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上报实施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5.07 KB
- 文档页数:2
新疆防震减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地震频发,地质灾害多发,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新疆防震减灾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建立健全的防震减灾体系,提高新疆地区防震减灾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全民参与、预防为主、应急救援。
三、主要内容。
1. 地震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
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网络,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地震监测技术研发,提高地震预警技术水平。
2.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在学校、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3. 建筑物防震加固和抗震设防。
加强对地震易损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工作,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确保新建建筑物抗震性能达标。
4. 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
建立健全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加强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 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地震科学研究的投入,提高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技术水平。
推动地震监测、预警、救援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资金需求。
2.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新疆防震减灾实施方案,预计能够显著提高新疆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结语。
新疆地处地震多发区,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希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认真落实新疆防震减灾实施方案,为新疆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贡献力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1.29•【字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施行日期】2013.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2012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2012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卫生、公安、教育、科技、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日常工作由本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救援演练活动,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地震灾情上报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3.12.13•【字号】宁政发[1993]122号•【施行日期】1993.12.1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地震灾情上报规定(1993年12月13日宁政发〔1993〕122号)第一条为了准确地掌握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灾害,加强地震灾情的上报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于自治区境内发生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灾情后的上报工作。
第三条灾情上报内容主要是指地震发生后造成的下列影响:(一)人口影响。
人员伤、亡数量,受灾人口、成灾人口及震后人民生活状况等。
(二)经济影响。
1.民用建筑物倒塌、破坏、损坏的数量及资产价值数额;2.供电、供水、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和公路、铁路、重要桥梁的破坏、损坏数量及资产价值数额;3.工矿企业生产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的破坏程度、数量及资产价值数额;4.电视塔、水塔等单位重要设施工程的破坏程度、数量及资产价值;5.水库、电厂、机场、高压输电铁塔、大型变电站等重大工程破坏、损坏情况及资产价值数额;6.大家畜伤亡数量及价值数额;7.家庭财产损失数量,企业停产损失程度、数量,企业恢复重建所需资金的投入量。
(三)次生灾害影响。
地震引起水灾、火灾及油气管道破裂、有毒物质溢漏造成的损失与伤亡。
(四)社会影响。
地震对社会安定和社会生产情况产生的综合影响。
(五)环境影响。
地震后地表发生的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等。
第四条地震灾情上报必须真实、可靠、准确,做到专人负责,快速反应,上报及时。
地震灾情应逐级上报,特殊情况下,也可越级上报。
第五条地震灾情上报,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地震部门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进行。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建立乡(镇)、村(居委会)灾情速报网;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本系统内企业、事业单位灾情速报网。
各级灾情速报网必须责任落实到人。
第六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立即采取一切快速有效的手段,了解辖区内的灾情,在一小时内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地震部门报告初步了解的灾情;并进一步详细调查,继续上报汇总灾情资料,做好进行灾情评估的准备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发文字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11.29【实施日期】2020.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11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9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查与规划第三章预防与应急第四章治理与监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依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预防、应急、治理及相关活动。
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适用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
洪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防洪方面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下列原则:(一)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三)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四)专群结合、群测群防;(五)谁引发、谁治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09•【字号】新政办发[2004]127号•【施行日期】2004.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127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2—2015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0四年八月九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2-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边陲,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
全疆地形地貌总轮廓是“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塔里木两大内陆盆地。
2002年全区共有人口1905.19万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
新疆地域辽阔,山脉连绵起伏,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运动强烈,气候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因此新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已成为全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新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害面积广,危害严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地质灾害已向成群、连片、多发的趋势发展,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自治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促进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我们编制了《2002—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0.17•【字号】新政发[2003]71号•【施行日期】2003.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新政发[2003]71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我区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农牧民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近几年自然灾害损失呈逐年加重趋势,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做好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十月十七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施办法为保障自治区遭受自然灾害群众的基本生活,规范灾民生活救济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条自然灾害生活救济,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因遭受自然灾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群众给予的救助。
第二条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自治区自然灾害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第四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等级的划分(一)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害:1.在县级行政区域内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20%以上;2.在县行政区域内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1.5%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2%以上;3.灾区死亡人数在15人以上;4.灾区死亡牲畜占当地存栏总头数20%以上;5.灾区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害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8.11.01•【字号】新安监〔2018〕106号•【施行日期】2018.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害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新安监〔2018〕106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地、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中央驻疆单位,自治区大型企业: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要求,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领域防震减灾工作,有效预防和应对地震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地震灾害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波及面广、难以预测等特点,一旦发生,破坏性很大。
新疆是地震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
近期伽师、精河、乌恰等地相继发生地震,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强化防范应对工作。
特别是各类矿山、尾矿库和大型化工企业更要高度警惕,清醒认识地震灾害易引发尾矿库溃坝、山体滑坡、采空区塌陷、剧毒化学品泄漏的严重威胁,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领域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预防,超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震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领域防震减灾工作作为持续不间断安全检查、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执法等重要内容,对排查出的可能由地震灾害引发次生事故的隐患,要督促企业立即进行整改,防范因地震灾害引发次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针对地震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后果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全面自查和风险评估、辨识、治理,建立健全风险台账,制定防范风险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06•【字号】新政办发[2008]84号•【施行日期】2008.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勘察设计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08〕84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六月六日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实施方案我区是地震多发区,加强城乡抗震防灾工作,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城乡抗震防灾综合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广泛发动群众,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合理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完善城乡地震避难场所和设施;加大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力度,健全工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全面提高抗震防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
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在自治区的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要全面启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济实用、抗震安全;要城乡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级政府要做好引导,鼓励多方参与;要强化管理和监督,务必取得实效,全面提高全区抗震防灾水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2000修订)【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新政办[2000]136号【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00.11.10【实施日期】2000.11.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新政办〔2000〕136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办发〔2000〕5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新政办〔1999〕1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预案》要求,结合以前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尽快完善本地区、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认真做好应急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
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十一月十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质结构复杂,是我国强震多发省区之一,近百年来共发生Ms6.0级以上地震100多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次,7 ̄7.9级地震12次;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震破坏区达7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40%。
地震灾害给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参照国务院《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等,结合新疆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破坏性地震分类破坏性地震分为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大破坏性地震。
轻微破坏性地震是指无直接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低于该地、州、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的地震。
地震灾情上报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地震局(已更名)•【公布日期】1993.03.16•【文号】•【施行日期】1993.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地震灾情上报暂行规定(1993年3月16日国家地震局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震灾情管理,保证震后灾情的快速上报,使各级政府迅速掌握地震灾情,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救灾部署,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遭受破坏性地震后,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地震灾情上报的管理。
第三条地震灾情上报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人口影响,如人员伤亡情况,居住与生活状况等;2.经济影响,如地震对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和家庭财产的破坏以及经济损失等;3.社会影响,指地震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如社会安定和社会生产情况等;4.环境影响,指地震对地表所产生的影响,如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等。
第四条地震灾情分为四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灾情、中等破坏性地震灾情、严重破坏性地震灾情和特大破坏性地震灾情。
第五条地震灾情的调查、评估和上报,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由地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共同进行。
地震部门负责地震灾情的汇总,并向上级政府和地震部门报告。
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地震灾情评估工作应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地震局有关规定及其方法执行。
原则上,一般和中等破坏性地震灾情评估由省级地震部门负责,严重和特大破坏性地震灾情评估由国家地震局负责。
第六条当地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利用快速有效的通信或其它手段及时了解和上报地震灾情。
第七条地震灾情的上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认真负责,及时准确。
第二章地震灾情的速报第八条地震灾情的速报是组织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的参考依据,因此各行业部门和各级政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汇总和上报灾情。
第九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及时了解所辖区内的灾情,并在震后2小时内向上级政府和地震部门报告初步了解到的灾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自治区政府规章的决定【发文字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04号【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公布日期】2002.05.22【实施日期】2002.05.22【时效性】部分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0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自治区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02年5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二00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自治区政府规章的决定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清理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办发[2001]22号)的要求,经过认真清理,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新疆屠宰税稽征暂行办法》等115件自治区政府规章(见附件一),修订《自治区牧业税征收办法》等8件自治区政府规章(见附件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业税征收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契税实施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酒类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附件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部分规章目录(115件)附件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修订的部分规章(8件)附件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部分规章目录1、已被有关法规规章明令废止的规章(48件)序号名称发布、修订时间发布文号说明1新疆屠宰税稽征暂行办法1952被1994年5月1日新政发[1994]44号发布施行、新政发[1997]97号文修订的《自治区屠宰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明令废止2自治区农作物、种子、苗木实施检疫的若干规定1975.2.18新革发[1975]19号被1986年11月27日新政发[1986]128号发布施行、1997年11月20日新政发[1997]97号修订的《自治区植物检疫实施办法》明令废止3自治区酒类专卖管理试行办法1978.11.10新革发[1978]378号被1998年7月3日政府令第80号《自治区酒类管理办法》明令废止4自治区水产资源繁殖保护管理条例1980.11.20新政函[1980]48号被1990年9月8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的《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代替5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1.4.4新政办[1981]23号被1992年4月7日政府令第28号《自治区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明令废止6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企业、事业单位车辆配备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1.10.23新政办[1981]152号被1986年11月20日新政办[1986]227号《车辆配备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明令废止7畜禽及其产品运输检疫暂行条例1982.5.27新政发[1982]137号被1989年10月11日政府令第9号发布施行、1997年11月20日新政发[1997]97号修订的《自治区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明令废止8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暂行办法1982.4.12新政发[1982]107号被1986年1月23日新政发[1986]1号《自治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暂行办法》明令废止9自治区畜禽防疫暂行条例1982.5.27新政发[1982]137号被1989年10月11日政府令第9号发布施行、1997年11月20日新政发[1997]97号修订的《自治区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明令废止10自治区个体开业行医暂行管理办法1983被1996年9月2日政府令第59号《自治区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明令废止11自治区科学进步奖励暂行办法1985.6.10新政发[1985]77号被2001年3月12日政府令第99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明令废止12自治区城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试行办法1985.6.26新政发[1985]82号被1992年2月13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建设厅新建法字[1992]2号发布施行、新政发[1997]97号修订的《自治区实施<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行办法>细则》明令废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城镇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4.23•【字号】新政办发[2004]65号•【施行日期】2004.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城镇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65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局部地区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特别是由于我区处于地震多发区,地震灾害频发,直接危及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积极主动地防御地震灾害,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疆范围内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用5年的时间对我区地震多发、易发地区的民房进行彻底改造和建设,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消除地震灾害隐患。
这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维护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扭转灾后重建被动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实现地震灾害提前预防的具体措施。
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是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各级政府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努力把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这一为民办的好事、实事,办好办实。
二00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是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7号【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7【实施日期】2021.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7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已经2020年11月12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 扎克尔2020年11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预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震预警活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预警系统规划、建设、信息发布、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可能遭受破坏的区域之前,利用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向该区域提前发出警报信息。
第四条地震预警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布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预警工作的领导,建立地震预警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地震预警重大问题,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将地震预警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规划,所需经费由本级政府防震减灾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简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预警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财政、水利、卫生健康、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震预警相关工作。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地震预警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成果应用,并依法参与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公众普及地震预警知识,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速报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7.28•【字号】新政办[2000]80号•【施行日期】2000.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速报规定(试行)》的通知(新政办〔2000〕80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地震灾情速报工作,提高灾情速报的准确性,为政府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速报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七月二十八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速报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震灾情速报的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并速报地震灾情(或影响),保证各级人民政府抢险救灾,决策指挥的需要,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灾情速报规定(试行)》,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遭受破坏性地震(原则上Ms≥5.0)灾害和大中城市显著(有感)地震后,均应按本规定进行地震灾情速报。
第三条地震灾情速报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影响范围:指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有感范围;(二)人口影响:指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死因等);(三)经济影响:指地震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重要设施的损坏、对当地生产的影响程度;(四)次生灾害影响:指地震引起水灾、火灾、石油或天然气管道破裂、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五)社会影响:指地震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如社会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破坏及影响情况等;(六)环境影响:指地震后形成滑坡、地裂缝、塌陷、喷砂冒水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2013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5.21•【字号】新政办发[2013]48号•【施行日期】2013.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安全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13〕48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已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6年2月26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2013年5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2.1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2.2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3 分级响应3.1地震灾害分级3.2应急响应分级4 监测报告4.1地震监测预报4.2震情速报4.3灾情报告5 应急响应5.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5.1.1先期保障5.1.2灾区应急处置5.1.3自治区应急处置5.2重大地震灾害5.2.1灾区所在地应急处置5.2.2自治区应急处置5.3较大地震灾害5.3.1灾区所在地应急处置5.3.2自治区应急处置5.4一般地震灾害5.4.1灾区所在地应急处置5.4.2自治区应急处置5.5应急结束6 恢复重建6.1恢复重建规划6.2恢复重建实施7 保障措施7.1队伍保障7.2指挥平台保障7.3物资与资金保障7.4避难场所保障7.5基础设施保障7.6宣传、培训与演练8 其他地震事件应急8.1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8.2地震传言事件应急8.3对国外地震灾害事件应急9 附则9.1奖励与责任9.2预案管理与更新9.3预案解释9.4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编制目的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新疆自治区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一、地震应急预案概述
为了加强对新疆自治区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疆自治区内发生的各类地震灾害应对工作。
三、地震预警与监测
加强地震预警和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地震事件的实时监测与预警能力。
四、地震应急响应等级
根据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的应急响应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五、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流程
规范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和应对措施。
六、地震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及时组织地震灾害的救援和救助工作,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七、地震灾害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地震应对意识和自救能力。
八、地震应急预案的完善和落实
不定期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并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若干规定(2020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11•【字号】•【施行日期】2020.07.1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若干规定(2003年7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13号发布根据2020年7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6号《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等1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增强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动小区划、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四条自治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工作;州、市(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道、省道和铁路线的大型桥梁、大型立交桥,城市内的立交桥和高架桥;中长以上隧道;铁路线的重要车站与铁路枢纽的建筑工程;高速公路;Ⅱ类以上机场;(二)规划容量800MW、单机容量200MW的火电厂;单机容量100MW的热电厂;单机容量100MW以上(含100MW)的水电厂;220KV以上(含220KV)的变电站;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110KV以上(含110KV)的变电站;(三)大中城市集中供水、供气、供热的主体工程;高度超过80米(含80米)的建筑工程;大中型水库和位于城市市区内或者上游的水库;(四)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大中城市长途电信枢纽,承担特殊任务的本地网汇接局和市话局;(五)自治区、州、市(地)级以及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主体建筑等工程;(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标题】【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上报实施细则
1994-11-7
新疆维吾尔自冶区地震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灾情上报实施细则
全文第一条为做好地震灾情上报工作,保证震后灾情快速上报,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科学有效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据国家《地震灾情上报暂行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灾情是指:由于地震的发生所造成的各种灾害。
第三条自治区范围内因遭受破坏性地震造成灾情的,均按《地震灾情上报暂行规定》和本细则的规定上报。
第四条灾情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人口影响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人数、性别、年龄、职业、国籍、死因等项内容)以及受灾人口、成灾人口和震后人员生活状况等。
(二)经济影响1.民用建筑物倒塌、破损的数量及其资产价值数额;2.工矿企业生产设施和辅助设施的破坏程度、数量及其资产价值数额;3.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和公路、铁路、主要桥梁的破损数量及其资产价值数额;4.水库、电厂、机场、大中型电站、高压输电铁塔、电视广播塔等重大工程和设施的破损情况及其资产价值数额;5.农田、草场、林区和水利设施的毁损情况及其资产价值数额;6.家畜、牧畜的死亡数量及其价值数额;7.家庭财产损失及其价值数
额。
(三)次生灾害影响因地震引起水灾、火灾、石油或天然气管道破裂、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及经济损失。
(四)环境影
响震后形成的滑坡、地裂缝、塌陷、砂土液化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五)社会影响地震对社会安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的综合影响。
第五条自治区地震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震灾情上报管理工作,对地震灾情进行汇总,并及时向同级党委、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自治州、市、地区地震主管部门或专门管理人员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灾情的调查、评估和上报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地震灾情上报工作。
第六条民航、邮电等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地震管理部门做好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联系工作。
第七条地震灾情上报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专人负责,及时准确,逐级上报;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越级上报。
第八条地震灾情分为四类,即:一般破坏性地震灾情,中等破坏性地震灾情,严重破坏性地震灾情和特大破坏性地震灾情。
第九条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震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迅速了解辖区内的灾情,并在震后两小时内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发生破坏性地震后,自治区地震主管部门
应当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会同当地民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开展震害评估工作。
评估原则和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
条地震灾情评估工作人员应当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地震灾情的初评估和总评估。
第十二条一般破坏性地震灾情、中等破坏性灾情的初评估结果和总评估结果,经自治区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审查后,由自治区地震主管部门向同级党委、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主管部门报
告。
严重破坏性地震灾情、特大破坏性地震灾情的初评估结果和总评估结果,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十三条在地震灾情上报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玩忽职守、不及时上报地震灾情,或弄虚作假、虚报地震灾情、妨碍地震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由所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细则由自治区地震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全文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