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愈性创面临床治疗的新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577.64 KB
- 文档页数:7
难愈性创面的外科治疗目的:总结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经验。
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67例难愈性创面,对其临床治疗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除2例胫骨凿孔、培养肉芽组织后植皮完全坏死外,板障层移植皮片与短管状骨面植皮片、皮瓣100%成活,伤口Ⅰ期愈合;对于存在数月至数年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后溃疡的患者,在全身情况维持稳定的同时,应用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创面局部改善后,行皮瓣或皮片移植术,皮瓣、皮片成活良好。
经术后2~12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短管状骨骨髓面或板障层植皮、多种皮瓣以及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综合运用可较好治疗难愈性创面。
Abstract:Objective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in repairing wound impaired.Methods From Jan.2003 to Dec.2007,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were employed in 67 patients. Their clinical materials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Apart from chisel tibia completely necroses (2 cases) on skin grafts of cultivantinggranulation tissue, the survival rates of skin grafts and skin flaps, which skin grafts on the marrow surface or diploic layer or short bone or flat bone, were 100%, and the wounds healed on the first stage. Diabetic ulcer, phlebeurysma ulcer or other unhealing wound were used by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echnology under the safe condition from months to years. Under sustaining stability, the skin grafts and skin flaps on cultivantinggranulation tissueby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echnology were taken well. The follow-up results from two to twelve months post-operation showed satisfactory wound repairing and functional recovery.Conclusions Skin grafting on the marrow surface or diploic layer or short bone might be used to repair unhealing wound. Several skin flaps and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echnology are good methods to repair unhealing wound.Key words: unhealing wound; wound repair;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echnology烧创伤、放射性损伤、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慢性溃疡,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创面周围皮肤软组织条件差,创面难愈,修复困难。
踝部难愈性创面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踝部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方法,总结疗效。
方法:选择29例踝部化学烧伤合并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回顾性总结治疗中早期清创、vsd(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负压吸引及创面修复的治疗体会。
讨论:早期清创、vsd负压吸引能有效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减少创面感染;此外,及时有效的修复创面能减少对踝关节的损伤。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vsd负压引流;骨外露;化学烧伤;岛状皮瓣【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97-01难愈性创面是指在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愈合进程达到愈合,导致创面经久不愈。
由于踝部软组织少,多为腱性组织,又无较厚的衣物保护,化学烧伤及外力损伤极易引起肌腱和骨外露,导致创面迁延不愈。
早期处理不当,易并发深部组织感染,影响踝关节功能。
2006年3月至2012年5月,笔者科室共收治踝部化学烧伤合并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29例,所有创面均有1%至3%三度烧伤,所有创面均有腱性组织外露,其中8例有骨外露,应用vsd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转移皮瓣修复、游离植皮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21例,女8例。
年龄最小31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2岁。
本组患者均有1%至3%三度烧伤,合并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所有创面均有腱性组织外露,其中8例有骨外露,3例有踝部骨折或部分骨缺损,其中外踝骨折2例,双踝骨折1例,骨外露创面最大6x2.5cm,最小1x1.5cm。
患者中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7例。
19例在伤后2小时内入院,7例在伤后一周内入院,3例在伤后一周以上由外院转入。
2 治疗方法2.1 早期清创:本组中22例在伤后72小时内、其余7例在入院后48小时内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清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仔细去除创面内异物,创面外用2%双氧水、生理盐水等反复清洗。
2.2 负压引流:根据创面大小,选用合适的vsd负压引流装置,根据创面大小剪裁后缝合固定于创缘,外用透明贴膜封闭。
慢性创面临床防治的现状与思考廖文强,詹剑华,罗锦花,许志俊,黄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南昌330006)摘要:慢性创面不仅危害个人心身健康,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会消耗社会医疗资源,其形成因素多而复杂,常见类型为创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代谢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缺血性溃疡等.临床防治需注重整体观念,改善创面局部环境,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去除病因,改善营养和代谢,选择适合创面愈合的外用药,同时加强临床防治的网络建设,建立临床防治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内镜技术等新技术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慢性创面;溃疡;创面修复;临床防治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21)02-0083-07DOI:10.13764/ki.lcsy.2021.02.025Pres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Clinical 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Chroncc WoundsLIAO Wen-qiang,ZHAN Jian-hua,LUO Jin-hua,XU Zhi-jun,HUANG Kai(Department of Burn 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06,China)ABSTRACT:Chronic wounds not only harm pers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increase family economic burden,but also consume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There are many complex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ronic wounds.The common types of chronic wounds include traumatic ulcer, compression ulcer,metabolic ulcer,venous ulcer,ischemic ulcer,and so on.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houldpaya t entiontotheovera l concept,localenvironmentalimprovement,internal andexternaltreatment,integrated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etiologicalremoval,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amelioration,and selection of external drugs suitable for wound healing.Further-more,thenetworkconstructionofclinicalpreventionandtreatmentshouldbestrengthenedand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should be established.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gene therap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endoscopy ar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chronic wounds;ulcer;wound repair;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慢性创面又称慢性伤口,伤口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无法按照正常愈合的三期进行,而是进入持续的病理性炎症状态,这些创面经过1个月以上正规治疗仍不能愈合甚至无法愈合,这可能与糖尿病、感染、缺血等特定病因有关.一般情况下,正规治疗1个月以上创面不能缩小一半,就可以称为慢性创面[13].慢性创面具有发病率高、疾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过程复杂、治疗费用贵、复发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对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就慢性创面的特点、危害、临床防治现状、临床防治及其创新性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慢性创面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慢性创面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分类1.1流行病学特点相关文献⑷报道,发达国家慢性创面发生率为收稿日期:20200612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1BBG70061)作者简介:廖文强(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慢性创面及烧伤感染的研究.通信作者:詹剑华,教授,主任医师,E-mail:*****************.2%左右,糖尿病足、压迫性溃疡及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外科住院患者中慢性创面患者占1.5%〜3.0%,其中创伤创面、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列为慢性创面的前3位. 1.2临床分类慢性创面形成的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见5大类型:创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代谢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其它还有感染性溃疡、恶性溃疡、神经性溃疡以及放射性溃疡等类型归.1.2.1创伤性溃疡指因动物咬伤、严重烧伤、外伤骨折、化学腐蚀伤等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病变基础上发生的溃疡.创伤性溃疡由于组织损伤严重,出现血管、肌腱、肌肉、骨质等重要组织裸露,常伴有严重感染导致创面修复困难[7].1.2.2压迫性溃疡(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软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形成的皮肤溃疡.在枕骨、骶尾骨等骨突部位易发生,与体位密切相关.软组织溃疡深浅不一,可分为四期,I期(红斑期):局部受压皮肤完整,具有不褪色红斑,2d内解除受压部位压力症状消失.I期(水疱期):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受损,局部有水泡,表皮脱落形成溃疡;皿期:受压部位浅表皮肤坏死,呈黑痂状,甚至可见皮下脂肪;期:表皮及皮下组织均可能坏死,可深达肌肉及骨质,往往伴有大量渗液、恶臭.1.2.3代谢性溃疡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足部溃疡.糖尿病足是指由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神经异常、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坏疽、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导致截肢致残⑷.有文献9报道,1/6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截肢人数占截肢总人数的28.2%,是非创伤性截肢人数的33.8%,具有一期愈合率低、小截肢率高等特征.1.2.4静脉性溃疡由于静脉瓣功能不全导致静脉压升高,进而下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障碍等病理改变,最终形成创面溃疡[10],多见于下肢.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有瘙痒感、皮肤色素沉着,溃疡创面形态多样,创面深浅不一、大小不等,创面周围皮肤变硬[11].1.2.5缺血性溃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最后组织坏死形成溃疡[12].患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干燥、苍白或发绀,抬高患肢时疼痛加剧,下垂时疼痛缓解,遇冷时疼痛可加重,夜间痛明显.溃疡创面基底苍白、深浅不一,可深及肌腱或骨骼.1.2.6感染性溃疡由细菌、真菌、结核杆菌等感染形成的溃疡.细菌性感染溃疡表现为红肿热痛,创面加重后出现皮肤质地变硬,后变软形成脓液,皮肤破溃形成溃疡。
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刘小军【摘要】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研究组的VAS评分、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组间比较有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率,且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使手术的难度得以降低,可以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2页(P1582-1583)【关键词】VSD;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作者】刘小军【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1慢性的难治性溃疡及复杂外伤性软组织受损的发生率在不断的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对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比较差,且费用相对较高、疗程较长、工作量非常大,致使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不断加重。
目前,临床中大多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是将特殊的创面敷料和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在一起,使患者的创面持续地或者间隙地保持在相应的负压状态,进而促进创面的有效愈合。
本文主要就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分析。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
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4~64 (39±2.28)岁;车祸伤37例,烧伤4例,糖尿病5例,褥疮7例、电击伤7例。
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杨瑞琪程新德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17期[摘要]与一般伤口相比较而言,难治性创面的愈合涉及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生化反应,痊愈困难。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各类方法,目前对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宏观,已深入到微观的研究。
除了最经典的手术方法外,新的治疗方法有新型敷料治疗、VSD治疗、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笔者就难治性创面的最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方便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难治性创面;细胞治疗;基因治疗;VSD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7-0077-04难治性创面是指在期望的时间内不能正常愈合,与部位和宿主有关的一类创面。
它的愈合涉及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生化反应,痊愈困难。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各类方法,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学工作者们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难治性创面的处理中有些宿主本身的遗传因素或者发生癌变都是难以人为控制的,但是有些环境因素,如嗜烟酒、营养不足及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得到改善或治疗的。
目前对难治性创面治疗方法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宏观,已深入到微观研究。
本文就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治疗方法1.1 手术治疗对于难治性创面,最经典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其优点在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复发率低,但是另一方面风险和创伤都比较大。
因此,我们在选择手术治疗的时候要对产生的功能和外观损害和缺陷予以权衡,尽量以相对小的代价治愈创面,保全或减少功能损害。
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组织瓣修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各类皮瓣、肌瓣、肌皮瓣和筋膜瓣。
皮瓣因血供的影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而筋膜瓣因带有深部的深筋膜或肌膜而血运较皮瓣改善使长宽比例增加更有利于应用。
肌瓣和肌皮瓣因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而且来源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感染创面、慢性骨髓炎、骨外露创面的修复[1]。
探讨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方法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处理方式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后出现难愈合性伤口的患者,共7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项数据,两组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结果说明,对术后难愈性合伤口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率,还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研究价值较高。
关键词:伤口愈合率并发症针对性护理难愈合性伤口术后难愈合性伤口,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或是无法自行进行愈合,需要有外界因素干扰才能愈合的伤口,这类伤口由于愈合较难,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极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1]。
这也侧面证明,患者术后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见下文: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后出现难愈合性伤口的患者,共7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5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年龄为67岁,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10例;研究组3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6岁,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9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均获得各位患者以及其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1.2 实验方法对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1)定期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换药以及检查,并与医师进行沟通;2)定时对患者进行输液等用药治疗。
对研究组35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1)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了解,后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护理措施的制定;2)针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等习惯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且禁止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3)若患者的伤口出现感染等情况,应及时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别,对患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伤口处以及伤口附近的皮肤进行彻底清理以及消毒;若患者的伤口处出现分泌物,则使用水凝膏进行处理,后进行伤口包扎[2];4)患者的伤口逐渐出现愈合后,要引导患者进行一定的运动,促进伤口的愈合,初期可进行创伤伸展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引导患者下床进行站立、行走等运动。
PRP对骨科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 PRP)对骨科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住院期间外伤患者1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清创,治疗组采用传统方法外给予PRP,均计算伤口的深度与面积,伤口时长。
结果:2组患者创面渗液 p H 值均减小,创面温度升高,创面PUSH 评分降低,但实验组创面渗液 p H 值和 PUSH评分更低,创面温度更高。
结论: PRP具有明显促进骨科伤口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PRP)创面愈合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全身因素(如糖尿病)或局部因素(如是否感染、创面所在部位和局部血运等)的影响。
当常规的愈合步骤受到影响时,普通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甚至发展为慢性创面。
慢性创面也称为难愈性创面,是指创面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能通过正常的愈合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从而进人一种持续炎症反应状态,最终导致长期难愈%近年来,慢性创面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耗费社会医疗资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自体新鲜全血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的血小板和血浆浓缩物,其血小板含量为普通全血的3 ̄5倍,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
近年来PRP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眼科、皮肤科、烧伤整形科等多个学科促进骨科伤口愈合一直是骨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血小板浓度至少为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倍以上,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感染率高、周围组织缺血缺氧以及易形成细菌生物膜等特点,创面愈合较差,传统治疗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2]。
1.材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住院期间外伤患者149例,包括其中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5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切口32例, 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43例, 骨折术后切口感染18例,设对照组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清创,治疗组采用传统方法外给予PRP,均计算伤口的深度与面积,伤口时长,术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难愈创伤治疗的分析目的:探讨难愈创伤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研究。
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联合蜂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疗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ADL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难愈创伤发病率较高,患者在仓管治疗基础上联合蜂蜜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难愈创伤;治疗方法;治疗效果难愈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或外界原因等造成伤口愈合速度下降,造成愈合质量明显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疗效欠佳,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
因此,临床上难愈创伤患者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2]。
近年来,常规方法联合蜂蜜在难愈创伤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难愈创伤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研究。
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难愈创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56.5±0.8)岁,患者病程为(1~6)周,平均病程为(3.5±2.4)周;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患者病程为(1.2~6.5)周,平均病程为(4.2±3.1)周。
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来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优越性。
方法根据糖尿病、放射性、烧伤瘢痕溃疡、褥疮等引起难愈性创面的性质、部位、大小,将其溃疡创面的基底部以及边缘0.5~1 cm正常组织切除,彻底清创;再根据其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取邻近筋膜皮瓣、带神经血管营养蒂的筋膜皮瓣、臀大肌肌皮瓣、小腿内/外侧筋膜皮瓣等修复。
结果所修复的35例的皮瓣完全成活,术后全部病例均随访6~12个月,修复创面的皮瓣质地柔软,与周围皮肤的颜色一致,功能和外形满意,伤口完全愈合。
结论将整形外科技术结合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术后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更好恢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整形外科难愈性创面外科皮瓣难愈性创面是当今外科医师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创面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技术的治疗,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如游离自体皮移植,脱细胞异体真体加自体刃厚皮移植等,但效果不尽人意;难愈性创面进行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疑是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清创切除病变组织后造成创面大、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多带来修复困难,同时可能造成患者有部分功能丧失,或形态毁损,给患者留下巨大的心理负担。
对难愈性创面的患者在修复的同时,既要恢复一个完美的体形和功能,又要恢复患者工作生活的自信心,唯有应用整形外科技术的治疗,才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我科从2003年始应用整形外科技术的治疗方法,对35例难愈性创面的患者进行皮瓣修复,获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0.1岁;引起难愈性创面的原因:糖尿病11例,放射性溃疡9例,烧伤瘢痕溃疡6例,褥疮9例;引起难愈性创面的部位:面颈部5例,胸部7例,腰骶部12例,下肢11例;难愈性创面发生到就诊时间:2周以内4例,2周至4周8例,4周至6个月13例,6个月至1年8例,1年以上2例;难愈性创面缺损范围:3 cm×5 cm ~8 cm×1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