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文章编号:100520930(2003)20120032207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①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刘阳生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摘要: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阻止水分进入场内,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

“垃圾的干墓穴”,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延长了填埋

场的维护期,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

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

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但

是,生物填埋场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干墓式填埋场限制垃圾渗滤液产生的设计理

念.结合垃圾填埋发展的趋势,作者推荐了一种新的“湿式”填埋模式,有待进一

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关键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防渗

传统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底部防渗采用双衬层或者复合衬层系统[1],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实行单元填埋、每日覆盖,封场时再用自然土和天然粘土甚至土工膜(如HDPE 和LDPE )组成最终覆盖层.这类防渗系统既防止渗滤液泄露污染地下水,也防止雨水的进入使得渗滤液量增加.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在填埋场的运行过程中,随着渗滤液的产生和移去,垃圾自身携带的水分逐渐减少,场内湿度降低,微生物的活动减弱甚至停止,封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垃圾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呈现出一种惰性状态[2].人造衬层系统在填埋场的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穿刺、穿孔、老化等性能故障,使得漫长的场内降解过程进一步增加了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为了降低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确保在防渗衬层性能稳定期内使场内所有垃圾降解并达到稳定的惰性状态,因此必须加快场内垃圾的降解速率.采用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填埋场技术基本可以满足这一要求[3],但渗滤液回灌技术只是部分补充了填埋场内流失的水分.目前的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似乎进入了某种误区.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推荐了一种了新的填埋场模式.

1 传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

1.1 人工合成材料的耐久性

填埋场人工防渗系统的长期耐久性能尚未得到证实.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填埋场内废物的降解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填埋场在封场运行20年以后,场内废物并没有

第11卷1期

2003年3月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J 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 GIN EERIN G

Vol.

11,No.1March 2003①收稿日期:2002205206;修订日期:2003202217作者简介:刘阳生(1968—

),男,副教授

达到惰性状态.衬层系统的应用也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因此其长期性能还是不确定的.最近关于地膜材料性能的研究工作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着地膜衬层的缺陷.常用的人造地膜材料主要有CPE ,PVC ,EPDM ,PP ,HDPE ,LDPE 、CBR 、PBR 、CSPE 、EL PO 和含沥青材料等[1].通常认为HDPE 膜比其它合成地膜具有更好的化学和生物稳定性,然而,研究人员证实HDPE 膜在受压或者寒冷的条件下容易裂开[425].PE 和PP 等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老化,增加了产品的脆弱性[6].当PVC 暴露于石油类产品时容易发生降解.沥青类产品对压力很敏感,当填埋场内压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容易裂开、老化,尤其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填埋场内由于生物和化学作用,其温度要经历一个上升的阶段,因此对温度敏感的防渗材料将不利于填埋场的防渗.

垃圾进入填埋场后,在推平和压实过程中,人工地膜容易被穿刺、穿孔.在地膜焊接处,其防渗性能难以保证.而且,衬层系统的安装需要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安装工艺,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另外,除了高昂的材料费和安装费以外,封场后还必须进行长期维护,然而衬层系统的耐久性能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怀疑.

1.2 天然防渗材料的耐久性

填埋场防渗衬层的天然防渗材料一般为膨润土或膨润土改性粘土.膨润土主要由蒙脱土类粘土组成,根据其化学成分分为Na 型膨润土和Ca 型膨润土.膨润土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吸附性、粘结性和可塑性,常用于填埋场的土壤改性或直接用做防渗层.粘土层通常位于合成地膜的下面.在铺设前,经膨润土改性的粘土必须在其最优含水率和最优干密度条件下压实,以使渗透系数最小.然而,填埋场内部由于生物和化学作用所升高的温度将使得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粘土衬层干裂[7].当粘土层上面的防渗地膜防渗性能降低或出现穿孔、穿刺而产生渗滤液泄露时,有机物质与膨润土之间的化学或/和生物反应将使渗透系数增加.同样,渗滤液中的无机污染物与蒙脱粘土发生反应使得粘土层出现裂缝[8],增加了粘土衬层的渗透系数.

膨润土的蒙脱石片层结构之间存在的可发生离子交换的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到膨润土各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的交换吸附直接导致膨润土膨胀性能和可塑性能降低,膨润土收缩、裂缝形成,粘土衬层的渗透系数增加.

因此从渗滤液对粘土衬层防渗能力的强烈影响,我们可以认为,由粘土衬层和人工地膜组成的复合防渗系统对渗滤液的阻断作用几乎完全取决于人造地膜的防渗性能和稳定性.然而,对于任何人造地膜来说是其性能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在填埋场运行的初期,防渗衬层可以使渗滤液的泄露实现最小化;但是在渗滤液的浸泡下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尤其在一些不可预测的、比较极端的环境条件下,人造地膜的耐久性能很难保证渗滤液不会渗漏.渗滤液泄露以后,在粘土衬层表面的流动将导致其分布面积很大,从而渗滤液继续向下渗漏的量也很大.因此,将垃圾填埋场长期的防渗要求寄托在这样一种未经证实的防渗工艺上面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

1.3 垃圾的降解速率

由于传统填埋方式使场内垃圾与外界的水分完全隔离,因而垃圾处于“干燥”状态,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活动完全依靠自身所携带的水分维持.当产生的渗滤液被排水系统收集而离开场内垃圾时,填埋场内垃圾的湿度就会进一步降低,微生物的降解活动进一步受到

33No.1 刘阳生: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抑制,因此垃圾的稳定化过程将被延长,相应地延长了填埋场封场后的运行、维护与监测时期.

1.4 封场后渗滤液的处理与沼气利用

“干坟墓式”填埋场封场后由于降解速率缓慢,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和监测工作,使垃圾的处理成本明显增加.渗滤液水质和产量变化很大,给渗滤液的处理造成较大的困难.早期的渗滤液BOD 、COD 以及氨氮都很高,BOD/COD 值在0.40.8之间,一般适合于生物处理;晚期渗滤液中液BOD 、COD 减少,但氨氮仍然很高,BOD/COD 值接近0.1,一般很难进行生物处理①.这样给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适应性造成很大的难度.在传统填埋场中,单位质量的垃圾沼气产生量小、且产生时期长,不利于沼气的资源化利用,形成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1.5 传统填埋场的误区

从以上讨论可知,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注重于:(1)限制进入填埋场内的水分的量,以使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最少,产生的填埋气体最少;(2)防止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此,填埋场的水分一直处于“流失”状态,而没有进行补充.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大大延长了填埋场的维护期,从而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填埋场防渗衬层的设计从单衬层系统进一步改进到复合衬层系统、双衬层、三衬层甚至多衬层系统[1\〗(见图1所示),大大增加了填埋场的建设费用.同时,填埋场防渗材料未经验证的长期耐久性能难以确保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防渗衬层性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某种意

义上而言,传统填埋场将我们这一代人产生的垃圾留给了我们的下一代进行处理,相

图1 填埋场防渗系统示意图

Fig.1 Illustration for landfill liners

43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ol.11①赵宗升.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与处理技术研究[M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论文,2001

应的环境风险也留给了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人承担.

与此同时,随着各国环境保护法规的越来越严格,对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其雄厚的经济支持下,开发出越来越复杂、昂贵的填埋场防渗系统(见图1所示的发展趋势).由于垃圾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缺少相应的环保技术和操作、运行经验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一般从这些发达国家进口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并接受相关的人员培训,使得第三世界国家的垃圾处理费用还高于这些发达国家,这么高的环境支出是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难以承受的.

2 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及其问题

2.1 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通过渗滤液回灌强化填埋场内微生物降解过程,从而加速垃圾中易降解和相对易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和稳定的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方式.

20世纪70年代,渗滤液回灌最先在美国被采用作为加速填埋场废物降解的措施,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原形开始出现[9].80年代以后,有关生物填埋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模拟填埋场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渗滤液回灌方式、污泥接种、垃圾密度、供氧、升温、添加营养物等).近年,也出现了对实际填埋场进行区域对照实验的研究[10].

渗滤液回灌不仅提高了填埋场湿度,还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此基础上再配以增加营养和调节p H 等手段,就可以人为地营造填埋场内有利于生物降解的环境,此时的填埋场类似于一个天然的厌氧生物滤池[3].填埋场内易降解和相对易降解的有机组分在微生物作用下将迅速发生水解、酸解和甲烷发酵等反应,从而在比传统填埋场短得多的时间内实现填埋场内垃圾和有机物的降解和稳定化.

由于优化了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填埋场快速进入甲烷化阶段内,使得产气时间提前,产气期更加集中,单位垃圾的产气量更大,因此对于沼气的回收利用更为有利.实验结果表明[11],同一填埋场内渗滤液回灌处的垃圾产甲烷速率是不回灌处速率的两倍多.如果不进行渗滤液回灌,少量垃圾不会产生甲烷气体[12].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关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研究工作[13].

同传统的“干坟墓”式的填埋场相比,生物型填埋场大大缩短了封场后的维护期,不仅能节省维护费用,而且降低了对底部防渗衬层耐久性能的要求,因此,填埋场的建设费用

也会相应降低.Pohland [14]等人估计,进行回灌的填埋场其维护费仅为渗滤液现场处理填埋

场的45%.

2.2 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存在的问题

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的目的在于增加填埋场内的湿度,刺激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将垃圾填埋场从传统的被动接收系统转变成一个主动管理控制系统[15].

不容置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可以降低外排渗滤液的污染强度,增加填埋场的有效容积,提高气体产量和产气速率,进而降低了填埋垃圾的处理成本.然而,现有的几种渗滤液回灌系统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

渗滤液的表面喷灌,使得其臭味及气溶胶的扩散会严重影响填埋场周围的卫生状况

53No.1 刘阳生: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63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ol.11

和人的身体健康,此外降雨期间地表残余渗滤液可能随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下渗滤液的回灌方式主要有3种:(1)采用平面管网,铺设于填埋场封场覆盖层之下,这种方法效果较好,渗滤液分布均匀,但设计建设复杂,成本高,且容易堵塞,不易维护;(2)采用竖井回灌渗滤液,覆盖面小,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同时容易堵塞井内管道;(3)浅井自然渗透,这种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渗滤液的分布不均匀,使垃圾层产生不均匀沉降.对于竖井回灌渗滤液或者浅井式自然渗透,均容易使渗滤液的分布形成短路,而且存在气水混流的问题.

3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近年来,由于对填埋场内垃圾降解过程的进一步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思想趋向于由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转向于“湿式”填埋场[16218].

但是,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采用渗滤液回灌的方式来增加填埋场内垃圾的湿度除了需要增加配套的设备和操作人员,还存在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渗滤液直接回灌将在填埋场内形成p H梯度分布,可能破坏垃圾层内微生物群系的生态平衡,从而影响降解速率[19].

(2)渗滤液直接回喷在填埋场表面可能对覆盖土壤的原生动物群落造成很大伤害,并不能降解渗滤液中有机物,相反渗滤液的臭味将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徐润林等人的研究表明[20],垃圾渗滤液直接喷淋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但污染物本身并没有被降解,而是全部(或大部分)转移到了受渗滤液影响的土壤中.因此,渗滤液的有机物被土壤截留而不是被降解了.土壤原生动物控制着土壤细菌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着土壤细菌的活性,这是已知的唯一对细菌生物量起制衡作用的生物因素[20].因此,渗滤液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造成的伤害就影响到土壤的生态功能.

(3)渗滤液回灌的频率将影响着填埋场内的微生物活动.回灌渗滤液内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可能与填埋场内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不一致,这将对填埋场不同时期的微生物活动造成干扰,最终影响填埋场的降解速率.

因此,考虑到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设计转向“湿式”填埋场设计的发展趋势,结合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优点,同时克服其不足之处,本文推荐以下“湿式”填埋场模式(不妨称之为自然模式):①填埋场选址在独立的水文单元;②在填埋场封场覆盖时在沼气收集管网之上,采用具有一定渗透性能的土工材料,允许一定量的雨水和地表水经渗透进入填埋场内,达到增加填埋场湿度的目的.自然模式的填埋场示意图见图2.雨水的地表渗入有利于填埋场湿度的均匀分布,填埋场将会均匀沉降.同渗滤液回灌相比,雨水的渗入不会导致填埋场内出现p H梯度分布,不会对覆盖土壤的原生动物群落造成任何伤害,也不存在由于微生物种群之间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相关问题.当然,更不要增加配套的设备和操作人员.

该填埋模式不以限制渗滤液的产生量为目标,而是以加速填埋场内垃圾的降解为目的.该填埋模式产生的渗滤液量将明显多于“干坟墓式”填埋场,但渗滤液的“毒性”(包括

图2 本文推荐的“湿式”填埋场模式示意图

Fig.2 Illustration for the recommended “wet ”landfill model

 

BOD 、COD 及氨氮等)将明显低于传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因此,渗滤液的后续处理将变得简单、容易,用不着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处理过程和物理、化学处理过程繁琐地组合在一起.相应地,渗滤液处理的成本也将明显降低.

虽然自然模式的填埋场具有以上一些优点,但是由于这种填埋场模式尚处于概念阶段,目前还没有对它进行实验性质的研究工作,因此许多因素(例如在暴雨气候下大量雨水进入填埋场)对填埋场运行的影响还必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对自然模式的填埋场进行理论和设计方面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聂永丰.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Nie Y F.Handbook of waste treatment 2solid waste volume[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0

[2] Belevi H ,Baccini P.Long 2term behavio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J ].Waste Management &Research ,1989,7:43256

[3] 徐迪明,李国建.垃圾填埋场渗滤水回灌技术的研究Ⅰ.垃圾渗滤水填埋场回灌的影响研究[J ].同济

大学学报,1995,23(4):3712375

Xu D M ,Li G J.Study on the back irrigation of leachate from garbage landfill.Ⅰ.Influence factors of back

irrigation of leachate from garbage landfill[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1995,23(4):3712375

[4] Rollin A ,Mlynarek J ,Lafleur J ,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a seven years old HDPE geomembrane used in a landfill [A ]∥Christensen T H ,Cossu R ,Stegmann R ,(Eds ).Proceedings Sardinia 91,Third International Landfill Symposium[C].CISA ,Cagliari ,1991:6672678

[5] Thomas R W ,K olbasuk ,G M.Lessons learned from a cold crack in an HDPE geomembrane [A ]∥G iroud J P ,(Ed ).G eosynthetics :Lessons from failures \[C].Industrial Fabric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1995:2512254

[6] Cazzuffi D ,Corbett S ,Rimoldi https://www.doczj.com/doc/617489742.html,pressive creep test and inclined plane test for geosynthetics in landfills

[A ]∥Christensen T H ,Cossu R ,Stegmann R ,(Eds ).Proceedings Sardinia 95,Fifth International Landfill Symposium ,vol.2[C].CISA ,Cagliari ,1995:4772491

[7] Tay Y Y ,Stewart D I ,Cousens T W.Shrinkage and desiccation cracking in bentonite 2sand landfill liners

[J ].Engineering G eology 2001,60:2632274

[8] Hoeks J ,G las H ,Hofkamp J ,et al.Bentonite liners for isolation of waste disposal sites [J ].Waste Manag Res ,1987,5:932105

[9] Pohland F G.Sanitary landfill stabilization with leachate recycle and residual treatment [S].EPA 2600/22752043

[10] Irem S ˇ

,Turgut T O.Impact of various leachate recirculation regimes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degradation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1,B87:2592271

[11] 卢成洪,徐迪明.回灌法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J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382407

3No.1 刘阳生: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83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Vol.11

Lu C H,Xu D M.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with back irrigation[J].Shanghai Huanjing Kexue,1997,

16(1):38240

[12] Morton A B,Robert K H,Daniel M S.Mass balance analysis of anaerobically decomposed refuse[J].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89,115(6):108821102

[13] Mostafa W.Bioreactor landfills:experimental and field results[J].Waste Management,2002,22:7217

[14] Pohland F G,Y ousfi B A.Design and operation of landfills for optimum stabilization and biogas production

[J].Water Science&Technology,1994,30(12):1172124

[15] Carson D A.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operation as a bioreactor[A].In:Seminar publication:

Landfill bioreactor design and operation,Wilmington DE,1995[C].Washington: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1995:1852193

[16] Krol A,Rudolph V,Swarbrick https://www.doczj.com/doc/617489742.html,ndfill:a containment facility or a process operation[A].Proceedings of

the2nd National Hazard&Solid Waste Convention,Melbourne,May1994[C].Australian Waste and Wastewater Association1994:2422248

[17] Maurer R W.A paradigm shift from storage to bioreactors[A].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Landfill

Tomorrow”at the Imperial College,London1994[C].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Waste Management, Imperial College,London.1994:125

[18] Yuen S T S,Wang Q J,Styles J R,et al.Water balance comparison between a dry and a wet landfill2a full2

scale experiment[J].Journal of Hydrology,2001,251:29248

[19] 何若,沈东升.生物反应器2填埋场处理渗滤液的实验[J].环境科学,2001,22(6):992102

He R,Shen D S.Bioreactor landfill site for leaching solution treament[J].Huangjin Kexue,2001,22(6):

992102

[20] 徐润林,莫燕.垃圾渗滤液浇灌对红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1):

41244

Xu RL,Mo Y.Effect of irrigation of landfill leachate on soil protozoan communitie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vironment&Biology,2001,7(1):41244

Discuss on the Issues of S anitary Landf ills

for Municipal Solid W aste

L IU Yangsheng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The Key Laboratory for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100871)

Abstract

The current desig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is primary based on a permanent storage and containment or”dry cell”concept.The idea is to minimize the amount of water entering the waste to restrict formation of leachate and ga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However,as the containment system ages it may become ineffective and introduce a long2 term risk of uncontrolled leachate and gas leaks.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a strong trend to shift the philosophy of landfill design from the”dry cell”towards a”wet cell”,for example,the bioreactor.The bioreactor has a lot of advantage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dry2cell”concept,but it is incomplete in its concept.After discussing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landfills,the author suggests a new landfill concept,which ha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K eyw ords:municipal solid waste,sanitary landfill,landfill bioreactor,waterproof

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 随着国民经济得持续高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得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得产出量也在以惊人得速 度增长。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原有设备较低得处理能力与日趋增大得城市人口之间得矛盾,落后得垃圾收运设备作业效果与城市环境越来越高得要求之间得矛盾,以及原有设备得处理方式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得处理理念之间得矛盾日益明显。 因此,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得完善与优化,使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政策与标准摘要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对转运站得设置要求: (1)垃圾收集点得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得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给排水与通风设施。 (2)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得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废物箱得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 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得快速路:100~200m; 支路、有人行道得快速路:200~400m 。 (3)收集站得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得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得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确定,宜达到4t/d以上。收集站得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箱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m2。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 (4)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 ---转运站规模(t/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资料时,一般可取1、13~1、40; n ---服务区域内人口数; q ---人均垃圾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可采用(0、8~1、8kg/人?d)。 (5)转运站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宜小于800m2。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 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1、2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要求: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得,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不同得垃圾收运模式 垃圾收运系统一般由收集、运输与中转3个环节构成,可表示成: 由于运距得不同,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有中转收运模式(1次或多次中转)与无中转收运转模式,同

(完整word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1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现状 1.1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t,居世界首位[2]。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系统和清运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2]。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3],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4]。可见,城市垃圾已成为公害。 面对已成为公害的城市垃圾,要做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前提条件是实行垃圾分类。 1.2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5]。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对垃圾的成分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6]。 1.2.1焚烧技术 焚烧是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减少85%;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焚烧过程会产生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及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类。尤其二噁英这类物质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艺设备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艺设备 1.1.填埋工艺流程 垃圾填埋场的工艺总体上服从“三化”(既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本设计垃圾由陆地进入填埋场,经地衡量称量计量,再按规定的速度、线路运至填埋作业单元,进行卸料、推平、压实并覆盖,最终完成填埋作业。其中推铺由堆土机操作,压实由垃圾压实机完成。每天填埋作业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终场覆盖,以利于填埋场地的生态恢复和终场利用。 填埋场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垃圾的运送、垃圾的分选、垃圾的填埋和覆土、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此外还有垃圾的渗滤液的处理、填埋场气体的导排等等。 填埋场工艺流程图形象地描绘了垃圾的整个处理过程,垃圾的转化与运送过程,能够将垃圾处理过程形象的以流水作业体现出来,整个过程对于后续设计和理解埋下了伏笔. 表1.1 生活垃圾填埋典型工艺流程图

1.2填埋作业 填埋作业方法有很多种分别为平面作业法、斜坡作业法、沟填法;填埋垃圾从单元压实开始,向外向上堆放。一个单元的高度通常为2~3m。工作面的长度随填埋场的长度和作业尺度的大小不同而变化。工作面是在给定的时间内垃圾放置、压实等的工作面积。单元宽度一般为3~9m,取决于填埋场的设计和容量。 (1)定点倾卸 通过控制垃圾运输车倾倒垃圾的位置,可以使垃圾推铺、压实和覆盖作业变得更有规划,也更加有序。如果运输车通过以前的填埋区,则这个区域将被压的更实。

比较合适的作业方式是计划当天所需的作业区域,然后就地挖出覆盖材料,在第一天处置完毕后随即覆盖,第二天如此往复开辟新的作业区。在正常作业不受大的干扰下,作业面积应当尽量减小。 (2)推铺 推铺使得作业面积不断扩张和向外延伸的一种操作方法。垃圾可以沿斜面被推铺并压实称为斜面作业。这种操作有利于场地区域减少渗滤水的收集量,并防止其在作业区内堆积。卫生填埋有许多彼此相邻的单元,每个单元的高度有作业区间距离而定,通常认为合适的高度为2.5m,但也从在堆高为4.5m以上的情况。 为形成具有最小损害的填埋点并取得令人满意的土地恢复标准: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超过300,压实机在不超过0.5m厚的层面上操作,以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并且最初的压实层厚度不应超过2.5m。工作面每天应铺一层至少15cm厚的覆盖材料,以确保整洁的外观,以利于雨水的排出。 (3)压实作业 推铺和压实是城市卫生作业的一道重要的工序。通过增加填埋场的填埋量,延长作业单元区及整个填埋场的使用年限;通过压实,可以减少沉降和空隙,降低废弃物冲走的可能性或使废弃物在雨天暴露得过多,减少每天的日覆盖量,从而减少挖土工作量,减少渗滤水和填埋气体的迁徙;提供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2015 年修订)

【法规标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 【发布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 【发布时间】2015-05-04【生效时间】2015-05-04【关键词】环境,废弃物管理,生活垃圾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国家采取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第四条 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挪作他用。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治理规划与设施建设 第七条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制定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统筹安排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 制定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及特性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及特性分析 摘要:城市的发展面临生活垃圾的困扰。本文论述了生活垃圾的危害,生活垃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合理利用生活垃圾,开辟生活垃圾利用新方法、新技术,实现生活垃圾利用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垃圾的成份亦日趋复杂,对环境的污染和人民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从而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垃圾问题,并切实地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垃圾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1-3]。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1.侵占土地 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过程中和封场后,占用大量的空地,或其他用途土地。生活垃圾场在使用和封场后,土地的使用性质也发生改变,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不但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 2.污染水体 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来源途径较多,在堆放过程中发生腐败、分解或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随渗滤液或者雨水等地表水源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3.污染大气 垃圾成分复杂,有些垃圾如塑料袋等可随风飘摆,造成白色污染。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能释放出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氨气等,危害周围大气环境。 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生活垃圾、粪便排放量亦在增加。垃圾、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进入环境,这样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又对人民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垃圾堆放场是大量蚊蝇、老鼠、病原体的滋生传播源,潜伏着未知的爆发性鼠疫的危险。 另外,许多地方将生活垃圾筛分后直接施于农田,由于寄生虫卵等未经杀灭,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10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客观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确定。 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定额和指标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中、小城市宜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

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产出量也在以惊人的速 度增长。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原有设备较低的处理能力与日趋增大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落后的垃圾 收运设备作业效果与城市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原有设备的处理方式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理念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因此,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使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政策与标准摘要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对转运站的设置要求:(1)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 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 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给排水和通风设施。(2)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 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废物箱的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主 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3)收集站的 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的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的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 确定,宜达到4t/d以上。收集站的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箱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m2。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4)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 ---转运站规模(t/d);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资料时,一般可取1.13~1.40;n---服务区域内人口数;q---人均垃圾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可采用(0.8~1.8kg/人?d)。(5)转运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 面积不宜小于800m2。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1.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规划规范》(GB50337-2003)要求: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不同的垃圾收运模式 垃圾收运系统一般由收集、运输和中转3个环节构成,可表示成: 由于运距的不同,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有中转收运模式(1次或多次中转)和无中转收运转模式,同时结合运距和垃圾量的大小,在中转环节会利用中转站或压缩车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提高中长途运输的经济性。 中转收运模式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是最好出路。许多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几十年,而且效果明显。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提倡垃圾分类收集,但是效果却不怎么理想。要实现垃圾分类,政府首先要重视,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还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每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400元至600元人民币。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垃圾。 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一、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 垃圾处理是社会的责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子孙后代的好处。中国是个大国,垃圾分类作的好坏影响到全世界的环境。只有从每家每户做起,才能从源头上做好这件事。我们要督促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支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举手之劳支持环保。 垃圾处理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分类需要塑料袋、到清运垃圾的分类处理,分类都比不分类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劳力。尤其是塑料袋不再无偿取得后,人们

用于分类的塑料袋要自己花钱购买,这对垃圾分类是个很大的挑战。当人们需要塑料袋要自己花钱购买时,还愿意花这笔钱么?实施垃圾分类,国家是否应该给予补贴?很多地方在居民将垃圾分类堆放后,在送到垃圾场后,却不再分类而是统一填埋,这就将居民的辛苦分类都白费了。很多人知道自己分类的垃圾到了垃圾站后,把他们的垃圾打乱,统一处理,也就不再支持垃圾分类。但当经过垃圾分类的垃圾到了大垃圾站后,如果还是继续分类,无疑将需要比现在更多的工人,而这也需要政府加大投资。政府在目前很多民生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会投入这么大量的资金吗?这是垃圾分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城市垃圾的产生和分类 从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1、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 3、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二)厨余垃圾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 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IV级填埋场为衰减型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III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场,各地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3)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丰兴、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堆肥处理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三类。

(1)简易堆肥 简易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城市中应用较多。 (2)好氧高温堆肥 好氧高温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堆肥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曾建有数十个好氧高温堆肥厂。但由于堆肥质量不好、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绝大多数现已关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堆肥技术的发展,好氧高温堆肥方法又在我国的部分城市重新得到应用。 (3)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的特征是: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高温堆肥,占地面积小于好氧高温堆肥。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有较多应用实例,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正在筹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项目。 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生活垃圾焚烧厂67座,10%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处理。随着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垃圾低位热值的提高,不少城市已将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提到了办事日程,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密级公开 学号070374 毕业设计(论文) 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 2.1 一般规定 1.1 2.1.1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 1.1 2.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1.1 2.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 2.1.4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 Ⅱ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 Ⅲ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 Ⅳ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 Ⅱ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 Ⅲ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 Ⅳ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 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1.1 2.1.5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1.1 2.1.6 填埋物 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 (1) 居民生活垃圾。 (2) 商业垃圾。 (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 街道清扫垃圾。 (5) 公共场所垃圾。 (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 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 1.1 2.2 施工准备 1.1 2.2.1 填埋场选址 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 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生活垃圾处理作业流程 1、居民生活垃圾; 2、商业垃圾; 3、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市区道路、巷道垃圾; 5、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二)生活垃圾的收运 垃圾转运站均为普通式密闭垃圾转运站,由可封闭建筑物、转运箱、吊装系统组成。各居民小区、垃圾收集点的垃圾用收集小车运到垃圾转运站内并倒入放置在地坑的垃圾箱中,松散的垃圾装满后盖好箱盖,操纵垂直式垃圾压缩机进行压实,一般经过四次压缩循环后即可压好一块垃圾。当一块垃圾压好后,操纵推铲机械将压好的垃圾推进垃圾箱的储存仓。 重复垃圾倾倒、压缩循环,压好第二块垃圾,然后提升垃圾箱到一定的高度,将垃圾转运车驶入站内并使车厢与垃圾箱对接,操纵推铲机械把垃圾箱内的两块垃圾同时卸入车厢,垃圾转运车驶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运进填埋场,空垃圾箱重新放回地坑内进行下一次作业。 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内容及主要工艺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堆肥等垃圾综合处理法。

本工程处理工艺为卫生填埋工艺。卫生填埋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最主要的方式,由于填埋处理垃圾量大,单位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比较适应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它具有以下优点: 1、垃圾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 2、工艺相对较简单; 3、是其它处理方法的残渣的最终消纳场; 4、大型填埋场产生的沼气有一定利用价值。 (一)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内容 卫生填埋场建设主要包括:场区道路、场区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体工程、雨水导排防洪、渗滤液收集、渗滤液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和收集处理、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封场工程、监测站、填埋机械设备购置等。 (二)主要工艺流程 进场垃圾 计量称重终场利用 雨水渗滤水沼气 分流收集排管导排 处理 排放(回灌) (三)工艺流程说明 1、计量称重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是最好出路。许多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几十年,而且效果明显。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提倡垃圾分类收集,但是效果却不怎么理想。要实现垃圾分类,政府首先要重视,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还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每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400元至600元人民币。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垃圾。 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一、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 垃圾处理是社会的责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子孙后代的好处。中国是个大国,垃圾分类作的好坏影响到全世界的环境。只有从每家每户做起,才能从源头上做好这件事。我们要督促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支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举手之劳支持环保。 垃圾处理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分类需要塑料袋、到清运垃圾的分类处理,分类都比不分类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劳力。尤其是塑料袋不再无偿取得后,人们用于分类的塑料袋要自己花钱购买,这对垃圾分类是个很大的挑战。当人们需要

塑料袋要自己花钱购买时,还愿意花这笔钱么?实施垃圾分类,国家是否应该给予补贴?很多地方在居民将垃圾分类堆放后,在送到垃圾场后,却不再分类而是统一填埋,这就将居民的辛苦分类都白费了。很多人知道自己分类的垃圾到了垃圾站后,把他们的垃圾打乱,统一处理,也就不再支持垃圾分类。但当经过垃圾分类的垃圾到了大垃圾站后,如果还是继续分类,无疑将需要比现在更多的工人,而这也需要政府加大投资。政府在目前很多民生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会投入这么大量的资金吗?这是垃圾分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城市垃圾的产生和分类 从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1、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 3、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二)厨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 第0章绪论 0.1课题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大量产生,越来越多的垃圾包围了城市。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年产生活垃圾已达14500万吨,平均每天产垃圾40万吨,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幅度增长。生活垃圾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和妨碍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以卫生填埋为主。由于部分垃圾不能自然分解,占用了大量土地,不但影响城市景观,而且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危害人们健康、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5] 0.1.1生活垃圾的危害 (1)污染土壤 垃圾渗出液改变土壤成分和结构,有毒垃圾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垃圾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大大下降。 (2)污染水体 垃圾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和有毒的重金属等,在雨水的作用下,它们被带入水体,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3)污染大气 细小固体废物会随风飞扬,加重大气污染。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熏天,老鼠成灾,蚊蝇滋生,有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 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4)传播疾病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地危害人身健康。[6] 0.1.2资源与废物的相对性 固体废物包括所有经过使用而被弃置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甚至还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液态或气态物质。固体废物的“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一个生产过程可能是暂时无使用价值的,但并不代表在其他生产过程或其他方面也无使用价值。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暂时无使用价值的废物,在发展了循环利用技术后可能就是资源。故固体废物常被看作是“放错地点的原料”。[2-5]因此,虽然生活垃圾有以上几方面危害,但如果能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系统地处理,回收垃圾中有用成分,将会变废为宝。其中,生活垃圾的综合分选技术尤显重要。 0.1.3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的技术认识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的有用物质(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鉴于目前环境资源不断萎缩,除了节约资源本身外,从人类生活的废弃物中回收有用资源也非常重要。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3种,即填埋、焚烧和堆肥。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在进行这3种垃圾处理之前,均需对垃圾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分选,从中提取有用的再生原料重新加以综合利用,以减少垃圾的最终处理量。[8] 垃圾分选的目的就是,要把无机物和有机物分离,从而更好地回收能源与物质。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技术主要有筛选、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及弹跳分选、浮选、溶剂分选等。[11] 0.2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及发展现状 0.2.1生活垃圾分选技术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就是将生活垃圾中的各种可回收利用的成分或不利于后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分析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 (2)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2) 二、目前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2) 1.卫生填埋技术 (3) 2.焚烧处理技术 (3) 3.堆肥处理技术 (3) 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3) 1.目前处理技术本身的缺陷 (3) 2.垃圾混合收集 (3) 3.资金匮乏,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3) 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3) 5.监管环节薄弱 (3) 四、城市垃圾处理建议及对策 (4) 1.积极发展生态型垃圾处理技术 (4) 2.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4) 3.加强立法 (4) 4.源头控制,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 (4) 5.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 五、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剧增,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我国城市垃圾总量将每年以大幅度幅度递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垃圾的产生,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目前常用填埋、焚烧、堆肥3种处理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但我国技术还不够成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或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集多种处理技术的优点于一体,在节约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未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垃圾;垃圾处理技术;问题;对策;建议 正文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按其产生源的不同分为七类:生活居住废物,商业废物,公共机构废物,建设和爆破废物,农业和畜牧业废物,工业废物及特殊废物。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有如下特点:垃圾水分较高,含水率都达30%以上;有机物包装物比例较高,占垃圾干重50%以上;灰土含量比例很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厨余垃圾占大部分,纸类较少,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2)我国含水量较大,可燃成分较少,热值较低;(3)我国垃圾中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成分较少。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每年高速增长,虽然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还明显不足,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而堆积于郊外,侵占了大面积土地,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急剧增加的城市垃圾的排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构成了威胁,如何经济有效地治理这些垃圾,防止污染,也日益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二、目前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处理技术最常用的为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此外还有厌氧消化,热解气化,高温高压液化等,其中以前两种应用最广泛。 1.卫生填埋技术 垃圾填埋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项垃圾处理技术,是指对垃圾处理厂按照环境卫生工程技术进行施工,不使掩埋的垃圾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地,空气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多采用单元填埋法,并对垃圾进行分层压实和每日覆盖。 填埋是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我国的垃圾填埋处理量大约占垃圾总量的80%。从近10年的发展来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的进步比较显著:在填埋场防渗方面,许多新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了先进的HDPE膜防渗技术;部分大型填埋场能够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并用作发电等用途;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处理方法主要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nitary Landfill of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 CJJ 17-2001 J 122-2001 1 总则 1.0.1 为了在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卫生填埋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 策,保证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的选址、设计、施 工、验收及作业管理;不适用于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工程。 1.0.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 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城市生活垃圾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 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 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0.2 卫生填埋 sanitary landfill 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 2.0.3 有害垃圾 harmful refuse 在生活垃圾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直接 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油漆、灯泡、灯管、过期药品等 permeabilitv coefficient 表示防渗材料透水性大小的指标。 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 1 时的地 下水的渗流速度。 2.0.5 垃圾坝 refuse dam 建在垃圾填埋作业区前,由块石或建筑材料构成,起到挡阻垃 圾或通透垃圾渗沥液作用的堤坝。 Cut-off ditch 在填埋场区外围坡地沿等高线开挖的水沟,用以拦截及排泄 leaching pool 在填埋场最低处修筑的汇集渗沥液, 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 2.0.8 调节池 水处理系统前设置的污水预处理或具有调蓄功能的构筑物。 2.0.9渗沥液(渗滤液)leachate 填埋过程中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及渗入的地表水的混合 液。 2.0.10 粘土类衬里 clay liners 渗透系数小的自然形成粘土或改性土经压实铺设的填埋 场防渗层。 2.0.11 人工衬里 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等铺设的填埋场防渗层。如高密度聚 乙烯、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等。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 2001 年 12月 1 日 2.0.4 渗透系数 2.0.6 截洪沟 坡面水流。 2.0.7 集液池 积液排出的构筑物。 regulating reservoir 为减少水量和水质变化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在污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7489742.html,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屹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在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生活垃圾的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焦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也越来越多,根据住建部的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清运生活垃圾19142万吨,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全国大中城 市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资源 1、垃圾处理现状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目前国内的垃圾一般处理方法有: (1)填埋。这是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处理方法,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2)焚烧。将生活垃圾破碎后焚烧掉,或焚烧发电。有些垃圾可用于水泥窖中焚烧。 (3)回收。将可回收利用的塑料,金属等回收再利用。 (4)堆肥。将有机物较多的垃圾破碎后作堆肥或发酵。 1.1生活垃圾的特点 与其他垃圾相比,生活垃圾显得更加复杂,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生活垃圾的来源广却分散。只要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产生生活垃圾,不同的人在生活中就可能产生种类不同的垃圾,从而导致了生活垃圾种类之复杂,是其他垃圾所不可比拟的。 (2)生活垃圾的含水量高。我国居民没有对垃圾进行处理,通常的垃圾含水量为55%-65%,甚至可能高达70%以上,垃圾含水量越高,使得垃圾的处理越复杂。同时,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物比例很大,通常为45%-55%,这就使得生活垃圾的处理更加棘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