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01定义02发病机制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因素。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和神经病变,使得足部血液循环障碍、感觉减退或丧失,进而引发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
定义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会发展为糖尿病足,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危害程度糖尿病足的危害程度不容小觑。
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糖尿病足的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足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严重症状。
分型根据病变程度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
轻型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中型则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等症状;重型则表现为严重的足部坏疽、截肢等后果。
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
临床表现糖尿病史、血糖控制情况、足部外伤或手术史等。
病史采集足部外观、温度、感觉、运动功能等。
体格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
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标准03其他评估方法如创面面积、渗出液量等。
01Wagner 分级法根据溃疡深度、感染程度等进行分级。
02Texas 分级法综合考虑溃疡、感染、缺血等因素进行分级。
严重程度评估方法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使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等,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局部处理清创、换药、保持创面干燥等。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有利于感染控制。
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合并感染时处理原则01饮食调整遵循医生或营养师建议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
糖尿病足护理论文范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糖尿病足的护理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糖尿病足的概述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足部溃疡、坏疽、坏死等病变。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下肢缺血、缺氧,引起足部溃疡。
2、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足部皮肤破损后往往不易发现,进而导致感染、坏死。
3、感染: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感染,如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这些感染往往难以控制,加重病情。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原则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应合理安排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
同时,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缺血、缺氧状态。
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
4、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感染。
对于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结论糖尿病足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内科与外科治疗》阅读笔记目录一、糖尿病足概述 (2)1.1 糖尿病的定义与影响 (3)1.2 糖尿病足的定义与分类 (4)1.3 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 (5)二、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6)2.1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足管理 (7)2.2 抗感染治疗 (8)2.3 改善微循环治疗 (9)2.4 神经病变治疗 (10)2.5 免疫调节治疗 (11)三、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 (12)3.1 外科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14)3.2 清创术与植皮术 (15)3.3 截肢术与假肢安装 (16)3.4 下肢动脉介入治疗 (18)3.5 微创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 (19)四、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与管理 (21)4.1 患者的教育与自我管理 (22)4.2 家庭护理与社区支持 (23)4.3 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24)4.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5)五、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26)5.1 健康教育与预防措施 (27)5.2 日常生活中的糖尿病足防护 (28)5.3 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技巧 (30)5.4 糖尿病足的急救与转诊流程 (31)六、案例分析 (32)6.1 糖尿病足内科治疗的成功案例 (33)6.2 糖尿病足外科治疗的成功案例 (34)6.3 糖尿病足综合治疗的成功案例 (35)一、糖尿病足概述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感染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控制状况、合并症等。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足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溃疡、骨髓炎、关节病变等。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感染甚至截肢。
对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血糖: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来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足的发展速度。
预防感染: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
概述: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
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鉴于此,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和足的护理”,以呼吁整个社会关注糖尿病足。
症状:
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因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
轻者只有脚部微痛、皮肤表面溃疡;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严重者在溃疡同时合并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脚趾、脚跟或前脚背局限性坏疽,甚者可以出现全脚坏疽。
糖尿病足分级方法较多,包括Wagner法、TEXAS分级分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分类法等,原则相同,方法相似。
Wagner法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被广泛接受。
Wagner糖尿病足分级法,分为0到5级,
0级:指存在有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者,包括:①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②周围血管病变;③以往有脚溃疡病史;④脚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⑤合并有胼胝或“鸡眼”;⑥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⑦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者;⑧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脚者,尤其是独居生活者;⑨感觉缺失者;⑩糖尿病知识缺乏者。
1级:脚部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表现。
溃疡好发于脚的突出部位,如脚跟部、脚或脚
底部,溃疡多被胼胝包围。
2级:表现为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有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4级:表现为缺血性溃疡并坏疽,经常合并神经病变而无严重疼痛,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部,病变广泛而严重,部分发展迅速。
病因:
多种病因包括:
①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
②血管病变;
③循环障碍;
④免疫障碍;
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
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
危害:
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肺结核并发症为一般人的3-5倍;中风为一般人的2-4倍;下肢截除为一般人的10-15倍。
因此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
糖尿病足病是发病率比较高但尚未引起糖尿病患者重视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之一,血压控制和戒烟及注意足部清洁,鞋子的选择和袜子的选择,足部问题护理方法(修剪趾甲、鸡眼与胼胝、真菌感染、足部损伤)等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表现类型
①足溃疡;
②足坏疽:包括干性、湿性和混合性;
③足缺血。
发生足溃疡的原因:神经病变是重要原因78%;神经病变、畸形、创伤三联症63%;缺血35%;80%溃疡可预防。
疾病诊断
(一)病史采集
要了解糖尿病人患病持续时间、治疗方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识别脚出现溃疡的原因、持续时间、程度和进展情况;
(二)体格检查
时注意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同时确定脚有无畸形、浮肿、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
检查患者对侧肢体情况及鞋袜是否合适;
(三)辅助检查
1. 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神经感觉。
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是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脚趾、脚跟和前脚底外侧,用手按住尼龙丝的另一头,并轻轻施压,正好使尼龙丝弯曲,患者脚底或脚趾此时能感觉到脚底的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
另外还有用音叉来检查患者对振动的感觉。
2. 皮肤温度检查
糖尿病足检查方法(4张)
检查皮肤对温度变化的感觉,反应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分定性和定量检查。
定性即将音叉或一根细不锈钢棍置于温热水杯中,取出后测定患者不同部位的皮肤感觉,同时与正常人对照。
定量检查需要用仪器。
3. 压力测定
通过测定脚不同部位的压力,了解患者是否有脚部压力异常。
通常让受试者站在有多点压力敏感器的平板上,通过扫描成像,在计算机上分析
4. 周围血管检查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来触摸脚背或胫后动脉的搏动来了解脚部大血管病变,波动消失提示有严重的大血管病变,需进行下一步检查。
(1)血管超声检查:通过检查明确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
(2)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反映下肢血压与血管状态,正常值为1.0-1.4;﹤0.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为严重缺血。
严重缺血的患者容易导致下肢(或脚趾)坏疽。
(3)血管造影: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和部位,为截肢平面或血管旁路手术提供依据。
(4)跨皮氧分压测定:反映微循环状态,同时反映周围动脉的供血状况。
(5)血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5. 溃疡合并感染的检查
用探针探查怀疑有感染的溃疡,如发现窦道,探及骨组织,要考虑骨髓炎;同时用探针取溃疡深部的标本做细菌培养,增加培养出感染细菌的特异性。
深部感染或骨病变还可用X线平片、同位素扫描或磁共振检查等方法鉴别。
6. Charcot关节病的检查
长期糖尿病史患者可能并发Charcot关节病。
需做专科检查、确诊。
[6]
疾病治疗
(一)工作团队
首先组成糖尿病足工作团队,国外的团队包括:患者、内科医生、足疗师、护士、骨外科医师、血管外科医师、鞋匠、秘书;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减压用的特制鞋垫和鞋(2张)
①每天洗脚,温水(<40℃),温性肥皂清洗,<5分钟;②干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③干皮肤涂润肤霜,避免在趾间;不宜用爽身粉;④洗脚后仔细检查有无皮肤病变;及时就诊;⑤不要自行处理或修剪病变处;⑥不要赤足走路;⑦不要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热源温暖足部;可用厚毛巾袜;⑧每日做小腿和足部运动;⑨每年专科检查脚部一次,包括感觉和血管搏动。
(三)糖尿病足的内科和外科治疗
1. 内科治疗:
①控制高血糖: 胰岛素和\或降糖药物,以胰岛素治疗为首选;②改善微循环: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山莨菪碱+盐酸普鲁卡因、川穹嗪等;③改善神经功能: 弥可保等,抗氧化:a-硫辛酸;④降低血脂: 他汀类药物;⑤局部清创;⑥应用有效抗菌素:开始为广谱、联合、有效的抗菌素,培养结果出来后,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⑦有条件结合高压氧及中药等。
2. 外科治疗
(1)创面的局部处理
切除溃疡及溃疡下骨性突出物,祛除死骨或感染部分--减压,可用鞋垫、鞋和靴子、石膏托、吊带、拐杖/助行器械、轮椅、休息等措施减轻压力;感染控制后,行受累关节的复位及融合术;对于皮肤缺损较大的溃疡可以考虑皮肤移植;
血管球囊扩张再通术前后血流变化
(2)血管再通
糖尿病足患者多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对于下肢血管管腔闭塞大于50%的患者可以行腔内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或置换,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远端小动脉旁路移植等手术。
(3)截肢
血管完全闭塞或严重感染保守治疗无效且危机生命者,可行截肢。
3.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方法,国内外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进展。
干细胞分为取自自体骨髓和外周血2种,注射方式也分为局部肌肉注射和血管腔内注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宣武医院报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行肌肉局部注射:小腿疼痛缓解
率>90%,足部疼痛缓解率87%,近期冷、凉觉缓解率100%;血管腔内注射:疼痛缓解率100%;而且他们发现疗效与细胞数有关,细胞数<105效果不佳,细胞数>108效果好。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总疼痛缓解率83.6%,总冷感缓解率91.7%,总麻木缓解率75%;观察发现39.8%患者ABI增加,89.2%患者TcPO2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缩小;术后血管造影评估: 72.9%有侧枝血管形成,18.1%降低了截肢平面。
干细胞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越来越广泛,国内许多单位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但各个中心所应用方法不尽相同,疗效也有待于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推广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糖尿病足危害:
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肺结合并发症为一般人的3-5倍;中风为一般人的2-4倍;下肢截除为一般人的10-15倍。
因此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
糖尿病足病是发病率比较高但尚未引起糖尿病患者重视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之一,血压控制和戒烟及注意足部清洁,鞋子的选择和袜子的选择,足部问题护理方法(修剪趾甲、鸡眼与胼胝、真菌感染、足部损伤)等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