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翻译硕士第一名经验分享
- 格式:pdf
- 大小:292.33 KB
- 文档页数:4
翻译硕士留学个人陈述尊敬的招生委员会:您好!我是一名热衷于翻译事业的学生,自从接触到翻译这个领域以来,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在这个领域深入钻研。
因此,我决定申请贵校的翻译硕士项目,以期获得更专业、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以下是我的个人陈述,希望能够让您更好地了解我的背景、经历、特长和学术兴趣。
我出生在中国一个热爱语言的家庭,从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接触到了英语、汉语等多种语言。
在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对语言学习充满热情,不断通过阅读、写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高中时期,我参加了全国英语竞赛,并荣获一等奖,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在翻译领域发展的决心。
在大学期间,我主修英语翻译专业,系统地学习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通过专业的学习,我掌握了扎实的翻译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大学期间,我曾担任校报翻译编辑,负责将校内新闻翻译成英文,让更多国际学生了解学校的动态。
我还参与了多项翻译实践活动,如陪同翻译、会议翻译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一篇题为《机器翻译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的论文,对该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我还关注翻译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以期在未来的翻译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先进技术。
除了专业学习之外,我还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大学期间,我加入了志愿者协会,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如支教、扶贫等。
这些经历使我更加懂得珍惜资源、关爱他人,并培养了我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在我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的翻译技能,还需要宽广的视野、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以及强烈的责任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以期成为一名具备这些素质的翻译人才。
选择贵校的翻译硕士项目,是因为贵校在翻译领域享有盛誉,拥有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实践资源。
我从去年十一长假之后正式开始了我的复习考博历程,现总结一下供日后考博人大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1、人大很公平。
说这句话是相比其他省市的其他学校,因为本人参加了不止人大这一个学校的考试。
如果你的初试是第一名,人大是一定会要你的(除非有很明显的缺陷),人大非常重视初试排名,所以你的一切努力重点都应该放在初试上,考出好成绩才是王道。
2、关于导师。
完全不必要为不认识导师担心,但最好得到所报导师的邮箱地址,向导师介绍下自己并表示出敬意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高鸿业的教材是基础,所谓基础就是必须打牢的东西,里面的概念公式模型必须熟记于心。
之后我看的是多恩布什的中宏和平狄克的中微,因为人大不指定教材,所以看这两本书是作为扩展知识面的补充,同时把里面觉得生疏难懂的地方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用心地看。
我看这两本书会觉得很吃力,因为内容多而且翻译得很难懂,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多看就懂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百度一下帮助理解。
最后就是看金圣才的《考博专业课真题与难题详解》(宏、微两本),超级有用。
在你之前已经复习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看,你就明白答题的整个过程了。
回答最好图文并茂,要详细并且有条理,最好可以结合实事。
这两本我看了不止五遍,最后达到了看每道题目都有话可说,有理可依就够了。
专业课的复习还有两点要始终贯彻的,一个是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揣测,你会发现一定的规律(真题在经济学院可以买到,30元一本,经院各个专业都有,好便宜。
但不能邮购,可以找在京的朋友帮忙),另一个是论文资料的阅读,尤其是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一些当代热点的文章都是需要认真关注的。
4、关于英语的复习。
这一点来说我的教训大于经验。
复习的时候找了太多各个学校的真题,以至于到最后要考的那几个学校的题都没做完。
建议考人大的朋友先把人大历年的试题找全,再下几份近些年北大的、北师大等偏文科院校的真题一同拿来做(只做同种题型就好)。
重点把词汇、阅读和翻译里面的生词记下来,平时可以不背单词书,背好这些单词更有针对性。
给翻译硕士跨专业考生的10点建议每年大批翻译硕士的考生中,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凭着对翻译的热情和向往,加入了翻硕浩大的考生队列当中,与英专考生一决高下,渴望金榜题名,期待学习翻译的宝贵机会——他们就是跨考生。
对于翻硕的备考,很多跨考生不知该从何准备,学习计划和备考方法并不合理高效,因此很容易考研失利。
但是也有诸多的考生,能主动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案,及时收集实用的备考建议,从而最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开启了自己的翻译之路。
因此,获得实用高效的备考建议是跨专业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决定着跨考生的备考方向和思路。
勤小思为广大MTI跨考生准备了10条建议,抓紧看过来吧!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选择了跨专业备考翻译硕士,说明考生对于翻译有着向往之心或者之前接触过翻译,从而想在这方面进行学习深造。
所以在学习翻译和备考之路上,中公考研希望考生能怀着这份热情和兴趣,随时激励自己。
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翻译明明练习了很长时间,但是感觉依然没有进步,这时也并不要灰心丧气,回想最初对于翻译的兴趣和热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切实提升英语基础空怀兴趣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英语基础是取得高分的基石。
因此,跨考生应该尽早地开始准备考试,从基础打起,在词汇、语法、理论等各个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语言素材。
基础知识就像地基,越牢固,盖的楼层才能越高越结实,离自己的目标才能越近。
三、背诵与技巧学习相结合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基础很差,拿过学习资料来就是一个字——背,并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其实语言的积累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单词的积累,不能只靠背诵单词书上的A—Z,应该充分利用词根词缀法来扩充认知词汇量,多在阅读材料等的语境下去学习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此才能高效地积累和学习语言。
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备考资料网上的备考经验贴很多,参考资料也多种多样。
有的考生认为某个经验贴说的很有道理——要用高于试题难度的资料来进行翻译练习,比如《二级笔译实务》,于是就选择这本书来进行备考,但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
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MTI英语笔译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一、开始:坚定信念是成功的一半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愈发激烈,内卷现象层出不穷,好的学历已然成为了就业的硬通货。
曾经颇受追捧的本科学历,如今显得不再那么够用。
在全民考研的时代浪潮中,研究生考试“上岸”的难度逐渐增大,这更需要我们慎重考虑与决定。
一战失利之后,我有过挫败失望,自我怀疑,但从未想过放弃,最终二战上岸。
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考研,绝不能是为了躲避就业,迷茫而盲从;考研的目的,应是提升能力,开阔眼界,让以后的自己在就业市场中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自身的条件合适与否,其中的时间成本值得与否,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积极搜集信息了解的问题。
对我来说,考研是一条必走的路。
本科时期,我的老师就时常告诫我们,翻译行业不缺人手,缺的是精英。
自翻译硕士开始招生以来,热度经年不减,也逐渐翻译行业高端领域的门槛。
作为专业学位,翻译硕士可以帮助我学习更多专业技能,扩大行业视野,获取有用人脉信息,这都是本科翻译专业所不能做到的。
遑论这个专业的报考同学大部分是跨考,本科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甚至大部分与翻译完全不相关,但还是选择跨行深造,钻研翻译技巧,信念不可谓不坚定。
不仅如此,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一旦选定,放弃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但每年考场上总有几张空的桌椅,令人惋惜遗憾。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坚持到最后,但是我们要记得,它值得我们坚持。
我在考研期间,彷徨挫败常有,却未敢有过放弃的念头。
我想考研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信念坚定,足够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正中梦想的靶心。
二、择校: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翻译硕士来说,学校地域,意味着就业前景,是需要首要考虑的要素。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自然把目光落在了北京。
对于外语专业来说,学校专业比名气更重要,所以,我首先考虑了外语类院校,北外、外交学院、北语、北二外这几所学校,综合考虑了考试难度、招生人数和师资力量,最终我选择了报考北语。
外交学院翻译硕士英语口译考研信息整体复习经验经验指导1、抓住重点,快速复习2、建立框架,系统复习3、明确背诵,精确记忆4、区分主次,结合热点5、模拟训练,名师批阅6、押题模考,一战封侯一、2017年外交学院英语口译MTI考研参考书、招生信息、复试真题、录取就业信息★英语系:055102英语口译(专业学位)招生人数:40(20)含推免英语口译学费:20000元/年学制:两年1.★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2.★参考书:1-《三级、二级笔译实务和综合能力》2-《英语翻译二级笔译》外研社出版3-《星火英语专业八级词汇周计划》4-《英语专业八级改错》5-《星火英语专业八级报刊阅读五大题源》6-《星火专业八级写作》7-武峰《12天突破英汉翻译》《英汉翻译教程新说》8-《翻译硕士英语真题解析》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9-《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解析》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0-《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育明教育宋宋老师解析:1.扩招:从2014年开始扩招,分数线350分左右,2015年345分。
外交学院翻译硕士难度较大,但是就业形势不错,不建议跨专业的考生报考。
1.外院侧重考时政类的东西,所以说关注时政是很关键的。
抽时间可以去看看比较新的东西,如政府工作报告、CHINA DAILY上的热词,新闻热点之类的。
推荐几个app:BBC NEWS、CHINA DAILY、环球时报、百度知道、有道词典。
前三个就是新闻,翻译累了可以看看,而且可以尝试视译。
百度知道上有很多新词的解释,自己平常遇到不懂的也可以随手查一下2.★招收同等学力:①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两篇以上(含两篇)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③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550分以上。
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科目在通知复试时公布。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2014年翻译硕士硕士考研推荐必看教材《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著,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三册中至少一册)《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翻译硕士常考词汇精编》,育明教育主编,2013年版《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著,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翻硕会越来越火,因为随着国家的政策倾斜、学校培养mti学生的教学实践越来越成熟完善、和往年考翻硕同学的经验,报考翻硕的学生会逐年增多而且难度也将逐渐加大。
今年北语翻硕的初试线是358,比国家线高3分,而去年是与国家线持平。
去年北语翻硕没有招满,而今年计划录15个,去参加复试的有21个。
且400分以上的有两三个吧。
MTI学费:9000元学制:2年制方向:笔译考试内容:政治,翻译硕士英语,英汉互译,百科知识。
不考二外一、初试(一)翻译硕士英语这门相对学硕的基英简单的多,选择题部分很简单但是都是些语法,对于平时注重钻研高深的词汇和深层次学习的同学来说这个还是得注意了,有的甚至是高中的语法但因为很长时间不用或者不接触就莫能两可了。
所以复习时注重基础,还是很简单的。
阅读也不难,因为时间足够。
这门课我要说的就是写作,我由于比较懒所以没有练过一篇完整的400字英语作文,这个作文要求400字还是蛮多的。
这里插一小曲,我到最后一分钟坐在那里数作文字数发现只有350左右,正当心情郁闷之际,只听老师说时间到了。
结果突然有个女生大声喊道:老师,你让我把这个写完吧,我忘了把作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草稿纸上了。
结果可想而知,为了公平起见老师绝不会同意的,那女孩哭了。
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审核办法翻译是促进中外交流的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翻译硕士专业学科点建设符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顺应翻译学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3]37号)》的精神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经过全面调研、认真准备,特此申请增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权点。
下面拟从人才需求与招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与方式、质量保障条件、优势与特色以及行业合作等方面对增列本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说明。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1、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高层次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3.5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现有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只占总人数的5%。
高级翻译人才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翻译产业的发展需要更专业化与职业化。
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一批高水平、职业化的翻译人才。
因此,翻译人才的紧缺,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质量上。
培养高水平、专业性翻译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招生计划本学科点拟招收的MTI生源主要来自英语专业、翻译专业以及金融、商贸、法律、新闻、国际关系等专业中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沟通能力、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翻译基础的本科毕业生。
每年拟招收人数为20名,其中口译方向10名,笔译方向10名。
二、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德才兼备的高级翻译专门人才,熟悉我国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拥有熟练的双语运用能力,具有扎实的中外互译技能,胜任金融、商贸、法律、新闻、外交以及其他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工作,以满足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的需求。
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9820中南大学MTI 翻译硕士考研经验分享考研是很不容易的。
漫漫长路,需要一步一步地坚持了下来。
这一路的心酸,煎熬,等待,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天研途宝小编写下这篇文章,是想把我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觉得不用太早开始准备,时间是完全来得及的,但是平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多积累单词,多看看报刊,做做阅读,练练口语啥的。
政治关于政治的准备,网上有很多经验贴的,我就不多说啦。
我是觉得一定要把知识点看熟。
如果感觉自己在复习阶段没有计划怎么复习,建议可以报个一对一的考研辅导或者参考学长学姐的学习计划。
一开始买红宝书和肖秀荣的知识精讲精练,后面买风中劲草,这本书应该是人手必备啦,框架整理的非常清楚,按照上面的框架来背,但是有些内容比较简洁,所以可以和红宝书对照起来看。
11月之前每天花1个半小时背政治,11月之后开始花半天的时间在政治上。
每天背一章,然后做肖的1000题。
政治不能太晚开始准备,不然会来不及的。
翻译硕士英语这门主要是看平时积累啦。
中南的翻译硕士英语由3部分组成,选择,阅读和作文。
选择不难,大概是专四的难度,有语法和词汇题。
阅读4篇,2篇选择,2篇问答。
前两篇很长,后两篇较短,但是问答题很难,全靠自己理解啦~~阅读的难度超过了专八~~~作文题目每年都和翻译有关,今年写得是印象最深的一本翻译教材~~~不是很好写。
所以平时要多练多写~~英语翻译基础这门考试由2部分组成。
第1部分是英汉短语互译和缩略语。
可以买中国日报的特色词汇词典和翻译硕士英汉词条互译词典(这本书就是各个学校的历年真题),很有用。
还可以关注中国日报的微博,每天积累几个短语翻译,考试基本问题不大。
第2部分就是翻译啦,英汉,汉英各一篇,长度适中,难度不算大,3个小时是完全来得及的。
中南每年的英汉都是应用文,所以平时要多看领导人演讲稿,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之类的。
翻译,英汉简明翻译教程,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翻译技巧,但是自己一定得认认真真做。
2017人大翻译硕士复试第一名经验分享
本人报考了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初试成绩360,复试成绩303,最终以第一名79.24的总成绩被人大英语口译专业录取(面试时被老师现场调剂到了口译专业)。
人大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17年复试分数线是330,进复试一共15人。
由于本科是英语专业,成绩也还不错,因此我并没有太早开始着手复习,从8月28号开始备考至12月24号初试,备考时间一共四个月。
每天时间安排为:
06:30-07:00 洗漱+早饭
07:00-09:00 早读
09:00-11:00 通读政治大纲
11:00-12:00 做政治练习题
12:00-13:00 午饭+午休
13:00-15:00 读百科参考书
15:00-17:00 练习翻译
17:00-18:30 总结翻译并记单词笔记
18:30-19:00 晚饭
19:00-20:30 练习百科作文
20:30-22:30 练习阅读理解+英语作文
备考用书:
翻译:翻译硕士黄皮书《翻译硕士词条互译词典》
《词条互译百校真题练习》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与实践》
庄绎传《简明英汉翻译教程》
《散文翻译108篇》
三笔二笔历年真题
百科:《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练习125套》
李国正《百科知识》
叶朗《中国文化读本》
林青松《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
《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2000个历史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全知道》
《中国文化要略》及《考研笔记》
《自然科学技术史十二讲》
翻译硕士英语:
华研外语《专八词汇》乱序版
华研外语《专八阅读180篇》
《如鱼得水记单词》
《专四完型·语法·词汇1200题》
《雅思作文》
政治:政治是公共课,包括单项选择和分析题两大部分,分值各占50。
这一科我得了70分,虽然北京是著名的旱区(阅卷严格),但自认为还算理想。
个人认为政治不必太早开始,理科生没有政治基础可以在暑假的时候就开始复习,文科生则可以适当延后。
只要把《思想政治考研大纲》这本书吃透并辅以习题练习,大题多背诵押题卷,一般而言得60+没有问题。
政治我是九月中旬才开始准备的,每天上午花两个小时的时间通读《大纲》,用红笔把重点标记出来,之后再配套做《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来逐个课时的巩固。
这样基本上一个月就可以完成政治的首轮复习,但因为知识点太过琐碎,完全背诵下来既耗时、难度又大,所以题海战术就成了一个比较简易高效的选择。
进入十月下旬,政治开始了第二轮复习,我同样是以《风中劲草》来逐个章节地练习,之后仔细对比答案,把每道错题都在《大纲》中找到出处,看是知识点没记牢还是理解出了偏差。
两遍下来用肖秀荣八套卷做模拟测试,选择题得分基本都在40+左右。
分析题部分则主要以背诵为主,进入十二月市面上会出很多押题
卷,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的分析题部分,问题加解析一并背诵。
考试的时候五道大题押中了四道半,四套卷和八套卷里的原题都有。
翻译:英语翻译基础人大的题型设置为:英汉词组互译(30分)+英汉篇章互译(120分),这科我的得分为115分(人大阅卷严格,招收翻译硕士的三年来百科和翻译两门专业课成绩的最高分都没有超过120)。
翻译是专业课,因此我尤为重视。
每天早读除了背诵单词之外,我都会把黄皮书的《翻译硕士词条互译词典》那个小册子背诵八九页,把高频词组标记出来重点记忆,到考前一共背了三遍,并把个人认为的重点和平常积累的词组记了笔记。
但光说不练假把式,市面上又没有针对这一部分的练习题,因此我又自己整理了81个学校的近两百套历年真题的词条互译部分,每天早读之后都做模拟练习,从九月一直做到十二月初试。
词条互译部分人大出题很巧妙,并不会像一般学校一样考察高频词汇或者新词热词,而是以俗语和成语为主,比如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丢脸、惹是生非”等等,但也不乏“金石学”这样的生僻词汇,因此准备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全面。
文章翻译部分汉译英讲的是英国的社会不公问题,篇幅有一页A4纸左右,是一位英国记者写的时政评论文章,汉译英谈的则是科学,首句是“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有点偏哲学意味,比较抽象。
备考期间我练习用到的材料包括《散文翻译108篇》、二笔三笔历年真题和各校真题上的文章互译部分。
九月份以《散文翻译108篇》为主,每天英汉翻译至少各一篇,定点掐表练习。
翻译的时候完全依赖自己的现有知识,先通读一遍了解文章大意,同时在心里也有了一个初稿,不查生词不看手机,结束后逐句对比译文看自己没有翻译好的句子答案是怎么更好地处理的,认真揣摩这个方法并尽量在以后的翻译中熟练运用。
个人认为准备翻硕考研和三笔二笔可谓殊途同归,因此我又顺便报考了11月份的三级笔译,多拿一个专业证书既实用,复试的时候又可以是加分项。
翻译硕士英语:这是四门考试中难度最大的一门,题型复杂题量又大。
人大的题型设置是20道单选(10分),四篇阅读理解(40分),一篇选词填空(10分),5个paraphrase(10分),一篇60字小作文(10分)和一篇200字大作文(20分)。
单选部分完全以词汇为主,没有考察语法知识。
选项设置很巧妙,生词很少,但都是考察单词的偏僻词义,所以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常用单词的生僻词义的用法。
词汇部分起初我是背诵英语专八词汇,但过了两周发现效率太低,背过之后很容易遗忘,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平常翻译中遇到的生词上。
每次做完翻译练习之后,我都会花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把生词用字典查阅出来,把每个词义都记到笔记本上并抄上一个例句,方便熟悉用法和记忆。
备考四个月我一共记了五大本词汇笔记,每天早上反复背诵。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过一遍之后再背诵,效率明显上升了。
阅读理解每篇篇幅都在一张A4纸左右,专八难度,生词每篇都有五六个左右。
备考期间我主要以《专八阅读理解180篇》来应对这一部分,每天至少练习三篇,先读问题再读文章,带着问题去阅读。
选词填空题目给出20个词和20个空,每个0.5分,难度较大。
《专
四词汇·语法·完型1200题》是我准备该部分的主打资料,这本书中的选词填空全部出自《经济学人》、《纽约客》、《泰晤士报》等知名英美媒体,因此很接近真题难度。
paraphrase 每个句子长度都在三到四行,英语专业的教材《高级英语精读》课本的课后习题刚好适合练习句子改写。
作文并没有太早开始,十一月下旬开始每周写两篇,写完找同考翻硕的同学帮忙修改,并参考雅思写作模板提炼句式。
百科:人大的百科是25道单选(50分),一篇450字应用文(40分),一篇800字大作文(60分),满分150我得了119。
百科同样是我比较重视的一门,一共读了九本参考书,包括《中国文化要略》、《中国文化常识全知道》、《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等等,并做了125套模拟练习。
人大是文科院校,百科知识的考察也以文史类为主,中外比重各占一半,既有文史知识,也有自然常识。
百科考察的范围特别广泛,因此多读书多涉猎肯定是没错的。
九月份的时候我百科主攻参考书,基本上四五天读完一本,同样把重点用红笔标记起来,边看书边练习同为单选型的各校历年百科真题。
既可以检测知识储备,又可以开拓知识面。
到十一月份又把参考书大致看了一遍,并把认为会考到的重点记了笔记,后期每天早上到自习室先背诵一遍,并让同学帮我提问。
考前我做了七次模拟全科测试,百科知识部分一般都在40+左右。
最后考试只错了4个,得分42,有一半题都是做过的别校原题。
应用文写作人大今年考的是申请书,向世界汉学大会申请负责本次大会的翻译任务。
应用文写作重点在格式,内容可以自己编撰。
我是十一月下旬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借了这方面的写作指导书并找了各个文体的写作模板,每天练习几个不同文体,刚开始不知从何下笔,慢慢也就熟练了。
大作文也是十一月份才开始准备的,除了看优秀作文选之外,平时刷微博也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在日常练习中尽量运用,美化语言,并让同学帮忙修改。
人大今年考的是“翻译改变世界”,准备了几个月的翻译硕士考研还是有一番感触的,最后写的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