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三江地区多金属矿产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888.99 KB
- 文档页数:6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潜力分析闫家栋(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环境地质调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 要:随着金矿床勘探工作的进行,开采程度逐年降低,金矿勘探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因此对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进行调查,分析找矿潜力,为金矿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找矿工作顺利进行。
从大地构造位置和区域地层分布两方面,对川西北地区地质背景进行归纳与总结;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从构造、蚀变、岩浆岩和矿物等方面分析金矿找矿潜力,并进行找矿潜力评价,为该区域后续金矿找矿工作的持续进行奠定科学依据,以促进川西北地区金矿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68-2Analysis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in Northwest SichuanYAN Jia-dong(Environmental Ge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f Hebei Coalfield Geological Bureau,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gold deposit exploration, the mining degree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gold exploration is in short supply.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Northwest Sichuan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old prospecting and guide the prospecting work to proceed smooth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Northwest Sichuan from two aspects of geotectonic location and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discusses th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ucture, alteration, magmatic rocks and minerals, and evaluat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so as to lay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inuous gold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reg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gold in Northwest Sichua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neral exploration.Keywords: Northwest Sichuan; gold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ospecting potential金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是战略性资源,而且在经济金融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四川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30多种,探明储量的资源种类达90种以上,并且有34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本文全面系统介绍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各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探讨西部三江中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成矿特征和规律,为四川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冶金、地矿、地质勘查等多个单位实施开展了西部三江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并按照国家矿产潜力评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类型来对研究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分析了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这也是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任务。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将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地质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总结个阶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我省找矿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
1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矿产资源成矿地质背景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受欧亚、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板块运动的相互影响,地质构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
西部三江中段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由北向西,由向、背斜与一大批近似于平行的北向西断裂带相间排列,但有时也会出现被北向东断裂带横切的现象[1]。
三江中段地区属于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地带,为铅锌矿成矿带来了有利地形和地质条件。
义敦岛的弧褶皱带主要为北向西向、背斜,由拉纳山组和三叠统图姆沟组等构成。
区域典型的断裂有玉树—羊拉、定曲河—中甸、德格—乡城等。
其中德格—乡城断裂是义敦岛主弧断裂带,其弧形的大致方向为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
断裂破碎带的宽度达到上百余米,控制了整个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分布状态。
同时当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基性岩体和超基性岩体,成为三江中段主要控矿断裂带。
2西部三江中段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与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1地质构造演化阶段(1)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第42卷 第5期2023年 9月 地质科技通报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42 N o .5S e p .2023唐骥,蒋潇,姜雪莲,等.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J ].地质科技通报,2023,42(5):273-284.T a n g J i ,J i a n g X i a o ,J i a n g X u e l i a n ,e t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m o d e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f o r e b o d i e s i n m e t -a l l og e n i c m o d e a n a l y s i s [J ].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h n o l o g y,2023,42(5):273-284.基金项目: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项目 三维矿体模型的矿业权管理应用服务平台项目 服务平台模块 (2022420119002307)作者简介:唐 骥(1982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㊁地质三维可视化研究工作㊂E -m a i l :k z a c n @163.c o m©E d i t o r i a l O f f i c e o f 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i s i s a n o pe n a c c e s s a r t i c l e u n d e r t h e C C B Y -N C -N D l i c e n s e .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唐 骥1,蒋 潇1,姜雪莲1,包金坤2,姚丽香2,席万鑫2(1.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00;2.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430000)摘 要:铜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其国外进口依存度高,因此铜矿的勘查和资源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基于野外地质工作中所采集的地质勘探剖面及钻孔数据,建立了滇西某铜矿区的三维可视化地质矿产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估算了资源储量㊂计算结果表明:全区矿石资源量为4893.4万t,铜储量为54.3万t ㊂通过对比分析证实新地质矿体三维建模系统建立的模型及资源估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多样化的分析板块及动态更新功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性,能够运用于铜矿后续的钻探工程及资源量评估中㊂结合区域构造和矿床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了铜矿的成矿模式,即后期火山气液充填交代富集改造为滇西某铜矿成矿的主要矿质来源,构造运动对其控制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多旋回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后期断裂活动对容矿空间的改造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对相关类型多金属矿产的勘查和开采等实践应用亦具有借鉴意义㊂关键词:深部隐伏铜矿;三维地质建模;资源量估算;成矿模式2022-10-13收稿;2023-01-02修回;2023-02-13接受中图分类号:P 628 文章编号:2096-8523(2023)05-0273-12d o i :10.19509/j .c n k i .d z k q.t b 2022058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m o d e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o f o r e b o d i e s i n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m o d e a n a l ys i s T a n g J i 1,J i a n g X i a o 1,J i a n g X u e l i a n 1,B a o J i n k u n 2,Y a o L i x i a n g 2,X i W a n x i n 2(1.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K u n m i n g 650000,C h i n a ;2.W u h a n Z h i b o C h u a n g x i a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o .L t d .,W u h a n 4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C o p p e r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s t r a t e g i c m e t a l r e s o u r c ef o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u r c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c o p p e r m i n e s a r e o fg r e a t s i gn i f i c a n c e .[M e t h o d s ]B a s e d o n c o l l e c t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f i l e s a n d d r i l l i n g d a t a ,t h i s s t u d y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f o r a c o p p e r o r e d e p o s i t i n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 ,w h i c h w a s a p pl i e d t o e s t i m a t e t h e r e -s o u r c e r e s e r v e i n t h e m i n i n g ar e a .[R e s u l t s ]T h e o r e r e s o u r c e i s e s t i m a t e d t o b e 48.93m i l l i o n t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0.543m i l l i o n t o n s o f c o p p e r .T h r o u g h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s i s ,t h e m o d e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e s t i m a t i o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o u r n e w l y p r o p o s e d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l i n g s y s t e m s h o w s h i g h c r e d i b i l i t y,i n w h i c h m u l t i p l e a n a l y s i s m o d u l e s a n d d y n a m i c u p d a t e f u n c t i o n h a v e a w i d e r a n g e o f a p pl i c a t i o n s a n d i t c a n b e u s e d f o r f u t u r e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e s t i m a t i o n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i s s t u d y pr o v i d e s t h e b a s i sh t t p s://d z k j q b.c u g.e d u.c n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f o r 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a t i o n w o r k i n t h i s r e g i o n,a n d i t c a n a l s o b e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m i n i n g o f r e-l a t e d p o l y m e t a l l i c d e p o s i t s.K e y w o r d s:d e e p l y c o n c e a l e d 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r e s o u r c e e s t i m a t i o n;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m o d e lR e c e i v e d:2022-10-13;R e v i s e d:2023-01-02;A c c e p t e d:2023-02-13铜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防工程乃至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与铁㊁铝一起是我国最重要的前3种金属资源㊂然而我国铜的供应长期短缺,严重依赖于进口,铜矿的找矿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我国铜矿资源中,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的贡献占主要地位,近年来探明的资源储量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㊁三江成矿带㊁中亚造山带等地区[1]㊂其中三江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部,发育有大量铜钼㊁铅锌银㊁金和锡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如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㊁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㊁镇沅造山带型金矿㊁金顶密西西比河谷式铅锌矿床㊁来利山花岗岩相关的锡矿㊁兰坪铅锌矿㊁兰坪白秧坪铜多金属矿㊁普洱大平掌铜矿等[2-4]㊂滇西某铜矿区位于三江构造带中段的兰坪-普洱盆地中南部,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5-6],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外部开发利用条件㊂自发现以来,基于对该矿床的勘查工作,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㊂目前在铜矿区的勘探面积已达17.97k m2,揭露出矿体88条㊂除在西矿带的1条矿体有地表露头以外,其余矿体均位于东矿带,且均为隐伏铜矿[7]㊂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铜矿床形态在走向和倾向上变化较大,由于对其成矿模式缺乏系统完善的分析,多年来找矿成效受到限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㊂近年来,随着深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矿区铜矿化呈现出矿化点多㊁分布面广㊁品位变化较大及规模小的总体特征,找矿难度较大,传统的找矿方法在深部矿体预测中难以取得突破㊂前人针对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和成矿预测研究开展了大量三维地质建模工作[8-14],并相继提出了三维可视化预测模型及找矿方法等[15-16],为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㊁定量预测提供了指导[16-17],是进行资源量估算的有效途径[18-20],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深部找矿方向[21],提高经济效益㊂笔者将基于当前滇西某铜矿最新勘查资料,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该铜矿三维地质模型,经由与S u r p a c软件的对比来检验其可靠性㊂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资源量估算,并进一步揭示区域成矿模式,以期为铜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并为三江地区类似矿床的开发和资源评估提供参考㊂1地质背景1.1区域地质背景滇西某铜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境内,地处云贵高原西部边缘,横断山脉纵谷区南段(图1)㊂铜矿区内地势总体北高南低㊁东高西低,构造岩浆活动频繁,产出了大量金属矿床[22-23]㊂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藏-三江造山系(Ⅰ级)㊁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Ⅱ级)㊁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Ⅲ级)之兰坪-思茅中㊁新生代上叠陆内盆(Ⅳ级)中南部[24]㊂该区在地史上经历了3次大的地质事件:①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分离,形成古特提斯海槽;②印支中期从冈瓦纳古陆解离出的印度陆块向欧亚古陆漂移并发生碰撞,使古特提斯海逐渐萎缩并褶皱封闭形成火山岛弧,进而转为陆内发展;③自侏罗纪开始,由于两大板块的持续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形成陆内裂陷,在裂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红色碎屑岩建造㊂区内出露古生代㊁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以中生代红层分布最为广泛㊂二叠系沿澜沧江深断裂以东断续出露,其下部为灰色变质砂岩㊁板岩夹灰岩㊁砂砾岩及中基性熔岩㊁凝灰岩;上部为灰色灰岩㊁泥灰岩夹凝灰质板岩,灰色板岩㊁千枚岩夹细砂岩㊂三叠系为一套以基性-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地层,主体大致呈N N E-S S W向展布㊂侏罗系为一套海陆相交替出现的红色夹杂色地层㊂白垩系以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出露下统曼岗组灰紫色砂岩㊁粉砂岩夹泥岩和景星组紫红色块状泥岩㊁泥质粉砂岩及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钙质泥岩㊁泥质粉砂岩㊂第四系零星出露,主要由砂质砾石㊁粉砂㊁黏土及洪积㊁冲积㊁坡积物及含炭砂质黏土层组成,分布于山间盆地及凹地㊂铜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总体上属子马-景谷复向斜的一部分,轴线大多呈N N E-近S N向展布,个别为N NW或NW向㊂次级褶皱轴线自复向斜槽部渐次向东㊁西两侧偏转撒开,褶皱轴面大多倾向复向斜槽部(表1)㊂N E及NW向断裂均为后期次级断裂,主要切断近S N向及N N E向断裂㊂断裂发育规模一般不大,以略微斜切背㊁向斜轴面之张性正断裂为主,仅往西或局部有逆断裂出现㊂断裂面亦大多倾向复向斜槽部,构成似阶梯状 裂谷型 地472第5期唐骥等: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堑(表2)㊂区内海西晚期至喜山期岩浆活动十分频繁㊂海西晚期和印支期主要发生基性-酸性火山喷发作用,其中印支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规模相对更大,形成了厚度巨大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两岸及永平-民乐一带㊂海西晚期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水下火山喷发喷溢活动㊂燕山期中基性的岩浆侵入规模不大,主要有岔河辉长岩体㊁江边角闪辉长岩体㊂喜山期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酸性浅成侵入活动,侵入岩分布局限于镇沅一带㊂表1铜矿区褶皱构造特征T a b l e1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o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i n t h e c o p p e r o r e d e p o s i t a r e a褶皱名称褶皱轴向轴长/k m倾角/(ʎ)出露地层西翼东翼核部翼部褶皱形态特征大过口向斜N12ʎ~20ʎE16.010~2020~35K1j J2h长轴不对称,轴面东倾,西翼局部被董家营断层所切岩脚-关山向斜N10ʎW~N35ʎE6.010~2520~50K1j J2h轴面略微东倾结结坝背斜N10ʎW~N10ʎE12.520~3520~35J2h K1j长轴不对称,轴面微东倾,轴线大体呈向东凸出的弧形,南端被那布断层所截翁姑田背斜N5ʎE5.040~605P2P1,T2为长轴背斜,轴线微向西凸出,轴部及东翼大部分被断层错失那布背斜N5ʎ~40ʎE12.02030~50J1J2h长轴不对称,轴面西倾,轴线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南端及西翼被那布断层破坏,为似箱型褶皱荞家村向斜N10ʎW~N35ʎE28.035~4325~45K1m J2h,K1j长轴不对称,枢纽起伏,轴线呈S或反S形,北端被断层所切,南端倾伏于第四系之下大官营向斜N20ʎ~30ʎE10.030~5028~30K1j J2h,J3b长轴不对称,轴面西倾,轴线东凸,圈闭良好岩脚背斜N0ʎ~40ʎE24.025~4520~40K1j K1j,K1m长轴不对称坤南箐背斜N10ʎW~N50ʎE28.025~6030~50T2J1,J2h长轴不对称,轴面东倾,轴线呈反S形,东翼及核部多被N E向断层所切老家村向斜N20ʎE6.525~4030~40K1m K1j长轴向斜,两翼基本对称,轴线尚较平直㊂往南可与下帮弄向斜相连,二者处于同一褶皱带上注:K1m.下白垩统曼岗组;K1j.下白垩统景星组;J1.下侏罗统;J2h.中侏罗统和平乡组;J3b.上侏罗统坝注路组;T2.中三叠统;P1.下二叠统;P2.上二叠统;下同表2铜矿区断裂构造特征T a b l e2 F a u l t s t r u c t u r a l f e a t u r e s i n t h e c o p p e r o r e d e p o s i t a r e a断层编号断裂名称长度/k m产状走向倾向倾角/(ʎ)切错层位断层性质断裂带标志F1大困博断裂8.5N24ʎT2不明岩石有明显碎裂现象F2坡脚断裂6.5N20ʎW T2-P2不明产状相抵,地层层位有缺失F3文肖-岔河断裂15.0N10ʎ~30ʎE T2-P2高角度逆冲断裂局部倒转或产状相抵,断裂沿线岩石片理化㊁碎裂-角砾岩化或糜棱岩化,劈理㊁构造透镜体发育F4董家营断裂8.5N3ʎ~10ʎE NW P2-J2h逆断裂产状相抵,具明显挤压现象F5翁姑田断裂26.0N4ʎ~13ʎE N E68P2-J1h逆断裂产状相抵,层位缺失,破碎带劈理发育F6那布断裂36.5N10ʎW~N20ʎE N E70T2-K1j逆断裂层位缺失,层序颠倒,岩石破碎F7文招营断裂13.5N45ʎE J2h-J1正断裂两盘岩层产状相抵㊁层序颠倒F8小河边断裂22.0N10ʎ~32ʎE NW T2-K1m正断裂岩石破碎剧烈,具挤压特征,出现产状相抵及拖拽㊁扭曲等现象1.2矿区地质特征滇西某铜矿区内除沟谷㊁河流附近出露第四系冲积㊁洪积㊁残坡积层外,主要出露中侏罗统和平乡组㊁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下白垩统景星组及曼岗组㊂中侏罗统和平乡组(J2h)为海陆混合相杂色砂泥质夹碳酸盐岩沉积,分别假整合或不整合于下侏罗统㊁中㊁上三叠统火山岩或上二叠统等不同层位地层之上㊂区域上一般以灰绿色层消失及大量紫红色层出现作为与上覆坝注路组区分的依据㊂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3b)为一套以紫红色为主体的细碎屑岩,厚度38~363m㊂下白垩统景星组(K1j)大致呈近南北向带状出露整个矿区,是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㊂景星组下段(K1j1)接受沉积时的基底并不平整,钙质粉砂岩㊁泥晶灰岩多以大透镜体形式呈现;景星组572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图1 滇西某铜矿区地质简图F i g .1G e o l o g i c a l m a p o f a c o p p e r m i n e o r e d e po s i t i n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 上段(K 1j 2)上部为紫红色块状泥岩,下部主要为灰绿色块状泥质粉砂岩㊂下白垩统曼岗组(K 1m )在矿区内仅出露下段,主要分布于矿区东西两侧边部㊂第四系主要出露于矿区南西侧民乐河两侧,由坡积㊁残坡积及冲积㊁洪积砂砾层㊁黏土㊁含炭砂质黏土层等组成,厚度0~40m ㊂滇西某铜矿位于区域大背斜岩脚背斜与坤南箐背斜之间的过渡部位之东翼,东西两个矿段正好位于料萝村-文英河背斜的两翼㊂料萝村-文英河背斜呈近南北走向,略微向北倾没,该背斜在区内出露长度约10k m ,两翼地层产状在18ʎ~53ʎ之间㊂受复式向斜及断裂构造的影响,矿区在金竹园-小干河一带形成了一个紧闭的背斜,该背斜呈N N E走向,两端分别与断层F 1㊁F 2相抵㊂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3条(F 1,F 2,F 3)㊂小河边断裂(矿区内编号F 1,区域编号F 8)呈N N E 向纵贯矿区东部,出露长度大于9k m ㊂断层面仅在北部的金竹园及南部的文英河附近出露明显,断裂带宽15~30余米,总体产状270ʎ~320ʎø65ʎ~75ʎ㊂小干河断裂(F 2)呈N E E 向大致沿矿区东部的小干河出露,矿区内大部分被地表浮土掩盖,可断续追索长度约2k m ㊂铜厂梁子断裂(F 3)出露于矿区北东部,与小河边断裂大致平行产出,地表可追索长度约1.6k m ㊂断层附近见大量断层角砾,角砾多呈棱角状,泥质㊁砂泥质胶结㊂滇西某铜矿区目前仅在其外围(正南方向约11k m )的宋家坡一带有英安斑岩出露,是该区斑岩型铜矿的含矿母岩(宋家坡式铜矿),宋家坡组(T 2s )也是民乐矿区内主要含铜层位之一㊂滇西某铜矿区内围岩蚀变较为普遍,常见绢云母化和泥化,主要蚀变现象为碳酸盐化㊂由于砂泥质碎屑碳酸盐岩是地层岩性的主要成分,绢云母化也较为普遍㊂泥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及近地表的长石石英砂岩中,硅化主要见于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与铜矿化关系较密切,部分铜矿化伴随着石英脉充填于裂隙中㊂成矿前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和泥化,它们多发生于区域变质作用时期,分布较广泛,与铜矿化关系不大㊂1.3矿石地质特征整个矿区共揭露东㊁西两个矿段,分别位于料萝村-文英河背斜的东㊁西两翼,主要矿体共6条㊂西矿段圈定1条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倾角一般15ʎ~40ʎ㊂东矿段均为隐伏铜矿体,672第5期唐 骥等: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分为南㊁北两段㊂北段Ⅰ-6矿体为区内最大的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中亚段,含矿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及粉砂岩㊁砂泥岩等;矿体呈层状㊁似层状产于景星组下段中亚段下部,一般距下亚段上部(紫红色粉砂岩层顶部㊁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底部)0~22m ㊂南段揭露有Ⅱ-7㊁Ⅱ-13㊁Ⅱ-18㊁Ⅲ-5及Ⅲ-7矿体,矿体赋存层位为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含矿岩性为粉砂岩㊁细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等,矿体形态总体简单,产状相对平缓,多呈层状㊁似层状,局部具膨缩变化㊂滇西某铜矿床主要的矿石类型为硫化矿,占比达87.07%㊂常见金属矿物以辉铜矿和斑铜矿为主,其次是硫砷铜矿和黄铜矿,少量砷黝铜矿及黄铁矿等㊂铜矿物相互交代,常相伴产出㊂矿石中其他金属硫化物有微量方铅矿㊁闪锌矿㊁辉钴矿和辉锑矿等,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银和砷硫银矿㊂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其次是绢云母和白云石㊂矿石岩石类型主要为微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灰岩,部分因含炭质物而呈现深色㊂石英是砂岩主要的碎屑成分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是构成砂岩的主要胶结矿物,也是组成灰岩的主要矿物㊂绢云母呈片状,与其他黏土矿物及碳酸盐矿物共同构成砂岩的胶结矿物㊂矿石结构以交代结构最为常见,表现为黝铜矿㊁硫砷铜矿沿黄铜矿的粒间㊁裂隙㊁孔洞交代,或是辉铜矿沿黄铜矿㊁硫砷铜矿和斑铜矿的边缘及裂隙交代㊂黄铜矿和部分黄铁矿以形态多变的不规则粒状或团块状浸染嵌布在脉石或铜矿物中,呈现出他形粒状结构㊂硫砷铜矿㊁黝铜矿或辉铜矿沿黄铜矿的粒间及裂隙充填分布,表现出充填结构㊂矿石中黄铁矿㊁斑铜矿等矿物由于矿物粒度悬殊较大,可见不等粒结构㊂浸染状构造是最常见的矿石构造,表现铜矿物和黄铁矿呈粒度不均匀的粒状或集合体沿脉石矿物粒间分布,以星散状㊁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等为主㊂铜矿物㊁碳酸盐矿物和石英呈细脉状充填嵌布在脉石矿物基底中,构成细脉状构造㊂2 三维地质建模2.1建模方法本次建模工作所使用的数据包含滇西某铜矿地区1ʒ2000地质图㊁矿区47条1ʒ1000勘探线剖面图(图2)㊁D E M 数据㊁累计总进尺136768.39m的274个钻孔(图3)以及29819个岩心样品的分析结果㊂此次建模系统为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承担的 基于三维矿体模型的矿业权管理应用服务平台项目研发的 地质三维建模系统 软件㊂该软件采用M yS Q L 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管理工具,以O S G 作为三维渲染引擎,依托于国产自研Z G I S 平台作为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㊂所收集到的数据经由拓扑图2 滇西某铜矿区20号勘探线剖面图F i g .2 P r o s p e c t i n g P r o f i l 20o f t h e c o p p e r o r e d e po s i t i n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 772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图3 滇西某铜矿区钻孔分布图F i g .3 B o r e h o l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c o p p e r o r e d e po s i t i n w e s t e r n Y u n n an 图4 建模方法汇编图F i g .4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 s o f m 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s 错误处理㊁钻孔数字化㊁标准化统一㊁数据格式转换等工作,建立地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后按照软件所需数据格式要求进行录入,并将钻孔工程与原勘探报告数据进行核查以确保其正确性㊂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围绕钻孔㊁探槽㊁浅井及坑道等开采系统建立探矿工程模型;②根据勘探线剖面图上已解译完成的矿体圈连形态在空间中建立勘探线剖面,在勘探线方向(倾向)上确定好矿体的层位与形态,并回到三维空间中连接勘探线间矿体形态以构建矿体模型㊂本系统矿体模型为面元模型[25],以物体边界为基础定义并描述空间实体,侧重于空间对象的视觉三维效果㊂采用的面源模型建模方法为勘探线剖面图的轮廓线连接建模,即平行剖面法[26]㊂针对块段连接中同步前进法与最短三角形连接法存在的错位和交叉问题,本系统采用了 品位重心投影-同步前进 法[27-28]来解决相邻轮廓线顶点数目差异问题,并且能够确保连接矿体的准确性及形体品位的一致性㊂首先,要对剖面进行三角化,通过品位离散点对剖面进行插值,为剖面顶点赋品位值,通过三角形面积及品位权重计算剖面品位重心(图4-a )㊂由于剖面大小㊁边界形状不一致,需要根据剖面重心对较小剖面进行中心缩放㊂其次,将两相邻剖面投影在同一平面内,使得重心位置相同,通过射线法确定连接剖面的相同起始点,再加密轮廓线㊂在此过程中,针对因两轮廓线形状各异出现的交叉错位情况,采用多边形凸分解[29]与交互式 切开 的方式,将剖面拟合为相同形状的凸包形状,同步连接凸点使剖面轮廓线分解为872第5期唐 骥等: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多对线段(图4-b )㊂按照上述分解时的剖面线顺序,顺次拼接矿体局部面片,通过合并网格的方式,将网格合并形成矿体顶底面以完成缝合[30](图4-c)㊂最后,将矿体网格加密并进行光滑处理,由于矿体的直线连接在显示时渲染并不明显,本系统支持通过增加拟合平行剖面的方法,形成致密网格面㊂对于单矿体,通过增加平行剖面,同步前进同时连接所有平行剖面,在同步n 个同步前进点通过B 样条拟合,形成光滑曲线进而形成光滑矿体;对于多段矿体,采用B 样条平滑经过所有控制点和剖面控制点,形成光滑组合矿体(图4-d )㊂③基于对矿区各元素品位的地质统计及分布特点分析,采用网格化插值构建空间品位模型(变异函数参数见表3),选择合适储量估算方法,求取相应矿段模型体积㊁品位参数进行计算㊂在这种矿体网格数据中,矿区范围被分成大小均匀的网格矩阵,网格化模型可按品位属性进行着色显示,能够展示品位的分布趋势,便于数据处理㊁区域综合分析和评价;④在原始勘查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矿区围岩二三维一体化,构建出矿区真三维围岩地质模型㊂表3 铜矿区各地质体C u 元素变差函数拟合参数T a b l e 3 V a r i o g r a m f i t t i n g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b o d i e s i n t h e c o p p e r o r e d e po s i t a r e a 地层及代号结构模型块金值基台值主变程次变程垂向变程主方位次方位K 1J 2球状模型0.17200.8178500.0500.097.524.4294.4K 1J 1-3球状模型0.99970.00004550.01692.683.8279.0189.0K 1J 1-2球状模型0.58580.414117160.05280.01261.922.9292.9K 1J 1-1球状模型1.00000.00006440.01750.6246.5285.0195.0J 3b 球状模型0.27590.72371762.1647.4670.07.0277.0J 2h 2球状模型0.64000.3598623.6435.31000.050.7320.7图5 建模成果图汇编F i g .5 C o m p i l a t i o n o f m o d e l i n g re s u l t s 2.2建模结果滇西某铜矿三维地质建模结果如图5所示㊂该三维模型在实现矿体可视化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展现矿体的连续性及品位空间分布㊂为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本研究选取滇西某铜矿区东矿段南段数据,将建模结果与矿产勘查评价中被广泛应用的972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G E O V I A S u r pa c 软件[31]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图6),两者形态基本吻合,均展现出了该矿段主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说明新地质矿体三维建模平台的可信度较高㊂通过拟合多段平行剖面的方法所生成的矿体光滑模型效果较好,有助于在实现可视化时提升建模效果的真实性和整体性㊂相比于S u r p a c 软件中基于钻孔的手工建模,新地质矿体三维建模系统能够运用勘探剖面及钻孔数据进行交互式自动建模,在保证了可信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效率㊂除此以外,在新地质矿体三维建模系统中,通过复杂地质体建模可以呈现围岩在空间上的产出特征,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围岩㊁矿体及断层的三维一体化效果(图5)㊂图6 建模效果对比图F i g .6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m o d e l i n g re s u l t s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s o f t w a r e p r o gr a m s 3 成矿模式分析从滇西某铜矿26个矿石样品物质成分平均值与宋家坡铜矿的对比来看,宋家坡铜矿矿石中S i O 2含量明显较高,S ㊁F e 明显较低,而C u ㊁P b ㊁Z n 等含量基本相当,这与宋家坡铜矿是与火山岩有关的铜矿床有关,反映了滇西某铜矿C u 来源于三叠系区域性火山活动形成的含铜地质体㊂兰坪-思茅成矿带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三叠纪末全区不均衡上隆,侏罗纪开始大规模裂陷,直至古新世形成狭长深陷的堑沟㊂在此过程中,侏罗纪及白垩纪在民乐等广大地区形成大量的红色建造[32-33],伴随着红色建造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含铜砂岩,是滇西某铜矿区的主要含矿岩石(下白垩统景星组)成矿前的早期沉积基础㊂从岩(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表4)来看,铜矿石相比于围岩或夹石在F e 2O 3㊁A l 2O 3㊁S i O 2㊁M g O ㊁M n O ㊁N a 2O 等造岩成分上略低,而C a O ㊁P 2O 5及烧失量等与成矿有关的赋存元素和挥发分含量明显偏高,元素氧化物特征比值F e 2O 3/F e O 均大于1,反映了铜矿床远离热液主喷出口,且位于中三叠统宋家坡组地层之上,更接近地表,有充足的氧使铁转变为高价铁㊂三维地质模型的成果图(图5)清晰展示出矿体局部厚度的变化大多集中于褶皱背斜,呈现出马鞍状㊁透镜状,随地层变化而挠动明显,表明前期的构表4 铜矿岩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表T a b l e 4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c o p p e r o r e d e po s i t 岩性A l 2O 3S i O 2F e 2O 3F e O T i O 2C a O M gO K 2O N a 2O M n O特征比值w B/%M g O /C a O F e 2O 3/Fe O F e /M n 顶板14.9561.095.093.370.712.912.053.910.110.090.701.5119.11夹石9.9145.644.153.630.4516.282.892.100.090.190.181.142.74夹石11.0465.303.052.280.524.402.692.080.090.110.611.347.00夹石14.9061.184.311.970.644.001.914.200.100.080.482.1929.25底板9.0266.972.631.710.427.101.332.160.050.160.191.545.75平均值11.9660.043.852.590.556.942.172.890.090.130.431.5412.77矿石19.3638.783.352.680.4420.552.122.250.070.120.101.255.58矿石27.8832.593.162.540.3624.921.682.080.070.130.071.244.77矿石310.5371.513.802.960.531.812.041.790.530.041.131.2821.00矿石46.0425.442.592.260.2830.921.471.550.060.120.051.152.75矿石512.2969.793.272.790.611.631.543.030.060.050.941.179.60矿石67.7929.933.232.400.3527.211.721.770.090.140.061.355.93矿石711.0866.304.013.090.563.092.512.021.290.070.811.3013.14矿石88.1435.753.142.590.3723.671.991.790.130.110.081.215.00矿石99.1056.332.992.270.4311.791.912.090.050.130.161.325.54矿石1012.6065.024.333.190.602.432.512.610.590.061.031.3619.00平均值9.4849.143.392.680.4514.801.952.10.290.100.441.269.23082第5期唐 骥等: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造运动对容矿空间有一定的改造作用;另一方面,铜矿体产状也大多呈层状㊁似层状,与地层产状大致一致,而东矿带的矿体的完整性被破坏,形成了南北两段(图5),进一步指示铜矿床受到了后期断裂运动的改造,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对矿体的形态有直接的控制作用㊂由此可见,大型构造通过其对岩浆活动及岩浆岩分布和岩相古地理的控制,间接控制着内外生矿产的形成环境,而具体矿床(点)或矿体的分布,则直接受次一级构造或局部构造的控制㊂随着多次的火山活动大量含矿热液沿火山通道上升,在热液驱动下,含矿热液不断萃取㊁叠加早期矿物,成矿物质沿有利部位发生运移并进一步富集㊂综上所述,滇西某铜矿床为白垩纪以来地壳震荡上升过程中,早期沉积的含铜地质体经风化剥蚀再沉积并受后期火山热液影响形成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床(图7)㊂整个成矿区内褶皱发育,南北向的料萝村-文英河背斜贯穿整个矿区,小河边区域大断裂(F 1)以N N E 向近乎纵切整个背斜,形成 背斜加一刀 ;后期发育的小干河平移断裂(F 2)将小河边断裂错断,受此断层及复式向斜的影响地层产生平移错动并呈舒缓波状,同时形成裂隙或层间滑动破碎带㊂侏罗系中沉积的以陆相红色碎屑岩为主夹滨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中本来就含有少量铜矿化,当含矿热液顺着小河边区域大断裂形成的通道上涌,活化㊁迁移地层中的铜元素并富集在层间滑动破碎带内,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由于渗透性较差图7 滇西某铜矿成矿模式图F i g .7 M a p o f m e t a l l o g e n i c m o d e l o f a c o p p e r o r e d e po s i t i n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 而形成直接或间接的顶底板并成为该区内划分矿群的标志层㊂随着含矿热液的上涌,小干河断裂继续平移,由于小干河断裂以北受挤压力相对更大,因此以小干河断裂为界,再次将东矿段划分为南㊁北两段,北段呈紧闭背斜状,南段呈舒缓波状㊂4 三维建模的应用性4.1储量估算及其验证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包括:①基于矿体剖面的数值计算法㊂系统以剖面为基础进行矿体圈定,通过克里格插值法计算每一层矿体剖面的面积,再根据矿体厚度㊁小体重㊁品位等属性信息计算得到每层矿体的体积及资源量,将各层矿体汇总进而估算出整个矿床的资源总量㊂②基于S D 法的体模型计算法㊂将矿体剖面圈定成闭合的矿体实体后,系统通过S D 内插值方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及储量审定计算法)将矿体实体处理成点结构变量,由结构变量及结构变量曲线积分可得到面㊁体结构量,一次积分得到面结构量,二次积分得到体结构量㊂再根据品位㊁矿石体重等信息计算得到每一个矿体实体的资源储量,将各层矿体累加求和即为全矿区的资源储量㊂③基于体元的地质统计学法㊂地质统计学算法将块体模型与地质统计学相结合,182。
收稿日期:2004-06-07;改回日期:2004-07-25;责任编辑:楼亚儿。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20002010004056)。
作者简介:杨日红,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1974年出生,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环境遥感与GIS 方面的研究工作。
藏东三江地区遥感五要素模式找矿远景杨日红1,2,于学政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12;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摘要:藏东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铜、金及铅 锌 银矿的地质背景,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在进行藏东三江地区遥感解译编图与矿产资源预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遥感信息丰富的特征,以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式为技术手段,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与矿产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深入系统地阐明了测区的区域矿产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控矿条件;同时综合分析了区内已有的化探和物探资料,初步建立了遥感找矿模式,最后圈定出了5个遥感找矿远景区。
关键词:藏东三江地区;矿产特征;遥感五要素;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4)04-0543-060 引 言藏东 三江 造山带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复合造山带,这种复合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
时间上表现为该区在地史上曾发生过6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分属前造山阶段、主造山阶段及后造山阶段;空间上的复合系指该区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个结合带与NNW 、NW 向大断裂分割成次级构造单元[1~3]。
研究区地理位置处于E94!30∀~99!00∀,N28!00∀~32!00∀所包括的区域。
该区的多金属矿床、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已有大量的论文和专著进行了讨论[4~7]。
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美国陆卫星(TM/ETM +)图像资料进行遥感解译,同时以遥感影像特征为切入口,利用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式为基础进行综合找矿。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初步预测显示,我国重要矿产都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矿产资源探明程度在总体上仅为三分之一。
其中,金矿资源查明程度为26%至59%,平均程度为35%,仍有三分之二的金矿资源尚待查明。
西南三江、冈底斯、天山、南岭、大兴安岭等地已被列为16个重点勘查成矿带。
一、西南三江成矿带1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2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藏东八宿县加弄铌钽铷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余佳树,李 强,周 新,范 源,易金龙(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地质大队,西藏 拉萨850000)摘 要:藏东地区属于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铜、铅锌有色金属成矿带,并伴有钇、铌、钽、锇、铱、铂、钨、锡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本文以加弄铌钽铷矿点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找矿潜力,认为加弄-格雄铌钽成矿富集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寻找伟晶岩型铌钽矿、高温热液型铷矿和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的有利区域,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铌钽矿;地质特征;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TD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0-0096-3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theJialong Palladium Ore in Basu County, East TibetYU Jia-shu, LI Qiang, ZHOU Xin, FAN Yuan, YI Jin-long(Geothermal Geological Survey Party.,Tibet Bureau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Lasa 850000,China)Abstract: The eastern region of Tib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njiang tectonic belt, is an important copper, lead and zinc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ization zone, a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rare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niobium, tantalum, niobium, niobium, niobium, palladium, palladium, platinum, tungsten, tin, et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test data, and thinks that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neral-rich area of the Jialong-Gexiong- area are good, and it is a favorable area for the search for the great crystal-rock tantalum, high-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antalum and mid- and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type lead-zinc ore, which has a large prospecting potential. Keywords: palladium ore; geological features; prospecting potential藏东地区构造上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位于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强烈碰撞、挤压地带,也是特提斯造山带与环太平洋造山带两大巨型造山带汇合处,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等三大板块作用的影响[1]。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4.3.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多源数据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季 文,李 宝,李金旺摘要:针对矿产勘查工作的复杂性,此次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源数据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
该方法将遥感构造信息、遥感蚀变矿物信息、地质矿产信息和地球化学化探信息等多源资料整合为一体,并将其运用于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
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矿产资料的复杂性问题,提升了对矿产地质勘查的有用性。
基于实例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源数据的综合信息,可以对已有的地质调查资料进行初选和预处理,从而得到所需的资料。
该项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
关键词:多源数据;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矿产勘查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很大,种类繁多,但是人均占有很小。
因此,对矿产资源的普查工作还很艰巨。
成矿预测是一种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用多源资料进行矿床成矿预测已成为地质学家们的一个热门课题。
近年来,人们对矿床的预测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被很好地运用到了矿床的预测中。
这些技术可实现多源信息的提取与合成,为有效科学地进行矿床成矿预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传统的地质矿产勘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勘查工作,勘探人员通常利用数据融合技术,使地质矿产数据在研究领域中具有科学性。
从采掘方面讲,地质勘查技术对采掘成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勘探人员必须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以及遥感成像技术当作是地质勘探合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地质矿产资源的总体分布情况,从而为国家的能源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鉴于此,此次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综合信息的成矿预测方法,将遥感构造信息、遥感蚀变矿物信息、地质矿产信息和地球化学化探信息等多源资料整合为一体,并将其运用于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
1 基于多源数据的综合信息的成矿预测方法研究多源信息综合是将多种信息或多个来源进行综合,从而得到一个统一结果。
遥感视野Remote Sensing机科学、地球科学等多学科上的现代前沿交叉科学技术,近年来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推广,在服务西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不断扩展,如持续支撑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境内外找矿突破、粮食主产区土地质量监测、重要经济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任务,已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生命力。
2023年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着力构建调查监测感知体系,加强新模型、新算法研究,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监测能力和水平,并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区域格局调整、城镇发展、乡村振兴等需要,继续开展地类变化监测,深化探索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加强专项监测和重点监测,适机开展快速反应监测;同时深入挖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内在价值和应用潜力,深化数据综合分析,提升咨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实际成效。
以上需求为开展西北自然资源调查指明了方向,即要由常规地面调查方法向以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化建设为技术支撑的新方法转变,逐步形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识别、5G、北斗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引领、支撑测绘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分析测试、地质信息和资源利用等七大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手段,构建“天—空—地—网”的自然资源动态立体监测预警评估体系,破解“资源怎么科学利用”“人地关系如何平衡”“双碳目标下生态修复如何开展”等关键问题,调查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区域格局调整。
二、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应用1.黄河流域人地关系全要素系统分析人地关系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目标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已造成自然资源稀缺、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地表圈层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工程地质勘查毕业论文选题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东昆仑那西郭勒地区石墨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激电找矿效果研究矿床水形成机制及坑道涌水量预测研究——以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金矿为例综合电法勘探在内蒙古某铅锌矿应用效果研究内蒙古东升庙地区地质、物化探特征与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兴隆沟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山东白家店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陇南武都区盐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治理措施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内蒙古正蓝旗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宜春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综合物探方法在铁矿采空区中的应用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在漫江镇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张家口下花园煤矿采空区地面变形及危险性评价山东省马头崖铜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山东归来庄金矿区断裂构造分析及其成矿预测大同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有利目标预测新疆和田县河尾滩地区铅锌矿矿床成因与资源潜力长江涪陵段库岸地质灾害调查与危险性评价研究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金属成矿地质环境及控制要素研究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水泉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高密度电法在隐伏岩溶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胶西北金矿集区金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型向斜盆地沉积型地热资源地球物理解译方法研究山博赛金矿床地质统计学模型构建与三维成矿预测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吉林省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吉林中部斑岩型钼矿成矿规律与远景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普查区金多金属成矿特征及找矿远景吉林东部板庙子地区石英闪长岩岩石化学、年代学及地质意义吉中地区粗榆金矿床成因及矿化富集规律地球化学在黑龙江省逊克地区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甘肃武都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攀枝花太阳湾钒钛磁铁矿铁钛矿化关系研究西藏革吉尕尔穷矿床铜金矿化关系研究青海那更康切尔银矿床隐爆构造研究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云南省保山地区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与致灾危险度评价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水库坝基破碎带灌浆效果研究内蒙古通辽地区流体作用与铀成矿关系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巴音乌素地区J2z1沉积体系及其与铀成矿关系陕西省山阳县夏家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蚀变矿化规律及意义辽宁白云地区中生代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北极地区大宗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隐伏基岩推断内蒙古哈达贺休盐湖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找矿方向青海省都兰县拉浪麦钨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预测西藏山南吉松铅锌矿床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新疆西天山托克赛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西藏达若洛陇矽卡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吉林省延吉市五凤金矿外围主要金矿脉地质特征及成因黑龙江省元宝林场地区钨钼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与找矿预测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在花牛山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孤立森林模型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研究基于核极限学习机的遥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反演模型研究青海东昆仑五龙沟矿集区红旗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内蒙古奈曼旗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大兴安岭西坡比利亚谷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三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隐伏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齐齐哈尔市扎龙乡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朱诺斑岩铜矿勘查标识的构建及其应用山东省微山稀土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冈底斯德明顶矿区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找矿指示意义半裸露区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研究——以甘肃玛曲地区为例黑龙江省嫩江-黑河一带金矿特征及成因辽宁柏杖子金矿区蚀变花岗岩型矿体成因及深部找矿预测甘肃迭部城区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朱诺矿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找矿预测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大兴安岭中北段兴安地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西藏达若洛陇铜矿床矽卡岩和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A地质勘查院薪酬体系优化研究西天山喇嘛苏—赛博铜矿成因研究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元素迁移机理与找矿标志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区构造控岩控矿规律内蒙古月牙山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体含矿性研究厄立特里亚EMBA DERHO铜多金属矿床特征与资源经济评价BIM技术在黄土滑坡工程地质勘查的应用研究新疆富蕴县杜热一带浅覆盖区铜矿找矿潜力分析伊犁浅层黄土滑坡物理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新疆赛博铜矿区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琼拉克特勒克钼矿区多源信息分析及靶区圈定伟晶岩稀有金属矿的X荧光特征及意义巴里坤纸房勘查区西山窑组煤质特征及赋存规律研究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我国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转型——基于投资模式和效率研究胶东牟乳金矿带构造-流体-成矿及动力学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
藏东“三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杜光伟,徐开锋(西藏地质矿产厅,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根据藏东“三江”地区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从地球化学勘查角度对该区矿产资源及找矿潜力进行探讨。
有关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对“三江”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及矿产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藏东三江;区域地球化学;成矿带;远景区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Ο8918(2001)06Ο0425Ο07藏东“三江”地区概指位于藏、滇、川、青四省区接壤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西藏境内地区,大致范围为东径96°00′~99°00′,北纬28°00′~32°40′,南北纵跨约500km ,东西宽约300km ,面积约15万km 2。
藏东“三江”地区不仅以其独特的、极其复杂的构造位置享誉全球,同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成矿带分布相对集中,成矿作用时间长,后期叠加改造强烈,矿产分布点多、面广,矿床类型复杂,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勘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七五”、“八五”期间,藏东“三江”地区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勘查工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笔者通过对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对藏东“三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进行探讨,并对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价提出初步认识。
1 区域地质特征藏东“三江”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藏滇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结合部位,处于板块的多次开、合形成的复杂拼合地带,是著名的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时代地层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沉积环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为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
前震旦系主要沿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断裂带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的复理石—类复理石沉积,呈岛链状断续分布;震旦系—寒武系主要分布于类乌齐—察雅一带,为一套高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奥陶系—志留系出露面积较小,为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沉积;泥盆系为碎屑岩,局部夹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沉积;石炭系—二叠系多为陆缘碎屑沉积;三叠系在区内分布较广,沉积类型多样,岩相变化复杂,在江达一带以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为主,而澜沧江东侧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侏罗系—白垩系在怒江一带是以细碎屑岩为主的复理石沉积;第三系主要为陆相火山岩沉积。
青海哈秀地区遥感地质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况忠;黎勇;芦正艳;张伦尉;蒲开兴;吴林峰【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3(30)4【摘要】为加强在哈秀地区找矿突破工作,以SPOT-5、ETM+/TM和DEM等多种数据源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机交互式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线-环构造进行了解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弱矿化蚀变遥感异常,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圈定遥感找矿预测区,一方面为野外地质调查提供丰富的遥感信息,另一方面为该区地质找矿突破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源,缩短了找矿周期.【总页数】7页(P309-314,320)【作者】况忠;黎勇;芦正艳;张伦尉;蒲开兴;吴林峰【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6;TP212.9【相关文献】1.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夕卡岩型矿床遥感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J], 李根军;马小红;巨生成2.青海省芒崖镇大通沟南山地区遥感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J], 陈富强;焦超卫;张云峰;冯淳;冯源3.江西田村圩地区遥感地质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 [J], 陈艳;张鹏涛;徐荣华4.青海黑刺沟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遥感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预测 [J], 李根军;郭勇;韩建华;李先瑞;侯鹏辉5.青海必鲁特那仁地区遥感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J], 逯登丽; 孙婷婷; 思积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遥感地质找矿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前景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推动地质找矿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遥感地质找矿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前景,首先回顾我国遥感地质找矿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当前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遥感地质找矿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遥感地质找矿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回顾发展历程时,我们将关注遥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效果。
在分析应用现状时,我们将重点探讨遥感技术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在展望未来发展时,我们将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遥感地质找矿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贡献。
通过本文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为遥感地质找矿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地质找矿事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遥感地质找矿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遥感地质找矿是运用遥感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的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从而识别、圈定和预测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一种先进方法。
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不同地质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透射和辐射等特性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来识别和提取地质信息。
遥感影像获取技术: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以及地面遥感等多种方式,用以获取覆盖范围广、分辨率高的地质影像数据。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辐射定标、几何纠正、大气校正、图像融合等预处理技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
图像增强与识别技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如滤波、边缘检测、纹理分析等,来增强遥感图像中的有用信息,突出地质体特征。
信息提取与解译技术:通过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等方法,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地质构造、岩性、蚀变带等找矿标志。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不同来源、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全面的地质信息。
阿尔金地区锂铍稀有金属找矿进展及成矿远景分析作者:华克强王敬国张朋丁海波来源:《新疆地质》2024年第02期摘要:锂铍稀有金属是推动现代工业革命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安全的供应关系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4年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阿尔金地区首次发现吐格曼铍矿,发现评价了瓦石峡南、阿亚克、库木萨依、塔什达坂等4个大-超大型锂铍稀有金属矿田,实现了我国锂资源在新区域的重大找矿突破。
厘定长300 km,宽10~35 km的阿尔金锂铍稀有金属成矿带,初步估算潜在氧化锂资源量300×104 t,有望成为一个国家级锂铍大型资源基地。
在以往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该地区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成矿远景,为下一步找矿和勘查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阿尔金地区;锂铍稀有金属矿;找矿进展;远景分析近年,我国在川西甲基卡、新疆大红柳滩-阿尔金等取得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找矿重大突破。
阿尔金地区地质工作程度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零星路线考察及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普查及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
2014年,新疆地矿局三队评价铅锌、锰、铁等矿产,首次在阿尔金吐格曼地区发现锂、铍矿化线索及大量花岗伟晶岩。
2017年至今,三队在中央、自治区财政及企业资金持续投入,发现并评价了瓦石峡南、阿亚克、库木萨依和塔什达坂等中型以上锂铍矿床[1],为我国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找矿新区带。
阿尔金地区锂铍矿的发现及评价对推动该地区乃至全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找矿及开发具重大意义。
1 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区地处特提斯构造域北部阿尔金造山带,是一个经多期复杂地质构造演化形成的复合造山带[2]。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30余种矿产,建成铁矿、石棉矿、金矿、煤矿、铜矿及非金属等矿山十余处,属阿尔金(陆缘地块)Fe-Pb-Zn-Cu-Au-Cr-RM-REE-Au-Ag-Ni-V-Ti-石棉-玉石-白云母成矿带[3]。
矿业科技2019年12期︱373︱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探讨张春才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摘要:多金属矿属于较为重要的矿藏资源,勘探、开发多金属矿,对于拉动矿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比较复杂,不同地区的多金属矿矿床,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为了做好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地质勘探工作者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探寻行之有效的找矿路径。
本文将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希望本文对于广大地质勘探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地层;找矿思路多金属矿指的是含有铅、锌、银、镉、铜、金等有色金属的矿床。
众所周知:铅、锌、镉、铜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金、银则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贵金属;因此,勘探、开采多金属矿,对于拉动矿业经济、推动工业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好多金属矿找矿工作。
1 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多金属矿矿床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内蒙、华北、山西、广西、西藏、东北、云南等地,均有规模较大、储量较为丰富、开采价值较高的多金属矿矿床[1]。
下面,我们将着重研究青海某地的多金属矿地质特征[2]。
青海某多金属矿,位于东经95°,北纬33°一带。
矿区面积超过70平方公里。
矿区海拔在4500米-5400米之间,平均海拔有4900米。
矿区内山脉连绵不断。
矿区内的地层,大体上可分为第四纪地层、变砂岩板岩互层组、中-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灰岩组。
中-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灰岩组地层,倾向在20°-50°之间,经勘查,该地层的主要包括火山角砾岩与集块熔岩。
集块熔岩多为斑状结构,呈灰绿色,成分主要有英安岩、安山岩、凝灰岩。
英安岩中的金属矿物含量估计有2%。
凝灰岩中的金属矿物含量估计有1%。
集块熔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山顶一带。
在矿带的北侧,集块熔岩的南侧,分布着大面积的火山角砾岩。
西藏自治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全境为高大山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本区采金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和各世达赖陵塔的修建用了大量黄金,这些黄金皆来自西藏各地砂金产区。
清末民初,本区采金极盛,清末赵尔丰曾率部在藏东“三江”地区组织过较大规模的采金。
英国人为掠夺我国的黄金资源,曾组织采金人员在藏北文部、班戈地区及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采金。
这些开采活动在西藏各地留下了众多采金遗迹。
西藏地区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工作程度低。
1972—1976年,西藏地质一队、二队先后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进行了广泛的砂金普查工作,发现藏南各地砂金矿化普遍,品位较高,特别是I级阶地砂金层,一般在0.2—0.8克/米s间,但未能对众多的砂金矿点、矿化段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1985年西藏地质五队对安多拉日曲砂金矿进行了初勘评价工作,获得D级表内储量608公斤,提交了全区首份金矿储量报告。
80年代后期,各部门加强了西藏地区的金矿地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区已发现金矿床(点)156处,分布在58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16处,包括岩金矿床2处(中型1处,小型1处),砂金矿床8处(中型2处,小型6处),伴生金矿床6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2处)。
截至1989年底,全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63.02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3.859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30%,居第22位。
全区保有储量为62.74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3.56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58 9/6,居第18位,其中砂金保有储量4.420吨,伴生金保有储量58.326吨。
第41卷 第3期2005年5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 Y AND PROSPECTI NGVo.l 41 No .3M ay ,2005[收稿日期]2004-06-21;[修订日期]2004-08-17;[责任编辑]余大良。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20002010004056)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杨日红(1974年-),男,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学院,获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生,现主要从事地质、环境遥感与G IS 方面研究工作。
藏东三江地区多金属矿产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杨日红1,2,于学政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摘 要]藏东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在进行藏东三江地区遥感解译编图与矿产资源预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信息丰富的特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与矿产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分析了测区区域矿产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总结出研究区的成矿特征;在初步建立该地区与矿产相关的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已有化探、物探资料,圈出了5个遥感找矿远景区。
[关键词]藏东三江地区 遥感 找矿远景区[中图分类号]P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5)03-0059-060 引言研究区藏东/三江0造山带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复合造山带,这种复合包含了时间上、空间上的复合。
时间上表现为该区在地史上曾发生过6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分属前造山、主造山及后造山阶段;空间上的复合系指该区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个结合带与NN W 、N W 向大断裂分割成次级构造单元[1~3]。
研究区范围在E94b 30c ~99b 00c ,N28b 00c ~32b 00c 所包括的区域(图1)。
研究过程中采用美国陆卫星(Landsat 7-T M /ET M +)数据资料,进行遥感解译,同时以遥感影像特征为切入口,利用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型为基础进行综合找矿;结合90年代末完成的1B 20万区调、化探成果及部分地区1B 5万区调和化探成果,初步查明测区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控矿条件。
预区内广泛分布Cu 、Au 、Pb 、Zn 、Ag 多金属矿种,具有良好远景。
本文介绍遥感技术在藏东三江地区多金属找矿方面的应用,以期能指导该区域的多金属找矿工作。
1 区域地质与矿产特征1.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主要由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怒江缝合带、澜沧江结合带与金沙江结合带四大构造带及其间夹板块和板片组成(图1)。
区内地层图1 遥感解译构造纲要图1)板块俯冲方向;2)具滑脱性质的推复断裂;I )金沙江江达结合带II .昌都板块;III )澜沧江结合带;I V )怒江缝合带;V )波密-八宿板块(V 1八宿肩弧岛板片;V 2波密肩弧、肩后盆地侵入岩弧板片)V I )V II .喜马拉雅滑脱板片;断裂¹金沙江壳幔型断裂;º车所乡-德钦断袭;»澜沧江壳幔型断裂;¼怒江壳幔型断裂带;½伯舒拉岭断裂;¾雅鲁藏布江壳幔型断裂带;¿康马-隆子南缘滑脱断裂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在出露齐全的地层中,前震旦纪嘉玉桥群(AnZJ)主要岩性为云母钠长片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等;晚三叠世洞卡组(T 3dk )和甲丕拉组(T 3j ),前者以灰绿色玄武岩、斜59长流纹岩夹变砂岩及薄层灰岩为主,后者岩性组合为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侏罗纪察雅群(JC)中早期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晚期演化成陆相沉积,以砂岩、泥页岩互层和石英粉砂岩为主;早第三纪贡觉组(E1-2g)由红色、紫红色、杂色含盐碎屑岩、砾岩、泥灰岩、砂岩、砂砾岩、局部夹火山岩组成;三叠-侏罗纪丁青蛇绿岩,以及研究区内频繁发生岩浆事件,大量发育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花岗岩类,尤其是花岗斑岩小岩体与区内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测区赋矿岩层[4~8]。
一些平行主构造带发育的低序次断裂构造,或与之相交的断裂构成控矿容矿构造,有利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促进区内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富集。
恰好这些控矿与成矿条件在遥感图像上都能很好的反映出来,有利于遥感找矿模型的建立。
1.2区域矿产特征通过对藏东三江地区已有矿产资料的总结与实地调查,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矿种70余个,矿床80余处、矿点290多处,矿化点340多处,其中Cu、Pb、Zn、Au、Ag、Mo、Fe等为该区重要的金属矿产[4,6]。
下面分别从不同的矿种及其成因类型介绍它们的成矿特征,以便建立更有效的找矿遥感找矿模型。
1.2.1铜钼矿成矿特征铜钼矿按成因类型划分为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和沉积型,它们的成矿特征分述如下: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规模大,有用成分多,且富集,易采易选,伴生矿种可回收综合利用,经济价值巨大。
成矿时代集中于喜马拉雅早期,主要分布在车所乡)德钦大断裂的西侧,玉龙斑岩体带。
在昌都板块的西侧及昌都地区,遥感解译的隐伏斑岩体和澜沧江结合带皆有斑岩体分布,目前已发现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50处,矿化点73处,例如玉龙铜钼矿床,马拉松多铜矿床,莽总铜矿床等。
夕卡岩型铜钼矿规模中等,区内不是很发育该类型矿产,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燕山期及印支晚期,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江达结合带,波密肩弧―侵入岩弧板片,澜沧江结合带,昌都板块内,已发现中型矿床2个,矿点7个。
例如仁达铜铁矿床,聪古拉铜金矿床,格选铜金矿点等。
热液型铜钼矿一般规模较小,但品位较富,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早期。
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都有该矿种形成,但比较集中是昌都板块的西北部,澜沧江结合带,波密肩弧-侵入岩弧板片中部,已发现的小型矿床6个,矿点59个,矿化点20余个,矿床实例如达拉贡金铜矿床,孔莎铜银矿床,浪欠那银金属矿床等。
沉积型铜钼矿分布广泛,含矿层位主要为白垩纪,其次是三叠纪、侏罗纪、早第三纪;主要分布于昌都板块、澜沧江结合带的北部。
但是由于工作程度低,发现矿床规模甚少,只有9个矿点。
1.2.2金矿成矿特征区内金矿以伴生、共生矿产为主,根据玉龙,多霞松多北、马拉松多3个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详查资料,共求得伴生储量金44.18,t表明三江地区伴生金资源前景十分广阔;另外还有岩金矿床与热液型矿床存在,品位不是很高,矿床规模也是小型,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呈带状分布于洛隆)八宿怒江金矿成矿带。
在该带上已发现小型金矿床3处,金矿点、矿化点20多处。
它们成矿大多与喜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岩体相关。
这样为遥感找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9~14]。
1.2.3铅锌银矿成矿特征研究区内铅锌银矿,分布较广,发现矿产地共计75处,其中达矿床规模的29处,矿(化)点46处,按成因可分四大类,即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其中前两种类型以共生、伴生为主,成矿地质特征与铜钼矿相应类型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热液型和沉积型成矿特征见表1所列。
2遥感五要素找矿建模利用遥感影像反映出的地物、矿物光谱与图形图像信息,这里称之为遥感五要素找矿信息,即/线-带-环-色-块0反映的与矿带、矿田和矿化蚀变和矿体赋存信息,在T M、ET M+等遥感图像上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区域化探、航空物探及地质勘查等成果,遴选出更为接近矿体所在部位,从而进一步缩小找矿目标和范围[9],进而发现并圈定成矿有利区段、矿化密集区或找矿远景区。
下面介绍遥感五要素找矿的地质内涵及模型的建立:1)/线0要素模型是指与成矿、控矿、导矿和容矿作用相关的断裂构造、脆-韧性剪切强变形带等。
区内与矿产相关的断裂构造主要指隶属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仓江和金沙江4大缝合带及其次一级断裂构造,如车所乡)德钦NN W向断裂与伯舒拉岭断裂等,它们不仅从宏观上控制区内多金属矿产的分布,而且从成因类型上,不同的构造控制着不同成60地质与勘探2005年因类型的多金属矿产[15~18]。
另外,区内地层不整合接触也是重要的成矿有利部位。
这些线性构造在T M等遥感图像上能很清晰的判别出来,从而建立/线0要素模型,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很好的判定出藏东三江地区构造线总体呈N W或N N W向(图1)。
表1藏东三江地区铅锌银矿产成矿特征表矿床类型热液型铅锌银矿沉积改造型铅锌银矿成矿时代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晚三叠系早期分布特征分布在金沙江江达结合带(带内零星分布)、昌都板块、澜沧江结合带的中南部、八宿肩弧-岛弧板片的北部、波密肩弧-侵入岩弧板片中部区主要分布于昌都板块玉龙斑岩带北西部空间规律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金沙江江达结合带EW、NE及SN方向断裂控矿;昌都板块N W、S N及NE方向断裂控矿;澜沧江结合带N W近S N方向断裂控矿;八宿肩弧-岛弧板片N W-NN W向断裂控矿;波密肩弧-侵入岩弧板片N W近S N方向断裂控矿。
围岩蚀变有重晶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岩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石膏化矿体呈层状赋存于晚三叠纪甲丕拉组碎屑岩中,后期又经热液活动改造,表现为重晶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岩化等围岩蚀变,致使沉积矿层品位局部地段富集矿床实例大型卓登尕铅锌矿床,中型因多者铅锌多金属矿床,小型支日阿银矿床、赵发涌铅锌矿床等大型铅锌银矿床,如足那铅锌银矿床2)/带0要素模型是指与赋矿地层、岩层相关的地层岩石单元信息。
如在T M543合成RGB彩色图像上,区内重要的赋矿岩系甲丕拉组(T3j)在太子雪山一带呈棕绿色、条带状紧密挤压山系、横切岩层水系及冲沟发育,它的近NS向纹理一般不认为是层理,而是构造劈理等强变形信息。
在昌都一带,则呈浅绿)浅紫色色调、表面比较光滑的山梁组合,个别地段常形成高亮度的亮紫色图斑。
3)/环0要素模型是指与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体、火山构造与火山通道等相关的环形信息。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许多具有环形特征的斑岩体与铜金等成矿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与小岩株斑岩体造成的馒头山状的环形影像相关;岩浆岩侵入体内外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矿床与环形影像相关;一些独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往往与引爆角砾岩发育的具有浅成)超浅成特征的与二长花岗岩类岩性组成的岩株相关。
T M遥感影像图上不仅能很好的解译出环形构造,而且还能解译出隐伏的环形构造体。
从而建立/环0要素模型。
4)/色0要素模型是指与各种围岩蚀变相关的色调异常,如色带、色块、色晕、色斑等。
从影像图上可清楚的看出,已知矿床大部分有围岩蚀变,有的在岩体周围有色晕、色斑,经研究发现矿体多赋存于蚀变带内。