树立产妇的信心。
3.1产前心理护理产前的心理护理很容易被忽视,产前的心理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要稳定产妇情绪,消除其顾虑。
很多孕妇在进入医院以后,都会对新的环境有陌生的感觉,而这种陌生感对分娩有很不利的影响。
所以,护理人员要给产妇心理上的关注,耐心给她们讲解相关的知识,取得她们的信任,让她们保持良好的状态。
3.2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在分娩期间护理人员应该给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分娩时候产生的应激可以导致产妇产生精神上的应激,对产妇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孕妇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机体内平衡,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不仅要与产妇沟通,还要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沟通和进行心理指导。
护理工作人员还要耐心地检查产妇的身体,教会产妇腹式呼吸,耐心解答产妇的任何问题。
3.3产后的心理护理由于现在大多数产妇压力大,我们在这个阶段还应该精心地做好产后护理,有效地预防产妇产后抑郁。
产妇的生产过程已经不能仅仅是生完孩子就结束了,还包括产妇的产后恢复过程,尤其是精神上的恢复。
在以往的产妇护理工作中,就有个别的产妇因为一时无法适应自身
角色的转换,导致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严重者甚至会离家出走、自杀等。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产后抑郁症。
这是一直以来困扰着产妇的产后恢复却又容易被产妇忽视的问题,解决产妇心理问题则是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关键。
很多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首先应提前告知家属密切关注产妇的言行举止,及时反映产妇出现的异常,联合产妇家属共同治疗;然后应该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多向产妇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最后动员家属关爱产妇,给予产妇心理安慰,指导产妇进行产后体形恢复训练,使其保持自信,达到更好更快的恢复。
4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
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地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协助其手术的预后。
术前术后访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医患关系,这样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考文献
[1]王艳秋,李艳萍,丛智宏,葛淑萍.常见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06期.
[2]季宏波,赵莉,董艳红,李敏,吕修林.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10).
[3]李金凤!510120.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a).
[4]刘正秀.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100例分析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7).
[5]吴荞,张莉,余惠云.妊娠双胎胎死宫内合并妊高征剖宫产术前后护理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