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和消炎药一样吗
- 格式:wp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吗?千万别弄混了摘要:在日常用语中,我们经常听到“抗生素”和“消炎药”这两个词,它们似乎都与治疗感染有关。
然而,你知道吗,抗生素并不完全等同于消炎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揭开这两者之间的神秘面纱,解释它们的区别,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
别再弄混了,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医学话题。
一、抗生素的基本知识(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发现历史:1.抗生素的定义: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化合物。
它们起源于自然界,由一些微生物产生,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
2.发现历史:抗生素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初。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这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抗生素。
此后,人们陆续发现了许多其他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等,为医学领域的革新打下了基础。
(二)抗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目标可分为不同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每一类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方式。
2.作用机制:(1)细菌细胞壁抑制剂:例如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所需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2)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其生存和繁殖;(3)核酸合成抑制剂:包括喹诺酮类,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阻断其遗传物质的复制。
(三)抗生素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1.适应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于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抗生素通常无效。
2.应用范围:广谱抗生素:针对多种细菌,例如氨苄西林;窄谱抗生素:针对特定类型的细菌,例如青霉素;抗生素联合疗法:针对不同细菌,提高治疗效果。
二、消炎药的基本知识(一)消炎药的定义和作用机制1.消炎药的定义:消炎药是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炎症症状、减轻疼痛,并有助于恢复受损组织。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影响炎症过程,提供有效的治疗和舒缓病症。
抗生素≠消炎药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年第10期小编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说:“上火了吃点消炎药就没事了”。
也看到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去药店买头孢菌素类或磺胺类等药物来消炎,结果不但下不了火、消不了炎,病情还越来越重,并带来一系例的不良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把抗生素与消炎药混为一谈,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一出现红、肿、痛、热的症状,就会求助于所谓的“消炎药”,其实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定义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有些还具有抗肿瘤或其它作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多肽类。
消炎药是指能够消除机体的炎症反应的药物。
其实这只是老百姓常用的说法,定义很模糊。
药学上把既具有影响机体炎症反应机制,又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称之为“抗炎药”,即真正的“消炎药”。
抗炎药分为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如芬必得、扶他林、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萘普生钠等)和甾体类抗炎药(即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如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倍氯米松、可的松等)。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作用机制自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青霉素运用于疾病治疗以来,抗生素种类、品种不断增加。
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等机制,在杀灭或抑制其他敏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挽救了很多生命。
抗生素的“消炎”是通过杀灭或抑制其他敏感微生物,从根本上“消炎”。
但它仅适用于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而对非感染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无效。
“消炎药”,具有消除机体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从而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作用,它对炎症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起作用,只是缓解临床症状。
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有什么区别在实际生活中,只要出现头疼脑热,身边就会有人说:“快吃点抗生素,好的快”,当感觉嗓子疼时,又会说:“吃点消炎药吧,有炎症啦”,这样服用药物真的正确吗?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真的有那么神奇的疗效吗?一、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是一回事吗?生活中很多人都搞不清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三者之间的区别,片面的认为抗生素、抗菌素和消炎药是一回事,混淆了三者的概念。
实际上,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并不是一回事,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抗菌素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的活性药物。
抗菌素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抗生素,像平时我们经常提到的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另一种为合成型抗菌药,这种药物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像咪唑类、磺胺类等药物都属于合成型抗菌药。
由此可见,抗生素是抗菌素中的一种。
消炎药是可以消除人体内各种炎症的药物,通常又叫抗炎药,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激素类消炎药,另一类为非甾体类消炎药。
其中激素类消炎药主要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区分抗生素、抗菌素和消炎药。
第一、向开具处方的医生咨询。
第二,仔细的查看药物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上标明该药物对感染或者因为细菌引发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那么可以判断该药物属于抗菌药物。
第三,常见的抗菌药主要有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
二、发烧就要服用抗菌药吗?细菌的确可以造成人体发烧,但是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发烧。
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那么服用抗菌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像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感冒发烧。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抗菌药呢?1、经过诊断,确定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就可以通过服用抗菌药治疗。
2、确定感染疾病的病原为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等,都可以服用抗菌药。
3、在选择抗菌药时,应该全面的考虑药物在人体的分布情况、代谢情况、抗菌作用等。
消炎药=抗生素?一起来搞清楚。
头疼发热,浑身难受,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大部分都用过阿莫西林、青霉素等药物,而这些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那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吗?一起来搞搞清楚吧!1炎症是什么?炎症,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咱们常说的发炎,是人体对于刺激而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主要有红、肿、痛、功能障碍等表现。
红,即局部发红;肿即为局部肿胀;热是指局部温度升高;功能障碍则是因炎症对该局部功能形成损伤后的表现。
通常而言,炎症是有益处的,此为人体防御反应,但部分情况下炎症具有害性,特别是炎症程度较重,无法控制时,亦可引发组织损伤。
当敌军入侵你的身体时,免疫系统会指派“士兵”抵达战场与其奋斗,而这些敌军有些是生物性的(细菌、病毒感染等),有些是物理性的(刀伤、冻伤及烫伤等),还有些是化学性(强酸、强碱)、自身免疫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等)。
抗生素可借助杀灭细菌亦或是非典型菌,从而实现消除炎症的目的。
而针对其他原因所致炎症并无显著作用。
2消炎药有哪些?·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消炎止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就是生活中常说的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3抗生素有哪些?抗生素是具杀灭、阻滞细菌生长的药物。
当下结合化学结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等)、多肽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等)等。
·主要抗生素介绍青霉素:如青霉素钠、青霉素钾。
为改善天然青霉素存在的缺陷(无法耐受胃酸、不能口服等),研发者对青霉素实施了进一步的改造,人工制成了耐青霉素酶、可口服及耐胃酸等多种抗生素,统一称作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
除阿莫西林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复方制剂,虽说克拉维酸钾抗菌活性较低,但其可阻滞耐药菌形成β-内酰胺酶,二者联合运用能够避免阿莫西林水解为酰胺酶。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作用在于阻滞细胞壁合成,所以针对无细胞壁细菌不起任何作用,例如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细菌感染都能引起炎症吗?能。
那身体表现出来的所有炎症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吗?当然不是。
炎症不是特定的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跌打损伤等都可以导致身体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症状。
抗生素只针对细菌等敏感菌的治疗,对病毒、真菌、过敏、跌打损伤等引发的炎症没有消炎作用。
使用抗生素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后,由这些敏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自然也就消了。
消炎是因为抗生素与敏感菌作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
换句话说,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感冒引起嗓子红肿,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有许多人才不管它是由什么引起的,一律用抗生素“消炎”,这是不对的。
还有另外一种广泛滥用抗生素消炎的疾病是急性支气管炎。
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去看医生时,80%左右的人会被开出抗生素的药方,而且通常还是广谱抗生素。
其实,急性支气管炎常常是感冒以后,感冒病毒进入支气管,刺激支气管引发咳嗽导致的。
也就是说,急性支气管炎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菌引起的比例非常少。
如果咳嗽超过10天,咳嗽时伴有胸痛、咳血或者呼吸困难,才考虑去看医生开抗生素来吃。
如果病人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说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会自己好转。
要是这时不加区分地随便去药店买点所谓的“消炎药”吃,不仅可能导致产生超级细菌,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美国就有研究资料表明,每50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就会有1个患者出现皮疹这样的不良反应,每5000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就会有1个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样的不良反应。
另外,长期滥用抗生素去治疗病毒引起的感染,不仅不会将身体里的病毒杀死,反倒会帮倒忙:抗生素也可将身体里的有益菌杀死,从而可能导致腹泻,还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使疾病病程延长!你看,本来就一个小病,反倒有可能被治成大病,得不偿失。
既然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那消炎药都指哪些药呢?临床上通常把下面的两类药叫消炎药: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特别关注育儿天地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天津市儿童医院副主任药师鲁卓琳11【2019.05】【2019.05】避免两大误区正确使用抗生素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看法,即用还是不用。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吗?别再弄错了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有效干扰细胞功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指对细菌有抑制、消杀作用但却不能够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的药物,其在临床上具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杀菌作用。
而通常意义上的消炎药也是一种抗菌药物,但是其与抗生素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只有对细菌有效的药物且同时只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才能够被称作是抗生素,消炎药明显不属于这一类。
针对这两类药物,一旦使用错误或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关于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选取在日常生活中,对感冒、流感、肺炎、咽炎等感染性疾病有用的抗生素多为头孢、青霉素等,均属于抗菌药物。
而在常见的抗生素中也是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的,如红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针对不同的病症,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将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感染几率,降低疾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通常来讲针对于头痛、发热等一些由普通的感冒所引发的一些症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休息,多喝水,加快体内水循环,促进毒素的排除即可。
但是对于一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曾有严重的并发症史的患者则不适用于抗生素。
比如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肾疾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或是一些正在服用具有强毒性药物的患者,这类患者需要避免对抗生素的使用,以免影响到其身体健康。
所以当患者想要在使用抗菌类药物时,需要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将自己的病症史给医生讲述清楚,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适合应用抗菌药物。
而除却药物的服用之外,患者应当注意多增加对水的摄入,切忌因发热而对一些寒性食物进行摄入来降热,避免病情的加重,影响到身体健康。
而针对于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肺炎的情况,患者则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由呼吸道感染而发生的肺炎病症,即由感冒所引起的肺部感染。
当患者出现这一病症之后,一般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则可听从医嘱,选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抗生素和消炎药是一回事吗发表时间:2020-12-11T09:09:31.27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8期作者:胡和军[导读] 而国内许多药品生产商将抗生素命名为消炎药,这也直接导致了大众对抗生素的滥用。
平武县人民医院 622550很多人们家中都会备有一些药物,其中以消炎药为主,但其实人们口中常说的消炎药其实大部分并不是消炎药而是抗生素。
消炎药在国内通常是指抗生素或者抗发炎药物,而实际上抗生素的成分和消炎药完全不一样。
消炎药是由非类固醇抗发炎剂或类固醇组成,有抑制炎症的效果,而国内许多药品生产商将抗生素命名为消炎药,这也直接导致了大众对抗生素的滥用。
一、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据全球卫生组织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由于滥用抗生素而发生的超级细菌感染,更令人难过的是这些人中有高达20多万的新生儿是死于滥用抗生素。
近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非常重视对大众进行抗生素健康知识宣教,侧重于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卫生管理局也加强了对各地医院、诊所以及药店的药品销售的把控力度,防止出现乱销乱售现象。
经过国家的大力宣传、号召,公众也逐渐意识到抗生素的危害。
曾经许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头疼脑热、发烧嗓子疼等情况就会先吃两颗“消炎药”,而现在大部分人们都意识到了“消炎药”不能随便乱吃。
所以应当让更多人了解到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人们日常所说的消炎药和抗生素并不是一个概念。
二、消炎药简介感染类疾病自古以来就是被人们视为凶险疾病,上个世纪30年代人类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经过多年不断研究改进,人类终于可以与感染病相抗衡了。
抗感染药物的发明带给了人类新的希望。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而研制的一种消炎的类固醇药物,而人们生活中泛常说到的炎症是指当人体组织遭受到某些损伤比如外伤、感染等时,人体内会发生对这些刺激因素防御反应。
而这些防御反应就会引发人体局部发生红肿和痛热症状,消炎药的作用就是消除人体发生这类防御反应。
儿童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往往会遇到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
在孩子生病时,医生通常会对孩子开具抗生素或消炎药。
尽管二者都可以用于治疗感染和炎症,但抗生素和消炎药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儿童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
首先,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咽炎、肺炎和尿路感染等。
抗生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工作,比如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或阻断细菌的代谢路径。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等。
因为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感染,所以对于病毒感染,如感冒和流感,抗生素是无效的。
此外,抗生素也对抗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消炎药是一类用于减轻炎症症状的药物。
它们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减少炎症反应。
消炎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如扁桃体炎、关节炎和皮肤炎症等。
消炎药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和红斑。
常见的消炎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与抗生素不同,消炎药对于病毒感染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因为病毒感染常常伴随着炎症反应。
在给儿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给予儿童。
过量或不当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或耐药性问题。
其次,对于存在过敏史的儿童,应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成分。
另外,家长还需注意观察儿童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总而言之,儿童抗生素和消炎药在治疗感染和炎症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治疗细菌感染,而消炎药通过减轻炎症症状来缓解炎症反应。
家长在给儿童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并密切注意儿童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只有正确地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2022.05祝傻傻分不清?莫陷入抗生素用药误区“消炎药一吃,感冒就好”是很多人的直观印象,小胡也是这么想的。
4月中旬的气温如同过山车,仅一天就从穿短袖的30多度降到了十几度,小胡没注意,着凉感冒了。
防疫要求严格,去医院多有不便,小胡便翻出了阿莫西林吃了起来。
结果一个月过去了,小胡的感冒症状还是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无奈之下,小胡只好请假去看医生。
医生无奈地说:“现◎ 罗光荣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在有些人一感冒咳嗽,就吃阿莫西林或者‘头孢’,它们都是抗生素,其实根本不适合治疗感冒,感冒了倒是可以用些消炎药!你现在已经出现了阿莫西林耐药的情况了。
”小胡听得脑袋都晕了,什么消炎药、抗生素,这俩难道不是一个东西吗?35您健康2022.0536祝您健康像小胡一样,很多人把抗生素称为消炎药,实际上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可以简单总结,抗生素在部分时候是消炎药,而消炎药是包括了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
人体的炎症可以粗略分两种,一是感染导致炎症,比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等;二是非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的炎症﹚,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
消炎药顾名思义,是消除炎症的药物。
抗生素是指由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菌、抗病原体或者其他活性的物质,根本作用是杀死病原微生物。
感染性炎症用了抗生素,病菌被消灭,炎症自然也就好转了,如此用药是正确的。
但如果根本没有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一种“无菌性”炎症,那用抗生素则是无效的。
应对非感染性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有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甾体类抗炎药,就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笼统地讲,消炎药既针对感染性炎症也针对非感染性炎症,抗生素应包括在消炎药内。
消炎药最主要的功能是解决炎症带来的“红、肿、热、痛”,属于对症治疗、改善症状的药物。
最频繁的使用场景是退热及降低体温,其次是用于疼痛症状明显时的止痛。
【2019.06】抗生素是一类由真菌、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者其他活性的物质。
自从抗生素被人类发现并应用以来,为人类医疗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因此也被许多人奉为灵丹妙药。
例如在二战时开始大量应用的青霉素,它拯救了无数盟军士兵的生命。
但是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们使用不当,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常见的认识误区如下。
日常生活中,遇到感冒、发热、咳嗽、外伤,很多人认为是发炎了,首先想到用抗生素,将炎症和感染相混淆,将消炎药和抗生素混为一谈。
炎症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对有害刺激或损伤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机体的这种炎症反应机制可以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但过于激烈的炎症反应则可使组织坏死,造成功能障碍。
引起炎症的原因有物理性的,如刀刺伤、烫伤或冻伤,也可以是化学性的,如酸碱导致的损伤;有过敏原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花粉、食物或药物引起的过敏;还可以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感染引致的炎症。
显然,我们通常遇到的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和炎症反应并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同。
炎症的治疗需要用抗炎药物,以抑制过于强烈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防止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用的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或者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泼尼松等。
还可以使用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或红外线、超短波等以减轻炎症反应。
而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原选用不同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的药物,例如利巴韦林或者各种抗病毒口服液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就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普通细菌感染,最好不要使用抗炎药物,如地塞米松等,以免掩盖病情。
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天津市儿童医院副主任药师鲁卓琳医药合璧药师说药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约1/3以上痛风病人有饮酒习惯,饮酒促使血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后两者又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更是危及痛风病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抗生素≠消炎药!别再搞混了炎症主要指机体受到外伤、感染等损伤后,对损伤因子做出的一种防御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头痛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时,人们常会认为身体出现炎症,自行服用“消炎药”。
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消炎药逐渐被误“窄化”为抗生素,这就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日益加重。
实际上,抗生素与消炎药并不是一回事,两种药物概念、作用机制不同,本文对此进行科普,以供学习。
1抗生素与消炎药概念不同1.1抗生素的定义及种类抗生素主要指利用微生物生成的有抑制、杀灭细菌作用的一类药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种类有:①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青霉素、坦莫西林等;②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克肟、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等;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④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等;⑤四环素类抗生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等。
1.2消炎药的定义及种类消炎药,又叫抗炎药,指有减轻炎症反应所致红肿热痛作用的一类药物,在临床上有非甾体抗炎药浴甾体抗炎药两种。
其中,①非甾体抗炎药:常见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分、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②甾体抗炎药:主要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
2抗生素与消炎药的作用机制不同2.1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生理功能,或影响其生化代谢过程以发挥抑菌、灭菌作用。
因此,抗生素是针对性治疗炎症发生的病因,例如: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应用抗生素清除体内致病菌,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所以是抗生素是没有直接消炎作用。
2.2消炎药的作用机制:消炎药主要通过阻止体内释放炎症因子,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对于抗生素,消炎药是无灭菌作用的,其是针对炎症症状进行治疗,故为发挥直接消炎作用。
3抗生素与消炎药的适用范围3.1抗生素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细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炎症,对于非感染性炎症无治疗效果。
3.2消炎药的适用范围: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中度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如:痛风急性发作、牙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消炎药≠抗生素,一定要分清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认为消炎药便是抗生素,实际上消炎药与抗生素属于两个概念,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消炎药与抗生素。
1区分消炎药与抗生素消炎药能够发挥抑制炎症因子产生的作用,或者是实现对药物的释放,抑制炎症因子的出现,使炎症得以减轻,一直到炎症消退,也能使炎症引发的疼痛得到缓解。
抗炎药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种为兹体抗炎药,另一种为非兹体抗炎药。
就兹体抗炎药来讲,主要有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产生的氢化可的松和人工合成状态下产生的衍生物,就非兹体抗炎药物来讲,主要有保泰松、阿司匹林等。
某些微生物能够对其它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抗生。
通过对抗生现象的运用,能够从微生物身体当中获得具备抗生效果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将其称之为抗生素。
实际上抗生素属于消炎药当中的一个种类,并不是单纯对炎症起作用,也能够发挥杀灭引发炎症微生物的作用。
消炎药并不是单纯针对炎症,生活中比较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对于各种炎症的抑制都比较有效,消炎药和抗生素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将消炎药等同于抗生素实际上属于一种错误认知,这种错误认知的出现会导致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发生。
抗生素在运用时,不仅能够发挥对抑制细菌的作用,也能在对抗肿瘤疾病方面产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肺炎、扁桃体炎、肠炎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通常会痊愈。
2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知2.1 抗生素能够治疗所有炎症很多人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认为抗生素能够治疗所有炎症,实际上抗菌药或者是抗生素的具有的消炎作用,仅仅适用于细菌造成的感染性炎症。
在人体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存在,如果使用抗生素对无菌性炎症进行治疗,药物在进入到人体内部之后,将会使人体当中有益菌群被杀灭或者是被抑制,进而造成菌群出现失调问题,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局部性软组织红肿、淤血、过敏等引发的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这些问题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新农村2023.12“感冒、发烧、牙疼、嗓子疼、肚子痛……可能是发炎了,赶紧吃片消炎药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但是,我们实际服用的真是所谓的“消炎药”吗?我们这样吃药正确吗?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常备药,像阿莫西林、头孢、红霉素等药物,其实都属于抗生素。
还有许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混着吃也没关系。
两者究竟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聊聊抗生素和消炎药。
1.什么是炎症聊药物之前,让我们先来弄明白,什么是炎症。
炎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实际上,炎症是身体受到某种刺激所发生的一种免疫反应表现,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也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反应。
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炎症发生,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原因)是炎症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但炎症也可以不是因感染而起。
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免疫反应性因素等。
物理性因素如外伤、烫伤、紫外线灼伤等;化学性因素包括外源性强酸、强碱、内源性毒性物质等;免疫反应性因素包括超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所以,感染和炎症有时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炎症并不等于感染。
2.什么是消炎药了解了引起炎症产生的原因,我们接下来说说药物。
在医学上,消除炎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炎药物之一,具有消炎、镇痛、退热等多种作用,所以它们可用于治疗关节炎、痛风、疼痛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等,此类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前列腺素是可引起机体炎症、疼痛和发热的内源性化学物质。
由于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非处方药,尤其注意别过量使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有不良反应,包括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持续使用相关。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再增加抗生素、消炎药,到底有啥区别■隗明32新农村2023.12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效果,可是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
消炎药都是抗生素么?在日常生活当中,炎症类疾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像是鼻炎、咽炎、肺炎等都属于炎症类疾病。
而在对抗炎症类疾病的过程当中,消炎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非常关键的,但很多人却对消炎药缺乏了解,甚至认为消炎药就是抗生素。
那么,你知道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吗?消炎药都是抗生素吗?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部分动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活性等效果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比如青霉素就是由青霉菌产生的。
很早之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作抗生。
此后,人们逐渐通过科学方法揭示了抗生现象的本质,从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抗生素。
最初的抗生素也被叫做抗菌素,因为那时的抗生素主要能够起到杀灭细菌的效果。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抗生素也逐渐出现了有着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类型,此时再统称为抗菌素显然不合适,因此抗生素这个名字才被确定下来。
现代医学对抗生素的定义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的增殖与代谢效果的化学物质。
最早的抗生素发现于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偶然发现沾染青霉菌的培养皿中没有其他细菌出现,从而成功发现了青霉素,也就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在现代已经发现了一万多种,除了抑制微生物生长外,还有能够抑制寄生虫、治疗心血管病、抑制人体反应等效果,在医疗领域起到了重大作用。
消炎药就是抗生素吗?上文提到,抗生素是抑制或杀灭各种细菌的药物,而细菌感染则是导致人体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很多人在提到抗生素的时候就会将抗生素与消炎药画上等号,但实际上抗生素与消炎药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的消炎药,指的是能够抑制人体当中的炎症反应的药物,而炎症的本质是人体对于各类损伤刺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除了细菌感染刺激可以导致炎症之外,一些非细菌的因素也有导致炎症发生的可能,而抗生素面对非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则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及时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扑热息痛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或是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甾体类抗炎药物才能有效的控制,而这两类药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
抗生素和消炎药一样吗
抗生素是大家常用的药物,但是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时,也常常会进入抗生素误区,如果不了解,对于我们的健康存在着很多不利。
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
比如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而且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误区一: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三: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五:使用种类越多越有效
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六:感冒发热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
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热,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则会贻误病情。
误区七: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八: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误区九:服用抗生素补吃益生菌食物
有些人以为,服用抗生素会杀掉很多体内的有益菌,因此在吃药的同时喝瓶酸奶来补充益生菌。
专家指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抗生素的作用是杀菌,而酸奶中的活性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所以吃抗生素一定要跟喝酸奶的时间错开。
专家指出,抗生素如果与含有益生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就会影响后者的疗效。
因此两类药物的服用时间至少应间隔两小时以上。
如今有些酸奶等奶制品中也含有益生菌,为避免影响药物疗效,服用抗生素前后半小时左右也不宜食用含益生菌的食品。
温馨提示:抗生素易伤肾感冒选中医
肾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
感冒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尿蛋白反弹,尿中隐血增多,血压升高等,甚至诱发肾功能急剧恶化。
可见感冒是诱发和加重肾病的常见影响因素。
而很多肾病患者感冒后不予重视,随便到药店买些抗感冒药、抗生素口服或者到附近医院静滴抗生素,以为感冒好了也就没事了,其实不然。
一般感冒不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只有体温超过38.5℃,血象升高时才可选用对肾功能损害小的抗生素。
但无论何种抗生素,或多或少都会对肾脏产生不利影响。
大多数肾病患者感冒后适宜辨证运用中药治疗,在补肾清利基础之上酌加疏风解表之品,感冒症状能明显缓解,肾功能亦得以改善。
因此,一般肾病患者发生感冒后最好还是到中医肾科或呼吸科大夫处去进行中医治疗,经辨证运用中药或中成药,既能治愈感冒又不影响肾功能,还能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