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0.13 KB
- 文档页数:9
给药途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贴皮、吸入、局部涂抹等。
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也是最方便的一种途径。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经过口腔、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的吸收过程中,可能会被代谢、降解,从而影响其药效。
因此,需要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饮食、饮水等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人体内部的一种给药方式,可以快速地达到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等风险。
贴皮是将药物贴在皮肤上,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给药方式。
需要注意药物的贴法、贴位以及贴时间等因素。
吸入是将药物通过口腔、鼻腔、气管等呼吸道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的一种给药方式。
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吸入方式、吸入时间等因素。
局部涂抹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或黏膜上,通过局部吸收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给药方式。
需要注意药物的涂抹部位、涂抹方式以及涂抹时间等因素。
总之,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及患者的生理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并严格遵守药物的用法、用量、用时等注意事项,以
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直肠给药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首先,进行直肠给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物,通常来说,液体制剂更适合直肠给药,因为它们更容易通过直肠黏膜吸收。
其次,需要准备好给药器具,比如肛管或灌肠器,确保其清洁和无菌。
接下来,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一般来说,俯卧位是最适合的体位,可以使肛门和直肠处于最佳位置,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同时,也可以采用左侧卧位,但不宜采用仰卧位,因为这样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在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将药物缓慢、轻柔地注入直肠内。
在使用肛管或灌肠器时,需要注意不要过深插入,以免损伤直肠黏膜。
注入药物后,需要保持体位,让药物充分吸收。
通常来说,保持体位15-30分钟即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
在进行直肠给药后,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和直肠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其次,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次,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给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频次。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物。
总之,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但是,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准备好给药器具、选择合适的体位、缓慢注入药物、保持体位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药物的剂量和频次、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等事项。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直肠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口服药物给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它便于患者自行使用,并且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正确的口服药物给药操作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口服药物给药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口服药物给药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给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如下:a. 洗手:务必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彻底清除手部的细菌和污垢。
b.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的医嘱,确保给药的药物、剂量、频次和给药时间的正确性。
c. 打开药物包装:妥善打开药物的包装,避免污染药物。
d. 准备辅助工具:如需要使用药杯、药匙等辅助工具,应提前准备好。
2. 口服药物给药a. 药物摄入:将正确剂量的药物放入口腔,饮用适量的水将药物吞下。
对于需要嚼碎或溶解的药物,按照医嘱进行操作。
b. 坐位姿势: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保持坐位姿势,避免匆忙或仰卧等不良姿势。
c. 注意事项: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遵循一些注意事项,如不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避免咀嚼胶囊等。
3. 后续处理a. 清洗辅助工具:口服药物完成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辅助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b. 记录药物给予情况:准确记录患者的药物给予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信息。
二、口服药物给药操作评分标准为确保口服药物给药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使用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分标准范例:1. 无需改进(得分3分):a. 患者正确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无遗漏或错误。
b. 药物给予前后进行了适当的手卫生。
c. 辅助工具的使用正确,且无交叉污染。
2. 需改进(得分2分):a. 患者有轻微的服药错误,如服用时间稍有延迟,但不会影响药效。
b. 手卫生不完全彻底,或辅助工具清洗不彻底。
c. 口服药物时患者姿势不正确,但不会明显影响药物摄入。
3. 需重点改进(得分1分):a. 患者有较大的服药错误,如错过服药时间或遗漏药物。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给药法(一)口服给药法1.摆药(病房摆药)按医嘱准备住院病人口服药。
正确提供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1)用物:药柜(备有各种药物及用具,如量杯、滴管、乳钵、药匙、纱布或小毛巾),发药盘或发药车,药杯,服药单。
(2)操作要点:①洗手、戴口罩,将用物备齐。
②核对服药单。
③摆固体药物,应用药匙取,药粉或含化药物须另用纸包后放入杯内。
④摆药过程中,严格核对药瓶标签3遍,取药前、取药中、取药后各核对1遍。
⑤摆水剂时应用量杯计量。
先将药水摇匀,再手持量杯或带刻度的药杯,拇指在所需刻度处,使之与视线同一水平,右手持药瓶,标签朝向掌心,倒毕以湿纱布擦净瓶口,放回原处。
⑥药液量不足1ml时,须用滴管测量(1ml-15滴),将药液滴入盛少许凉开水的药杯内,以免黏附杯上。
⑦药物全部摆完后,与服药单查对1次。
对婴幼儿和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将药片研碎后用纸包好放一药杯内。
⑧清洗滴管、乳钵等,整理药柜。
⑨经第2人核对后发药。
2.发药(1)目的:按医嘱将口服药发给病人,并指导、协助病人服下。
(2)用物: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服药单,发药盘或发药车。
(3)操作要点:①洗手,戴口罩;②按规定时间送药至床前,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后发药。
帮助病人及时服下;③老人、体弱者、小儿及危重病人应喂药,鼻饲病人应将研碎药液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并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④若病人不在或因故暂不能服药者应将药品取回保管并交班;⑤药杯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后备用。
(4)注意事项:①摆药、发药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
②剂量要准确,同时服用几种水剂时,应分别倒入各自药杯内。
同时服用两杯以上药物时应一次取离药盘,以免再次取药时拿错。
③如病情需要或系幼儿,可将药片磨碎后送服。
④严格依照医嘱按时给药。
因特殊情况暂不发药,要做好交班。
⑤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应在使用前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中须加强病情观察。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一)口服制剂一般于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为宜。
(二)大多数抗菌药物无论口服、肌注或静脉用药,应每6-12小时给药一次;要尽量避免白天一次用药,其它时间停用的给药方法。
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无此必要。
另外还需注意:1、大多数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要采用分次给药方案,将每次剂量溶于100-250ML液体内0.5-1小时滴入,结合该药物的半衰期+PAE(抗菌药物后效应)制定q8h 或q12h给药,药物应临时配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等药的滴注时间应〉1小时。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及多烯类抗菌药物(二性霉素)可采用每日一次给药方案,以避免毒性反应。
静脉滴注需要数小时。
3、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因半衰期及PAE相应较长,加上剂量依赖型等作用,应采用每日一次给药方案,可用肌注或静脉滴注(大于1小时),不宜静脉推注,不宜与B-内酰胺类药物同瓶滴注。
一般疗程最长不宜超过14天。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一)一般不主张以预防为目的而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对内科无感染征象的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糖尿病、非感染性休克、慢性肾脏疾病,一般不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二)非手术科室预防用药主要限于风湿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疟疾、流感杆菌感染、真菌、其它传染性疾病等。
(三)胃肠道手术及胆囊炎手术前1小时可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治疗。
对其它选择性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颅内手术及骨、关节手术、矫形手术等可在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菌药物。
(四)手术后预防用药的指征:1、手术视野显著污染。
2、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的机会大。
3、异物植入手术。
4、手术涉及重要器官,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
5、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
手术预防用药的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如果手术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在手术中给于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48小时。
第十三章:给药给药的原则(1)根据医嘱给药:(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安全正确用药:(4)注意用药后反应:(5)做好心理: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给药是一种非独立的护理操作,因此 ,护士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
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
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污染 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毒副反应较大的应加强观 察,做好记录。
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
技术熟练、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
心理上予解释、鼓励、劝慰,消除怀疑、恐惧及抗药心理以取得主动治疗的效果。
参与药物管理。
1.保持药柜整洁,药品标签清晰并分类放置。
内服药贴以蓝色边标签;外用药贴以红色边标签;剧毒药贴以黑色边标签,在取用药物时要注意仔细查看。
2.剧毒麻醉药应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班班交接。
3.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异味、变色、潮解、变性等,立即停止使用。
4.药物根据不同性质,分别保存。
遇热易破坏的生物制品、抗生素——干燥阴凉或冷藏(2-10℃)易挥发、潮解——装瓶盖紧易燃、易爆的药物——阴凉,远离火源易氧化、遇光变质——深色瓶中药——阴凉干燥给药方法口服给药法备药(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核对服药本及小药卡,无误后按床号顺序将小药卡插入发药盘内,放好药杯。
(3)根据服药本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按床号顺序,进行配药。
(4)认真检查药物质量,根据药物不同剂型采取相应取药方法。
一般先取固体药,再配液体药。
一个病人的药配好后,再配另一病人的。
1)固体药:用药匙取,药粉或含化药应用纸包好。
2)液体药:用量杯量取。
将药液摇匀,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举量杯使所需刻度与视线平行;右手持药瓶,将标签朝手心,缓慢倒人所需药量,倒毕以湿纱布擦净瓶口;将药液倒入药杯。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所需药物:根据医嘱准备所需的药物,通常是栓剂或液体药物。
2. 确认患者的位置:患者通常需要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3. 患者清洁肛门:用温水和肥皂清洗患者的肛门区域,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戴手套:在给药前,医护人员应戴上一次性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5. 打开药物包装:打开所需药物的包装,并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示使用。
6. 插入药物:将药物尽可能轻柔地插入直肠,插入深度通常为3-4厘米。
7. 保持位置:插入药物后,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保持位置一段时间,以确保药物被充分吸收。
8. 抽出手指:缓慢地抽出插入药物的手指,以避免药物的流失。
9. 清洗手部:完成给药后,医护人员应充分清洗双手,以确保卫生。
请注意,在进行直肠给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导,并在遵守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直肠给药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
物和辅助工具。
药物可以是栓剂、灌肠剂等,辅助工具可以是手套、润滑剂等。
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其次,姿势选择。
进行直肠给药时,患者通常需要采取俯卧位
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药物的顺利进入直肠,并减少不适感。
在选
择姿势时,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操作的便利性。
然后,药物给予。
在给药之前,需要戴上手套并做好个人卫生。
将药物涂抹在指套上或者直接插入直肠内,确保药物能够充分接触
到直肠黏膜。
在插入过程中要轻柔,避免造成伤害。
接着,保持姿势。
在给药完成后,患者需要保持相应的姿势一
段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被吸收。
这个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最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
是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肛门或直肠的损伤;二是避免过度频繁
给药,以免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三是在给药前后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之,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操作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适感,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在进行直肠给药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同时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安全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的安全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1.口服给药:-选择合适的口服给药时间: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空腹服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后服用。
-注意服药剂量和间隔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嘱咐服药,并遵守药物的最大剂量和服药间隔时间的限制。
-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一些食物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吸收,患者应避免与这些食物一起服用药物。
2.注射给药:-准备注射器和药物: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干净且无损坏,而药物必须正确储存和准备。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方法: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注意注射的角度和深度:使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注射,以确保药物进入正确的层次。
-注意注射速度:按照医生嘱咐的速度缓慢注射,以避免压力过高导致药物逆流或血管损伤。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以降低注射后疼痛、红肿和感染的风险。
-处理废弃的注射用具:注射器、针头和废弃的药物容器必须正确处置,以避免传播感染或伤害他人。
3.外用给药:-选择适当的外用给药方式:根据病情和医嘱选择药膏、喷雾、贴剂或搽剂等合适的外用给药方式。
-清洁受药部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洁受药部位,以去除污垢和污染物,然后彻底干燥。
-涂抹药物:在干燥的皮肤上涂抹或揉搓药膏,但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刺激皮肤或破坏药膏。
-遵守用药频率和用量:严格遵守用药频率和用量的限制,以免过量或缺量。
-避免涂抹在眼睛或口腔周围:避免将外用药物涂抹在眼睛或口腔周围,以免刺激或误食。
除了以上常用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在使用新药物之前,患者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等信息。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患者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必须按照医嘱严格使用药物。
-药物存储和处置:药物必须储存在阴凉、干燥和不易触及儿童的地方,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必须进行安全处置。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使用眼膏剂时,宜按下列步骤操作:①清洁双手,打开眼膏管口;②头部后仰,眼向上望,用食指轻轻将下眼睑拉开成一袋状,③压挤眼膏剂尾部,使眼膏呈线状溢出,将约1cm长的眼膏挤进下眼袋(如眼膏为盒装,将药膏抹在玻璃棒上涂敷于下眼睑内),轻轻按摩2~3min以增加疗效,但注意眼膏管口不要直接接触眼或眼睑;④眨眼数次,尽早使眼膏分布均匀,然后闭眼休息2min;⑤用脱脂棉擦去眼外多余药膏,盖好盖帽;⑥多次开管和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的眼膏不要再用。
滴耳剂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病。
如果耳聋或耳道不通,不宜应用。
耳膜穿孔也不要使用滴耳剂。
滴耳剂的使用方法:①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他问;②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
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③滴入后稍事休息5min;④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
⑤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⑥连续用药3天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及时去医院就诊。
滴鼻剂
鼻除其外部皮肤所覆盖外,鼻腔和鼻窦内部均为黏膜覆被,鼻腔又深又窄,所以滴鼻剂应头往后仰,适当吸气,使药液尽量达到较深部位。
另外,鼻黏膜比较娇嫩,滴鼻剂必须对黏膜没有或仅有较小的刺
激。
滴鼻剂的使用方法:①滴鼻前先呼气;②头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卧于床上,肩部放一枕头,使头部后仰;③对准鼻孔,瓶壁不要接触到鼻黏膜,一次滴入2~3滴,儿童1~2滴,一日3~4次或间隔4~6h给药1次;④滴后保持仰位1min,后坐直;⑤如滴鼻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来;⑥过度频繁或延长使用时间可引起鼻塞症状的反复。
连续用药3天以上,症状未缓解应向执业医师咨询;⑦同时使用几种滴鼻剂使,首先滴用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剂,再滴入抗菌药物;⑧含剧毒药的滴鼻剂尤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鼻用喷雾剂
鼻用喷雾剂是专供鼻腔使用的气雾剂,其包装带有阀门,使用时挤压阀门,药液以雾状喷射出来,供鼻腔外用。
鼻用喷雾剂的使用方法:①喷鼻前先呼气;②头部稍向前倾斜,保持坐位;③用力震摇气雾剂并将尖端塞入一个鼻孔,同时用手堵住另一个鼻孔并闭上嘴;④挤压气雾剂的阀门喷药,一次喷入1~2揿,儿童1揿,一日3~4次,或参阅说明书的剂量,同时慢慢地用鼻子吸气;⑤喷药后将头尽力向前倾,置于两膝之间,10s后坐直,使药液流入咽部,用嘴呼吸;⑥更换另一个鼻孔重复前一过程,用毕后可用凉开水冲洗喷头。
栓剂
栓剂因施用腔道的不同,分为直肠栓和尿道栓,后者现在很少应用。
(1)阴道栓应用阴道栓时宜注意:①洗净双手,除去栓剂外封物。
如栓剂太软,则应将其带着外包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冰水中冷却片刻,使其变硬,然后除去外封物,放在手中捂暖以消除尖状外缘。
用清水或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尖端部;②患者仰卧床上,双膝屈起并分开,可利用置入器或戴手套,将栓剂尖端部向阴道口塞入,并用手以向下、向前的方向轻轻推入阴道深处。
置入栓剂后患者应合拢双腿,保持仰卧姿势20min;③在给药后1~2h内尽量不排尿,以免影响药效;④应于入睡前给药,以便药物充分吸收,并可防止药栓与热熔解后外流;月经期停用,有过敏史者慎用。
(2)直肠栓应用时要依次进行:①栓剂基质的硬度易受气候的影响而改变,在夏季,炎热的天气会使栓剂变得松软而不易使用,应用前宜将其置入冰水或冰箱中10~20min,待其基质变硬;②剥去栓剂外裹的铝箔或聚乙烯膜,在栓剂的顶端蘸少许液状石蜡、凡士林、植物油或润滑油;③塞入时患者取侧卧位,小腿伸直,大腿向前屈曲,贴着腹部;儿童可趴伏在大人的腿上;④放松肛门。
把栓剂的尖端插入肛门,并用手指缓缓推进,深度据肛门口幼儿约2cm,成人约3cm,合拢双腿并保持侧卧姿势15min,以防栓剂被压出;⑤用药前先排便,用药后1~2h 内尽量不解大便(刺激性泻药除外)。
因为栓剂在直肠停留时间越长,吸收越完全;⑥有条件的话,在肛门外塞一点脱脂或纸巾,以防基质熔化漏出而污染衣被。
透皮贴剂
使用透皮贴剂时宜注意:①用前将所要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洗干净,并稍稍晾干;②从包装内取出贴片,揭去附着的薄膜,但不要触及含药部位;③贴于无毛发或是刮净毛发的皮肤上。
轻轻按压使之边缘与皮肤贴紧,不宜热敷;④皮肤有破损、溃烂、渗出、红肿的部位不要贴服;
⑤不要贴在皮肤的皱褶处、四肢下端或紧身衣服底下,选择一个不进行剧烈运动的部位,如胸部或上臂;⑥定期更换或遵循医嘱,若发现给药部位出现红肿或刺激,可向医生咨询。
膜剂
膜剂供口服或黏膜外用,包括口服、外用和控释膜剂。
膜剂应用时宜注意:①避孕药壬苯醇醚膜以女用为最好,房事前取药膜一张对折两次或揉成松软小团,以食指推入阴道深处;男用将药膜贴于阴茎头推入阴道深处。
10min后(不超过30min)行房事。
注意抽出动作要快,否则薄膜遇到阴道液体后粘在手指上,导致剂量不足;②复方快诺酮膜从月经第五天开始使用,一日1片,连续22天,晚餐后使用,不能间断,停药后3~7天内行经,等下次月经第5天继续用药;③复方甲地孕酮膜作为短效避孕药,从月经周期的第5天气,每日一片,连用22天为一周期,停药后2~4天来月经;然后于第5天继续用小1个月的药;④甲地孕酮膜(妇宁膜)用于避孕,用法同③;用于治疗子宫性出血,一次
2mg,一日3次(每隔8h给药1次),后每隔3天递减1次,直至维持一日4mg,连续20天,流血停止后,每日加快服快雌醇0.05mg或已烯雌酚1mg,连续20天;⑤毛果云香碱每日用2~3格,早起、睡前贴敷于眼角上,相当于2%浓度的滴眼剂一次2滴,一日6次。
气雾剂和粉吸入剂
气雾剂指将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制成的澄明液体、混悬液或乳浊液,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闭容器中,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的制剂。
使用气雾剂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尽量将痰液咳出,口腔内的食物咽下;②用前将气雾剂摇匀;③将双唇紧贴进喷嘴,头稍微后倾,缓缓呼气尽量让肺部的气体排尽;④于深呼吸的同时揿压气雾剂阀门,使舌头向下;准确掌握剂量,明确1次给药揿压几下;⑤屏呼吸约10~15s,后用鼻子呼气;⑥含激素类制剂用温水漱口。
吸入粉雾剂是指微粉化学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包括都保类、准纳器和吸乐等。
常用准纳器如舒利迭,为多剂量型;常用吸乐如思力华,属于单剂量吸入器。
都保装置的使用方法:①旋松保护瓶盖并拔出,充分振摇,使其均匀;握住瓶身,使旋柄在下方,垂直竖立,将底座旋柄朝某一方向尽量拧到底,然后再转回原来的位置,当听到“咔哒”一声时,表明一次剂量的药粉已经装好;②轻轻地呼气知道不再有空气可以冲肺部呼出,请勿对喷嘴呼气;③将喷嘴放在齿间,用双唇包住吸嘴,用力深呼吸;④缓慢呼气,最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用干纸巾擦拭吸嘴外部。
准纳器的使用方法为:①一手握住外壳,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向外推动拇指直至完全打开(指示窗一面朝上);②握住准纳器,使吸嘴对向自己。
向外推滑动杆直至发出“咔哒”声,表明准纳器已做好洗药的准备。
尽量呼气,但请勿将气呼入准纳器中;③将吸嘴放入口中,从准纳器中深深地平稳地吸入药物,切勿从鼻吸入。
然后将准纳器从口中拿出,继续屏气约10s,关闭准纳器。
关闭准纳器时。
将拇指放在手柄上,往后拉手柄,发出“咔哒”声表示准纳器已关闭,滑动杆自动复位,准纳器又可用于下次吸药时使用;④缓慢吸气最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⑤如需吸入第二剂药物,须关上准纳器,1分钟后重复上述步骤。
吸乐的使用方法为:①向上拉打开防尘帽,然后打开吸嘴;②沿着泡状包装上的穿孔将疱状条板分为两半,解开疱眼背面的铝箔,取出一粒胶囊,将其放入中央室中;③用力合上吸嘴直至听到“咔哒”一声,保持防尘帽敞开;④手持吸乐装置,吸嘴向上,将绿色刺孔按钮完全按下一次,然后松开,在胶囊上刺出许多小孔,以便在吸气时释放药物;
⑤先做一次深呼吸,在完全呼气(注意:无论何时都应避免呼气到吸嘴中);⑥举起吸乐装置放在嘴上,用嘴唇紧紧含住吸嘴,保持头部垂直,缓慢地深吸气,其速度应足以能听到胶囊振动。
吸气到肺部全充满时,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同时从嘴中取出吸乐装置。
重新开始正常呼吸。
重复第5和6步,将胶囊中的药物完全吸出;⑦再次打开吸嘴,倒出用过的胶囊并弃之。
关闭吸嘴和防尘帽,保存装置。
吸乐装置的清洁:每月清洁一次吸乐装置。
每月清洁一次吸乐装置。
打开防尘帽和吸嘴,然后向上推起刺孔按钮打开基托,用温水全面淋洗吸入器以除去粉末,将吸乐装置置纸巾上吸去水分,之后保持防尘帽、吸嘴和基托敞开,置空气中晾干,需24小时。
因此,应在刚用过之后进行清洁,这样可以保证下次使用。
必要时可以用微潮的薄纸清洁吸嘴的外面。
缓、控释制剂
服用缓、控释片剂或胶囊时,需要注意:①服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或请示医师,因为各制药公司的缓、控释型口服药的特性可能不同,另有些药用的是商品名,未表明“缓释”或“控释”字样,若在其外文药名中带有SR、ER时,则属于缓释剂型;②除另外有规定外,一般应整片或整丸吞服,严禁嚼碎和击碎分次服用;③缓、控释制剂每日仅用1~2
次,服药时间宜固定。
赠送常用精致线性可编辑小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