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镉污染以及存在形态分布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5.94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公路两侧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作者:王嘉璐来源:《新农业》2020年第08期农田土壤安全是农产品质量的保障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前提条件。
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后者为主要原因。
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强、毒性大、易迁移积累等特点,严重威胁到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
1重金属对农田土壤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持续时间长且具有隐匿性。
重金属长期停留在土壤中,一方面削弱土壤的肥力供给,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影响其吸收营养物质,致使养分缺乏,限制细胞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土壤中微生物难以将重金属降解而被植物的根吸收,经过食物链逐渐聚集到动物体内,再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对人体头部、肝脏等造成巨大伤害。
2公路两侧农田重金属的污染现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类机动车数量不断攀升,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焦点。
各种机动车行驶过程由于燃料燃烧排放尾气、汽车部件磨损、轮胎橡胶摩擦等产生砷、铅、镉、铬等重金属,在空气中以不同方式扩散并最终降落到公路两侧农田中。
近年来,不同专家学者对我国不同地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蔡雄飞等对沪昆高速和贵黄高速两侧距路基0~150米间土壤进行分析,由近及远镍、锌、铬、铅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镉的污染程度最大;曹晶晶等选择南京江宁区弘景大道路段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铜、锌、铅含量均高于背景值,铬含量主要分布在背景值之下;祁妍娟等为探究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情况,路面径流污染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键因素,透水沥青路面可具有阻止重金属进入更深层土壤作用;吴君霞等选取皖北某市洪河路与303省道来探究不同車辆运行情况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设置植被隔离绿化带对重金属迁移有限制作用;王荧对小纪汗运煤专线和榆阳区210国道进行研究,发现小纪汗运煤专线锌、镉、铅含量高于榆阳区210国道,而铬、镍含量小于榆阳区210国道,表明车流量大的小纪汗运煤专线车胎损耗和汽油燃烧严重,这是造成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
1概述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重金属是指原子序数大于20的元素,在自然界丰富存在,最常见的有铅、镉、铬、锌、铁、锡等,任何环境都可能出现其中某种类型的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大多为有毒元素)有4种形态:溶解态、游离态、无机化合物态和有机物态。
溶解态是指重金属溶于水中的形态,它们可以在溶液中易于移动,容易进入生物体,并可能造成轻微的有毒作用,而且对生物致病性也很强。
而游离态是指重金属被释放到气体当中,在空气中可以流动,也会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无机化合物态是重金属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了无机复合物,它们比溶解态和游离态要稳定,不易进入生物体,也不易对生物产生有毒影响。
有机物态是将重金属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它们比溶解态的毒性要弱,但有时会因其它物质的作用而发挥毒性作用。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以便更好地控制重金属的污染。
此外,本实验也旨在更好地了解重金属的形态具有怎样的毒性,以准确分析重金属对生物的有毒作用。
3实验方法本实验以土壤为样品,使用X射线荧光表征法(XRF)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S)测定其中重金属各形态分布及比例,以及各重金属单位磷酸盐形态汞浓度,以百分比表示。
由于XRF测试只能测量有机物形态的重金属,GFAS测试只能测量无机物形态的重金属,因此XRF和GFAS结合使用,以及结合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更准确地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比例。
4实验结果经上述实验测试,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比例如下:铅:溶解态48.8%;无机化合物态28.2%;有机物态14.5%;游离态8.5%。
镉:溶解态41.2%;无机化合物态27.5%;有机物态48.3%;游离态3.0%。
铬:溶解态20.2%;无机化合物态30.7%;有机物态37.7%;游离态11.4%。
锌:溶解态15.3%;无机化合物态31.6%;有机物态41.2%;游离态12.0%。
铁:溶解态26.7%;无机化合物态39.3%;有机物态27.2%;游离态7.0%。
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铅污染危害及其对策研究文⊙赵美微塔莉(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秦皇岛)摘要: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铅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从我国公路两侧土壤铅污染的现状出发,介绍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 土壤铅污染; 危害; 防治1 . 公路两侧土壤铅污染现状自1 9 3 2 年,四乙基铅被用作汽油抗爆剂以来,使得公路两侧土壤中的铅不断累积,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各国政府重视并积极采取了措施。
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规定自2 0 0 0 年7 月1 日起,全国所有汽车一律停止使用含铅汽油,改用无铅汽油。
但是几十年含铅汽油的使用, 公路两侧土壤中过量的铅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消除的。
通过研究者对山东高速公路、江苏境内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3 1 9 国道龙岩市新罗区路段的研究结果[1-4]等资料可以看出,在公路两侧土壤普遍存在铅污染。
2.危害铅是典型的重金属类污染物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 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后, 会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 高浓度的铅不仅使植物生长受阻、花期延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籽实畸形、产量降低等, 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作物的质量, 使其含铅量超标,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即通过土壤—农作物—人或土壤—植物—动物—人等食物链形式进入人体,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这也是人体中铅的最重要来源[ 5 - 7 ] 。
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主要作用于神经、造血、消化、肾脏、肝脏及心血管系统,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8 ] 。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 当人体血液中铅大于15 μ g/ (100 ml)时,就会引起中毒, 即使每天摄入很低的铅量, 也会在人体内储存积累而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与成人相比,儿童是铅污染的敏感人群,儿童消化道对铅的吸收是成人的5 倍,同时儿童单位体积呼吸的空气和摄取的食物也比成人多。
儿童血铅超标后,就会出现精神行为缺陷和电生理改变,血色素合成受抑制,生长发育缓慢[1 1 - 1 2 ]。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铅污染现状调查和研究一、项目立题依据1.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处于基础和先导地位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猛,高速公路网络系统得到不断完善。
2008年,我国高速公路达6.0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设“七射九纵十八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
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网络在服务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对两侧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有关此方面的报道日益增多。
因此,加强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的污染调查和防治,对于保障高速交通事业健康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业的污染防控和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交通运输向节能、环保和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将“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作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
可见,加强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的污染调查和防治工作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落实政府工作的重要举措。
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是铅污染,是高速公路两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据文献报道,汽车尾气排放是土壤中铅的主要人为来源之一,汽油中添加的四乙基铅(防暴剂)在发动机里燃烧后成为铅化物粒子, 以颗粒物的形式排入到大气中,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大颗粒铅尘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水冲洗而在公路附近的农田土壤中存积。
其中一部分随着灌溉、收获等活动迁移到生态系统外或土层深处,另一部分有积累效应。
植物(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铅,引起生理不良变化或者导致品质、产量下降,造成次级污染;铅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血铅增加,集中于肝脏和肾,还会危及骨骼和神经系统。
109国道永宁段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镉的污染评价贺婧;周民;钟艳霞【摘要】以109国道永宁段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的含量,并对铅、镉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09国道永宁段公路两侧土壤中的铅、镉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且含量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按照地积累指数评价方法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发现距离公路100 m范围内,土壤铅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土壤镉虽处在无污染水平,但仍超过土壤背景值,在以后的生产中应加强管理.【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2页(P369-370)【关键词】公路两侧;土壤;铅;镉;污染评价【作者】贺婧;周民;钟艳霞【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5重金属铅、镉等对人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巨大的危害。
多数研究表明,公路两侧土壤铅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1];另有研究表明,公路两侧土壤中的镉也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2]。
虽然目前已经停止使用含铅汽油,但是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具有长期性、滞后性以及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决定了重金属可能长期存在于土壤当中,因此,一些主要公路两侧农产品产地的环境质量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较多[3-9]。
本研究以109国道永宁段公路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铅、镉的污染研究,以了解宁夏银川地区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程度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状况,为相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路段基本情况109国道始建于 20世纪 60年代,是国家国道主干线之一,也是青海“两横三纵”公路网主骨架中的“一横”。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我们将对镉污染的来源、分布及其在土壤中的行为进行详细解析,以揭示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
接着,我们将对现有的土壤镉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评估其优缺点及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土壤镉污染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二、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镉在土壤中的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进入食物链后会对农作物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长期摄入镉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肾脏损伤、骨质疏松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致癌。
镉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危害是对水资源的污染。
镉可以通过土壤渗滤进入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镉污染还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不仅会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三、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
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那些涉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电池制造、化工和涂料生产等行业的工厂,常常会产生含镉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如果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镉便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也是镉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
农药、化肥和有机肥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磷肥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镉含量上升。
磷肥生产时,原料中的镉元素可能会残留在肥料中,长期大量使用这样的磷肥,就会导致土壤中镉的积累。
城市公路两侧树叶铅、镉含量的测定
城市公路两侧树叶铅、镉含量的测定
摘要:利用植物监测手段对抚顺主要交通干道行道树叶片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在每条采样路线上设立了7个采样点,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公路行道树叶片铅(Pb)、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主要交通枢纽、车辆停靠区树叶中铅的`质量分数较大,工业区、矿区等镉的质量分数较大,而绿地、水源区等质量分数均较小.通过测定树叶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可提供生物净化、生物监测手段.作者:姜虎生汤洁刘丽 JIANG Hu-sheng TANG Jie LIU Li 作者单位:姜虎生,刘丽,JIANG Hu-sheng,LIU Li(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汤洁,TANG Jie(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辽宁,抚顺,113006)
期刊:甘肃科学学报ISTIC Journal: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0(4) 分类号:X502 关键词:消解原子吸收铅镉大气污染。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摘要】本文论述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来源以及危害;指出对于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处理措施,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在国民生活中日趋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大规模地修建高速公路,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然而,与此同时,在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土壤是大气、水体及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滞留和沉积的目标,是长期环境污染的承受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息的资源,越来越暴露出不堪重负的迹象。
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保护环境、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水、废气和尘埃等。
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等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
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的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对沿线两侧居民交往产生阻隔,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一些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名胜风景及保护区,产生视觉污染。
某市城市道路周边土壤中铅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摘要对某市20个有代表性的某城市道路进行取样测定与分析评价,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中铅污染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市道路表层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污染等级以中污染与重污染居多。
关键词城市道路;铅含量;污染评价0引言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土壤重污染日益严重。
城市污水灌溉、工业三废排放、交通、城市生活垃圾等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累积,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是当前重大环境问题,城市、农村各种环境单元的土壤中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1,2],其中,铅(Pb)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具有极强的累积性和不可逆性[3]。
土壤被重金属铅污染后,会对作物农产品和地下水产生次级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4],因此公路运输和汽车尾气扩散沉降所产生的大气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城市化过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5,6]。
1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2012年10月在某市主要交通干道周边分批采集实验所需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四条主干道,共设了20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间距为1km。
土壤采集后,去除石子、塑料、烟蒂等杂物,再于室内风干,用玻璃研钵研磨样品,分别碾细过40目筛、60目筛和100目筛,装瓶备用。
样品的混合、装袋、研磨等处理均不触及任何金属物质。
1.2土壤理化性质及铅含量测定实验中主要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时,采用强氧化剂氧化法进行测定;此外,参照GB7859-87对土壤pH值进行测定;测定土壤中Pb含量时,准确称取土壤样品0.1000g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mL HNO3,2.00mLHCl和2.00mL HF,摇匀,室温下放置0.5h后,放入WX-4000微波快速消解系统中消解。
待主控罐压力降0.5Mpa、温度降到80℃以下时取出消解罐,将消解液转移至烧杯内,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冒浓密白烟,待烧杯内的溶液呈可滚动珠状,用1:1硝酸1.00mL使其残渣温热溶解,然后用0.45μm的纤维滤膜过滤,将溶液转移至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取上清液测定样品铅含量。
经营管理 662020.8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提供所需的水分,从而达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的目的,且能增强农业灌溉方式适用性,更好地体现出微灌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
1.2 促进农业长效发展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变化及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为了更好地促进其长效发展,拓宽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则需要对微灌技术的科学应用加以思考。
在此期间,将性能可靠的灌水装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区域,并对灌水器的应用质量是否可靠、作用效果是否显著等进行科学评估,使得农作物根部土壤中有充足水分,不断提高其生长效率及质量,满足现代农业长效发展要求,并为微灌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微灌技术支持下的农业发展研究,能够从良好的发展模式构建、发展中的技术内涵丰富等方面入手,给予现代农业长效发展科学保障,逐渐实现其发展目标。
同时,农业发展中微灌技术应用优势的充分发挥,也能使农作物生长效果更加显著,增加其产量,逐渐形成适用于现代农业长效发展的发展模式。
1.3 其他方面的应用要点在对微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时,也需要明确这些方面的应用要点。
通过对微灌系统规划方面的深入思考,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微喷灌及滴灌方式的高效利用,确保农作物生长中的用水状况良好性,给予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灌溉效率提高等更多支持,全面提升微灌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水平;通过对微灌系统布置及应用方面的综合考虑,能够达到农业生产中节水、节肥、增产的目的,在技术层面上为其生产状况改善及经济效益增强提供科学保障。
2 提升微灌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水平的相关策略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及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为了提升微灌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水平,则需考虑相关策略的配合使用。
具体包括,做好微灌技术科学应用方面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户更够了解到这种技术的应用优势,促使农业生产活动高效开展,不断增加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技术含量,进而为微灌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微灌技术推广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大其推广力度,促使这类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给予微灌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方面必要的支持;从适用性、技术可靠性等方面入手,加强微灌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效果方面的科学评估,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不断提升这种灌溉技术的应用水平,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茶 叶 科 学 2004,24(2):109—114 Journal of Tea Science收稿日期:2004-01-13 修订日期:2004–04–12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403038)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CB410804) 文章编号:1000—369X (2004)02—0109—06 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章明奎,黄昌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系,浙江 杭州,310029)摘要:研究了浙江省各地采集的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
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铅和镉总量和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因采样地和土壤性质的差异可有很大的差别。
土壤剖面中铅和镉从下至上有规律地显著增加,表明表土中积累的铅和镉的主要为外源铅镉。
土壤中残余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铅和镉的含量主要与土壤中铅、镉积累有关;而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交换态和水可溶态铅、镉受土壤pH 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长期植茶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是土壤中铅和镉活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并可增加茶树对铅和镉的吸收。
关键词:茶园土壤;酸化;铅;镉;化学形态中图分类号:S571.1; O614.43+3 文献标识码:AChemical Forms of Lead and Cadmium in Soils fromSome Tea Gardens near HighwayZHANG Ming-kui ,HUANG Chang-yong(Department of Resource Scienc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Abstract: Three soil profiles and twenty-three surface soil samples, developed from various parent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tea gardens near highwa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otal, five chemical fractions (exchangeable, carbonate bound, organic matter-bound, oxides bound and residual forms) and water-solubility of Pb and Cd in the soil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nd different chemical fractions of Pb and Cd in the soils varied with locations and soil properties. Increased Pb and Cd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layer of the soil profiles suggested that Pb and Cd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s was related to soil pollution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matter-bound, oxides bound and residual forms of Pb and Cd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otal Pb and Cd in the soils. However, exchangeable and water-soluble Pb and Cd, which had high potential risk,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ng-term plantation of tea could cause sol acidification and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bio -availabl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nd hence aggravated the risk of heavy metals.Key words: Soil in tea garden, Acidification, Pb, Cd, Chemical fractions城市化、工业化和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加速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土壤中镉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摘要:本文文章阐明了镉污染的来源与现状,同时对镉污染治理的方法,做了系统的综述。
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防治方法1.引言目前,我国受镉、砷、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 2.0×10 hm ,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10 hm ;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 3.3×10 hm 。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超过1.0×10 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 1.2×10 t,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至少为200 亿元。
在所有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最为严重。
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采矿、冶金以及镉处理等工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土壤受镉污染也日趋严重。
镉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危害极其严重,土壤中过量的镉会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可食部分的残留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对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2.土壤中镉污染来源与分布镉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未经污染的土壤中镉主要来源于成土的母质,一般在世界范围内土壤中镉的含量为0.01~2.00mg/kg,中值含量为0.35mg/kg ,在土壤中的镉的来源主要归于自然。
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镉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1 大气中镉的沉降大气中的镉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镉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经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镉污染来自于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等。
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的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镉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
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 号高速公路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镉等,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2-8 倍,而公路旁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 倍。
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镉的污染,主要以工矿烟囟、废物堆和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由城市―郊区―农区,随着城市距离的加大而降低,特别是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