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能性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472.45 KB
- 文档页数:3
无功能巨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沈俊;赵勤悦;陈佳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10(39)4
【摘要】目的提高对无功能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无功能巨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肿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3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无功能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措施,而术前充分扩容、控制血压、术中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应严密随访.
【总页数】0页(P454-456,Ⅱ-封3)
【作者】沈俊;赵勤悦;陈佳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贵阳,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手术室,贵阳,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1
【相关文献】
1.巨大无功能肾上腺皮质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李鹏;杨庆
2.无功能性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J], 周思静;洪艳艳;周俊生;刘胜萍
3.右侧肾上腺巨大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张海峰;毛登久
4.肾上腺原发巨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并Castleman病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暨文献复习 [J], 陈攀; 刘冬冬; 李哲铭; 唐开发
5.巨大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附2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J], 胡德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功能型嗜铬细胞瘤的术中处理关键词嗜铬细胞瘤无功能型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细胞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器官功能及代谢系统的疾病。
但无功能型嗜铬细胞瘤无症状,术前不易明确诊断,很难与肾上腺腺瘤区分,术中无针对性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近10年遇到2例此类患者。
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48岁,体重56kg。
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实性占位性病变,拟实性右肾上腺中午切磋术。
患者体形消瘦,无向心性肥胖、晕厥及血压波动史。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钾、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钧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正常。
入手术室生命体征平稳并在正常范围。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给予适量的镇静药使患者入睡。
采用右第11肋间切口,逐层分离到达肾脏,探查肾上腺时血压由100/70mmHg升至160/100mmHg,最高达190/130mmHg。
心率由78次/分,增至160次/分。
患者自诉头痛、恶心,全身不自主颤抖,心电图呈现多元性早搏。
考虑肿物可能为嗜铬细胞瘤,立即给予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待血压回落至110/75mmHg,心率90次/分,心率失常消失后,缓慢分离肿物,切勿挤压肿瘤,先结扎肿瘤周围血管,然后嘱麻醉医生停止酚妥拉明、艾司洛尔的输入,完整的将肿物切下,术中输液2000ml,输血800ml,血压、心率没有再波动。
术后血压平稳,病理回报为右肾嗜铬细胞瘤。
例2:患者,女,42岁,体重63kg,体检发现右肾上腺肿物,拟行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
既往体健,无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史。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全麻后开始手术,在探查肾上腺肿物时,血压由125mmHg突然升至220/135mmHg,立即停止手术操作,静脉注入盐酸乌拉地尔、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的同时,心电图由窦性心律突然转为室颤,室率为93次/分,此时血压降至40/20mmHg,立即静注2%利多可因100mg,在准备除颤的同时,心电图自动转为窦性,血压也随即回升至130/70mmHg,室颤大约2分钟。
漏诊嗜铬细胞瘤麻醉处理1例尹鹏飞;金立民;王艳姝;崔常雪;徐海洋【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6(020)007【总页数】2页(P1162-1163)【作者】尹鹏飞;金立民;王艳姝;崔常雪;徐海洋【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57岁,体重70 kg,入院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为明确诊治入我院胃结直肠外科。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不规则口服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 mmHg。
入院体检:血压130/85 mmHg,心率72 min-1,呼吸频率17次 min-1,体温36.8℃,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CT示:腹主动脉前方、十二指肠水平段后方占位性病变,左肾囊肿。
术前诊断为:腹腔肿物、左肾囊肿,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液通路,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麻醉前测得血压140/90 mmHg,心率80 min-1,呼吸频率18 min-1,体温36.9℃。
术前30 min给予患者盐酸戊乙奎醚0.4 mg,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3 mg,芬太尼0.25 mg,丙泊酚140 mg,顺阿曲库铵10 mg。
行气管插管,插管后血压120/85 mmHg,心率65min-1,选择机械通气模式,维持PETCO230~35 mmHg。
麻醉维持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
切皮前追加芬太尼0.1 mg。
当术者切开腹腔探查肿物时,血压上升至170/120 mmHg,心率85 min-1,立即加深麻醉,并连续手控测量血压,测得血压210/140 mmHg,心率120 min-1,即嘱术者暂停操作,立即应用0.01%的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暂停手术5 min-1后血压降至160/120 mmHg,心率100 min-1。
・论著・恶性嗜铬细胞瘤(附12例报告)李汉忠 黄金国 王惠君 臧美孚【摘要】 目的 提高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治水平。
方法 总结1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4h 死于顽固性低血压,余11例随诊2年6个月~13年,平均5年6个月。
首次手术根据肿瘤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确诊恶性嗜铬细胞瘤5例中,1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出现顽固性低血压,抢救无效于术后24h 死亡;余4例存活2~3年死于肿瘤复发及高血压并发症。
7例首次手术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者,术后10个月~5年肿瘤复发,病程中发现肿瘤转移至肝3例,肝、肺、骨均有转移者2例,局部淋巴结转移2例。
存活时间<2年者3例,3~11年者4例(包括目前存活3例)。
结论 病理难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现代影像学检查(CT 、MRI 等)可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对直径>5cm ,内部结构不均匀的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应果断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恶性; 诊断,治疗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report of 12cases) L I Hanz hong ,HUA N G Jinguo ,W A N G Huijun ,et al.Depart ment of U rology ,Peking U 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dures for malignant pheochro 2mocytoma. Methods 12cases of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surgically treated were reviewed.This se 2ries comprised of 4male and 8female patients.All the tumors were confirmed on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 R 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operated.One died of hypotension after surgery.11cases have been followed up for 2.5~13.0years.4died of recurrence and com plication of hypertension.3died of extensive metastases more then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One died of pulmonary infection 4year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others have been surviving. Conclusions Imaging procedures are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of ma 2lignant pheochromocytoma.Recurrent tumors greater than 5cm in diameter and uneven density in the tu 2mor denote malignancy.Prompt radical extirpation of the tumor is the only means to achieve a long survival.【K ey w ords 】 Pheochromocytoma ; Malignant ; Diagnosis ,treatment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李汉忠、王惠君、臧美孚);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黄金国) 我们自1984年2月~1999年6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42例,其中恶性12例,报告如下。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徐丽斯;何金婷;莽靖;王学菊;王丽萍;那万里;邵延坤;徐忠信【摘要】目的:探讨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利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检测患者活性肾素;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中醛固酮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CT检查患者肾上腺影像;手术取肾上腺肿瘤行病理学活检和HE染色检测.结果:该嗜铬细胞瘤患者剧烈头痛发作时常伴血压、活性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肾上腺CT扫描可见左肾上腺1个类圆形低密度影,肾上腺CT增强扫描可见该肿块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病理活检HE染色检测,透明和嗜酸性细胞呈巢状及束状排列,出血、坏死明显,部分细胞有异型.结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内分泌肿瘤,应主要结合临床症状、生化、影像和病理确诊.【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1)005【总页数】6页(P1027-1031,后插4)【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头痛;高血压【作者】徐丽斯;何金婷;莽靖;王学菊;王丽萍;那万里;邵延坤;徐忠信【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分泌大量儿茶酚胺。
头痛为嗜铬细胞瘤的常见症状之一,但是由于头痛为一个常见症状,故常常被该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呕吐、大汗和心悸等掩盖,而忽视头痛与嗜铬细胞瘤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漏诊,甚至误诊,而耽误患者病情。
恶性嗜铬细胞瘤并多发转移1例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未婚。
因眼花、阵发心悸、出汗6个月,发现血压升高半月,于2007年12月18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眼花,视物不清,尤于看远物明显,并阵发心悸、出汗,常于间出现,约数分钟后可缓解,伴乏力,但无头昏、头痛、昏厥、胸闷、呼吸困难。
到当地县、市医院,但未能明确诊断,予“中药”治疗。
于11月底再次当地市医院就诊,发现血压升高,遂收住院。
其间血压220~140/120~90 mmHg,空腹血糖 6.1~10.0 mmol/L,肾上腺MRI,全腹B超均未见异常。
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增厚与左室运动不协调,未见明显异常血流,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眼底荧光造影;双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曾因夜间排便后站起时昏厥1次。
12月10日以来感腰臀部持续酸痛、小便难解、有便不尽感、大便干结、体重下降4㎏,以“继发性高血压,高血糖,”转入我院。
否认既往其他病史。
查体;血压180/125 mmHg,消瘦体质,甲状腺不大,双肺﹙-﹚,心率94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区可闻2~3/6收缩期杂音,周围血管征﹙-﹚,腹软,肝脾未及,未触及异常包块,双下肢不肿。
尿常规:尿糖微量;生化:总蛋白79.1 g/L、白蛋白42.3 g/L、ALT 53.3 IU/L、AST 22.5 IU/L、TBIL 9.5 ?滋mol/L、BUN 4.13 mmol/L、CR 46.5 ?滋mol/L、GLU 7.7 mmol/L、TC 3.58 mmol/L、TG 0.87 mmol/L、HDL-C 1.14 mmol/L、LDL-C 2.07 mmol/L、钾3.5 mmol/L,氯96.4 mmol/L、钠138 mmol/L、钙2.47 mmol/L、镁0.73 mmol/L;血常规、ACTH、COR、AⅠ-AⅡ-ALD、尿17-OH、尿17-KS均正常。
尿VMA:7 mg/24小时﹙正常值7~15 mg/24小时﹚。
肾上腺黑色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目的探讨肾上腺黑色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行腹腔镜双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肾上腺黑色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血压平稳,无复发及其他不适,病理诊断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右侧肾上腺黑色腺瘤。
结论肾上腺黑色腺瘤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一种,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多为无功能腺瘤,有功能肾上腺皮质黑腺瘤在临床极少见,术前CT及MRI甚至PET检查很难明确,需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标签:肾上腺;黑色腺瘤肾上腺黑色腺瘤又叫功能性色素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属于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细胞内含大量脂褐素或黑色色素颗粒,肉眼多呈黑色或褐色,故临床上常称其为黑色腺瘤或称黑色素性腺瘤,多为无功能腺瘤,有功能肾上腺皮质黑腺瘤在临床极少见,术前CT及MRI甚至PET检查很难明确,需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多为个案报道。
我院于2012年3月收治肾上腺黑色腺瘤患者1例并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主因发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半年入院。
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未予重视及就医治疗。
3个月前出现面部发红,自测血压230/120 mmHg,无腰腹部疼痛,无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无腹痛、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遂就诊于当地镇医院,行血脂、血糖等检查无异常,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超声检查后考虑:双侧肾上腺区占位,门诊以”双侧肾上腺区占位”收入院。
CT提示双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腺瘤。
垂体CT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结果回报:ACTH 2.15 pg/mL,醛固酮614 pg/mL。
其余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见封三图7。
2 治疗方法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体检,考虑肾上腺腺瘤,性质待定,术前应用酚苄明及硝苯地平联合控制血压平稳后于2012年3月23日全麻下行腹腔镜双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侧肾上腺实性棕褐色肿物,约2.0 cm×1.5 cm,圆形表面光滑;左侧肾上腺棕黄色肿物,直径约1.0 cm。
巨大无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
周志强; 杨东; 郑玉兰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05(003)001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周志强; 杨东; 郑玉兰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CT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6; R814.42
【相关文献】
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时有无必要早期结扎肾上腺静脉 [J], 于潇
2.巨大无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完全囊变出血一例 [J], 荣冰水;陈巨坤;籍晓桃
3.双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一例 [J], 王大伟;张文君
4.胸腹联合切口切除右侧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 [J], 顾大方
5.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五例报告 [J], 曾鹏; 吴小伟; 曾健文; 蒋重和; 莫鉴锋; 杨曦; 汪瑶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附5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 特征。
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右肾上腺区肿块3例,左肾前方肿块1例,胰腺略下方腹主动脉旁肿块1例。
肿瘤最大径9.0 cm,最小径 2.7 cm,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实性部分,尤其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中心部坏死区无强化。
伴腰椎、骨盆、肺、肝转移瘤。
结论CT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恶性嗜铬细胞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features of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so as to reduce misdiagnosis.Methods Five cases of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were verified by operation, pathology, or follow��up. Their 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5 cases, 3 were locatedin the adrenal glands, 1 in front of the left kidney, and 1 beside the pancreas and the abdominal aorta. The maximal diameter of the mass was 9 cm, and the minimal diameter was 2.7 cm. The tumors showed equal density,or equivalent or low farraginous density mass in plain scan CT, with marked or extraordinary enhancement in the rims of the tumors. There existed tumor metastases to lumbar spine, pelvis, lung and liver. Conclusion CT is a reliable method to diagnosing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Key words: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1999年5月―2005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嗜铬细胞瘤5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9.61%(5/52),为探讨其CT特征,现将其影像资料回顾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