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实丑和艺术美

论现实丑和艺术美

论现实丑和艺术美
论现实丑和艺术美

论现实丑和艺术美

内容摘要:

事物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当然绝对的丑与绝对的美是不存在的,两者有着辩证统一的联系。事物在时间的长轴上不断运动,丑与美也绝非水火不容,它们在一定的途径下可以相互转换。本文结合课堂老师的讲解及对视频教学的感悟,详细阐述了丑与美的审美关系,分析了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实质。

关键字:

现实丑、艺术美、关系

一、生活中的丑与美

丑与美是人类发展长河中的两大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人类不断的追逐美的事物的漫漫征程上,因有这个动力,才有进步创新发展文明。我们追溯这条追逐美的印迹,清晰可见的是: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的神美、埃及金字塔的伟岸、米开朗琪罗雕塑的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绝伦,贝多芬音乐中的壮丽……处处是美的极致,处处是美的魂灵的流露。

相比而言,人们总是避讳丑的存在。它作为美的对立面,被人们唾弃,抨击。无论是莎翁笔下的自私虚伪的葛朗台的嘴脸,还是恐怖的鬼魅的阴暗,亦或是生活中的一些陋习笑柄。都是以恶,厌恶的不好形象展现。人们纷纷避之,渐而,丑,成了歪曲否定的代名词,起到了不折不扣的负面作用,有着非人性的特质,阻碍和妨碍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向悖逆的事物,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无序的感性形式。

人们总是向往着美的事物,抵制着丑的存在。身边的大好山河壮丽美让我们赞美,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让我们销魂,生动丰富的文学作品让我们触动。人们在追求时尚的光鲜,在吟唱音乐的共鸣,在倡导个性的人生。这就是美,我们爱美。身边的扰人的苍虫肆飞,嘈杂的周边环境,不讲卫生的恶习陋习。人们在推崇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抨击劣行的压迫剥削,在打压恶势力的肆意妄为。这就是丑,我们唾弃丑。

二、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对立的关系。

现实丑与艺术美相互对立排斥。

在电影《江姐》中,我们见到的是现实中叛徒从性格到外貌的使人生厌的丑的虚伪嘴脸,是现实中侩子手敌人的凶残丑的面目,一个个让人憎恶的形象跃然与屏幕。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的艺术美,而这种艺术美的存在与表现形式更加凸显了现实丑的本质。险恶、狡诈、凶残的剥削与迫害。该片中同样的我们见到了被折磨到奄奄一息的江姐,整个画面的阴暗让人不忍看下去,但江姐所表现的精神是非常美非常崇高的正义,为了革命事业不妥协不气馁不示弱的坚强。现实中叛徒的丑与江姐表现出的崇高的精神美在这部电影中强烈对比,那么的格格不入,更加的彰显江姐的伟大,敌人的卑鄙。

这种形式本质上对“丑”的排斥,使艺术美和现实丑成了不可融合的二者,犹如水与火,而这种效果使现实丑表现得更为丑陋,把艺术美对比得更加美丽,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遵循了事物上午一般发展规律,多为写实的艺术作品所采纳。

(三)现实丑与艺术美的统一关系

表面上,现实丑和艺术美两者相互对立,水火不容。但实质上,本质中,两者相互统一,可以转化。世间没有绝对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两者彼此互溶,相对互生。

“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亚里士多德说过“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莱辛也提出“丑可以入诗”的讲解。丑不是绝对的,现实中的丑与艺术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现实丑可以进入艺术美里,能被艺术美接受。

现实中的枯叶,悲秋往往给以万物凄凉,悲哀抑郁的沧桑感。人们不喜欢秋的寂寥。而诗词中“枯藤”、“老树”‘“昏鸦”之意象的诠释却展现了艺术美的质感。现实中的拙气,

锋芒,老旧往往给以张扬的愚笨感。人们不喜欢老气横秋的古风。而书法中“苍劲”、“老成”、“古拙”之话语的描绘却展现了艺术美的魅力。

西方的美学历程中,早期现实丑总是被艺术美拒之门外。他们的法律明文规定过:“不准表现丑”。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唯有真理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得住脚。而这种拒绝一切丑的错误的观点一直被理性主义的支持下给时间检验出了症结的所在。到了康德的《论崇高》时,丑才渐渐萌芽,到了尼采时代,美学领域中的传统的美才真正给丑让出了位置,丑才真正诞生。二十世纪上叶,丑才进入了艺术殿堂成为了美学发展的必然使然。

人们自此后才懂得站在正确的视角来审视美。美的艺术表现形态多样,崇高优美,卑下消极,都是艺术美的万千形态的表现。

音乐中的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给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罗丹雕塑中颇为著名的雕像《老妓》的原型原本是一个名为欧米哀尔的非常美丽的妓女,诗人维龙曾歌颂她为‘美丽的欧米哀尔’。而罗丹为我们的诠释却展现了一个年老色衰的干瘪丑陋的“老妓”形象。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格赛尔曾称赞该雕塑是“丑的如此精美”。这句赞美之词不言而喻的揭示了丑事美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审美形态。

综上所述,艺术是不谈美丑的,艺术美与现实丑一直是抱在一起的,它们同是艺术的根基。艺术就是揭示和赞美这种真实的存在。艺术美以现实丑实现了自己的审美折射价值;而现实丑又为艺术美拓宽了审美视野价值。审美折射之光源于现实丑,审美视野之边缘的存在就有了客观的理性话语。艺术美在对现实丑的关系上,虽有时表现为排斥,但更多的是联系与统一,独特的审美关系的存在使现实丑为艺术美注入了新的活力。两者互溶互生,彼此作用,正因为因为“丑”的存在,它的另一个折射面给予了美的另一种新的诠释,给予了人类追求更高层次美的灵感。

参考文献: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4版第86页

《美学原理》杨率、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版149页

高考作文素材:美与丑

高考作文素材:美与丑 写作角度 1、美丑在于心灵,外表是次要的。 2、外貌给人视觉的感觉,并不是美丑真正的价值取向。 3、外貌美丑,与心灵美丑并不是一致的。 4、美是真善的集合,丑是假恶的表现。35作文网 5、好美而恶丑是人之常情,也推动了人不断追求美的事物。 6、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心灵美才经久不衰。 名言 1、美不能丑之,丑不能美之。——[唐]无名氏:《无能子·宋玉说》 2、真实就是美,与真实对立的东西就是丑。——普洛丁《论美》 3、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达.芬奇:《论绘画》 4、丑是一种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德苏瓦尔:引自李斯托威尔《近人美学史述评》 5、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6、任何美的东西都有其时刻,之后就失去了。——[西班牙]塞鲁达 7、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秘美学》 8、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罗丹艺术论》 9、一切艺术手段都是美的调料。——佩特罗尼乌斯:《残篇集》 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1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周《庄子·天道》 12、美寓于平凡之中。——威廉·金:《烹调术》 13、自然就是一种美,唯有自然,才有神韵。——罗兰:《罗兰小语》 14、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老舍《我怎样学习语言》 15、美是人自己从他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16、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欧洲民谚 17、外表美的人是善的,而善良的人也很快会是美的。——萨福《残篇》 18、端计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荚格兰·我的父亲》 19、要评断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见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20、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罗丹艺术论》 事例 诸葛亮取丑妻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但是他却娶了河南名士黄承彦之女阿丑为妻。据说阿丑“黑面焦发”,十分丑陋,却聪明贤淑 ,知书达理,颇有内美。可见诸葛亮在择偶时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人的内在素质。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以人的相貌为例 莫晓茵20140901025 个人认为“任何东西,凡是完全体现了那一种类的观念的,就显得美。”定义显得十分狭隘。这意思也就是说,“美的事物一定要包含所有在同类事物中堪称为好的东西,在同类事物中所能找到的任何好的东西,没有不包含在美的事物中的。”在人身上,这种美的典型的多样性更加显著,我们简直不能设想人类美的一切色调都凝聚在一个人身上。就如我们亚洲人现在对美的定义—肤白,眼大,小鼻子小嘴什么的。就算我们一直在吐槽谁谁谁有着以上一切特征,一副网红脸,各种撞脸,但这有何尝不是现代大众审美过分单一所造成的恶果呢? 大家都会指出,一个人的丑陋,是由于那个人的外形难看——“长得难看”。我们知道得很清楚,畸形是疾病或意外之灾的结果,人在发育初期格外容易为灾病所毁损。假使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末,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但是一个长得难看的人也是畸形的,只是程度较轻,而“长得难看”的原因也和造成畸形的原因相同,不过是程度较轻而已。假如一个人生来就是驼背,只是程度较轻,而原因则是一样。总之,长得丑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畸形的人。他的外形所表现的不是生活,不是良好的发育,而是发育不良,境遇不顺。现在我们从外形的一般轮廓转移到面部来吧。面容的不美或者是由于它本身,或者是由于它的表情。我们不喜欢“凶恶的”、“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因为凶恶是毒害我们的生活的毒药。但是面容的“丑”多半不是由于表情,而是由于轮廓的本身面部的骨骼构造不好。脆骨和筋肉在发育中多少带有畸形的烙印,这就是说,这个人的初期发育是在不顺的境遇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形下,面部轮廓总是丑的。根本无需详加证明,在人看来,动物界的美都表现着人类关于清新刚健的生活的概念。 但是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像斯温顿,一个我十分喜欢的演员,她并不是传统的美人,甚至如果我们用传统意义的审美去评价她的话,她甚至不像地球人。她是天赐凡间的非常态尤物,不仅能在主流与异类之间纵横驰骋,也能在圣殿与人间甬道上悠然踱步。她善长颠覆,因为她不计得失;她敢于创造,因为她不怕非议。她从相貌上看是与美丽无缘的,但她们那种介乎两性之间的气质,以一种神奇的刚毅之美吸引着我。她是上帝赐给人类另一种审美观,她的“凌厉”“中性”,散溢着不可抗拒的另类诱惑。面对上帝的精心雕琢,蒂尔达并不吝啬:她在《奥兰多》中裸得浑然天成,在《年轻的亚当》中脱得云淡风清。除了表演,蒂尔达·斯温顿还是文学杂志《Sembla》的长期撰稿人。而其棱角分明的线条,中性清冷的气质,更使无数时尚大师趋之若鹜。她是荷兰著名时装设计师Viktor&Rolf二人组眼中完美无缺的缪斯,是英格兰Orbital乐队MV里高贵无邪的女神。 所以,应该说,关于美的本质的新的概念——那是从和以前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对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的一般观点中得出的结论。——会达到一个也和近来流行的体系根本不同的美学体系,并且它本身和以前关于美的本质的概念根本不同。但是同时,新的概念似乎又是以前的概念的必然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将会不断地看到流行的美学体系和我们提出的体系之间的本质的不同,为了指出它们中间的密切关系之所在,我们要说,新的观点说明了以前的体系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美学事实。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俞泉 艺术系艺术设计1004班 【摘要】:正美与丑,是一种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物的本质的外化,二者辩证地统一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美与丑,只有当相互比较时,才显现出它们各自的实质内涵。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这种辩证关系不仅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还更深刻地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体现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文艺是人们对现实审美的最高形式,探讨和追寻美丑的辩证关系,扬美弃丑,也就成为这种最高形式的根本所在。但是具体生活中的美丑和艺术中的美丑是有区别的,二者不是一种顺承关系,而是呈现着十分复杂的状态。比如生活中丑的事物反映到艺术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往往淡化了丑的形态,成为具有美学意义的形象。这种现象冲破了人们单纯的表象思维,难免给人以困惑之感。。 美也有丑,它们之间所展开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构成了一幅幅生动丰富,惊心动魄的画面。它给我们带来种种欢乐和烦忧同时,也为我们艺术美的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西方文艺社会学的创始人斯达尔夫人认为文学与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文学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社会内容,人们审美价值判断的不同取决于社会条件的差异。《红楼梦》这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是中国社会动荡,剧变的时期。一切生活的丑陋竞相在此上演。《红楼梦》中生活的丑陋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权力和财富的缺失,而恰恰相反,一切的痛苦来源于餍足,即饮甘餍肥,锦衣纨绔,一切物质的富足似乎都没了意义,贵族的糜烂的生活。这是一个丑陋的社会,由这样一群人主宰的世界必然是荒唐,腐朽,败落和没人道的。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丑恶,使得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与生活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9975190.html,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与生活关系 作者:王萍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摘要: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演员的手、眼、身、步的运用,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的舞 台动作,就是有这些属于舞蹈性的基本动作所构成的。它们的主要特点为、集中、锻炼、夸张、属于象征性和程式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性格和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要通过相应的舞蹈形式来表现它、刻画它。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J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55-01 一、真和假 和生活对照,戏,本来是假的,何必怕假,但要假里透真,不过这个真并非要求和生活一模一样,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常言道:“两三人千军万马,五六步万水千山”。舞台上就要这样表现。人们从来也没说这样的表现不真实。对于观众来说:“明知是假,偏作真看,真见到真,反而觉假”。在演员是:“基础与真,提炼于假,假如真假,必然害真”。这是艺术作品与生活之间有血缘,但是又必尽然相同的关系。演员做虚拟动作,要想叫人家相信,做出来就像那么回事。怎么就真象那么回事了呢?首先得虚拟的合理。还说做针线活吧,谁都知道认上线缝衣服,线是越做越短,绝不会越做越长。但是有时演员在台上只顾唱了,忘了一点,她唱第一句时缝衣服的线只拉到胳膊肘那么长,唱了几句,一使劲一下把线拉到肩膀哪儿去了,先越做越长,无怪乎有人说她是用“猴皮筋”做衣服了。再说开门吧,有的演员走到台上,拔开门插关,两手一比划,随便往后一拽,就算开了门了。殊不知门是木头做的,不能打弯,要真有两扇门在那儿摆着,她这样开始开不开的,因为身子挡着呢!观众看了这种表演,绝不相信她是在开门,那得说她是扯碎布头呢!戏中表示真开门,演员应该脚底下向后退一步,闪身,把门让过去,同时双手平着向两边推,交代清楚了,才能真像开门了。演员做派,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得动作一切合理,而一切又像真的。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决不能离开生活根据,但必须把它舞台化,不能把生活中的原貌,一成不变地搬上舞台,生活中的动作经过艺术加工,夸大、美化、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来,才能强烈地感染人,让人产生真实感。舞台上是以假作真,这是一种辩证关系。 二、内和外 体验与表现:无论是什么任务,头一件事就是研究他是谁? 演员在台上每一个表情都要让观众看清楚,不光是看的见,而且要看得懂,不如:演员在台上昂首看着远处,台下观众心里就再想:“他在看什么?”如果这个观众说你在看太阳,那个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一) 【内容摘要】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化艺术中,都有其活动的身影。本文简要介绍了丑的崛起,揭示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化丑为美的途径,并充分肯定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丑现实丑艺术美实质审美转化现实意义 【abstract】Uglinessisacomplexaestheticphenomenon.Itisnotonlyexpressedinreallife,butalsoascendsintheplac eofart.Theriseofuglinessisbrieflyintroducedinthisarticle,whichalsorevealsthetrueoftransformingre alisticuglinessintoartisticbeauty.Underthiscircumstances,itisimportanttofindanartisticapproachtha tcantransformuglinessintobeauty.Profoundrealisticsignificanceoftransformingrealisticuglinessinto artisticbeautyisfullyaffirmedinthisarticle. 【Keywords】Ugliness,realisticugliness,artisticbeauty,True,AestheticTransform,realisticSignificance. 一、美学的跨时代“变异”:丑的崛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人猿揖别以来,人类的祖先们就开始了对美的追求的漫漫历程,并留下了这样一些清晰可辨的足迹:从旧石器时代的阿舍利手斧,到古希腊时代的巴特农神庙,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绘画,再到近代的贝多芬宏伟壮丽的交响曲……然而,丑这位羞达达的小姑娘却一直难登大雅之堂。早在古希腊时代,哲人柏拉图就在其理想国的大门前声嘶力竭地宣称:“如果哪位诗人一定要表现丑,那我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驱逐出去!”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丑的审美特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丑多是被作为美的反面或陪衬,在研究美的本质时也是一笔带过。 直到近代,伴随着尼采的一声惊呼“上帝死了”,伴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弗洛伊德精神的分析法的发现,人类在关于人、历史和自我的透视中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丑才作为一种实践本体的存在,逐渐真正撞入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视野,以其独立的艺术姿态向世人展示了其别样的审美价值。尤其是1853年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的出版,标志着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态登上了美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一时间,现实生活中的丑如暴风雨般袭过来:节节上升的青年自杀率,吓人的酒精中毒人数,普遍的精神沮丧,难以节制的恐怖活动和犯罪行为……不仅如此,艺术界也为之沸腾了:音乐在巨匠贝多芬时代有了嘈杂凌乱的音程和刺耳的不和谐音,戏剧在莎士比亚手中开始注重“描写纯粹个性特征以及一切缺点和瑕庇”,诗歌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将“丑”和“恶”升华成为了审美对象,文学又将阿Q和葛朗台等丑恶形象搬上了生活表演的舞台。如此这般,“丑仿佛是一只五彩的画笔,先是在美的图画上勾勾点点,继而画出了美女身边丑陋的老太婆,可它的画兴一起便无法抑制,继而又涂上了荒诞和滑稽的颜料在画布上肆意地涂抹起来”〔1〕。 当然了,在这样一段丑的发展历程之中,人们对其的态度也是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由惊愕、费解到愤然、诅骂,然后在更多冷静地思考这一切时痛切而深刻地认识到:这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美学的发展使之然,我们应坦然地接受丑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去发掘它的独特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将其转化为艺术美,从而在更高的标准和更深的层次上真正体会丑艺术深刻的现实意义。二、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说到丑,我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从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出发,得出丑的非人性的特质,即人的生命能力不能全面发展。因此,丑“是歪曲和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它的存在阻碍和妨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因而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3〕。所以,从内容方面看,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相悖逆的事物;从形式方面看,丑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或无序的感性形式。而现实生活中的丑正是丑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嘈杂响亮的噪音让人心躁不安,四处横飞的苍蝇令人反胃欲吐,恐怖凶杀的现场使人毛骨悚然……这些丑的对象让人们避之尤恐不及,因为他们只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说课材料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导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摘要: 生活是体验的过程,艺术是经过洗练后生活的片段。既然说艺术是经过洗练后生活的片段,那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更偏向于心理体验,就像他们所说的“精神食粮”。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个人的艺术修养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艺术,但生活不完全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关键词: 生活艺术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要开启自己的艺术创造,就得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在关注中培养自己对对象的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再由发现引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联系;在近距离的可视的现实环境中与想象的空间翱翔,在运动与静止间探索追寻美之所在。所以,生活是艺术的载体。绘画艺术更多的时候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对象,首先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 1、生活中充满着艺术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嗅觉上,我们闻到花儿的清香、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触觉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和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和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和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和均衡(3)、调和和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 2、人生的艺术化: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 2.人的内心生活失衡 3.人和自然的关系失衡 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流水线作业窒息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以儒家和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种艺术“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因为文化因为生活习俗或者说是思想艺术人生在于我的理解范围入乡随俗达观自在乐山乐水叹文希义这便是艺术。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华等也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绚烂的华章之一。 他们所提出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相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从人类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实践看,对于人生的艺术化(性)追求并非只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化的专利。就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且相似之处颇多。达达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只存在了短短七年,而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正式诞生起,形式上从未消亡,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不少现代主义流派均受其影响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达达主义流派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寿命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并非偶然。 一、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曲同工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思潮,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超现实主义正式以一个流派出现之前,文艺界中出现了达达主义短暂的昙花一现。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却与超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多有超现实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的说法,也有说达达主义本身就是整个广义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但不管如何界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同途殊归 (1)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达达主义者来说,虚无主义成为了其行为原则,为虚无而虚无。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不管帕斯卡尔说这句话是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何种目的,也许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断章取义地看,这句话充满了对历史、对世界、对他人的无视。 (2)超现实主义者的虚无主义态度则不同,不再是为虚无而虚无。 虽然本身为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但在这场反叛中,超现实主义者们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更是涉及到了对人类本身意义的探寻之类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在认识到原有的无意义基础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对新意义的探索。他们也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革命显然要破坏,而破坏之后还有重建。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3)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像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愤世嫉俗在最初阶段,即欧洲备受战火煎熬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救世主一般的热烈追捧。每天都有人无奈地被毁灭,也许连墓碑都不能留下。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达达主义者的作品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歇斯底里的无奈感。这在特定时期很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但伴随着战争结束,人类的疯狂行为也暂告一段落,随之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以取代已经被摧毁的旧信念。这样“破坏一切”的行为准则开始慢慢失去市场。达达主义本身的“破坏”也开始破坏到无法破坏,为破坏而破坏。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达达主义成功地摧毁了理性主义,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品味,不负责任地拒绝告知接下来该如何。

生活中的美与丑作文

生活中的美与丑作文8篇 篇一:生活中的美与丑 生活犹如一场梦,有好梦,也有噩梦;生活犹如一场戏,有精彩的,也又枯燥乏味;生活犹如一颗怪味豆,酸甜苦辣咸,样样具备,耐人寻味。 今天,我们要来一次比赛,看谁能快速找到生活中的美与丑,谁找的事情 最典型,最鲜明。 镜头一:在繁华的街道上,不免有被冷落的角落。而一些不劳而获的人, 就在这做乞讨者,来获取人们的爱心。瞧,这个刚刚还四肢健全的叔叔,转眼间,便变成了一个衣衫不整,头发乱糟糟的残疾人。然后就装可怜,拿着一个 破碗,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看了就让人心里怒火熊熊。这时来一个约有七八 岁的小女孩,她怀里抱着一个袋子,跑到这位乞讨者的面前,气喘吁吁地说: ‘叔叔,你一定饿坏了吧,你瞧,我用妈妈个我的零花钱给你买好多东西。’ 这位小女孩的眼睛不知为什么那么的纯净,没有一丝的污秽,她的声音是那么 的甜美,她的微笑显得那么的真诚,纯洁。‘快吃啊,叔叔,你不爱吃么,这 可是我平时最爱吃的埃’她的小嘴嘟囔着,好像有些不高兴。‘哦,我爱吃。’愣了半天的他,好不容一回过神。然后结巴的说了声:‘谢,谢’然后埋起头 吃了起来。女孩看了以后。笑着跑开了。这个乞讨者一定会变好的,他一定会 用他的双手挣钱,对,一定。应为从他那句‘谢谢’开始,他就变了,他不再 想一天能骗多少钱,而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一定会,因为女孩纯净的眼睛,因为女孩真诚的笑容,因为女孩亲切的话语。 镜头二: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好拥挤。这时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她穿着朴 素的衣服,耍得发白的布鞋,头发中有一些由于生活的奔波长出的白发,起着 一个鸡蛋筐,脸上有一些皱纹。汽车的一个急刹车,使她不小心踩到一个时髦 的女士,中年妇女感激给他说‘对不起’。可是这位时髦女士得理不让人,用 她那双大眼睛咄咄逼人:‘你怎么不长眼睛,你没看见我的脚在这,你还往上踩。’‘真对不起,我帮你擦。’说完,她便蹲下来。‘擦,你那破不能帮我 擦么,这可是双名牌鞋,七八百呢,你赔。’说完,她一脚踏进了鸡蛋筐,中 年妇女落泪了。这时,一边的人看不下去了。然后给中年妇女一些钱,然后开 始给他主持公道。中年妇女再次落泪,不过这次是感激的泪。 寻找生活中的美与丑,你会发现,丑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有许多没把他 掩盖了,这样,生活中的美会越来越多。放大你的眼睛,一起来寻找吧。 篇二:生活中的美与丑 在我幼小无知时,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中的美与丑。如果有人问我是明星美 还是清洁工美,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明星美!明星美!”每次听了我的回答,妈妈总是摇摇头说:“晨曦还没长大。”我问妈妈为什么,她只是笑一笑。

浅谈艺术作品中对丑的认识

浅谈艺术作品中对丑的认识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丑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却逐渐了解到丑与美的关系,丑逐渐成为艺术作品中的宠儿所能体现出意义与价值。关键词:丑,丑与美的关系,丑的价值 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它是与美对立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丑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它常引起人们的心理抗拒和情感排斥,从而被排除于审美视野之外,不为审美心理所容纳。它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但是,美与丑并不是矛盾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他还从美的相对性出发,指出美与丑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美之与恶,相去若何?”意为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 庄子美学也突出强调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的,“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美与不美相互包容,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正色哉”;“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同时,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谈到了丑的问题,揭示出丑中之美,认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体上的丑陋,所以丑怪形象中,可以包含有强烈的精神之美。当然庄子并不忽视形体的美,但他更看重精神的美。 毛泽东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曾说过:“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德国的苏瓦尔说:“丑是美的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 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体现。 因为艺术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它既包含了对自然美和现实美最真切的关照和美化,又包含了对生活丑的透视剥露和审美转化现实中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对象因此在涉及艺术美时,我们不可以仅仅把现实中的美好事物集中起来捆在一起使之理想化,而不顾及现实中丑恶的东西。 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由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比如说: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欧米哀尔》欧米哀尔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风流一时,当她衰老时,过分的纵欲和摧残使她尝到了苦果,欧米哀尔弯腰踞坐着,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曾经饱满、灵巧的乳房,富于弹性光洁的腹部。而今一道道皱纹布满僵硬的身体,四肢如同冬日里的朽木,支撑着衰老的生命。昔日的生命活力,如同逝去的岁月永不再回。虽然第一眼看来那仅仅是一个老妇的雕像,可当它成为一件艺术作品时,其中却蕴含美的意义。 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与均衡(3)、调和与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 乔延菊 在中国古代,老庄主张顺其自然的美学思想:“物适其性即美,失性即丑。”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唐代张彦远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 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唐代的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也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照相技术出现之前,绘画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再现当时人们的自然生产生活状态。照相技术出现之后,画家们逐渐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更多地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而不仅仅局限于再现自然。高尔基说:“任何艺术,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有一个目的,就是启发人的某种感情,培养他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由此可见,艺术的职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直白地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实现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因而要高于生活。作为绘画艺术,决不是生活素材的原始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