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24.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余数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二、导学内容
1. 余数的概念
余数是除法中未能整除的部分,即除法中的剩余部分。
例如,10 ÷ 3 = 3 … 1,这里的1就是余数。
2.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除不尽的情况。
例如,11 ÷ 4 = 2 … 3,这里的3就是余数。
3.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实际例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
老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余数吗?”,引导学生回顾除法运算的过程,了解余数的概念。
2. 讲解
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理解除法中的余数是如何产生的。
3. 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余数在除法运算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多加练习,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技巧,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2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共有两课时。
主要内容为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一)”,以及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其中,第1课时将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第2课时则着重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处理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步骤,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计算方法。
5. 处理余数:讲解如何处理余数,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概念、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步骤,以及处理余数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例题:23 ÷ 4 =答案:5 356 ÷ 7 =38 ÷ 9 =答案:56 ÷ 7 = 838 ÷ 9 = 4 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关注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旨在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6.2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次我们将遇到有余数的情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将学习第6.2节“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竖式计算除法,并且如何处理除法中出现的有余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步骤,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有余数的除法,学生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余数,以及如何找到余数。
教学重点是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以及每位学生一份的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课程,例如:“假设你有32个糖果,你想要将它们平均分给你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糖果?会有多余的糖果吗?”然后,我会引入有余数的情况,用一个新的例子来说明,例如:35除以4。
我会展示如何找到余数,并且如何将余数写在计算结果的旁边。
在学生们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我会鼓励他们独立完成练习,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将是巩固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
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除法计算题目,并要求学生们按照我们课堂上学习的步骤进行计算。
例如:题目:43除以5。
答案:8余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步骤,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有余数的除法。
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适当的拓展延伸材料,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选择了一个实践情景:“假设你有32个糖果,你想要将它们平均分给你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糖果?会有多余的糖果吗?”这个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 有余数的除法1|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中的第六部分内容,有余数的除法1。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第五节的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判断余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学会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重点则是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话题,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一下。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讲解完之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板书,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主要包括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题,以及一些应用题。
我会尽量让同学们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进行拓展延伸,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学会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同学们特别关注。
一、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它是指在两个整数相除的过程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从而产生一个余数。
解决问题(1)课题解决问题(1)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这一单元后进行的教学,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生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欠缺灵活,容易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学习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6分钟)1.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1.(1)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1)23÷6=3(筐)……5(棵)(2)23÷3=7(棵)……2(棵)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水果超市购进33个香瓜,每4个装一盒销售,一共可以装几盒?还剩多少个?33÷4=8(盒)……1(个)答:一共可以装8盒,还剩1个。
2.有45人坐车旅游,每辆车只能坐6人,至少需要几辆车?45÷6=7(辆)……3(人)7+1=8(辆)答:至少需要8辆车。
3.有27个西瓜,每筐最多可以装8个,至少需要多少筐?27÷8=3(筐)……3(个)3+1=4(筐)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主题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六章的第一节,即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题,理解除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有余数除法与整除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同学们理解有余数除法与整除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以及相关的教学卡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分配糖果,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除法的基本概念。
接着,我会用具体的例题,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并且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同学们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以及有余数除法与整除的区别,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另一部分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例如:如果有13个苹果,每2个苹果分给一个人,还会剩下1个苹果,请问还会剩下几个人?答案是:还会剩下6个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及时进行课后反思,看看教学效果如何,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家里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面提供的内容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是有余数除法运算方法的讲解,再者是板书设计的清晰度,是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思考性。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3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小小设计师………………………………………………………1课时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六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2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2)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正确书写除法算式。
(3)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知道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表内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梯度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方面。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定期检测: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6单元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课(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小猫和小狗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它们平均每只钓了多少条鱼?”(2)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计算小猫和小狗一共钓了多少条鱼,然后让学生尝试用除法计算它们平均每只钓了多少条鱼。
(3)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余数?余数表示什么意思?(4)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1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用。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尝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除法计算,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第6单元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就会产生余数。
2.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被除数÷ 除数 = 商… 余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 商… 余数商:被除数÷ 除数 = 商… 余数余数:被除数÷ 除数 = 商… 余数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注意余数的含义和运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1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六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课题解决问题课课型型新授探究课课课时时第4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7.68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五的第1.2.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探索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用恰当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教教具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教法法游戏激趣,引导探究。
学学法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导学目标(一).(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67.68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五的第1.2.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里最大能填几()657()743()538()431()826()9602.用竖式计算206345758547439526(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
“猜手指”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就这样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出数到的某一个数,老师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指。
老师叫“停”。
老师猜。
其实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好今天的数学知识,就能找到其中的窍门,也能学会这样的本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教学例5.(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例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节。
在这一节课中,我希望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38页至第40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判断余数的大小。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深入理解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个计算方法。
我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以及一些练习题目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规律。
2. 讲解: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分配10个苹果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讲解计算方法。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和我一起检查答案。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讲解和练习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目。
2. 请学生们思考一下,如果有12个苹果要分配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并试着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如何判断余数的大小还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课后个别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通过摆一摆等动手实践活动,已经充分理解了余数的意义和特性,学会根据横式列相应竖式,因此,对于学习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材编排上直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除法竖式的计算,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数和商均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含义和算理。
学习目标1.掌握用竖式写表内除法和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1.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学具准备:小棒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
(3分钟)依次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
35÷5= 7÷2=27÷8= 20÷5=18÷5= 34÷9=65÷7= 56÷7=依次说出得数。
1.填一填。
16÷5=3……1,在这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16),5是(除数),商是( 3 ),1是(余数),余数1比除数5(小)。
2.填空。
被除数写在“”的(里面),除数写在“”的(左面),商写在“”的(上面),商和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最后用(被除数)减(除数与商的乘积)得余数。
3.算一算。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5分钟)1.教学例3。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动手分一分,并列式表达。
(2)我们学习加、减和乘法时,除了横式外,还可以列竖式。
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
教师讲解怎样写除法竖式。
(3)引导学生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
(4)总结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步骤。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3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小小设计师………………………………………………………1课时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6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除法算式卡片、小棒、计算器等。
2. 学具准备: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举例说明。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2)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等。
3. 网络资源: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数学教学网站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地点教室十一、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册学生十二、教学设计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2.解决问题…………………………………3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4.小小设计师………………………………1课时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1.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
2.能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流程学生探究随堂笔记
激趣导向台
观看动画,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右边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自主学习屋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现在你还会摆吗?你打算怎样做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交
流
提
升
营
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1表示什么?整
理反馈箱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呢?
自评:
小组评: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1、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会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流程学生探究随堂笔记
激
趣
导
向
台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根小棒”指的是“每4根分一组”表示
结果怎样呢?动手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
写。
自
主
学
习
屋
一、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二、12根小棒,每3根分一组,结果怎样?怎样列竖式?
交
流
提
升
营
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整理反馈箱回顾例题,整理所学内容
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第65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5题。
自评:
小组评: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教学目标:1.会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流程学生探究随堂笔记
激
趣
导
向
台
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第17个呢?
自主学习屋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
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第16面小旗应该是色。
交流提升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变化:1. 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 第25面呢?第27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整
理
反
馈
箱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色。
自评:小组评:
第五课时:小小设计师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
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运动。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
流程学生探究随堂笔记
激趣导向台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
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
自主学习屋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交流提升营每个小组先自我评比,然后再推荐给全班同学。
说一说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改进的好想法吗?
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要求、作好计划、通过操作解决问题
整理反馈箱自己设计出一个由单一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旋转得到的组合图
形。
自评:
小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