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运放电路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相比有哪些突出优点.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例5-1】电路如图 (a)、(b)所示。
(1)判断图示电路的反馈极性及类型;(2)求出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
图(a) 图(b)【相关知识】负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
【解题思路】(1)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的反馈极性及类型。
(2)根据反馈网络求电路的反馈系数。
【解题过程】(1)判断电路反馈极性及类型。
在图(a)中,电阻网络构成反馈网络,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反馈电压,输入电压与串联叠加后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管的);当令=0时,=0,即正比与;当输入信号对地极性为♁时,从输出端反馈回来的信号对地极性也为♁,故本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在图(b)电路中,反馈网络的结构与图(a)相同,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也时串联叠加,但反馈网络的输入量不是电路的输出电压而是电路输出电流(集电极电流),反馈极性与图(a)相同,故本电路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2)为了分析问题方便,画出图(a) 、(b)的反馈网络分别如图(c)、(d)所示。
图(c) 图(d)由于图(a)电路是电压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压,即输出电压信号近似恒压源,内阻很小,计算反馈系数时,不起作用。
由图(c)可知,反馈电压等于输出电压在电阻上的分压。
即故图(a)电路的反馈系数由图(d)可知反馈电压等于输出电流的分流在电阻上的压降。
故图(b)电路的反馈系数【例5-2】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从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有通路引回其输入回路,则说明电路引入了反馈。
(2)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正反馈,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引入的反馈为直流反馈,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引入的反馈为交流反馈。
(4)既然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即负载上的电压,那么它也就稳定了负载电流。
(5)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与反馈电压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串联负反馈;净输入电流等于输入电流与反馈电流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并联负反馈。
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优缺点哎呀,说到电子元件,咱们平常接触的最多的其实就是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俩词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其实它们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复杂,咱们就从头开始聊聊。
先说说分立器件吧。
顾名思义,分立器件就是指那些各自独立的电子零件,每一个都能“单打独斗”。
这就好比是你自己做饭,你只要把每道菜做好了,合起来就是一桌子美食。
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这些分立器件其实就是电子产品的“厨具”,你可以自由搭配,组合成不同的电路。
好处嘛,首先就是“自由度高”。
你想做什么样的电路都能靠它们。
再说了,维修的时候,如果哪个部件坏了,直接换一个新的就好,简单方便。
就像坏了个锅,你换个锅就行了,其他的锅还好好的。
啊,你别小看这维修方便,特别是在一些老旧的设备里,很多人就是靠这些分立器件维修,甚至能做到“修旧如新”。
但是话说回来,分立器件的缺点也不少。
想想看,组合这么多零件,电路一搭建,整台设备就像一锅乱炖。
线路多了,出错的可能性也大了,想想你厨房里一堆锅碗瓢盆乱七八糟,找个东西就费劲。
电路上也是,布线复杂,空间占得多,操作起来麻烦。
再加上那些零件体积也不小,想装进小巧的设备里,真是费劲。
更别提了,有些分立器件的性能在高频、高速的情况下就不太行,搞不好就容易出现“吃不消”的情况,像你不小心给锅加了太多盐,整道菜就坏了。
所以啊,分立器件虽然用起来灵活,但如果不是特别熟练的人,可能有点头大。
说完了分立器件,咱们再聊聊集成电路(IC)。
这玩意儿就厉害了,把好多分立器件都合成在一个小小的芯片里,真是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这就像做菜时,你不仅能自己做饭,还能雇个大厨来帮忙,做出的菜色香味俱佳,自己轻松得很。
集成电路能将多个功能合二为一,这样不仅省空间,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说实话,现在电子设备里大部分都是靠集成电路撑场面,手机、电视、电脑,哪一样没了它们,估计你都得“背过气”了。
集成电路还特别适合那些对空间要求很高的地方,像手机这种小巧的电子设备,放个几百、几千个电路都不嫌挤,简直就是魔术般的存在。
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哲学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艘船(海贼王)世界上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电路~~ :)更何况还是用不同的实现方法(分立vs集成)要实现一个功能或性能相近的电路,分立器件和单片集成,两者采用的电路结构或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完全不一样。
理由:分立器件的电参数已经提取并测试完成,根据数据手册搭建电路,并通过正确地适当地连线,就可以实现相应功能,不需要考虑太多。
但在集成中,你需要考虑寄生效应,比如电阻、电容,这些值又是受电压控制、受温度影响,如果想达到相近的性能,就不得不选择合适的电路模型,最终得到的电路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
有时候,在单片集成电路中,为了达到某种性能,并不是增加或减少元件值,而是在芯片生产过程中改变掺杂浓度、尺寸大小等,这能仅仅通过观察分立器件符号得到嚒?电路设计好了,前、后仿通过了,还得封装,封装引入的寄生参数在设计电路或测试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了。
若测试结果和仿真差别很大,这还需要不断修改和调整电路以达到预期性能。
另外,还有些元件如电感啊,分立器件可以制作比较精确的高Q值电感;而单片集成只有低Q值的螺旋电感和精度差的键合线电感。
咋办?从成本上来讲(企业级的批量生产,个人玩玩还是用分立算了),记得Gray 那本书上关于这个有段说明:比较三级音频放大器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分立器件:因为无源器件(如电感、电容)比有源器件(晶体管)便宜的多,因此电路应该含有尽可能少的晶体管,并用电容完成级间耦合,如下图,况且分立器件的实现方案带有PCB板,不仅增加成本,使用还不方便-_-||图1 典型音频放大器的分立器件实现方案单片集成:决定价格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芯片面积。
而且,多数分立器件中使用的电容是在集成电路中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扩展到芯片外部,这就增加了封装管脚数,增加了成本;另外,在单片集成电路中,最便宜、占用空间最小的元件通常就是晶体管,因此在最优的实现方案中,应该是使用尽可能多的有源器件,减少电阻、电容的使用。
习题九9-1 集成运放电路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相比有哪些突出优点?答:集成运放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相比有很多优点,其突出优点是:(1)在集成电路中,制造有源器件(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比制造大电阻占用的面积小,且工艺上也不会增加麻烦,因此,集成电路中大量使用有源器件组成的有源负载,以获得大电阻,提高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将其组成电流源,以获得稳定的偏置电流。
所以一般集成运放的放大倍数与分立元件的放大倍数相比大得多。
(2)由于集成电路中所有元件同处于一块硅片上,相互距离非常近,且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造,因此,尽管各元件参数的绝对精度差,但它们的相对精度好,故对称性能好,特别适宜制作对称性要求高的电路,如差动电路、镜像电流源等。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采用复合管的接法以改进单管性能。
9-2 什么是零点漂移?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差动放大电路为什么能抑制零点漂移?答:由于集成运放的级间采用直接耦合方式,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前一级的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后面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由于各级的放大作用,第一级的微弱信号变化,经多级放大后在输出端也会产生很大变化。
当输入电压为零时,输出电压偏离零值的变化称为“零点漂移”。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晶体三极管的参数受温度的影响。
差动电路是采用两个参数完全对称的电路,两个管子的温度特性也完全对称,所以当输入电压为零时,两个管子集电极电位是相等的,差动电路能够抑制“零点漂移”。
9-3 在A 、B 两个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A 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当温度由20℃变到30℃时,输出电压漂移了2V ;B 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0,当温度从20℃变到30℃时,输出电压漂移10V 。
试问哪一个放大电路的零漂小?为什么?答:要判断哪个电路零漂大,一般是将它折合到输入端,由于两个电路温度都是由20℃变到30℃,所以A 电路2V/100=20mV ,B 电路为10V/1000=10mV ,所以B 电路零漂小。
运算放大器发明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真空管演变为如今的集成电路,它在不同的电子产品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现如今信息家电、手机、PDA 、网络等新兴应用的兴起更是将本次专题的主角-运算放大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次专题就来带你了解一下它吧!运放是运算放大器的简称。
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
由于早期应用于模拟计算机中,用以实现数学运算,故得名“运算放大器”,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运放是一个从功能的角度命名的电路单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如今绝大部分运放是以单片的形式存在。
现今运放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行业当中。
- 运算放大器的发展史 -- 运算放大器的分类 -1941年:贝尔实验室的Ka rl D.Swartzel Jr.发明了真空管组成的第一个运算放大器,并取得美国专利2,401,779,命名为“Su mmin gA m p ifier ”;11952年:首次作为商业产品贩售的运算放大器是Geo r g e A. Philbrick Researches (G AP/R )公司的真空管运算放大器,型号K 2-W ;21963年:第一个以集成电路单一芯片形式制成的运算放大器是Fairchild Senmiconductors的Bob Widlar所设计的μA702,1965年经改后推出μA709;31968年:Fairchild半导体公的μA741。
迄今为止仍然在用,他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器,也是极少数最长寿的IC 一。
4通用型运放其性能指标能适合于一般性(低频以及信号变化缓慢)使用,例如741A ,L M358(双运放),L M324及场效应管为输入级的L F356.高阻型运放这类运放的特点是差模输入阻抗非常高,输入偏置电流非常小。
实现这些指标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场效应管的高输入阻抗的特点,但这类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较大。
集成运放的特点和保护
集成运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小巧轻便:由于其集成了多种电路,功率较小,因此整体尺寸相对较小,适合在小型电路板中使用。
2. 低功耗:集成运放的功耗较低,可以降低整个电路的能耗,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和降低成本。
3. 精度高: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使得现代的集成运放的精度相当高,达到了微伏级别的偏移电压、互补偏置电流等要求。
4. 灵活性强:由于集成运放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到各种电路中,在设计电路时非常灵活,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反馈电路、外部补偿等。
5. 应用广泛:集成运放可以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比较电路等。
集成运放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过流保护:集成运放使用过流保护电路来防止电流超过其额定值,这可以防止电路因过载而过热、烧毁。
2. 过压保护:过压保护电路可以防止电路因为输入电压过高而损坏,可以将输入电压限制到一个安全范围内。
3. 温度保护:集成运放会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温度是否过高,如果超过了一定值,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降温或关闭电源。
4. 短路保护:在电路出现短路时,集成运放会通过短路保护电路来断开电路,防止过流烧毁电路。
5. 静电保护:集成运放在设计时会采取静电保护措施,在使用时应注意防止静电干扰,以免影响电路性能和寿命。
集成电路的优缺点
一、集成电路的优点1、电路方面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大大的简化了整机电路的设计、调试和安装,特别是采用一些专用集成电路后,整机电路显得更为简洁。
2、性能指标方面相对于分立元器件电路而言,采用集成电路构成的整机电路性能指标更高。
例如,集成运放电路的增益、零点漂移的性能都远远超过分立电子元器件电路。
3、可靠性方面集成电路具有高可靠性的优点,从而提高了整机电路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性能和一致性。
另外,采用集成电路后,电路中的焊点大幅度减少,整机电路出现虚焊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使整机电路工作更为可靠。
4、生产成本方面与分立电子元器件电路相比,集成电路的成本较低,这就降低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成本。
5、能耗方面集成电路还具有耗电小、体积小、经济等优点。
同一功能的电路,采用集成电路要比采用分离电子元器件的电路功耗小许多。
6、故障率方面集成电路的故障发生率相对于分立元器件电路较低,所以降低了整机电路的故障发生率。
二、集成电路的缺点1、电路拆卸方面集成电路的引脚很多,给修理中的集成电路拆卸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引脚很多的四列集成电路,拆卸很不方便。
2、修理成本方面当
集成电路内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出现故障时,通常必须整块更换,增加了修理成本。
3、故障判断方面相对于分立电子元器件电路,在检修集成电路某特特殊故障时,准确的判断集成电路故障很不方便。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发展与应用1.引言集成运算放大器(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集成运放)是现代电子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与应用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晶体管放大器到现代的高性能集成运放,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集成运放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优势以及未来趋势。
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发展2.1早期阶段在集成运放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使用晶体管搭建放大电路。
然而,这种方法的电路复杂,调试困难,且性能不稳定。
2.2晶体管放大器阶段随着晶体管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一起,形成了晶体管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具有更稳定的性能和更小的体积,但在使用上仍然存在一些不便。
2.3集成电路放大器阶段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形成了集成电路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体积,同时降低了成本。
2.4现代集成放大器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集成放大器在性能、体积、成本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各种特殊类型的集成运放也应运而生。
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领域3.1信号放大集成运放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领域,用于提高信号的幅度和功率。
3.2模拟运算集成运放可以实现模拟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中。
3.3数字运算通过数字电路与集成运放的结合,可以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与运算。
3.4自动控制集成运放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用于实现各种控制算法。
3.5音频处理在音频处理领域,集成运放被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和音效处理。
3.6其他领域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集成运放还广泛应用于通信、测量、电力电子、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优势4.1高增益集成运放具有较高的增益,能够实现对微弱信号的放大。
4.2低失真相比于分立元件搭建的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失真更低。
什么是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都是电子领域中常见的元件,它们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定义和特点首先,分立元件是指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
这些元件通常是单个的、独立的,可以通过引脚或端子与其他元器件相连。
而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则是将多个电子器件、电路及其它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技术和产品,通常由微型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器件组成。
二、结构和封装分立元件一般是单个器件,结构比较简单。
它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封装形式,如螺旋形、片状形、管状形等。
而集成电路则将多个器件封装在一个芯片上,常见的封装形式有双列直插(DIP)、表面贴装(SMD)等。
三、功能和用途由于分立元件只是单独的器件,其功能相对较简单。
例如,二极管主要用于整流和电压限制,晶体管用于放大和开关等。
而集成电路内部集成了多个功能单元,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电路功能,如逻辑门、微处理器等。
集成电路的功能更加强大且多样化,应用范围更广。
四、性能和参数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的性能参数不尽相同。
分立元件通常具有一些基本的参数,如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等。
而集成电路的参数包括工作电压、最大电流、工作温度等,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参数,如时钟频率、存储容量等,这些参数能够更好地反映集成电路的性能。
五、制造工艺和成本分立元件的制造相对简单,通常采用的是批量生产工艺,成本相对较低。
而集成电路的制造相对复杂,包括晶圆加工、掩膜制造、芯片制造、封装等多个工艺步骤,成本相对较高。
同时,由于集成电路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小的体积,因此在大批量应用中,其成本优势逐渐体现。
综上所述,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在结构、功能、性能、制造工艺和成本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分立元件通常是单个独立的器件,功能相对简单,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优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运算放大器来源于电子线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运算放大器是每位电子工程师必须研习的对象,为了给工程师们提供优质的电子工程知识,电源网有幸邀请国内权威运算放大器应用专家陈永真为大家讲授运算放大器的相关知识。
陈永真,辽宁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
他所研制的“铁路客车荧光灯逆变器”唯一通过铁道部标准“TB/T2219-81”的全部测试,参加过“十五”期间的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用超级电容器”项目,并出版电容和通用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的专着。
下面请大家认真听陈永真教授的精彩课程吧!
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优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优势
前面讲了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深度负反馈引入的优缺点。
似乎集成运算放大器并没有什幺优势,深度负反馈后也不是那幺的理想。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应用,恰当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负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还是极具优势的,这是不容置疑的,除非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负反馈选择不恰当。
那幺集成运算放大器都具有哪些优势呢?
6.2 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具有几乎完美的功能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在分立元件放大器基础上将各个晶体管制作在同一芯片内,同时根据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特点将分立元件的电路单元性能优化。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性能非常接近于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这使得在设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时,可以用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计算方法所。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运算放大器,是由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组成的高增益模拟集成电路。
与分离元件构成的电路相比,运算放大器具有稳定性好、电路计算容易、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其可完成信号放大、信号运算、信号处理、波形变换等功能。
按性能可分为通用型、高阻型、高速型、低温漂型、低功耗、高压大功率型等多种产品。
1、最基本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典型的运算放大器是反相放大器,如图1所示。
输入信号V i是由“-”号端加入的,其输出电压V0和输入电压反相,电压增益为:G=V0÷V i=R2÷R1,故输出电压为:V0=-(R2÷R1)×V i图1 反相放大器电路原理图同相放大器,如图2所示。
输入信号Vi是由“-”号端加入的,其输出电压V0和输入电压同相,电压增益为:G=V0÷V i=1 (R2÷R1),故其输出电压为:V0=[1-(R2÷R1)]×V i。
所谓“同相”和“反相”是指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对于由它引起的输出信号的极性而言的。
图2 同相放大器电路原理图2、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充分认识和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认为对学习和应用运算放大器以及仪表维修工作将是很有帮助的。
现简述如下:①运算放大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总为零,这是运算放大器最重要的特性。
由于两个输入端之间的“虚短路”以及“输入阻抗非常大”,意味着运算放大器不需要输入电流,也可认为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流等于零。
②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电位等于反相端电位,即运算放大器工作正常时,两输入端有相同的直流电位。
前提是输出电压在直流电源的正电压和负电压之间,且输出电流小于运算放大器额定输出电流时。
③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等于无限大,即可用很小的输入电压获得非常大的输出电压。
运算放大器通电后,只需在输入端两端加上毫伏级的电位,就可以很容易地使输出进入正的或负的饱和状态。
④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阻抗Z=0,即在电路设计和电源所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从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拉出电流,且在输出端不会出现明显的电压降。
返回>>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放大倍数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由于该电路最初是用于数的运算,所以称为运算放大器。
虽然运算放大器的用途早已不限于运算,但仍沿用此名称。
把整个运算放大电路集成起来,成为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
目前,集成运放的放大倍数可高达107倍(140dB),集成运放工作在放大区时,输入与输出成线性关系,又称线性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按其特点可分为:运算放大电路、集成稳压电路、集成功率放大电路以及其它种类的集成电路。
也可将几个集成电路和一些元件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电路。
集成运放和分立元件组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电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⑴由于集成工艺不能制作大容量的电容,所以电路结构均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⑵为了提高集成度和集成电路的性能,一般集成电路的功耗要小,这样集成运放各级的偏置电流通常较小。
⑶集成运放中的电阻元件是利用硅半导体材料的体电阻制成的,所以集成电路中的电阻阻值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是几十欧姆到几万欧姆,电阻阻值太大或太小都不易制造。
⑷在集成电路中,制造有源器件(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比制造大电阻占用的面积小,且工艺上也不麻烦,因此在集成电路中大量使用有源器件来组成有源负载,从而获得大电阻。
提高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还可以将有源器件组成恒流源,以获得稳定的偏置电流。
二极管常用三极管代替。
⑸集成电路中各元件的绝对精度差,但相对精度高,故对称性好,特别适宜制作对称性要求高的电路。
⑹集成电路中,采用复合管的接法,以改变单管的性能。
集成运放的原理框图如右下图所示,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⑴输入级: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入端与输出端成同相关系,一个输入端同输出端成反相关系。
温度漂移要小。
⑵中间级:主要完成电压放大任务⑶输出级功率放大⑷偏置电路向各级提供稳定的静态的工作电流。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电路:电平偏移电路短路保护电路等§1 零点漂移输入交变信号为0时的输出电压值被称为放大器的零点。
分立元件与集成运放的优缺点集成功率放大器件或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的比较摘要:功率放大电路通常由集成功率放大器件或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组成,两者各有优缺点。
就如何正确地利用两种不同电路原理、调试、性能、结果加以分析比较。
关键词:互补对称OCL电路;输出无变压器功率放大器BTL;甲乙类;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是一种能量转换电路,要求在失真许可的范围内,高效地为负载提供尽可能大的功率,功放管的工作电流、电压的变化范围很大,那么三极管常常是工作在大信号状态下或接近极限运用状态,有甲类、乙类、甲乙类等各种工作方式。
为了提高效率,将放大电路做成推挽式电路,功放管的工作状态设置为甲乙类,以减小交越失真。
常见的音频功放电路在连接形式上主要有双电源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OCL(无输出电容)、单电源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OTL(无输出变压器)、平衡(桥式)无变压器功率放大器BTL等。
由于功放管承受大电流、高电压,因此功放管的保护问题和散热问题必须重视。
功率放大器可以由分立元件组成,也可由集成电路实现。
?1分立元件组成功率放大器图1为一个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直流化的互补对称OCL电路。
电路由差分放大级、电压推动级和复合输出级构成。
本电路引入了直流负反馈电路,一般功放中由于存在反馈电容,限制了低频响应,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只有增大反馈电容,但电容较大,会使电路不稳定。
该电路取消了反馈电容,彻底解决了这一矛盾。
同时,通过射级电阻引入本级负反馈,明显改善了本级性能并简化了电路。
输出级工作在甲乙类状态,既顾及了效率,也保证元件的线形工作状态。
差分管放大倍数等于200,两管相差要非常小。
电压推动管放大倍数等于80。
在此条件下,加以性能优良的稳压电源提供能量和偏置,最后对整个电路加以调试。
可测得:当前置输入20 mV时,输出功率>12 W。
该电路应注意非线形失真及噪声的减小,最终调试较复杂。
但电路只有基本放大电路,因此功能扩展余地很大。
2集成功率放大器电路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性能优良的集成功放芯片,如双运放NE5532,TDA2040,LM1875,TDA1514等。
习题九9-1 集成运放电路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相比有哪些突出优点?答:集成运放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相比有很多优点,其突出优点是:(1)在集成电路中,制造有源器件(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比制造大电阻占用的面积小,且工艺上也不会增加麻烦,因此,集成电路中大量使用有源器件组成的有源负载,以获得大电阻,提高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将其组成电流源,以获得稳定的偏置电流。
所以一般集成运放的放大倍数与分立元件的放大倍数相比大得多。
(2)由于集成电路中所有元件同处于一块硅片上,相互距离非常近,且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造,因此,尽管各元件参数的绝对精度差,但它们的相对精度好,故对称性能好,特别适宜制作对称性要求高的电路,如差动电路、镜像电流源等。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采用复合管的接法以改进单管性能。
9-2 什么是零点漂移?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差动放大电路为什么能抑制零点漂移?答:由于集成运放的级间采用直接耦合方式,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前一级的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后面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由于各级的放大作用,第一级的微弱信号变化,经多级放大后在输出端也会产生很大变化。
当输入电压为零时,输出电压偏离零值的变化称为“零点漂移”。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晶体三极管的参数受温度的影响。
差动电路是采用两个参数完全对称的电路,两个管子的温度特性也完全对称,所以当输入电压为零时,两个管子集电极电位是相等的,差动电路能够抑制“零点漂移”。
9-3 在A 、B 两个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A 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当温度由20℃变到30℃时,输出电压漂移了2V ;B 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0,当温度从20℃变到30℃时,输出电压漂移10V 。
试问哪一个放大电路的零漂小?为什么?答:要判断哪个电路零漂大,一般是将它折合到输入端,由于两个电路温度都是由20℃变到30℃,所以A 电路2V/100=20mV ,B 电路为10V/1000=10mV ,所以B 电路零漂小。
9-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是一种什么电路?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电路有什么特点? 答:集成运放的输入与输出呈线性关系,所以集成运放是线性集成电路。
集成运放共由四部分组成:输入级—作用是提供与输出同相和反相关系的两个输入端,要求是温度漂移尽可能小;中间级—主要完成电压放大任务;输出级—向负载提供一定的功率,属于功率放大;偏置电路—向各级提供稳定的静态工作电流。
9-5 何谓差模信号?何谓共模信号?若在差动放大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上加上信号U i 1=4mV ,而在另一个输入端加入信号U i 2,当U i 2分别为(1)U i 2=4mV ;(2)U i 2=-4mV ;(3)U i 2=-6mV ;(4)U i 2=6mV ;时,分别求出上述四种情况的差模信号U id 和共模信号U ic 的数值。
答:所谓差模信号是指在差动放大电路两个输入端分别加入幅度相等而极性相反的信号。
共模信号则是在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幅度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
U id =U i 1-U i 2 221i i ic U U U +=(1)U id =4-4=0 U ic =(4+4)/2=4mV(2)U id =4-(-4)=8mV U ic =(4+(-4)/2=0(3)U id =4-(-6)=10mV U ic =(4+(-6)/2=-1mV(4)U id =4-6=-2mV U ic =(4+6)/2=5mV9-6 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R e 的作用是什么?它对共模输入信号和差模输入信号有何影响。
答:对共模电路的影响。
对于双端输出电路而言,由于电路对称,其共模输出电压为零。
但当单端输出时,由于R e 引入了很强的负反馈,将对零漂起到抑制作用。
所以R e 接入使得共模放大倍数下降很多,但对零漂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对于差模电路而言。
流过R e 的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R e 上的压降为零,相当与“虚地”,所以对差模信号不产生任何影响所以,R e 引入的引入是抑制零漂。
9-7 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为什么能提高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答:由于引入R e 对共模信号有抑制能力,R e 越大,抑制能力越强,用恒流源代替R e ,由于恒流源后,它的直流电阻很小,而交流电阻很大,既无需提高U EE 的值,有能保证交流电阻很大,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9-8 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9-1所示,晶体管的参数β1=β2=50,r’bb 1=r’bb 2=300Ω,其他电路参数如图中所示。
试求:(1)静态工作点;(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3)共模抑制比; (4)差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静态工作点 静态时,输入短路,流过R e 的电流为I E 1和I E 2之和,且电路对称,故I E 1=I E 2=I E , 因为:U EE -U BE =I B R s +I E (R w /2)+2I E R e又 β+=1E B I I 所以 mA R R R U U I s w e BE EE E 23.040502400027.012122≈++⨯-=+++-=β(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由于对于差模电压放大倍数R e 不产生任何影响,故双端输出的差模放大倍数为:R ’L =R c //(R L /2)=20/3k145300200010320503'-≈+⨯⨯-=+-=be s L ud r R R A β 双端输出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由于电路对称,故输出电压为0,所以,放大倍数为零。
单端输出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14.0480005110051300200010320502)1(2)1(3'-≈⨯+⨯++⨯⨯-=+++++-=e w be s Luc R R r R R A βββ (3)共模抑制比u i 2题图9-1 习题9-8电路1000014.0145≈==uc ud A A CMRR (4)差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k R r R r w be s id 8.1410051300200022)1(2=⨯++⨯=⎥⎦⎤⎢⎣⎡+++=β k R r c od 402022=⨯==9-9 集成运放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有哪两个重要特点?工作在非线性区时又有什么不同?答:集成运放的理想条件有很多,但重要的有以下几点:(1)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 od →∞(2)差模输入电阻 r id →∞(3)输出电阻 r o →0(4)共模抑制比 CMRR →∞(5)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及它们的温漂均为零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的两个重要特点是:(1)因为A od →∞,所以0/→=--+od o A u u u 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输入端“虚短路”。
(2)因为输入电阻r id →∞,所以i =0。
工作在非线性区时也有两个重要特点:(1)输出电压只有两种可能取值u +>u -时,u o =U o +u +<u -时,u o =U o -(2)输入电流为零,即i =09-10 电路如题图9-2所示。
集成运放电路输入点B 的电压近似为零,那么将B 点接地,输入输出关系是否仍然成立?既然运放输入电流趋于零,是否可将A 点断开,此时放大器能工作吗?为什么? 答:B 点的电位近似为零,我们在分析放大电路时可以将其看为“虚地”,这是由于运放放大倍数很大的缘故,很小的输入就可以引起较大的输出。
但一旦将它接地,输入就为0,所以输出电压u o =0,B 点电位为0,输出电位为0,故流过R f的电流为0,所以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就不成立。
同理,尽管A 点的电流近似为0,但一旦断开,就相当于负端输入悬空,由于正端输入接地,所以放大器无输入信号,因此放大器在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必然也为0,此时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
9-11 假设题图9-3所示电路中的集成运放是理想的,试求该电路的电压传输函数关系式。
解:要求电路的传输函数就是确定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假定流过R 1的电流为I ,则u i =IR 1212R R u IR u i A -=-=Ru i题图9-2 习题9-10电路图i i i i A A o u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u R u u R R u I u )1()()(342412124312143++-=-+-=+--= 9-12 题图9-4为同相加法器,试证明:⎪⎪⎭⎫⎝⎛+++⎪⎪⎭⎫ ⎝⎛+=221112121i i f o u R R R u R R R R R u 证明:+-=+=u R RR u u f o (先计算出u -,又因为虚地概念,所以u -= u +) 02211=-+-++R u u R u u i i (r i =∞,所以i =0) 故:R RR u R R R R u R R R u R u f o i i )()11(2121212211++=+=++ ))(1(22111212i i fo u R R R u R R R R R u ++++=证毕。
9-13 试求题图9-5所示电路的电压传输关系式。
解:332211R u R u R u i i i i ++== ⎰⎰⎪⎪⎭⎫ ⎝⎛++-=-=-=dt R u R u R u C idt C u u i i i c o 33221111u o 题图9-5 习题9-13电路图u i 1u i 2u iRu o 题图9-4 习题9-12电路图u i u o题图9-3 习题9-11电路图《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十章参考答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