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植物的激素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1005.00 KB
- 文档页数:32
2014高考牛皮书 高考深度复习 生物
来源:
2014高考牛皮书 高考深度复习 生物
内容简介
《津桥教育·2014高考牛皮书·高考深度复习:生物》为你梳理了考点,剖析了近年真题,提供了最新最佳训练题。
教给你根据个人综合能力,针对性训练做题,堵头锦棉考试真题,熟悉解题思路。
目录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
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专题三 酶和ATP
专题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专题五 植物的水和矿质代谢及动物的三大营养代谢
专题六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七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专题八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专题九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专题十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十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十二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专题十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四 种群和群落
专题十五 生态系统
专题十六 基因工程
专题十七 克隆技术
专题十八 微生物工程
专题十九 实验分析与设计
专题二十 图表分析与绘制
参考答案。
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
2.在题型方面,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文字、表格、示意图的形式呈现。
常借助实验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特性等。
3.2021年备考时应注意: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要注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坐标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
多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有关实验分析。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1. 与燕麦胚芽鞘向光性有关的一些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重力等;(6)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即有光、无光均可产生;(7)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而云母片和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8)单侧光可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表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横向运输,即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面,表明生长素可极性运输。
2. 分析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及拓展(1)图甲表示生长素的浓度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
a~c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增强;c~e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e~f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b和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根>芽>茎;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所谓“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中高与低的界限,对于根、芽和茎而言分别指的是图中A′、B′、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图丙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除草剂(生长素类似物)往往可以除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7 激素调节类型一植物的感应性 (2)类型二植物激素调节 (5)类型三人体的激素调节 (9)【方法归纳】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所谓感应性就是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它的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①向性运动: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受到刺激能发生移动,其特点有:不可逆、缓慢发生,与刺激方向有关等,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向触性等;②感性运动:指外界因素均匀地作用于整体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其特点有:会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即可逆)、快速、与刺激方向无关等,如:感震性、感触性等。
2.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如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1)生长素①达尔文等科学家通过植物向光性实验提出猜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了这种物质,称为生长素;②生长素的作用: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扦插枝条生根、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生长素的特点: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则会抑制植物生长。
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2)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主要存在于幼根、幼叶、幼嫩种子和果实等部位。
赤霉素还可促进发育和单性结实,打破块茎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
细胞分裂素: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的根、叶、种子、果实等部位。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防止叶子衰老。
可用于防止脱落,促进单性结实、疏花疏果、插条生根,防止马铃薯发芽等方面。
脱落酸: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
乙烯: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
专题19 植物激素调节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本专题包括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应用,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特点、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应用。
已出现的全国高考试题中多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查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农业生产应用,涉及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素养。
预计2021年高考中还会侧重考查对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比重也会有所增加(1)复习时建议通过分析曲线和实例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注意归纳比较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实践应用。
(3)总结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原则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真题探秘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植物生长素考向1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2020届山西长治一联,2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B.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C.扦插时,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成活,主要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以下部分答案 A2.(2019湖北鄂州高二期末,17)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④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空白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D.该实验首次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答案 B3.(2019福建三明期末,38)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两重性()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C.置于窗台上的盆景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稻田中双子叶杂草答案 C考向2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4.(2017江苏单科,13,2分)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背诵清单1.植物激素的种类:植物体内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激素: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腺苷酸、脱落酸、一氧化氮以及其他次要类激素如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等。
2.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转运: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合成的激素通过细胞壁或细胞间隙的转运来达到作用部位。
3.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通过植物体内的受体蛋白来实现。
激素结合到受体上后,会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最终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4.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和器官生长;赤霉素则在光和重力的作用下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和胁迫响应等。
5.植物的营养调节:植物激素也能够调节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分配。
例如,赤霉素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乙烯则可以促使果实的成熟和落叶等。
6.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植物在面对逆境(如干旱、盐碱、低温和病虫害等)时,会通过激素的调节来增强逆境抵抗能力。
例如,乙烯能够促使植物产生抗逆酶和抗氧化物质,在逆境中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7.植物生殖的调控:植物激素在控制植物生殖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影响花序的形成和开花时间的调控等。
植物激素还能够调节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8.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农业和园艺生产中。
例如,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植物生长等。
以上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的重要知识点背诵清单。
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生化学和生态学等知识来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第六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7 植物激素调节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考向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2020届浙江十校联盟10月联考,13)如图为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检验达尔文父子的化学物质假说而进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生长情况为甲组向光弯曲生长,乙组直立生长B.甲组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体积和数目大于向光侧C.实验验证了“生长素由尖端传递到尖端以下”的假说D.若将光照改成黑暗,也可验证达尔文父子的化学物质假说答案D2.(2020届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9月联考,16)达尔文父子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1、2两组实验,可得出尖端与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有关B.通过3、4、5三组实验,可知感光部位在尖端C.通过该实验结果,可得出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结论D.该植物的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答案C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考向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1.(2020届浙江嘉兴9月联考,10)某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了如下的插枝生根实验:组别枝条2,4-D浓度(g/L)一定时间后根的数量甲10个,带芽5×10-8较多乙10个,带芽5×10-4几乎没有丙10个,带芽清水较少丁10个,无芽清水几乎没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2,4-D浓度能促进枝条生根B.乙组的2,4-D浓度能抑制枝条生根C.丙组的芽能产生2,4-D促进枝条生根D.丁组缺少激素来源导致几乎没有根答案C2.(2020届浙江温州9月联考,27)如图表示植物体内三种激素的合成过程,在不同日照长度条件下,不同代谢途径所需酶的量发生改变。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秋季短日照会促进①④⑤过程B.植物幼苗的①③过程主要发生在根细胞C.日照长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D.不同激素分别调节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答案D方法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分析1.(2020届浙江台州联考,24)如表为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2,4-D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清水。
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1、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及场所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释放氧气过程。
2)公式:光(条件)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原料)叶绿体(场所)(产物)3)条件、原料、场所、产物: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适当延长、增强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合理密植合理灌溉(3)光合作用的意义为人和动物提供有机物动物及人生活所必需的能量(4)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5)探究实验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暗处理(去除原淀粉的影响)-遮光(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去黑纸片-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现象(遮光处不变兰色,未遮光处变兰色)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探究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出假设: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原理:绿叶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此外还有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制定计划:①选取植物(银边天竺葵的叶片既有绿色处也有非绿色处)的根、茎、叶柄等非绿色部位,进行对照。
②实验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实验。
③步骤:暗处理(去除原淀粉)-光照处理-酒精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现象(非绿色处不变兰色,绿色处变兰色)结论: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注意:浏览书中恩吉尔曼水绵实验3)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利用氢氧化纳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图清水乙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氧气的助燃性;呼吸离不开氧气)5)探究水的实验:海尔蒙特种柳树的实验2、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自身的生命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目录编排合理,知识体系清晰,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介绍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让我们了解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阐述了细胞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详细讲解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介绍了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述了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说明了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和结构特点。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详细讲解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阐述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讲述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及特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介绍了酶的作用和本质,以及酶的特性。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讲解了 ATP 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详细阐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过程和影响因素。
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讲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介绍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整1.(2022新课标Ⅲ卷.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比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比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试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
依据试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2.(2022四川卷.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想,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3.(2022浙江卷.2)某争辩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述正确的是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头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对比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试验开头时4.(2022届江苏省四校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简单。
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得格外广泛。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C.播种前用肯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D.油菜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削减损失5.(2022届江苏省四校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2010年广东理综卷(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图1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根据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解析:考点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考查方式是跨膜运输示意图的简单辨析。
答案C。
难度易。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式A.竞争 B.共生C.寄生 D.捕食解析:考点是生态知识中种间关系的辨别。
考查方式是农业生产谚语分析。
答案A。
难度易。
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疗法之一,最主要的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A.正常生长B.增殖并非分化为多种细胞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解析:考点是细胞增殖和分化中有关干细胞的功能。
考查方式是医疗情境分析。
答案B。
难度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由密码子编码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 DNA是主要的的遗传物质解析:考点是DNA(基因)的复制、表达的原理。
考查方式是课本知识的直接5.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毒素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又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023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已知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对细胞纵向伸长均有影响,三者关系如图所示,a、b、c、d表示具体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和c表示促进作用,b和d表示抑制作用B.由图可知,生长素对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C.据图猜测,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乙烯的合成,故生长素和乙烯之间是协同关系D.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秆伸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生长素的产生,抑制生长素的分解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C.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下部的伸长区D.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3.下图为某种植物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发育期CK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种子发育期IAA可能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C.种子萌发期GA可以调节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D.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脱水干燥有利于萌发4.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也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GA与ABA的合成受光照的影响B.植物在夏季能快速生长,与体内GA的合成增多有关C.GA与ABA对植物体作用不同,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体内合成GA与ABA的原料、酶均相同5.油菜素甾醇被认为是第六大植物激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来促进植物生长,还具有促进花粉管伸长以及种子萌发的作用,同时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防御中也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油菜素甾醇分泌增多B.能产生油菜素甾醇的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C.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提高油料作物的产量D.用适宜浓度的油菜素甾醇处理插条有利于生根6.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
植物的激素调节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生长素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等。
重点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理解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的原理;掌握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等。
从高考命题角度看,试题多涉及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分析或探究等。
1.(2020年全国卷Ⅲ·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2.(2019江苏卷·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3.(2018海南卷,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2.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某科研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如下实验:①去掉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②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弯向右侧生长;③空白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不生长,不弯曲。
专题五第3讲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抑制种子萌发B.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细胞分裂又能促进细胞伸长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答案] D[解析]选项A,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选项B,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选项C,细胞分裂素只能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细胞伸长。
2.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甲、乙、丙、丁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不定根最多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答案] D[解析]甲组与乙组比较可知,侧芽能够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但不能确定侧芽产生的物质是什么;乙组与丙组比较可知,保留三个侧芽比保留一个侧芽产生不定根的数量多,但不能说明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丙组和丁组比较不能说明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通过题图四组实验可知,侧芽与外源吲哚乙酸处理均可以促进葡萄插条生根。
3.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
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 h。
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答案] C[解析]图A生长素含量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图C中没有体现出高浓度的抑制作用;根据极性运输的特点,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是由根尖部位产生运输到伸长区的;该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上述实验没有体现出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