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大数据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大数据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船舶设备集团公司CAD及企业信息化实践(20210118053210)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CAD 及企业信息化实践 一、企业概况及背景1.公司简介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昆船公司)是在1970 年“三线建设”时成立五个军工企业基础上,于1998 年5 月实行公司制改造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同时也是国家及云南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现有总资产16亿元,占地7944亩,其中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生产面积34.5 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 千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00 人。设备总计3300余台,其中:高精度机床20 台,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26台。近5 年技改工程投入1.5亿元。 昆船公司以烟草打叶复烤、制丝、卷接机组成套设备、物流成套设备开发与制造为主并保留部分军品制造。国内烟草企业总量约80% 以上有昆船公司的相关产品。物流产品虽然是90 年代以来才进入的领域,但其中关键的无人控制激光导车由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而在国内属最先进水平。近来完成的红河卷烟厂、青岛卷烟厂物流系统自动化程度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均属领先的。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在公司产品中的应用不断深化,集团公司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领域计算机应用规模逐渐扩大和不断深入,公司的业务正逐渐向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扩展,目前由昆船信息产业技术

公司与红河卷烟厂合作正在实施“红河卷烟厂CIMS 应用系统工程” 2.CAD 与信息技术应用背景公司较早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产品开发始自于80 年代。当时由于国家计划调整,指令性生产任务大规模缩减,整个公司近万人的生产任务得不到保证,企业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冰箱、自行车、缝纫机以及其他多种机械等各种产品公司均试生产过,都未能解决企业吃饭和发展的问题。烟草行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集团公司领导抓住云南省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大规模开发制造烟草成套设备,使公司获得了十余年不断发展的机会。烟草机械,特别是卷接机组成套设备具有较高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当时国内都处于测绘国外产品的水平。为开发该项产品,公司组织了大规模技术开发队伍,并由此开始了公司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也正因为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产品开发活动,才使这项涉及若干单位部门的复杂活动得以顺利完成。80 年代国内烟草行业的大发展,为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卷烟厂成套工艺设计、产品开发也提出更新的要求。许多设计均是基于同种产品的变形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大大减轻设计开发人员重复劳动强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产品开发的质量。以上情况为集团公司大规模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使公司计算机应用得以较早开展并获得成效。 二、计算机应用情况集团公司于1993 年委托清华大学国家CIMS 工程中心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与设计。系统覆盖从市场经营活动,产品开发与市场制造,直至到用户服务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广大范围。鉴于当时软硬件技术的不成熟和高价位,该计划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赛迪顾问-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本期主题: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第一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目标及原则 1.1 总体目标 在央企集团整体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坚持央企集团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原则为前提,以最大化的保护利用并购企业现有IT资产为核心,以并购企业现有系统改造、网络对接集成、信息资源整合、IT组织优化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将新并购企业能够平滑的并入央企集团信息化体系中。 1.2 具体目标 1、“1+1>2”的韦斯顿协同效应实现,重构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努力营造央企集团与并购企业IT资产深度“融合”的技术环境,信息系统间实现功能联动、数据资源实现统一标准应用、通讯网络实现数据无障碍传输,最终达到目的。 2、IT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实现,在新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过程中,充分复制央企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妥善应用央企集团成熟的信息系统。以快速提高并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并购企业与央企集团现有企业间的IT技术应用差距。 1.3 整合原则 1、总部主导原则 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工作必须在央企总部信息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按照央企集团制定的重组整合方案开展技术实施,央企集团信息部门对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负有“指导建设、监督管理”的责任。 2、规范遵照原则

未来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央企集团颁布或新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3、资产保护最大化原则 在并购企业信息化改造、整合过程中,在不违背央企集团总体信息化应用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并购企业原有IT资产得以最大化的保护。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该技术不仅要满足企业并购期的业务支撑需求,而且要保证该技术能够适应未来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 5、业务、管理驱动原则 要充分调研并购业务、相关管控对IT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对接、网络集成等)的应用需求,在需求引导驱动下,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应用方式。 第二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难点及风险 2.1并购重组后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1、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推广具有难度 被并购企业业务特点各不相同,其信息化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推广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由于被并购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同,部署时可能出现资源浪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如果推广的速度过快,有可能造成相关经验得不到推广、知识得不到共享的情况。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模型,逐步探索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统一规范,同时根据相应企业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保持系统可用性。这些探索、部署的过程是系统推广的难点所在。 2、规模化造成的管控能力降低 企业并购带来业务互补效应和集团规模化效应,对公司业务和市场扩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规模增大也会造成企业管控能力的降低。首先体现在业务控制能力的降低上,随着管理链条的延伸,公司管理层的业务压力逐渐增大,管控能力也逐渐弱化。同时,延伸的管

智慧政务-财政局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信息综合业务系统平台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方案

【智慧政务】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信息化 系统建设工程 技 术 方 案 北京XX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20年X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8) 1.1 项目背景 (8) 1.2 系统建设需求 (10) 1.3 项目概况 (11) 1.4 总体设计原则 (11) 1.4.1 可行性和适应性原则 (11) 1.4.2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12) 1.4.3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12) 1.4.4 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 (12) 1.4.5 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12) 1.4.6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12) 1.4.7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13) 1.5 总体设计目标 (13) 1.6 总体设计依据 (13) 第2章信息化需求描述 (15) 2.1 系统架构要求 (15) 2.2 网络系统需求 (18) 2.3 主机系统需求 (18) 2.4 办公设备需求 (19) 2.5 公共广播系统需求 (19) 2.6 音视频会议室需求 (20) 2.7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 (20) 2.8 安防监控系统需求 (20) 2.9 道闸系统需求 (21) 2.10 门禁考勤系统需求 (21) 2.11 服务评价系统需求 (21) 2.12 机房系统需求 (21) 2.13 大数据政务云平台需求 (22) 2.14 点位统计表 (24) 第3章财政局综合业务系统设计 (26) 3.1 财政信息门户 (26) 3.2 综合办公平台 (36) 3.3 财政法规库系统 (41) 3.4 部门预算 (41) 3.5 基础数据库 (46) 3.6 项目库 (60) 3.7 综合预算编制系统 (61) 3.8 指标管理系统 (63) 3.9 社保资金管理系统 (64) 3.10 国有资本经营 (67) 3.11 收入查询分析系统 (68) 3.12 投融资查询分析系统 (71)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办公大楼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大厦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4) 1.1 系统概述 (4) 1.2 设计原则 (4) 1.3 设计依据 (5) 第2章系统详细设计 (7) 2.1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7) 2.1.1 系统综述 (7) 2.1.2 硬件部分技术及子网的划分 (9) 2.1.3 网络平台软件设计 (47) 2.1.4 网络安全设计 (61) 2.2 前端子系统 (78) 2.2.1 高清监控点组成 (79) 2.2.2 高清特点 (79) 2.3 存储子系统 (83) 2.3.1 编码压缩能力 (83) 2.3.2 压缩编码特点 (84) 2.4 解码子系统 (86) 2.4.1 数字矩阵工作方式 (86) 2.4.2 数字矩阵功能 (87) 2.4.3 数字矩阵优势 (88) 2.5 管理平台 (89) 2.5.1 中心服务模块 (92) 2.5.2 存储服务模块 (94) 2.5.3 流媒体服务模块 (96) 2.5.4 电视墙服务模块 (97) 2.5.5 报警服务模块 (99) 2.5.6 配置客户端模块 (100) 2.5.7 操作客户端模块 (105) 2.6 产品清单 (112) 2.7 产品选型 (112) 2.7.1 DS-2CD4535FWD-I(Z)(H) (112) 2.7.2 DS-2CD4A35FWD-IZ(H)(S) (123) 2.7.3 DS-2DF7296-A (134) 2.7.4 IS-VSE2326B-BBC服务器 (146) 2.7.5 DS-6408HD-T (151) 2.8 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 (156) 2.9 OA办公系统 (160) 2.9.1 系统设计理念 (160) 2.9.2 系统应用价值 (169) 2.9.3 需求分析 (172) 2.9.4 系统总体设计 (179) 2.9.5 功能应用设计 (187) 2.9.6 移动办公应用 (215)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8T17:10:40.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董必佩 [导读] 摘要:数量巨大并存在一定联系的数据共同构成的数据集合就叫作大数据,大数据不但类型多样,而且结构复杂,涵盖大量信息。 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51 摘要:数量巨大并存在一定联系的数据共同构成的数据集合就叫作大数据,大数据不但类型多样,而且结构复杂,涵盖大量信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通过收集、整体和分析大数据,能够获取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能够对市场动态进行准确把握,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合理决策,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 1大数据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了解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资本等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如果能够有效收集、整理分析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就能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比如:电商企业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掌握客户的个人信息、购买记录等,从而对客户需求加以了解,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商品。这样一来,企业既能对客户心理进行充分了解,又能对市场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增加企业销售额。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可以先构建专业的大数据平台,分析、预测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的各类信息,从而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企业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客户真实需求等,在此基础上改进产品,迎合市场需求。此外,企业还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洞察市场,挖掘潜在客户,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1.2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每项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领导层无法及时处理这些信息,那么非但无法获取有效信息,甚至会受到错误信息干扰。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对于企业来说与资本、人力资源等同样重要。大数据改变了企业的决策模式,将业务驱动逐渐转变为数据驱动。企业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构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而有利于整合庞大的数据资源,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出对企业有价值的各类信息,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理性地做出决策,尽可能确保决策合理,以免企业发展走向误区。除此之外,有效分析大数据能够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也能够及时收集客户意见,便于企业改进产品、服务,进而有利于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1.3整合信息资源,获取信息价值 数据本身并非大数据的真正价值所在,关键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由于大数据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产生的信息资源也比较复杂,并且在数量上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尽管信息资源属于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但是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与利用这些资源,不但会浪费企业的信息资源,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还会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对于企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大数据技术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数量庞大、内容繁杂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整合与分析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从而能够大幅提升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大数据时代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化、标准化以及系统化。计算机和管理软件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技术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电子化。通过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以指纹识别、手机APP打卡等方式实现考勤的信息化,通过人才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接收应聘信息,并帮助HR进行人才甄别和选用。同时,还可以依托计算机平台实现远程培训,进行远程会议、远程办公等。通过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平台与协同运营管理系统三者之间可以实现组织、人员、项目等基础信息的互通,统一的数据标准消除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 2.2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财务决策体系的支持。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雏形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主要用于计算工人的薪资,不仅功能有限,而且应用领域较窄。刚开始,财务管理信息化还缺少专门的财务软件支撑。我公司通过财务系统的升级和集成,扩展网上报销系统、集成CA认证系统等,大大提高了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发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高度吻合的财务软件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财务软件配套有多种相关信息体系功能,如财务决策、财务管理信息以及财务经理信息等相关体系。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营数据等数据提取分析,再利用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来提高工作效率。 2.3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构建起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大数据作为支撑。首先,实现决策主体与方式的转型。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股东大会、高级管理人员拥有决策的话语权,是决策的主体。但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信息化的决策方式应实现由精英决策到大众决策的转变。在大数据支持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体现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和人性化,更推动了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在大数据下,企业进行的信息收集更具整体性,企业生产经营的评估、企业发展的规划更多依赖于大数据,而不是企业决策者个人的判断。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生产和经营状况,提高决策的可行性,避免因企业决策者个人的认识失误而影响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抗风险性。其次,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由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依赖于数据,因此,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必须拓宽数据信息的来源,通过准确、全面的数据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除建立企业自己的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媒体渠道和社交平台进行数据的积累外,还应寻求专业的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支持,购买相关数据服务,从而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做好数据安全的保护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是最值钱的资源,因此,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

智慧政务信息化方案、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方案

【智慧政务】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 技 术 方 案 北京XX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设计概述 (7) 1.1 项目概况 (7) 1.2 总体设计原则 (7) 1.2.1 可行性和适应性原则 (7) 1.2.2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7) 1.2.3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8) 1.2.4 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 (8) 1.2.5 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8) 1.2.6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8) 1.2.7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8) 1.3 总体设计目标 (8) 1.4 总体设计依据 (9) 第2章信息化需求描述 (11) 2.1 网络系统需求 (11) 2.2 主机系统需求 (12) 2.3 办公设备需求 (12) 2.4 公共广播系统需求 (12) 2.5 音视频会议室需求 (13) 2.6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 (13) 2.7 安防监控系统需求 (13) 2.8 道闸系统需求 (14) 2.9 门禁考勤系统需求 (14) 2.10 服务评价系统需求 (14) 2.11 机房系统需求 (14) 2.12 大数据政务云平台需求 (15) 2.13 点位统计表 (17) 第3章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9)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 (19) 3.1.1 网络特点 (20) 3.1.2 网络建设目标 (20) 3.1.3 设计说明 (21) 3.1.4 整体架构设计 (26) 3.1.5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8) 3.1.6 防火墙构架 (41) 3.1.7 入侵防御构架 (46) 3.2 主机存储系统 (49) 3.2.1 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49) 3.2.2 系统方案结构及拓扑 (52) 3.2.3 服务器方案说明 (55) 3.2.4 存储方案说明 (57) 3.2.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说明 (58) 3.2.6 桌面虚拟化方案说明 (75)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15T13:57:24.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袁亮1 冯平2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科学规划企业运营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让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得到重视,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在大量信息需要处理的情况下简化流程,探讨研究出一个方案,让整个企业对于信息建设有个清醒的认知,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方案,迅速规范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川广元 628000; 2.国网广元供电公司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科学规划企业运营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让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得到重视,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在大量信息需要处理的情况下简化流程,探讨研究出一个方案,让整个企业对于信息建设有个清醒的认知,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方案,迅速规范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 1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目前很多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运作效率低下,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很难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当大数据环境来到,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公司资源,使有效资源合理运用,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总之,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使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流程去规范信息化管理,有一些企业虽然知道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今后发展非常重要,也同时制定了一些管理体系运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但是他们并没有付诸于实践,未能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实际作用。企业平时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也促使员工无法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整体素质水平受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管理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较繁琐,工作压力较大,最大的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尚未形成正式的规范和流程,所以企业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2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安全意识不高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信息运维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的安全意识较低,在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过程中,数据完整性检查是一个主要问题,对数据问题和风险意识关注不够,这是当前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在业务流程中,无论是信息管理部门的领导还是具体的技术人员,日常统计通常是数据的操作和维护管理,而安全风险防范是操作和维护管理的关键任务。很多企业在信息技术上投入了太多的人力和资源,但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运维管理安全的重要性,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其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同时,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信息运维管理责任机制,无专人承担风险责任,未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从而导致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工作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 2.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各企业间合作越来越密切,服务型社会趋于成熟,许多企业由单一的信息化管理演变为共同合作的形式,我们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优秀的信息管理模式。但这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引进,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由于大数据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以正确的流程作为指引,需要制定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具体方案及措施。然而很多企业配套设施及方案制度并不完善,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性规划。 2.4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正确、有效地为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需要研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方法,这样,企业中的每位员工将在信息化管理下按流程工作,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便可以提供有效、实时的数据信息,然后反馈给高层管理人员,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模式。当前现状是:企业缺乏这种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从而造成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监督力度不足等影响,甚至导致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丢失,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被大大降低。 3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重视企业文化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一家企业的文化会决定它吸引什么样的人,企业文化的展现方式有很多种,不单单表现在精神和物质上,企业中上级与下级的相处,以及员工之间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者企业举办的一些联谊活动都会有所表现,企业文化的发展应当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合理分析并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文化基础。 3.2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要重视信息化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人性化管理尤为重要,奖惩分明,培养员工的耐心、责任心和凝聚力,为营造一个学习型、进取型、创新性团队提供人力保障。 3.3实现对信息化系统的科学规划 企业应当建立专业的信息化部门对大数据信息进行整合规范,由于数据量大,数据涵盖的范围广,这需要企业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维护,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的应用模型和应用场景,实现公司数据共享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就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负责收集和整合信息。同时,有效利用各种数据资

智慧旅游景区大数据信息化系统方案

智慧景区旅游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系统集成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1) 1.1 项目概述 (1) 1.2 系统设计依据 (4) 1.3 系统设计原则 (4) 第2章智慧景区旅游总体设计 (7) 2.1 智慧景区建设主要目标 (7) 2.1.1 服务主管单位 (7) 2.1.2 服务游客 (7) 2.1.3 服务景区 (7) 2.2 整体建设框架 (8) 2.3 业务应用关系 (9) 2.4 总体功能结构 (10) 2.5 整体技术架构 (11) 2.6 基础网络支撑 (13) 2.6.1 系统概述 (13) 2.6.2 系统建设目的 (13) 2.6.3 建设需求 (13) 2.6.4 网络系统设计 (14) 第3章系统详细设计 (32) 3.1 景区基础支撑及智慧管理体系 (32) 3.1.1 景区基础智慧支撑系统 (32) 3.1.2 景区综合应用系统 (171) 3.2 景区智慧游客服务体系 (178) 3.2.1 呼叫中心 (178) 3.2.2 游客投诉建议处理系统 (180) 3.2.3 信息发布系统 (181) 3.3 景区智慧营销体系 (187) 3.3.1 门户网站 (187) 3.3.2 游客电子商务系统 (189) 3.3.3 分销业务渠道管理系统 (191) 3.3.4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198) 3.4 总控集成平台建设规划 (202) 3.4.1 主要功能 (202) 3.4.2 地理信息系统 (207) 3.4.3 系统特点 (207) 3.5 指挥中心硬件环境及机房工程 (208) 3.5.1 指挥中心 (209) 3.5.2 中心机房 (216) 3.6 系统集成 (221) 3.6.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221) 3.6.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236) 3.6.3 项目成果交付 (250)

3.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邮政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管理程序,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保障信息化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高效支撑业务发展和管理创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邮政信息化建设管理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年度投资预算、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主要管理事项。 第三条邮政信息化建设实行集团公司和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公司、集团直属单位、集团控股公司两级管理。 第四条各级邮政企业(含集团控股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均应遵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管理 第五条邮政信息化规划是集团公司和各级邮政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原则上以三至五年为一个规划编制周期。 第六条邮政信息化规划应提出规划期内的信息化整体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以及重大技术路线选择、重大信息化投资安排等。 第七条集团公司信息科技与建设部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编制集团信息化规划。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和各相关单位做好配合与支撑。 第八条集团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纳入集团信息化规划管理。省分公司、集团控股公司信息化规划应在集团信息化规划指导下编制。 第九条集团信息化规划(含邮务类板块信息化规划)经集团公司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决策,并经集团公司总经理办

公会议审议后执行。集团控股公司信息化规划须在提交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后,由集团控股公司执行。省分公司、集团控股公司的信息化规划须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三章信息化年度投资预算管理 第十条邮政信息化年度投资预算是邮政固定资产年度投资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和各级邮政企业安排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进行投资计划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编制年度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信息科技与建设部按照年度投资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组织集团公司各相关部门、直属单位、省分公司和集团控股公司研究提出下一年度的信息化投资需求,包括重点投资项目、投资规模等。 第十二条省分公司、集团直属单位、集团控股公司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的年度投资预算,上报集团公司衔接。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科技与建设部与各相关单位进行沟通、衔接,对信息化投资需求进行审核、汇总,纳入集团公司下一年度投资预算。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负责配合对有关信息化投资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年度投资预算须提交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省分公司、集团直属单位、集团控股公司均应遵照执行。 第四章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的总体原则第十五条邮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划分为:集团直管信息化项目、省分公司信息化项目和集团控股公司信息化项目。 第十六条集团直管信息化项目是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负责审批、承担主要投资并直接管理的邮政信息化项目。 第十七条省分公司信息化项目是指集团直管信息化项目以外的,由省分公司审批、承担投资和管理的信息化项目。 第十八条集团控股公司信息化项目包括核准类信息

企业信息化与大数据应用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重在大数据应用的创新 在日前举行的“2016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暨上海市浙江商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浙商总会会长、上海市浙江商会名誉会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指出,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他说,因为数据的获取,一个国家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相信在数据时代我们通过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的掌握,未来三十年后会有新的理论诞生。 事实上,这已不是马云第一次发表类似观点。2015年9月,马云在接受台湾“中央日报”专访时曾表示,“1930年因为人们相信市场中有‘看不见的手’,所以市场经济取得了胜利。但是现在我们手中掌握的数据使过去看不见的手得以看见。”他对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十分关注,这可以说是新概念计划经济的产生。即在看清市场的运转后,计划性地生产、分配资源。这就是马云主张“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结束,DT(Data Technology)时代即将到来”的理由。 在大数据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对于企业来讲,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现代企业发展的迅猛之势使得许多原始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很重要的层面在于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新的课题。 企业信息化是协助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一家成熟的公司必然需要一套信息管理机制来维护企业运营。而信息化管理的实质即为数据管理,随着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的数据运营模式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标配”。 笔者认为,拥有海量数据仅为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能够对大数据建立新的处理模式才能使数据真正成为具有高利用率、高商业价值和多样性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能够更精准地发现需求、降低沟通成本,并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同时帮助企业分析内部管理模式,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改进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助力企业整合内外资源,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预见商业新模式,建立企业数据生态,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国的医院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经验,医院信息化建设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未来我们还需做哪些努力?对此我们采访了北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 靖翔,他详细介绍了北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及未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HIS和PACS并行发展 医院信息系统是今后各级医院必备的系统,HIS和PACS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HIS 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PACS是用于医院 的影像科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 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 北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其他医院中还是比较早的。北大医院IT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93年,到了1995年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两大系统就开始有一个大发展。马靖翔详细介绍到:“从1995年以后就开始规范化,包括住院和门诊系统的合并,到了2000年左右HIS就 初具规模了,LIS也开始投入使用了。”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数据量也是不断的在增长。“HIS系统最早是基于财务的信息系统,在当时建这个系统也有它的局限性。北大医院最近做了一个统计,HIS每年的数据量增长在七八百兆左右。PACS的数据量增长比较大。PACS系统是从2008年开始启动,到2009 年每天的增长差不多是3到4个G,盘阵当时的总容量是26T,能坚持3到4年。LIS的数据量相对来说比较少。”马靖翔说到。 现在医院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系统。马靖翔指出,现在北大医院的PACS就已经铺到全院这个系统,它跟HIS也有接口,通过HIS也可 以调PACS的信息。“医院的HIS和PACS还没有达到完全一体化的地步。但是已经有接口, 一体化也是未来的趋势。” 加强各方面建设促业务发展 我国前几年主要还是基础网络,网络负载非常大。在病人就诊集中的时段会造成网络拥堵。“随着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就是现在交换机的性能也提高了,比以前要增了好几倍,这样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北大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当中还是存在不足。像HIS 稳定性还存在问题。”马靖翔说到。 为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发展,北大医院也做出一些应急措施。马靖翔详细介绍到,“比如网络的停,网络的阻塞,或者服务器的当机,在恢复这段期间,比如住院的时候,像收费划价,还有医生工作站,他们都马上起他的本地机器,起单独的机器的话会使病人可以看病,当网络恢复的时候,或者比如服务器从新起它已经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回传的功能,把数据同时就回传回去,这样就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药库药房信息的完整。”

中大型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信息中心工作职责明细

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职责 更新时间: 序号类别项目范围笔记 1 制度、建立完善 1.1.1、组织制定与完善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 办法 1.1.2、负责审核各企业制订的相关制度 、组织贯彻 1.2.1、负责组织集团公司及各企业学习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2.2、负责组织集团公司及各企业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相关制度 、监督检查 1.3.1、负责检查、监督集团各部门、各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集团公司 相关制度、本企业相关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 2 部门、部门职责 2.1.1、负责拟订部门职责范围及责任 、岗位职责 2.2.1、负责拟订部门岗位职责及用人标准 、人员配置 2.3.1、负责提供人员配置需求;负责推荐、考核部门员工、专业技能 2.4.1、负责部门业务技能提升与拓展 、文化建设 2.5.1、负责贯彻集团企业文化,建立部门子文化 、职业化建设 2.6.1、负责提炼部门职业化标准;开展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3 体系、队伍建设 3.1.1、负责为各企业提供相关专业人员的任职条件、专业技能标准及岗 位职责描述 3.1.2、负责配合各企业选聘、考评相关业务人员,并对不称职人员提出 调整意见 3.1.3、负责体系内人员业务技能提升与拓展,组织业务培训 3.1.4、负责向体系内人员贯彻集团企业文化,建立专业子文化 、业务建设 3.2.1、负责各企业业务指导,确定业务内容、流程、标准、计划与目标 4 基础工作、计划与总结 4.1.1、负责组织部门年度、月度工作计划 4.1.2、负责组织部门年度、月度工作总结 、业务流程建设 4.2.1、负责建立、修订、完善集团与子公司、集团部门之间相关业务流 1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