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产漆酶的发酵条件
- 格式:pdf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5
漆酶活性测定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测 O法2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它所催化的反应过程中有O z 的介入。
测量反应的耗氧量既可间接地推知漆酶的活性。
较早建立的瓦氏呼吸器检测法便是基于这一原理。
这一方法后来改进为利用氧电极来测量耗氧量,如弗罗纳等以愈创木酚为底物,利用氧电极测定了漆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耗氧量,并将 1个漆酶活性单位定义为PH6 . o 及2 5 ℃条件下以愈刨木酚作为电子供体时所需要的酶量。
亦可取醌醇作底物.利用氧电极测定漆酶消耗1. 0 μmo lO2的活性。
郭明高提出了测定生漆漆酶活性的吸氧法。
即将生漆溶于甲苯,测定酶促吸氧速度和累计酶促吸氧量,同时利用碱促吸氧法测定反应前后漆酚浓度的变化,从而可以求得漆酚浓度衰减的规律及漆酶促吸氧的克分子比。
此法的特点是反应时漆酶处于其天然存l 在的状态而反应底物又恰为漆酶的天然底物漆酚,这在漆酶测活研究中尚属首倒 [ 2 1 。
漆树酶活力检测用0..1m ol·L-1磷酸盐缓冲液与有机溶剂配成一定体积的底物,其浓度为1.35×10 m ol·L-1。
分别移取3mL于1cm测量池和参比池中,恒温水浴中预热10min.注入20μL漆树酶溶液(含酶2~3 μg)于测量池中,立即搅匀,测定350nm处吸光度A随时间的变化值.漆酶比活力定义为一定温度下,单位酶量催(mg·min-1).将漆树酶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化反应的初速度,单位记为△A350mm比活力与漆树酶在纯水体系中的比活力相比,其比值称活力比()212 漆酶活性的定量测定方法21211 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漆酶活性对苯二胺(λmax495) 、愈创木酚(λmax 485) 、邻苯二酚(λmax 400)和漆酚(λmax 420)都可用做漆酶活力测定的底物。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菌种,能够分解淀粉类和纤维素类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和鉴定,找到高效产漆酶的细菌菌株,并研究其固体发酵条件。
我们从土壤和水样品中收集多个潜在的产漆酶细菌菌株。
这些菌株被分离、纯化并保存以备后续的实验使用。
然后,我们使用碘碟法进行最初的筛选,通过菌株在含有淀粉或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明显溶解区来判断其分解能力。
筛选出的阳性菌株被进一步培养、扩增和鉴定。
鉴定的流程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观察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孢子形态等。
生化试验主要包括氧化酶试验、淀粉分解酶试验、纤维素分解酶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鉴定则主要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通过以上的筛选和鉴定过程,我们最终确定了一株高效产漆酶的细菌菌株。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我们对产漆酶细菌的最适发酵基质进行了选择和优化。
我们评价了不同基质如淀粉、纤维素、豆饼等对产漆酶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确定了最佳基质比例。
然后,我们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始菌液浓度、培养基添加剂等参数对产漆酶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
我们对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验证和比较。
通过对产漆酶产量、酶活力和底物降解效率的测试,我们确定了最佳的固体发酵条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一、引言
漆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具有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漆水处理、食品添加剂等广泛的
应用。
目前,大部分漆酶产生菌株来源于土壤和水体等自然环境中。
而固体发酵是一种能
够充分利用含固体物质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的方式,可用于酶的生产。
本研究将选择适
合固体发酵的细菌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及研究其固体发酵条件,以提高漆酶的产量和活
性。
二、方法和材料
1. 菌株的筛选
从土壤和水体中分离细菌,根据产酶圈的形成情况进行初步筛选。
选择产酶圈明显的
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2. 细菌的鉴定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
3. 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确定最适合细菌产漆酶的固体发酵条件,包括pH、温度、底物浓度、初始湿度等。
三、结果
1. 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筛选出多个具有产酶能力的细菌菌株,经鉴定后确定其中一株为Bacillus subtilis。
该菌株的漆酶活性较高,适合用于固体发酵生产。
2. 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在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中,发现Bacillus subtilis固体发酵最适宜的pH为7.0,温度为37℃,底物浓度为10g/L,初始湿度为60%。
四、讨论
本研究通过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固体发酵条件研究,成功地确定了适合固体发酵生产漆
酶的Bacillus subtilis细菌菌株,以及最适宜的发酵条件。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大规模生
产漆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漆酶的反应条件漆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它能够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各类底物的氧化反应,从而实现生物催化合成的目的。
本文将从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四个方面探讨漆酶的反应条件。
温度是影响漆酶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催化剂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动性和运动速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酶蛋白的变性,使其失去催化活性。
因此,在选择漆酶的反应温度时,需要考虑到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之间的平衡。
根据不同的底物和反应条件,漆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0-50摄氏度之间。
pH值是另一个重要的反应条件。
不同的酶对于酸碱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漆酶也不例外。
漆酶在不同的pH值下,其催化活性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漆酶的最适pH值在中性到弱碱性环境范围内,约为7.0-8.0。
此外,酶的催化活性还受到pH值的稳定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导致酶的变性和失活。
底物浓度是影响漆酶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底物浓度过低会限制反应物的供应,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而底物浓度过高则会导致反应物之间的竞争性反应增加,降低酶对特定底物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
因此,在进行漆酶催化反应时,需要根据底物的特性和反应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底物浓度,以保证反应的高效进行。
酶浓度是影响漆酶反应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酶浓度越高,提供给底物的催化剂浓度就越高,反应速率也就越快。
然而,过高的酶浓度可能会导致底物的饱和,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因此,在选择漆酶浓度时,需要根据实际反应条件和需求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
总结起来,漆酶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在进行漆酶催化反应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漆酶的催化效率,实现高效、绿色的生物催化合成。
漆酶生产方案1. 引言漆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漆酶的生产方案,包括原料准备、发酵过程、提取纯化和产品测试等环节。
2. 原料准备漆酶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种子菌、培养基和辅助原料。
2.1 种子菌准备选择高效的漆酶产生菌株作为种子菌,通过培养菌株并获得足够的菌液用于发酵过程。
2.2 培养基制备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适量的维生素。
经过优化配方,并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发酵过程的纯度和可重复性。
2.3 辅助原料根据具体需要,可添加一些辅助原料,如表面活性剂、促进酶合成的物质等,以提高产量和酶活性。
3. 发酵过程漆酶的生产主要通过分批发酵的方式进行。
3.1 前处理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进行预热和除菌处理。
确保发酵过程的无菌性和培养基的适温。
3.2 接种和发酵将种子菌接种到发酵罐中,设置合适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和通气量等。
根据菌株特性和研究经验,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漆酶的产量和活性。
3.3 降温和收获当漆酶的产量和活性达到最高点时,降低温度,并进行漆酶的收获。
常用的收获方法包括离心和过滤等。
4. 提取纯化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漆酶产品,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过程。
4.1 细胞破碎通过破碎细胞壁的方式将漆酶从菌体中释放出来。
常用的破碎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和高压破碎等。
4.2 液-液分配利用不同的溶剂性质差异,在适当的pH条件下,将漆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萃取和沉淀等。
4.3 降低污染通过适当的净化步骤,去除分离过程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漆酶的纯度和活性。
5. 产品测试最后,需要对提取纯化后的漆酶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5.1 活性测定利用适当的底物和反应条件,测定漆酶的活性。
常用的活性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比色法等。
5.2 纯度检测通过凝胶电泳和色谱等方法,检测漆酶产品中的杂质和其他酶的存在。
5.3 稳定性测试测试漆酶在不同温度、pH值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以评估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适用性。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作者:谭叶林杜全能朱文娟胡丹肖思远徐茜陈佳佳兰时乐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01期摘要;为了获得能降解木质素的细菌,采用愈创木酚法和BR亮蓝平板法从枯枝落叶自然堆积物中分离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对菌株进行鉴定。
以芦苇秸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了菌株适宜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结果表明,菌株H-1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H-1(Bacillus cereus H-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芦苇粉100%,(NH4)2SO4 2.5%,酵母抽提粉0.3%,KH2PO4 0.15%,MgSO4·7H2O 0.15%,NaCl 0.5%,CaCl2 0.1%,发酵温度35 ℃,固水比1.0∶1.1(g∶mL),初始pH 7.2~7.4,接种量3%,装量50 g,发酵时间144 h。
在此条件下,漆酶活力达0.992 U/g。
关键词;芦苇秸秆;蜡状芽孢杆菌;漆酶;固体发酵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01-0001-0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1.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ccase;producing Bacteria and Study o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TAN Ye;lin,DU Quan;neng,ZHU Wen;juan et al(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lignin;degrading bacteria, the strains with high laccase activity were isolated from natural litter by guaiacol and BR brilliant blue plate method which were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The suitable fermentation medium an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train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ith reed straw powder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H;1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cereus H-1. The suitable fermentation medium and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reed powder 100%,(NH4)2SO4 2.5%, yeast extract powder 0.3%, KH2PO4 0.15%, MgSO4·7H2O 0.15%,NaCl 0.5%, CaCl2 0.1%,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35 ℃, solid;water ratio 1.0∶1.1(g∶mL), initial pH 7.2-7.4, inoculation volume 3%, loading capacity 50 g, fermentation time 144 h. Under those conditions, laccase activity reached 0.992 U/g.Key words;Reed straw;Bacillus cereus;Laccase;Solid;state fermentation木質素主要存在于木材和各种秸秆中,全世界每年产量约1 500亿t,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再生资源[1]。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一、绪论漆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在油漆等化工行业中,漆酶可以加速有机溶剂和有机物的降解,具有分解污染物、提高涂料质量等重要作用。
对于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为了筛选出产漆酶的菌株,我们采用了固体培养的方法。
从土壤、水体等环境样品中采集菌株,然后将其进行分离纯化。
在培养基中,我们添加了有机溶剂作为唤醒剂,以刺激菌株产生漆酶。
接着,通过平板筛选法,筛选出产漆酶活性高的菌株。
用甲基橙为指示剂进行酶活性测试,并通过测定橙色环的直径来评价菌株的漆酶活性。
三、产漆酶菌株的鉴定对于筛选出的产漆酶菌株,我们进行了鉴定工作。
采用形态学观察的方法,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状、色泽、边缘和胞外酶的生成情况等。
接着,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检测菌株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并对其产生的酶活性进行测定。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种属。
四、产漆酶细菌的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为了提高漆酶的产量,我们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我们优化了基础培养基的配方,确定了最适合菌株生长的基础培养基组成。
接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包括发酵温度、pH值、初始菌量、发酵时间等。
通过对发酵产物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确定了最佳的固体发酵条件。
五、结论通过筛选鉴定和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我们成功地获得了一株高产漆酶的细菌菌株,并确定了最佳的固体发酵条件。
这为产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漆酶的产生机制、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漆酶的应用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筛选及胞外酶活性测定杨梅;桂阳;黄万兵;杨静;朱国胜;刘朝贵【摘要】为筛选出最适蜜环菌栽培生产种的培养基,通过生产种培养基组分筛选试验,测量第20天和第40天时菌丝或菌索的生长速度及其胞外酶活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在配方1(70%阔叶木屑,0%棉籽壳,17%麦麸,10%玉米面,1%蔗糖,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5%石灰,1%石膏,m水分∶m配料=1∶1.3)中生长速度最大且最先长满管,且菌丝洁白,与其余不同培养料配方之间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而且栽培种培养基含木屑越多,菌株活力越好,越不易形成老化的红褐色菌索;在不同培养料和不同生长阶段其木聚糖酶活性大于CMC 酶和漆酶,漆酶活性最小,为十位级,其他2个酶为百位级;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同种酶在不同培养料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说明,配方1 可作为蜜环菌适宜的栽培种培养基;不同培养料对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影响小,但对其活性影响较大。
%In order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of A.mellea,the production of medium component was screened by measuring the A.hypha or bacteria growth speed and the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the authors compared between 20 and 40 days of hypha or rhizomorph of growth speed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Results:Growth rate of the hyphae was the biggest and was the first full of tube and white in the formula(broadleaf sawdust70% ,cotton seed shell 0,wheat bran 17%,corn flour 10%,sugar1%,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0.3%,magnesium sulfate 0.2%,lime 0.5%,gypsum 1%,mwater∶mmaterial=1∶1.3).The growth rate has obvious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nutrient formula,and in culture medium,the morewood hyphae vitality the better,the more difficult to form a red brown rhizomorph;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and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the activity of xylanase and laccase enzyme is greater than CMC and laccase,the laccase activity is minimum for ten level,others for hundreds of level.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of A.mellea mycelia secretion of different medium has obvious difference,but the change trend 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in the same enzyme activity is consistent. Suggests that this formula can be used as armillaria suitable culture medium;different culture material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nzyme activity changes in trend,but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ctivity of the extracellular enzyme.【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蜜环菌;培养料;胞外酶;生长速度【作者】杨梅;桂阳;黄万兵;杨静;朱国胜;刘朝贵【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400715; 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400715; 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400715; 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11蜜环菌[Armillaria(vaiil:Fr.)Kunllner]又名榛蘑,系伞菌目膨瑚菌科蜜环菌属的一种兼性寄生性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林区[1]。
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
许颖;兰进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6(37)11
【摘要】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
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
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总页数】4页(P1707-1710)
【关键词】灵芝;漆酶;培养基;培养条件
【作者】许颖;兰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15
【相关文献】
1.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液体发酵产漆酶活性的影响 [J], 安琪;司静;戴玉成
2.响应面法优化灵芝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J], 徐莉莎;石彦国;秦可欣;何国庆
3.血红栓菌液体发酵产漆酶培养条件的研究 [J], 郭金英; 赵翠敏; 张云龙; 王宁宁; 郑素月
4.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产漆酶的培养基配方优化 [J], 谭显东;吉栗漫;陈楠;卢晓爱;魏琨;羊依金
5.树舌灵芝发酵产漆酶培养基优化 [J], 潘志恒;岳鹍;孙勇民;刘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漆酶真菌以及漆酶的研究摘要: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中都有报道,但报道最多的为真菌,尤其是白腐真菌。
漆酶能够降解环境中的木质素,在纸浆漂白、废水处理中意义重大。
漆酶通常情况下漆酶含有4个铜原子结合位点,通过电子在这四个铜原子间相互传递达到分解底物的目的。
漆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已经吸引了广大学者的目光,至今为止,数十种真菌的漆酶基因已经成功在酵母等异源表达系统中表达,我们可以预见漆酶在人类未来的生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漆酶,白腐真菌,铜原子结合,异源表达现如今,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造纸厂、纺织厂排出的废水则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木质素是使废水颜色发黑的主要原因[1],倘若在工厂排出废水前先将木质素出去,将会大大降低废水的毒性。
木质素是由聚合的芳香醇构成的一类物质,存在于木质组织中,是世界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位最丰富的有机物。
木质素作为纤维素的粘合剂,能增强植物体的机械强度,利于输导组织的水分运输和抵抗不良外界环境的侵袭。
木质素外观上是一种白色或接近无色的物质,相对密度大约在1.35~1.50 之间,非常坚硬,难溶于各种无机或有机溶剂[2]。
木质素属天然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存在量很大但是又较难降解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素不含易水解的重复单元,因而不受水解酶的攻击,不仅如此,它还和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在其中,形成一种天然屏障,使纤维素酶不易与纤维素分子接触,给纤维素的降解也造成了困难[3]。
因此去木质素成为目前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1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放线菌及相应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真菌起主导作用[4],某些真菌能够有效的降解木质素,尤其是白腐真菌(white-rot fungus)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实现对木质素的彻底降解。
白腐真菌是一类丝状真菌,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绝大多数为担子菌纲,少数为子囊菌纲。
漆酶的最适温度和ph
漆酶是一种与山胡椒有关的天然酶,它可以催化山胡椒中的芦丁类物质,产生黑色沉淀,从而在表面形成一层黑漆。
漆酶在很多工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制造更耐用、更美观的产品。
然而,想要利用漆酶进行工业生产,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关于它的基本特性,如最适温度和pH值等。
最适温度
最适温度是指漆酶所能承受的最适温度范围,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漆酶可以发挥最大的催化作用。
一般来说,漆酶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也就是室温。
然而,如果我们需要进行高温工艺,比如说烘干或高温灭菌等,就需要知道漆酶的热稳定性。
在一些工业应用中,漆酶可以在60℃到8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但是在更高的温度下,它可能会失去催化活性,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最适pH值
最适pH值是指漆酶在哪个pH值下可以发挥最大催化作用。
一般来说,漆酶的最适pH 值在5.5到6.5之间。
这个范围内,漆酶的活性最高,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大的催化效果。
然而,如果我们需要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使用漆酶,就需要知道它的pH稳定性。
漆酶在低pH环境下会变得不稳定,而在高pH环境下会失去催化活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使用漆酶时尽量保持中性环境,以确保最大的催化效果。
总之,了解漆酶的最适温度和pH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种酶做出更好的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进行选择,同时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确保最佳的生产效果。
产漆酶真菌的筛选及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作者:王雪刘太林杨焜梅王志成湛莹薛兆淞李永佳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23期摘要:从4种白腐真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中通过愈创木酚与漆酶形成显色圈时间、大小、颜色深浅的方式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为金针菇。
研究了碳源、氮源、各种理化因素等培养条件对漆酶分泌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
单因素结果表明:pH 为5时,漆酶分泌最高,酶活分别为235U/mL;培养温度28°C时,漆酶分泌最高,酶活分别为269U/mL;培养时间7d,漆酶分泌最高,酶活分别为311U/mL;蔗糖作碳源、豆粕作氮源,且碳氮总量不变时,碳氮比为10∶1时漆酶分泌最高,酶活为309U/mL。
正交试验表明:蔗糖10g/L,豆粕1g/L,在250mL的三角瓶中,pH为6,温度28°C时,金针菇在第5天达产酶高峰,峰值酶活为330U/mL。
关键词:漆酶;筛选;金针菇;培养条件中图分类号; TQ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031-04Screening of Laccase-producing Fungi and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FermentationWang Xue et al.(Food Engineering College,Tianshi College,Tianjin 301700,China)Abstract:From four species of white rot fungi,Flammulina velutipes,Pleurotus geesteranus,Coprinus comatus,Auriculariaiaheimuer,the strains with the highest laccase production capacity were selected as Flammulina velutipes by comparing the formation cycle time,size and color of guaiacol and laccase.The effects of culture conditions such as 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 and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on laccase secretion were studied,and the conditions for enzyme production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single fa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ccase secretion was the highest at pH 5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235 U/mL. The laccase secretionwas the highest at 28°C,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269 U/mL. The laccase secretion was reached at 7 days. The peak activity was 311 U/mL;sucrose was used as carbon source and soybean meal was used as nitrogen source. When the 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specific gravity was unchanged,the laccase secretion was the highest at 10:1,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309 U/mL. Orthogonal test showed that:sucrose 10g/L,soybean meal 1g/L,in a250mL volumetric flask,pH is 6,the temperature of 28 °C,Flammulina velutipes reached the peak of enzyme production on the 5th,the peak enzyme activity was 330U/mL.Key words:Laccase;Screening;Flammulina velutipes;Culture conditions漆酶最早是在漆樹的液汁中发现的,在分类中属于多酚氧化酶,蛋白分子中含铜元素,属于蓝铜家族氧化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一、引言漆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具有较宽的应用领域。
它能够氧化各种酚类物质,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广泛应用于染料、造纸、医药等工业领域。
而细菌资源是一种潜在的产漆酶资源。
对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1. 筛选菌种产漆酶细菌的筛选是通过对大量的细菌进行筛选和鉴定,以找到高产漆酶的菌株。
筛选菌种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通过对土样、水样、沉积物等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酶活性的检测和分析来判断细菌的产酶能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
也可以通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找到潜在的高产漆酶菌株。
2. 鉴定菌种对于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到的潜在高产漆酶菌株,还需要进行鉴定验证。
鉴定菌种的方法有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两种。
生理生化鉴定主要通过对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等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通过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三、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1. 发酵基质的选择发酵基质的选择对漆酶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发酵基质有玉米芯、小麦麸、大豆皮等,这些基质均为农副产品废弃物,具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适合用于漆酶的生产。
目前,常见的固体发酵基质优化方法包括改变基质成分比例、添加辅料等,以提高漆酶的产量。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固体发酵对于漆酶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湿度、通气等条件都会影响漆酶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包括响应面法、单因素试验法、正交试验法等,通过对各个发酵参数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漆酶生产的发酵条件。
四、结语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有效菌种的筛选鉴定和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为漆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1. 研究背景漆酶是一类能分解漆酚的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产漆酶的菌株主要有放线菌、细菌、真菌等。
其中,细菌产漆酶的效率较高,且易于工业化生产。
因此,筛选和鉴定高效产漆酶的细菌株,并对其进行固体发酵条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筛选鉴定产漆酶细菌2.1 筛选菌株来源从野外土壤、河流水样、废弃物等样品中筛选,收集到的样品应多样性、覆盖面积广,可增加筛选到合适菌株的概率。
2.2 筛选方法2.2.1 选择富含漆酚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有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Czapec-Dox培养基、Mineral Salt Medium(MSM)培养基等。
其中,富含漆酚的选择性培养基可增加筛选到产漆酶菌株的几率。
2.2.2 测定漆酶活性将潜在菌株接种在含有漆酚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取样测定漆酶活性。
活性高的菌株可以被选择用于后续研究。
2.2.3 16S rRNA序列分析选择漆酶活性高的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依据序列相似度、系统发育关系等参数,确定其分类学地位。
3. 固体发酵条件研究3.1 基质选择从可获得性、成本低、未对环境造成污染等方面考虑,选择米糠、玉米秸秆等当地廉价自然资源作为基质。
3.2 酸碱条件在漆酶的适宜pH范围内选择适宜的酸碱调节剂,使固体发酵过程中的pH值稳定,不影响菌株的生长及漆酶产生。
3.3 湿度控制在不影响氧气传递的前提下,控制固体基质中的湿度。
可通过加水或旋转鼓的调节实现。
3.4 温度调节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将其生长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培养室可安装自动温控仪,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4. 结论筛选鉴定高效产漆酶的细菌株,并对其进行固体发酵条件研究,可为产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蜜环菌的发酵摘要:进行了蜜环菌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以豆粕粉作氮源时,菌丝得率最高,以麸皮作氮源时,多糖产率最高;红薯粉为蜜环菌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最适碳源。
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红薯粉3%,豆饼粉1.5%,葡萄糖1%,KH2PO4 0.15%。
机械搅拌对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都不利;接种后当即上摇床比接种后静置一段时间再上摇床的菌丝的生长及多糖含量都多;培养基中加1%的乙醇对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都不利;600ml发酵实验中,发酵液多糖含量可达0.485mg/ml,菌丝干重可达20.8g/l。
当发酵液值降为5.0左右,颜色开始变为棕褐色,菌丝亮光由强变弱时,即可终止发酵。
关键词:蜜环菌;深层发酵;胞外多糖;培养基1 概述本文主要是完成蜜环菌培养基的研究。
优化并确定最佳培养基的置备条件与组成。
主要通过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含量,来确定在何条件下配制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蜜环菌的生长。
2 实验研究原材料与方法2.1原材料及规格表12.2实验步骤及方法2.2.1发酵液中多糖的提取与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取20ml上清液于50℃吹干浓缩,加三倍体积的乙醇沉淀12小时,3000r/min离心15min;沉淀用75%的乙醇洗至无还原糖反应,离心;沉淀,用60℃热水充分溶解,离心去沉淀,上清液用苯酚浓硫酸测定多糖含量。
2.2.2发酵液中菌丝干重的测量将已知体积的发酵物用两层纱布过滤,取菌丝放于50℃吹风干燥至恒重。
称重换算成每升发酵液中菌丝的干重。
2.2.3培养蜜环菌的最佳碳源选择按2%的用量将小麦粉和红薯粉分别煮20分,冷却至70℃,加入糖化酶糖化至无碱液反应,两层纱布过滤,滤液配培养基;将蔗糖按2%用量溶解,配营养基。
每25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各3次重复,121℃灭菌30分。
2.2.4培养蜜环菌的最佳氮源选择将麸皮按1%的用量加水煮沸20分;豆粕粉按1%的用量加少量水浸泡一段时间,用研钵磨成浆,加水煮沸15分;分别用两层纱布过滤,滤液配营养基;氯化铵和蛋白胨按1%用量溶解配营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