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埃及

黄浦区储能中学魏萍

[教学目标]

1、知道埃及形成统一的国家的时间和实行专制集权的统治方式;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象形文字的来历、价值和失传的原因。理解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理解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奇迹的象征意义

2、学会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思考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方法。进一步尝试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体验从中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乐趣。了解历史学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历史的若干方法,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3、分析金字塔所折射的埃及社会状况,为古代埃及人民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所震惊。从象形文字的失传,进而引发对文化适者生存现象的思考。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埃及文明的成果和表现(法老专制统治;金字塔建造及其影响;象形文字的创造及失传)

难点: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关系;古埃及人来世信仰与金字塔、木乃伊的关系

说明:

1、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在古代东方具有典型性:

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在客观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法老凭借手中的权利,驱使数以万计的劳动者,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期望把权威和财富带到来世。这种来世信仰反映当时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金字塔建造中出现脑力劳动支配体力劳动的现

熟,且对周边地区、对字母文字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总之,由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水平高,产生时间早,对当时周边地区的文明影响大,体现古代东方文明的特征,而且至今保存完好。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的表现,有利于从整体了解古代东方的文明,因此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2、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使有组织的水利灌溉和国家的产生成为必要。尼罗河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古代埃及的居民成分也相对稳定,没有受到更多外来人口冲击的影响,因而国家形成和统一得比较早,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埃及法老专制统治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木乃伊和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最重要的象征,而这两者都和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观点有密切的关系,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中学生要深层理解这些关系,涉及知识面广,短时间内讲解难,因此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古埃及国家的建立:通过尼罗河地理环境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异同点比较,解决地理环境与古埃及国家产生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3、古埃及金字塔及其反映的埃及社会状况:以观察了解分析金字塔为抓手,帮助学生理解金字塔所折射的埃及文明。

4、象形文字的形成、作用、消亡和影响

5、全课总结:参见本课设计“重点与难点”部分的说明1。

[资料附录]

资料1: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居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

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

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的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化为英寸为单位联系。他由此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

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

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被授予了学会的金质奖章。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

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远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大金字塔之谜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探索。

(摘自百度)

资料2: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89~1469 年在位)是古埃及王国时期唯一的女法老,也是埃及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伟大女性之一。她和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也是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从公元前1496 年起共同执政,直到公元前1490年图特摩斯二世英年早逝。哈特谢普苏

特新寡后不但摄政,而且翌年为自己加冕,声称自己拥有所有的权力与国王的头衔。

1903年,埃及考古学家在帝王谷一座小坟墓中发现两副棺材。多年来,他们一直猜测其中一具木乃伊属于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

为了确认其真实身份,历史学家根据历史常识(该木乃伊安放地是小型王室陵园,木乃伊的右手放置胸前是王室成员的标记),确定其为王室成员;又根据CT扫描(确定一枚装在一个写有哈特谢普苏特名字的盒子里的牙齿与木乃伊的牙臼完全吻合),DNA对比等技术,租后验证其身份。2007年6月,埃及考古学界最后宣布1903年发现的木乃伊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

(摘自百度)

资料3:木乃伊具体制作过程

木乃伊,即干尸。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木乃伊原来的意思是沥青,指一种干枯不腐烂的尸体。以在埃及发现的木乃伊的数量最多,时间最早,技术也最复杂。埃及人在制造木乃伊时,首先从死尸的鼻孔中用铁钩掏出一部分的脑髓并把一些药料注到脑子里去进行清洗。然后,用锋利的石刀,在侧腹上切一个口子,把内脏完全取出来,把腹部弄干净,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填到里面去,再照原来的样子缝好。这一步做完了之后,便把这个尸体在

泡碱粉里放置70天,再把尸体洗干净,从头到脚用细麻布做绷带把它包裹起来,外面再涂上通常在埃及代替普通胶水使用的树胶,然后把尸体送给亲属,亲属将它放到特制的人形木盒里,保管在墓室中,靠墙直放着。

这种费用昂贵的处理尸体的办法一般适用于法老、达官贵人和富翁。穷人制作木乃伊的办法则简单多了,将腹部用泻剂清洗一下,然后把尸体放到泡碱粉里浸70天,取出后,让风吹干,葬于干燥的沙丘中。

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用下去。灵魂随着肉体的点滴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只要保存住肉体,让灵魂有栖身之处,死者就能转世再生。

(摘自百度百科)

资料4:“胡夫法老听从祭司们的建议,而使得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为了自己,强制全埃及的人民工作,更常以10万人每隔三个月交替一次的方式服劳役。仅仅建设为拖拉石头的道路,就使人民的劳役持续了10年。建造一座金字塔则需花费20年。”

(希罗多德)

[板书设计]

古代埃及地理环境特征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异同点

古埃及国家的建立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生与埃及国家产生

与文明发展异同点

金字塔简介

金字塔及其反映的埃及社会状况法老建造金字塔的原因——来世信仰

埃及金字塔建造艰难性——专制统治

金字塔保存至今——发达的科技水平

文字概况象形文字和纸草

作用和影响

消亡与思考

[训练设计]

1、地理环境的异同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国家产生与文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通过金字塔,你对古埃及文明有哪些了解?

参考答案

1、古埃及自然条件优越,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是沙漠里的一块绿洲。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仅有东北方向的苏伊士地峡与西亚地区相连,是极其难得的对外交往通道。尼罗河的泛滥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尼罗河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同:修渠筑堤,进行人工灌溉,这种需要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形式,加强了较大范围内居民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成的进程。

异: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2、金字塔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体现古埃及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

金字塔中发现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也是这种灵魂不灭来世信仰观念的反映。

2.第二章 埃及-西亚-希腊(1):古代文明总论与早期埃及文明

第二章埃及-西亚-希腊(1):古代文明总论与早期埃及文明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古埃及、西亚和希腊的文明之间始终保持了一种若分若合的关系:三者本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独立文明,却又由于地理位置接近而不得不相互之间发生关系。而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政治、军事运动的发展,这三个“异路”的文明最后终归一统于了一个辉煌而短暂的军事大帝国的统治范围之内。尽管这个帝国几乎在瞬间兴起、刹那崩溃,但由其所缔造的一个整体的文化体系却长存了下来,其影响在亚欧大陆西面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公元后几世纪时才被部分取代,进而也奠定了今日的亚欧大陆西方的政治文化格局。 古埃及大概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之时便已出现金属工具和农业文明,但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发展。同时期的西亚和希腊地区此时似乎还处在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不久的时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才有得到开发的考证。三个文明最早的开发者似乎都不是土著民族,其中古埃及人可能是西亚人与北非人的混种,苏美尔人和古希腊人疑似是从更远的地方迁移进本土的。关于这一类型的问题本书就暂不做讨论了。 由于农耕较游牧更为符合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所以世界早期文明均是以农耕文明的形式出现的;而农耕文明的生产要求定居的生活,所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动产),便必须建造房屋等建筑来抵御野兽或其他人类。而随着族群人数的增加,更高的防御要求就催生了更大的防御建筑,于是各地区的文明便均以城市国家的形式发展了起来。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古埃及出现了很多名为“斯帕特”的小城市国家;而在两河流域,则出现了更为巨大的城邦城市;即便是古希腊最早的文明中心——小小的克里特岛上,也出现了许多以宫殿为中心的小国家。虽然规模有限得可怜,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小规模的国家扩张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生产生活范围的重叠,而同一区域内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相互间就发生了竞争关系,最后则必然是优胜劣汰。在遥远的古代社会,不同族群之间的优胜劣汰往往是以血的代价告终,成王败寇。就是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红色竞争过后,一些更大的国家开始形成。在埃及,它表现为尼罗河中游和下游两个区域大国——上、下埃及的出现,而苏美尔则形成了群邦争霸的混战局面。 大概在公元前31世纪左右的时候,古埃及上埃及的一位君主挥师北进,统一了整个古埃及。公元前4、前3世纪之交的一位埃及历史学家称这位君主名叫美尼斯,但近现代历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并以考古发掘为证据找出了一位名叫纳尔迈的可能是美尼斯原型的君主。不论名字为何,历史学家确实认为曾经有一位上埃及国王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完成过古埃及的统一,但他们同时表示这次统一只是一次不彻底的征服行动,远未将整个古埃及文明整合一团,反而在纳尔迈(或美尼斯)之前就可能有人完成过这种统一,而纳尔迈之后的上下埃及战争仍然在继续。至于古埃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专家认为应该是在公元前27世纪左右,即中国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由上埃及的哈谢海姆国王完成,埃及出土的文物上出现了他在一次北伐中杀死了“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同时他以后的上埃及国王也采用了上下埃及的双重王衔,这就意味着古埃及可能在此时已经实际完成了统一局面。 埃及的历史是十分漫长的。前面提到的古代历史学家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后世在此基础上将整个古埃及的历史划分为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古代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2)知道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及其专制统治;知道法老的相关知识。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金字塔建造中体现出的古埃及人民智慧;通过了解金字塔折射出的社会结构,掌握古埃及的阶级状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金字塔”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通过学习法老的统治,掌握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培养认识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古埃及史,认识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2)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重点 法老的统治;金字塔。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金字塔折射出的上古时代埃及的阶级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网络,查阅古埃及概况、了解尼罗河风光,搜集卡纳克神庙的图片、金字塔图片,以及狮身人面像的神话传说等,力图了解储备更多的古埃及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查阅尼罗河风光、美丽的金字塔、卡纳克神庙,搜集与占埃及有关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情境导入:[讲故事——法老魔咒之谜(《图坦卡蒙的诅咒》),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故事有很强的趣味性,讲故事既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有谁愿意讲一讲古埃及的故事法老魔咒之谜。 生: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数十年来,所谓的“法老咒语”越传越神秘,不仅令盗墓者望而却步,而且令很多考古学者和观光客心存疑虑。l999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哥特哈德·克拉默在木乃伊身上发现了足以致命的细菌孢子,它在木乃伊身上可以寄居繁殖长达数个世纪之久。埃及古文物协会秘书长:考古学权威扎西·哈瓦斯博士认为,法老陵墓中充满着一种可以致癌的氡气。经过检测,哈瓦斯发现,尼罗河谷诸法老陵墓的石灰墙内普遍充满了一种叫作氡的有害气体,而医学专家早有定论,氡气可以致癌,也许这正是导致部分考古人员患病的诱因!哈瓦斯公布了检测结果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的科研人员对5座尚未挖掘的陵墓作了进一步气体探测,以便将氡气的危害降至最低。依仗科学这把利器,一个个法老“魔咒”正被哈瓦斯逐个破除。 师: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法老是如何统治埃及的?而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又应如何认识和评价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古代埃及。 讲授新课: 一、发现古埃及史 1.位于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而古希腊历史学家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请你说说理由有哪些。 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终年干旱少雨,所幸尼罗河纵贯全境,在浩瀚的沙漠中辟出一条狭长的绿洲,而尼罗河流域的居民利用河水涨落的规律,开垦荒地,引水灌田,使尼罗河沿岸变成地中海区域的谷仓,造就了繁荣的古代文明。故古希腊历史学家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明白古埃及文明属于大河流域文明。) 2.古埃及文明是如何消失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1)公元前6世纪始,古埃及文明因外族的不断入侵而衰亡,记载古埃及历史的文字工具——象形文字的识读方法失传,致使古埃及文明史一度湮没无闻。(2)1799年,法国士兵在一个叫罗塞塔的村落旁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3)后来,法国文字学家商博良凭借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象形文字。(4)19世纪,欧洲古文字学家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考古学家不断发掘出古代遗址和文字史料,为现代人认识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

第一课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金字塔、法老、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在天文和历法方面的成就。初步理解古埃及文明。 2.从《古代埃及》等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书写“象形文字”的历史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尼罗河这一古埃及文明的母亲河和古埃及国家的演变历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古埃及文明进行考察。 2.通过课外寻找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解除对有关金字塔建造的疑惑,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课堂展示的象形文字图片,从历史的角度、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理解古埃及文字的创制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了解和认识古埃及的发展历程,尊重古埃及文明的成果,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金字塔。 【教学难点】 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下载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收集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及古埃及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走过悠久的中国历史,今天开始我们步入世界历史的殿堂。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 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先后出现了最旱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相继形成。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并指图讲解。) 教师: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还有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穿梭时空的文明之旅,让我们一起穿过历史隧道,学习和探究古代埃及的历史、建筑与文字。 新课教学: 1.古埃及国家——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历史地图。通过历史地图,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历史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5页《古代埃及》地图,并要求学生回答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到尼罗河并结合地理知识初步了解埃及的自然条件。) 【设计意图】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历史地图,能有效的增进历史教学效果。 教师: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文明完全是围绕着尼罗河展开的。在贫瘠的沙漠里,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最重要的生命线,它水量充沛,定期泛滥,将从非洲热带雨林带来的带有大量腐殖质的泥沙淤积在两侧的河谷,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尼罗河两岸河谷地带,以及地中海出海日附近的三角洲,构成了一条绿色的生命带。直到今天,这条仅占埃及面积三十分之一的生命带,仍养活了埃及90%的人口。 尼罗河在埃及境内约1350千米,自南向北流,从南方到北方只需坐船顺流而下,十分方便。那么可能有人要说了,从北向南逆流坐船岂不是很费力?事实上,尼罗河上的风是往南吹的,只要扬起风帆,从北向南行船也很省力。如此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极大地方便了中央政权对埃及全境的控制,因此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

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一2q、【课标解读】: 课标:2-1-4 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课标解读:通过分析古代埃及等的地理环境特征,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地理环境对于早期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产生都深深刻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二、【教材简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第1课古代埃及学案

第1课古代埃及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识记古代埃及文明发源地,古代埃及文明发展的各个时期;古代埃及文明成就和象征。 2、理解古代埃及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和理解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法老与金字塔修建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1、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古代埃及文明与大河流域的关系。 2、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重点 1、古代埃及文明发展的过程 2、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及与法老统治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古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2、理解古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二)新知学习: 【导】教师:”……金字塔是一个巨大无线电放大器”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轰动世界科学界的超级新闻,因为谁也不曾想到4000年前技术落后的古埃及文明竟建造出这样一个无比神奇的无线电放大器。这到底是一次巧合还是一次有意识的安排呢?现在没人知道,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不过这次有关金字塔的重大发现对科学家却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金字塔是什么象征?这里发源了什么文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埃及》,共同探寻答案。 1.自主学习(独学) (1)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哪里?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文明的国家的发展历程有哪些?(何时出现国家?何时统一?经历了哪三个时代?谁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其领土南北到哪里?何时发生灭亡?)(3)古埃及在科学和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 (4)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最大的金字塔是什么?最高统治者称什么?古埃及文明象征与最高统治者有什么关系? 2.合作探究(群学) 【议】讨论: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3.展示提升(群学) 【展】 个人展示一:(1)古埃及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哪些?它属于一种什么类型的文明? 个人展示二:(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说明了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4.达标测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埃及文明的魅力—金字塔的神秘科学严谨;木乃伊的奇妙制作;太阳历的先进;象形文字的产生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埃及疆域的发展变化。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知道古埃及医学和天文学的产生。概括金字塔的情况,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及修建的意义。 2.通过识读《古代埃及图》了解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的疆域。 4. 了解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锻炼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古代埃及文明与金字塔 教学难点 埃及文明中的成就。

人教版部编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奇迹。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2) 教学难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导读: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知识拓展:人类的形成和原始社会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男子在经济活动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母系

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1、导入: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的法老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古代埃及》。 2、学习新课: 第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建立过程: ①约从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③在新国王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向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地跨亚非的大帝国)首都:孟斐斯(前)底比斯(后) 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军事帝国。地跨亚非两洲帝国。 (3)、古埃及文明的陨落: 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科学文化: 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木乃伊) 相关史事: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精美教案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第1课 古代埃及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文明 【教学难点】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 2.河流: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点二金字塔 7.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三法老的统治 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 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探究二金字塔 根据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古代埃及优秀教案

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情感、价值与态度观: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演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但它的历史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消亡,直到罗塞塔石碑发现。科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才使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 通过介绍罗塞塔石碑发现的经过导入新课,该石碑的发现打开了古埃及知识的大门,从此,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教师出示古埃及的地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请在地图上找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是哪条河流哺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 二、新课传授。 师: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贯穿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第1课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埃及文明。 (二)讲授新课: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地跨亚非 灭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强盛时期: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18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通常认为,是图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 古代埃及的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代及文明成就: A、太阳历 历法:太阳历 ①制定依据:按照尼罗河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1-4 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课标解读:通过分析古代埃及等的地理环境特征,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地理环境对于早期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产生都深深刻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二、【教材简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课《古代埃及》知识梳理

第1课《古代埃及》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南北,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在尼罗河下游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古埃及灭亡: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的成就: 天文学、数学、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徐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促进医学的产生。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每个侧面形似汉字的“金”,所以中国人称“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和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法老的统治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越秀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部编版九上第1课《古代埃及》【同步测试】 1、“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古代埃及文明的河流是() A.黄河、长江 B.尼罗河 C.赞比西河 D.多瑙河 2、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A.古代埃及国土面积缩小 B.古代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 C.尼罗河水量变少 D.社会矛盾激化 3、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属于古代埃及尼罗河文明的是()

第二章 古埃及文明

第二章古埃及文明 绪言 一、地理环境和居民 1.地理环境: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尼罗河两岸沃野千里,这也适应了专制主义的出现,使国家容易行使主权,也不容易被外族入侵,使埃及的文明具有持久性,其人种的传统也得以自我保持,和西亚的情况恰好相反。 2.居民:哈姆-塞姆语系 二、埃及学 从前阿拉伯人有一句古话: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在1888年艾菲尔铁塔建造以前,金字塔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而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对金字塔仍然了解的非常少。[法]商伯良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原本对埃及的了解缺少直接的史料,只有通过希腊的对埃及的一些描述。在1798年拿破伦进攻埃及的时候在罗塞达要塞筑工事的时候一位上尉发现了罗塞达石碑。上面一共有三种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埃及世俗体象形文字、科普特文(用希腊文改造的埃及文字)。从希腊文上可以读到,罗塞达石碑上记叙了托勒密国王时期的事件。因为法老的名字在石碑上被用椭圆圈出(Ptolemaios),而比对希腊文后发现象形文字要少两个字母,于是,到底石碑上写了什么一直没有人知道。而1790年出生在格勒布尔的商伯良(少年天才,4岁能背《圣经》,9岁熟读《荷马史诗》,12岁精通多国古代语言,包括希腊文梵文等,立誓要写成埃及的历史,并在17岁时写成《法老制下的埃及史》,成为当地的院士,在1812年在傅立叶那里得知了石碑的事件,当时又有埃及末代女王kleoptra(克利奥佩特拉)的石碑被发现,上面同样缺少2个字母,商伯良大胆假设是省略了元音a和o,后来又发现了拉美西斯Ramsess的石碑同样有缺少字母的情况,按照这样的假设,发现石碑可以被完全解读)在1822年在巴黎过了10年清苦的日子以后,终于解读了罗塞达石碑的秘密,自此埃及学诞生。 三、埃及史的历史分期 四、埃及史的要点 1.专制主义:城邦——区域性国家——帝国 2.埃赫那吞改革(宗教上一神教的改革) 3.埃及的宗教思想

古代埃及教案

东方文明古国——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方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起源,知道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果及有关历史知识,感受它们对人类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2、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分享和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东方文明发祥地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1.广泛收集古埃及文明的相关资料,包括书籍图片和音响资料,同时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 2.查找或绘制四大文明古国早期遗址分布图。 教学重、难点: 收集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文明成果,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还有以古希腊、古罗马和玛雅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这些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吧! 二、了解东方文明古国 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及插图。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位置示意图,请学生标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再说说你对四大文明古国的了解。学生讨论 三、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在非洲北部肥沃富饶的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是非洲最早的文明,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1、课件展示:尼罗河全图 教师介绍指出尼罗河自北向南贯穿埃及,这条河受到了许多埃及人的赞美。点名诵读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古埃及人为什么赞美尼罗河?(知道尼罗河不仅给古埃及人带来生存必需的淡水,而且它的定期泛滥也带来肥沃的泥土,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初步认识环境对文明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古埃及文明的巨大成就 (一)埃及的农业和数学 1.教师: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尼罗河定期泛滥冲毁地界,需要每年重划田界,导致了人们计算的要求,促进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你搜集和整理谈谈你对古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 (二)埃及的建筑艺术 1、提问导入:现代人提起埃及,首先会想到什么? 课件展示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学生介绍他所知道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展示课前收集资料 2、教师归纳总结:它们是埃及人民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古埃及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现在,人们到埃及去旅游就是去领略人类在几千年前创造的灿烂文化。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还知道其他六大奇迹是什么吗?

第一课 古代埃及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图文配合,了解古代埃及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3.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古代埃及的早期文明及尼罗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2.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发现教学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先让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有个总体印象,再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理一理的方式了解埃及的发展脉络,教师通过呈现资料,创设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知识积累中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趣,以图定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去领略古代世界的灿烂辉煌活。 教师出示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长城典型建筑。请学生指出这些建筑各属于哪个国家?大家都对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欣赏、辨认,由此引出四大文明古国。 通过直观图片及辨认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对四大文明古国稍作感性认识。) 教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确认四国的大致位置。 教师过渡:人类文明已进入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不禁要问人类早期文明是如何的?是什么催生了早期文明?这些问题的理解不仅对了解历史有用,而且还会对我们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借鉴作用。 (二)新课教学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请学生读《古代埃及地图》,思考讨论:

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埃及文明。 (二)讲授新课: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地跨亚非 灭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强盛时期: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18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通常认为,是图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 古代埃及的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代及文明成就: A、太阳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