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重点总结 徐勇编著

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重点总结 徐勇编著

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重点总结 徐勇编著
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重点总结 徐勇编著

绪论

通风(Ventilation ) 利用新风来置换建筑物内的空气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 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流动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Indoor air quality 室内空气质量

第一章

Particulate rmatter (PM )颗粒状污染物

烟 某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由于蒸发或升华作用变成气体散发于大气中,遇冷后凝聚成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烟。

雾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粒径一般在10μm 以下。

氮氧化物(x NO ) 氮氧化物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四氧化二氮。2NO 是高度活泼的氧化剂,散发源主要是燃气灶、汽车、燃气热水器等。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主要是醛类、烷类和酮类气体等,对人体有害。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一般采用量化检测和珠光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综合措施: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加强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管理

3.注意引入新风的品质

4.加强自然通风换气

局部通风(Local Ventilation )为了改善室内局部空间的空气环境,向该空间送入或从该空间排出空气的通风方式。

空气幕是利用条状喷口喷出一定速度和温度的平面气流,用于隔断室内外空气对流的送风装置,课用于繁殖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向无烟区侵入。空气幕具有隔热、隔冷、隔虫等特性不仅可以维护室内环境,而且还可以节约建筑能耗。

局部排风 是将散发的有害物质用排风罩捕捉后排放到室外的通风方式(仪器属于排风?送风?)

全面通风的方法:

一.按照通风系统行使分类:

1.全面送风:向整个车间全面均匀地进行送风的方式。

2.全面排风:可利用自然排风,也可利用机械排风。

3.全面送、排风:一个车间可同时采用全面送风系统和全面排风系统相结合的全面送、排风系统。

二.按照通风动力不同分类:可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自然与机械结合通风

三.按照对有害物控制机理的不同分类:

1.稀释通风: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稀释到允许含量以下

2.单向流通风:通过有组织的气流运动,控制有害物的扩散和转移

3.均匀流通风:利用送风气流构成的均匀流把室内污染空气全部压出和置换

4.置换通风:利用空气密度差在室内形成近似活塞流的流动状态

机械进风系统在冬季应采用较高的送风温度,直接吹响工作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应低于人体表面温度(34摄氏度左右),最好在37~50摄氏度之间。

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以及由室内温差和高度差产生的热压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建筑物防排烟的重要性:建筑火灾中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在火灾事故的死伤者中,大多数是由于烟气而窒息或中毒所造成的;烟气的遮光作用又使人逃生困难而被困于火场中。因此在建筑物中烟气的控制尤为重要。

烟气的成分:建筑物的材料燃烧主要生成2CO 、CO 以及水蒸汽,另外,塑料燃烧会产生2Cl 、

HCl 、2COCl (光气)等,很多纺织物燃烧后会产生HCN (氰化氢)

、3NH 等。 烟气的危害:

1.烟气的毒害性 烟气中的co ,氰化物,酮类,醛类等燃烧产物都是有毒性的气体,当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会导致人死亡。

2.烟气的遮光作用 烟气能使光强度减弱,影响人的能见距离,容易造成混论,逃生困难。

3.烟气的高温危害 高温使火灾蔓延迅速,使金属材料强度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倒塌。同时高温还会将人烧伤,使人昏迷等。

▲烟囱效应:(属于热压heat pressing )当建筑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在建筑物的竖井中(如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管道井等竖向通道)有股热空气上升,就像烟囱中的烟气上升一样,这是由于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和竖井内的高度差所产生的作用力造成的,这种空气沿建筑物的竖井向上流动的现象,称为“烟囱效应”。

防火分区: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和烟气传播,把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防火分区间设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进行隔断。

防烟分区:是指在设置排烟设施的过道、房间用隔墙或其他措施限制烟气流动的区域,是防火分区的细化。

第二章

焓湿图(psychrometric chart)

水蒸气分压力与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水蒸气分压力的大小,反映了水蒸气含量的多少,水蒸气含量越多,空气越潮湿,水蒸气分压力也越大。湿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是相应的水蒸气分压力值称为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含湿量(air vapor):在空气的加湿和减湿处理过程中,常用含湿量这个参数来衡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变化情况。在湿空气中与1kg 干空气并存的水蒸气量称为含湿量即d=mv/ma

相对湿度φ: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称为相对湿度即。用来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

含湿量和相对湿度的区别:含湿量的大小知表明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不能说明空气的潮湿程度,而相对湿度就是反应了空气的潮湿程度。

干球温度是指干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指干球温度,用t 表示。

湿球温度是指湿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用s t 表示。

露点温度是指在大气压力一定、某含湿量下的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用L t 表示

▲P51-52 焓湿图

热湿比:为了说明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和特征,常用空气状态变化前后的焓差和含湿量差的比值来表征,这个比值就是热湿比

P55图2-11:A →B 是等湿加热过程热湿比ε=+∞,A →C 是等湿冷却过程ε=-∞,A →D 是等焓减湿过程ε=0,A →E 是等焓加湿过程ε=0,A →F 是等温加湿过程,若喷入蒸汽温度为100℃,则ε≈2690kJ/kg ,A →G 是减湿冷却过程ε>0

P57 例题2-3

第三章 ▲表3-3舒适性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参数

冬季 夏季 温度

18-24 22-28 风速

≤0.2 ≤0.3 相对湿度 30-60 40-65

P63 图3-4 室外相对湿度 先高后低再高

室外干球温度 先低后高再低

室外湿球温度 稳定

P67 图3-7 太阳辐射≠实际冷负荷

图3-8 轻型结构实际负荷>中型结构实际负荷>重型结构实际负荷

P74 空调热负荷一般是按稳定传热理论来计算的

表3-18中,计算冷负荷时当建筑物的总面积小于5000㎡时,取上限值,大于1000㎡时,取下限值。

由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可知

N N

Gd W Gd Gh Q Gh =+=+00

Q----空调房间的冷负荷

W----空调房间的湿负荷

G----空调房间的送风量

0h ---送入空调房间的空气的焓

N h ---排出空调房间的空气的焓

0d ---送入空调房间的空气的含湿量

N d ---排出空调房间的空气的含湿量

▲P81 例题3-3计算题

第四章

全回风式系统(return air)

全新风系统(fresh air)

新、回风混合式系统(combined air、mixed air、bleaded air)

确定新风量要考虑:满足卫生要求,局部排风量、维持正压所需要的新风量。

P87 为确保室内空气卫生和安全,应按照送风量10%的最少新风量计算

定风量式空调系统(constant air volume)

新回风混合式又可分为一次回风方式和二次回风方式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primary return air)

机械露点(apparatus dew point)一般位于=90%~95%线上

P88图4-5

重点考一次回风(冬天、夏天分别怎么样,要了解)

一次回风系统: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机器露点较高,有利于冷源选择与运行节能,不利之处在于采用了再热过程,有冷热量抵消的现象,会造成能量浪费。

二次回风系统:以二次混合取代再热过程,带来显著节能效益,但其设备,管理趋于复杂,且机械露点偏低,这不仅导致制冷系统运行效率变差,还可能限制天然冷源的利用。因此,他只适合于对室内温度,湿度参数要求严格,送风温差小而送风量大的恒温恒湿或净化空调之类的工程。

一次回风处理过程:

二次回风处理过程:

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

变风量末端装置:有节流型和旁通型

变风量末端机组按风量调节方式分两类:压力有关型和压力无关型(判断图是属于哪个)风机盘管机组FCU(fan coil unit)

独立新风系统(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

P104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空调过程设计与设备选择。图4-23 计算,求比值

夏季设计工况下的空气处理过程可简示为:

空气—水诱导器系统(induct unit )

结构:诱导器是一种用于空调系统送风的特殊设备,由静压箱、喷嘴、二次盘管、旁通风阀和风管组成

原理:经过集中空调机处理的新风经风道送入各空调房间内的诱导器中,由诱导器的喷嘴高速喷出,在喷射气流的引射作用下,诱导器中形成负压,室内空气被吸入诱导器。 诱导器特点:

1.诱导期不需消耗电功率

2.喷嘴速度小的诱导期噪声比风机盘管低

3.诱导期无运行部件,设备寿命比较长

4..诱导器中二次风机盘管的空气流速较低,盘管的制冷能力低,同一制冷量的诱导器体积比风机盘管大。

5.由于诱导器无风机,盘管前只能用效率低的过滤网,盘管易积灰。

6..一次风停止运行,诱导器就无法正常工作。

7..采用高速喷嘴的诱导器,一次风阻力比风机盘管的新风系统阻力大,功率消耗多。

空气—水辐射板系统是独立新风系统

单元式空调机(unitary air condition )

变制冷剂流量系统VRV (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

空调机组的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 ) 是评价空调机组的能耗指标1

1P Q EER = 当房间负荷变化比较大,而且空调季长时,宜选用变频空调;当空调季短或每天使用时间少时,不宜选用变频空调器,否则增加的费用未必能得到回报

第五章

空气处理设备(air handing )

喷水室(spray chamber )

P124 绕偏管、串片管、轧片管(图)

析湿系数:在空调工程中通常把全热交换和显热交换比值称为湿工况的析湿系数。即:)

(21,21t t c h h a p --=

ξ 传热系数即为单位传热面积和单位传热温差时的换热量。

全热交换效率:空气通过表冷器的温度降低值与空气和冷冻水的最大温差的比值。即:1

121Eg w t t t t --= 通用热交换效率(冷却效率)E ’:空气在表冷器内的实际温降与空气被冷却到饱和状态时温降的比值。即21323121'1E t t t t t t t t ---=--=

电加热器(导热不导电):套管中填充有导热性好但不导电的材料(导热硅胶)

冷冻除湿机

工作原理:需要减湿的空气先经过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由于蒸发器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空气被降温、减湿,经过降温减湿后的空气离开蒸发器后,又进入冷凝器,冷凝器里高温高压制冷剂与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冷凝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同时空气也被加热,温度升高,这是空气温度较高,但含湿量已很小,达到了减湿的目的。

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机理:(选择题)

惯性作用(撞击作用),拦截作用(接触阻留作用),扩散作用,静电作用

空气过滤器简介(应用场合)

1.粗效过滤器:对尘粒较大(粒径大于5μm)的灰尘

2.中效过滤器:主要过滤≥1.0μm的中等粒子灰尘

3.高效过滤器:可过滤0.5~0.1μm以上的微粒子灰尘

第六章

自由射流:等温自由射流(isotherma)非等温自由射流(nonisothema)(英译中)

阿基米德数(Archimedes Number)

受限射流(confined define ):分为贴附射流和非贴附射流

P151 表6-2 常见的送回风口的形式

气流组织的形式:(图)概念

1.上送下回方式

2.上送上回方式

3.中送风

4.下送风

风管的设计计算:如何经济合理地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风管阻力,以便选择合适的风机和电动机功率。

风管设计原则:

1.风管系统要简单,灵活与可靠

2.风管的断面形状要因建筑空间制宜

3.风管断面尺寸要标准化

P168

管道特性曲线:抛物线方程

2

?(变量如何变)

SL

p=

Δp---管道系统阻力(pa)

m/s)

L---风量(3

m),取决于管路的结构特性;与管路系统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及 S---管路阻抗(kg/7

几何形状有关,在通风空调中可以视作常数。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为1000Hz 。

声压级:声压对基准声压0p 之比,其常用对数的20倍称为声压级,用p L 表示,即0

lg 20p p L p = 声压级是表示声场特性的,其大小与测点距生源的距离有关。

声强级:声强对基准声强0I 之比,其常用对数的10倍称声强级,即0lg 10I I L I = 声波的叠加:叠加后(M=2)仅比单个声源的声压级大3dB 。

声音的声强级和声压级的分贝值相等。

噪声的主观评价:

声压级、声强级都是表示声音强度的客观的物理量。人的听觉对声音强度的反应,不仅与声压级或声强级有关,而且与频率也有关,不同的频率和相应的声压级,有时给人以相同的主观感受。

描述声音在主观感觉上的量,称为响度级

噪声标准(Noise Rating )

消声器 (了解一下)

阻性消声器(resistive muffter )

空调装置的隔振:

空调系统中的风机、水泵、制冷压缩机等设备运转时,会产生振动,振动又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当振动影响某些工作的正常运行或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是,需要采取隔振措施

第七章

空调冷热水系统类型:开式水系统和闭式水系统(看图判断是开式还是闭式系统)

一次泵水系统:只用一组循环水泵,系统简单,初投资省,但为了保证冷水机组的流量恒定,不能充分利用输送管网中的水流量减少所带来的输送能耗降低的好处。

二次泵水系统:二次泵水系统把冷冻水系统分成冷冻水制备和冷冻水输送两部分。把这种生产冷冻水的环路和输送冷冻水的环路串联起来的冷冻水系统称为二次泵系统。优点是可以降低冷冻水的输送能耗。

(也要回判断是一次还是两次)

双管、三管和四管制水系统

焓湿图是由那些参数线组成的?它们的单位如何?

答:组成焓湿图的参数线极其单位为:①等焓线h,KJ/kg②等含湿量线d,g/kg干空气③等干球温度线t,o C④等相对湿度线ф⑤水蒸汽分压力线Pv,Pa⑥热湿比线ε,KJ/kg

空气的相对湿度与含湿量有何区别?空气的干燥程度与吸湿能力大小由那个参数反映?答:相对湿度的定义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相同温度下湿空气可具有的水蒸气的最大含量之比,它反映了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含湿量的定义为在含有1kg 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携带的水蒸气的克数。可见两者的定义与用途不相同。空气的干燥程度与吸湿能力的大小由相对湿度参数来反映。

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有什么区别?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空气温度称为干球温度t。用纱布包着温包的温度计测出的空气温度称为湿球温度ts,湿空气达到饱和说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tl,三者的定义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通常情况。t>ts>tl;饱和空气时。T=ts=tl。

试述变频式空调器的工作原来及产品特点。

答:变频式空调器通过变频器的控制使压缩机的转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排气量,达到改变制冷量或制热量的目的。变频式空调器具有降温速度快,启动电流小,适应50HZ 或60HZ不同电制,制冷量可调节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

房间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制冷量的因素有那些?

答:房间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制冷量的因素有:

1.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2.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即送风和回风的温差、室内空气的热湿比;

3.向室内提供的新风状态及新风量;

4.空调器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规范

第1章. 工程技术规范 1.概述 本工程的项目均须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部颁规程、安徽省与合肥市地方标准及有关行业性标准。下述规范中如遇版本更新,以更新后之版本为准。同一规范在新旧版本共同使用的过渡期内,以较新版本为准。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B《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J116-2001 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E《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 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G《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 H《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I《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03K404 J《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K《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L《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M《采暖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2-82 N《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2002 O上述规范仅为列出的部分规范。未被列入上述目录之规范亦应遵守。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工程应满足上述约定前提下,甲方还特别要求如下: A若图纸上或本合同条件之间的说明与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一致、有分歧、另有说明或要求,乙方须以较优或较严者为准,进行施工。 B乙方不得擅自使用未经甲方认可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物料于本工程。 2.系统设计要求

2.1.一般规定 2.1.1.本工程厨房与卫生间不供暖,其余区域采用干法地暖供暖。 2.1.2.要求整个房间提供一个温度控制装置,温控器安装在客厅。 2.1. 3.制热功能:冬季通过地面敷设盘管制热满足室内采暖需求; 2.1.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宜采用 45-50℃,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2.1.5.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在客厅、卧室区域宜在24-26℃,最高不超过28℃。 2.1.6.全年热水功能: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2.2.地面构造 2.2.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宜由基层(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 面)、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热管)、伸缩缝、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应敷设在木地板下部、龙骨之间 的绝热层上,这时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2.2.2.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20mm,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30mm; 2.2. 3.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 度不宜小于50mm。 2.2.4.当采用干铺法时,木龙骨中心距为303mm,则根据木龙骨宽度50mm,龙骨 间绝热层应采用预制管槽EPS板,厚度同龙骨高度,宽度250mm。 2.3.分集水器、加热管系统 2.3.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 2.3.2.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各环路加热管的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 超过120m。 2.3.3.加热管的布置,应根据保证地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 窗、外墙侧。当采用干铺法时采用平行型布置,当采用湿铺法时选择采用回 折型。 2.3.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平均水温及地 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 2.3.5.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 2.3.6.地面固定设备及卫生洁具下无需布置加热管,其他根据设计要求布置。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第一章设计矿井概况 (1) 煤层赋存条件 (1) 地形地貌 (1) 矿床开采技术及水文地质条件 (4) 水文地质条件 (5) 矿井巷道布置 (6) 矿井开拓巷道布置 (6) 采区巷道布置 (7) 运输方式 (7) 运输系统 (7)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8) 矿井设计能力 (8) 服务年限 (8) 开拓系统情况 (8) 矿井安全条件 (9) 第二章通风系统 (10) 通风方式: (10) 通风方法: (10) 采面通风方式 (10) 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11) 回采工作面风流方向 (11) 通风构筑物 (11) 第三章矿井需风量计算与分配 (13) 需风量计算 (13) 风量分配 (17)

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特性 (18) 容易及困难时期阻力路线确定 (18) 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阻力路线为: (18)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通风路线为: (18) 4. 2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特性 (18) 摩擦阻力计算 (18) 局部阻力计算 (21) 风机服务范围确定 (21) 第五章通风设备选型 (22) 局部通风机选型 (22) 初选风筒 (22) 局部通风机风量 (22) 局部通风机风阻 (22) 主要通风机选型 (23) 设计依据 (23) 选型计算 (23) 第六章矿井通风费用 (26) 吨煤通风电费 (26) 吨煤通风成本 (26) 第七章矿井通风系统评价 (28) 矿井通风经济性评价 (28) 矿井通风安全性评价 (28) 通风阻力评价 (28)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分析 (29) 参考文献 (30)

第一章设计矿井概况 恒姑煤矿地处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佳荣镇,距荔波县32km,至佳荣镇10km,恒姑煤矿隶属荔波县煤炭工业局管辖。至广西河池至立化运煤专用铁路线平寨站20 km,交通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 恒姑煤矿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 +800m至+300m标高,矿区面积,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见表:表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煤层赋存条件 1.1.1地形地貌 矿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拔标高一般650~1066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一无名山头,山顶海拔1066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约650m,最大相对高差416m。 矿区总体上属低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碎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1、气候条件 根据荔波县气象局观测资料,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C,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最多年达;最少年仅;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以上。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监理方法及要点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监理方法及要点 通风与空调系统组装完成之后,必须进行调试,目的是检验设计和施工的效果能否达到使用功能的要求。调试是安装工程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大部分工程开工和投入使用都比较仓促,在系统组装完毕之后,草草调试,“有风”、“有凉气”之后即交工验收投入使用,这样做的后果会给将来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隐患。空调达不到设计要求,空气质量就达不到卫生标准,通风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使工作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超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排烟和正压送风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发生火灾时,系统就不能正常作用,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在过去的定额中,调试费用单独作为一项费用,以安装人工费为基础计取,在造价方面体现了安装调试的重要性。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调试是一种不为非专业人员觉察但却是严重的偷工减料行为。 本文就通风与舒适性空调工程调试的监理方法及要点作简要概述。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监理方式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工作方式宜为巡视、抽检和旁站,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实施。 在单机调试时监理工程师应采取旁站的方式,检查设备的接线及各组装部件的组合状态是否符合设备安装说明文件要求。

在系统调整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采用巡视的方式,检查的内容主要是:1.调试的人员是否具备资格。2.测试调整的方法是否正确。3.调试的记录是否完整。 4.调试过程是否按方案进行。 5.调试工作的进度是否符合进度计划。 在施工单位调试结束,持报验单报验后,监理工程师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检查的内容:1.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2.末端设备的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室内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控制机构的动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监理要点 1.认真审查施工图在空气调节工程中,应重点审查:⑴室内、外设计参数是否选取正确。⑵每个房间新风口的新风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该室内人员的要求。 ⑶每个房间的末端设备的风量是否满足换气次数的要求,冷量满足房间负荷的要求。⑷系统总风量和新风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整个系统的要求。⑸制冷设备、制热设备、冷却塔、风机的设备参数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⑹各种调节阀门设置是否合理。⑺自控设备是否科学适用。⑻安全和减振设备是否齐全。 在通风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系统总风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稀释污染源换气次数的需要。⑵风机的设备参数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⑶阀门的设置是否满足调整的要求。 在排烟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排烟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排烟分区排烟量的要求。⑵排烟口的设置是否合理。⑶防火阀的设置是否合理。⑷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详细]

4—13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工艺标准 (413—1998)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及运行. 2 施工准备 2.1 仪器仪表要求及主要仪表工具: 2.1.1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鉴定文件. 2.1.2 严格执行计量法,不准在调试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仪器仪表. 2.1.3 必须了解各种常用测试仪表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严格掌握它们的使用和校验方法,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试. 2.1.4 综合效果测定时,所使用的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的级别. 2.1.5 搬运和使用仪器仪表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和撞击,不使用仪表时应放在专用工具仪表箱内,防潮湿防污秽等. 2.1.6 测量温度的仪表;测量湿度的仪表;测量风速的计仪表;测量风压的仪表;其它常用的电工仪表、转数表、粒子计数器、声级仪、钢卷尺、手电钻、活扳子、改锥、克丝钳子、铁锤、高凳、手电筒、对讲机、计算器、测杆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通风空调系统必须安装完毕,运转调试之前会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全部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才能进行运转和调试. 2.2.2 通风空调系统运转所需用的水、电、汽及压缩空气等,应具备使用条件,现场清理干净. 2.2.3 运转调试之前做好下列工作准备: 2.2. 3.1 应有运转调试方案,内容包括调试目的要求,时间进度计划,调试项目,程序和采取的方法等; 2.2. 3.2 按运转调试方案,备好仪表和工具及调试记录表格; 2.2. 3.3 熟悉通风空调系统的全部设计资料,计算的状态参数,领会设计意图,掌握风管系统、冷源和热源系统、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3.4 风道系统的调节阀、防火阀、排烟囱、送风口和回风口内的阀板、叶片应在开启的工作状态位置. 2.2.4 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试之前,先应对风机单机试运转,设备完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调试工作. 3 操作工艺 3.1 调试工艺程序如下: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自动控制设计规范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自动控制设计规范(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一般规定 第7.1.1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动力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系统和设备运行时间,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其具体内容。 第7.1.2条符全下列条件之一时,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 一、采用自动控制可合理利用能量实现节能时; 二、采用自动控制,方能防止事故,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时; 三、工艺可使用条件对室内温湿度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时。 第7.1.3条在满足控制功能和指标的条件下,应尽量简化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 第7.1.4条采用自动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做到系统和管道设计合理,防止运行调节时各并联环路压力失调,其调节机构特性应符合要求。 第7.1.5条自动控制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采用电动式、气动式电动气混合式。 第7.1.6条设置自动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具有手动控制的可能。 第7.1.7条采用自动控制时,宜设控制室,当系统控制环节及仪表较少时,其控制台屏可直接布置在机房内。 第7.1.8条高层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当其数量较多时,可设中央和区域两级控 制。 检测、联锁与信号显示 第7.2.1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有代表性的参数,应在便于观察的地点设置检测仪表,当采用集中控制时,其主要参数应设置遥测仪表。 第7.2.2条对下列部分或全部参数的测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检测仪表: 一、采暖系统的供水,供汽和回水干管中的热媒温度和压力; 二、热风采暖系统的室内温度,送风温度和热媒参数;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方案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名城商业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0912m2。建筑总高度约51米。地上8层,地下3层,属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三层为平时汽车库战时为人防掩蔽部;地下二层为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及汽车库、餐饮;地下一层为商场。首层至七层为商场、大型百货主力店;八层为商场及多功能展览、会议室等;八层夹层为餐饮。 本工程平时设通风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舒适性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不供暖)。 1.1 空调冷热源 本项目计算冷负荷为10669KW(3034USRT),制冷机装机容量为2800USRT。考虑到商业广场开业初期的运营情况,空调制冷系统由"三大一小"系统组成,空调制冷系统由:3台制冷量为2813KW(800RT)高效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1台制冷量为1406KW(400RT)的高效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7台低噪声组合横流式冷却塔、5台冷冻水泵和5台冷却水泵组成;始终确保制冷系统在高效率区间运行,确保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运行的可靠性。空调主机房位于地下二层;冷却塔采用7台400m3/h低噪声方型横流式冷却塔,以拼装组合的形式布置于屋面层。 1.2 空调水系统 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进/出温度为:32℃/37℃。空调冷冻水、冷却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水泵均采用变频控制,以降低水泵的输送能耗。冷冻水采用两管制,采用闭式系统,竖向同程,水平同程和异程结合。根据业主对运行管理的要求以及建筑结构特点,空调冷冻水输送系统划分为2个环路:以中庭位置作为划分,中庭的左右两侧各为一个分区。两个区域的冷冻水管由地下二层空调主机房经过分水缸后,分别水平接至各立管井;各立管井的冷冻水回水管在8层汇总后接至地下二层,经由集水缸回到主机房。冷冻水、冷却水均采用压入式。冷冻水系统在最高点(屋面水池顶)设膨胀水箱,立管顶端及局部最高点设放气阀,系统最低点及局部最低点设排污阀。冷冻/冷却/热水系统采用旁流智能多功能水处理系统,进行水质稳定,杀菌、灭藻、除垢、除锈、过滤、自动排污。每层风机盘管、风柜及新风柜冷凝水管分别接冷凝水立管或直接排至地漏(间接排水)。 1.3 空调风系统 1.3.1 商场、多功能厅、通道等大空间采用低速变风量全空气处理系统,集中回风,新风由 外墙百叶或经新风竖井进入各空调机房。回风经回风管接入回风箱或空调机房内,新回风量由电动对开式多叶调节阀进行调节,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经风柜过滤、降焓除湿处理至送风状态后由风管均匀送入室内。回风管上和新风管上分别设置电动对开多叶调节阀,餐厅、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变新风量运行,即需求化新风供应的控制模式;在过渡季可以实施全新风运行,新风阀和回风阀的开关由设于室外的空气焓值感应控制器控制;实现变风量节能运行,节省空调运行费用。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模拟试题a答案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A 卷答案 一、填空题 (20×2=40分) 1.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的方法,对某一空间进行换气,以造成卫生安全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2.加压防烟是用风机把一定量的室外空气送入房间或通道内,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处有一定流速,以避免烟气侵入。 3.x F x L υ)10(2+= 4.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人体附近空气流速,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温度。 5.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6.在0-0平面上,余压等于零,我们把这个平面称为中和面。 7.蒸汽喷管加湿、干蒸汽加湿器、电加湿器 8.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是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调系统。定风量系统和变风量系统。 9.惯性作用、拦截作用、扩散作用、静电作用。 10.一般净化.中等净化.超净净化。 11.减湿冷却、等湿冷却、减焓加湿、等焓加湿、增焓加湿、等温加湿、增温加湿。 12.单位时间内通过每平方米喷水室断面空气的质量流量。υρ

13.盘式散流器、直片式散流器、流线型散流器、送吸式散流器。 14.粗效、中效、高效过滤器 15.通过隔振系统传递给支撑结构的传递力F 与振源振动总干扰力0F 之比,即 0 F F T =, 橡胶隔振垫和橡胶隔振器、弹簧隔振器。 16.声波传播时,由于空气受到振动而引起的疏密变化在原来的大气压强上叠加了一个变化的压强。 17.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室内空气基准温度。 18.冷负荷是指为了维持室内温度恒定,在某一时刻需要供给房间的冷量。 19. 侧送侧回,上送下回,中间送下上回,上送上回,下送上回 20.以频率为横坐标,以声压级为纵坐标画出噪声图形。声级计。 二、简答题 (40分) 1.说明房间得热量与冷负荷区别和联系。(6分) 2.试述进行表面冷却器计算类型(包括已知条件、求解内容),计算的原则(满足三个条件)。(5分) ()γβ,g f E ==w1 121t t t t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分析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3T15:51:34.31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1期作者:付岩磊1 赵秀楠2 [导读] 分析了采暖通风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2沈阳大冰制冷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172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领域供暖的发展以及建筑里的通风和换气原理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暖通空调系统是室内建筑装修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采暖通风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关键词:暖通与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分类;舒适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化阶段进程的加快,国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渐提高,国民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需求也逐渐变高。对于当下的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环节,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机制和分类方案,对掌握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拥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掌控系统的工作机制,才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需要。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供暖、通风和空调的主要作用是为室内提供冷气或热气,并且正确合理地稀释房间里面的污染物,来确保适宜的舒适性以及优质的空气质量,包括各种样式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大厦室内环境的管制方案是向室内输送一定量的室外空气(新鲜空气),等量的室内空气必须利用窗户之间的缝隙流向室外,最终稀释掉污染物。风机盘管装置也是向房间提供冷气或热气。送入房间的新鲜空气首先被空气过滤器去除灰尘,然后被冷却、除湿或加热和加湿,所以新鲜空气系统还承担部分冷却和加热负荷。 工业性建筑普遍存在常用车间面积大,人员密度小的问题。所以夏季车间温度和湿度的整体控制有高能耗和高成本的缺点。那么除去部分特别的经营性的工艺车间与热车间,全部车间的温度以及湿度控制通常在夏季不考虑。南方城市的工厂在冬季是不需要给车间供暖的。然而工厂中的多数工艺设备会排放对人体有危害的污染物,如气体、蒸汽和固体颗粒。所以为了确保工人的健康,这些污染物必须得到妥善处理。 例如:必须建立一个用于去除污染物的排气系统,需要有等量的新鲜空气进入房间。新鲜空气能够透过门窗,或者可以装置一个新鲜空气供应系统,或者两个同时安装上,这样工厂中污染物的浓度就可以达到标准或符合政策批准的浓度范围。新鲜空气一般只需要过滤,但是在寒冷的地方,冬天必须对新鲜空气进行加热。还应该在车间安装加热系统来维持车间的部分温度。此外,用于加热系统和车间新鲜空气的换热介质最好是热水或者蒸汽。 例如:冬天室外的温度变低,室内的外部热量(热量损失)则会增加。此时室内的供热(热增益)如果维持原样,室内的热损失则会大于热增益,损坏了原始平衡状态,不可避免地造成房间温度降低。室内温度的降低则会导致热损失变少。如果室内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那么室内的热损失和热增益将会相等,就会出现新的平衡,此时室温将会发生变化。室内状态保持自动平衡状态后,通常会远离理想状态。因此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需要控制进入室内的热量、湿度和空气的数量,从而在理想的房间状态区域内达到热量、湿度和空气的动态均衡。此外,风量、热量和湿度的平衡性是相互关联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由于其控制目标、要求、使用方法不同和承受冷热负荷媒介的不同,所属的种类也不同。 供暖、通风和空调的工作机制在室内获得或流失热量的同时,热量被带出室内或添加到室内,让出入室内的热量等量,从而实现热平衡,进一步维持房间内部分的温度;或者平衡室内与室外的湿度,来维持室内部分的湿度;或者从室内散出污染的空气,加入一定量的室外清新空气,实现空气平衡。出入室内的空气、热量和湿度总是自动完成平衡。而一旦破坏原有的平衡则室内的温度、湿度、污染物浓度及室内压力等会在新的条件下再重新实现平衡[1]。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2.1按对建筑环境控制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 (1)以建筑湿热环境为首要控制目标的系统。 (2)以建筑内污染物为首要控制目标的系统。 以上两类控制目标与功能相互交错。例如,通风系统主要任务是把控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并且具有及时加热以及去除余热与残余湿度的功能。通过掌控室内湿热环境为主的空调系统也具有把控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势。 2.2根据建筑环境中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的介质承载情况分类 建筑热湿环境为主控制目标的系统可根据建筑环境中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的介质承载情况分成五类: (1)全水系统——全部水源用来承受室内热负荷与冷负荷。目前普遍采用的热水供暖就是上述系统。热水一般负责室内的热负荷,为室内提供能量;冷水则负责室内的冷负荷与湿负荷,为室内供应制冷量。 (2)蒸汽系统——蒸汽被用作向建筑物供热的媒介。该系统直接用于承受建筑物的热负荷。例如蒸汽加热系统、以蒸汽为媒介的空气加热器系统等,可以用于供水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热水供应以及全水供应;同时也能够用于加热和加湿空气、处理室内中的空气。 (3)全空气系统——全部空气用于承受室内的冷热负荷。将处理过的冷空气供应到室内用于去除显热冷却负荷与潜热冷却负荷,则室内中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冷却。 (4)空气与水系统——空气和水作为承受房间冷热负荷的媒介。以风扇线圈单元为媒介的系统用于室内供应冷量或热量,承受一定量的房间冷却或热量负荷。而新空气系统使室内冷却或获得热量,同时满足室内对室外新鲜空气的需求。 (5)制冷剂系统——制冷剂被用作直接冷却、除湿或加热房间空气的媒介。 2.3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综合水平分类 通过建筑湿热环境为主目标的系统,按照房屋空气处理设备的综合水平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1)集中式系统——该系统的特征是空气的综合性在机房里面执行冷却、除湿、加热、加湿等过程。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投入使用的全空气系统基本为综合性系统。在机组系统里使用带冰箱的大型空调对机房里面的空气执行综合冷却、除湿或加热等程序,也可以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60010100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6学时 学分:4.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空调与制冷专业的主要职业技术课之一,包括通风和空气调节两部分内容。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管道系统和设备的选择计算方法。能进行公共与民用通风系统和一般空调系统设计。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题一:室内污染物控制与通风 主要内容: (一)污染物与控制 (二)局部通风 (三)全面通风 (四)自然通风 (五)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 教学要求: 1、全面通风量的计算。 2、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空气平衡与热平衡。 3、掌握全面通风,局部通风设计方法。 4、非工业污染物的分类、来源及危害。 5、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6、建筑设计的防火防烟分区。 7、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课题二: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与处理 主要内容: (一)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二)两种不同状态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三)空气处理过程 教学要求: 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焓--湿图的组成。 2、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3、几种典型的空气处理过程, 4、焓--湿图的应用。 课题三:空调房间的冷(热)、湿负荷及送风量确定 主要内容: (一)人体热舒适与室内计算条件 (二)室外气象和室外计算条件 (三)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用冷负荷温度计算) (四)室内热源、湿源的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与湿负荷(用冷负荷系数计算) (五)空调房间送风状态与送风量的确定

教学要求: 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室内热源、湿源的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方法。 3、夏、冬季送风状态点及送风量的确定方法。 4、人体热舒适指标。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概念。 课题四:空气调节系统 主要内容: (一)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二)新风量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三)定风量式空调系统 (四)变风量式空调系统 (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六)诱导式系统 (七)分散式空调系统 教学要求: 1、空气调节系统的四种分类方法中的有关概念。 2、新风量的确定原则。 3、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4、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5、各式空调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课题五:空气的处理设备 主要内容: (一)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类型 (二)喷水室 (三)冷却、加热盘管与电加热器 (四)常用空气湿处理设备 (五)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教学要求: 1、空气处理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 2、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计算。 3、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机理。 4、空气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5、不同类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课题六:空调风系统设计 主要内容: (一)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二)通风空调风系统管路设计 (三)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 教学要求: 1、送、回风口布置及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2、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3、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的方法。

通风与空气调节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 3.1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这是一个划分空调分系统的总原则,《暧通规范》6. 3.2也有相应规泄。 两个关键点: 1、时间一一不同房间的不同时使用问题。 2、参数——同一风系统内,不同参数要求的房间无法同时满足参数要求(变风量系统例外)。 (参数: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要求等) ?如果不划分,上述两者导致的结果都使得能耗增加。 ?典型不合理情况: 1、商场与餐厅:时间和温湿度参数不同,易窜气味: 2、办公室与餐厅:时间和温湿度参数不同,易窜气味,噪声要求也不同: ?特殊用房应独立设置: 大型会议厅:由于使用因素,应独立设宜: 计算机房:由工艺决左温湿度、洁净度参数要求,往往是连续运行。 ?执行时应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按使用特性与要求确左。 5. 3.2房间而枳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廿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主要考虑到四个原因: (1)过渡季节能问题:(过渡季利用新风供冷,盯能效果显箸) (2)控制的合理性问题:(集中控制,简单、可靠) (3)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方便问题:(集中管理,减少管理维护工作疑) (4)空气质量的改善:(空气集中处理,易于提高空气品质) 5. 3.3设计全空气空气凋节系统并当功能上无特殊要求时,应采用单风管送风方式。 原因: (1)单风管较双风管系统简单,占用空间少,初投资省: (2)双风管系统存在混合损失; 不适用情况:如存在某种工艺对气流组织要求稳左的房间的特殊情况。 双风管混合系统 5. 3. 4下列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肖系统: 1、同一个空气调盯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 且需要分別控制各空调区温度; 2、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 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的特点: ?具有全空气系统的一些特点:可变新风比,管理和维护方便,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标准

天佑家园一期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要求 第一章工作范围P1-3页 第二章施工依据P4-5页 第三章专业技术要求 第一节风机P5-10页 第二节风管及风阀、风口P10-21页 第三节防腐及油漆P21-3页 第四节绝热P23-25页 第五节隔震设施P25-26页 第六节通风空调系统试验和试运行P27-28页

第一章工作范围 一、地下车库及楼内通风系统工作范围 承包商须按照图纸和本技术要求内所述的内容,提供下列所需的通风及空调系统装置的采购、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等各项要求:1:采购及安装送排风系统及有关设备和配/附件、所有风管及有关设备及支吊架的防腐、保温材料、所有有关设备及机房的防震、隔震、降噪及消声设备等,使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噪音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和图纸的设计参数。供应及安装所需的套管,并负责套管与墙(或楼板等)之间的土建封堵。负责本标段的所有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调试,配合消防系统联动、调试等工作。 2:承包单位负责所有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采购、运输、贮存、二次搬运、安装、调试等一切工作。 3:通风空调系统相关的一切所需许可、审批及验收,包括施工图和设备、材料送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所需费用均由承包商承担;提供所有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资料(包括所需样品);提供工程进度计划表、施工及运输方案;提供所有系统的一切所需的清洁、测试、试运行及系统平衡等工作;提供竣工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图纸、验收文档资料等);提供在保养期内的维修及保养;提供零备件、设备系统测试报告、操作及维修手册等等。 4:与其它相关单位合作及协调,以按时完成有关工作,提供对业主员工培训及技术指导。 5:承包商应保证组织足够的技术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有的设计

通风与空调课程教学大纲

《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招收高中、三职学校毕业生三年制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通风与空气调节》是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组成构造、工艺布置及有关设计计算知识;了解运行管理基本知识;能识读和绘制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施工图;具有从事一般通风与舒适性空调系统安装与初步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采暖、空调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结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通风、空调施工的基本知识。 2、理解通风、空调施工原则和施工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通风、空调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 2、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将思想教育与理论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求同存异、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和科学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基础模块 绪论 1.课程内容 通风与空气调节的任务与意义;发展概况和方向。 2.教学要求 掌握通风与空调的任务和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通风与空调的发展的概况和方向。 第一部分工业通风 (一):工业有害物

1、课程内容 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汽、余热、余湿的来源及危害;高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排放标准; 2、教学要求 了解工业有害物的来源及散发机理,对生产和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掌握粉尘及有害气体的浓度表示方法,了解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3)了解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 (二)通风方式 1、课程内容:通风方式;系统组成及适用范围; 2 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通风方式、系统组成及使用范围 掌握通风系统常见的类型、构成及适用场合 了解事故通风的作用及通风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局部排气罩 1课程内容 局部排气罩的分类;密闭罩;通柜;外部吸气罩;接受罩;槽边吸气罩;吹吸罩。2教学要求 了解局部排气罩的类型、布置原则;了解防尘密闭罩、通风柜的类型、适用范围、风量确定方法;了解吸气口气流运动规律;掌握外部吸气罩的类型及排风量计算;了解热源上部接受罩的尺寸确定及风量计算;了解吹吸式排气罩的特点及选择计算方法。 (四)全面通风 1、课程内容 全面通风量的计算、工业有害物理的计算、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空气平衡与热平衡 2、教学要求 了解全面通风量的计算方法;掌握工业有害物理的计算;掌握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形式(五)工业有害物的净化* 1、课程内容:粉尘的特性;除尘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各类除尘器的构造、工作原理;除尘器的选择;有害气体及蒸气的净化;过滤式除尘器;了解其它类型除尘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2、教学要求:了解粉尘的特性;掌握除尘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掌握各类除尘器的适用范围及选择方法;了解有害气体净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六)自然通风 1、课程内容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热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计算;避风天窗与风帽;自然通风与建筑工艺的配合。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方案

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43-2002) 二、《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75-98) 三、《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 四、《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 五、印钞厂印钞工房易地迁建工程暖风施工图及其设备表 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空调工程调试容 一、单机试运转操作项目 A、B座地下室组合式空调箱、节能低噪音风机箱、高温排烟风机、 B座中新风机组的单机试运转;冷冻站封闭型离心冷水机组、空调水泵、热交换机组、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及低噪音冷却塔的单机试运转。 二、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操作项目 A座一~三层各层全空气系统的试运转、调试;B座新风系统的试运转及调试,A、B座风机盘管系统的试运转及调试。 三、调试操作工艺 (一)调试工艺程序 (二)调试准备工作

1.参加试运转测定和调试的人员要妥善安排,并做到思想重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指挥统一,行动一致。 2.制定通风、空调单项工程试运转方案,报批后,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操作。 3.参加试运转人员要认真熟悉运转有关资料和生产工艺要求,掌握试运转中的问题处理知识和技巧。 4.按照设计和施工规和质量评定标准的要求,全面检查已安装完工的系统。 5.试运转中所用水、电、蒸汽及压缩空气等应具备可供使用的条件,并无泄漏堵塞等情况。 6.试运转场地整洁,有标示牌,并准备好有关防护设施。 7.准备好试运转过程中各种仪器、仪表以及核查各种项目的记录表格。 8.设备和管道系统 (1)设备清洗合格,注入符合要求和数量的润滑油,并且外 观未发现有任何缺陷,同时认真填写设备检查记录表。 (2)空调器、空调室、通风管部都已清理干净,各种调节阀、防火阀、排烟阀等动作灵活可靠。 (3)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各种送、回风口位置正确,部的风 阀和叶片已达到要求的开度和角度。 (4)冷却水、冷冻水、热水和蒸汽等系统,已进行了冲洗工 作,其部达到了洁净要求,并无泄露现象。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通风与空间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也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且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 风管air duct 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风道air channel 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3通风工程ventilation worb 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燃烟系统工程的统称. 2。0.4 空调工程 air conditioning works 空气调节、空气净化与洁净室空调系统的总称。 2。0.5风管配件duct fittings 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风管部件 duct accessory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 2.0。7 咬口seam 金用薄板边缘弯曲成一定形状,用于相互固定连接的构造。 2.0.8 漏风量air leakage.i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 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2.0.9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airsystempermlsslbleleakag.rate 按风管系统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2.0.10 漏风率 air system leakage rat;.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 2。0.11 净化空调系统air cleaning system 用于洁净空间的空气调节、空气净化系统。 2.0.12 漏光检测 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穿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13 整体式制冷设备packaged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系统辅助部件组装在同一机座上,而构成整体形式的制冷设备. 2.0。14 组装式制冷设备assembling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辅助设备采用部分集中、部分分开安装形式的制冷设备。 2.0。I5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 design working pressure 指系统风管总风管处设计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2.0.16空气洁净度等级air cleanliness class 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出径的粒子最大地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2.0。17 角件 corner pieces 用于金用薄用权法兰风管四角连接的直角型专用构件。 2.0.18风机过压器单元(FFU、FMU)fan filter(m.dule)u。it 由风机箱和高效过滤器等组成的用于洁净空间的单元式送风机组. 2.0.19空态as-built 洁净室的设施已经建成,所有动力接通并运行,但无生产设备、材料及人员在场.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学习重点及习题详解

第一章室内污染物的控制与通风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了解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般建筑物通风的设计计算能力。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室内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建筑物通风的分类、概念和工作原理,防火排烟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原理,并讨论了建筑物通风和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学习本章时应掌握和理解以下几点: 一、熟悉室内污染物的分类、来源及危害,理解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二、掌握局部通风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熟悉空气幕和外部吸气罩的设计计算方法。 三、掌握全面通风的分类和全面通风换气量的确定方法,理解置换通风的概念和作用原理,熟悉气流组织的类型及设计计算原则,利用空气质量平衡和热平衡方程熟练进行全面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 四、理解热压和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工作原理,熟悉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原则和设计计算方法。 五、掌握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加压送风防烟和疏导排烟等基本概念,理解烟气的危害和防排烟的重要性,熟悉烟气的流动与控制原则以及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1、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及其评价。 2、局部通风、全面通风和自然通风的概念、工作原理及特点。 3、局部通风、全面通风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方法。 4、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加压送风量和机械排烟量的确定方法。 5、建筑物的防火排烟系统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题详解: 1-6 已知某房间散发的余热量为160kW ,一氧化碳有害气体为32mg/s ,当地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31℃。如果要求室内温度不超过35℃,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1mg/m 3,试确定该房间所需要的全面通风量。 【解】 据题意得一氧化碳p1y ≤1 mg/m 3,考虑送风中不含有一氧化碳,故0s1=y 。 (1)消除余热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ρ=313531 273353011160s p p 1.t t C Q L 34.1 m 3/s (2)稀释一氧化碳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 ? ??-?=-=01326s1p112y y kx L 192m 3/s (取6=k ) 或 =??? ??-?=-= 013210s1p112y y kx L 320m 3/s (取10=k ) (3)该房间所需要的全面通风量取(1)和(2)中的最大值: 192m 3/s (取6=k )或320m 3/s (取10=k )。 1-8 已知某车间内总余热量为Q =80kW ,车间上部天窗排风量zp L =2.5m 3/s ,局部机械排风量jp L =3.0 m 3/s ,自然进风量zj L =1 m 3/s ,车间工作区温度为25℃,外界空气温度w t =-12℃。 求:(1)机械进风量jj G ;(2)机械送风温度jj t ;(3)加热机械进风所需的热量3Q 。 【解】 (1)确定机械进风量jj G : 由jp zp jj zj G G G G +=+得: jj j jp jp zp zp jj ρ-ρ+ρ=j L L L G 16512 2733530125273353032527335352....=-?-+?++? =kg/s (2)确定送风温度 jp jp zp zp zj zj jj jj Ct G Ct G Q Ct G Ct G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