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的新标准与规范化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90.50 KB
- 文档页数:94
如何解决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新问题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内各个科室所使用的诊疗器械、医疗器械、物品等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是医院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
消毒供应室的清洁方式,主要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试剂,对物品上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进行清除。
清洁合格以后,再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相关学者认为消毒供应室做好医疗器械清洗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也反映出新形势下的消毒供应中心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导致大部分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并不能显著提高,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消毒灭菌效果,这就为医院感染带来隐患。
本文中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1、工作量大随着医院的不断扩大,临床科室的递增,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新的医疗器械不断更新,这就导致消毒灭菌效率显著下降。
另外,一旦工作量增加,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一味追求效率、随意缩短清洗消毒时间和改变清洗消毒流程,导致消毒灭菌效果直线降低。
2、工作人员少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操作人员目前仍然相对较少,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了解清洗的原理、未能熟练掌握清洗操作方法,有些护士自身对清洗知识、技能和各种清洗设备的操作常规也未能全面掌握。
此外,还有手术室同一台手术用多个手术包,手术护士经常将器械搞混,增加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
3、手术室和供应室交接存在问题使用科室工作人员不重视与供应室的交接工作,有时因工作繁忙或科室条件所限,不能对使用后的器械进行规范处理、交接。
有些医务人员认为清洗是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与使用者无关,对使用后黏有大量血液、体液、组织的器械也根本不做预处理而直接放置于科室,导致有机物干涸,CSSD回收后直接将这些器械放入清洗机清洗,极易导致污物残留和器械锈蚀。
4、待清洗物品分类不明确操作人员未根据物品的材质、结构特点及污染程度分类并选择恰当的清洗方式,造成器械损坏和清洗质量下降。
2024年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第一部分:引言2024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医疗改革和卫生系统改进,为2024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并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第二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责在每家医院内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院内不同科室的专家组成。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发生率,设立感染预防培训计划,制定感染预防指南等。
2.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医院将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等。
同时,将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
3.医疗废弃物管理医院将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法规要求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
对于感染性废弃物,将采取严密的包装、密封和专用车辆运送,确保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4.器械和设备消毒医院将建立全面的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确保每个科室和手术室都配备符合标准的消毒设备。
医务人员将接受专业的消毒培训,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器械和设备的消毒。
5.患者护理和环境清洁医护人员将加强患者护理和环境清洁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频繁更换患者衣物和床单、经常清洁患者周围的环境、定期对医院进行清洁和消毒等。
第三部分:消毒隔离制度1.重症病房感染隔离医院将建立完善的重症病房感染隔离措施,包括单人病房、隔离空气处理系统、防护设备等。
只有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才能进入重症病房,并且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传染病隔离病房医院将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以隔离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这些病房将符合相应的消毒标准,并且设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
3.手术室消毒和隔离医院将加强手术室的消毒和隔离管理,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医务人员将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消毒程序进行操作,并佩戴符合标准的手术服和口罩等。
消毒供应室(中心)规范化管理消毒供应室(中心)是医院内对污染物品进行集中处理、消菌、杀毒、包装的部门,在医院无菌设施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地确保医院内可利用器械、设备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的安全。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消毒供应室(中心)的规范化管理。
一、组织培训。
在消毒供应室(中心)内开展相关护理培训,主要由护士长组织进行。
培训的内容是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职业安全防护和方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培训消毒供应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根据可回收物品的材质、品种、使用范围,分门别类按不同方法和要求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和发放。
二、环境管理。
消毒供应室(中心)是一个特殊区域,主要分为“四区”,即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室区。
每天各区域需严格清洁或消毒,每周一次彻底清洁并消毒整个区域。
工作区域空气流向由洁到污,温度20℃至25℃,检查包装区与灭菌存放区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照明设施应满足检查功能要求。
护士长安排清洁工作,并经常对清洁和消毒质量进行随机督查,以确保清洁和消毒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设备的管理,不同区域工作需有不同的着装要求和进出流程。
三、规范流程。
消毒供应室(中心)标准工作流程(七个环节)回收---- 分类---- 清洗---- 检查与包装---- 灭菌---- 储存---- 发放1.回收: 1)、器械、物品使用后,科室及时清除明显的污物(常水冲洗),避免干燥,封闭暂存。
2)、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定时、按照规定的路线、使用专用封闭式回收车(或箱)回收至科内。
3)、回科后,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避免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4)、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车(或箱),干燥存放。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室)再转运处理。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医院各科室的物资供应,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获得所需要的医疗用品和药品。
为了保障医院供应室的清洁与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制定一套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常规消毒措施1.日常清洁:每日对供应室进行定时清洁,清除地面积尘,定期更换垃圾袋并及时清理垃圾,保持供应室整洁。
2.物品摆放整齐:确保医疗用品和药品有序摆放,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消毒:每周对供应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桌面、货架、橱柜等地方,使用消毒液擦拭,确保供应室环境清洁卫生。
4.消毒用具管理:定期更换消毒用具如洗涤布、拖把等,保证其消毒效果,并做好记录。
5.员工卫生管理: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需进行手部消毒,并定期接受卫生常识的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6.防止污染: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时应穿戴好手套,避免污染。
7.定期健康检查: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不携带传染病。
二、感染病例应急处置1.隔离患者:一旦发现供应室工作人员感染传染病,需立即隔离患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2.消毒隔离:对供应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空气消毒和物品消毒,确保供应室环境无菌。
3.通知上级:及时上报感染病例情况,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协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4.人员调配:根据感染病例情况,调整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确保大家的健康安全。
5.环境监测:做好供应室环境监测工作,定期对空气和物品进行检测,确保安全卫生。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1.全员教育:定期开展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执行力。
2.记录规范: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记录,确保工作的可追溯性。
3.检查考核: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范风险。
4.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医疗用品和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改进工作。
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及流程一、管理制度1. 安全管理(1)消毒供应室内禁止吸烟、饮食,严禁将非消毒物品带入;(2)严格执行消毒供应室内的消毒规范,确保储存的消毒药品符合质量标准;(3)消毒供应室内应配备灭火器、应急药品箱等应急设施,保障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4)消毒供应室内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2. 消毒品种管理(1)消毒供应室应设立不同品种的消毒药品区域,严格按照品种分类存放;(2)消毒供应室内应设置专用的标识,清晰标注各类消毒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清晰可辨;(3)严格执行消毒药品的入库和出库管理制度,确保消毒药品的使用顺序和有效期,避免因为药品过期而造成浪费。
(4)每日对库存消毒品进行核对,及时汇报库存变动情况,做好盘点记录。
3. 库存管理(1)消毒供应室内应设立专人负责消毒药品的采购、储存、分类、整理和保管工作,确保消毒药品的安全存放;(2)消毒供应室内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储存管理流程,保持整洁、干燥和通风,并定期对储存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3)消毒供应室内应对库存消毒药品进行定期盘点和更新,确保消毒药品的库存量充足,及时补充不足的药品种类和数量;(4)消毒供应室应根据药品的有效期,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并进行安全处理或退库。
二、管理流程1. 消毒药品的采购(1)消毒供应室依据医院消毒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消毒药品采购计划,明确消毒药品的种类和数量;(2)消毒供应室负责人根据采购计划制定采购方案,并向有资质的医疗器械公司或医药公司采购;(3)采购人员应当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择性购买,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消毒药品。
2. 消毒药品的入库管理(1)采购人员在将消毒药品送到医院后,交与库管员进行验收,确保货物的品种和数量与采购订单一致;(2)库管员对验收的消毒药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并按照标签标注各类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清晰可辨;(3)库管员将消毒药品的信息录入消毒供应室的进销存管理系统中,以便随时掌握消毒药品库存量。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新标准解读摘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承担医院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与护理质量,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1明确重复使用器械集中管理1.1集中处置要求能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的重复使用器械均应送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即使有条件限制,如医院设置多个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设置清洗消毒区域等,也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
1.2集中管理要求因临床快速周转需求不能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的重复使用器械(接台腔镜器械)大多由手术室自行完成清洗、消毒灭菌。
而WS310.1—2016要求消毒供应中心接管手术室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手术室不再自行负责腔镜器械的处置。
1.3推荐管理要求如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具备足够的专业处置能力,WS310.1—2016建议由其接管医院内镜中心和口腔门诊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
但目前极大多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集中处置和供应。
2规范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管理2013年全国调研WS310.1—2009、WS310.2—2009、WS310.3—2009实施情况发现,近90%的医院都使用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但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置的不到50%,甚至有医院直接使用供应商清洗、灭菌的外来医疗器械手术包,存在巨大隐患。
因此,WS310.1—2016新增了针对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的4项管理要求。
2.1明确责任要求医院以制度明确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管理部门(医务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采购部门(设备和后勤管理)、使用部门(手术室和临床科室)和处置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应责任。
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后,应事先告知消毒供应中心做好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处置前的相应准备工作。
2.2集中处置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使用前,必须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或签约第三方消毒供应服务机构负责处置。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医院应当设立独立的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护理用品的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
2. 消毒供应室应当设立负责人,负责消毒供应室的全面工作。
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消毒供应室管理知识和经验。
3. 消毒供应室应当设立质控小组,负责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工作。
质控小组成员应当具备消毒供应室工作知识和经验。
三、工作职责1. 消毒供应室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用品进行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确保医疗护理用品的质量和安全。
2. 消毒供应室负责制定消毒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3. 消毒供应室负责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4. 消毒供应室负责对消毒供应室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消毒供应室负责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符合国家和医院的规定。
6. 消毒供应室负责对消毒供应室的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工作流程1. 医疗护理用品的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医院的规定进行。
2. 医疗护理用品在进入消毒供应室之前,应当由供应室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医疗护理用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医疗护理用品在消毒供应室内应当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和供应等工作。
4. 医疗护理用品的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完毕后,消毒供应室应当向使用部门提供合格的医疗护理用品,并做好记录。
五、质量控制1. 消毒供应室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2. 消毒供应室应当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1、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质控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2、对各层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知识、技能水平。
3、成立科室质控小组,人员分工负责,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要督查整改措施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4、分级质控:组长兼一级质控员每日现场质量控制,护士长每周抽查各岗职责落实情况。
5、建立环节质量标准,工作人员每日严格按操作技术规范对照检查,保证质量。
6、定期对无菌器械抽样送检做微生物检测;对工作区域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采样送检做细菌培养,各项检测标准均符合规范要求。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消毒供应工作是医院中最基础的保障工作,医院所设置的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为医院提供所需的无菌物品,同时还承担医院中临床污染物的统一回收、分类、消毒、灭菌等重要职责,在病毒感染防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要做好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治疗空间。
以下主要介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消毒供应室标准化建设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应保证消毒供应室标准化建设,这是质量管理的必备的条件。
首先,要保证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这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升工作效率及保证顺利供应的重要前提。
因此要保证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应做到分区明确,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做到流程合理,有专门清洁、污染物通道,有专门密闭车运送无菌物品;无菌间无下水道。
其次,保证消毒供应室设备齐全,包括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导管清洗、空气净化消毒等大型设备,以及基本清洗、压缩空气供应装置、流动冷热水、无菌物品存储设施、工作人员防护消毒设备、监控设备等等。
最后,配备完善的人力资源,消毒供应室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及消毒人员,同时所有人员都需要经过供应室专科知识培训,且消毒人员需要持有相关设备操作的上岗证和消毒供应室相关知识培训合格证。
1.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持,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与控制体系,确保供应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提升工作质量。
首先,医院应根据现有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供应室建设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消毒供应室中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求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其次,加强各项工作的管控,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可由护士长和质控人员组成,负责各个科室落实制度情况的监控,实现对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内负责存放和管理消毒用品和设备的场所,对于保障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的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
以下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的一些规范:1. 环境要求:消毒供应室应位于干燥、通风良好的位置,离病房、手术室、无菌室等工作区域近并有较好的防尘、防虫措施。
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堆放。
2. 区分存放:根据消毒用品特点和用途,分类存放。
如分开存放消毒剂、器械、清洁剂等,各类物品应放在明显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3. 温度和湿度控制:消毒供应室的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消毒物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夏季要注意室内温度不要过高,冬季要防止室内过于潮湿。
4. 条码管理:可以使用条码管理系统对消毒用品进行标记和追溯,方便管理和查询。
每个消毒用品都应有唯一的编号,记录其购进、发放和使用情况。
5. 库存管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消毒用品,淘汰过期或失效的物品。
同时要进行消毒用品的消耗统计,预测和调配合理的物资。
6. 使用培训: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其熟练掌握使用和管理消毒用品的方法。
7. 安全措施:消毒供应室要配备消防设施和安全保护措施,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消防安全。
8. 记录管理:建立健全的记录系统,记录库存情况、领用情况、物品消毒记录等,方便日常管理和监督。
9.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消除隐患。
以上是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的一些规范,通过良好的管理,可以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医疗机构的安全与卫生。
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效率,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是指负责医疗机构消毒器械、器具和消毒药品等的收购、储存、保管、分发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的工作场所。
第三条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必须保证其管理和操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按照本规范进行管理。
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的管理
1. 消毒供应室的负责人应具备医疗相关专业背景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全面负责消毒供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 消毒供应室应按照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布局设计,保证消毒物品的储存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进行;
3. 消毒供应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供应室内的环境整洁卫生,防止细菌的交叉感染;
4. 消毒供应室应定期对存放在供应室内的消毒物品进行清点和盘点,保证物品数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消毒物品的存储和使用
1. 消毒供应室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消毒物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2. 消毒供应室应定期检查消毒物品的有效期和质量,发现过期或者变质的物品应及时处理并更换;
3. 消毒供应室应针对不同的消毒物品,建立相应的存储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消毒物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消毒供应室应建立消毒物品的使用记录和流向记录,保证消毒物品的使用过程可追溯、操作记录明确。
三、员工培训
1. 消毒供应室的员工应定期进行消毒物品使用和管理的培训,了解不同类型消毒物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消毒供应室的员工应熟悉卫生部门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强对消毒物品的管理和使用;
3. 消毒供应室的员工应掌握不同种类消毒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量,避免浪费和不当使用;
4. 消毒供应室的员工应建立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保证消毒物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消毒物品的有效使用和安全保障。
希望医疗机构可以按照本文所述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消毒供应室,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