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2
解题指导——“三结合一深入”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
如《林黛玉进贾府》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读书的看法,林黛玉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
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
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
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
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
《祝福》中祥林嫂见到“我”后“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表现出她见到了希望。
4.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命题角度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提问方式——怎样确定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题?题干示例(高考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高考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鉴赏专题分析(附练习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考点解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是指鉴别欣赏文章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做出的赏析。
“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且能激发人们思想的生活图景,多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以及景物和场面等。
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感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涵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到情感与事物、景象等和谐一致。
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知识点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的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因为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是同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的。
②动作描写。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手法。
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③语言描写。
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语气声态等的描写。
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吻合。
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有时可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
【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指人物周围的一切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含答案)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绣鞋王奎山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她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
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
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
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
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
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
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
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麦苗说:“婶,做饭了没?”七婶说:“做了,刚做好。
”麦苗说:“婶,我来晚了。
”七婶说:“看你说的。
今儿个是啥日子!”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了。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椅子上坐。
七婶说:“苗儿,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你上坐。
”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
”七婶说:“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
”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地按到了小靠椅上。
七婶说:“屋里有爹有娘的,那可不兴。
”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
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麦苗说:“娘,吃饭吧!”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
”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
”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放到桌子上。
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
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
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
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围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洁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得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望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外套。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颈项,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马上听见那一团团络绎不绝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担忧,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嘶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情愿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小说阅读典例专题二形象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一、典题展示1.(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6分)①坚决果断/顾全大局。
老胡腿部受伤化脓,为了不耽误革命工作,他果断决定让战友给自己挤出脓血。
②意志坚强/坚强不屈/刚毅坚强。
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他忍受剧痛,有不屈的意志。
③信念坚定/有革命信仰。
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痛苦都不能改变他革命的信念。
2.(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文本见《优化方案P85》)①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寿数长”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这么多年了”“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表现了老董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②面对自己职业起点的人生感慨。
老董回忆自己学习古籍修复的起点,饱含对人生的感慨。
③对老馆长的怀念。
老董带老馆长后人“我”重游旧地以及回忆起“我”爷爷画画的场景,表达了对与老馆长共度的生活的眷念。
④对古籍修复工作有人传承的期许。
老董喃喃说“我带您的后人来了”暗含老董希望古籍修复工作能有人传承下去。
3.(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①坚持行业规矩/敬业精神。
老董把“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当作自己的从业原则,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执着精神。
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精益求精的精神。
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④淡泊名利,坚持传统技艺的传承。
修书成功成为“英雄”后,拒绝了图书馆给他转正,选择了急流勇退、默默无闻。
二、解题思路总结此类题的解题思路、答题要点与常见知识术语。
题型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典题展示1.(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文本见《优化方案P89》)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同步提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含答案)近年来高考中,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
但总体上看,考生对小说的阅读得分率不高。
很多考生遇到小说阅读题就感到不自信。
实际上,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非常有帮助。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有的考题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本节微刊将讲解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这些“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二、考点解读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
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
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
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是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例如《红楼梦》中对XXX的肖像描写。
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例如XXX 在《祝福》里对XXX的眼神描写。
例: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XXX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可以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7):形象类题(人物性格及心理)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②(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
人物性格及心理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概括:①从言行举止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②从故事情节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③从侧面(他人眼里)看人物人性格及心理★概括人物性格词汇(2)答题角度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二、真题实践3. 1.(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①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