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产业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39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①.经济视角的城市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
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
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是竞争,但由于垄断行为存在,竞争会失效。
造成垄断行为的原因,包括规模经济造成的自然垄断,或者政治观致引起的垄断。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一、要点识记1、选择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对新世纪前50年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设想。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3、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寻找新的思路,实行以新型工业化为背景,由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问题理解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三步走”与“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想。
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这个设想。
但这个设想以及整个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都没有得到落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以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标准。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小康水平”的设想。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选题(10分)、多选题(20分)、填空题(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第一章导论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P22.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特殊性有哪些?(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公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
P4-53.系统: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第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P64、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2)整体性;(3)定量性;(4)最优化。
P65.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也随之变了。
P76.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马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P77.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抽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
(4)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史第六章的内容改革开放史第六章的内容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改革开放”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自1978年12月以来,中共中央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措施,将中国引导到全面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道路上。
改革开放的第六章,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未来进一步开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第六章中,中国决定发动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斗争。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的是政府改革、宏观调控、开放政策、市场化改革、扩大国内消费和创新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减贫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看,第六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重点在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科技创新。
这些改革举措有效地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国内外投资的大幅增长,并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还强调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减贫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致力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这些改革举措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方面。
这些改革努力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
改革开放的第六章还着重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
第六章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试图解决环境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环境监管和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等。
个人观点和理解:改革开放史第六章的内容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经济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也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政府的努力也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际好处。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查找地图,阅读教材内容,阅读图表和景观图片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作答、展示,教师进行点拨和提示,学生完善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
举例说明一些国家在领土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认知)2.运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图分析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以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描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4.知道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区域认知)重点难点重点: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难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读图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世界政区地图”,由师生间简单的常识问答导入新课。
问: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各有特色,领土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体制有社会主义、有资本主义,经济上有的发达,有的欠发达。
由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地区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
过渡:不同的国家因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不同,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教师:阅读材料,找出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和人口前三位的国家。
学生: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
世界面积前10位的国家世界面积后10位的国家排名国家万平方千米排名国家万平方千米1俄罗斯1709.81梵蒂冈0.44 2加拿大9982摩纳哥 1.49 3中国约9603瑙鲁22 4美国9374图瓦卢25.7 5巴西8515圣马力诺616澳大利亚7696列支敦士登1607印度2987马绍尔群岛181. 38阿根廷2788圣基茨和尼维斯261.69哈萨克斯坦2729马尔代夫29810阿尔及利亚23610马耳他316拓展: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