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杨种猪选育标准.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种猪选种标准养好种猪应必须高度重视选购优良种猪苗。
主要是对种猪体型、外貌的选择,因为种猪苗体型、外貌是猪体内生长发育速度和生产性能的反映。
挑选猪种时,要求头部大小和躯体相称、面部皱纹不易过多,鼻孔呈喇叭,向外大开,猪嘴要呈圆筒形,嘴叉深长,嘴下部肌肉厚实。
这样的猪贪吃,且吃得快。
猪眼长得圆而大,眼皮薄,眼白少的猪不挑食。
猪肚大,呈三角形,吃得多,长得快;猪身要红润,猪毛要粗而稀,猪脚要圆而直,蹄要分开呈“V”字形;尾根要大,尾根离肛门越远越好。
挑选种公猪和种母猪除了按上述一般要求外,还应注意其外貌特点。
1.后备母猪的选择选留种母猪时,除与挑选种公猪一般要求外,种母猪要求头中等大,颈部粗细、长短一般。
群众挑选母猪要诀是:“鲢子背,鲤鱼肚,品字奶头不扫土”。
挑选母猪时,对其外形要求有,背腰不下凹,体型要选前高后低、躯干圆而长,同时肩宽而平坦,其胸部宽大发达,生长的快,且骨盆大,产仔时不易难产。
腹部要比公猪大,但不宜过大,妊娠时易于下垂拖地,擦破乳头,容易发生乳房炎,且?鋈饴实汀D掏肥?恳?啵ㄖ辽?对,瞎奶头不计在内),最好呈品字形排列,便于仔猪吮奶,每个奶头上的出奶孔愈多愈好。
如果乳头数少于乳猪数,乳猪在哺乳时会争食,生长不平衡。
最后1对乳头距离越远的越佳。
阴户的形状和位置应端正,以免妨碍配种。
此外,肥瘦则要适度,过肥影响受胎率,过瘦不利于胎儿正常发育。
2公猪的选择除与挑选种母猪的一般要求外,群众挑选公猪的要决是:“狮子头,骡子身,竹篼嘴,眼睛灵,四肢粗,腰板硬,睾丸明显而对称”。
挑选公猪时,对其外形要求头型方整,背腰平直、宽阔,体躯紧凑,切忌凹腰垂腹。
上下嘴唇平齐、宽阔而深,眼睛灵活有神。
四肢强健有力,行动稳健。
两睾丸发育要左右匀称、大而明显。
阴囊紧缩而不下坠,切忌单睾和隐睾。
此外,挑选种猪还要注意年龄和体重。
如挑选后备母猪,以4月龄为宜,体重在50重公斤为宜。
因为这段时间是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状形成之时,过早其特征显示不出来,迟了不便于定向培育,且不经济。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种猪选种和选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种和选配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种猪选种和选配的全面指导。
首先,种猪选种是指从品种库中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征的种猪。
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种猪的遗传背景。
一个优秀的种猪应该来自于优良的品种。
因此,在选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种猪的家族背景,包括父母辈的遗传信息以及其它近亲种猪的生产性能。
只有在了解了种猪的遗传背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其潜在的繁殖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种猪的外观特征。
优秀的种猪应该具备标准的体型和外貌特征。
比如,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种猪的体型大小、肌肉发育情况以及四肢结构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种猪的外貌特征,如皮毛颜色、眼睛形状等。
这些外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种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的一些线索。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种猪的生产性能。
不同品种的种猪在生产性能上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选种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目标来确定需要哪些生产性能。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的种猪。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早熟性、繁殖力强的种猪。
选好了种猪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选配。
种猪的选配是指将不同优良品种的种猪进行配对,以期产生出更好的后代。
在选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种猪的配对比例。
一般来说,种猪的配对比例应该是一公一母,即一头公猪配一头母猪。
这样可以保证种猪的遗传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代。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配对的种猪的遗传特征来确定配对方案。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产肉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繁殖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种猪的亲繁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亲繁关系。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猪的育种与选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可以提高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包括种猪选择、育种目标、选种指标和常见的育种方法等。
一、种猪选择在猪的育种与选种中,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猪作为育种的基础。
种猪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遗传背景: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猪,例如猪的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等。
2. 健康情况:选择身体健康、疾病抗性强的种猪,以确保后代的健康与稳定性。
3. 繁殖能力:选择具有较高生殖性能的种猪,包括雌性猪的发情周期短、繁殖率高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好、精子数量多等。
二、育种目标在猪的育种过程中,需要明确育种的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种和育种。
常见的猪的育种目标包括:1. 生长速度和体型: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型,以增加市场上的出栏率和肉质鲜美程度。
2. 肉质和肉色:改善猪的肉质,使之更加嫩滑、多汁,肉色更加鲜艳。
3. 繁殖性能: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包括雌性猪的繁殖率、仔猪成活率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等。
三、选种指标为了达到育种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评估和筛选。
常见的选种指标包括:1. 生长性能: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2. 肉质性能:瘦肉率、脂肪含量、肉纹理等。
3. 繁殖性能:种猪发情周期、受孕率、产仔数等。
四、常见育种方法为了获得优质的猪种,人们开展了多种育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1. 纯系育种:选择同一品种的纯种猪进行配种,以保持品种纯正和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
2.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猪的育种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性状。
3.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获得特定性状的猪种。
4. 精确选择育种:根据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精确地选择和配对,以达到育种目标。
综上所述,猪的育种与选种是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猪选择、明确育种目标、制定选种指标和有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优良品质的猪种,提高猪的产量和肉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育种技术猪是人们常见的经济动物之一,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因此在养殖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育种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猪的育种技术,包括选种、繁殖、配种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养殖者提高猪的品种和产量。
一、选种技术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选种是育种的基础。
选取高质量的种猪可以保证后代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繁殖能力。
以下是一些选种技术:1. 外观特征选种:通过观察猪的身体结构、抗病能力、肌肉发达等外貌特征,选取良好的品种。
2. 体重选种:选择重量适中的种猪,过重或过轻都会影响繁殖和生长。
3. 血统选种:选择有良好血统的猪种,例如一些经过多代改良、达到一定标准的品种。
二、繁殖技术繁殖是猪的饲养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猪的繁殖率和繁殖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繁殖技术:1. 合理配种:选择适宜时间和适宜配种对象进行配种。
一般来说,母猪达到发情高峰期时,是最佳的配种时间。
2. 精确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将精液准确地输送到母猪子宫内,提高受孕率。
3. 妊娠管理:怀孕的母猪需要特别的饲养与管理。
保持良好的环境和饲料,及时检查母猪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等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三、产房管理为了保证幼猪的健康成长,产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产房管理技术:1. 温度调节:新生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受凉或中暑。
2. 饲养管理:给予幼猪足够的新鲜饮水和高营养量的饲料,定期检查饲料的品质,保证幼猪的健康成长。
3. 疾病防控:及时免疫,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减少幼猪的疾病发生率。
四、生长管理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生长管理对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生长管理技术:1. 饲料管理:提供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配方,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 环境管理:提供适宜的栏舍环境,保持干燥、温暖、通风的环境条件,定期清理环境,避免积水和粪便堆积等。
种猪选育方案选留母猪,必须看其上一代母猪的生产性能。
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产仔数多、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仔猪成活率高和采食力强的母猪。
具体内容建议就是:头颈较重而俊俏,下颚平坦无肉垂,头长约为体长的18-24%。
若头大身小或头小身大都不能留作新母猪。
头的额部要宽(额部宽的,发育较快),耳以薄且耳根稍硬为宜,嘴筒要齐。
眼要圆、大、明亮而有神。
颈应当具备中等长度,头与颈以及颈与躯干应当贯通较好并无突起。
选留母猪时,应注意外形一般要求体躯宽大,背腰平直,后躯宽而发达,四肢结实而稍长,身体各部分发育匀称,被毛光泽,不肥不瘦,有效乳头6对以上,各乳头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并且排列整齐,没有副乳头或发育不良的乳头。
在选留不好优良公、母猪后代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存有目的、存有计划地在哺乳期重点培育2-3头仔猪,把初选仔猪紧固在母猪前侧2-4对乳汁较多的乳头上吃奶,并搞好疾病防治工作。
3乳头排列整齐,两行乳头的排列应对称或呈品字形,无瞎乳头、翻乳头或无效乳头,按品种特征规定至少应有几对发育正常的乳头。
同时还要注重乳头的形状,可有“泡通奶”,说实话“钉子奶”。
所谓泡通奶,是形容乳头的形状如泡通(即通草),形状长,大而钝;所谓钉子奶,是形容如乳头象铁钉,形状比泡通奶短,小而尖。
特别就是临产前和哺乳期中的乳头,区别更为显著。
泡通奶乳丘蓄积繁盛,泌乳机能不好;乳池部管状,蓄奶多;乳头管较粗,排乳慢。
钉子奶则恰好相反。
两种乳头哺乳仔猪的差异,在母猪哺乳的中后期表现比较明显。
选留的母猪使用年限4年左右,即分娩7-8胎后就要淘汰更新。
崭新领母猪断奶后,应当逐渐以较好的青粗饲料居多饲料。
用青粗饲料喂后备母猪,可以锻炼其胃肠功能,到成年后能适应繁殖力高、泌乳力高的需要。
豆科牧草所含雌性激素,能够提升母猪的繁殖力,喂食后备母猪的青粗饲料以豆科牧草为尽如人意。
为确保营养全面,还应适当地配搭糠麸类饲料,迁调一定的油饼、鱼粉等蛋白饲料。
公猪的选育标准公猪的选育标准:打造“猪界精英”的秘籍嘿,你知道吗?在猪的世界里,就像超级英雄要有非凡的能力一样,公猪想要成为“猪界明星”,也得遵循严格的选育标准。
要是不达标,那可就没法在“猪生”舞台上大放异彩啦!**“颜值担当”:外貌体态要出众**在公猪的选育世界里,别以为只有内在重要,外表同样关键!“颜值担当”可不是说着玩的,好的外貌体态就像一张闪亮的名片。
“瞧瞧这头公猪,那身板简直就是猪界的‘彭于晏’!”公猪的体型要匀称,骨架要结实。
背腰平直,四肢健壮有力,就像支撑高楼大厦的坚实梁柱。
要是四肢短小无力,那可就像脆弱的稻草,怎能承担起繁衍后代的重任?比如说,在选择公猪时,那些身形扭曲、骨骼发育不良的,直接就被淘汰出局啦!而那些体型完美的公猪,就像是赛场上的冠军选手,有着天然的优势。
它们的后代也更有可能继承优良的基因,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
**“种子选手”:生殖器官要优良**生殖器官可是公猪的“秘密武器”,不好好把关怎么行?“生殖器官不优良,公猪也得泪汪汪!”公猪的睾丸要发育良好,大小适中、对称且无隐睾。
这就好比是工厂里的核心机器,必须高效运转,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想象一下,如果睾丸发育不良,就像是生产线上出了故障,产出的“精子产品”质量能好吗?而那些睾丸正常的公猪,就像是拥有高效生产线的大厂,精子活力强,受孕率高,为猪群的繁衍立下汗马功劳。
**“聪明脑袋”:性情温顺且易管理**可别小瞧了公猪的性情,这也是选育的重要标准之一!“脾气暴躁的公猪可不是好伙伴,温顺的才是香饽饽!”性情温顺的公猪,不仅易于管理和调教,还能减少饲养过程中的麻烦。
它们就像听话的“乖宝宝”,不会乱发脾气,让饲养员省了不少心。
要是遇到那种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的公猪,那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养殖场带来麻烦。
比如在日常的饲养中,温顺的公猪能乖乖地配合各种操作,而脾气差的可能会横冲直撞,让场面变得一团糟。
**“基因宝藏”:遗传性能要卓越**遗传性能就像是公猪的“基因宝藏”,挖掘得好,猪群未来可期!“拥有卓越遗传性能的公猪,那就是猪群的‘宝藏男孩’!”这意味着它们的后代有更大的可能继承优良的性状,如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等。
猪的育种方法和优良品种选择的原则一、育种方法1. 选种:选择健康的、遗传性能良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种。
公猪应具备优良的性状,如高繁殖力、强壮的体格和良好的饲料转化率。
母猪应具备高产仔数、高哺乳能力和良好的母性。
2. 杂交:通过杂交,利用基因重组产生优良的后代。
常用的杂交方式有单杂交、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等。
3. 群体选育:对整个猪群进行选育,以选择出优秀的个体。
通过观察和记录每头猪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健康状况等,进行个体选择。
4. 基因组学: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预测其生长性能、疾病抵抗力等。
5. 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二、优良品种选择的原则1. 适应环境:选择的品种应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地形和饲养条件。
2. 生产性能:优良品种应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3. 健康性状:选择具有抗病能力强、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4. 遗传稳定性:选择的品种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以确保后代性能的稳定性。
5. 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口感和营养的需求。
6. 种猪来源:确保种猪来源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以保证品种的质量和纯度。
7. 饲养成本:考虑品种的饲养成本,包括饲料、药品、人工等,以确保经济效益。
8. 可持续性: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品种,以适应环保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9. 技术支持:选择提供技术支持的供应商,以便在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解决。
10. 品牌信誉:选择具有良好品牌信誉的供应商,以确保品种的质量和服务。
种猪的选择及选配技术工厂化养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
在这里我重点讲种猪的选择(包括选购、选留)及选配技术。
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两种。
众所周知,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后备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150-200)ml,成年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200-300)ml,有的高达(700-800)ml。
],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配种能力强;母猪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
工厂化养猪把种猪视为生产和哺育仔猪的机器,饲料是原料,产品就是活猪。
可见,种猪是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掌握科学的选配技术,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
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种猪。
一、种猪的淘汰原则1.公猪的淘汰原则: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左右,种公猪年淘汰率在50%左右。
1)凡性欲低下,经调教及药物处理仍无改善的后备公猪应及时淘汰。
2)凡睾丸器质性病变(肿大、萎缩)的公猪应及时淘汰。
3)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与配母猪产仔少的公猪应予淘汰。
4)患过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等疾病的公猪应予淘汰。
5)肢蹄疾病严重,影响配种使用的公猪应予淘汰。
6)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应淘汰。
7)三周岁以上的老年公猪一般应予淘汰。
2.种母猪淘汰原则:1)正常淘汰:对年龄较大、生产性能下降的种母猪予以淘汰。
①传统栏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7-8胎,年更新比例为25%。
②工厂化限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6-7胎,年更新比例为30-35%。
2)异常淘汰①后备母猪长期不发情,经药物处理后无效者淘汰。
②后备母猪虽有发情,但正常公猪连配两期未能受孕者淘汰(屡配不孕或连续2次以上返情,经药物处理无效者)。
③能正常发情、配种,但生产情能低下,一般头三胎累计产仔低于24头;第2-4胎累计产仔低于26头;第三胎后连续3胎累计产仔低于27头者均应淘汰。
筛选优良种猪的标准与方法
优良种猪的筛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肉体健康:体型健壮、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的身体畸形或缺陷。
2. 繁殖能力:母猪月经规律,发情期间有明显反应,配种后能正常受孕,产仔数、仔猪存活率高;公猪睾丸发育良好,性成熟早,精液质量高。
3. 生长适应性: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效率高、适应环境能力强。
4. 遗传优势: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家族遗传优势、本身优秀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能力,并可以传递给后代。
选择优良种猪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目测外部特征:通过观察种猪的体型、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初步筛选。
2. 实测生理功能:对于已经初步筛选通过的种猪,进行发情反应、配种受孕率、产仔数量、存活率等生理功能实测,评估其繁殖能力。
3. 遗传检测和基因测序:使用现代的遗传学技术,对种猪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评估其遗传基因质量和可能的遗传优势。
4. 家族遗传优势评估:通过种猪家族的遗传特点、代际表现和遗传变异,评估该家族的遗传优势及其在育种中的价值。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评估种猪的肉体健康、繁殖能力、生长适应性和遗传基因等因素,可以有效地筛选出优良的种猪。
猪的种猪选育与繁殖技巧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产品之一,种猪选育与繁殖技巧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猪的种猪选育和繁殖技巧进行探讨,帮助饲养者更好地进行猪的养殖工作。
一、种猪选育种猪选育是指根据猪的生产性能和传递基因的能力,通过选择、配种和繁殖等手段,选出优良的繁殖种猪,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1. 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种猪选育的第一步。
根据饲养者的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目前,国内养殖场常用的猪种包括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等。
2. 选种标准在选择种猪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体格健壮:选育种猪应具备健康、强壮的体型,身体结构匀称,无明显畸形。
(2) 生产性能:种猪应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如繁殖率高、产仔数多、生长迅速等。
(3) 肉质品质:优良的种猪应具备肉质鲜美、瘦肉率高、背膘良好等特点。
3. 繁殖对象选择选育种猪的重要一环是选择优良的繁殖对象。
在选择繁殖对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繁殖成绩:通过记录和分析繁殖成绩,选出具备良好繁殖能力的种猪。
(2) 遗传背景:了解繁殖对象的家族遗传背景,是否存在遗传缺陷等。
(3) 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种猪,避免遗传疾病的传承。
二、繁殖技巧繁殖技巧是种猪选育的关键环节,包括发情检测、配种管理、妊娠管理等方面。
1. 发情检测发情检测是判断母猪是否进入发情期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发情检测方法包括:(1) 观察外部表现:通过观察母猪尾部翘起、阴部充血、行为异常等表现判断。
(2) 检测性器官变化:利用检测工具检测母猪阴道颜色、黏膜充血程度等指标。
2. 配种管理配种管理是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配种时机、种猪选择和配种方式等。
(1) 配种时机:根据母猪的发情周期,选择最佳的配种时机,提高受胎率。
(2) 种猪选择:根据优良的种猪选择标准,选择适合配种的优良种猪。
(3) 配种方式:常用的配种方式有自然配种和人工授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林州市新大杨养猪业有限公司
种猪标准化生产控制措施
为打造公司种猪品牌,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对外提供高质量的大体型新美系长大二元母猪及配套的杜洛克公猪,特制定此标准化生产控制措施。
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入手:
一、核心群引进
1.核心群引进源控制:选择从能够提供大体型华多新美系种猪的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引种;
2.引进的种猪品种:引进大白公猪、母猪用于扩繁大白母猪作生产群的母本;引进长白公猪用于作生产长大二元母猪的父本;引进杜洛克公猪、母猪用于生产杜洛克公猪。
3.各品种猪的标准:
二、大白母猪选留
1.选留标准:
(1)毛色、体型、头型、耳型一致,符合大体型、美国华多新美系大白猪的品种特征;
(2)同窝猪产子数10头以上,初生重在1.5kg以上,乳头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没有疝气等遗传疾病;
(3)生长发育正常,生长发育期未感染过流行性疾病,
精神活泼,体质健壮,健康,膘情适中;
(4)四肢粗壮,蹄部整齐,行走自如,前胛宽,背阔,后躯丰满,呈长方形体形,背膘在11mm左右;
(5)无瞎奶头,有效乳头至少在6对以上,左右对称,间距适中,外生殖器管发育正常,具有正常的发情周期,发情征兆明显。
2.控制措施:大白母猪生产的配种及产房、保育、生长的控制措施参照以下环节规定。
3.标识:选留大白母猪配种后标黄色耳牌。
三、配种环节
(一)核心猪群的配种
核心猪群为引进种猪群,用于扩繁本场生产猪群的母本。
母猪使用蓝色5位数标牌,配种时使用固定的公猪或购进的精液。
(二)生产猪群的配种
生产母猪群为本场选留的大白母猪,使用黄色标牌,配种时使用引进的长白公猪。
(三)杜洛克母猪的配种
配套生产杜洛克公猪,使用引进的杜洛克公、母猪作父本和母本。
(四)配种要求:
1.初配要求发情两次以上,体重120-130kg,年龄七月
龄以上;
2.配种操作要求参考《生产技术规范》相关规定。
四、产房环节
(一)产房负责对种用猪进行第一次选择。
(二)大白母猪的选择:
蓝色5位数标牌母猪为核心群母猪,其后代的选择按第二环节规定的大白母猪《选留标准》在出生后7-10日龄进行,选中的小母猪实行耳号标识,标识方法为耳尖部位打耳缺,耳号打个体号,编号方法为年号(为年度的末位,例如2015年取5)加序列号(从001至999);未选中的不作标识。
(三)二元母猪的选择:
黄色标牌母猪为生产猪群,其后代为二元母猪,选择标准为:
1.奶头数量7对以上,两边排列匀称,间距适中,无瞎奶头,;
2.四肢粗壮,关节无肿大,行走自如;;
3.外阴发育良好;
4.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缺陷。
出生后7-10日龄选择,标识方法为打窝号,一年一起头。
(四)杜洛克公猪的选择:
1.乳头6对以上,初生重1.5kg以上;
2.肢体齐整,无疝气、隐睾、偏睾、独睾缺陷;
3.包皮较小,包皮口位于前3—4对奶头之间;
出生后7-10日龄选择,耳号标识同大白母猪。
不合格的杜洛克公猪(疝气、隐睾、偏睾、独睾)随即去势。
断奶转出前,对预留的种用公猪再次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在断奶时去势。
五、保育至育肥转群环节
保育转育肥时进行第二次选择,任务是将不符合条件的猪选出,作育肥处理。
选择标准同以上规定的标准。
符合标准的种猪分群饲养,公母分开、纯种二元分开。
体重达到70kg时换后备料。
六、售前环节
出售前,即二元母猪50kg、纯种大白与杜洛克80kg时进行第三次选择,任务同样是将不符合条件的猪选出,另圈作育肥处理。
选择标准同以上规定的标准。
同时,对后备种猪进行保健、驱虫和必要的加强防疫。
七、淘汰
二元母猪达到80kg、纯种大白达到100kg、杜洛克130kg 时仍未销售出去的,作淘汰处理。
二元母猪、纯种大白换喂育肥料,杜洛克直接淘汰。
八、售后服务环节
种猪出售后,二元母猪和纯种大白母猪达到140kg或10
个月龄以上仍不发情的,按合同规定予以调换;杜洛克有性欲不好、死精等不能作为种用情况,经处理后仍未改善的,按合同规定予以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