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图
- 格式:ppt
- 大小:8.26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
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348年-409年)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约601年~673年)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3、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近几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考察有升温的趋势,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华传统文艺雅致大气,可考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画”。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画作: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现有的只有一卷来自宋代的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
画作的取材出处。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画作:《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最大的特点,是以静止画卷,描绘了流动的时间。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
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每一段都描绘了在宴会的各个阶段,主人韩熙载的动向和所处的状态,生动而不呆板。
作者顾闳中充当了人体照相机一般的功能,将他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凭记忆用画笔记录下来,令人惊叹。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
画作内容的主人公。
三、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
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作中有大量的人物,但是神态动作都生动十分,毫不雷同。
笔法轻盈舒畅,不仅对于人物,对于器物的描绘也是别具一格。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
画作内容的历史事件。
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每个华夏儿女都引以为豪。
都说艺术是无价的,而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形式,每个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艺术无价不是说一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背后的付出和创作者对艺术的挚爱。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绘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不像文字那样有感染力,也不像音乐那样直入心脾,它需要鉴赏者有美的眼睛,透过画布上的浓淡深浅看到隐藏在颜料中的爱和魅力。
中国的绘画种类繁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传世和代表中国绘画的也不多。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看看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国宝,能代表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一、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绘制的,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曹植和洛神的相会,短暂的相遇之后面对的是分别,有惊喜也有无奈。
第二部分是离别,毕竟人神殊途,即便你有情我有意也抵挡不了世俗的眼光,纵然有天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离别。
第三部分是启程,因为人神殊途,洛神不得不离开,曹植策马追赶渐行渐远的云车,直到洛神的声音消失在云端,在不舍和无奈之中,曹植只能踏上返回的路。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洛神赋》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局,也正因为是魏晋战乱频繁,《洛神赋图》原作已不复存在了,或毁于战火,或流于民间,无人知晓。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件作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的最好见证。
如今《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了,它也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史料,其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国家文物局“钦定”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丰富的文明历史,历朝历代有着许多杰出画家创作的古典名画,一直流传至今,而成为璀璨国宝和艺术珍品。
然而,若要从中确定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是哪些,那实在是困难之极,因为好作品的确是太多太多了。
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等权威机构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大师,经过认真挑选、仔细研究、取舍难夺,最后给出了下述10幅伟大作品,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应该算是国家“钦定”的一个最权威的名单了,这大概也是我国有史可载的第一次,实可庆祝。
当然,前文说过,中国历朝历代的传世名画、杰出画家实在是太多,远不止这10幅。
名重当世、流芳千古的古代国画大师还有很多,诸如吴道子、王维、戴嵩、苏轼、宋徽宗、赵孟頫、王冕、倪瓒、倪元璐、唐寅、徐渭、董其昌、吴昌硕、郑燮、石涛、八大山人、任颐、米芾;要是再加上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就更多了,他们的传世之作也都是无价之宝、国之重器(包括本榜单十位画家的其他代表作)。
只不过,下述这10幅更具代表性罢了。
这里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给以简要介绍。
1、洛神赋图(晋朝顾恺之)三国时期第一才子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
后来,晋朝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4—405年,今江苏无锡人)依据《洛神赋》,画了这幅流传千古的名画,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全卷分为3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一说她就是曹植之嫂、曾先后嫁给袁绍之子与曹丕等人的三国美女甄妃甄宓)重复出现。
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其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出一种空间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
中国十大名画
中国十大名画
中国十大名画一、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无论是从作者的作画技巧,还是从整幅画的立意来看位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排行榜第一位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
《清明上河图》也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于一级国宝。
整幅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属于北宋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
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而且其意义不光在于展现一幅繁荣的景象,而是为了警示北宋时官兵懒散税务重的危机。
中国十大名画二、富春山居图
大家熟悉《富春山居图》更多的都是因为当年的那部大烂片,要不是因为志林姐姐不知道还要损失多少票房。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时期的书画家,黄公望为无用师郑樗所绘,将富春江的周遭景色绘画而出由于画工精湛,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明朝时期《富春山居图》流落至吴洪裕手中,在临死前下令烧毁《富春山居图》,后被其侄子从火场中抢救而出,而《富春山居图》仅剩一大一小两段残图,前段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收藏在台北博物馆。
中国十大名画三、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根据宋高宗所写的《洛神赋》而作,他的作者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经常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创始人。
画中描绘了诗人和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的相遇到他们的分离。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