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画国宝书画十大家传世真迹合集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22
上海博物馆藏十大珍品名画1、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宋赵佶柳鸦芦雁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设色纵34厘米,横223.2厘米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涿州(今属河北)人。
在位25年,怠于政治,而长于书画,擅画花竹翎毛、水墨花卉,对宋代宫廷绘画的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世作品较多,但相当一部分为画院名手代笔。
此图分前后两段,前段绘有四只栖息于柳树树根、枝头的白头鸦;后段绘有四只在芦苇旁临水而饮的大雁,鸦、雁神态各异,充满盎然生趣。
此图生动体现了宋徽宗花鸟画的拙朴风格,设色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墨色浓淡有致、富于变化,用笔圆润流畅,整体寓巧于拙,朴素而不失典雅。
与该画题跋所说“笔法浑然天成,脱去凡格,浓淡运墨,约略如生。
幽静清绝,不可模状。
得江南落墨之余韵”十分相符。
此图署款“天下一人”,是为赵佶的花押。
画上钤有“宣和中秘”、“御书”等印。
2、唐孙位高逸图卷高逸图卷唐孙位绢本设色纵45.3厘米,横169.1厘米孙位(约公元9世纪,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宫廷画家,一名遇,号会稽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擅画龙水、人物、松石墨竹和佛道。
《高逸图》是其存世的唯一一件真迹。
此卷为《竹林七贤图》残卷。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
此卷仅剩其中四人,经考证,从右至左分别为浩然洒脱的山涛、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回首的刘伶和挥动麈尾的阮籍。
四人坐于花毯之上,形态、表情各不相同,四位童子侍立其旁,配合以不同器物,使人物的个性特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技法上,孙位在继承顾恺之行云流水的风格上更加成熟,线条圆润流畅,人物造型细致生动,设色鲜艳典雅。
作为点缀的山石已使用渲染和皴法,皴染手法的运用开启了五代画法之先河。
此卷无作者款印,卷首有宋徽宗题名。
《高逸图》曾著录于宋《宣和画谱》,画上钤有“宣和”、“御书”等印。
3、五代董源夏山图卷五代董源夏山图卷绢本设色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董源(公元10世纪),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曾在南唐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
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348年-409年)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约601年~673年)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3、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每个华夏儿女都引以为豪。
都说艺术是无价的,而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形式,每个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艺术无价不是说一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背后的付出和创作者对艺术的挚爱。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绘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不像文字那样有感染力,也不像音乐那样直入心脾,它需要鉴赏者有美的眼睛,透过画布上的浓淡深浅看到隐藏在颜料中的爱和魅力。
中国的绘画种类繁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传世和代表中国绘画的也不多。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看看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国宝,能代表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一、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绘制的,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曹植和洛神的相会,短暂的相遇之后面对的是分别,有惊喜也有无奈。
第二部分是离别,毕竟人神殊途,即便你有情我有意也抵挡不了世俗的眼光,纵然有天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离别。
第三部分是启程,因为人神殊途,洛神不得不离开,曹植策马追赶渐行渐远的云车,直到洛神的声音消失在云端,在不舍和无奈之中,曹植只能踏上返回的路。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洛神赋》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局,也正因为是魏晋战乱频繁,《洛神赋图》原作已不复存在了,或毁于战火,或流于民间,无人知晓。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件作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的最好见证。
如今《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了,它也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史料,其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1•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2• 唐.阎立本:《步辇图》;3•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4• 唐.韩滉:《五牛图》;5•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6•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7•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8•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9•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10•清.郎世宁:《百骏图》。
1•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
传世摹本共有五本,以故宫博物馆所藏北宋摹本最近六朝的古朴风格。
曹植此赋借人神殊途,终难成眷属一事,陈叙失恋之哀音,隐托政治上失意的悲恸。
画亦领会原赋情思,以情节的次递展开,把人、神均置于山水环境之中,通过画面人物相互关系以及景物的烘托,巧妙地表现了一种情意绵绵、若往若还、因人神相隔而惆怅不已的精神氛围和动人意境。
譬如赋中描写宓(拼音:fú、mì。
此处读fú 。
读mì时意思为安宁、静止、秘密)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画面则以惊鸿、游龙、春松、秋菊等景物暗喻出来,别有一份神秘瑰丽、缠绵悱恻之思。
2• 唐.阎立本:《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
此图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
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
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
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3•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系列画总称),唐,张萱、周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中国十大传世画作中国十大传世画作惊叹!十大中国传世名画,其中有两幅半在台北,剩余在大陆。
这七副半中有五副是不允许出国展出的顶级国宝。
允许出国的两副半,其中半幅是剩山图,另两副是摹本不是原作。
一、唐-韩滉《五牛图》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不允许出国。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
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不允许出国。
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
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你没见过这么全的高清长卷,建议收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百骏图、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步辇图、洛神赋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一、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
从画上题跋看。
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
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
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
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
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
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
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
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宫。
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珍品大师真迹吉祥题材名画是中国吉祥祈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蕴含的吉祥文化寓意,承载着华夏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奇珍。
在各大文博机构和文化名人的号召下,中国美协十位名家承担历史责任,一展数十年书画造诣,原图原貌、原汁原味亲笔再绘“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
馆藏十幅宫廷珍品,历史性齐聚,十幅吉祥大作,每一幅都具有无可争议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中国十大馆藏国宝名画》真迹典藏汇集了中国有史以来价值最高,最为珍贵的十幅吉祥题材国宝名画。
以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辽宁省博物馆、苏州市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五大文博单位馆藏吉庆国
宝书画真迹为蓝本,由中国美协十位书画名家依照原图原貌,历时两年亲笔绘制而成。
全套作品将原作的全图、全貌再现,精、气、神、韵尽在其中,不可再得,将元明清三代的艺术积蕴完美展现在您的面前,魅力无穷,异彩纷呈,实乃书画艺术珍品!。
国家文物局“钦定”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丰富的文明历史,历朝历代有着许多杰出画家创作的古典名画,一直流传至今,而成为璀璨国宝和艺术珍品。
然而,若要从中确定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是哪些,那实在是困难之极,因为好作品的确是太多太多了。
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等权威机构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大师,经过认真挑选、仔细研究、取舍难夺,最后给出了下述10幅伟大作品,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应该算是国家“钦定”的一个最权威的名单了,这大概也是我国有史可载的第一次,实可庆祝。
当然,前文说过,中国历朝历代的传世名画、杰出画家实在是太多,远不止这10幅。
名重当世、流芳千古的古代国画大师还有很多,诸如吴道子、王维、戴嵩、苏轼、宋徽宗、赵孟頫、王冕、倪瓒、倪元璐、唐寅、徐渭、董其昌、吴昌硕、郑燮、石涛、八大山人、任颐、米芾;要是再加上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就更多了,他们的传世之作也都是无价之宝、国之重器(包括本榜单十位画家的其他代表作)。
只不过,下述这10幅更具代表性罢了。
这里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给以简要介绍。
1、洛神赋图(晋朝顾恺之)三国时期第一才子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
后来,晋朝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4—405年,今江苏无锡人)依据《洛神赋》,画了这幅流传千古的名画,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全卷分为3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一说她就是曹植之嫂、曾先后嫁给袁绍之子与曹丕等人的三国美女甄妃甄宓)重复出现。
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其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出一种空间美。
按鍵換頁音樂: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上十座不朽的豐碑,是華夏文明史上十部偉大的巨著。
她們承載著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她們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她們流傳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是華夏文明的永久標鑒。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
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
隨後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二、唐——閻立本《步輦圖》《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三、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
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四、唐——韓滉《五牛圖》這幅《五牛圖》,是韓最為傳神的一幅。
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資訊。
中国十大名画
中国十大名画
中国十大名画一、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无论是从作者的作画技巧,还是从整幅画的立意来看位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排行榜第一位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
《清明上河图》也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于一级国宝。
整幅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属于北宋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
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而且其意义不光在于展现一幅繁荣的景象,而是为了警示北宋时官兵懒散税务重的危机。
中国十大名画二、富春山居图
大家熟悉《富春山居图》更多的都是因为当年的那部大烂片,要不是因为志林姐姐不知道还要损失多少票房。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时期的书画家,黄公望为无用师郑樗所绘,将富春江的周遭景色绘画而出由于画工精湛,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明朝时期《富春山居图》流落至吴洪裕手中,在临死前下令烧毁《富春山居图》,后被其侄子从火场中抢救而出,而《富春山居图》仅剩一大一小两段残图,前段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收藏在台北博物馆。
中国十大名画三、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根据宋高宗所写的《洛神赋》而作,他的作者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经常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创始人。
画中描绘了诗人和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的相遇到他们的分离。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
1.唐人/宫乐图2.唐人/明皇幸蜀图3.南唐/董源/洞天山堂图4.宋/范宽/谿山行旅图5.宋/崔白/双喜图6.宋/郭熙/早春图7.赵佶(宋徽宗)/文会图8.宋/刘松年/罗汉9.宋/马远/山径春行图10.宋/马麟/秉烛夜游图11.元/赵孟 /鹊华秋色图12.明/沈周/庐山高图以下共79筆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3.唐韓幹牧馬圖14.唐唐人宮樂圖15.五代五代人秋林群鹿16.五代南唐趙幹江行初雪17.五代南唐巨然層巖叢樹圖18.宋燕文貴奇峰萬木19.宋宋人江帆山市20.宋宋人如來說法圖21.宋牟益擣衣圖22.宋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23.宋宋徽宗文會圖24.宋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25.宋李迪秋卉草蟲26.宋趙伯驌風檐展卷27.宋燕文貴奇峰萬木28.宋宋徽宗溪山秋色圖29.宋秋塘雙雁30.宋文同墨竹31.宋范寬谿山行旅32.宋郭熙早春圖33.宋黃居寀山鷓棘雀圖34.宋崔白雙喜圖35.宋李唐萬壑松風36.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37.宋劉松年畫羅漢38.宋夏珪溪山清遠39.宋馬遠雪灘雙鷺40.宋馬麟秉燭夜遊41.宋無款人物42.宋梁楷潑墨仙人43.宋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44.宋賈師古巖關古寺45.金武元直赤壁圖46.元吳鎮墨竹譜47.元王淵松亭會友圖48.元高克恭雲橫秀嶺49.元應真像50.元倪瓚江亭山色51.元張雨題倪瓚像52.元陳琳溪鳧圖53.元衛九鼎洛神圖54.元趙雍駿馬圖55.元趙孟頫鵲華秋色56.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57.元吳鎮雙松圖58.元王蒙具區林屋59.元倪瓚容膝齋圖60.元唐棣霜浦歸漁圖61.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62.明唐寅採蓮圖63.明仇英秋江待渡64.明商喜四仙拱壽圖65.明戴進溪橋策蹇圖66.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67.明唐寅溪山漁隱卷68.明不詳明人畫出警圖69.明不詳明人畫入蹕圖70.明沈周廬山高71.明文徵明古木寒泉72.明唐寅陶穀贈詞73.明仇英漢宮春曉74.明徐渭花竹75.明董其昌夏木垂陰76.明呂紀荷渚睡鳧77.明周臣畫閒看兒童捉柳花句意78.明戴進春遊晚歸79.明陳洪綬梅花山鳥80.明杜堇玩古圖81.清沈振麟畫耄耋同春82.清畫十二月月令圖十二月83.清惲壽平五清圖84.清王翬夏山烟雨圖85.清王時敏倣王維江山雪霽86.清王翬桃花漁艇87.清惲壽平牡丹88.清吳歷雲白山青89.清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圖90.清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院本清明上河圖91.清郎世寧百駿圖一下藏于故宫博物馆92.东晋:顾恺之(传)《洛神赋图》卷和《列女图》卷 (皆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